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97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篇)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

《分數混合運算(二)》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整數運算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目的是要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理解掌握整數運算律在分數中同樣適用,同時也提高學生利用分數的四則運算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情境創設貼近生活

由於課本的情境是動物車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的不是很密切,於是我大膽捨棄書本的情境,創設了科技文化藝術節要來臨了,同學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積極創作各種藝術作品,並展示學生的部分作品,以此來引入新課讓生探究新知。創設這樣的情境即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因為學校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藝術節在五月份舉行,現在已請同學開始着手準備。)又能趁機鼓勵、激發學生參與創作的熱情。

由於教材的編寫意圖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將解決實際問題與分數混合運算的學習結合起來。因此在練習中我也注意安排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吃西紅柿的生活情境,讓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歸納計算方法,逐步得出結論,同時也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注重培養估算意識

加強估算是新課程實施過程所提倡的。本節課的估算對題意的進一步理解起到了關鍵作用,使得後面的思路不會發生太大的偏差,對結果有一定的預測和檢驗。因此在課本沒有要求估算的情況下,我也要求孩子們先進行估算,並説出是如何估的。雖然讓學生估算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但我認為是值得的。

三、藉助畫圖解決問題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單純去記憶各種題型的話,只會讓學生感到力不從心,非常疲憊。因此當新問題出現時,我並不急於讓學生作出解答,而是先讓學生估算,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圖來分析題意,然後展示學生所作的線段圖或統計圖,並與學生一起交流作圖的過程與方法,最後列出算式解決問題。學生能正確畫出圖來,説明他們已能理解題目的數量關係,也就無需老師過多的講解,這也更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通過作圖不僅能幫助理解題意,還能幫助學生有效的探索了不同的算法,如有一個同學列出了65÷5×6的算式,就是通過作圖把分數問題轉換為整數問題來解決。更重要的是在整個解題的過程中還能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掌握作圖的策略在學習數學中的重要性。

四、注意引導學生反思

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積累和反思的過程。因此在解決問題後,我還注意組織學生討論畫圖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作用,幫助學生反思這一策略的價值。同時在探究完新知後還安排一個環節“總結策略:剛才我們一起解決了一個有關分數知識的實際問題,下面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是怎樣解決的,其中有哪些比較好的解題策略,説説你的想法。”這樣讓學生在反思中建立起解決問題的模型,讓他們知道今後在解題過程中可以藉助哪些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在本課教學中有一些可取的地方,可也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讓學生作圖後,我通過巡視發現了兩種作圖方法:一種是畫線段圖,一種是畫統計圖。展示完這兩種方法後沒有留出一點時間讓用不同方法作圖的同學也來講講是怎麼作的,導致在列式計算時還有同學拿着自己的練習本問:老師我這樣作圖可以嗎?因此這是本節課的一大遺憾。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2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乘除法後進行教學的,使學生的四則運算擴展到了小數。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法則,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法則仍然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遷移能力,觀察、分析、判斷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一、存在優點:

1、注重了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數學,對國小生來説,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如果在數學中能夠密切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原有的經驗,學起來必然親切、實在、有趣、易懂。因此,本節課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開始由兩個學生買糖果引入,讓學生計算一共花多少元。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給枯燥的計算題賦予情境。

2、教學設計主要抓住重、難點進行設計。

為了讓學生理解運算順序,也是為後面學習三步一般應用題做準備。讓學生運用從條件入手和從問題入手兩種方法對應用題進行分析,為後面做好鋪墊。學生通過分析列出兩種不同的算式。進而讓學生思考這兩個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算?通過具體情境學生理解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3、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資助探究和合作交流構成中整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無論是對應用題的分析理解,還是對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方法的歸納,都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自主分析,自主總結,自主計算進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4、練習題型多樣,層次不同。

不同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力求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練習設計上,有層次、有坡度,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在學生理解了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後,給學生設計了多樣的習題。有對運算順序得分析,有針對運算順序得改錯,還有判斷等。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在練習中提高,特別是改錯中多種解題方法的指導,激發了學生敢於向難題挑戰的興趣。

二、不足

1. 本節課作為一節計算課,應用題的比重稍大了些。

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索運算順序,以應用題導入通過具體情境讓學生自己總結方法。但是在分析的過程中,應用題的重量顯得有些重了。

2.學生的計算量不夠。

由於對應用題的分析和練習時對運算順序、方法的分析過多,學生真正去做題的時間不太多,計算得練習量不夠。

3.教學中要多給學生精彩的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激勵性不夠。對於精彩的發言,老師給與了肯定,但是語言應更加豐富些,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

三、改進措施:

1、加強學習,積累經驗。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向老師們請教,提高教學設計的能力,使內容更加合理;提高課堂調控能力,能及時準確地把握課堂信息,處理突發事件,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2、要學會不斷的總結、積累。

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備課和教學中,及時記錄和總結,不斷提高。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

教學,顧名思義是先教後學,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啟迪學生學會思考,這是課堂主陣地上的主要任務。在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我設計問題情景,讓學生説説小數四則混合、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的順序,然後電腦出示分數四則混合算式,分組討論,這道題那部分?計算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完成後,上、中、差的學生代表上講台投影自己的作業。學生自己評價、訂正。

在此基礎上,歸納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和小數、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一樣的。這樣教,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了計算方法和步驟,但是計算正確率偏低。原因在於我本身講解中沒有注意到學生可能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現問題,對課堂教學情況估計不足,又忽略了創設良好教學情景,使學生為做題而做題,缺乏積極性和興趣,另一個原因,複習鋪墊做得不好,出錯的大多數都是異分母分數相加、減這部分的知識。今後應該加以注意。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4

有這麼一個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學習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除了按一般的運算法則和順序外,還要靈活運用一些運算技巧,才能使計算又快又好。例如:

計算:0.75-3/51/6+0.4

學生練習。

師:你是採取什麼方法計算的?

生1:我是把小數化成分數來計算的。

生2:我是把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的。(師問:第二題的結果會怎樣?)第二題的結果是近似值。

生3:我是把第一題分數化成小數計算,把第二題小數化成分數計算。

師:你為什麼這樣計算?

生3:因為第一題中的3/5可以化成有限小數,而第二題中的1/6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教師小結:

數與分數相加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時,應把分數化成小數計算比較簡便;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時,應把小數化成分數計算。

這時,有一位學生猶猶豫豫地舉起了手:“老師,第二題也可以化成小數計算……”

我不悦地打斷道:“當然可以,但剛才已經的同學説了,算出的值是近似值而不是精確值。”

那位學生沮喪地坐下了。

……

課後,我還是忍不住詢問那位學生:“你對第二題是怎麼想的?”那位學生拿出他的練習本,我一看,他是這樣算的:

1/6+0.4=0.16+0.4=0.56

既不用化成分數計算答案也不是近似值,妙!

我為課堂上的草率感到遺憾,如果讓這位學生説下去,全班同學既可學到這種獨特的計算方法,而這時教師又可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1/7+0.2(題中的1/7能不能化成循環小數)該怎麼算?為什麼這題不能用這種方法計算?再進行小結。這樣學生的主體性就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思路也得到拓寬,對計算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本節課的課堂也會變得更為有聲有色,高潮迭起。而對於這位同學來説,他更會為自己的獨特解法感到高興、自豪,從而進一步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反思]

這個片斷給了我以下幾點啟示:

首先,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細緻,對所學的內容要做到心中有數。既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教材上,要創造地對教材進行充實,拓寬信息渠道給學生提供創新機會,誘導學生勇於鑽研、積極思維。

其次,《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總以長者自居,對學生在學習中提出的見解因超出自己的“計劃”而加以制止,甚至挖苦,這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以“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面前,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平等地與之商計問題,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對勇於大膽提出自己獨特見解的同學,不管其見解是否的理,都應行到教師的鼓勵和同學的尊重,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從而達到“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的。

再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廣大增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讓學生經過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數學學習過程,鼓勵學生髮表“創見”。這樣既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目的,又可彌補我們備課中的不足,從而得教學相長之益,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5

今天,帶領學生們學習了新的知識——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計算,在上課之前對於課程設計,整節課的思路有了詳細的設置。但講課之後,發現自己存在了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用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判斷學生,我以為混合運算是比較簡單的沒有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2.在導入環節設計不太合理,我設置了一個第一級運算的兩步計算和一個第二級運算的兩步計算,讓學生説出運算順序。可以換成二年級學過的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更能銜接例題的教學。

3.在計算過程中,沒有告訴學生,計算哪一步寫出結果,不計算的話要抄下來,導致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少寫。另外就是混合運算格式的要求還需要給學生強調。

4.三步混合運算儘量用三步計算,對於中間是加減號,兩邊是乘除號這一類算法,可以把兩邊同時計算出來,再相加減這種做法,剛開始學生會不容易理解,所以可以慢慢引導,不操之過急。

在教學中沒有完美的藝術品,正是如此,才能讓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才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秉承初心,認真探索,努力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6

分數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小數混合運算和分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關注學生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發現運算順序和運算定律,掌握運算順序,並形成合理利用運算定律進行運算的意識。本節課我通過嘗試練習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解題中,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對於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都會做,但真正準確率很高的學生卻不是很多。通過教學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

一、讓學生牢記算理和法則是計算的依據。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築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四則計算題時,才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

二、老師要講清楚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運算順序是指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有加、減,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有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再算中括號裏面的。

三、學生要牢記運算定律,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減法的一個性質:“從一個數裏減去兩個數的和等於從這個數裏依次減去兩個加數。”以及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這幾個定律對於分數的運算同時適用,用途是很廣的。

四、對學生要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在四則混合運算中,加強基本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加強口算教學和練習。

五、對學生要有計劃地進行練習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除了要重視算理和法則的.教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教學,運算定律的教學,有計劃地組織練習也是很重要的。基本的口算,基本的計算應該天天練,單項的計算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重點練,對於學生難掌握之點易錯之處要突出練。編排練習題時,題目可按鞏固基礎知識的,提高運算基本技能的,形成運算技巧的順序進行。

另外還要注意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課堂上,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口算、板演、或書面作業,要及時地發現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問題,並加以解決。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分析錯誤原因,找出錯誤規律,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做題和驗算的習慣,也是很重要的。 整節課時間的把握不太好,有點前鬆後緊,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關注不夠全面,沒有真正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學生互動。本節課有部分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清晰,表達準確,但還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採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愛學數學,會學數學。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7

脱式注意幾個問題:

1.格式可豎脱(等於號外齊),可橫脱(4+3-2=7-2=5就是橫脱)。

2.脱式的主要意思是把不算的部分落下來,注意不算數的脱式位置,和原來一致。即原在前仍在前,原在後仍在後。(如上圖紅圈內做法不規範)。

3.列綜合式解決問題,分步的變綜合的方法可以用:寫一,調二,三括號去想。寫一就是把分步一式先寫上,調二的意思是根據分步式二,調整新數在綜合式中的位置(可能在分式一前,也可能在分式一後),三括號,是指為保證分步一優先計算,看需要把分步式一括起來嗎。(可能用,也可能用不上)

如:6+3=9,5×9=45,變綜合一的方法,一寫,寫上6+3(腦子裏或草紙上),二調,因為分步式二5×9中,第一步的得數“9”在乘號後面,所以新參入算式5應寫在6+3的前面:5×6+3。三括號是指我們為了保證先算6+3,而它又出現在算式後面而且和乘法競爭優先計算權,所以必須加括號,為5×(6+3)。

至於綜合算式的計算順序,現在出來三種情況:1先算括號裏的,括號第一優先。2.乘除優於加減3.前後(無括號同級運算,誰在前先算誰)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8

混合運算第一課時是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第二課時是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第三課時是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學生二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後的綜合算式,但對於綜合算式的遞等式計算格式還沒有涉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情景讓學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脱式計算。

在新課講解的過程中,我以自主學習為主,交流展示為輔,先從分步算式入手,再列出綜合算式,講解遞等式的書寫格式,再通過討論比較總結出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綜合算式的計算順序,來突破本單元的重難點。練習的過程中也進行了適當的編排,讓學生做題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的不斷鞏固和強化,最後做好小結,讓學生回顧每一節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我也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簡單的預設。上完課後發現了課上的很多問題,結合教學設計進行了簡單的總結:

1、緊扣教學目標,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

備課時,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把新授部分分成了三個部分,由分步算式引入綜合算式及綜合算式的書寫格式為第一個部分,根據情境直接寫出綜合算式為第二個部分,比較總結為第三個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其實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討論總結出綜合算式的計算順序,在教學這一環節的時候,由於備課時沒有考慮周到,在提問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這是因為在備課中沒有想到怎麼樣提出有效的問題,有明確指向的問題所造成的,所以在教學中應設計好每一個環節,細緻地思考每一個問題的具體提出,每一個追問的層層遞進。

2、給學生多一點的時間去思考、發現、練習

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多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説出他們的想法,説出他們的發現,説出他們的總結。在新授的部分,由於擔心學生説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糾正學生的答案,或者直接將自己的預設強加給學生,在以後應儘量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學生能力範圍內的,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在比較討論的過程中,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慢慢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在練習的過程中更是要學生多説,這節課我給學生的時間太少,很多時候怕學生出錯或者表達不完整,自己就説出了答案或結果,沒有給學生鍛鍊的機會。

3、多種練習形式結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節約課堂的時間,我將本課鞏固練習的題目進行了改編,在練習的過程中,也根據題目的特點設計了不同練習形式,有的題是每組完成再彙報,有的題是全班完成個人彙報,還有的是簡答,口答等形式,這樣的安排為了節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為了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9

本節課教學設計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充分體驗運算順序的生成過程,從解決問題中去獲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充分利用情境圖,創設問題情境。把問題情境改為學生所熟悉的校園特色團隊作為學習素材,以此激勵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生的的學習興趣。在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把它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新課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圖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並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對自己或他人的活動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反思,從而使學生正確地選擇了計算方法,按照一定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列出分步、綜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數學模型。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受運算順序的自然生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關注學生的學情。學生在解答所提出的問題時,自覺地利用了分數(一步計算)的解答方法,通過畫示意圖、寫等量關係、找到了解題步驟與關鍵,通過由先分步,再列列出綜台算式這一過程,學生很曰目然地將“整數的運算順序”遷移到“分數的運算順序”,這足以説明學生有目己豐富的數學現實,並能用之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

注重引導學生反思。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積累和反思的過程。因此在解決問題後,我 還注意組織學生討論畫圖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作用,幫助學生反思這一策略的價值。

不足之處:教學中課堂節奏有待優化,課堂節奏有點拖沓,需要老師精心備課,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0

在教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時,力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自然地得出其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

首先,課堂上以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中的購物的實例,列出算式,並明確應該先算什麼,從實際例子中引導學生得出運算順序,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計算教學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其次,課前我是以分類的一種問題情境,以引導學生回顧舊有的知識,不但有助於置學生於問題情境之中,而且利於學生髮現問題能力的形成;並且在新知感受的環節 中,我仍是將例題以問題的形式呈現,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認識問題,明確知識的要點,真正地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

最後,在本 節課綜合練習“計算接力賽”中,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我想這樣做,不但能改變以往部分“好”學生壟斷課堂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學生全面參與的程度,而且 還將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干預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學生始終擁有高度的自主性,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興趣,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同時也是促進其計算檢查習 慣的養成。

但是,課堂上也出現了自己倍感欠缺的環節:沒有很好地處理“新知感受”與“運用練習”兩個環節的時間分配,導致練習量的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是對於學生課前的預習程度瞭解不夠,反饋中的問題過多、過繁,還不夠簡練精闢;

2、是學生的基本的口算能力還比較差,使得課堂練習的節奏不快,影響下一環節的進行。看來,還得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1

在本課時教學過程中,原計劃觀看環法自行車賽,瞭解自行車比賽的一些知識,知道在長達數天的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和觀眾都會隨時計算已完成的賽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賽段里程,這就引入了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種思路、多條途徑。但是由於近兩天學校電壓不穩,電腦無法運用臨時調整教學過程,由老師出示課間變成學生自己給自己出題。然後根據學生所出的一步計算的小數加減法算式,讓學生開動腦筋,讓這些一步算式合作變成加減混合試題,然後再讓學生去解決。題是學生經過討論確定的,所以在具體解決的過程中運算順序自然運用得當,學習效果更好。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己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能在自己交流中學會自己處理生活中問題的能力,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同時還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圍。

本節課學習了混合運算,達到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目的。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2

混合運算”一課是在國小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並且學習了用分步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問題的內容.。根據二年級國小生年齡小,思維直觀的特點,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的教學手段,創設了購物情境提出問題,在結合具體情境中學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時要先酸乘法,再算加或減法,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課堂上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出現了很多種解題方法,課堂上隨之也出現了不同的想法。當一個學生説出5+9×4這道算式時,顯然不能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這與學生在一年級原有的認識產生衝突,抓住這個時機的運算順序的教學,我除了安排請學生來講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學習方法,學生自然而然的認識到要先用乘法算出4個組的人數,再加上剩下的5人就是旅遊團一共的人數,突破了難點。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將問題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交流中發現出運算順序,在這點的處理上,感到處理的有點老師引的過多,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在練習題中設計了説運算順序,計算,解決問題和給小馬虎改錯幾中類型,根據學生中出現的典型錯誤選取,問題從學生中來,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即能糾正自己的錯誤,有能體驗到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樂趣,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在準備這節課時,我心中一直也存在着一點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沒有出現加或減在前乘在後的算式,但在本學期的期末的綜合練習試卷中都已出現這種綜合算式,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優越性,在課堂上我大膽做了一下嘗試,將兩種情況都出現了。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3

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主動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有聯繫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法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學習是一種個體的認知活動,由於每個人的認識水平,思想方法的不同,所以在面臨一個新的知識時,就會出現不同的解決方法。例如,本人在教學連加連減的豎式時,學生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豎式方法:一種是用兩道豎式來求出得數;一種是直接把三個數加在一起算出得數。在解決例1時,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得數,充分尊重了學生,提倡算法多樣化,給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維的機會。但當學生的思維呈現多樣性後,如何對這些算法進行優化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豎式的兩種寫法沒有對錯之分,但無疑會有優劣之分。這時教師要有優化的意識,又要意識到優化的主體是學生,優化的過程是一個學生思考比較,體驗感悟的過程。在教學例1時,我不曾多説什麼,只是讓學生比較每種方法的優缺點,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讓學生去思考優劣。“你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這句話體現我對學生的尊重,這句話體現我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慢慢感知體會。讓他們經過自己的切身體會,從而發自內心的選擇出最佳方法。

本節課連加連減的方法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簡單,只要計算不要出現錯誤一般學生都會列對豎式。不過,因為加法可以三個數相疊進行計算,因此也出現了連減三個數一起相疊的豎式。不過,這只是極個別的學生。從計算正確率來説,還有點讓人擔憂,以後還要強調計算時的細心和計算後的檢查!

在這次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的不足:

第一個問題:教學機智的培養。

在導入時我讓學生觀察兩道豎式之間有什麼聯繫,因為我的問題問法模糊學生回答不出來,這是我應該及時調整問的方法説:“第一道算式的得數,和第二道算式中的加數有什麼關係”。這一問題的出現説明我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問題時的調控能力還有待於加強。

第二個問題:計算課在鞏固練習時應加大訓練力度。

由於我在教學豎式的不同方法時,比較每一種方法的優劣時用的時間過長導致學生鞏固練習的時間很少。而且我在和學生一起觀察連加豎式的時候,我經驗不足,在對於一些豎式上的小毛病,

我沒有抓住這個教學機智,讓孩子去發現那些小毛病,因此在連減計算過程中,仍有這樣的小毛病存在。

通過這次的教學,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後教學中,不僅要善於撲捉學生資源,更應該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同時在這次活動中我還學習到了同年組兩位教師身上的很多優點。上下車問題是典型的加減混合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兩位老師都根據這一問題創設情境作為新課導入並展開更能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的理念。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學生都已經有了計算順序上、列豎式方面的學習經驗,所以榮老師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主要起引領的作用,這樣就能節約很多時間用在後面的鞏固練習上。事實證明在計算課上使用這種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而曾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將學生推向學習的主體,讓他們自己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在看、想、説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4

分數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小數混合運算和分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教學中,我力求突出兩大方面的特點: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歸納出計算方法,並逐步得出結論。例如,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先分步列式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從而引入分數混合運算,並得出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這樣學生就能順理成章地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了。

2、注重分析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我沒有注重指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學信息和數量關係,並運用線段圖將這些數量關係表示出來。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得失,有很多不足,同時也有很多困惑。 我在數學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牢固掌握已學的知識,並用這些知識去分析、探討相似內容的知識,即用已知來探討未知。本節課我注重引導學生回顧一位數乘法的問題,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以及整數混合運算順序等知識。學生因為有了牢固的舊知,把過去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用到今天的學習中來,關注了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水平,學生學習新知即可水到渠成。比如,分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中的“一次性通分,一次性計算”,這一特殊計算方法,對分數連乘、連除,乘除混合運算中的“一次性約分,一次性計算”,啟發特別大。

我發現自己的教學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分別是:

課堂上,自己放得不夠開,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偏少 比如,剛剛提出一個問題,我便會急着讓學生回答,或宣佈小組合作討論等。這樣就會造成留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偏少,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當學生不會回答時,我也會急着去暗示或公佈答案,唯恐學生不會,其實這樣做很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包辦代替、急於求成,都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

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多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學時講解更細緻一些,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1、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業書寫要整齊、清楚、格式要規範。要求學生“一次做對”,不要有“反正我還要檢查呢”的思想;同時,做題之前和做題的過程中,務必要求學生認真檢查。檢查的項目有:

①題目有沒有抄錯?

②計算的過程中有沒有錯寫、漏寫、少寫、多寫數字和符號?

③每一步計算是否正確?

④特殊數“0”、“1”的計算是否得當?做好後要進行驗算,這是一道必須進行的程序。驗算時要求學生掌握“縱橫檢查法”。縱查法:上下式子間檢查、核對數字、運算符號是否寫錯,有無漏寫或重寫。橫查法:檢查每一步的運算順序是否有錯,每一步的計算是否有錯。這樣不僅確保了計算的正確,而且對學生逐步養成嚴謹、認真、踏實的學風,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2、分清運算順序。

要求學生先看題中含有哪兩種運算,有無括號,必要時可以不計算,只判斷運算順序的單項訓練。先觀察算式,再思考運算順序,可以劃線標號,表明運算順序。57-43+36、60÷5×12(本不是教學的難點,但學生受影響,成為了易錯點)應強調,當算式中只有加法和減法或乘法和除法時,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3、進行改錯訓練

學生有時觀察不細緻,思考不深入,會因某些數據特徵影響而造成運算上的錯誤。進行改錯訓練,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計算過程錯在哪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正確的運算是什麼?

只要學生在混合運算中做到:整體觀察——分清順序——認真計算——全面檢查,計算的正確率肯定會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