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比例尺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85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例尺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例尺教學反思

比例尺教學反思1

《比例尺》這部分內容重點是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把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以及能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孩子們的熱情似乎也挺高,反應也不錯。像比例尺的概念挺好理解,把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也進行了板書,以及必要的練習。自以為這節課的內容也沒有什麼較大的難度,學生應該都能夠接受。可反映到作業本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求比例尺,應該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有變成實際距離比圖上距離的。比例尺互化的格式有幾個是創新的,可似乎這幾種創新寫法不是那麼正確。為什麼?把孩子叫到身邊,我問他們:“我在板書的時候,你們仔細看了嗎?”都齊刷刷地回答我看了。“看了怎麼連寫法都亂七八糟的。”孩子們個個無語,一個個冤枉的'樣子。

後來我冷靜地想了想,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吧。

一、對比例尺的接觸較少,縮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過,如地圖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較少見。因此,會有一個錯誤想法,較小的數是圖上距離,繼而就出現了實際距離比圖上距離的情況。

二、為了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我在課堂上會比較注意口頭交流,認為懂了可以不寫,但實際上説跟寫還真的是兩回事,會説不一定會寫。如果我們把圖上距離1釐米等於實際距離20千米的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會説20千米等於2000000釐米,因此寫成數值比例尺是1:2000000。這樣,學生在寫的時候會覺得怎麼寫好呢?儘管有板書,但那也是走馬觀花,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看來以後在課堂上必要的寫還真不能省。

比例尺教學反思2

《比例尺》教後反思《比例尺》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習比例的意義及其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難點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這一課我在教學時,首先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教學目標,課的開始,我設計了一個腦筋急轉彎題:今天早上老師從家到學校上班用了15分鐘,可是有一隻螞蟻卻只用5分鐘就從梅山爬到泉州,這是為什麼?,這裏創設了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中找出杭州和上海。接着,引導學生帶着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進行自學:

1、什麼叫比例尺?

2、怎樣求比例尺?

3、求比例尺時應注意哪些問題?這樣,培養學生嘗試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只要學生解決好這三個問題,本課的重難點也就解決了。最後提問:學習了比例尺,對我們有什麼用處?使學生對今天所學知識有更深入地瞭解。

這一節課,通過這一系列的設計,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探究,對本課的知識掌握較好,對比例尺也進行了多角度的認識,對其應用價值也進一步得到體驗,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可以説,課堂的精彩在於學生的精彩,課堂的收穫應該是學生有收穫,包括智力的和非智力的。一堂課讓學生學會幾個知識點很容易做到,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感情,培養頑強的數學精神實在是任重道遠。因為教學內容是比較新的東西,我採取換位備課和換位教學的策略,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來研究學習來大膽展示自我,努力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思維和創造還給學生。

比例尺教學反思3

《比例尺》是在學生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及其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説比較陌生、抽象,難以理解,且與實際生活較遠,不易讓學生直觀的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仔細分析了教材的設計意圖,同時又思考如何將這樣一節概念教學恰到好處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通過學習,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新課伊始,我設計了一個與本節課知識有關的腦筋急轉彎遊戲,學生興趣高漲,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處於興奮狀態,就象一個澆了油的火把,等待教師去點燃。接着我選取了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國地圖),讓學生觀察這些平面圖“什麼變了,什麼沒變?”,進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圖形的大小可以隨意改變,但形狀不能改變。複習了圖形的`放大、

縮小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在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引入新知識,學生才感到親切,學得主動。

現代心理學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接着,我引導學生自主理解什麼叫比例尺?怎樣求比例尺?求比例尺時應注意哪些問題?這樣,培養學生嘗試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解決了這三個問題,本課的重難點也就解決了。在學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現數值比例尺的特點,又讓學生在觀察地圖的過程中自己發現比例尺還有另一種表現形式,即線段比例尺。並通過比較,讓學生髮現數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的聯繫與區別,從而學會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的轉化。在接下來的計算比例尺,以及求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時,我大多讓學生獨立解答,只在訂正時作適當指導。比如計算比例尺時,要讓學生知道只有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單位統一才能寫出比,並化簡成最簡整數比。另外,我十分注重算法的多樣化,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去解答,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最後是學以致用。

這節課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啟發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整堂課,我努力構造師生間朋友式、夥伴式的合作關係,努力營造和諧、平等、民主、輕鬆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處於開放的活動狀態中,學習是投入的,態度是積極的。我對學生的新發現及時給予肯定,正是由於時時處處的細心呵護,使學生天性中最靈動的東西發揮出來,切實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活動的平台。使學生經歷猜想、探索、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悦。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探究,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知識掌握較好,對比例尺也有了多角度的認識,對其應用價值也得到體驗。

新課程提出:數學教學必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本課中,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與學生的心理特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關係。課前,讓學生收集地圖和圖紙,激活學生對看地圖或圖紙的興趣,初步感知比例尺在地圖和圖紙中的重要作用;課中,創設操作情境,理解比例尺的含義,把已有認知與經驗結合起來,通過課堂練習,同桌互相説出多種比例尺的含義,運用比例尺如何將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互相轉化,進而加深學生對比例尺的直觀認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課後,進行實踐操作,測量教室的長寬,用合適的比例尺畫出圖形,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