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七年級數學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76K

導語: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數學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數學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七年級數學的教學反思 篇1

一眨眼,我已經告別了學生時代成為了一名老師,對於這份工作我對他的瞭解還不是太成熟,所以呢對於這段時間工作上的問題做一個反思,我所寫的這篇《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對我自己還有跟我一樣有這方面的問題的新老師,我們能夠共同進步。

作為一個新老師,我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缺乏意識或者有時候抓不住重點和難點,缺乏對教學診斷、調整、糾錯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逐漸提高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敏感度,養成對教學的自覺反思,衝破經驗的束縛,從而鍛鍊自己學會教學的能力。

我從平時的練習和檢測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惰性表現突出。在新授課中,理解的內容多,記憶的內容少,特別是學生對記憶,掌握不夠,容易出現三天不記,幾乎忘卻的現象。另外家庭實驗動手的少,上課提問鴉雀無聲,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掌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積極地自覺地促進自己的觀念改變,以實現由靜態的、片面的數學觀向動態的、辯正的數學觀的轉變,特別是實現對上述問題的不自覺的認識向自覺認識的轉化。

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關注現在的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認識並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愛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學生自覺自理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主動參與性,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不以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更不要以學生的分數論英雄,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為什麼?做什麼?怎樣做?鼓勵學生敢於反駁,挑戰課本,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對於七年級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感思:

一、對教學目標感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註定打敗仗。對於我們新分教師來説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於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夠全面、開放。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學生髮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教師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引導不到位;是教師制定的難點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上的難點出現了不相符合;是教師期盼過高,還是學生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全面瞭解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有效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級的認知水平發展,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發展。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

二、對教學計劃感思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點缺乏:

(1)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

(2)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3)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4)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三、對聽課的感思

聽課決不是簡單地評價別人的優劣,不是關注講課者將要講什麼,而是思考自己如何處理好同樣的內容,然後將講課者處理問題的方式與自己的預想處理方式相對照,以發現其中的出入。

四、徵求學生意見

潛心於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徵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課後我總結出以下兩點體會:

(1)抓住知識本質特徵,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2)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學後記中記錄下來,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五、記教學中學生的獨特見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材內容的實踐者,通過他們自己切身的感覺,常常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見解。有時學生的解法獨具一格,對此,教師應將這些見解及時地記錄下來。

六、記教學再設計

教完每節課後,應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回顧小結,根據這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信息,考慮下次課的教學設計,並及時修訂教案。

總之,反饋與矯正在教學中總是循環往復的,不斷加強反饋與矯正,對於我們的教與學生的學必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重反饋與矯正,像《七年級教學反思》這樣的文章我們應該更加深刻的反思。

七年級數學的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首先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回顧前面學過的平行線的判定方法,並説出它們的已知和結論分別是什麼?

2、把這三句話的已知和結論顛倒一下,可得到怎樣的語句?它們正確嗎?

這樣通過複習舊知,引出新知,通過提問,讓學生思考,針對問題,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緊接着讓學生動手操作,利用我們學習的平行線的畫法,畫出兩條互相平行的直線,作出截線,找出其中的同位角,讓學生討論用什麼樣的方法可以驗證同位角之間的關係,學生説出可以用度量的.方法或剪切的方法來驗證,然後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個方法進行驗證,把驗證的結論告訴大家,從而得出平行線的性質一,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了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學習興趣。再讓學生用“∵”、“∴”的推理形式,也就是數學符號語言的形式把性質一表示出來。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數學符號感。

另外兩個性質讓學生想辦法驗證,再利用性質一來推導,加強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成功之處:

1、這節課是在學生已學習了平行線判斷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我通過創設一個疑問:能不能通過兩直線平行,來得到同位角相等呢,自然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思考,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平行線性質的探索。

2、整個課最突出的環節是平行線性質的得到過程,事先讓學生準備好白紙,三角板,在上課時學生通過自主畫圖進行探索,得到猜想,再通過驗證發現的。即在學生充分活動的基礎上,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結論,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自信心。在探究“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時,要求全體學生參與,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的交流與合作。

3、在教學中,設計了知識的拓展環節,加深了學生對平行性質的理解。

4、在練習的設置過程中,從簡到難,由簡單的平行線性質的應用到平行線性質兩步或三步運用,學生容易接受。

這節課存在的問題:

在上課過程中,擔心學生由於基礎差,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識,所以新課教學時間過長,學生練習時間短。

七年級數學的教學反思 篇3

有理數乘方是國中數學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國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所以教師在教這一節課的教學中要從有理數乘方的意義。有理數乘方的符號法則,有理數乘方運算順序。有理數乘方書寫格式,有理數乘方常見錯誤等五個方面來教學。

要求學生深刻理解有理數乘方的意義。即一般地n個相同的因數相乘即。a。a。a…a=,記作。在教學上應該抓住以下幾點:

一、乘方是一種運算。相當於“+、-、×、÷”。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這一點,同時要求學生掌握其書寫方法,及格式。強調冪的意義,冪的意義與“和、差、積、商”一樣。如的結果是8。所以説的冪是8。與2×4一樣,2×4=8。所以不能説8是冪,説成23的冪是8。同時強調具有兩種意義,它既表示n個a相乘。又表示乘方的運算結果。

二、在有理數乘方的教學中主要強調它的運算,所以特別注意有理數乘方符號法則的'教學。法則是:正數的任何次冪是正數,0的任何次冪是正,是0,負數的正數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數次冪是正數,教師在教學時強調做乘方時先確定符號再計算,如=4。

三、教有理數綜合運算時應該強調運算順序。即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後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同時注意教學生的書寫格式。分清與的區別。注意–5的平方與1/2的平方的書寫方法。

四、注意講清有理數乘方中的常見錯誤。如,的區別。前者是表示2的平方的相反數,後記者是表示–2的平方,寫法不同計算的結果不同。同時分清分數的乘方的書寫。與分清小數的乘方的書寫有理數乘方是在乘法的基礎之上的一種運算,要結合乘法來教乘方。同時講清楚區別與聯繫

同時我們作為老師應當做到:

一、博採眾長,有效反思

在學校,向學生學習,向同組教師和老前輩學習。學生學習愉快或困惑,是我們反思的最基本源泉,為什麼學生學習會愉快、輕鬆或困難,怎樣使學生學習更輕鬆愉快,怎樣使學習解除困難,我該怎麼做,可通過問卷或談心讓學生説説心裏話。同學校向老前輩學習可謂近水樓台先得月,通過聽老教師的課或請老教師聽課評課,與他們一起討論,可以讓你增加教學的經驗,提高教學理論修養。在不斷的聽、評與反思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走出校外多參加教研室組織的公開課、示範課、優質課,同樣能從別人的上課和評課中增加自己的反思力。

課餘,系統的理論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將實踐中的問題與理論結合起來,把特殊的問題歸納到一般化,問題和經驗經過提升和拓展,再到實踐中去檢驗,才能不斷提高反思的有效性。如寫文章和搞課題研究其實也是一種很好反思行為。

二、記教學失敗之處

大的方面看,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媒體運用是否收到成效;重點、難點是否突破,學生的思維是否打開;小的方面看,語言是否生動,情感是否充足,板書是否合理等。記得有一次上洋流這一課,課前化了很多時間製作了一個authorware課件,每頁背景很鮮豔,有海水運動音樂,整個課件設計為直線型,一直往下講。雖然有洋流運動的境頭,可整節課讓人感覺很死板,沒有板書設計,交互不強,鮮豔的背景使學生分心。效果還不如沒用課件,這節課使我在以後的課件製作時,考慮到實效性,考慮究竟需不需要課件,什麼樣的課才適合用課件,到底是整個課件好,還是用積件好。記得剛走上講台時,舉例沒貼近學生生活,沒有典型性,問得不多,老是自己講,問問題也沒有注意情境和層次,教學效果不好。

七年級數學的教學反思 篇4

直線、射線、線段是最簡單、最基本的圖形,是研究複雜圖形的基礎。這節課學生第一次接觸幾何語言,第一次使用幾何符號表示幾何圖形,因此這節課對於幾何的學習起着奠基的作用。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情景抽象出三種圖形,讓學生經歷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在三種圖形的學習中學生還感受了類比的數學思想。

一、設計理念

貫徹落實數學課程標準,建立新的數學教學理念,實施課程教學民主化,促進開放式教學的深入研究,結合我校的課題研究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充分暴露和展示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使學生經歷一個再發現的學習過程,向學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空間,緊緊抓住“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這條主線,主動探索並獲取知識,將面向全體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學生實際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感知線段,為學生學習本堂課提供了基礎。這節課對學生來説,通過課件形象感知直線、線段以及射線的特徵,進行分類整理,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分類思想的培養。通過典型的感知材料,及教師根據概念的特點組織感知活動,對學生而言,重要的是形成以上概念。整堂課目標設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學會了根據三線各自的特徵區分直線、射線、線段。知道了線段、直線、射線是最簡單、是最基本的圖形,是研究複雜圖形的基礎,也是以後系統學習幾何所必需的知識,線段的得出經歷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同時,直線、射線的表示法是由線段延長而得到的。

三、這堂課我覺得比較滿意的地方

1、對教材的處理、設計銜接比較自然,學生學習不感到吃力,讓學生先通過線段的特徵總結方法,過渡到學習射線、直線,進而總結射線、直線的特徵,學會三線的異同點,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自己又對單元教材進行了系列化的研究,有助於對教材的進一步理解。

2、課中給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時間、空間。多次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做到手、腦、口並用,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這既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又可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3、能培養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敏感性,引導學生去主動思維。學生先從線段、直線、射線去分類思考,感悟到了端點在其中的重要性。把書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數學知識恢復到那種鮮活的狀態。實現了書本知識與學生髮現知識的一種溝通,增強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敏感性,這也是新教材教育數學教學中所一直倡導的。

四、值得反思的地方

1.整堂課因為內容設計較多,怕教學時間不夠,加快了整個教學節奏,有些地方就顯得有些匆忙,不夠從容。最後總結全課後就正好下課了,機動的拓展題目可以不出現,拖延的那幾分鐘時間出現思維拓展題學生的注意力已經不夠集中,沒達到預期效果。

2.課件要和動手實踐相結合。這是使用課件教學的不足之處,特別是講授幾何課,更要再使用課件的同時動手畫出圖形,讓學生看到作圖的全過程,有助於學生更深刻把握重點內容。

3.對個別同學回答問題時的幾何語言糾正的不及時。

七年級數學的教學反思 篇5

結合本次月考,我主要根據實際情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試題的出題特點;二是:學生考試情況:學情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分析。

一:試題的出題特點:

本次出題主要是查看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注重課本知識和同步訓練上的題目學生掌握的情況,題目很多是來自於學生所做的原題或原題中略微改動的題目。但是從學生的做題情況看,出現的錯誤還是比較嚴重,我分析了一下。

二、出現錯題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1)概念不清或模糊

這類問題包括知識結構板塊、知識點、基礎知識等等不清楚或模糊。比如設置在題中的隱含條件、限制條件和關鍵詞語等。這類問題往往一點就破,學生一般會認為自己是弄懂了,實際上是概念模糊;有的則是自身知識結構體系脈絡不清,以致給出錯誤答案。

(2)記憶模糊

這類問題主要是對概念和原理等的理解過於淺顯,或記得不牢,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當問題交織在一起時,便分辨不清,導致答題時似是而非。當問題成堆時,面對題目便會顯得迷茫、不知所措、甚至於無精打彩,以至於懈怠下去。

(3)顧此失彼

考題中涉及的知識點稍多一點,過程稍複雜一些,大腦就運轉不過來,顧頭不顧尾。這主要緣於典型題做得不夠,做得不精,做題的難度係數也較低,並對教材中的觀點、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理解得不深不透。

(4)考場時間分配不合理:

平時沒有從心理上把練習和考試作為正式考試來對待,沒有把一般性的考試作為訓練考試時間分配的練兵場,導致正式考試時虎頭蛇尾,眼睜睜看着自己熟悉的題卻沒有時間下手。

教學反思

本週學校裏組織了月考活動,以便檢查瞭解近期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讓老師查漏補缺,讓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學校方法和學習動機。在考試中瞭解自己的準確位置。

本次我們出題本着課本為重點,題目大多為基礎知識。但學生考得整體不是很理想,尤其平時反覆練習的知識點,掌握不了的同學還是很多,大多由於粗心,但主要是因為多數同學平時學習的態度認真程度不夠導致的,由此我認為以後把重點放到知識點外,要加大重點練習,加大落實力度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