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34K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1

今天我們上了一節數學活動《小兔逛超市》。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得孩子喜歡自我表現,願意用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在創設“小兔逛超市”的情景中,孩子能在情境中運用自己的方法表示數,也能夠感受到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

根據幼兒經驗,幼兒已有經驗:幼兒已經理解並掌握5以內數量的含義,能夠理解數字所代表的數量,同時,幼兒可以用點卡表示物體數量。幼兒缺失經驗:幼兒能手口一致地點數,但是不具備記錄的能力。幼兒缺乏對受排列位置影響的物體數量的感知能力。所以,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是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物體6以內物體的數量,發展數數與記錄的能力。並且能排除物體排列空間位置的`干擾,正確感知物體的數量。

活動中我通過情境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喚醒幼兒已有經驗。同時引導幼兒能不受空間位置的干擾,仔細觀察物體的數量,並給物體匹配相應數量的圓點或其它標記。幼兒能嘗試用圓點、小棒、數字等多種方式進行記數,充分發揮了主動性和自主性。活動中幼兒常規較好,活動目標達成率較高。

本次活動中仍有許多不足。如在與幼兒進行互動時,提問的有效性、互動的有效性還不是很高。對幼兒的思維引導較少,對幼兒的回答總結歸納能力還有待提高。數學活動中操作練思維,給幼兒操作的時間可以適當加長。在交流環節,通過對幼兒操作材料的巡視,對要選取的樣本材料還不是很拿手。如本次選取的樣本為記數錯誤、記數不整齊、記數整齊這三種。在數學操作樣本選取規律中,遵循對多選錯、對少選對的方式,靈活地選取各種需要的樣本、對幼兒數學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有助推作用。所以選取樣本能力還需加強。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能掌握正確數數、記數的能力,能嘗試自主選擇方式記錄,對幼兒的思維、操作都有一定挑戰,從而獲得數學認知、數學思維的提高。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2

【活動目標】

1.能説出橢圓形的名稱,感知橢圓形的基本特徵。

2.不受橢圓形大小、擺放位置等的干擾,尋找生活中與橢圓形相似的物體。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圓形。

(二)材料投放:直徑為15釐米的圓形、短軸為15釐米的橢圓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橢圓形卡片,初步感知橢圓形的主要特徵

(一)引導語:圖形王國來了一個新朋友,(出示橢圓形卡片)看,它像什麼?引導幼兒對橢圓形的外形特徵進行描述:兩頭都是弧線,像個蛋。

(二)師幼共同小結,並給圖形命名:沒有角,由一條彎彎的它的'名字叫橢圓形感知圓形和橢圓形的不一樣的圓圈,它的名字叫橢圓形。

二、比較、感知橢圓形和圓形的不同。

(一)引導語:每個小朋友拿一張圓形卡片和一張橢圓形卡片,比一比,看看有什麼發現的辦法發現橢圓的兩頭比圓形長一些。

(二)引導幼兒分別將兩個圖形上下對摺,再左右對摺,引導他們發現摺痕的長短不一樣。

(三)小結:橢圓形兩頭比圓形長,上下對摺和左右對摺出來的摺痕不一樣長。

三、幼兒分組活動,鞏固對橢圓形的認識。

(一)第一組:提供操作材料《找橢圓形》,引導幼兒看看圖形組合裏有哪些是橢圓形,數一數並用圓點記錄。

(二)第二組:提供操作材料《圖形連連看》,引導幼兒找一找圖片中哪些是橢圓形、哪些是圓形,將它們和對應的圖形標誌連起來。

(三)第三組:玩“橢圓形變變”,引導幼兒任選一張橢圓形的圖片,放在畫紙上,用水筆進行添畫。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美工區投放圓形、橢圓形、半圓形、四邊形等圖片,引導幼兒添畫。

生活活動:鼓勵幼兒在活動室、幼兒園裏找到與橢圓形相似的物體,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有趣的圖形和圖形組合。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3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6、7,知道他們表示的實際意義。

2、能目測感知7以內的數量,學習按數擺放實物。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重難點:

感知7以內的數量,知道他們表示的實際意義。

二、活動準備:

1、教具:7只兔,7根胡蘿蔔。

2、學具:幼兒畫冊第21頁,彩色筆若干。

三、教學過程:一、複習數字1——5遊戲:"看誰拍得對"師:深秋了,秋風一吹,樹葉變黃了,一片一片都落了下來,老師去撿了好多樹葉。

老師分別出示樹葉(背後有數字),請幼兒讀出數字或拍手數字,鞏固認識數字1——5。

【評析:在這部分採用教師拍手和幼兒拍手遊戲,複習對數字1—5的認識,引導幼兒感知數量。】

二、認識數字6、7,感知其所代表的數量。

(1)認識數字6。

秋天還有很多水果都成熟了,讓我們一起去果園裏看看。

教師出示兩棵樹6個蘋果、6個梨子,提問:樹上有什麼?他們各有幾個?可以用數字幾個表示?

【評析:在這個活動中,我並沒有用實物而是用的圖片,因為出示的實物都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活動就不容易繼續下去了。採用圖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又不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瞭解數字6的外形特徵,知道其含義。教師出示數卡6,提問:6像什麼?6除了可以表示6個蘋果、6個梨子,6還可以表示什麼呢?6條狗、6條魚、6只鳥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2)認識數字7。

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在圖上添上一個蘋果。讓幼兒説説:現在樹上有幾個蘋果?6個蘋果是怎麼變成7個梨子呢?

在幼兒面前添上1個梨子。啟發幼兒説出6個添上1個就是7。6個梨子添上1個變成7個梨子。

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認識數字7。教師可以這樣説:7個蘋果、7個梨子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

教師出示數字7,引導幼兒觀察:數字7像什麼。(像一根小枴杖。)數字7除了可以表示7個蘋果,7個梨子還可以表示些什麼?鼓勵幼兒大膽説出各種數量是7的事物。7支筆、7個小朋友、7張小椅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評析:在孩子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後,讓孩子們在熟悉的環境中找找、説説還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真正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孩子興趣濃厚,掌握得也很牢固。】

三、幼兒連線操作,鞏固認識6、7數量1、師:果園裏還有好多水果,要請我們小朋友幫忙運到水果超市去,幾個水果就送到幾號水果超市。(出示標有4、5、6、7數字的水果超市,幼兒按照水果多少與相應的水果超市連線。)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講評作業情況,個別幼兒説説:我把幾個什麼水果送到了幾號水果超市。

【評析:有的孩子操作時是完全對的,可以請孩子來講一講自己作對的方法,引導幼兒互相學習操作方法,總結經驗。這樣,既發展了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同時還能幫助幼兒鞏固經驗。】

教師根據操作情況提出問題,幼兒集體回答,鼓勵和表揚操作材料整潔的幼兒。

【評析:教師可以直接拿孩子的作品來講解,並根據活動的側重點來講評,不需面面俱到,但要針針見血。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在幫媽媽找鈕釦的情境中,按2個特徵辨別圖形、嘗試看標記圖釘鈕釦,感受數量的序列。

2、能夠遵守操作規則,正確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講述操作過程與結果。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教學材料:媽媽圖片一張標記等若干幼兒操作材料:無鈕釦的服裝人手一件,有紅黃藍綠顏色特徵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鈕釦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紐孔,上面有標記的小筐人手一個、固體膠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活動,引發興趣——媽媽做了許多的衣服,想開一個服裝店,但是她一個人還來不及完成,想和你們合作完成,願意嗎?

(二)幫媽媽找鈕釦(按兩個特徵標記分類)

1、鞏固按2個特徵辨別圖形。

——先來找找看,媽媽做的衣服上面還缺什麼?(鈕釦)——真的,衣服上還沒有鈕釦呢!各種各樣的鈕釦混在一起,媽媽想請你們幫忙,你們願意嗎?

——(出示紅色和圓形標誌):不過,媽媽對每個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誰能看懂媽媽要找什麼樣的鈕釦?紅色的什麼形狀的鈕釦?這個可以嗎?為什麼?

——小結:對!看到這兩個標誌就是要找紅色的圓形的鈕釦,兩個特徵要求都找對才能放進去。

2、第一次操作:按兩個特徵找鈕釦。

——等會,請你先拿起你的小籃子仔細看看、輕輕説説“媽媽讓你幫忙找怎樣的`鈕釦?”然後輕輕再邊找邊説:“我找到的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鈕釦?”最後數一數你找到了幾顆鈕釦?(媽媽的年紀大了,聲音太大了她會受不了,我們不要吵到媽媽哦!)——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孩子邊操作邊講述。

——幼兒將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後開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幾顆什麼樣的鈕釦?怎樣找才不會錯不會遺漏?(仔細地看看……)個別關注:你找的是不是紅色的三角形鈕釦呀?看清楚顏色、形狀,都一樣才能放進自己小框。不要把別人的鈕釦拿走哦!這是你要找的鈕釦嗎?)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進行正逆排序。

1、手口一致點數。

——咦!你們的鈕釦上有什麼?(圓點)——哎呀!看得真仔細,這圓點是鈕釦穿線的洞洞,拿一顆出來數數上面有幾個洞洞啊?

再數一數其他鈕釦吧!

把洞洞最多的鈕釦,找出來!拿最少的讓我看看?

2、幫媽媽釘鈕釦(正逆排序)。

——你們幫媽媽找到鈕釦了,她可真高興!願意幫她把鈕釦訂到衣服上嗎?從哪裏開始釘?怎樣訂鈕釦呢?媽媽説,這個問題有點難,只有聽清楚、想明白的寶寶,才會知道。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小百科:鈕釦,在古羅馬,最初的鈕釦是用來做裝飾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飾針。13世紀,鈕釦的作用才與今天相同。那時,人們已懂得在衣服上開釦眼,這種做法大大提高了鈕釦的實用價值。16世紀,鈕釦得到了普及。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5

在這次活動中我設計的是中班數學活動“比高矮”,教學目標主要有二點:

1、通過幼兒自主的探索活動認識高矮、高矮的相對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形、時空和空間等現象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動開始時,我選擇兩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孩子從小鈴下走過,通過一位幼兒走過小鈴沒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兒碰到了小鈴發出聲響這一直觀現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出高矮;然後通過兩兩比較高矮得出比較的正確方法,即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直立比較;最後,通過圖片比較印證上一步得出的結論。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比較好的是在幼兒分組操作時,第一組:兩兩比較,分出高矮。第二組: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體。第三組:按高矮排序。第四組:目測物體高矮。這樣操作的目的性比較明確,層次清晰,由易到難的讓幼兒能根據自身情況多層次的選擇操作。最後,我通過遊戲《找朋友比高矮》讓幼兒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當性。活動結束後,我認為幼兒都能正確分辨物體的高矮;能找出一組物體中最高和最矮的物體;能將物體按高矮排序;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詞語。但我在活動設計上沒有突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雖然也有要求幼兒兩兩比較、感知高矮。可由於要求幼兒站在地上比較,沒有為他們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比較的機會,僅僅通過教師小結性的語言將概念灌輸給幼兒,反而使幼兒對於物體比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線上直立進行的概念理解不深。雖然在設計時希望通過下一步圖片比較來印證概念,可由於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圖片比較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通過上課、反思,我覺得應該調整課的流程,增設材料。如:在幼兒兩兩比較高矮時為幼兒提供一些大型積木、椅子等,讓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能自己尋找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同時將高矮的相對性引出,使層次與層次之間過渡自然。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高矮活動目標

1、在比較活動中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

2、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比較性觀察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學習區分高矮,掌握區別高矮的簡單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課件:數學卡——3—3比較概念,3—4比較概念,3—5比較概念。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組織幼兒做相反遊戲,激發興趣。老師説“高”,小朋友説“矮”,同時蹲下;老師説“矮”,幼兒小朋友説“高”,同時站起來。

二、展開

1、學會區別高矮。(1)和同伴比高矮,

請幼兒和夥伴比一比,説出:誰高誰愛?誰和誰一樣高?(2)數學卡:3—3比較概念

比一比,兩座樓,哪一座高?哪一座矮?兩個禮品盒,哪一個高?哪一個矮?兩個廚子,哪一個高?哪一個矮?兩個梯子,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2、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掌握比較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的兩名幼兒,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擋板遮住他們的下半身,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

(2)一隻長頸鹿在地上,一隻小貓爬到樹頂,小貓低下頭對長頸鹿説:“瞧!我長得比你高。”提問:小貓的話對嗎?為什麼?(3)講解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小結:比較高矮時要佔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對性。(教師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1)數學卡:3—4比較概念三座樓相比:

甲樓同乙樓比,甲樓比乙樓高,乙樓比甲樓矮。甲樓同丙樓比,甲樓比丙樓矮,丙樓比甲樓高。三棵樹相比:

引導幼兒説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3)討論:為什麼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變矮了呢?

(4)小結:一個人或一個物體是高是矮,要看和誰相比,高和矮是會變的。 4、小組4人排隊,滲透高矮排序。請幼兒説出誰比誰高,誰比誰矮,進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嘗試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 5、音樂遊戲“找朋友”

老師播放一首歡快的兒童舞曲,幼兒按節拍拍手,找到朋友後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兒均找到朋友後,音樂停止,幼兒説出兩人比較的結果。遊戲反覆進行,朋友不斷交換。

三、結束

活動評價,表揚積極參與比較、認真觀察的幼兒。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積極參與點數活動,通過活動感受點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能力目標:能手口一致點數 10 以內的物體並能説出總數,會按數取物。

3.認知目標:通過點數,感知 10 以內的數量關係。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感知 10 以內的數量關係,能手口一致點數 10 以內的物體並能説出總數,會按數取物。

2.活動難點:通過活動感受點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認識 1-10 的數字,有一定的點數能力。

2.物質準備:《10 以內的點數》PPT、物品點數操作卡、撲克牌數物匹配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寶貝們,今天數字馬戲團要表演魔術,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魔術師都準備哪些表演呢?

師:魔術師的表演就要開始啦,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1,2,3,咿, 魔術師從帽子裏變出了這麼多的小鴿子,都有幾隻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哦,原來有 X 只小鴿子。

二、基本部分

(一)幼兒自主探究,嘗試點數 10 以內的物體並能得出總數1.幼兒點數並得出總數,把數字貼到對應物品旁的圓球上

師:魔術師的魔術要繼續嘍,1,2,3,哎,這次有點不一樣,原來是魔術師要來考考小朋友啦,魔術師把他剛才變的東西藏在了操作卡里,請小朋友們數一數氣球、小傘、彩旗分別有幾個?誰能和這些數字寶寶能為朋友, 我們就把數字貼在它的旁邊。

2.幼兒分享並驗證

師:寶貝們,你們都數完了嗎?哦,真能幹,我請小朋友分享一下他是怎樣幫助數字寶寶找朋友的?

3.教師總結:小朋友們真厲害,都幫數字寶寶找到了朋友,我們數的時

候要按順序一個一個地點數,不能漏數,也不能不重複數就能準確地數出總數啦。

(二)小組合作操作,按數取物

1.幼兒根據撲克牌上的`數字取相應紅心卡片,進行數物匹配

師:魔術師的魔術又要繼續嘍,1,2,3,哎,魔術師可太粗心了,變出來的撲克牌數字和紅心是分開的,小朋友們我們去幫助魔術師撲克牌數字和紅心合起來,好嗎?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這些數字寶寶究竟是幾呢?然後我們再去數一數到底是哪張紅桃能和這些數字寶寶能為朋友,我們就把對應的紅桃卡片貼在它的旁邊。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找一找!找到了請將它們貼在操作卡上。

2.幼兒分享並驗證

師:寶貝們,你們都數完了嗎?哦,真能幹,請每組選一個小朋友來分享一下他是怎樣幫助數字寶寶找朋友的?

(三)集體遊戲:聽音數數

師:寶貝們真厲害!一下子就能想出辦法幫助了魔術師,為了表示對你們的感謝,魔法師要給小朋友們鼓鼓掌,那到底掌聲有多少次呢,要請小朋友們自己來數一數。注意喲,是矇住眼睛,用我們的小耳朵去聽,聽到一次鼓掌的聲音數一個數字,然後接着聽聲音再往下數一個數字,最後一個聲音所數的數字就是掌聲的總數。

三、活動結束

師:今天的魔術到此結束,讓我們跟魔術師説“再見”吧。

活動總結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幼兒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和遊戲來激發幼兒在操作及遊戲環節中細緻觀察、主動探索、動手操作、不斷驗證,基本實現了我教學的目標,幼兒能夠手口一致進行10以內的點數,並説出總數,活動氛圍輕鬆、愉快,幼兒沉浸在生動有趣的“魔數表演”情境中,激發了幼兒在操作及遊戲環節中細緻觀察、主動探索、動手操作、不斷驗證,體驗到了點數的樂趣和重要性。但仍有不足之處:

1.在最後的集體遊戲環節中,第一次小朋友閉上眼睛沒有數出聲音,第二次小朋友因為知道了一點訣竅有數出聲音,到後面就開始唱數了,音樂停了還在繼續數,所以老師應明確對於遊戲經驗及規則,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不出聲,心理默數,聽到1次掌聲數1個數,音樂停止,數數就結束。

2.操作環節前應將操作規則明確告知幼兒,出示規則示意圖在 ppt 上,

以圖片的形式更為直觀地告知幼兒。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能辨認數字,在認識數字前提下進行排序。

2、初步瞭解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3、對數字變化後的形狀感興趣,並樂意嘗試。

活動準備:

PPT、數字卡片、圖片、彩筆、水粉紙

活動重點:

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字,知道數字代表的意義,感知數字無處不在。

活動難點:

運用數字進行遊戲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和數字的有趣。

活動過程:

一、猜想數字、激發興趣.

(一)出示ppt1,並提問.

1、你看到了什麼?

2、呈現10個格子提問:“共有幾個格子。”

(二)出示ppt2,並提問.

1、每個格子裏藏着不同的數字寶寶,邊看邊猜它們分別是數字幾? 2、給數字進行排隊,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

二、數字代表的意義.

1、師:你在生活當中什麼地方見到過這些數字?

2、出示ppt,師:為什麼上面有數字,都是幹什麼用的?

三、有趣的數字.

1、出示ppt小雞,師:看,這是什麼,有哪些數字組成?

2、出示圖片冰淇淋,師:看,這是什麼,有哪些數字組成?

3、出示圖片小貓,師:看,這是什麼,有哪些數字組成?

4、出示圖片魔法師,師:看,這是什麼,有哪些數字組成?

四、 遊戲數字,體驗數字的有趣.

1、展示數字創意畫.

幼兒逐一觀察每個由數字寶寶構成的圖形。説一説畫的是什麼圖形?有哪些數字組成?

五、活動延伸: 你能畫出更多不同的數字畫嗎?

微課反思優點:在第一個猜數字環節中,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開始猜數字了,第一個幼兒看見的是1,因為1放的最顯眼。在接下來的猜數字過程中,也是有一些難度的,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孩子站起來能説好多個,我也採取的相應的表揚,在表揚的方式上也要採取不同的語言。猜數字的環節幼兒的注意力很集中,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見過這樣的形式,感覺很有趣。在這裏我想,吸引幼兒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在平時的'活動中要關注幼兒的興趣點,發展吸引幼兒興趣的數學區角。不足:第二個環節中的引導不是很深入,對於每張圖片的解釋不是很到位。可以把這個環節做為整個活動的重點,再次開展數字寶寶的活動,深入瞭解生活中的數字。經過這次的課,我發現數學課,並不是那麼簡單,而是要蒐集很多資料,在自己的腦海裏有大量的信息存儲,在引導幼兒的時候要把自己存儲的信息簡單化教給幼兒,這樣才能達到數學課的目標。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8

1.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入手,以遊戲的形式開展此次活動,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2.在活動過程中,我能以參與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現,幫助幼兒在不斷髮現,不斷探索,不斷對比中瞭解沙的特性。

3.活動中我能根據幼兒的需要適時地給予指導,使每個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個個都能享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

4.活動過程中,我作為幼兒遊戲合作者的角色體現不夠,幼兒自主探究和自由表現的`時間和空間也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有待進一步調整和改進。

5.我應該在活動前增加一些玩沙的經驗。瞭解一些有關沙的知識,從而在活動中更好地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幼兒,指導幼兒,師幼互動的效果會更好。

6.活動後指導幼兒收拾整理好遊戲材料,養成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9

一、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

1、活動內容的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

2、活動環節緊湊,教學層次比較清晰,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活動時間分配合理。

3、創設了找衣服、整衣服、穿衣服的生活化情境並以這一情境貫穿活動始終,能很好地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4、活動氛圍輕鬆、和諧,師幼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互動良好。

二、存在的問題

1、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透徹。本次活動中,最直接的數學概念就是雙維排列,教師對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活動的價值程度。所謂雙維排列就是指通過一個雙維度的排列表,培養幼兒進行多重分類能力的教學方法。它只是數學類概念教學中的一個方法而不是教學目標,其最終目的還是二維分類。因此,在實施本活動前,必須明晰分類、層級分類、多重分類等相關的概念。

2、活動過程與活動目標相割裂。活動過程中,儘管教師按照導入複習、幫小綠人找衣服、整理衣服、穿衣服的程序展開活動,孩子的參與度也很高,但是,它與活動目標是割裂的。

3、教師的控制意識強,幼兒主體地位不突出。在數學活動中,幼兒的知識是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建構起來的而不是靠老師的全權傳授。本次活動中的分類教學,教師應重點引導孩子觀察雙維列表的`特徵,讓幼兒自主探索操作材料,並能夠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也為幼兒進行多重分類做好知識經驗的準備。也就是説,在本次活動中的操作活動中,應以幼兒的自主性操作為主,教師的指令性操作為輔。

4、操作材料單一,層次性、目的性和干擾性不強。本次活動中,教師所提供的材料只具有衣服的種類和顏色兩個特徵,對中班孩子來説層次性不強、干擾性不夠,同時,因為本次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二維分類的多重分類,孩子還有對同一批物體如長短、款式等不同特徵的上衣、褲子進行分類的過程,所以在材料的提供上要考慮材料的目的性和層次性。

5、活動評價沒有針對性,評價的作用不明顯。活動中,教師適時、正確的評價能起到鼓勵孩子自信、提升孩子經驗的作用。本次活動中,教師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以蓋印章的方式對幼兒的“作品”予以評價,這樣的評價針對性不強,評價在活動中的作用也沒有發揮出來。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10

設計思路:

學習序數要求能從不同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第一節課老師降低了要求,即從左到右,從右到左來排列物體的次序,這符合幼兒的認知經驗。單純從一個方向認識序數對大部分幼兒來説很容易掌握,因此,教師對幼兒其它方向進行練習,將學習內容難度加大,使學習更具有挑戰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序數詞正確地表示10以內物體的排列次序。

2、引導幼兒從不同方向出發確定物體的排列次序和所在的序數位置。

活動準備:

顏色卡、十張動物大卡片、小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猴子要回動物園家裏,但是一路上可不是一帆風順的,它路上要遇到怪獸,當遇到怪獸時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説兒歌,請小朋友一起看看它都遇到哪些怪獸。

兒歌:×怪獸,你別猖狂,回家路上把路擋,翻個跟頭甩掉你,繼續趕路回家鄉。(一次出示各種顏色卡,幼兒觀察)

2、小猴子回家了,從前往後看依次遇到哪些怪獸,從後往前看依次遇到哪些怪獸。

二、認識序數

小猴子和它的好朋友們排着長長的隊伍出發,要去旅行了。小猴子當隊長,排在第一位。大象最勇猛排在最後一位。

1、那我們來看看,從小猴子這邊數,小動物們的位置是怎麼排列的',請小朋友用“第幾”來敍述。從大象這邊數,小動物們的位置是怎麼排列的,請小朋友用“第幾”來敍述。

2、現在從小猴子這邊數,排在第四位的誰?(長頸鹿)從大象這邊數排在第七位的是誰?(長頸鹿)

3、咦?我們發現長頸鹿怎麼這麼奇怪的呢?;。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既排第四位,又排在第七位,怎麼回事呢?

總結:原來小動物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從左往右數,從右往左數都會有新的變化。

三、更換動物位置,讓幼兒用序數正確説出小動物排列的位置。

四、遊戲:按指令排序

1、請小朋友按老師的指令正確排序。提問個別幼兒用序數詞説出動物的正確位置。

2、互換動物的位置,請幼兒講給旁邊的小朋友動物位置排列。

五、結束部分

老師在區域裏也投放了許多小動物,請小朋友們也去給它們排排隊。

活動反思:

活動導入部分,我採用了兒歌的形式,引起了幼兒的極大興趣。同時也有一些難度,不僅要記住從前往後的順序,還要清楚從後往前的位置排列,這對幼兒來説是一大挑戰,對幼兒也進行了記憶力的培養。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讓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果,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知識經驗,發展各種能力,培養興趣,達到目標,並且能進一步鞏固它。在教育過程中,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能按要求正確説出序數排列的順序。不足之處,孩子們互相講的過程中,不夠大膽,今後在這方面還需多加引導。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11

一、環節設計,層層遞進;

幼兒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弱,所以,我通過用梯形與各種圖形作比較,從而鞏固、理解梯形的特徵。為了讓幼兒能認識梯形的特殊特徵,我又讓幼兒動手操作“折”來體驗其特殊性,讓幼兒記憶深刻。最後,通過集體尋找梯形,獨立尋找梯形來鞏固,加深幼兒對梯形的印象。

二、缺少情境性;

中班幼兒的特點,還是需要趣味化、情境化的`課堂。本次缺少情境性,也就缺少了趣味性,幼兒也因此失去了學習興趣。在活動中可設計一些如:圖形王國等有趣味的情境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教師銜接語還應連貫些

教師在每個環節語的銜接語顯得有些僵硬,過渡的不自然。教師應在這方面多考慮,使得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語能自然又帶有神祕性。

活動中存在很多不足,如重難點沒有很好的把握好。這一方面應多花時間思考,在今後的活動中減少發生這種問題的現象。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12

目標:

1.學習將物品按用途分類

2.根據物品的共同特徵設計標記

3.仔活動中學習,能夠有條理的對物品進行收拾和整理

準備:PPT圖片

幼兒之前要有按標記分類的知識積累、黑色水筆、白紙

過程:1.首先以聖誕節到了,幫助託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禮物為情景展開活動,出示圖片,讓幼兒知有 哪些禮物。

2.首先讓幼兒自主分類(有的按形狀、有的按顏色、有的按質量的軟硬等等),並讓幼兒説出為什麼這樣分。

3.以託班只有三個箱子為由,引導幼兒按物品的用途分三類,把那個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分?(引導幼兒説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後,為了讓託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認箱子裏的東西是什麼,引導幼兒説出做標記,並在紙上畫出來。

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並沒有用實物而是用的圖片,因為出示得實物都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課程就不容易繼續下去了。採用圖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又不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一節課的活動下來,總體上的還是不錯的。老師的建議是:應該多加一些傢俱類的或者幼兒部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這樣加大了難度,拓展了幼兒的認知面,如果僅限於幼兒常見的物品的話,拓展的部分就無法顯現。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13

【活動目標】

正確感知6以內的數字,並且能夠很快辨認6以內的數字組合(物體)

積極參與集體教學活動,喜歡上數學活動課。

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以實物代替單調的“數字”,活學活用。

能夠快速反應6以內的數字將數字活化。

【活動準備】

1—6數字圖片、六個實物標示的大圓圈。

【活動過程】

一、數數複習,自然導入

通過複習1—50的數字,自然過度到本次教學活動,數數字對於中班的小朋友來説已經不是什麼大難題了,他們已經能夠很流暢的數出1—50的數字,有的甚至能數更多。

師:寶貝們真棒!已經學會了數這麼多的數字啦!今天呀我們有六個數字寶寶要和我們做遊戲,他們是哪些寶寶呢?

(通過數字寶寶這一遊戲直接過度到下一環節)

二、數字找朋友

師:小朋友看清楚嘍,左邊呢有數量不等的棒棒糖,右邊是數字寶寶,哪些數字呢?我們來數一數……這個遊戲是怎麼玩的呢?左邊有一根棒棒糖,那麼我們就把這根棒棒棒和右邊的`數字“1”連起來,好朋友,要手拉手對不對!

這個簡單的遊戲幫助幼兒初步建立實物與“數字”的關係。

三、你大我小比一比

這一環節提供的實物並不是單一的品種,大小不同,直觀上並不能很快判斷數量多少,必須經過一一的數出來

寶貝們這裏有好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來給它們比一比誰多誰少

這個遊戲設定是不僅僅是教會孩子們進行數的比較,更是對數數的進一步訓練。

四、遊戲大比拼

在遊戲室事先準備好六個大圓圈,並且都有數字標示(物體表示的1—6)教師隨機喊出一個數字,小朋友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跑進該數字代表的圓圈裏

這一遊戲幫助孩子們快速反應數字,訓練數字敏感度。

五、“畫”數字

這屬於拓展延伸,仍然是要求幼兒用實物代替數字,在白紙上畫好1—6。

幫助孩子加深理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嘗試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把數學活動和遊戲活動進行了整合,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對數學活動的要求,教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成有趣的生活活動,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主動地去探索學習。在活動中讓幼兒在活動中感知6以內的數,對能力弱的孩子給予適當的提示。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14

《有趣的圖形》是我們中班教研組的一次數學研課活動,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活動前我們對活動的內容進行了討論,在確定這一內容時,教研組的老師們都覺得這一內容很簡單,但經過對中班幼兒認知特點的分析發現,中班的幼兒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雖然能正確地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們最終確定了《有趣的圖形》這一活動,讓孩子在遊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徵。

本次活動,除了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有一個活動目的是探索兩種不同導入方式在同一教學內容中的課堂運用實效。因此,執教的兩位老師在基本確定了活動過程後,對導入環節進行了重點的設計。兩個活動,我們分別運用了兩種導入方式:一種是實物直接導入,教師出示魔術袋引起幼兒興趣,然後通過讓幼兒摸一摸,通過對摸出的實物形狀的區別來初步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另一種是手指遊戲變魔術導入,教師通過魔術變出三種圖形,然後通過與實物的對比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在執教過程中我們發現,兩種不同導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只是遊戲的方法具有神祕感,並與下面環節有較好的銜接,因此能更快地調動幼兒的情緒,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兩次活動,幼兒參與性都較高,但同時活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雖然我們在活動前對這一內容的目標定位進行了仔細的考慮斟酌,但在活動後發現,我們設置的其它幾個環節還是過於簡單,沒有將活動目標真正的達成,在最後環節中,孩子們在找找身邊的三種形狀時,對於正方形的認知出現了偏差。教研組老師們聽課後向我們執教老師也反映了這個問題,爭對這一問題,我對自己的活動進行了反思。

根據活動目標,教師除了運用遊戲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必須在認識時讓幼兒用語言來描述圖形特徵,通過多次的描述鞏固幼兒對圖形基本特徵的認識。如:三角形:三個角三條邊;圓形:沒有角,圓溜溜;正方形:四邊一樣長,四角一樣大:教師在向幼兒正確描述圖形特徵時,讓幼兒也來描述,通過多次尋找圖形,描述圖形來認知圖形特徵。這樣在最後環節時或許就不會出現圖形區別時的偏差,而活動目標也會達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組的研課活動,從內容的選擇確定到執教,從活動後的研課到反思,都給了老師很大的啟發,及時地反思,總結會讓你收穫更多。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15

《學習排序》這一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用比較的方法區別5個物體的大小、高矮和長短。在活動中我首先出示五個大小不同的梨,讓孩子們觀察説出它們的不同,然後猜一猜哪個梨最小哪個梨最大,並説一説,“你是怎樣看出來的”。然後教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有什麼辦法可以清楚準確地幫這五個梨進行從小到大的排隊。在這過程中:有的小朋友説,“兩個兩個進行比較”或者“藉助於工具量一量”等等。在這基礎上,我在課件中出示了一條水平直線,並且將梨擺放在直線上,讓幼兒一目瞭然的知道如何去比較實物的大小、高矮。在孩子們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高矮以後,我出示以往學過的5以內的數字,讓孩子們加深記憶。然後,請小朋友按照從小到大、從1到5的順序,讓小孩子們幫梨子按大小的順序進行排隊。

在這個活動中主要是讓孩子們看一看,比一比,水果的大小,高矮,然後和數字1到5進行連線。最小的排第一個和數字1連載一起,第二小的`和數字2連在一起,孩子們在操作中絕大多數小朋友都能很好的理解題目要求並完成操作。個別能力較弱的孩子需要老師的個別指導。但是在本次活動中,我發現操作材料以及教師的課件對於長短的認知比較沒有,孩子們也缺乏這一方面的訓練。在下次的數學活動中我將側重於讓孩子們學習如何比較實物的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