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説課稿集錦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9.3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説課稿集錦7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魚游到了紙上》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第三組的課文。課文記敍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讚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本文所在組的訓練重點是“注意積累材料”。通過本文的學習,不僅要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選擇了哪些材料,而且從中學習觀察和積累材料的方法:一是留心周圍的事物,做個有心人;二是認真觀察,多看、多聽、多問;三是勤於動筆。本課是本單元的開篇課文,滲透訓練重點尤為重要。通過這一訓練項目為後面學習讀寫例話作一鋪墊。教學時先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寫法,有效地幫助學生學會積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本課時主要是留心周圍事物,多看、多聽、多問),以此指導學生的作文。

説學情:

人教版教材最大的優點是閲讀面較廣,接觸到的中外名家名篇挺多的,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説,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挺強的。

本課就針對以上情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以個性化閲讀為指導,對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以自學的方式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理解“一絲不苟、融為一體、賞心悦目”等詞的意思。

2、在體會聾啞青年品質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中的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的品質,教育學生要熱愛生活,用自己的雙手去美化生活。

4、通過對課文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瞭解作者和聾啞青年是怎樣觀察事物的。

教學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裏”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並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主線:

以自主研讀,主動探索實現學生個性化閲讀,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説教學過程:

一、 感悟生字

出示課文中的幾個重要的詞語,先讓學生自己讀,再讓學生個別讀、輪讀,再是集體讀,使學生對這些詞語有充分的認識,接着讓學生自己理解能理解的詞語,通過查詢工具書、找近義詞、造句等方法,使學生對這些詞語有進一步的瞭解。

二、 開門見山,設疑解難。

讀課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再總結概括出兩個最主要的問題:魚為什麼會游到紙上?魚怎樣游到紙上?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我創設了一個生活常景,從俗語引入,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求知慾望的火花,使他們能興趣盎然地主動學習。]

二、自讀課文,提出問題。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整體感知,互相交流。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並且通過再讀書自己解決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通過相互合作學習,嘗試解答。課堂上也應有生生互學的場面。組內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由小組代表寫在卡片上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排序。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多給學生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樣的設計也能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克服課堂上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的現象。]

三、抓問題共性,自主感悟。

在學生討論問題,解決容易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發現問題,並結學生不理解的共性問題加以羅列:這位青年舉止特別在哪兒?魚游到心裏是什麼意思?魚先游到心裏和魚游到了紙上兩者是什麼關係?教師精心引導羅列課文的共性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發揮教師的引領價值。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心智活動,這是國小閲讀的心理規律。閲讀教學應順應這一規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師引導學生讀、思、議。學生再次讀書討論,互相合作學習,共同解決不懂的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及時對共性的、重點的、難點的詞、句點撥精講:如體會青年的特別時,抓住文中的“忘我”“融為一體”逐層深入,在這其中穿插想象説話練習: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金魚畫時,人們會怎麼讚歎?又會在議論些什麼?引導學生從想像中感受年青人對美的追求,體會青年人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引學生體會詞句內涵的同時,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以達到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效果。中間不失時機地穿插朗讀指導,在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讀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閲讀能力。也為突破本課的難點,做好情感的積澱。]

4.理清關係,昇華情感。

在體會“魚游到了我的心裏”的基礎上,再出示最後一段,以一個“先”字為切入點,來理清兩者的關係,此時在水到渠成之感。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再給學生充分發表獨到見解的同時,適時地利用關聯詞:“之所以……是因為……”或“只有……才”來對這兩句加以歸納。然後再以一個問題:文章為什麼不用“魚游到心裏”為題?使學生對所感悟的內容有個總結,有個提升。

老師小結:聾啞青年因為愛魚,才會細緻地觀察魚,魚兒游到心中後才令魚兒游到了紙上。那文章中的作者又是用了什麼方法使我們的眼前呈現了那栩栩如生如生的畫面的?引領學生體會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來描寫人物的方法。回顧全文,細細品味文章。

課後反思: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應該反思的就是犯了一個低級的錯誤,把“廠徽”的“徽”字寫成了“輝”字,還是學生幫我指出來的,我想這是作為教師最不該犯的錯誤了吧?這就説明我在備課上還不是很細緻。這是值得我反思的第一點。

在這節課上,我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時,緊緊抓住“聾啞青年”愛魚的特點進行深入理解。

首先理解“舉止特別”的意思,在到課文中找根據,具體感受“舉止特別”。在找根據的過程中,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從能力培養的角度講,該題旨在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與表達的能力。在這一基礎上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聾啞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先應讓學生分別理解“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心裏”的意思,然後緊扣一個“先”字,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弄清“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心裏”之間的關係。

在理解的過程中,凸現聾啞青年勤於觀察、刻苦練習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學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鍛鍊。 但總的感覺,今天我在引導學生品讀句子時,沒有讓學生細細地品位,只是浮於表面,單純地為了讀而讀,為了理解而理解。這是我值得反思的第二點。

另外,我對學生沒有及時進行表揚,即使表揚了也是幾句“很好!不錯!很棒”之類的話,語言非常的匱乏,這跟自己平時的積累有着很大的關係。因為自己看的少,聽的少,因此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不知該怎樣去表揚他們。這是值得我反思的第三點。

今後應該多注重語文教學讀的理念,激發學生讀的情感.注重對學生的評價.讓學生先把感悟的讀出來,説出來,再給予點撥,以培養學生讀完課文後有話要説的表達習慣.

説課稿 篇2

通過《故宮博物院》這一課的學習,學生都知道了我國北宋時期的《清明上河圖》,但是能夠有幸看到真跡的人可以説是寥寥無幾。直到20xx年10月《北京晚報》報道了在故宮博物院百年大修的喜慶氣氛中,《清明上河圖》才得以首次全卷公展 。那麼在西方的藝術界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存在呢?西方的大博物館的珍品又是怎麼樣的?我在課前先設下一道道“懸疑”引出學生的興趣。

本課我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整個教學內容,第一課時完成了解盧浮宮有關地理位置、歷史等大致情況以及藏品的九大分類的欣賞學習,第二課時把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為本課教學的根本宗旨,主要以欣賞羅浮宮三寶為教學重點,通過這些欣賞活動,初步瞭解歐洲古典藝術作品,使學生產生學習西方美術的濃厚興趣,提高多元文化的藝術修養,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與價值觀。我所説的就是第二課時的內容。

所以我設計的教學重難點是:西方雕塑、繪畫的風格及藝術特徵。難點:美術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以及深遠意義。因此,課前我準備了關於盧浮宮三寶的資料和多媒體課件以及學生在模仿秀中所需的幾塊綢布、自制假髮、小風扇等。

在設計《巴黎盧浮宮》這一課時,我分成四個環節進行教學。環節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環節二作品模仿秀,瞭解概況;環節三體驗感受,學寫評論環節四交流分享,課後延展。

下面我簡要地闡述一下這四個環節:

首先,我假設自己準備了一個“豪華”的禮盒讓學生猜裏面裝着的是什麼?在學生一通瞎猜後打開一層又一層的包裝告訴學生這是我的一件傳家之寶。學生一定會問為什麼包裝得那麼細緻呢?那麼我就可以引出《清明上河圖》直到故宮博物院百年大修的喜慶氣氛中才得以首次全卷公展,引出盧浮宮作為“盧浮宮三寶”的三件藏品又是怎麼安排其展出位置,然後用多媒體展示三件藏品在盧浮宮所處的位置,讓學生體會東西方文化在對待珍品上的“藏”與“展”的不同態度。

第二環節引導學生以其中一件藏品《蒙娜麗莎》為例,用“你覺得《蒙娜麗莎》美嗎?”展開廣泛討論,在討論了古典繪畫的美的表現後讓一學生上台來模仿畫中人的神態動作,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感受,從這件藏品的構圖、人物動態、神情、風格、色彩、作品背後的小故事、與中國畫的區別等方面探討這件藏品的藝術價值,引導學生體驗西方古典繪畫藝術中的形式美。

在第三個環節中安排學生4-6人為一組,以西方藝術與中國藝術的區別和聯繫為題,從作品創作背景、造型、動態、肌理表現等方面讓學生討論他們所選的這件藏品有怎麼樣的特點,小組成員各有分工,包括表演者、分析者、彙報者等,並完成我給他們設計的一份表格式評述。

最後一環節讓學生自評、互評的評價活動分析各組的藝術評價成就,同時,在評價三寶活動中,老師及時給予學生恰當的反饋,形成互動評價,一方面充分肯定學生的積極想法,使學生明確如何進行正常的藝術賞析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由盧浮宮有關的建築引導學生去了解華籍設計師貝聿銘及其設計的盧浮宮入口金字塔建築的風格特點作為課後延展。

新的教學理念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廣泛的歷史文化情境中去認知美術作品的意義,在欣賞過程中,聯繫中國傳統美術作品以及國人對“寶”所特有的那種保護心理進行對比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直觀展示,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互動參與,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出課題的第一個環節,創造問題情境,營造探究學習的氛圍,重在讓學生從前面所學的中國傳統藝術出發,引出與中國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激發學生對兩者的對比分析。第二個環節重在以模仿秀的形式讓學生在賞析的基礎上體驗畫家在創造美的過程中付出的勞動,瞭解藝術欣賞所要注意的方面,為下面學生自行理解一件藝術品做實踐和理論準備。第三個環節我着重從作品創作背景、造型、色彩、動態、肌理表現等方面進行輔導,讓各小組的模仿者在大家的幫助下去體會雕像所展現的那種神態動態,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這三寶中的任一件進行分析、討論、評述,形成學生的美術素養。第四環節重在讓讓大家分享交流小組合作的成就,體驗模仿的樂趣並將這種評論方法延伸到課外。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3

今天,就讓我們帶着陽光般的愛一起走進《小獅子愛爾莎》,共同探索“生命的課堂”。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 聯繫實際,説教材

二、 依據學情,説目標

三、 緊扣文本,説過程

四、 突出重點,説板書

一、聯繫實際,説教材

首先,讓我們走進充滿愛的課文。《小獅子愛爾莎》是語文版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它講述的是奧地利女生物學家亞當遜(森)馴養一隻野生小母獅愛爾莎,和它建立了真正母女般難以割捨的感情,最後卻又把它放生的真實故事。作者用樸實平和的語言,再現了愛爾莎的出生——成長——回到大自然的過程。讀起來生動、有趣、故事性強,非常吸引孩子。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從生活出發學習課文,學會更有意義地生活。我思考着,這篇文章的教學,應賦予學生什麼呢?在一次又一次地閲讀原著《生而自由 野生母獅愛爾莎》後,我不由感歎、震撼於這種人與動物的相依相守!我期待着以我的閲讀感受引領學生進入文本,瞭解這濃濃的愛,感動這深深的情,從而珍視大自然中每個生命的存在。

二、依據學情,説目標

那麼怎樣具體設置本課時教學目標呢?三年級的孩子學習依賴心理較強,聽、説、讀、寫訓練,還剛剛起步,各種能力的形成正處於過渡時期,因此,根據語文新課程理念,從對象出發,我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出示文字課件——)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抓“關鍵詞句”反覆揣摩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怎樣表情達意的。

3、體驗“我”與愛爾莎之間深厚的情感,初步感悟人類對野生動物的關愛。

教學重點 :感受“我”和小獅子之間的親密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

三、緊扣文本,説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激情導入,引發期待。

(出示文字課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為此,我這樣導入:首先,我出示了原著《生而自由野生母獅愛爾莎傳奇》這本書,然後聲情並茂地朗讀了封面上的一行字:“這是一本無與倫比的國際暢銷書;這是一個感動、震撼了數千萬人心靈的人與動物的真實故事”)。就這樣通過圖片,通過聲音、文字設置情境導入,直抵學生心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故事會怎樣感動、震撼我們的心靈呢?在強烈的閲讀期待下,師生共同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時,我提出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在你的眼中,小愛爾莎和我的關係最像什麼?這既是訓練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概括性的言語表達訓練,同時也是本課教學設計的切入點。

(三)個性閲讀,精讀品悟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抓住在你的眼中,小愛爾莎和我的關係最像什麼?這個中心問題,統領全篇,精心預設以下三個教學板塊。(出示課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於中段學生要做到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採取了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反覆揣摩的方法:想一想、説一説、寫一寫、讀一讀,在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情達意的。

例如在教學本課“母女關係”這一板塊時,我是這樣預設的:

(1)母女關係

①想一想。 儘管節選的這篇課文並沒有出現“母親”、“女兒”這樣的詞彙。文中對“我”和愛爾莎相處的生動描寫卻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她們像一對母女,當學生談到小獅子愛爾莎和我的關係最像母女後,我會提問:哪件事兒、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的呢?

。我認為,文中“愛爾莎犯錯”這件事是需要重點指導品讀的。因為課文對“愛爾莎犯錯誤”這件事的描寫有一個空白點:愛爾莎與“我”之間沒有直接的語言描寫。(出示課件)這些關鍵詞句“求寬恕”“安慰”“發出哼哼聲”無疑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是是給學生練語的極好擴點。為此,我聯繫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從生活出發學習課文”,引導孩子們通過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愛爾莎和我之間的對話,説一説。寫一寫、讀一讀,在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情達意的。

例如在教學本課“母女關係”這一板塊時,我是這樣預設的:

(1)母女關係

①想一想。 儘管節選的這篇課文並沒有出現“母親”、“女兒”這樣的詞彙。文中對“我”和愛爾莎相處的生動描寫卻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她們像一對母女,當學生談到小獅子愛爾莎和我的關係最像母女後,我會提問:哪件事兒、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的呢?

。我認為,文中“愛爾莎犯錯”這件事是需要重點指導品讀的。因為課文對“愛爾莎犯錯誤”這件事的描寫有一個空白點:愛爾莎與“我”之間沒有直接的語言描寫。(出示課件)這些關鍵詞句“求寬恕”“安慰”“發出哼哼聲”無疑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是是給學生練語的極好擴點。為此,我聯繫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從生活出發學習課文”,引導孩子們通過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愛爾莎和我之間的對話,説一説。

②説一説 。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指導他們説完整的話,鼓勵他們説自己的生活。

③寫一寫。在學生充分的説之後,我還指導學生把説的寫下來,怎麼説就怎樣寫,特別提醒冒號和引號的使用。

以上過程,使語文技能在思維訓練中發展,童心在言語訓練中滋長。這就體現了語文學科 “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統一。

當然, 文中還有其他表現我和小獅子之間母女情深句子,我會讓學生畫一畫、説一説、讀一讀。例如這些話——(課件出示):“它一刻也不離開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半夜裏它常常用粗糙的舌頭舔我的臉,把我舔醒”、“換牙的時候,像孩子一樣張開嘴給我看。我輕輕地搖動它快要脱落的乳牙。它閉着眼睛,一動也不動”指導學生的朗讀時,採取指名讀、評價讀、表演讀等方式,鼓勵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學生還有可能談到作者送愛爾莎會大自然這時讓人感到母女情深的詞句:“它走後,我又十分想念它 ,特別是在暴風雨的夜晚,我整夜想着它,不知它怎麼樣了。”

“我一步也不離開它,它總是用兩隻爪子輕輕地抱着我的脖子入睡。我給它驗血、吃藥,和它睡在一起。我自己也忘記了自己是個人,愛爾莎是隻獅子了。”體驗他們的難分難捨之情是本課的難點 ,我是這樣突破難點的:看影片 激發情感;聽範讀 感染情感;想畫面 體驗情感。在充分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後,再反覆朗讀,在不同形式、多角度、有創意的讀中習得和積澱語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朋友關係。

以我的教學經驗,三年級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當活躍的,他們極有可能談到小獅子愛爾莎和我的關係最像朋友,為此,在教學本課“朋友關係”這一板塊時,同樣採取了抓“關鍵詞句”揣摩、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怎樣表情達意的。

①刪一刪。大家都知道,“言語形式”是語文教學的立足點,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僅反映在引導學生通過語感實踐反覆誦讀,而且更表現在引導學生從煉字、煉詞的角度品味語言。出示文字課件 ——“它看見我蹲在河邊,就故意撲騰起浪花,還用前爪輕輕地把我撲倒在地上,十分高興地和我開玩笑。”我刪掉了句中的“故意”“輕輕地”“十分高興地”, 對比着讀“它看見我蹲在河邊,就撲騰起浪花,還用前爪把我撲倒在地上。”,思考作者為什麼用這樣的語言文字,不用那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從而瞭解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同時,這對剛剛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孩子來説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訓練。

②讀一讀。以上句子的朗讀,要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讀出愛爾莎的頑皮與可愛,進一步體會人與獅子的親密友好。

4、昇華感情,拓展延伸

當學生體會了獅子與“我”之間親密無間的感情後,設計了一個“穿透力”較強、具有探究性的話題:“換成你,你會讓長期相伴的愛爾莎離開自己嗎?” 由此引發的探討,我以尊重的態度不加評論,而是出示愛爾莎和它姐姐在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兩組圖片,讓學生的情感在對比中思辨、體驗、昇華。並寫讀一句讀後感表達自己的心聲:愛它,就要( )!

課末,我會引導學生去找原著《生而自由》以及更多關於野生動物 的書去閲讀,關心野生動物命運,珍視大自然中每個生命的存在。從而達成對自己完美人格的建構——精神的提升與視野的拓展。

四、突出重點,説板書

板書的目的在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本課時的重難點,我採用了簡筆板畫的形式以增加板書的直觀性、簡潔性和新穎性。

縱觀以上教學設想,我認為本設計的亮點是:

1、以板塊的形式預設教學主線,儘量實現順學而導的可能,第一、二個板塊的預設有相當的靈動性,。學生先體驗到哪兒就學哪兒,以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

2、教法簡潔,強調讀寫,重視語言的薰陶,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落實到了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促使教學不斷接近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全面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説課稿 篇4

第一、説教材。

本單元選取的文章都是有關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等為人類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物的生動感人、廣為流傳的事蹟。《孫權勸學》講的是孫權勸説東吳大將呂蒙認真學習的故事,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文章簡練生動,用語不多,但能在寥寥數語中描摹出人物説話時的口吻、情態和心理,人物個性鮮明,躍然紙上,堪稱人物語言描寫的精品之作。同時文章宣揚了一種謙虛好學,重視閲讀的昂揚向上的思想,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

第二、説教學設想。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想體現一種新的文言文教學思路。新課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應該怎麼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堅持“吟誦為本、注重基礎、品味探究、適當運用”的十六字方針。“吟誦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點,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激發學生興趣,還文言文課堂書聲朗朗的本來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讀必須讀出“古味古韻”。本課中我將通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朗讀把對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礎”,即關注學生文言文學習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掃清字詞障礙,增強文言文的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當古漢語來教,而把文言文當美文來學,讓學生增強文學欣賞能力。“適當運用”,即讓學生能根據文章的情節、內容、人物性格等信息進行合理的想象、推理,進行擴寫、補寫、續寫(不是説讓學生學寫文言文),對文本進行創造性閲讀。本文作者為了突出“孫權勸學”,對材料進行了剪輯處理,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為學生的創造性閲讀提供了條件。

其次,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的體驗、探究,讓學生自主的與文本、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對話。整個課堂,教師預設大致程序,許多具體內容教師可根據課堂生成靈活駕馭和調控。

第三、説教學目標。

“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這是新課程標準對國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強調國中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文言文教學作為閲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與現代文教學共同承擔起這一重任,只不過側重點可有所不同。《孫權勸學》作為一篇精練的文言文,是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閲讀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簡練生動的筆墨,個性鮮明的對話,極富特色。從教材的編排體系來看,把它放在七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中,緊扣住單元教學中對學生學習名人的品格,態度與精神這一要求,同時新教材將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單元中,也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與積累文言知識,提高自己的文言閲讀能力。有鑑於此,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並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掌握並能運用文中的成語。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做到能當堂背誦。

2、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並能進行創造性閲讀。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朗讀體驗。讓“讀”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在讀中體驗故事情節、人物個性。

2、探究交流。採用師生同讀同講的方式。(在師生、生生交流中,達到知識互補和提高,有助於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虛心接受正確意見,不斷追求進步,努力讀書學習的精神。

第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師由三國演義説起,引出呂蒙,激發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教師在介紹時採用説書的方式(用半文半白語言),激活學生的興奮點。

二、辨讀課文,對照註釋讀準字音、節奏。

1、學生自由讀,對照註釋讀通課文。培養學生看註釋的習慣。

2、單個學生表演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點評。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課文的朗讀要求。對難句的朗讀老師要抓住契機調動學生進行探究,不可輕易放過。在此環節中,教師充分發揮激發引導作用,讓學生聲情並茂,搖頭晃腦,拿腔拿調的讀,讀出古韻古味。

三、教師範讀,學生點評。

教師聲情並茂的吟誦把學生帶入當時的情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同時讓學生給老師的朗讀挑刺,學生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可被充分激發。

四、析讀課文,理解文義。

採用文白互讀的方式,一學生讀原文,另一學生用白話文進行解説。解説時要力求語言生動流暢,再現原文神韻。這樣可避免傳統逐字逐句翻譯的機械和刻板,既可培養學生的文言理解力,又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力。

在文白互讀的過程中,教師、學生及時進行點評,加深學生對重點文言詞彙的理解。同時,通過投影對常用文言詞彙進行疏通檢測。

五、分角色演讀,品味人物個性化語言。

學生扮演孫權、呂蒙、魯肅,模仿三人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態、語氣等進行角色朗讀,揣摩品味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學生演讀的時候引導他們細細品味,用“------寫出了-----”的句式品味文章語言。這樣,學生在自主的體驗探究中就可以輕鬆的突破本課重點,學習並掌握富有情趣的對話描寫。

六、創造閲讀。

接受美學認為,讀者對文本的閲讀不應是被動的,而應參與到對文本的再創作活動之中。文中有多處空白,為學生的創造性閲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話省略了許多未説的內容;“蒙乃始就學”,如何學,本文沒説,儘可以讓學生去想象;“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呂蒙究竟談了些什麼讓魯肅大驚?這些內容儘可以讓學生去想象、去補充。學生在補充時可文言可白話,可文白夾雜,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七、聯想鏈接,精神內化。

本文給了我們什麼啟示,請用一句俗語或名言或古詩文名句進行解釋。

八、吟誦課文。

學生能背則背,不能背就讀,課堂在課文的吟誦聲中結束。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立定跳遠》是九年義務制教育《體育》課《水平一》跳躍動作的重點教材(人教版),是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和彈跳力的重要手段,本課通過《小動物學本領》這一教學情境設計,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習立定跳遠。這樣通過一定科學的有序編排,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模仿、並在與同伴學習中,合作探究評價,使他們在看、學、練、比的過程中展示自己所學的技能,同時培養國小生在與他人的合作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這也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

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運動參與目標:樂於參加學練,展示自我。

2.身體健康目標:懂得兩腳用力起跳,蹬擺動作協調,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和彈跳力。

3.心理健康目標:學會在體育活動中,調控自己的情緒並能與同伴合作學習和討論,在練習中懂得尊重別人和關心別人。

二.説教法

為了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採用了引導法,探究法、指導法、比賽法、評價法等,讓學生在寬鬆的學習氛圍中愉快學習。如:運用指導法指導學生按照教師編出兒歌啟發學生思維,正確的進行練習立定跳遠,通過自我暗示達到念、練結合的目的並以此加速掌握體育技術和技能的提高。

三.説學法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觀察、模仿,相互學習來完成學、練的`目標,最終在五個學習領域中完成《水平一》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在本節課中有不同的收穫和進步。

四.説教學手段

本課採用的教具是一牀墊子,充分發揮墊子的多種用途和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小墊子的摺疊、展開提高難度,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不斷拚搏、不斷提高,讓學生跳得更遠。

五、説教學程序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為本節課做了如下設計:

第一環節:情境引入。

課的開始,我通過導語説:“森林裏要開運動會了,小動物門有興趣去參加運動會嗎?這時,同學們興趣高昂、個個躍躍欲試,這時我又提出:要開運動會了,大象媽媽知道我們小動物隊列訓練的不錯想想看看,我們學得怎樣,我們有沒有信心表演好”。學生高興答道“有!”之後我開始口令指揮立正、稍息、向左(右)轉、報數等,練習表演完後,這時大象媽媽説“同學們表演得非常在棒,我給做得好的同學鼓勵,鼓勵”。大象媽媽給表現做得好的同學貼紅花。為了進入下一個程序,我又説:“剛才同學們表演得都不錯。為了迎接森林運動會,我們是不是應該開始做一下準備活動,然後再開始訓練好嗎?”隨音樂聲響起,小動物們開始做動物模仿操慢慢進入角色。準備活動之後,我開始教學生練習立定跳遠。

第二環節:自言探究、合作交流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尊重學生們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樹立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的觀念。因此,我們教師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對於一年級學生由於現在才入學二個月如何教他們學習立定跳遠,我採用學習小白兔雙腳跳為索引,開始了學習。學生在模仿雙腳跳的過程中學習雙腳跳的方法。在鞏固掌握了雙腳方法之後,我又開始正確示範立定跳遠全過程動作方法。在示範過程中邊示範也説動作要領:即“兩手擺動向前跳,屈膝緩衝落地輕”,同學們在老師的導引下開始了邊念、邊做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逐步掌握了動作技術和技能,這樣也瞭解了學習重點,還掌握了學習難點。這時我集合小組長,讓每個小組長拿着一個小墊子,按照摺疊、展開的方法,不斷地跳過墊子,提高難度,提高學生拚搏精神,在這段練習過程中,我問學生“如果有的同學不會跳,他們跳得不遠,你們應該怎麼辦?”這時學生都回答“幫助他”。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之中應提倡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三環節,穩定情緒調階段

讓學生欣賞音樂,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做模仿練習,展示自我、表現自我,從而達到恢復學生生理和心理狀態,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

第四環節,生生評價、教師評價

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等多種評價手段,讓學生踴躍參與評價活動,達到學生與同伴的學習表現給予正確評價,並通過評價彌補自己不足之處、並給自己提出努力的方向。

本課特點與創新

本節課是以一個適合兒童情境故事出發,逐步導入學習階段,在課的開始運用學生的先前經驗,動物模仿操做準備活動,這是一年級學生原來在幼兒園學過的,而且容易引起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運用新課程思想提倡的學習方式,即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立定跳遠技能。以達到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本課運用建構主義學習觀,在認知基礎上,使學生本人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為其今後發展打下了基礎,這也是陶行知老先生説的“教是為了不教。”

説課稿 篇6

首先感謝各位領導為我搭建的本次促使我成長、進步、鍛鍊的平台。接下來針對今天所講的課和大家交流一下。《夸父追日》是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細讀文本,我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夸父追日》這個神話故事之所以能流傳到現在,不僅僅是因為夸父的“神”,更是夸父身上那種對理想執着追求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了我們。教學時,在遵循略讀課文教學原則的基礎上,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的同時,引導學生抓重點句段認真揣摩體會,感受神話的神奇魅力,進而激發孩子們閲讀課外書籍的興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本單元學習目標,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由讀、挑戰讀、賽讀,抓重點句段的學習,能準確概括出夸父的精神品質。2、通過用自己的話講一講自己蒐集的神話故事、積累優美句段,知道神話故事的特點。學會更有興趣地閲讀其它神話故事。在設計導學案時,更是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設計理念,抓住一條主線輻射全程 “夸父為什麼追日?哪些語句能體現夸父的神?最後結果怎麼樣?“談一談自己學完本文後的感受”等問題貫穿課堂。為了有效落實目標,首先力爭使我們的課堂上能有朗朗的讀書聲,迴歸語文的本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而應該使學在朗讀感悟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本着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文特點,努力體現中段略讀課文的要求,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比如課堂上的自由讀、賽讀、pk讀、邀請別人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在反覆讀中感悟,體會夸父的偉大精神,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但感覺不足之處是在學生朗讀課文的同時,我應該適時地加以引導和點撥,避免他們盲目的、無目地濫讀,這樣會更好的落實學習目標。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略中有細,抓住文本關鍵句段,在多元解讀中進行個性對話,體會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貴。

課堂上孩子們抓住那些最具神奇性的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參與本組的學習,使略讀與精讀融為一體。第二組在帶領大家學習時以導學案為抓手,抓住體現夸父神的幾個重點句子共同學習”像風似的奔跑,一眨眼跑了兩千裏“,感受速度快得神奇;“”霎時間,黃河渭河裏的水都被他喝光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體會夸父喝水速度快得離奇,肚量大;“以及”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等句子去感受,去發現、準確概括出夸父的頑強拼搏、樂於奉獻的精神品質。在這個環節中,我沒想到我們班的小諸葛魯金暢同學會通過向同學們舉實例的方法來讓大家學習第二自然段中神奇的句子“於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一眨眼跑了兩千裏”。

我們班魯金暢同學平時最愛質疑、懂得比較多”課堂上他問大家“你們知道兩千裏有多遠嗎?→大約是從我們滎陽到鄭州的20個來回。你看就這麼一眨眼的功夫,夸父跑了20個來回,真是太神奇了。“本來可能有的同學肯本不能體會到兩千裏到底有多遠,但通過這樣的例子,孩子們自然而然感悟到夸父的神速、神話故事的神奇,而且在感悟中提高了語文素養,對文本的理解自然也是水到渠成。最後在閲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注重朗讀、默讀等綜合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語文素養。所以在最後環節,設計的講自己蒐集的神話故事,及向夸父説心裏話的練習,意在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化主題。可以説孩子們的感受真的讓我意想不到,我想應該得益於平時每節課上對學生的訓練,通過這樣的課堂孩子們的思維被激活了,眼睛亮起來了,他們的話匣子打開了,孩子們要説,想説,樂説。

學生有的結合本節課夸父的精神品質來談,要學習夸父的堅持不懈、樂於奉獻的精神;有的結合本組的神話故事,決心今後要閲讀更多的神話故事,我覺得也激發了學生自覺閲讀課外書籍的興趣;還有的孩子甚至結合自己瞭解到的有關太陽的知識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可以説孩子們在説心裏話、講故事的口語練習中充分培養了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使他們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在課堂檢測環節設計的第二題學習完《夸父追日》的故事後,你覺得夸父身上有許多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在合適的選項後打上對號。①樂於奉獻②堅持不懈③堅強勇敢④嚮往光明意在落實學習目標,也是對整節課知識點的梳理,更是對夸父精神品質的進一步內化。靜心思考,本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自己的語文素養,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還有對高效課堂的有效落實等問題都有待提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樹立大教學觀,多閲讀教學有關書籍,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成為師生共同幸福成長的合乎道德的課堂!最後,希望各位領導、專家能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使我不斷進步。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文是一則寓言童話,講的是北風吹來,青草枯黃,梧桐落葉,鳥兒躲藏,小魚卻不害怕。讓我們看到了北風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以及小魚面對強者毫不畏懼。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描繪了北風、青草、梧桐、小鳥和小魚的樣子,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 説學情分析。

本課語言生動、形象,情節簡單,富有童趣,孩子們較歡迎。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剛開始學習篇幅較短的詩歌,現在一下子跳躍到學習篇幅較長的寓言,就學生認知水平來説有一定的距離。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心有所感而無法朗讀到位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由情而動,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情境的創設、多種形式的朗讀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形象的感知,讀準、讀好課文。初讀課文時多數學生可能不能很好的領會文章的意圖,總是以“北風強大,我喜歡北風”的話語來表達觀點,當然,學生這樣説也無可厚非,但不能滿足於此。因此在教學時要適時地採用對比、遷移等手法引導學生從另一方面出發,體會小魚作為弱者而與課文中其他事物完全不同的表現,學生就能表達出新的觀點了。

1、教材簡析。

《北風和小魚》是蘇教版第一冊裏面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北風吹來,青草枯黃,梧桐落葉,鳥兒躲藏,北風認為自己的本領很大,不把小魚放在眼裏。勇敢的小魚在這個寒冷的季節了,躲在水底捉迷藏,快樂地生活着。課文諷刺了北風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為。

2、重點、難點。

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為主線,做到熟讀成誦,使學生在讀中感悟、領悟、頓悟。因此,我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體會小魚面對強大北風時毫不畏懼的精神作為本課的難點。

並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2) 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9個生字,兩根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體會小魚面對強大北風時毫不畏懼的精神。

三、説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圖示法,表演法,愉快教學法和“扶—半扶半放—放”等教學方法。

1、指導觀察法。

《北風和小魚》這篇課文描寫北風呼呼地吹,下着鵝毛大雪,河水結冰的場景。這對於生活在一年四季如春的海南孩子來説非常陌生,學生不容易理解,而教材的插圖既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絕好教材,有時拓展學生思維與深化學生情感的教材資源。所以我採用指導觀察法。

2、情景教學法。

藉助掛圖再現情景,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這種教學方法尤其適合用在低年級教學中。一方面,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佔有明顯優勢,用此方法,讓學生從感覺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另一方面,《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充滿童趣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創設了“北風呼呼地吹”“”等學生樂於接受的,能享受其間的情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農活興趣,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活動中,點燃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

3、朗讀感悟法。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本課教學中,我靈活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分角色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個別讀,小組讀挑戰讀、比賽讀、表演讀等,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從學生閲讀實際出發,在讀中體會,讀中激情,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受到美的薰陶。

四、 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8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一定的語感和朗讀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五、 説教學重點、難點:

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以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在嚴寒中,小魚作為弱者卻對北風毫不畏懼的精神。

六、 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樣的理念,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1、情境創設法;2、品讀感悟法;3、對比遷移法。

七、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1、 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導入時我準備播放呼呼的風聲,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寒風凜冽的情境中。接着為學生創設一次口語交際的機會,讓學生來説一説,“你聽了這聲音,有什麼感覺?”學生會説:“真冷呀!”“很冷”“非常冷”“冷得發抖”等。乘此機會教給他們“寒風凜冽”“北風呼嘯”等詞,增加詞語的積累,豐富他們的記憶倉庫。

接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説説北風來時身邊的哪些事物會發生什麼變化,並能用口語表達出自己的觀察所得。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引導他們在頭腦中再現已有的生活經驗,奠定學習課文的感性基礎。

2、多邊互動,學習全文。

(1) 學習一、二自然段。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第一自然段,然後問,讀後你知道了什麼?指導學生觀察好三樣事物的變化並以此為契機指導好朗讀。在指導朗讀時,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如“青草變了顏色”,可以讓學生説説青草原來是什麼顏色?現在又是什麼樣子?讓學生得到對顏色的鮮明比較之後,朗讀起來的感情色彩也會更加濃烈。接着引讀第二自然段:北風看見了,覺得自己——,洋洋得意地説—— 學生們邊演邊讀,個性張揚,就能充分體會到北風的驕傲自大。

(2) 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本段教學採用品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生活經驗等方法有側重地理解一些重點詞句。學生通過“氣極了”、“猛吹”兩詞的品讀,聯繫上下文想北風為什麼這樣做?有的學生會説:“因為青草、梧桐、小鳥都怕它,它不相信小魚會不害怕。”有的學生會説:“因為它非常生氣,想給小魚點顏色看看,讓小魚也害怕。”還有的學生會説:“因為它要小魚也害怕自己,顯得它非常了不起。”以此感悟北風的蠻不講理就順理成章了; “小魚要遭殃了,它會怕北風嗎?”,一問激起千層浪,抓住“捉迷藏”一詞,體會小魚的自由、快樂、對北風的強勢力毫不畏懼的情感。隨着學生對一些重點詞句理解的加深,再通過反覆朗讀體會,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在他們腦海裏就會逐漸清晰起來,這時朗讀便可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反過來又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獲得更深的思想啟迪。這時再讀北風的“非常得意”,就能體會到北風由於過於自信而變得可笑的舉止。

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朗讀的重要性。以讀為本,讀中促思的教學思路,加上生動活潑的情境創設,一定能讓學生順利突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思考的樂趣,語文的樂趣。

2、 總結課文,拓展知識面。

大語文教學觀認為,語文教學要打破課時、教材的束縛,把學習延伸到課外。新課標也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運用語言是低年級閲讀教學中重要的遷移訓練。通過“自然界中,還有誰也和小魚一樣不怕北風?”的練説這一設計,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把課堂教學拓展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樂學、趣學、善學,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3、 學習生字。

本課時安排學習“口、和、知”這三個生字,這三個生字在字型上有相似之處,都含有“口”,可以讓學生進行仔細觀察、比較,促進形象感知,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生字就不是一件難事,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書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