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實用】説課稿模板錦集10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9.53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説課稿模板錦集10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富有童趣。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徵: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教師可根據兒童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引導學生感知生活,觀察事物,在愉悦的氣氛中完成教國學任務。

説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11個生字,會寫“兒、用、魚”3個字。認識2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説過程:

看看:

一、創設情境,感知“小畫家”是誰。

老師(戴頭飾)扮演冬爺爺説:我是冬爺爺,秋去冬來,我來到大地,大地將會有什麼變化呢?(啟發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回答),是呀,大地象鋪上了白地毯,今天我還邀來了一批動物王國的朋友,你們瞧它們是誰。這時四位戴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頭飾的同學上台自我介紹“我是……。”老師指着他們説:它們可是了不起的畫家,為什麼這樣説呢?你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藉助課件,感悟“小畫家”作畫。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竹葉、梅花、楓葉、月牙”這些自然物學生雖然熟知,但與動物腳印之間的聯繫似乎還有一段思維的距離。為了縮短這段距離,將學生帶入思維。最近發展區,可適時播放課件:白雪紛紛揚揚落下,伴隨着美妙的.輕音樂,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腳印”氣學生看後再讀文。啟發學生,提問:你們讀懂了什麼?這時學生對第二、三句話的理解將豁然感悟。

讀讀:

朗讀在低年級更顯重要,為此我設計以下不同形式的讀——

(一)、嘗試性的朗讀。

要求讀正確、流利,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歎號,要讀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

(二)、老師用問題提示引讀。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來了誰?學生讀: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它們是誰,怎麼畫畫?學生讀:“小雞畫竹葉。……幾步就成一幅畫。”誰沒有來參加?為什麼?學生讀: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裏睡着啦。

(三)、分角色讀。

女同學讀一、二、五、六句,男同學讀三、四句。

(四)、全班練習有感情朗讀。

畫畫:

動手畫,感知“小畫家”作品。兒童好奇、好勝、好動,動手操作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下“小畫家”的作品:小雞( )、小狗( )、小鴨( )、小馬( )。有畫畫技巧的同學必將興致勃勃,他們將對課文的理解通過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不會畫的同學讓他們完;成課後作業,連一連、讀一讀,這樣通過不同的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通過畫或連線重!温了課文內容。

想想:

為了引發學生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新的領域,在課的總結階段,啟發學生思考:(1)雪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它們會畫出怎樣的作品?(2)還有哪些動物沒參加?為什麼?

總之,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有利於激發童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以及這一舉世聞名的大瀑布是怎樣被葬送的原因,説明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已是人類生存所面臨的大事。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重難點、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説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大瀑布的壯觀景象和遭受破壞後的樣子。

3、瞭解大自然的美妙絕倫,喚起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心。

教學重難點:理解大瀑布悲劇的原因及葬禮的重大意義。

[説教學]

在本課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巴西總統菲格雷特為什麼要為一個瀑布主持葬禮?"來進行教學。運用自讀--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學方法,通過自讀來質疑、梳疑;通過自悟、小組討論來解疑;最後通過師生共同的活動,深入地理解,學生達到自得,同時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一、初讀質疑、梳疑

1、讀課題,説説你有什麼疑問?師生交流有關塞特凱達斯的資料。

2、學生通過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再次提出自己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梳疑,確定最後有三大問題需要解決。

(1)巴西總統為什麼要親自主持瀑布的葬禮?

(2)大瀑布是怎樣消失的?

(3)舉行瀑布葬禮的'意義所在?

師生共同帶着這些問題來學習,其目的性強,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他們會主動參與,去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環保意識。

二、自悟、小組合作學習解疑

讓學生主要圍繞"巴西總統為什麼要親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禮"這一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可採取"讀-畫-議-説"的方式進行討論,每個同學交流前,最好將自己的發言概括成幾點來説。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

1、巴西總統之所以要親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禮,是為這個大瀑布的逐漸消失而深感惋惜和遺憾,因為它一直是巴西人民的驕傲。

師引導對比朗讀第4自然的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體會大瀑布昔日的雄奇壯觀;對比朗讀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體會昔日的旅遊勝景。同時展示大瀑布雄奇壯觀與逐漸枯竭的圖片資料。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使其同作者同惋惜。

2、大瀑布是怎樣消失的?培養學生概括的能力,得出瀑布消失的原因有三:上游建起了水電站、水資源浪費嚴重、破壞森林、亂砍濫伐,水土流失。

四、交流體會,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突出了對學生的環保教育。

在本節課將結束時,讓學生談談自己學習後的感受,發散思維,把學習的氣氛推向高潮。

教師可引語"面對即將消失的瀑布,人們為他舉行了濃重的葬禮,這葬禮難道僅僅只是向人們宣佈大瀑布逐漸枯竭嗎?它的意義所在?讓我們來讀讀文中最後一個自然段裏巴西總統菲格雷特所發出的倡導。""如果你當時在場,有什麼感受,動筆寫在書下面。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寫一寫菲格雷特總統所讀的悼詞。""現場設計一條有關環保的廣告語。""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共建美好家園!"……把對學生的環保教育推向高潮。

[説效果]

通過質疑、梳疑,以疑為線索學習課文,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滲透了表述體會的方法,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重點突出,使學生學有所獲。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陋室銘》是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它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屬講讀課文長期以來,都是國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因為此文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作者通過對居室環境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2、教材的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誦讀並背誦課文,掌握文意,重點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b、技能目標:認識“銘文”特點,理解短文的寓意,體會託物言志的手法。

c、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重點難點:

a、朗讀、背誦文言文

b、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c、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説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到文言文的學習,雖然有了一個學期的學習文言文的體驗,但他們還是覺得文言文比現代文難學,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就從朗讀入手,讓學生從朗誦中感受到此文的獨特之處。從而獲得學習古言文的喜悦感和成就感,進而進入到背誦、理解等學習活動中來。

三、説教法

據課改理念,本課我主要採用情景導入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四、説學法

因為此文比較淺顯,可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自主閲讀,然後進行合作探究,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在理解學習時,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這樣有利於逐步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五、説教具

在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教學,還可適當運用簡筆畫,幾筆句勒出陋室的`外形。

六、説教學過程

1、用故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介紹作者及背景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唐代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劉禹錫也曾三遷過居室,大家想知道嗎?

劉禹錫因支持王叔文的革新,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貶到安徽和州任刺史,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裏三間三廈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給他穿小鞋,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地寫了一聯貼於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力在和州爭思辯”,他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又令衙門的書丞將劉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又位於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見了又作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知道後肺都氣炸了,又和書丞商量,為劉在城中找一間只容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劉連搬三次家想到策知縣欺人太甚,就提筆寫下《陋室銘》,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啞口無言。可見劉寫此文,正是他同惡勢力進行不屈抗爭的表現。要想知道劉的陋室怎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筆下的《陋室銘》。

2、朗讀課文

a、學生自由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b、教師範讀課文,注音字音、節奏、語氣。

c、學生齊讀課文

3、引導學生與學過的古詩作比較,找出本文的韻腳(名、靈、馨、青、丁、經、形、亭),從而,認識本文是一篇駢散結合的散文,進而認識銘文的定義和特點。

4、翻譯課文,疏通文意

(2人一個小組,一人讀課文,一人譯課文,互相幫助指正,教師巡迴指導,然後小組代表疏通文意。)

5、研讀課文,分析口味

(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回答下列問題 )

a、開頭兩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b、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對陋室進行刻畫?

c、作者的陋室“陋”在哪些地方?

d、為什麼作者又説“陋室不陋”?

e、由此可以看出陋室的主人――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f、結尾引入三個古人有什麼作用?

g、你對作者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有什麼看法?

6、教師點撥:

a、作者是怎樣託物言志的?

b、講清:比興、襯托、類比。

7、作業

當堂練習(見課後)

課後練筆: 仿寫(要求押韻,主題明確,積極健康)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沒有本領。寓言諷刺了仗勢欺人者的奸詐狡猾。全文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閲讀和表演。

二、學情分析

學生年齡小,容易被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所吸引,因此,本課學習起來並不難。本課語言生動有趣,易於學生理解,學生朗讀的慾望很強,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以各種方式讀文,讀後分析人物特點。此外,通過表演來理解部分詞語,增強感受,讓學生在一個活潑、輕鬆的環境中理解課文,學習詞彙,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法

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應以讀為準,以讀代講,在反覆誦讀中體驗課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課採用誦讀法和講解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教學媒體為輔助,利用白板的聚光燈、拖拽、擦除等功能,讓學生在生動、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讀、感悟課文。

四、學法

本篇課文的學習主體是國小低年級兒童,他們在語文知識和能力水平方面還不是很高,還不能獨立由語言文字來切實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學生要融入一定的課文情境,合作交流,反覆誦讀,這樣才能體悟文章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體會寓意,使學生受到啟發和

教育。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識字、寫字。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學難點:揭示寓意。

七、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導入:春天到了,萬物復甦,森林裏的小動物們也忍不住地走出家門。看,這是誰?{聚光燈聚焦狐狸、老虎}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狐狸和老虎嗎?(聰明、狡猾;兇猛、威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狐狸和老虎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狐假虎威)

【利用白板的聚光燈點出故事裏的兩個主要角色,直奔教學內容,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了對課文的閲讀探究,激發讀文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以讀鋪路。

1.聽文解題。

教師導入:“狐假虎威”是一個成語,先來讀好這個成語,想一想“威”是什麼意思?(威風、威嚴)那“假”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成語又是什麼意思呢?讀了課文你就知道了。

【多媒體播放課文錄音,從整體考慮,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

2.識字讀詞。

⑴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多媒體出示生字詞}

教師導入:這些生字是我們讀書的攔路虎,要想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要先把它們清除。

教師小結:只一會兒功夫,就把字音讀得那麼準,同學們真不簡 單哪!自己誇誇自己吧!

【多媒體出示生字詞,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重複再現中識字,遵循學生的識字規律及年齡特點。】

(三)品讀課文,感受體味。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在書上找一找,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老虎本的威猛?(理解:竄過、撲過去、逮住了)

(2)指導朗讀。多麼兇猛的老虎啊,你們這麼讀,讓我感到狐狸未必被老虎逮到。再讀——齊讀。

【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相機出示問題,並用白板筆及時圈畫出問題的答案,使問題和答案都能夠鮮明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2.學習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教師導入:老虎多麼兇猛,眼看狐狸就要成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餚,接下去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呢?請大家自己讀讀2—5自然段。

⑴指名分角色讀2~5自然段,其他同學用橫線畫出狐狸的話,用波浪線畫出老虎説的話,注意表示它們的神態和動作的詞。{多媒體出示課文}

(2)集體討論:

①“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狐狸在想什麼呢?

②“扯着嗓子説”是什麼意思?

③“你敢吃我?”這句反問句是什麼意思?該怎樣讀狐狸的話?(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嚇性)

④老虎聽了狐狸的話有什麼反應?畫出描寫老虎動作的詞。(一愣、鬆開了爪子)這兩個動作説明了什麼?老虎為什麼被矇住呢?

(3)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誦課文。

【多媒體出示課文,抓住對狐狸的説話語氣的理解,引導學生認識到狐狸面對老虎其實是膽怯的,更突出狐狸的本質的狡猾。】

3.學習六至八自然段。

教師導入:接下來狐狸又想出了什麼招數,想在老虎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威風?請大家自己讀讀6—8自然段。

(1)指名讀文。

(2)分組討論: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為什麼不趕快逃命,反而要帶老虎在百獸前走一趟呢?(驗證自己剛才所編造的謊言)

(3)它們往森林走的時候各是什麼樣子?你讀懂了嗎?狐狸是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是半信半疑、東張西望。

【利用白板筆圈畫出段落中的重點詞語,培養學生運用勾畫圈點學習法學習的習慣。】

練習:

1.他取得了一點成績,便(? ? )起來。

2.小明上課總是(? ? ),不認真聽講。

3.我一回到家,小狗就會(? ? )地向我撲過來。

4.儘管大家都這麼説,他還是(? ? )。

神氣活現? ? 搖頭擺尾? ? 東張西望? ? 半信半疑

【運用白板的拖拽功能,練習本課重點詞語的應用。】

4.表演配音。{多媒體播放課文動畫,學生表演神態、動作,為動畫配音。}

【利用白板中視頻動畫隨意播放、暫停等功能,組織學生給動畫配音,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四)揭示寓意、拓展昇華。

教師導入:百獸是被誰嚇跑的?(老虎)從哪裏看出是被老虎嚇跑的,而不是被狐狸嚇跑的?

填空:

原來(? ? )是藉着(? ? )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貼圖填空}

總結:人們把“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比喻借別人的威勢來嚇唬人的行為,其實自己並沒有本事。

【利用白板的擦除顯示效果,揭示問題的答案,使答案生動形象,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明確“狐假虎威”的正確書寫及寓意。】

板書設計:

狐假虎威

神氣活現??半信半疑

搖頭擺尾??東張西望

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四年級自編口語交際教材《有意思的名字》。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而名字又有怎樣的來歷和寓意呢?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説,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充滿生活氣息。因此 ,我們選擇、設計了《有意思的名字》這節口語交際課。

下面我將從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首先,説教學目標。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素養,新課程標準指出:我們應從小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訓練孩子們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使用普通話進行文明交流,做到説清楚,認真聽,樂表達。

2、讓學生了解自己姓名的來歷和寓意,體會長輩對自己的關愛和期望。

3、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4、教會學生真誠地祝福他人,體驗送出和收到祝福時的快樂。

二、説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我們圍繞“名字”這一話題,讓學生了解自己及他人名

字的來歷、欣賞有關名字的趣聞趣事,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踴躍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到名字中藴含着長輩對自己的

關愛和期盼,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有感而發地進行情感交流,學會真誠地祝福他人,體驗快樂。

三、説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我們遵循“教學活動要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的原則,設計一系列的趣味活動。課的開始,老師以謎語導入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輕鬆有趣的對話引領孩子們進入生活情境,走進話題;以情境創設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説的願望;以課件展示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有關名字的趣聞趣事。

本課的學法形式多樣,有請教,採訪、欣賞、寫祝福語等,最精彩的是採訪,老師將打破教學常態,把家長請進課堂,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去採訪家長,瞭解父母在名字上對孩子所寄予的深切厚望。

四,説教學過程,這是我説課的重點。

根據口語交際的課型特點,我們巧妙地設計了一個“温馨提示”

把口語交際的訓練要求貫穿其中。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趣味猜謎、瞭解名字、寓意交流、趣名欣賞、真誠祝福。

第一個環節 趣味猜謎

上課伊始,老師就親切地問:“大家喜歡猜謎語嗎?今天我們不猜動物,也不猜植物,就猜猜班上同學的名字”(出示課件)這有趣的謎語一下子激發起學生對名字的興趣,學生開始活躍起來,師生之間自然交流,老師相機引導學生文明交際。這樣,巧妙、自然地走進了本節口語交際的主題——有意思的名字。

接着進入第二個教學環節:瞭解名字

老師先請同學大方地介紹自己,看看誰的介紹能讓別人過耳不忘;然後再讓學生把小組同學的名字一一介紹給全班同學聽。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其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二是為了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改變和規範交際態度,由膽小、被動、拘謹到熱情、大方、放鬆。這樣的設計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富有趣味,學生一定會在簡單的介紹中體會到説的快樂,感受到其樂融融的學習氣氛。

第三個環節:寓意交流

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大詩人李白起名的故事,引出每個人的名字都有一段來歷。緊接着請同學講自己名字的來歷,這時出示第一個温馨提示:説清楚 認真聽 當學生介紹自己名字的來歷時,其他學生為他送上自己真誠的祝福,這一設計充滿人文關懷,學生在交流中,在祝福中增進了友情。

接下來是“神祕嘉賓專訪”時間,老師隆重請出兩位家長,讓學生扮演小記者去採訪家長。採訪之前出示第二個温馨提示:主動問 有禮貌 用心記 在採訪中,家長殷切的期望、真誠的祝福、温馨的擁抱,使整間課室充滿濃濃的親情。然後老師又創設了一個採訪陌生人的虛擬情境,訓練孩子們口語交際的應對能力。在這樣開放靈活的交際課堂上,孩子們將進行全方位的互動,多角度的交流。

第四個環節:趣名欣賞 老師引導學生從温馨的親情中走出,將

眼光投向生活,(出示課件)向學生展示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名字。讓學生對這些有意思的`名字談談感想。這一環節“趣”字當頭,貼近生活,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再次激發了學生説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敢説、樂説、想説,爭着説、搶着説,有目的、有成效地進行語言實踐。

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真誠祝福

老師先請學生結合名字,為自己或同學送上真誠的祝福,先寫下來後全班交流。寫之前老師出示第三個温馨提示:想一想 , 再動筆。然後,老師展示“友情樹”,把自己温馨的祝福送給四(3)班的每一位同學。這一環節洋溢着濃濃的情誼,使生生、師生之間的友情在同學們的心中生根、發芽。而且,在學生收送祝福的時候,老師將適機引導學生文明、禮貌地進行交際。

最後,我説一説這節課的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新穎、充滿童趣。一棵枝繁葉茂的“友情樹”上貼滿了老師送給同學們的祝福語,讓學生再次體驗了深厚的友情、温馨的親情、濃濃的師生情,還寄予了老師對學生的希望:希望他們人如其名,名副其實!

相信這節課,老師和學生都會有出色的表現,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我的説課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國小音樂第一冊第八單元《新年好》第二課時,我根據新課標的理念,精心設計了本課的教案與大家共同探討。我是按下面七個方面進行的:

説教材,説目標,説重、難點,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課後反思。

一、説教材

《新年好》 是一節以唱歌為主的音樂綜合課,這首歌是一首流行全世界、家喻户曉、深受歡迎的英國兒童歌曲。3/4拍、F大調,曲調優美、流暢,歌詞質樸親切,能將人們帶入互相祝賀新年的歡樂情景中,進而表現人們載歌載舞互相祝賀、輕鬆而愉快的心情。

二、説目標

1、認知目標:運用親切、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新年好》,感受中外小朋友過新年的不同音樂情趣。

2、技能目標:通過遊戲,培養學生感受、聽辨已經學過的打擊樂器的音色與節奏的能力,並能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3、情感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體驗過新年、合作學習的愉快。學會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熱愛世界的音樂文化。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説重、難點

重點是:能以體驗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學唱歌曲《 新年好》,能主動參與小組創編活動,大膽地進行即興歌表演。創造性地表現歌曲。 難點是:聽辨節奏,用各種方式為三拍子的歌曲伴奏。

四、説教法

我在本課中的教學方法是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創設情境法、聽唱法、討論法、學科綜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根據低年級的音樂教學特點注重興趣的激發,通過“演一演、猜一猜”的遊戲、運用多種手段去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愉悦的心情,積極主動參與開放、互動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五、説學法

學生的學習方法是 :通過整體感知、討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創造、模仿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創編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六、説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把它分為六部分,分別是:

課前準備、 激趣導入 揭示課題、視聽結合 整體感知 、合作學習 體驗創新、 拓展延伸 資源共享、課堂小節 律動出室。

(一)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

2、準備電子琴一台和打擊樂器一批。

(二)激趣導入 揭示課題

讓學生聽歌曲《過新年》在教室律動。

這時老師提問:有一個節日,全家人聚在一起,貼春聯、放鞭炮、吃團圓飯、走親戚,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

生:過新年。

教師再以情景導入,用多媒體引入課題,播放《新年好》課件。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

1、實施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

2、使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繫。

3、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景氛圍,視聽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起共鳴。

(三)視聽結合 整體感知

1、首先欣賞課件中的《新年好》,在聆聽音樂時要求學生即興的做律動,讓學生整體感受歌曲的情緒。

2、節奏練習。

引導學生採用第一拍拍手,第二拍和第三拍雙手交*拍肩膀的方法,讓學生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突破難點後,再按節奏朗讀歌詞。

3、哼唱旋律。

用“唻”音模唱歌曲的旋律。

4、學生輕聲隨琴唱歌詞。

5、全體師生邊唱邊用3/4拍肢體動作伴奏演唱全歌。

6、歌曲接龍遊戲。 開始是教師唱前半句,學生接後半句,然後是學生之間互動。

7、歌曲處理:引導學生運用親切甜美的聲音演唱並且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

1、“唱節奏”和“拍節奏”,能把枯燥的節奏練習變得“有聲有色”。

2、歌曲接龍遊戲 使師生、學生之間互動,降低教學難度,激發了學生參

與學習的熱情。

(四)合作學習 體驗創新

1、猜謎語:

(1)一對小酒杯,好象小姐妹,一碰就唱歌,“叮咚”聲音脆。 (碰鐘)

(2)是魚不下水,總是張着嘴,要它嘣蹦響, 敲頭不敲尾。 (木魚)

2、合作創編:

以自由組合的形式將學生分成三個組。一組討論創編一首新歌詞,用原曲新詞演唱。如:“兒童節好 呀”。二組討論打擊樂器用什麼節奏型為歌曲伴奏。三組討論自編動作進行伴舞。然後分小組表演並進行自評和互評。最後是師生集體表演,從而掀起本課的高潮。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垂線與平行線》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內容,本單元是國小數學空間與圖形測量中的重要學習內容,又是測量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線段的基礎上繼續認識射線和直線的,為以後學習角的概念打下基礎。

二、説學情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能夠畫出他們,並且掌握它們的區別和聯繫。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學習等活動,學生關於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空間觀念有所提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交流能力以及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有所提升。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直線、線段和射線的特徵及三者之間的關係。

【難點】

直線、線段和射線的特徵及三者之間的關係。

五、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小組討論法。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合作交流,各抒己見。這樣既能啟迪思維,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識,便於形成平等、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參與。同時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發現,並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了解決問題,學生會主動探索、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平移現象。這樣安排有利於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我會向同學們展示用雙手捏住線的兩頭,拉緊,並詢問同學們這條線可以看成我們學過的哪個圖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直的線都有哪些?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通過示範呈現圖形以及引導學生回顧線段有哪些特徵。幫助學生建立起線段和射線、直線的聯繫性。)

(二)探究新知

1.射線、直線的認識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從生活現象出發教學射線和直線,體會特徵。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認識了線段,知道線段的長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本冊教材以線段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繼續教學射線和直線。射線和直線都是把線段“無限延長”得到的幾何圖形,國小生理解“無限延長”往往有些困難,如果不能理解把線段無限延長,就難以建立射線和直線的表象。因此,教材在教學射線和直線時,作了如下安排。

(1)從生活現象引入。

在一幅美麗的夜景圖裏有許多燈光,這些燈光各自從一點出發向天空射去,射得很遠很遠。結合文字介紹:這些燈射出的光線都可以看作射線。圖形顯示和文字描述相結合,引入了“射線”,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射線的特徵——向一端無限地延長。

(2)突出射線和直線的幾何圖形。

在學生對射線有了形象感知以後,繼續引導他們觀察數學現象,從數學的角度認識射線: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射線。配合這句話,教材畫出一條線段,把線段的兩個端點都塗上紅色;其中一個端點保持不動,另一個端點隨着線段無限延長。這樣,學生就形成了射線的表象。

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實驗版七年級數學(下)第七章第二節中的:三角形的外角。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及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教學反思這六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教材分析

新課程的教材力求體現“課程標準”實質,體現義務教育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出發,讓學生親身參與活動,進行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取知識和技能,力求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較好地體現了上述特點。同時,這節課內容也是今後三角形、四邊形等有關圖形知識的基礎,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特點足模仿力強,喜歡動手,思維活躍,同時學生已學過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邊、頂點、內角和等概念,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訓練,這就為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驗,討論交流、嘗試説理做好了準備。

三、教學目標分析

經過認真研讀課標及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我為這節課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總體目標是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質,並能在實際問題中運用性質解決問題。

分解為四方面的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是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及簡單説理。

2.數學思考目標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3.解決問題目標是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猜想、歸納、推理的活動過程;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證實結論,達到通曉數學知識的發生與形成過程,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表達能力。

4.情感態度目標是通過射門集錦短片欣賞,增強學生對學習本課知識的興趣;同時讓學生體驗數學課堂中的激情氣氛,讓學生體驗生活中團隊協作、力爭上游、奮勇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由於三角形的外角知識在今後的學習中經常用到,新課程中又特別關注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參與活動,探索、發現、歸納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質。

2、由於新課程標準對圖形內容的要求,一方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説理習慣和能力,而後者是國中學生(尤其七年級學生)所不足或缺乏的,因此,學生探索出的外角特徵的説理推導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

四、教法及學法分析

新課程理念強調“經歷過程與獲取結論同樣重要”,有時過程比結論更有意義。我們不能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容器”把知識往裏塞;也不能把學生訓練成一個只會解題的“機器”,而應該讓他們投入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在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展現思路和方法,學會學習;從過程中建構進取型人格,通過過程中的“成功感”來完善自我,我覺得這是目前學生最需要的。因此本節課我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

在學法指導中,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自主探索,概括出三角形外角的兩條性質:並通過交流探討,説理論證,加深認識三角形的外角兩條性質,進一步綜合運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三角形的內角和性質進行有關的計算。在課堂上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其學習的規律,即:發現知識,認識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五、教學過程分析

環節一、展現問題:

觀賞足球比賽射門集錦,激發學習慾望,帶着問題學習。

(設計目的:創設問題情境,新課程比較注重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入手,引起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賦予數學一種生活氣息,讓學生嘗試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是對學生數學建模思想的一種培養,也為後面探索外角問題埋下伏筆。)

環節二、學習幾個概念

我結合圖形,講解外角的概念,並特別注意“不相鄰”的意義,後輔以練習,加強鞏固。

(目的是對概念難點的突破,能在複雜圖形中辨析外角。)

環節三、自主探索外角與不相鄰內角的關係

體現課改精神,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設計了△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個外角,探究∠ACD與∠A,∠B有什麼關係。並注重説理引導。並開拓學生思維,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讓學生髮表自己不同的解法。

(設計目的.:課堂上要大膽讓學生動起來,老師“沉”下去,要努力轉換教師角色,要相信:給了孩子權利,他會選擇得更好;給了孩子條件,他會鍛鍊得更棒。)

在學生得出三角形的外角結論後,我故意説:這些結論不一定對,我畫的那個三角形可能是老師故意設計好的,其它三角形是否也有這樣的結論呢?大家試一試,儘量畫各種不同的三角形並驗證(如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我相信大家能成功!

(設計目的:我想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不能滿足於一個現成圖形的結論,而要有一種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精神,要注意問題的一般性,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投入到了獲取知識的過程,較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設置及時練習的目的是依據學習策略中的分散學習與集中學習的效果設計的,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的有效性。

環節四、提升能力,挑戰自我

設置一道思維性強,拓展性高的題(目的是開拓學生的思維,感受成功的喜悦。)

環節五、勇攀高峯

繼續提升外角運用得幾何價值,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目的是遵從課改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理念)

環節六、課堂小結

學生自主談收穫,我給出知識點

(目的是歸納所學知識)

環節七、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討論者,只有變換教師位置才能的促進學生學習的高效。在教學中要關注預設於生成的關係,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同時也要尊重書本知識,促進每一個學生都向前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學到有用的數學。因此,我們的教學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是發展中的人!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9

課題:《各種各樣的巖石》

時間:20xx0518

地點:

執教:

設計基本思路:

一、説説你的巖石的來歷,分佈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特點?

討論觀察的方法,順序。

二、學生活動:觀察巖石並記錄。

彙報結果:觀察方法、觀察結果

三、給巖石分類

制定分類標準,各組選兩種方法分類。

彙報結果

四、科學家是如何分類的。

考拉觀點:

一、四下的觀察課應如何定位?應有怎樣的目標、要求?

首先不再是為學習基本的觀察方法面進行觀察活動,因為這應在三年級時完成了的。所以討論的不再是觀察的方法,內容上也不再是顏色、形狀、氣味、大小…..等,而應是目的更明確,測重更清楚的定向觀察。即為了完成某一目標的觀察,就象在接下來的課中要上的一樣,為研究巖石的形成而觀察,為研究巖石的成分而進行觀察。換句話説,這個內容完全可以整合到後面的課中。

二、關於分類。

分類在前面也學過了,所以為分類而分類,自由地制定標準進行分類,在學習分類的方法時是有效的`,在此單元再上,同樣顯得重複。

同樣對巖石的分類,應根據其本質特徵分類更為有效,如果仍是停留在大小、形狀等方面則顯得意義不大。可以從顆粒、成分、形成、硬度等方面進行分類,當然最好是與相應的內容學習相結合。

總之,這一課的內容作為單元的第一課,在當前課時如此緊的情況下,顯得並沒有太大的必要,可着情處理。

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4頁。位置的有關知識在一年級時學生已經有所接觸,他們學會了用“上、下、左、右、前、後”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今天這節課是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辨認現實生活中乃至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為四年級進一步學習“位置與方向”作準備。

二、説教學目標

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是比較抽象的,所以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識和豐富的表象進行積累。因此,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大量的活動情景,讓所有的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建立東南西北方向的概念,並豐富對它們的認知。

基於以上的思考, 並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在給定的條件下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小組合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掌握地圖中“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難點是理解方向的相對性,在具體情景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他三個方向。

四、説教學策略

1、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對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2、説教學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3、説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生生到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4、説學法

本課在教法上貫徹如下兩個原則:一是少教多體驗原則。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體驗”作為數學教學的過程目標之一。這節課中教學重點內容注重讓學生去體驗和感受。課前我帶領學生在操場上進行了實踐活動,辨別了操場上的東南西北,體驗了校園的東南西北後並做記錄。回到教室讓學生把記錄展示到黑板上,學生會發現記錄圖中有學校大門在上面,有的在下面,看起來不方便,進而使學生感受到統一方向繪製地圖的必要性。在教室裏引導學生辨認方向,設計了“指一指”、“認一認”、“轉一轉”等活動,辨認其他方向時設計了“我説你做”的遊戲,使學生對實際的方向不斷進行認識、體驗和感受。具體來説我主要運用了操作法、比較法、遊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