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學前班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9.52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前班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前班説課稿

學前班説課稿1

好!今天我要上的課是一節拼音拼讀遊戲課,拼音這門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它將為入國小的漢字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但同時也是一門比較枯燥乏味的課,幼兒學完以後掌握的怎麼樣,發音是否準確,是否掌握了拼讀方法都非常重要,至今我們已經學完了拼音課的內容,但孩子是否能熟練運用還是一個重要課題。

所以在整個課程學完以後能讓幼兒更好的鞏固所學知識,我準備了這節拼音拼讀遊戲課,以拼讀作為重點,讓幼兒在靈活多變的方式下反覆、熟練的拼讀各種音節,讓幼兒能非常牢固的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因此我採用了三種方法來上這節課。一、字母卡拼讀;二、漢字拼讀;三、實物拼讀。

開始部分:先進行復習總結學過的拼音內容分為三大類“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通過複習把這三大內容融到一起,從以下三種方式裏來讓幼兒熟練掌握拼音:

一、字母卡拼讀

1、教師先出wei、sheng、wang、jin、輕聲字母卡,拼讀之前先請幼兒説出兩音相拼的拼讀方法“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然後再拼讀。最後請幼兒説一説給拼音帶聲調的兒歌“a要在把帽戴,a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來,誰在後邊給誰戴”。這樣小朋友會很清楚的戴在哪個字母的頭上。然後請幼兒拼讀帶聲調後的音節:“wèi、shēng、wáng、jìn”。同樣用以上方法,出示第二組字母卡:huo、gai、jing、sui,帶聲調後成為“huǒ、gāi、jǐng、suì,”然後請幼兒拼讀,教師隨時引導、糾正幼兒的發音。

2、以上是兩拼音節,幼兒掌握後過渡到三拼音節。

①教師分別出示字母卡

二、字卡拼讀:

1、教師出示漢字字卡:起、好、娃等讓幼兒看字卡、拼讀字卡的音節,集體或個人分別。

2、教師出示字卡組詞:翅膀、祖國、廣場、練習、困難、世界等字卡,請個別小朋友舉手起來拼讀。鍛鍊

幼兒發音的準確性,並能豐富幼兒詞彙,熟練掌握拼音的拼讀。(給予表揚)

通過以上兩種方法字母卡拼讀、字卡拼讀這兩種方法的融合,讓幼兒產生了濃厚的拼讀興趣,這時老師將進行下一步練習。

三、實物拼讀:

(用形象直觀的物品引起幼兒的'拼讀興趣)教師分別出示實物:鐘錶、小水桶、文具盒、玩偶唐老鴨、花籃等,用實物調動幼兒的注意力及學習慾望,請幼兒拼讀各種實物的音節。(教師現場講評或示範)

能過以上三種方式的融合、靈活變換方式,讓幼兒在不同的方式下反覆拼讀音節,幼兒的拼讀能力一定會增長很多,能為幼兒上國小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學前班:xxx

  xx年xx月xx日

學前班説課稿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10以內的相鄰數》。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流程六方面來説課。

一、教材分析

《10以內的相鄰數》是黑龍江省學前班用書計算下冊的內容。教材是在幼兒認識了10以內的數及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相鄰數的學習也為後邊學習按羣計數、順數、倒數等內容奠定基礎。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簡單的説可以包含了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四大領域。數以及數與數間的邏輯關係是事物各種屬性關係在人腦中引起的綜合反映,複雜且不易理解。在近日的課間活動中觀察發現,幼兒對“鄰居”關係非常感興趣,經常聽見小朋友説:“我的鄰居家有個小弟弟,經常來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鄰居,我們是好朋友等。”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10以內的相鄰數》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幼兒情況分析

經過了幼兒園和上學期的學習,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根據幼兒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的年齡特點。因此,在活動中,通過啟發談話、創設情景及情趣化、有趣化的遊戲,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儘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在學習相鄰數的過程中,我以幫助小動物找鄰居為導線,讓幼兒自主尋找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的關係,為幼兒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

三、目標確定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瞭解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能找出10以內相鄰數之間的關係,即某數比前一個數大1,比後一個數小1,並能根據這種關係迅速找出相鄰數。發展幼兒的比較、判斷能力,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3、要求幼兒認真思考,積極探索,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4、引導幼兒知道小鄰居之間應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

重難點:

1、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四、教法與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為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活動中我採用的教法是:啟發談話、情景創設、猜測判斷、遊戲等教學方法;學法:讓兒童在看看、想想、説説、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

六、教學流程:

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為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鄰居”的含義。

年齡特點決定了學前幼兒的.思維特性,他們對抽象的事物不感興趣,有意注意的時間很短,枯燥無味的講解只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我針對幼兒的這種特點,在教學的導入環節,利用幼兒喜歡的小動物創設情境,吸引幼兒注意。

請小朋友們看(幻燈出示圖)大森林裏的小動物別墅蓋完了,小動物們都搬進了寬敞漂亮的新家。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小兔子的鄰居是誰?通過讓幼兒給小動物找鄰居,理解鄰居的含義,為幼兒繼續學習相鄰數掃清障礙。

2、啟發誘導,及時小結,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由小動物有小鄰居過渡到數字寶寶們也有小鄰居:小朋友們,小動物有鄰居,我們認識的數字寶寶也有自己的小鄰居。(板書貼出1-10十個數字)指名幼兒順數和倒數。

引導幼兒觀察思考找出2的小鄰居,接着教師小結:數字寶寶的小鄰居有個特殊的名稱叫相鄰數,突破教學重點。

再讓幼兒找出其他數的相鄰數,使幼兒對相鄰數有初步的認識和感知。

在此基礎上通過看一看、比一比,啟發引導幼兒找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3、遊戲鞏固,擴展思路加深印象。

數學知識的接受是要過程的,尤其是對學前幼兒,需要不斷強化,來加深理解和認知,最後達到內化的效果。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遊戲活動,幫助幼兒強化新知。

(1)小動物去遊樂園,坐過山車。(幻燈出示圖)

讓幼兒找某個小動物坐幾號車,它的小鄰居都是誰,分別坐幾號車。

(2)遊戲:找10個小朋友,每人手拿1張數字卡片,教師或幼兒任意説出1個數字,然後,拿這個數字相鄰數字卡片的小朋友向前邁一步。

(3)聯繫實際,讓幼兒找前後左右的小鄰居,並説説平時怎樣與小鄰居相處的。通過這樣的拓展延伸,滲透思想教育。

4、課後實踐作業:希望每個小朋友回家讓媽媽領你看一看你家樓上樓下的鄰居,問一問,他們都姓什麼,家裏有小朋友嗎?你家平時是怎樣與鄰居相處的,明天説給大家聽。

本節課一定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學前班説課稿3

本節課是學前班的一節語言課,它通過引導幼兒學會用連貫的語言談論自己見過的鞋子,瞭解鞋子的種類及作用,同時通過設計一種與眾不同的鞋子,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並從動腦、動口、動手,最終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我設定了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圍繞“鞋”的話題,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各式各樣的鞋子,將教學難點定為啟發幼兒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積極想象,並能創造性講述,從而訓練幼兒流暢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我制定了以下相應教學環節來進行:

環節一:錄像引題

這個環節教師首先利用一端錄像引起幼兒學習的慾望,為以後的連貫講述和創造性教學做鋪墊。

環節二:瞭解鞋子的種類,認識特殊鞋子,激發幼兒創造慾望。

本環節教師首先由淺入深引導幼兒從自己腳上的鞋子談起,知道生活中不僅有許多各式各樣的鞋子,還有一些特殊的鞋子,並瞭解這些鞋子的作用,從而訓練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多樣性。

環節三:繪畫活動

這個環節是幼兒動手過程的體現,教師首先請幼兒大膽連貫講述自己奇特的想法:你想設計一種什麼樣的鞋子?穿上它會有什麼奇妙的事情發生?然後請幼兒將自己的奇思妙想在畫紙上表現出來。鼓勵幼兒大膽創新,設計出與眾不同的、奇妙的鞋子。

環節四:講評活動

本環節動手、動腦、動口的設計,是對幼兒在整個師幼互動活動過程中的一個總結。教師請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發明的`奇妙的鞋子,使幼兒在相互傾聽同伴奇特的想法中共同體驗、共同分享創造的樂趣。

以上是本節課的教學環節。這節課通過讓幼兒從身邊平常的鞋子談起,瞭解鞋子的種類及作用,到動腦、動口、再創造的過程,達到教學目的,讓幼兒在愉快的創造過程中體驗奇思妙想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學前班説課稿4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動物怎樣過冬》。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科學探索活動《動物怎樣過冬》,動物是孩子們樂於觀察的對象,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喜愛小動物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在孩子們眼中,小動物就是我們人類親密的小夥伴。生活中孩子們常常會提出一些和小動物有關的問題,《指南》中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的選擇應是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還要有助於拓展孩子的經驗和興趣。"基於此我選擇了這節有關小動物的科學探索活動。既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滿足幼兒的探究慾望。現在大自然即將步入寒冷的冬季。選擇"動物怎樣過冬"這樣的題材,與此時此刻的環境會有很好的結合性。通過這次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生活習性,並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究小動物生活的興趣,而且可以幫助拓展孩子的視野,突破一些未知的問題。

二、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的準備應為活動目標的達成而服務。為使整個活動得到深化,並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小動物的圖片及過冬標誌。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方式方法去探究問題是我們活動的目的所在,為達到這一目的我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非常輕鬆的探索環境。讓每位孩子通過觀察、思考、討論、遊戲的方式探究動物過冬的生活方式。促使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夠積極地想、大膽地説、快樂地玩。

三、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班上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指南》為依據,確立了在"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孩子們的.年齡在增長,探究慾望也在逐步加強,因此目標定位既要適合幼兒現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個。

1: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生活習性與季節關係,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在。

2: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索小動物生活的興趣,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在。

3:加深幼兒更加愛護小動物的積極情感。

四、説活動過程

活動材料的準備為活動目標的達成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和一定的物質基礎,但我們都知道要想活動目標順利實現、重難點得以突破,那就要取決於活動過程的開展。本次活動流程有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活動一開始,為了巧妙地引出"過冬方式"這一主題我首先運用了輕鬆的談話方式,讓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説出人類的多種過冬方式。引導孩子很快就進入了一個主動思考,積極應答的學習氛圍中。也為進入下一個環節 "幫助幼兒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生活方式"做好了準備。

第二環節。老師為小朋友播放了課件,在課件中把問題拋給了孩子,給孩子帶來形象而生動的視覺、聽覺衝擊的同時,也引導孩子進入了一個主動思考的學習氛圍中。在孩子們大膽表述完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後。老師並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們,而是又一次播放課件,()引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尋求答案所在。正如《指南》中所説,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活動中,孩子們主動探究問題的慾望被激發,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體現。教師只是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孩子們掌握了一定經驗後,我又給了孩子一次新的任務。請孩子們結合前面的探究結果。説出其它動物的過冬方式(如:刺蝟、天鵝的過冬方式)。這就加大了活動的難度,鞏固前面所學知識的同時,也再次拓展了孩子們對新知識的探究慾望。接下來老師和孩子們共同探討小動物冬眠的原因。感受小動物生命的珍貴。激發幼兒更加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第三環節。以遊戲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遊戲中孩子們模仿了各種小動物冬眠的方式並選擇了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圖片,找到相應的過冬標記,送他們到過冬的地方。活動的趣味性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昇華。更為有利地幫助了孩子親身體驗探究的結果。在遊戲中老師會適時引導幼兒將自己的表現匯聚在語言表述中,讓每位幼兒都和同伴去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整個活動,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力求為幼兒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活動,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和探索的過程,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本次活動始終以由簡到難,層層遞進的方式方法引導並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慾望。活動中我會以精練的語言、豐富的教育情感、親切的行為體態來感染每位孩子,為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快樂打下基礎。

學前班説課稿5

一. 語言

尊敬的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家用電器》,在我們的生活中,家用電器無處不在,此活動來源於生活。

一、説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家用電器無處不在,隨處可見,取材也很方便,而且種類也很多,在教室裏也有!電視,空調,vcd,錄音機等等。

然而幼兒雖然知道家用電器,經常使用它,但對家用電器並不太瞭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大人使用享受,會看電視玩電腦。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家用電器正確的認識,正確使用操作,用電的安全常識真的很重要!就如《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説,“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觀察,操作,知道家用電器的特徵及用途。

(2)感受家用電器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3)掌握使用家用電器的安全常識,讓幼兒學會保護自己。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知道家用電器的不同用途,能用語言表達家用電 器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活動的難點是:瞭解家電的工作原理而正常操作,並掌握其安全常識!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家長帶幼兒去家電商場參觀

2、幼兒使用家電的親身經驗

3、家用電器:電視,電腦,錄音機,空調,電扇VCD等

4、非正常使用家電的圖片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推拙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 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讓幼兒親自斷電操作某電器,探索它的構造。讓幼兒再看看摸摸中的.感知。第二次操作是通電後

的正常操作。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不同的家用電器,表達出他的用途,給我們帶來的諸多方便。我採用猜謎的方式讓其他幼兒猜,更給活動增添了新的樂趣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有兩次。第一次是斷電操作後,打開電扇的外殼,把其構造展示給幼兒,然後通電讓幼兒通過觀察 ,理解其工作原理,讓幼兒深刻認識家電的正常運轉。第二次是展示非正常使用家電的圖片,讓幼兒瞭解電得威力,有用電常識,強化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對家用電器的理解和使用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看、摸摸、説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家用電器發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家用電器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表演中引導幼兒體驗家用電器跟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諸多方便與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操作法,觀察法等共同探索家用電器的工作原理,讓幼兒大膽表述出來。

四、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展示—操作——遊戲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喜歡看電視的特點,教師説謎語,“有個方形小盒子,長長尾巴連電啦,五顏六色裏面瞧,悟空一休豬八戒,一個都不少。”(電視) 再提問1,電視屬於什麼類型?(家用電器)

2,還有那些和電視一樣屬於家用電器?(空調,電扇,電腦,錄音機,冰箱,洗衣機,VCD等)

3,他們都有什麼用?(電扇空調使我們很涼快,電視我們能欣賞好看的節目等等)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能講出得越多,進行表揚

(二)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

索。把家用電器展示出來,讓幼兒斷電進行操作,然後觀察,探索它的構造。(三)展示在這一過程中,記錄幼兒的操作流程是否正在這一環節幼兒對家電有了初步瞭解

(三)操作

(四)遊戲

二.社會 大班《安全標誌》説課稿

活動來源

在生活中安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幼兒期的孩子們好奇心強,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然而由於他們缺少生活經驗和常識,不能很好地把握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對一些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的事件缺乏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一些意外損傷。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發展最迅速、最基礎的時期,讓幼兒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美好願望。正逢目前的主題活動《規則與標誌》,產生了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社會活動:“安全標誌”。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符號的興趣”。標誌以其形象性、直觀性、知識性、實用性等特點運用廣泛,併為幼兒理解接受,讓幼兒掌握生活中常見的標誌的內容含義,有着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安全無小事,責任重泰山”。為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我們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的培養。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安全、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營造了親切、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從眾多的安全標誌中選擇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能為幼兒理解的標誌符號,通過遊戲方式輕鬆學習,增進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目標分析

本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對幾種常見安全標誌的圖案、意義有初步的認知。對安全標誌進行分類,瞭解禁止標誌、警告標誌和指令標誌的基本特徵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養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規則意識,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能結合自己經驗創造性地設計出與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標誌。 對目標的分析: 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它着重於孩子的發展。教育目標在整個教育活動中起着導向作用,也是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基於此認識,我在每個教學活動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作為目標制訂前提條件。在以上《安全標誌》教學活動中,我制訂的三個具體目標既能圍繞教育總目標,又能突出教學內容自身的教育價值,顯性之處在於力圖通過強調社會規則與安全意識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培養幼兒從小就能讀懂標誌,按照標誌的要求來規範自身行為或影響成人行為,達到人人都為創建“平安社會、平安校園、平安生活”

的社會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隱性之處在於能將知、情、意、行諸要素和諧的統一其中,同時指向於幼兒生活質量的提高,即安全與健康。

過程分析

總述: 整個教學過程、時間大約需要30-35分鐘。

基本流程:以“棋”導題→標誌分類思考→小組按要求重點討論一類標誌→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感知學習並掌握標誌特徵、名稱、作用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幼兒製作標誌讓學習內容生活化→玩“棋”結題

教學方法有:小組討論、師生互動、個體操作、分組遊戲等

教學重點: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根據標誌上的圖案分析與辨別基本瞭解安全標誌的符號、名稱和意義。初步感知三類不同標誌的特徵與含義。

教學難點:一類標誌的規範性名稱及其教育意義。如:指令標誌、警告標誌、禁止標誌等。 整個活動過程首尾呼應,環環相扣,教學思路清晰明確,上一環節是下一環節的感知基礎,下一環節是上一環節的鞏固提高。我通過這種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來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並在此過程中致力於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中,我始終扣住“社會性教育”這個要素把握教學重點、解剖教學難點,並把目標達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兒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衡量本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

第一環節為活動的起始部分(大約需要2分鐘)。。

第二環節為活動的主要部分(大約需要25分鐘)。這部分含量較大,分量較重,是解決教學重點、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部分,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出示安全標誌,讓幼兒先思考,如果請你把這些標誌分成三類,你想怎麼分?之後一組小朋友操作分類,感知三類標誌的色彩、形狀及圖案等特徵,初步建立類概念,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層:採用小組討論方式,圍繞四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

(1)這些標誌有什麼特徵?

(2)在哪裏見到過這些標誌?

(3)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4)你能不能説出這些標誌的名稱?

第三層:本過程採用組間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集體性學習,分別由三組選派1 至多名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向小朋友介紹自己小組探究的把類標誌的符號及圖案所表示的含義、標誌名稱、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四層:採用操作活動法,讓幼兒遷移學習經驗,聯繫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嘗試設計並製作一些安全標誌。在幼兒設計製作標誌的操作活動中,我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能力弱的可以繼續完成他的設計活動,能力強的可引導他向其他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安全標誌的意思。有的

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會尋找老師幫助,而教師則是把這個“包”推給了能力強的幼兒,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綱要.藝術》)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綱要.幼兒的學習方式》) 這個層面也是完成活動的第三個目標的主要手段。

第三環節為活動的結束部分(大約需要5分鐘)採用遊戲法讓幼兒分組玩“安全標誌棋”,對所學的安全標誌的內容進行鞏固性練習。簡單介紹玩棋的規則、方法後,要求幼兒5人一組自行結合分成四組,推選小組裁判並分成黑白兩隊開始下棋,這環節的一安排,主要引導幼兒通過“玩中學、玩中記”,複習鞏固本課所學的安全標誌的知識,並與起始部分相前後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鏈。

學前班説課稿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們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水滴》,

一、 説教材

水是人類最早接觸的自然物質之一,水作為自然物質,也是孩子喜歡玩樂的對象,在課間總會看到孩子在衞生間玩水,對於大班孩子來説,對水已經不再是停留在單純的玩弄中,而是會思考水的各種科學現象,比如:水的流動性、溶解性、水的動力等等,都將吸引幼兒好奇心。《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的積累經驗。”

《神奇的水滴》這個活動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見的水和各種材質的紙,他們都來源於幼兒的生活,通過實驗操作可以讓幼兒探究、內化水滴在不同紙張上出現的不同滲透現象,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探究和發現問題,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精神。

二、説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起點和歸宿,以《指南》中大班科學活動的目標為依據,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和發展水平,結合本活動的內容,我制定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具體如下:

1、通過觀察,發現水滴滴在不同材質紙張上出現的不同滲透現象。

2、願意通過實驗來驗證猜想,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樂於與同伴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三、説重難點:

幼兒通過實踐操作來觀察水滴在不同材質紙上的滲透現象,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對於大班第一學期的幼兒來説,要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並用自己的符號或圖畫來記錄,有點困難,所以將目標二定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説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因此,我遵循材料生活化,活動中我準備了幼兒較為熟悉的、便於收集、可供操作的教具,以及幼兒表述交流所需要的材料。

1、不同材質的紙張:餐巾紙、報紙、打印紙、蠟光紙等,各種材質的包裝紙,塑料包裝紙、牛皮紙、鋁箔。

2、水、滴管、大小記錄紙、筆。

五、説教法:

科學活動並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讓幼兒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學習科學活動的特點,我採用的教法主要有:

1、設疑法。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通過提問,會提示幼兒探究的線索,引發幼兒的思考,使幼兒對所感知的經驗進行整理。一個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支持着幼兒的探究逐步深入。

2、觀察指導法。針對幼兒探究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採取隨機指導,適當調控活動進程與節奏。

3、操作法。讓幼兒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豐富感知經驗,鞏固技能,提高動手能力。

六、説學法:

教學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主動地與環境、材料、教師、同伴的交互作用中,去發現、思考、感知、表達,在探究過程驚異科學,在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主要有:

1、操作體驗法。幼兒科學知識的獲得是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幼兒的學習需要通過不斷的探索來積累經驗,因此,為了加深對不同材質的紙張不同滲透性特性的瞭解,我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親歷探究中感知體驗。

2、記錄法。

讓幼兒將探索的結果記錄下來,可以避免遺忘,便於幼兒進行比較,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記錄其實也是對幼兒實驗結果的一種表達,一方面能讓幼兒掌握記錄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能幫助幼兒梳理實驗經驗。

3、表達交流法。

引導幼兒圍繞“不同紙張的不同滲透性”這一個問題進行表達交流,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滿足幼兒想説、敢説的願望,一達到分享知識經驗的目的。

七、説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力求讓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投入,採用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習過程成為兒童發現和探究的過程,真正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因此,我設計四個環環相扣的環節:

1、設疑猜想,激發興趣2、動手操作,實驗驗證3、集中交流,提升經驗4、拓展思維,經驗遷移。

活動環節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

環節一

一、 設疑猜想,激發興趣。

1、教師以猜謎導入,我們生活中有一個朋友,手髒了要找他,衣服髒了要找他,口渴了也要找他,他是誰呢?引出“水”,今天水要和一些朋友來玩個遊戲。

2、活動開始教師出示滴管,鋁箔,拋出問題:如果水滴在鋁箔上會怎麼樣?引導幼兒猜測,水滴是停留在鋁箔紙的原處?散開?還是滲透到鋁箔紙裏?

此環節我運用提問法設置疑問,運用猜測法,讓幼兒對水和鋁箔將會發生的狀況產生疑惑,產生想獲得答案的強烈慾望。幼兒會帶着猜測的問題去有目的的進行實驗,為下一個環節奠定良好的基礎。

環節二

二、 動手操作,實驗驗證。

1、第一次實驗的設計是為了解決第一環節幼兒的疑問。

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教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根滴管, 讓幼兒自由探索,(1)水滴在鋁箔紙上, 可以多滴幾滴,看一看水滴是如何形成的?(2)用滴管在水邊緣划動,又會如何?(3)能不能將水滴推移到一處,幾滴獨立的水滴在鋁箔紙上移動又會發生什麼情況?

結合第一次的實驗操作的結果,教師小結:水滴在鋁箔紙上,水不能滲透鋁箔紙。

(2)在第二次實驗前教師出示不同的紙張和記錄紙提出規則和要求。(可以做一個實驗就記錄一個結果,防止弄錯結果。)

1、根據做中學的理念,先請幼兒猜測,“水滴滴在不同的紙上會有什麼現象?”,幼兒用簡單的符號或者圖畫記錄在記錄紙上。

2、接下來幼兒自由操作,記錄實驗結果,教師巡迴觀察幼兒動作,及時提問進行引導。與幼兒探究“紙的`表面有什麼不同?哪些紙吸水多,哪些紙吸水少?”

在第一次實驗活動中我出示滴管和鋁箔紙讓幼兒自由探索水和鋁箔紙之間交互,此環節我運用了操作體驗法,觀察法。讓幼兒自主探索實驗,利用直觀可見的實驗,將幼兒較為抽象的猜測轉化為具體形象的經驗,幫助幼兒加深水滴在鋁箔紙上產生的現象,得出鋁箔紙不能滲透的結果。

隨後教師出示各種不同的紙張,提出問題:“水滴在這些紙張上又會產生什麼現象呢?”很自然的過渡到第二個實驗。

在這個環節中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進行比較,運用了記錄法進行記錄,因為記錄是幼兒探索歷程與認識發展真實客觀的呈現,是幼兒自我調整建構知識經驗的見證,也是幼兒表達個人發現與意見的依據。

幼兒自由的探索,能更自主更主動去了解水滴在不同材質紙張上的滲透,在操作中進行記錄,學會思考和發現,能有效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有了記錄也為下一個環節的分享交流做好了鋪墊。

環節三

三、集中交流,提升經驗

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觀察、探索體驗,記錄結果,具備了大膽簡述自己發現的條件,先讓幼兒相互交流,讓幼兒和同伴説説自己的發現。

2、師生共同交流、記錄。

請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發現,哪些紙吸水,哪些紙不吸水,哪些紙吸水多,哪些紙吸水少?與紙的不同表面有什麼聯繫?教師用大記錄紙幫助幼兒小結。(如果實驗有異議可以集體來驗證一下,允許幼兒有不同的結果,整個活動都是幼兒自己驗證得到的答案,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指南》中也指出:交流是探究過程的關鍵步驟之一,它既是幼兒對探究過程和結果結論的表達,也是與同伴分享,傾聽同伴意見,或進行討論、爭論,達成初步共識的過程。

此環節運用了表達交流法,讓幼兒進行實驗結果交流,鼓勵他們用準確恰當的語言將自己的體驗、發現表述出來, 與同伴交流能獲得更加豐富的經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幼兒在自由交談活動中獲得的知識是零碎的,還需要老師幫助他們把獲取的經驗進行梳理。教師在幼兒實驗結果基礎上做出相應的小結,提升幼兒的知識經驗。

環節四

四、拓展思維,經驗遷移

請幼兒按紙的吸水性來給紙張分類,並説説紙的從特性和用途之間的關係。如:吸水性強的紙用作餐巾紙,吸水性差的紙用作包裝紙。

在此環節引導幼兒理解生活中,不同吸水性的紙會有不同的功用,也進一步鞏固了實驗環節的操作結果,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只有貼近幼兒生活的科學才是幼兒自己想要了解的東西和希望解決的科學問題;才能真正主動地去探究、去操作;才能用心去感受周圍世界的神奇,從而體驗和領悟到科學的無所不在。

延伸活動:談談説落在其他物質表面會出現的

在本次活動中,我自覺運用《指南》的教育理念,突顯幼兒為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的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學前班説課稿7

本節課我從下面五個方面談一談教學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用電》是在學習過電路、電路計算、家庭電路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教材中所談到的對人體的安全電壓、觸電事故的發生,需要前面所學知識為基礎,所以本節課既是舊知識的應用又是新知識的探索。面對電氣化普及的社會,安全用電知識的學習在以後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顯得十分重要。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學生能瞭解日常安全用電常識,規範日常用電行為,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認知目標:瞭解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安全電壓,瞭解觸電事故的發生,瞭解安全用電的原則。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於實踐而又作用於實踐的辯證關係。

3、重點、難點的確定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學生今後生產、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準則之一,因此是本節內容的重點。

對於觸電事故的發生,無論是高壓觸電還是低壓觸電都具有不可實驗與體驗性,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對於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是本節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依據本節教材的內容,根據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點,考慮到九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本節課採用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實例、圖片,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動態教學手段,通過討論、問答、練習等一系列的師生活動展開教學。

學法:引導學生採用討論法、問答法、練習法、記憶法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三、教學程序

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事例引課

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一幅人體觸電事故發生的圖片,這樣做可以達到兩個目的:(1)具體事例引課比泛泛而談的語言引課更具有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以真實的事例教育學生安全用電的重要性,導出課題。

(二)師生互動——知識的學習

1、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安全電壓

人體也是導體,對於人體的觸電現象學生較易理解。基於這一點對本知識我設計下面的師生互動過程:

(1)教師提供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對人體的影響(危害)和通常情況下人體電阻值的大小兩方面數據材料,引導學生運用公式U=IR推導出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安全電壓。既應用鞏固了舊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師向學生介紹不是每個人的電阻都一樣大,而且同一個人的電阻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從而着重指出:一般情況下,36伏以下的電壓對人體才是安全的。培養學生嚴謹的求知態度,感受科學的辨證關係。

2、觸電事故的發生

觸電事故的發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採取下面的具體做法:

(1)學生閲讀課文,對觸電事故有一個初步認識。

(2)通過媒體的動態效果展示觸電的.類別的圖片(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的發生)讓學生觀察、分析圖片,然後進行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充分利用羣體的思維討論得出觸電類別及其觸電原因,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採取討論這種學習方式也符合國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使學生有張有弛。

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①圖中哪些是低壓觸電?哪些是高壓觸電?理由是什麼?(引導學生從架線杆、標誌等方面分析)

②由圖中看出低壓觸電是接觸零線還是火線造成的?低壓觸電發生的情況一樣嗎?

③由圖看出高壓觸電是接觸高壓帶電體造成的,還是靠近高壓帶電體造成的?高壓觸電發生的情況一樣嗎?

(3)引導學生小結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發生的情況及發生的原因。

(4)練習:

①家庭電路中保險絲為什麼要串接在火線上?開關為什麼要安裝在用電器與火線之間?

②高壓輸電設備上為什麼要有“高壓危險”的示警標誌?如發現高壓線落在你附近,你怎樣離開才比較安全?

通過以上習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也讓學生感受到知識源於實踐而又作用於實踐的辨證關係。

(三)總結歸納——得出安全用電原則

通過學習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的原因,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安全用電的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替。從而完成本節教材的重點。

(四)達標練習

1、要求學生閲讀課文圖3—47,鞏固知識,加強安全用電意識。

2、請個別學生談一談自己身邊存在的為了防止觸電而採取的措施,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進一步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

四、作業佈置

針對九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水平,結合本節教材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特點,我給學生布置課題為《家庭安全用電的研究》這一研究性作業,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五、板書設計

本節內容由人體觸電講到安全用電,實質是圍繞一個電壓、兩種情況、一個原則講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安全用電意識的目的。我採用這種脈絡式的板書,便於教師總結歸納,也便於學生學習的系統化、網絡化。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認識和講述,其中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希望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學前班説課稿8

我説課的題目是學前班語言活動《買水果》,我將從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活動過程以及活動預測和反思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 説設計意圖

學前班的幼兒思維已經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了。猜謎語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智力遊戲,猜謎可以開發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買水果》這個活動通過買水果這一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利用猜謎語的方式,讓幼兒在趣味活動中學習到知識。

二。 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讓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感受活動,因此,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設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知道生活中常見水果的特徵,並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

2. 能力上:善於觀察周圍事物,會創編簡單的謎語。

3. 情感上:喜歡開動腦筋,願意參加猜謎語活動。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引導幼兒創編謎語設為教學重點,根據學前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幼兒充分發揮聯想力和創造力創編謎語設為難點。

三。 説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買水果》, 小象、小猴、小豬的頭飾,一些常見的水果(實物),幼兒人手一份水果卡片,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遊戲角色和情境當中,

2.知識的準備

培訓參加情景表演的幼兒: 請三個小朋友分別扮演小象,小猴和小豬,教他們大聲的説出各自的謎語和簡單的"台詞".

四。 説教法、學法

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對象。"《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遊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語言表述謎語的傳統模式,而是聯繫現實生活中買水果的情景,為幼兒創設故事情境,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當中,激發了幼兒對謎語的興趣。這種效果是與以前僅通過語言表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

2、直觀教學法:活動的過程中,我試圖採用水果實物進行教學,這樣幼兒能夠更加直觀地説出水果的主要特徵。

3、互動遊戲法: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在活動中,我讓幼兒扮演小熊,根據小象,小猴,小豬的謎語,出示相應的水果卡片,這樣不僅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還增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4、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買水果》,激發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和對事物的觀察能力。

5、提問法:在教學中,我採取多樣性、開放性的提問方式。如:"你覺得這個謎語説的是什麼水果呢?為什麼?蘋果他是什麼形狀的?有什麼顏色?味道怎麼樣?它像什麼?"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説的興趣,創造幼兒想象的空間。

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趣味遊戲法 .

1. 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 趣味遊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説:"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遊戲中,既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又增強了幼兒的觀察能力。

五。 説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為了完成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激發興趣,導入活動 (2-3分鐘)

幼兒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階段,因此我採用了直觀的教學方式,不僅生動形象,還能讓幼兒儘快的進入活動情境,多媒體課件顯示一張水果店的圖片,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售貨員小熊。

師:大家看,這是什麼地方?這裏有哪些水果啊?

讓幼兒説出這些水果的名字,並告知幼兒。小熊就是這家水果店的售貨員。讓小朋友扮演售貨員小熊,等着客人來買水果。

二。觀看情景表演猜謎語 (10分鐘)

發給每個小朋友一份水果卡片,參加表演的三個幼兒分別帶上頭飾,提着小籃出場,自我介紹後同時告訴大家:"我們是來買水果的。"小象對小熊説:"我們三個要買不同的水果,但是我們不會説出那種水果的名字,要你先猜一種水果的謎語,猜對了,我們就買你的水果。"接着大象大聲説出自己的謎語,請小朋友在卡片中找出對應的水果並出示,當大家出示卡片後,引導幼兒觀察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一句句進行核對。小猴、小豬依次説後面兩個謎語,指導方法和前面一樣。活動中,不斷啟發幼兒進行推理,引導幼兒理解謎面的含義,使幼兒有興趣,有信心自己猜出謎語。在這個遊戲過程中,幼兒能夠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儘快的融入到遊戲角色當中,並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三、幼兒創編謎語(10分鐘)

小朋友自己來編一個謎語回家考考爸爸媽媽。

出示水果,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説出它的形狀、顏色、味道、功用。讓幼兒摸摸它的表皮,嚐嚐它的味道,啟發幼兒想象它像什麼。在討論每個特點的時候,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語言來描述,對編得好的幼兒給以肯定和表揚,選出編的最好的句子作為謎語的一部分記錄下來,再編其他的,編完以後,教大家念這個謎語。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充分發揮聯想能力和創造力創編謎語這個難點。

四。分享水果,結束活動。(2-3分鐘)

五、説活動預測和反思

我覺得本次活動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特點,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環境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聯想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我遵循了《綱要》中"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的精神,讓孩子在教學活動中獲得了知識和情感:善於觀察周圍事物,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常見事物。喜歡開動腦筋,積極參與活動。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師幼之間是平等的,氛圍是寬鬆的,學習是快樂的。當然,活動中可能會出現孩子不知道用語言表達自己意思的狀況,需要我發揮教學機智,及時指導。

學前班説課稿9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學前班上冊數學《認識6》,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準備、教學流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説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認識 6是學前班教材上冊第20頁的一個內容。數字的認識是幼兒學習數學的第一階段,幼兒在前面的教學活動中認識了5以內的數,本次活動是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展、整理幼兒在生活中獲得有關書寫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初步運用數學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國小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孩子經歷認識6的過程,初步建立6的數感。

(2)在具體情景中產生數數的慾望,學會6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對6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引導孩子感受數6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重點:學會點數6以內的數,認識6和正確書寫6.

4 .教學難點:瞭解6的意義及6與5的關係,體驗數學在身邊。

 二、説學情分析:

作為剛進校不久的學前孩子,雖大多數或多或少的接受了數的初步認識,但對數的概念未必都很清楚,對數的順序、大小比較、數的組成還很陌生。再加上學前孩子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根據我班孩子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説、操作達到讓孩子自主參與,主動探究新知的目的,讓孩子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三、説教學策略: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有遊戲的方法、引導發現發、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為了講清重難點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從孩子熟悉的生活中找數量,多媒體直觀演示,讓孩子在具體的實物中認識6,建立數感。根據孩子心理髮展和認識規律,本課的教學,從直觀到數學抽象,從生活到數學,再從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注意為孩子提供積極思考空間,讓孩子在觀察、操作、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説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實物口哨一個,點子卡,小黑板。

2. 學生準備彩筆

五、説教學流程:

教學程序設計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程序,首先以遊戲導入,引出問題,讓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激發幼兒參與的願望。其次讓幼兒探索嘗試、發揮想象,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猜測討論的方法尋找問題的規律性。最後引導幼兒將找出的規律性和獲得的知識經驗去解決新的問題。活動因此自然而然進入、開展、結束。

(一)、複習舊知:

1.課前唱數 課前我是通過0——5的數順數倒數一遍,然後任意説數讓學生快速伸出相應手指,這樣做的目的是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習興趣。

2.談話激趣: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把前面學過的數字寶寶帶來了,你們還記得嗎(出示數字卡片)?讓學生根據數字的出示練習認數、讀數。

瞧,這些數字寶寶多粗心呀!連隊伍都沒有排好,誰能幫它們從小到大排排隊呢?引導學生複習認讀數及5以內數的排列。

3.出示卡片口答

這樣通過複習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學習新知

1.認識6的含義。

在學習新課時,我首先告訴學生,認真聽課,積極動手動腦回答問題的同學獎勵小紅旗,激起學生學習和表現的慾望。

(1)然後請同學們觀察主題圖,想一想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幹什麼?回答後及時進行思想教育:這幅圖上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在認真地打掃衞生,我們小朋友也應該向他們一樣講衞生、愛勞動,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請小朋友數一數,這幅圖上有幾個人?幾張桌子?

教師歸納:6個人,6張桌子,6把椅子,它們的數量都是6,我們就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板書課題:認識6

引導學生觀察6的形狀, 6像哨子,電腦出現哨子的實物,幫助學生記憶字形,教6的讀音 ,注意正音。

(2)及時鞏固。 (黑板畫)6朵花上飛有6只蝴蝶,請同學們數一數。

(3)請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數量可以用6來表示?

教師小結:不論是6本書,6個人,還是6只鉛筆……只要它們的數量是6,就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4)遊戲《搶椅子》

將5把小椅子擺成圓圈,請6個小朋友出來玩遊戲。老師快速拍手,小朋友圍着椅子走,當老師停止拍手時,小朋友立即找一把椅子坐下,沒坐上椅子着為輸。重複玩幾次後請小朋友想一想,為什麼總有一個小朋友沒有椅子坐?

啟發學生數一數有幾把椅子?幾個小朋友?從而知道有6個小朋友只有5把椅子,6比5多1,5比6少1.

問學生:要使6個小朋友都有椅子坐,應該怎麼辦呢?添上一把椅子,再玩遊戲,每一個人都坐上一把椅子,使學生通過活動知道5添上1就是6,6裏面有6個1.

以上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聯繫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用數表示事物和數在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感悟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2.認識6以內數的順序。

前面數字寶寶都排好隊了,新認識的數字寶寶6該排在那裏呢?

電腦展示:6排在5的後面

3.學習6的寫法

(1)。老師邊示範寫邊説:"6"是一筆寫成,上線靠右點,左下右半圓。

(2)。出示小黑板

樹上有幾個桃子,請你再添畫一個後再數數有幾個桃子,將數字填在方格里。

4.作業:讓學生在書上虛線上描寫2至3個6,然後自己獨立書寫6.

(三)。鞏固練習的設想是:

在學習中邊學邊練,每個知識點都設計了針對性練習,既突出了重點,也及時突破了難點。為調動學生積極性,還通過排排隊、猜一猜、玩遊戲來鞏固新知識。

總之,在這節課中,我力圖通過直觀演示,觀察啟發學生初步認識6.教學中,想方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另外,我還在課堂中及時運用表揚和獎勵這種激勵競爭機制,極大地調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學前班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既能讓幼兒主動參與遊戲,又能在遊戲中獲得知識、經驗,根據這一特點,我選擇了以"分一分""塗一塗""數一數""填一填" 遊戲為主線來開展的數學活動,教學內容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又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注重從感知入手,從具體到抽象,從易到難,通過形象有趣的遊戲貫穿全部過程。把數學融入到遊戲之中,讓幼兒能根據物品的形狀分內。

二、説目標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貫穿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主導作用。根據學前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既有表達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標為:

1、通過遊戲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和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特徵並進行分類。學習按物品功能特徵進行分類,培養幼兒的慨括能力,理解類別的慨念3、記錄並正確表達分類過程和結果。

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注重綜合性、活動性、趣味性、寓教育遊戲中。為此,我作了如下準備:鞋的圖卡,9雙鞋,數字教具,幼兒用書。

三、説教法、學法:

由於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這一活動的教學對象又是學前班班幼兒,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

1.情景法:以幼兒喜歡的玩遊戲的形式為載體,讓幼兒融入與找朋友遊戲的情境中學習探索;

2.演示法: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思考,總結與分析,使幼兒明白操作過程及方法。除此之外,還運用了提問法,師生合作法等教學方法。

四、説教學程序:

1.情景引入、激發興趣《綱要》指出:"數學學習紮根於兒童的生活與經驗,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為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情景中活動。活動開始, 以我們班來了幾個客人,這種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請孩子們看看它們是誰?

2.玩"分一分"、"塗一塗"、"數一數"、"填一填"的遊戲。

遊戲導入與幼兒一起手指遊戲,過度到找朋友遊戲.

活動開始這部分又分成了三個部分。分別是來找不同類的鞋子-------把鞋子分類-------報出鞋子的數字,達到複習的目的.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形象、具體的,因此操作是解決幼兒形象思維與知識抽象性之間矛盾的一種較好的手段,小朋友趕快動腦筋吧,引導幼兒看一看,説一説,做一做的過程,也是幼兒的思維發展的.過程, 創設情境,使幼兒自然地進入包含着數學知識的情景中,能讓幼兒在感受數學時,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去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保護了幼兒思維開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強加於幼兒。

五.彙報交流六、活動結束

在實施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能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多數孩子的學習達到了目標,但也有個別孩子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困難。由於此活動以遊戲為主,孩子們學習興趣較濃,他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表現得輕鬆、愉快。在活動中我自始至終都是以引路人的身份出現,留出更多的機會給孩子,讓他們多想、多説、多做,達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此次活動也還存在不足之處,在活動中有的孩子發言還不夠大膽,我應該給予更多鼓勵支持的目光或暗示語言給他們,這樣,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教學效果會更好。

本次活動,我通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每個幼兒在不同的水平上獲得提高。

學前班説課稿11

一、 説教材

《沉下去浮上來》是大班科學領域的一次探索活動。大班幼兒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逐漸增強,對身邊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並且樂意親自動手去探索。本次活動利用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去挖掘一些事物表象下的原因。沉與浮的現象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科學現象,本次課程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等,多種方式,如操作、想象、討論等進沉與浮的行探索活動,並通過比較得出結果。

二、 説活動目標

(一)、根據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總目標,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態度、能力、技能三個方面預設以下幾個目標。

1、觀察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對這一現象感興趣。

這是從幼兒的態度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目標。大班幼兒好奇心比較重,所以要培養幼兒對周圍科學現象感興趣,要讓幼兒親身去觀察,從而感受到科學的奇妙。

2、動手操作去體驗各種物體在水裏的沉浮現象並用正確的方式記錄和規範的語言表達探索沉與浮的科學奧祕的過程和結果。

這是從幼兒能力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是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重點鍛鍊幼兒的思維能力,語言邏輯能力和表現能力。

3、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同伴的幫助,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這是從幼兒技能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逐漸增強,因此,這一目標主要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動手操作去體驗各種物體在水裏的沉浮現象並用正確的方式記錄和規範的語言表達探索沉與浮的科學奧祕的過程和結果。

大班幼兒雖然詞彙量逐漸豐富,語言表達的能力也逐漸增強,但相對來説語言表達缺少邏輯性,而對科學現象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表達對語言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把本目標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

難點: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同伴的幫助,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沉與浮的科學現象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並且會經常用到,所以,在幼兒初步瞭解沉與浮的原因之後,把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三、 説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的要求,我多本次活動做如下準備:

1、 課件製作及電腦、投影、音響的準備。課件準備就是影像資料:海上漂浮的船和一些其他的物體。

2、 透明的水槽或水盆每組一個,木塊,木片,鑰匙,啤酒瓶蓋,飲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每組一套。記錄卡每組一張,分類筐每組三個(筐子側面分別貼着沉、浮和懸浮的標誌)。

3、 大字卡“沉”與“浮”

四、 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設計開放性的活動過程,所以採用如下教法:

1、 多媒體展示法:利用電腦和投影向幼兒展示海上漂浮的船和其他各種浮在海上的物體,引起幼兒強烈的興趣。

2、 提問法:提問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幼兒將看到的,想到的,體驗到的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 説學法:

整個活動過程提倡幼兒主動體驗,探索,讓幼兒主動學習。所以,本次活動採用以下

幾種學法。

1、 操作法:準備充足的材料,讓幼兒去體驗各種物體的沉、浮,總結沉與浮的基本規律。

2、

3、

4、 觀察法:讓幼兒觀察物體的特徵以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記錄法:教師提前做好記錄表,讓幼兒養成總結記錄總結的好習慣。 討論法:引導幼兒經過討論、合作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尋求正確的結果。

六、 説教學過程:

1、 導入部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電腦、投影)像幼兒展示海上的漂浮現象,引導幼兒觀察這一科學現象。

本環節的重點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2、 拋出問題:教師提問:所有的物體都能漂在還上嗎?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沉與浮的概念。

本環節的重點是為後面的體驗活動做鋪墊,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操作和體驗。

3、 幼兒操作:幼兒分組,為每組幼兒發放提前準備的操作性材料,包括透明的水槽或水盒一個,木塊、木片、鑰匙、啤酒瓶蓋、飲料瓶(塑料的、玻璃的)、棉花、橡皮泥等物品,分類筐每組三個,記錄表沒人一張。

教師將操作的步驟演示一遍,(以啤酒瓶蓋為例)然後讓幼兒逐一進行操作。 ①、 預測:大家先討論預測啤酒瓶蓋在水裏的沉浮狀態,

②、 填寫預測記錄:將預測的結果填寫在記錄表裏。

③、 動手操作:將啤酒瓶蓋放到水裏,看結果是沉還是浮,

④、 記錄操作結果:並和預測的結果進行對比。

⑤、 分類:操作後將物品分類放到貼有標記的分類筐裏。

⑥、 總結:幼兒操作完成後,教師向幼兒出示“沉”與“浮”的字卡,並貼到白板上,引導幼兒總結哪些物體在水裏是沉下去的,哪些物體在水裏是浮上來的。讓幼

兒代表把分類筐放到相應的字卡下面。

4、 拓展部分:嘗試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選擇適合幼兒操作的材料,(材料不要過多,以免擾亂幼兒思維。)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有一定的挑戰性。讓幼兒通過努力得到成功。

①、 給每組幼兒發一個礦泉水瓶和一把鑰匙,讓幼兒想辦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讓浮上來的物體沉下去。提示幼兒可以嘗試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 ②、 幼兒分享、交流自己使用的方法,並嘗試解決沉、浮狀態改變的原因。

七、 説課程設計特點:

為幼兒創造豐富的材料、創設開放性的課程環境以及利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的方法是本次活動的亮點,在課程的設計過程中,我遵循《綱要》中“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的要求,將科學與語言等領域的內容有機結合,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幼兒探索問題的興趣及方法。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學前班説課稿12

我是來自車輞中心校的幼兒教師丁莉。今天我為大家説課的題目是《怎樣預防火災》,這篇課文選自《中國小安全教育》一書中的第六章第一課。根據幼兒對身邊所有事物所產生的好奇心、以及想模仿等特點,隨着大班幼兒的生活和知識經驗的不斷積累和豐富,他們對火併不陌生,而且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但當火災真正發生時,他們又會感到束手無策。本活動就是想讓幼兒在充分認識火的特點的基礎上,讓幼兒知道當意外發生時,自己應該怎樣做,建立起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基本的自救能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覺得很有必要給孩子們上一節有關怎樣預防火災的相關知識。

火災是幼兒生活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如果在事故中幼兒不會保護自己,後果將不堪設想。在我們身邊也時有火災發生。因此,讓幼兒學會在火災中保護自己的生命由為重要。讓幼兒瞭解火災發生的種種原因以及火災發生後對生命財產的極大危害,通過學習,讓幼兒懂得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隨便玩火,培養他們的防火意識,學習在火災場景中正確的逃生技能和拔打火警電話119求助等方法。所以我認為:選擇此課題給幼兒講解,意義非常重大。讓他們在通過課件圖片學習和模擬練習中學會防火知識,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把學習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瞭解火災發生的多種原因,知道在平時生活中不能隨便玩火,不隨身攜帶和玩耍打火機、火柴、汽油和煙花爆竹等物品,在用電、用氣時要注意安全,以防火災。培養幼兒的防火意識。

2、瞭解安全標識、標誌,並識記它們,正確拔打火警電話119等方法。

3、學習多種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根據課文目標,我把學習重點定位於:瞭解火災發生的各種原因,正確拔打火警電話119。

本節課的活動難點是:在火災場景中的幾種逃生的方法和技能。 我決定先通過看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再以遊戲的方式進行正確的演練。使教學活動更生動、形象,集學習於遊戲之中。

説教法:

活動過程:

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

通過展示課件圖片,讓幼兒認識火是什麼樣子的。

在展示圖片過程中向孩子們介紹火的特點:火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離不開的,我們生活中做飯、燒菜、用熱水都需要用火來幫忙(展示火的用途圖片)。倘若利用不當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因此我們要了解,學習防火知識,減少、杜絕火災的發生。(展示火災圖片) 經過觀看圖片之後,組織幼兒討論火的用途和危害。並請幼兒説出火的`用途有哪些?火對人類的危害又是什麼?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此,我將他們分為男女兩組,以提問的方式讓他們討論並回答問題。(事先我會準備一些小禮物)教師鼓勵孩子想辦法,發散思維,切合身邊用火實際來回答提問。答對的一方就獎勵一份小禮物,這樣有助於孩子們更積極的搶答問題,更牢靠地記住火對人類的好與壞。

課件展示打火機、火柴等火源;滅火器、消防車等滅火工具;以及防火安全標識讓幼兒們辨認和識記。

出示消防安全圖片,以此教育孩子們千萬別玩火,更不能隨身攜帶打火機,火柴等火種。不能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放煙花爆竹,點蚊香時要遠離可燃物等安全用火知識。

進行火災模擬演練

在模擬練習之前,我會給孩子們講解有關火災發生後該如何逃生的相關知識。(比如拔打全國統一火警電話119,將發生火災的正確地理位置告訴消防隊員;告訴他們火災時不能鑽到閣樓、牀底、大櫥櫃內。火勢不大時,要披上浸濕的衣服或濕毛巾向外衝;濃煙瀰漫時,應用濕毛巾捂住嘴和鼻,匍匐着沿着牆壁邊緣向外逃生;如身上已經着火應就地打滾把火撲滅等等方法進行自救。

將班上孩子分為6個組,假設教室內突發火災,現場煙霧很重,教師發出着火的警示:要求小朋友按組排序到衞生間迅速找出自己的小毛巾打濕後捂住嘴鼻,在老師的指引下往安全通道指示牌方向沿着牆角匍匐前進,進行逃生訓練。(當然,在做模擬演練之前,我會事先做好安全工作,杜絕演練時發生安全事故)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幼兒明白在生活中應正確使用火源。掌握怎樣去預防火災,時刻做到警鐘長鳴,不亂玩火。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學前班説課稿13

一、自然導入,激發興趣( 5 分鐘)

師:過幾天我們就要去出遊了,我知道大家都和關心天氣情況。那麼,誰來向大

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天的天氣情況呢?

師:“偏北風 2 ― 3 級”,我們從哪兒可以看出?你怎麼知道有風?(帶領幼兒到户外觀察、感受)

我的提問可能會使孩子回憶以往的經驗會説“國旗、樹葉??”這時孩子的討論中對風的感受肯定還不充分,適時地帶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風的存在,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風來的時候自然界有着各種奇妙的變化:花瓣迎風飛舞,池中的水會泛起波紋,彩旗會迎風招展。

二、感受發現風力( 6 分鐘)

師: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讓幼兒用圖畫形式記錄下來,並向大家説説)

(出示分類板)請幼兒將自己的圖畫記錄進行歸類,要求幼兒之間互相討論後再分類。 幼兒歸類、集體檢查。

在對微風進行探索的基礎上,激發了孩子關注風力變化的積極性。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後的`探索活動,在中級風、大風到來時,讓他們自發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後將自己的體驗與發現用圖畫、表格的形式記錄並分類。

師:風有風級,不同的風級表示風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斷風向( 10 分鐘)

師:天氣預報説今天是北風,這是什麼意思?(北風就是從北邊來)(是風向) “用什麼方法判斷?” 用這樣的話題引發孩子的小組討論,然後到户外活動,引導孩子用他們的方法證明風來的方向。如:觀察旗杆上的國旗飄動;讓孩子將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場中間,讓它們隨風滾動??讓孩子通過活動,真正明白“風真的從北邊來”。瞭解風是有方向的這一特徵後,鼓勵孩子想辦法把“風向”記錄下來。就方法讓孩子展開討論:可以標漢字,也可以標箭頭,記錄不求精確,只要初步學習使用科學的記錄方式。

四、嘗試製造風的方法( 10 分鐘)

師:(拿出風車)這些風車在活動室能玩嗎?

孩子們肯定會疑惑地説“怎麼玩,沒有風!”我就一句話燃燒孩子製造風的熱情:“沒有風不可以製造點兒風啊?”怎樣製造風呢?帶着這個問題,讓孩子自己尋找材料,如吹風機、電風扇、扇子、氣球打氣筒??孩子們可以用紙板、扇子扇,把氣球吹鼓後撒氣??鼓勵孩子用各種方式嘗試製造風。雖然他們沒有真正看到風的形成過程,但是我想這些生動有趣的探索活動對他們今後的成長將具有深遠意義。

活動延伸:( 3 分鐘)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制造了風,那你們喜歡風嗎?為什麼?(幼兒討論) 課後通過孩子自己不斷地收集信息與資料,讓孩子逐步發現風能幫人類做許多事情,利用風可以發電、傳播種子等等,但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我想,瞭解風的利與弊有助於孩子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學前班説課稿14

説目標: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學目標的起點和終點都應歸於幼兒。根據《綱要》精神,結合學前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識字水平,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知識目標:幼兒能給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分類。

2.技能目標:培養幼兒對漢字的興趣,願意觀察漢字,能根據漢字不同的偏旁進行分類(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增強幼兒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3.情感目標:通過適時的鼓勵和誇獎,使幼兒能在活動中獲得滿足與成功。

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學前班探究式活動課程語言交流下冊中的《植物園》。這次活動視覺效果好,我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從而願意觀察漢字,找出漢字的不同特點,以增強幼兒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通過設立各項活動,培養幼兒觀察力,合作精神。

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更好地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我主要運用了電教手段、啟發性提問法和遊戲法,其次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教授新知識。

(1)通過輕鬆愉快的視頻,導入主題,引起幼兒興趣。

(2)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地觀察、合作,並積極思維,以增強幼兒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

(3)通過快樂的遊戲,讓幼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助人為樂的精神。

2.説學法

活動中幼兒主要運用了觀察法、活動操作法和遊戲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電腦課件直接獲得生動的印象,通過觀察圖片和漢字在頭腦中形成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

説教學過程:

根據學前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音畫結合,引起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在導入部分,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對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都會很敏感,我首先放映一段伴有歌聲的植物園花卉視頻,引起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我們已經在植物園中走了一圈兒,真是生機勃勃,美不勝收啊!”(邊説邊出示課題)

(此環節中我運用了電教手段,使孩子們對活動主題產生了興趣。)

(二)觀察、感受、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

這一環節我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設立了四個小環節。

1.我把書中十幅圖片一一貼在黑板上,請孩子們先觀察植物,再觀察文字,並誦讀文字説出學名。都認識了之後,我任意點,讓孩子們讀,看誰反應最快。

首次鼓勵:小朋友們可真厲害!認識這麼多字。

(此處,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力,我任意點,讓大家讀,使孩子們增強了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用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們有了成功的感覺。)

2.我讓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圖片取下,派給他們一個任務:認真觀察自己手裏的圖片,看一看它們是屬於蔬菜類(在黑板上貼出區域),樹木類(在黑板上貼出區域),還是花卉類呢(在黑板上貼出區域)?要求孩子們不要急於得出結論,一定要認真觀察、思考、相互研究,拿定了主意之後再把它們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區域。及時引導孩子們糾正貼錯的。追加提問:在生活中你們還認識哪些植物屬於蔬菜類呢?蘿蔔、白菜、韭菜……哪些植物屬於樹木類呢?柏樹、松樹、楊樹……哪些植物屬於花卉類呢?玫瑰花、百合花、丁香花……孩子們爭先恐後的回答。

(此處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合作精神和總結、概括能力,能給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分類,完成了目標1.啟發性提問對新知識做了拓展。)

3.請孩子們再認真觀察這三組中的`漢字,每組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這時孩子們面面相覷,看不出來。我進一步啟發:請看蔬菜這一組文字中都有什麼偏旁,孩子們馬上反應過來:都有偏旁“艹”。經過研究,孩子們迅速得出結論:蔬菜一組文字中都有偏旁“艹”,樹組文字中都有偏旁“木”。

(此處我運用了啟發性提問的方法,使孩子們願意觀察漢字,對漢字感興趣,能根據漢字不同的偏旁進行分類,完成了目標2,解決了重、難點。)

4.請孩子們獨立完成《幼兒用書》中的練習,我做了指導、檢查。

然後,誇獎孩子們,你們可真聰明啊!今天的新知識都掌握了。

(此處對新知識做了鞏固、練習,又一次的誇獎使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時孩子們有一些累了,稍稍放鬆了一下。接着進行最後一個環節。

(三)做遊戲拓展、延伸

我舉起小筐,小筐裏有一羣迷路的孩子,它們是誰呢?它們是偏旁有“艹”和“木”的漢字,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需要我們的幫助,它們的家在哪呢?(事先在教室兩側的牆上分別貼上一張大紙,捲起。這時放下,一張周圍長滿小草,它就是偏旁有“艹”字的家,一張周圍長滿大樹,它就是偏旁中有“木”字的家。)叮嚀孩子們把字卡拿回去之後仔細觀察,認真研究,看一看你手中的幾張字卡到底都是哪個家的?拿定了主意之後再送。引導孩子們再次觀察有沒有送錯家的。好事一定要做到底。

最後一次誇獎:大家可真能幹,都把它們送回了家!

今天就到這兒吧!回到家裏在你的舊圖書中用不同的符號圈出偏旁中有“艹”和“木”的字,看誰找的多?

(本環節設立了遊戲“找家”,不但為新知識做了進一步鞏固和延伸,還培養了觀察能力和助人為樂的精神,最後一次用鼓勵和誇獎式語言,使孩子們在成功的喜悦中結束本次活動,並把新知識延伸到生活中。)

(貫穿本次活動的三次鼓勵及誇獎式語言,完成了目標3.)

學前班説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春雨沙沙》是一篇短小的寫景散文,描寫了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具有詩一般的韻味.《春雨沙沙》一課通過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天圖畫,展現了春天的美景.學習課文,瞭解大自然春天的景象,體會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課文的語句優美,字字句句洋溢着春的氣息."沙沙,沙沙"的雨聲更是奏起了春的旋律,讓我們感受到了春的輕快步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提土旁",正確認識課文中的9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4個左窄右寬的字;能用一二句話説説春天的迷人景象.

3、情感目標: 體會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

、教學重點:

1、能運用多種方法識記本課9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能讀出感情.

四、教學難點:

1、體會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

2、用一二句話説説春天的迷人景象.

五、教法學法: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採用視聽唱玩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課文內容。

2、根據"先行組織者理論",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從幼兒熟悉的下雨聲入手,引導幼兒感知課文。

3、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文教學。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為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採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通過想一想、説一説、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課文。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談話。(圖片內容:春天的場景,柳條剛剛長出嫩芽,種子睡在泥土裏,小雨在沙沙的下)教師問:什麼季節到了?

幼兒答:春天到了。

教師問: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幼互動的關鍵是為幼兒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春天的知識。在這個問題中,隱含了課文的'內容,巧妙地藉助圖片所展示的圖像,幫助幼兒理解並熟悉課文。同時,也為幼兒熟悉課文內容做了鋪墊。

(二)感知課文第一小節

1、在國小音樂教材中,有一首《春雨沙沙》的歌曲.可以用2分鐘預備鈴的時間,放給學生聽一聽.烘托氛圍.

2、教師提問:"聽!沙沙沙,沙沙沙,這是什麼聲音?"欣賞歌曲第一段,教師清唱提問:剛才,你聽到誰在説話?它説些什麼??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春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

提問: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一句?請你來讀一讀。

一篇課文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課文後,讀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習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讀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3、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方式練習課語文第一小節。

(三)整體學課文

1、用幾種不同的朗讀方式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如:男女讀,同桌互讀,小組比賽,教師領讀幼兒跟讀;教師和幼兒互相接讀;邊做動作邊讀讀等,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感受美.而且這一節文質兼美,語言生動,讀來琅琅上口,適合背誦,於是我又採用了教師引讀等形式,鼓勵學生當堂背誦。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讀的形式來學習課文。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同時,幼兒在學習第一段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的內容已經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師的領讀。

2、分組對讀課文(幼兒兩兩結伴,分別扮演小雨和種子)問答式的課文非常適合孩子們進行對讀。在這環節中,我先採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讀的方式(老老師扮春雨,讀:"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種子種子在説話,在説話。孩子扮種子,讀"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發芽。"再請幼兒自由分組進行對讀,隨後請個別幼兒與集體對讀……儘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朗讀過程中體驗課文愉快的情緒。《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課堂表現活動,所以我採用多種方式鼓勵幼兒參與課堂,這是孩子領會課堂的一種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四)活動延伸

"春雨沙沙沙,還有誰在説話,哎呀呀,他會説什麼呢?"活動的延伸是為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們在春天的主題活動中積累了很多有關春天的知識,也一定能夠創編出很多新的歌詞,我鼓勵他們相互做小老師,學學別人編的課文,既滿足了幼兒充分表現自己的需要,也為孩子們鞏固課文內容提供了反覆的練習機會。

七、説板書:

柳樹綠

桃花紅小溪清凌凌

魚兒搖尾巴河對岸

一座山山坡下

農民播種山坡上

娃娃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