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説課稿彙編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2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説課稿彙編十篇

説課稿 篇1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能背誦並任選一首默寫。

3.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學習準備

1、課前可讓學生回憶課上或課外學過李白、蘇軾的哪些詩或詞。

2、收集一些描寫山水的古詩讀一讀。

三、學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第一首,第二課時學習第二首。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交流背誦學過的李白的詩,描寫水的詩

2、自己把《望天門山》讀幾遍,讀熟了,再看看課文中的註釋,想想這首詩每句話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在小組裏討論,弄懂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然後把全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説説。

4、自由誦讀,結合看課文、掛圖,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説出來,要説得具體些,而不僅僅是用白話翻譯古詩。還可把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畫好後,到講台前説一説,重點説説畫了些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畫。並請同學們評一評,看是否把詩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畫了出來。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並熟讀成誦。

6、根據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和想象,寫一篇短文。

第二學時

1、交流背誦學過的蘇軾的詩,描山水的詩。背誦《望天門山》。

2、自己把《題西林壁》讀幾遍,讀熟了,再看看課文中的註釋,想想這首詩每句話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在小組裏討論,弄懂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然後把全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説説。

4、自由誦讀,結合看課文、掛圖,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説出來,要説得具體些,而不僅僅是用白話翻譯古詩。還可把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畫好後,到講台前説一説,重點説説畫了些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畫。並請同學們評一評,看是否把詩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畫了出來。(特別是“橫看成嶺側成峯”可以用張開的手來幫助理解——“橫看”五個手指像五座山峯;側看就是一座山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則要想象:遠處看到的可能是什麼樣——崇山峻嶺,連綿起伏;近處看到的可能是——一座或幾座山峯;高處看到的可能是——白雲之上,大大小小的山頭;低處看到的可能是——懸崖峭壁,仰頭看那山是十分雄偉……

5、那麼,廬山到底是什麼樣呢?為什麼始終看不出呢?小組討論。

6、大組交流,明白:作者寫景中寄寓了一個深刻而又普遍的道理——當局着迷,旁觀者清。

7、背誦和默寫。

説課稿 篇2

一、課標理念

1.注重全體學生髮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

2.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3.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4.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

5.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二、教材分析

(一)本節主要內容: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學習有關透鏡的一些名詞,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二)課標要求:通過實驗,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前期是光的折射,後期是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而透鏡是利用光的折射製成的改變光路的器件,在生活、生產和技術中都有廣泛的應用。本節既是對前面知識的應用和延伸,同時有關透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透鏡對光的作用,又為後面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奠定了基礎,可以説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四)教材的編寫思路: 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認識透鏡:首先讓學生認識透鏡的外部特徵,然後實驗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入焦點、焦距等重要概念。與傳統教材相比,本教材增設了一些學生活動,如觀察透鏡對光的作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學生通過接觸實物,親自操作、觀察,對透鏡的作用、焦點、焦距等會有真切的體驗,把有關知識真正學會弄懂,而不是紙上談兵、僅記住抽象的名詞。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兩種透鏡特點及區別。

(2)知道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會利用平行光測定凸透鏡的焦距。

過程與方法:

(1)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區別透鏡及透鏡對光的會聚或發散作用。

(2)組織學生測量凸透鏡的焦距,領會測量方法。(課外完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師的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

四、教學重難點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透鏡的基本性質,也是引入焦點、焦距的基礎;對透鏡而言,焦點是一個特殊而重要的點,無論作光路圖,還是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都涉及到焦點。並且凹透鏡的虛焦點是人為引入的,比較抽象,利用凹透鏡的虛焦點畫光路圖,學生容易出錯。所以特制訂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

教學重點:透鏡對光的作用和焦點、焦距的概念。

教學難點:利用凹透鏡的虛焦點畫光路圖。

五、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備一定的動手探究能力,但大部分學生缺少自我探究和歸納整理意識。透鏡在生活中接觸非常多,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這使本節課探究活動的實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礎。

六、教法學法

本節教學屬於知識探究性教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創設教學情境,提出探究問題,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並通過演示實驗來進行論證。通過小組交流進行歸納總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具體方法:教師引導探究法,學生自主探究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逆向思維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七、教學模式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2、明確目標,自主預習

3、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4、教師精講,解讀探究

5、當堂檢測,鞏固新知

6、課外活動,提升能力

本教學模式是在我校“六環節”教學模式(複習、目標、自學、交流、精講、精練)的指導下,結合物理學科特點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開展自學和探究,體現合作探究的理念,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回顧我國20xx年9月3日大閲兵,點燃學生的激情,問:哪些儀器記錄了這個揚我國威的歷史時刻?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介紹:投影儀、放映機,、眼鏡、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這些形形色色的`光學儀器,以至我們的眼睛——心靈的窗户,它們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鏡。

【設計目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明確目標,自主預習

見“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看一看,摸一摸:小組分發的透鏡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外觀上有何區別?

2. 試一試:正常眼睛的同學戴一下近視眼鏡,近視眼睛戴一下遠視眼鏡,談談感受。

3.做一做:要求學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鏡和凹透鏡觀看書上的文字。(提示:透鏡距書較近。)問:你有什麼發現?

【設計目的】: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自主探究和歸納能力。

2.為學習透鏡的幾個基本概念和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做鋪墊。

(四)教師精講,解讀探究

1. 演示實驗: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用光具盤和配套的條狀凸透鏡和凹透鏡來做。

2.介紹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教學手段】:讓學生把觀察到的光路,用光路圖表示出來,畫在練習本上。指定兩名學生,分別把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作用的光路圖畫在黑板上。教師結合學生在黑板上畫的光路圖,介紹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凹透鏡的虛焦點和焦距。介紹凹透鏡的虛焦點時要慢一些,用彩筆畫出延長線(虛線),並讓學生補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3.思考:

(1)若將某一光源放在焦點F處,則光線通過凸透鏡會以怎樣的光線射出?

(2)若光線對着凹透鏡對側的虛焦點照射,則光線通過凹透鏡會以怎樣的光線射出?

【設計意圖】:利用光的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五)當堂檢測,鞏固新知

(六)課外活動,提升能力

如何測凸透鏡的焦距? (強調:千萬不要透過凸透鏡觀察太陽,以免損傷眼睛。)

思考:影響測量準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設計目的】:

將課堂延伸至課外上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自由的活動。

附:板書設計

奇妙的透鏡

一、透鏡分類{凹透鏡

二、透鏡對光線作用:

三、三條特殊光線

【設計意圖】:

以簡潔的文字和規範的作圖板演在黑板上,清晰明瞭,再現知識網絡,突出重難點。

九、教學效果

1、本節課的整體設計,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問題導學,目標明確,重難點定位準確。

2、在教法、學法的設計上突出體現以學生為本,教師引導探究法,學生自主探究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逆向思維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手段有機結合。

3、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自主探究和歸納能力。

説課稿 篇3

一、 説教材

1、 課題:

圍繞“買東西的學問”這一主題,教材從豐富的內容中選擇和確定了三個小欄目:“識別包裝上的信息”、“價格中的小祕密”、“消費者要保護自己”。以此引導學生在購物過程中要關注所購商品的各種信息;關注所購商品的價格,學會自我保護。課前,我讓學生進行調查實踐,對“買東西的學問”已有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因此,本教學內容用一課時完成。

2、 教學內容及指導思想、理論依據:

《買東西的學問》一課是首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由購物想到的”中的第二個學習主題。本單元共安排了四個學習主題:《多樣的購物天地》、《買東西的學問》、《購物時要節省》、《做文明的小顧客》。所呈現的內容是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中“瞭解本地的一些商業場所,調查、比較商品的不同價格,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開始具有獨立的購買簡單生活和學習用品的能力了;具備初步的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等相關內容而安排的。

《買東西的學問》這一主題,選擇了以學生常見的食品為主的內容,但在教學時可由買食品想到買文具、買日用品……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獨立購物能力;商品的價格變化有着深奧的學問,教材選取的都是典型事例,而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諸多因素引起價格的變化,學生觀察到了可以説説,但對四年級的學生不宜過深展開,要求學生了解一般性的價格變化規律就可以了;在買賣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糾紛,如商品的質量,退、換商品等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既要考慮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範圍,又要密切練習當前的生活實際,使他們能夠學以致用,提高他們的消費者意識和消費行為。

3、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等目標,針對教材內容和我校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本主題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課前的調查體驗以及課上的交流探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購物過程中有很多學問,增強他們作為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能力目標:通過課前調查以及蒐集食品包裝袋等活動使學生具有初步識別商品及商品包裝信息的能力;比較商品價格的能力;具有簡單的消費者自我保護的認識和方法;培養學生社會調查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課前調查、感受體驗等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購物的樂趣並向學生進行“不亂花錢”的教育。

4、 教學重、難點:

國小生對購物已經有了一些親身的體驗,很多兒童願意隨父母到各種購物場所為自己買各種食品和衣物,對買賣過程有了初步的瞭解,積累了一些買東西的學問。但是,他們的體驗與經驗畢竟受到年齡的侷限,對買賣過程是片面和零碎的,分辨不清哪些是“我需要的”和“我想要的”。再加上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花錢如流水,想要什麼父母就給買什麼,因而養成了亂花零錢的習慣。基於這些原因,我制定的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知道在購買商品前應先有個計劃,購買商品時仔細購買並挑選適合自己的商品。

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前調查,使學生知道在購買任何商品時,都要做到仔細購買,才能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通過價格的變化,如羽絨服夏天買比冬天買便宜、買菜晚上會比早上便宜等,讓學生思考:買羽絨服、買菜價格會發生變化,由此你有什麼想法?最終讓學生明白如果急等着穿或急等着吃,不買不行,那就只能高價購買了,但卻買的物有所值,因此建議學生在購買商品前應先有個計劃,做到計劃購買;通過買學習用品,如:大練習本都要買巨星牌的,比其它牌子的練習本價格要貴很多,為什麼還要買呢?(質量好)又如:有5塊錢一個的文具盒,和20元錢的視力保護器(文具盒的一種),你會選擇哪一件?(選哪一件都可以,只要符合自己的家庭實際,説得有道理,買哪一件都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發表意見,從而讓學生知道我們今天學習買東西的學問,就是要讓同學們真正掌握在社會實踐中購買東西的本領,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挑選適合自己的商品。通過以上的教學,從而解決本課的重點,突破本課的難點。

二、 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引領學生進行課外調查實踐,讓學生到社會上去實地調查、體驗購物,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這有助於由感性向理性的飛躍。課內以小組合作、教師引領、對所學知識當堂訓練等學習方式,開展開放性教學活動;並且利用多媒體課件穿針引線創設情境,穿插教學始終,輔助教學。

根據遵循兒童社會生活等一系列原則,讓學生在主體的參與中通過體驗感知、自主探究等多種手段初步認識到購買東西的學問,感受購物的樂趣,具有初步的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

三、 説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結構決定着一堂課中教與學的活動順序,學生能否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活動,能否形成協同的教學局面,都與教學結構有關,因此,我從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現狀出發,對教材內容稍稍做了調整,擬定了以下的教學框架: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瞭解購買不同類別商品的學問

價格中的小祕密

實際應用,當堂訓練

消費者要自我保護

佈置課外實踐作業,引領實踐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開發潛能的鑰匙,一些學者曾經説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研究表明,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學習成績。

上課伊始,我便播放了兩段有關購物的小動畫(鏈接),讓學生通過觀看後想説些什麼?激發其對所學內容的興趣,然後點題:買東西可不是件簡單的事,這之中可大有學問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買東西的學問》(板書課題)

(二)瞭解購買不同類別商品的學問(以食品、蔬菜水果、學習用品為主)

首先利用四、五分鐘把課前的調查情況在小組內交流,總結購物經驗,然後進行全班性的交流,以學生交流為主。

食品類:

通過學生識別包裝袋上的信息,使學生知道買帶包裝袋的食品時,一看商標、二看廠家廠址,三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否則是“三無”商品,並讓學生介紹怎樣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然後演示課件出示一個“小白兔餅乾”的包裝袋,是否符合標準。最後揭示:除食品外,像藥品、化粧品等也應特別注意生產日期和報紙。包裝袋上還有什麼信息呢?(鏈接條形碼)你們知道條形碼有什麼用嗎?課件揭示。

在購買小攤販的食品時,要注意有無營業執照和衞生許可證。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知道在購買小攤販的食品時,還要看是否真的衞生,如錢物是否分開、帶沒帶工作帽、周圍環境是否衞生等。

蔬菜水果類:

設想生答:買魚蝦等水產品要把盤中的水先倒一倒再稱重量;買菜時買新鮮的;還要注意是否缺斤短兩……然後教師課件演示:買蔬菜水果類的商品時,要一看二聞三摸四嘗。

學習用品類:

如:大練習本都要買巨星牌的,比其它牌子的`練習本價格要貴很多,為什麼還要買呢?(質量好)又如:有5塊錢一個的文具盒,和20元錢的視力保護器(文具盒的一種),你會選擇哪一件?(選哪一件都可以,只要符合自己的家庭實際,説得有道理,買哪一件都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發表意見,從而讓學生知道我們今天學習買東西的學問,就是要讓同學們真正掌握在社會實踐中購買東西的本領,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挑選適合自己的商品(板:適合自己),這樣買到的商品才會物有所值(板:物有所值)。

最後進行揭示:買東西可不是件簡單的事,一定要仔細購買(板:仔細購買),尤其是食品更不能粗心大意,只有做到仔細購買,才能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板:貨真價實)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內容都是以學生彙報介紹為主,教師只起到引領的作用。

(三) 價格中的小祕密

通過價格的變化,如羽絨服夏天買比冬天買便宜、買菜晚上會比早上便宜等,讓學生思考:買羽絨服、買菜價格會發生變化,由此你有什麼想法?最終讓學生明白如果急等着穿或急等着吃,不買不行,那就只能高價購買了,但卻買的物有所值,因此建議學生在購買商品前應先有個計劃,做到計劃購買(板:計劃購買),這樣就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了(板:物美價廉)以上説明價格會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教師再引導:價格的變化還和哪些因素有關呢?從而得出價格的變化除了和時間有關外,還和數量、地點等因素有關。

(四)實際應用,當堂訓練

通過課件演示出示一系列的選擇題目,當堂對前面所學內容進行實際應用,當堂訓練。(課件演示)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知道在商品質量相同時比價格,價格相近時比質量,質量、價格相近時比售後服務。

(五)消費者要自我保護

通過投影創設情境:云云媽媽最近花了120元前在商場給她買了雙鞋,只穿了兩天鞋頭就“張口”了。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從而引出找消協解決。消費者協會是專門為保護消費者而設立的一個組織,並把每年的3月15日作為“消費者權益日”。一旦買到假冒偽劣商品,可以撥打消協投訴熱線,用法律保護自己。(板:消協投訴 保護自己)

(六)佈置課外實踐作業,引領實踐

課外實踐作業:1、到附近商店,找“三無”商品,建議店主不賣,到學校告訴大家,讓我們不買這樣的商品。2、回家後和媽媽一起整理家中的藥品、袋或罐裝的食品,將過期的投入垃圾箱;即將到期的放在家中的顯眼位置,以便優先使用。這是本堂課教學的延續,教學內容來源於生活,那麼就讓我們將所學知識再回歸於生活中吧!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作為一個組織者、設計者、參與者,巧妙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實現自我教育。遵循主體性、啟發性、直觀性原則,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思維的發展。在課堂上多媒體課件展示,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有趣,激發了學習興趣,促進了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這篇課文用擬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向我們介紹了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課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了足球的形狀及產生的時間。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紹了足球運動起源在中國。第三自然段主要講了踢足球是當今世界最流行的運動。

本文顯著特色是採用“自述”形式介紹足球,諸如“圓圓的身體”、“個頭不大”、“年紀可有一大把嘍”等等敍寫,既貼合實際,又是形象生動,帶有幽默意味,使人感到親切,有趣。而“每當我為別人帶來歡笑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也是快樂的了”,還讓足球充滿感情,它要給人們歡笑,自己則樂在其中,多麼令人喜愛啊!

介紹某種事物,採用自述形式,讓人讀了之後既豐富知識,又愉悦感情,這種形式低年級學生十分喜歡。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瞭解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他們從小熱愛運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這篇課文可分兩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能將課文讀正確、流利。學會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指導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

第二課時: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瞭解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他們從小熱愛運動。

3、初步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及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本課時教學重點:

聯繫生活,朗讀課文。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持久性差。教學時要注意動靜搭配,有張有弛,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以讀促講,以講促讀”的教學方法,輔以直觀教學法,聯繫生活等手段組織教學。

學法:

在教學上,放手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拼音知識,指導學生通過“讀——思——説——讀”的方式來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自主交流,貫徹“自讀、會讀”這一精神。指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重點段落,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分頁標題#e#

課前準備:

教師:網上搜集有關足球運動方面的知識及相關圖片、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利用多種途徑(可在家長的幫助指導下)蒐集有關足球方面的知識。

三、説教學程序(第二課時)

(一)運用遊戲,複習生字新詞

1、導語:同學們,你們愛踢足球嗎?下面我們就來玩個踢足球的遊戲。

2、出示課件:幾個學生在踢足球,足球上寫有新詞,讀對踢入球門,響起掌聲。

遊戲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用這種形式來鞏固生字新詞,可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積極思維,可以説是屢試不爽。

(二)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導讀設疑,引起探究。

1、課件出示:足球自述,並出示句子。師述:我叫足球,別看我圓圓的身體,個頭不大,年紀可有一大把嘍。

2、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一大把”,並指導讀好這個詞。

3、指導朗讀:是呀!足球爺爺年紀可大了!你來做一回足球爺爺,好嗎?

4、設疑引起對下文的探究:足球的年紀真有那麼大嗎?你想知道他的故鄉在哪裏嗎?

指導朗讀,注重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可使朗讀訓練落到實處。教師通過設疑,能激起學生繼續讀書探究的興趣。

(三)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小組合作,朗讀感悟。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讀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麼?從哪裏可看出來?

這裏應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思考,為下面的小組交流打好基礎。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就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能照顧到全班所有學生,讓他們都獲得發言權,特別是一部分膽小、後進的學生,也能在組內得到表現的機會,而不是讓課堂成為幾個優秀生表演的舞台。同時,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是釋放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重要途徑。鑑於本班學生人數較少,教師一向比較重視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訓練與指導,組織小組討論交流,應該説有一定基礎,不會只流於形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句子,進行朗讀指導。

出示:我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國,那個時候只有皇帝過生日才用我來慶祝。

(1)指導讀好長句

(2)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麼呀?讓學生找出“很久很久”映證上文“年紀可有一大把嘍”。

教師補充介紹有關足球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指導感情朗讀:哦,原來足球的故鄉是我們中國呀!在很久以前,我們中國人就已經有足球運動了呀!老師真高興,你們呢?誰來用高興自豪的語氣讀一讀前半句?可惜那時候只有——,才——(師生合作)並沒有很多參與這項運動。指名讀後半句。分頁標題#e#

朗讀指導可適當強調重讀“很久很久”、“只有……才”

出示:他們在皇宮前進行比賽,看誰能把我踢進對方的門洞裏。

(1)從這句話,你又知道了什麼?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他們在皇宮前/進行比賽,看誰/能把我/踢進對方的門洞裏。

在這裏,我主要採用以讀促講,以講促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思考,並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教師的補充介紹,在聲情並茂的講解中渲染氣氛,創設丰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此來讀好句子。

(四)第三自然段的學習:聯繫生活,讀説結合

1 多媒體出示:許多年過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運動。每當我為別人帶來歡笑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也是快樂的了!

(1)聯繫生活理解“最流行”:説説你或身邊的人喜愛足球的事。

(2)出示一組有關人們喜愛踢足球的圖片,以豐富學生的體驗,為朗讀做好鋪塹。

(3)指導朗讀前一句:是啊,各國人民都非常喜愛足球運動!所以説——

聯繫生活説説足球給我們帶來哪些快樂。(學生根據課前的調查與思考,進行交流彙報)

教師提供幾組相關圖片:

20××年月10月7日,我國足球衝出亞洲,昂首走向世界時,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的情景。

20××年第二十四屆世界盃足球比賽中,我國進入世界三十二強,人們歡呼雀躍的場面。

球迷們觀看比賽的場面……

2 指導朗讀後一句:運動員們為了踢好每一場球而刻苦訓練,球迷們放棄了多少休息時間,興致勃勃地觀看每一場球賽,當球員踢進一個好球時,多少人為之歡呼雀躍!足球給我人帶來多少歡笑呀!

文道結合,滲透思教:能為別人帶來快樂,我們就會感到更快樂!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又一嶄新理念。根據這一理念,以教材為本,聯繫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多方面獲取學習語文的材料,擴大學習語文的範圍。讓他們説説自己或身邊的人喜愛足球的事,説説足球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快樂,並相機組織欣賞網上搜集的相關圖片,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豐富了教材的內涵,為下面的朗讀作好鋪墊。

(五)遷移運用,拓展延伸

1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足球方面的知識,用你喜歡的方式在組內給大家做個介紹,推薦代表上台介紹,獎勵小小足球貼紙一張。

2 做做説説:課後收集你喜歡的足球比賽或足球明星的圖片,在班內搞一個“小小足球窗”展覽,大家來做解説員。分頁標題#e#

這樣的設計,是基於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學習活動還應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結果。設計這兩個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另外還需一提的是,對學生的朗讀、説話等學習活動,應採取積極、肯定的評價,要“準備好一百頂高帽給你的學生戴,讓他們天天帶着榮耀回家。”低年級學生尤其需要教師的賞識,以增強他們學好語文的信心。

説課稿 篇5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以敍事為主的文章。本文運用質樸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在美國作家莫頓享特65歲那年寫的回憶了57年前8歲時爬懸崖的一次經歷。小時候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他體弱多病,和五個小男孩一起爬懸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處巖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來,陷入可怕的兩難境地。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勝困難脱險的經歷。告訴我們:困難和危險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將它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做起從腳下做起,就能戰勝它取得成功。

(二)學情分析:

對於一個剛剛跨入國中大門的學生來説,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幹勁,所以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並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學目標

(一)指導學生複述故事情節,並小結出怎樣複述故事情節的方法;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藴含的人生哲理。

(二)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從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設計意圖:課堂學習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發揮着靈魂和引導作用。目標的確定要明確、簡潔、能達成。每節課的目標不要超過三個,學習目標的定位不能過低,使學生達不到基本的學習要求,又不能太高,造成大多數學生努力也難達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就很難打造高效課堂。】

三、教學重難點

1.把握文章基本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重要內容

2.領會文章主旨,感悟人生哲理

四、教學方法

整堂課的教學中我運用情景導入、快樂自學、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多媒體輔助教學、精彩展示、點撥歸納等教學方法,相信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五、具體整合點

(一) 利用多媒體瞭解作者,層層設疑,激發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出示自學和鞏固的相關問題,可以節約課堂時間,增加課堂容量,提高學習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可以把教學的重點直觀的呈現出來,有助於難點的突破。

(四)利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更多的獲取關於戰勝困難的事例,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情感的昇華。

六、教學流程和設計意圖

(一)課前準備:

⑴字詞積累:加橫線字注音

啜泣( ) 一堵牆( ) 聳立( )

崩土( ) 顫抖( ) 嶙峋( )

頭暈目眩: 小心翼翼:

⑵查找作者莫頓亨特的資料

⑶分小組預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查閲名人戰勝困難的事例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他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激趣導入:(通過多媒體配樂播放一組作者莫頓.亨特的照片)

同學們,他是一名專寫青春勵志作品的作家,又是一名出色的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他在六十五歲那年回憶了57年前的一件爬懸崖的事,寫了一篇文章《懸崖上的第一課》,後來被改名選入我們的教材,你想知道他是誰嗎?(莫頓.亨特)

大家猜一猜,童年時的他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一件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事,為什麼還會再提起?下面讓我們走進文本,尋找答案。

(三) 快樂自學

出示:1、默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瞭解作者;

2、運用記敍文六要素複述課文

3、“走一步,再走一步”這樣一個故事情節在文中什麼地方,請你找出來。

4、從文中找出,哪裏是“走一步”的內容?哪裏是“再走一步”的內容?

5、文中哪句話能體現出這個事件給我們的啟示?

(四)精彩展示

按照以上快樂自學中設計的問題有選擇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對於一些簡單的問題可像蜻蜓點水一樣一點即過。如:本文的生字詞有哪些?這樣把更多的時間留給重難點的突破。如:本課課文長,複述全文學生不太容易把握,教師就得適當點撥,

1.難點突破

出示:(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大家想想,這個題目是文中誰説的一句話?父親

(2)、那是父親對誰説的?文中的“我”

(3)、父親在什麼時候對兒子説的這句話? 父親在兒子困在半山腰的時候説的。

點撥歸納:我們來給這個事件配上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要素,讓它更加具體。我請一個同學將剛才的內容來個小結,如何?

2.朗讀品析、合作探究 (大屏幕)

分角色朗讀:“暮色蒼茫..... 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思考交流:抓住重點詞語、描寫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品味我是如何在父親的指導下一步又一步的脱離險境的?

小組內交流朗讀的語氣、品析“我”逐步戰勝困難的喜悦、激動的心情。

(五)拓展昇華

1.學習完課文後,我要求學生用一句話來表達對課文的感受,這句話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提供一個範例:大屏幕出示——

如:十多年前,我走上了講台,成了一名教師,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跌跌撞撞 ,每一次生活中出現困境時,每一次想放鬆自己時,我總是提醒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陰霾總會過去,陽光總在風雨後。

2.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在困境中站立的名人事例:大屏幕出示——

霍金,他因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

“貧寒出貴子,孝子當院士”—— 甘肅省通渭縣農村的楊子恆,發奮苦讀考上大學,出國留學,當選為2006年度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

“讓靈魂保持站立的姿勢”——河北省無機縣農村的北京大學大女生的劉默涵,在被不幸和困難擊中時,她自強自立,靠勤工儉學,解決了個人生活費用,創立了自己名字命名的助學基金,幫助了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

藉助多媒體欣賞完上面的事例後,請大家談談自己的感受,接下來讓同學們把在課下整理的名人挑戰自己,不怕困難的事例以卡片的形式在小組園地裏展示出來,並寫上他最讓你佩服的理由

3.老師寄語:(播放音樂《隱行的翅膀》)

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當我們感到前途茫茫、灰心喪氣時,不要忘了告訴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萬水千山,只源於最初的那一步,只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才可能看到更美的風景。

(六)輕鬆演練(出示)

一、下邊加點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A.啜泣(chuò) 一堵牆(dǔ) 峭壁(qiào) 聳立(sǒnɡ)

B.崩土(bēnɡ) 蓬亂(pénɡ) 顫抖(zhàn) 嶙峋(xún)

C.凝視(nínɡ) 嘲笑(cháo) 頭暈(yūn) 目眩(xuàn)

D.陡峭(dǒu) 動彈(tɑn) 摔死(shuāi) 小心翼翼(yì)

二、根據解釋寫出相應詞語:

⑴ 我聽見有人啜泣,正(驚奇,詫異)那是誰。( )

⑵ 我(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地伸出腳去探那塊巖石。( )

⑶ 我的心裏一直牢記着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告誡,教導)。( )

三、你認為文中亨特的爸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能夠及時的進行課堂練習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了課堂效率,更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

説課稿 篇6

一、教學內容:質數和合數。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執教本課時,我設計了利用小正方形拼擺長方形的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教學活動中,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究並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總之,要通過學生親自參與實踐活動體驗概念從形象到抽象的過程,使知識得到內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實驗操作能使物質的外部操作(物化)過渡到智力的內部認識活動,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認識內化,便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對實際事物進行感知性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正是建立數學概念,逐步發展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徑。

《質數與合數》是《因數和倍數》這一單元的最後一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因數和倍數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學生後續學習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學習約分、通分以及中學進一步學習數論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在數學知識整體結構和學生學習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引導

學生按其所含因數的數量的不同進行分類,從而使學生建立起質數與合數的概念,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三、學情分析:

通過因數倍數以及2、3、5的倍數特徵的學習和研究,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並且積累了一些探索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這些都為他們自主探索“質數、合數”的概念,實現知識的正遷移和數學模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學生對分類歸納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尚未形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未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培養。

四、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概念,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過程和方法: 讓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經歷質數和合數的認識和辨別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能夠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並能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養成敢於探索科學之謎的精神,充分展示數學自身的魅力。

五、教學方式:探究性學習

教學手段:小組合作學習

六、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1、哥德巴赫在1742年6月7日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的一封信中提到所謂“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與當時的數學家常有書信往來) ,歐拉在回信中説,他相信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但他不能證明。從此,這道數學難題引起了幾乎所有數學家的注意,至今這個猜想還未被證明。大家想知道這個猜想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質數和合數的問題你們就會知道這個偉大的猜想了,好嗎?

(二)、動手操作,觀察探究

1、出示學習目標。

2、擺正方形

①教師示範用正方形拼擺長方形

師:黑板上有4個小正方形,教師用這4個小正方形拼擺成長方形,有以下兩種拼擺方式:

① 長方形

② 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設計意圖】:教師示範給孩子的活動提供方向。

②宣佈比賽規則

師:今天我們開展一次拼擺長方形的'比賽,現在用你們小組所擁有的正方形拼擺長方形,哪個小組所拼擺出的長方形多,哪個小組就獲勝。 課前準備的學具: 1組:3個正方形 2組:5個正方形 3組:7個正方形4組:9個正方形 5組:11個正方形 6組:12個正方形 7組:18個正方形 8組:24個正方形

【設計意圖】:因為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學具袋中到底有多少個小正方形,所以在此故意設計了比賽拼擺長方形的不公平的比賽規則,讓學生明白所拼擺的長方形的種類的多少是由正方形塊數的因數個數決定的,為了學習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做了鋪墊。

③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拼擺長方形(教師巡視),並將信息記錄在表格中。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嫦娥奔月》以傳統的神話故事為依託,主要講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不讓奸詐之人成仙稱霸,吞下了長生不老藥昇天成仙,從此夫妻分離的感人故事。文中展示了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徵,既有後羿射日的壯觀場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藥的驚險情節;既反映了嫦娥的善良美麗,又表現了她義無反顧吞下仙藥的機智勇敢。尤其是對嫦娥昇天之後的景色描寫以及后羿回來後與妻子天人永隔的場景描寫,清冷悽美,有一種震攝人心的`悲劇色彩。同時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被嫦娥心地善良,捨己為民的品質所感染。

二、説學情

神話故事內容豐富多彩,具有民間特色,絕大部分學生對課文內容非常喜愛且充滿熱情。五年級的孩子對於神話故事並不陌生,曾經學習過《開天闢地》《普羅米修斯盜火》等多篇文章。本文語言文字優美動人,通俗易懂,學生閲讀起來難度不大,並樂於從中感受到意境美。但如何讓學生從故事本身走入故事背後,感受神話人物的內心,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三、説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嫦娥心地善良、捨己為人的品質。

2。 激發學生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讀中理解,讀中想象。

2。為學生搭建交流的語言平台,讓思維在碰撞中閃耀火花,達到語言文字的訓練。

(三)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在討論中發表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養學生的理解、想象、思維表達能力。

2。練習朗讀課文。

四、説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2。感受並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五、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進行導入,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人物性格特徵,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採取語文主題教學法同時學習瞭解了《女媧補天》這個神話故事,感受到了女媧勤勞、善良的品質。讓學生從故事本身走入故事背後,感受神話人物的內心。

六、説教學流程:

一是在語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現什麼畫面?讓學生一邊讀第六自然段,一邊想象畫面。欣賞奔月之美。第六小節與課文的其他自然段有所不同,它是寫景的,文字優美,加上插圖,給人無限遐想,由嫦娥的心情引起大家的思考,引導學生通讀全文,激發學生的探知慾望,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自讀自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驗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是在語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點,重點研讀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點,從而學習嫦娥善良美好的心靈。人物是故事的要素,體會人物形象是領會故事意藴的關鍵所在,也是培養學生閲讀能力的重要抓手。神話故事中的幾個人物:后羿、逢蒙、嫦娥,女媧,通過語言的品味、朗讀、感悟,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現,走進其豐富的內心世界。最後讓學生吐露心聲,水到渠成。

三是語言的積累。月的遐思,月的美感,引起學生對詠月詩句的積累慾望。趁着孩子們興趣正濃,出示詠月的詩詞,孩子們讀得興趣盎然,不亦樂乎。

説課稿 篇8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水平、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已成為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

實施體育教學改革,對構建“普修加專項”的現代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探索。通過“普修加專項”的體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其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讓學生對一至二項運動技術從知識、技能、技巧到理論進行專門和深入的學習,並使其熟練掌握一至二項運動的技術,為其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動作組成,是在快速、激烈、對抗的情況下通過傳遞、拋接、運拍,最終把球送入固定籃圈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籃球賽攻防頻繁,技術動作多樣,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廣大中學生喜愛。

通過籃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項有很高鍛鍊價值的運動項目。

一、教學內容:

籃球:1)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

2)單手肩上投籃。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中的單手肩上投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單手肩上投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運動中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進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

單手肩上投籃、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並不複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着重要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並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為中專部兩個班級合班,共七十人。體育的運動技能有差異,加上中專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講解、示範、啟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鞏固提高運球、傳接球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重點:單手肩上投籃 --投籃動作標準,手型正確。

雙手胸前傳接球--準確的手型及傳接球的準確性快速能力。

難點:單手肩上投籃 --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拿球時手心空出。

雙手胸前傳接球 --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分組輪換的教學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場地內增加學生的練習效果。用比賽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團隊精神。

七、教學過程:

(一)引起注意階段;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二)激發興趣階段;

1、遊戲:“喊數抱團”

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奮,同時達到熱身效果,安排了遊戲“喊數抱團”,

2、熟悉球性(4’)

教師先進行各種方法練習和講解,然後學生自由模仿創新練習。組織形式為散點。

學生通過各種練習,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手對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進一步熱身,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三)接受新知識階段;

3、原地兩人一組雙手胸前傳接球(3’)

要求:前臂發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轉,肩、肘、腕關節放鬆,全身協調

4、原地兩人一組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2’)

要求:運、傳、接運用協調,且要迅速轉換銜接。

3、4的練習主要為了進一步建立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掌握傳接球的手法、上下肢協調配合,加強運球和傳接球的銜接。

5、 要求:運球和傳球,接球和運球要相互銜接好、順,逆方向都要練習。目的是利用運球和傳接球動作有機緊密銜接,快而連貫,更進一步提高傳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

7、連續傳接球(接龍)比賽

通過比賽,進一步鞏固和提高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提高傳接球的準確性、熟練性以及快速傳接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全面發展素質階段;

(五恢復整理階段;)

1、伸展放鬆操

在教師帶領下學生通過模仿練習,促使學生消除肌肉的疲勞,身心得到恢復。

2、對本課進行小結,佈置收回器材

八、場地器材:

1、場地:籃球場一片;2、籃球41只,球筐4只,

九、預計教學效果:

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為180次/分,出現在三十五分鐘

運動密度約為45%,運動負荷為中等。

vv階段;

(五恢復整理階段;)

1、伸展放鬆操

在教師帶領下學生通過模仿練習,促使學生消除肌肉的疲勞,身心得到恢復。

2、對本課進行小結,佈置收回器材

八、場地器材:

1、場地:籃球場一片;2、籃球41只,球筐4只,

九、預計教學效果:

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為180次/分,出現在三十五分鐘

運動密度約為45%,運動負荷為中等。

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單擺》是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4的第十一章第4節的內容。單擺是繼簡諧運動之後,本節課我們將認識單擺及單擺的回覆力!

2, 教材特點

本節課先列舉生活中的實例比如擺鐘、撞鐘、鞦韆、懷錶(就是用來進行催眠的那種),使學生能夠形象地理解單擺模型,並且更貼近生活。本節課主要是從實驗演示和受力分析這兩個方面來判斷單擺振動時,在做簡諧運動。第一、實驗演示能夠直觀地判斷單擺做簡諧運動,更容易理解,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實驗演示的重要性。第二、通過分析單擺的回覆力滿足,得到單擺振動時,做簡諧運動,這又加強學生的理論知識。理論和實驗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充分地理解單擺模型的特點。

3,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單擺之前已經系統的學習了簡諧運動,學生可以將已經學習過的簡諧運動運用到單擺上去同時也鞏固了學生對簡諧運動的深入認識。通過對單擺受力特徵的分析來驗證單擺是否屬於簡諧運動,利於強化學生對簡諧運動特徵更深刻的認識。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對問題的探索能力,本節課將繼續引導學生探索單擺運動。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例舉出生活中哪些物體運用了單擺的原理。

2, 能找出這些物體的運動具有的共同的運動特徵,知道什麼是單擺。

3, 對單擺進行受力分析,明確其運動特徵並證明其運動屬於簡諧運動。

4, 認識單擺的裝置,分析並設計出單擺影響單擺週期的因素。

能力目標

(1) 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通過自主實驗,培養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歸納能力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找出知識運用,激發學生探索物理知識找尋生活規律的興趣。

2,對單擺週期探索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學習能力

3,通過介紹科學家的情況,激發學生專研知識,探索科學的興趣。鼓勵學生勇於創新、敢於創新。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 知道單擺回覆力的來源,運動特徵和運動週期。

難點: 1單擺做簡諧運動的條件——擺角小於或等於時的振動。

2.單擺振動回覆力的來源。

3.週期與那些因素有關

突破的方法:1,通過課堂實驗將學生引入課堂,通過提問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例舉生

活實例。

2,課件演示生活中具有單擺性質的物體的運動,讓同學們找出其共性認

識單擺

3,演示實驗——單擺模型説明單擺特點

4,知識回顧簡諧運動,通過受力分析找出回覆力,指出其單擺運動的力,

並進一步推導出單擺的運動為簡諧運動。

5,對簡諧運動週期的回顧,通過對單擺運動特徵的認知和表徵,對單擺

裝置的認知,分析其元素屬性,自主完成測量單擺週期的實驗設置。

新課教學

引入 剪輯一個擺鐘的視頻引入新課,在觀看完後提問:那麼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運動與此類似(鞦韆、懷錶)學生例舉完之後用flash呈現學生例舉的物體的運動讓學生自己總結其運動然後在實驗桌上擺出由鐵架台、細線和鋼球組成的一個簡單的單擺裝置,引導學生認識什麼是單擺——在平衡位置做來回的擺動。

演示實驗 將鐵架台上的鋼球換成裝有墨水的注射器筒做一個簡單的單擺裝置測出其運動軌跡,提問:單擺在平衡位置做來回的運動並且單擺的運動軌跡和簡諧運動的軌跡類似,那注射器的擺動是不是簡諧運動?簡諧運動的條件又是什麼?

回覆力的推導 我們在一般的條件下研究單擺是不是簡諧運動,最簡單的方法是看他的回覆力是否滿足F=-kx。

先對單擺的`振動描述,分析其受力特徵:在平衡位置重力G和拉力F平衡,拉開擺球,使它偏離平衡位置,放手後襬球所受重力G和拉力F不再平衡,在這個兩個

力的共同作用下,擺球沿着以平橫位置O為中心的一段圓弧做往復運動,這就是單擺。 受力分析 在擺球運動的任意點對擺球進行受力分析,找出擺球所受合力為F=mgsina產生切向運動的加速度,使它沿圓弧運動,並分析另一側受力情況得出:當擺球處於平衡位置的左側時F指向右方,當擺球處於平衡位置右側是F指向平衡位置的左方,從而得出F=mgsina是使擺球沿圓弧振動的回覆力。

條件近似 以O為原點建立座標系,指出在偏角很小的時,得出sina=x/l,從得出單擺回覆力的近似值F=-mg/x,指出其中各自物理量的意義。

結論生成 回顧簡諧運動的條件F=-kx,將mg/l,用常數k表示 可得出在偏角很小的情況下單擺做簡諧運動。

單擺週期 對簡諧運動特徵回顧,影響彈簧振子的週期的因素分析單擺週期。 在平衡位置坐來回的振動,並且有周期,那單擺運動一個來回的週期T是多大?與哪些因素有關了?下面將引導學生從實驗裝置上去引導學生去分析探索單擺的週期。

(一) 運動的表徵

讓學生對單擺的運動進行表徵:做一次演示實驗,讓學生再次對單擺的運動進行觀察並對運動特點進行表徵。

(二) 裝置的分析

讓學生對簡單單擺的裝置進行觀察,分析其包含的元素:擺線,小球。然後對元素的屬性分析:擺球,質量和體積,擺線:長度。

(三) 知識遷移

對彈簧振子運動週期的分析,猜想單擺週期的影響因子,並根據自己的猜想設計實驗。

用控制變量法:擺長不變,改變小球的質量測量多組數據,分析擺長

保持質量不變改變擺線的長度,測量週期,(週期用秒錶測出)測出多組數據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屬性分析猜想週期與哪些因素有關係,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寫出自己的實驗方案以待下次在實驗室實施實驗。

鞏固練習

小結本節內容

佈置作業

説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掌聲》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掌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克服憂鬱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自信開朗的故事。

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讀來十分感人。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

二、説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年級階段學習目標及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猶豫、憂鬱……”的意思;並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抓住重點詞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讀,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小英在掌聲前後的情感變化,理解人與人之間是需要鼓勵和關愛的。

教學難點:通過感悟語言,揣摩神態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小英的心理變化,從而感悟掌聲的內涵。

三、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以“掌聲”為突破點,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閲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為人師者,教法為要。教若渡河,教法乃舟,無舟則望洋興歎;教若登山,教法如繩,無繩則見山徒呼。可見,教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基於設計理念,我設想本課時的教學將着眼於“情”,紮根於“讀”。我主要採用“悟讀法”“讀書指導法”“啟發法”。陶行知曾説過“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主要採用朗讀感悟法、想象體會法、聯繫生活法。

四、説教學過程

(一)字詞回顧,巧妙導入

導入語:上節課我們已經完成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習,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指導了書寫,並初讀了課文,我們認識了一位新同學小英,那麼這節課讓我們去和小英交個朋友,深入瞭解她,好嗎?

1、學生聽了老師範讀後自讀課文。

2、選取了“小英殘疾”和“小英變化”的三個標誌性句子,同時考察學生重點詞語和多音字的掌握情況:

(1)因為小時候生病,一條腿落下了殘疾,她不願意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

(2)、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

(3)説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3、抓住第(3)句提出一個問題: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以前的小英是什麼樣的嗎?由此引入教學過程的下一步: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這個環節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領悟讀音、用法,指導朗讀。在不露聲色的朗讀指導中,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的脈絡。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要學會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內容,不要生硬提拉與代替,而是準確把握學生現有的位置,設立一個腳手架,引導學生一步步向上攀援。】

(二)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孩子們讀第一段,並且提問:哪些詞語中你們感受到英子內心的憂鬱?(默默地、早早地)。並且適時地創設情境:當同學們在操場上快樂遊戲時,英子卻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當同學們還走在上學的路上時,英子她已經早早地來到了教室;下課鈴響了,她卻要——最後一個離開,感知英子內心的自卑,並指導學生讀出憂鬱自卑的小英子。(板書:自卑)

接着我接着引導:後來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創設情境:原來的英子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現在卻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説笑),以前英子害怕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現在卻讓同學們教她跳舞(英子現在變得開朗和自信)(板書:開朗自信)

是什麼讓英子有這麼大的變化呢?(同學們的掌聲)

【在這個過程中,暫時跳過了文本中表現“掌聲”的段落,對教材的重組意在達到這樣的效果——小英的前後變化構成了強烈的情感衝突和矛盾:究竟是什麼使得那麼憂鬱自卑的小英變得如此自信開朗?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這股強大的力量究竟是什麼?學生正是帶着這樣的疑問進入文本的.核心部分。】

(三)聚焦“掌聲”,感悟內涵

兩次“掌聲”背後的意義分別是什麼?

1、畫出描寫掌聲的句子。

2、角色體驗:“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呢?”,表達出自己對掌聲的體會,充分展示感悟的過程。

3、想象説話:“聽到這樣的掌聲,假如你就是小英,你想説些什麼呢?”讓學生的思維、情感在反覆的朗讀、品味和相互啟發中,逐漸清豐富起來,真正懂得“掌聲’的內涵就是“愛”。

4、在此基礎上,學生有感情、投入地去讀最後一種自然段,並嘗試背誦。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朗讀是貫穿始終的。在經過品析詞句,創設情境體會人物心情後,讀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四)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體現本課的主題“愛”,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