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範文彙編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09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説課稿範文彙編8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

《孫權勸學》選自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該單元是一個名人單元。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自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教學這一篇課文,應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方面着手。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以及給我們的啟發意義。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該課總得來説在名人單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對人物的體會必不可少,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應重視落實字詞和朗讀的培養,可以説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的。)

(1)知識目標: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內容,瞭解一些文言的實詞、虛詞的意思。

(2)能力目標: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3)情感目標:理解“讀書求知的可貴”(開卷有益)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1、總得來説,“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朗讀法的運用不可缺少,同時應在課堂中教學形式多樣,齊讀、誦讀、自讀、對話朗讀等等相結合。文言文教學新課程標準提倡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思想,但是卻不能忽略了“雙基”教育,這對文言文教學可謂是一大挑戰,注重朗讀,以讀會意,可以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同時給予文言文準確的定位很重要。對學生來説能夠閲讀淺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這是學習它的目的,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的積累,因為它是學生舉一返三,閲讀的基礎。

2、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入課文。

3、討論法,這是學生掌握運用,實踐能力培養的一種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來自行解決問題。教師則引而不發,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可能發現真理。

三、學法的指點與指導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法,字字落實。重視了文言文的工具性,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更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性。怎樣把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恰倒好處的結合起來,是語文教學課堂應訓練和實踐的。

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從教與學兩方面進行點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學法具體: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方面的共同發展。

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

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方面,感知文章的主題,對求知的正面宣傳和教育意義。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1)導入新課:三國時期,孫權手下有一大將軍叫呂蒙,英勇善戰因此孫權十分器重,但他卻不愛學習,每次孫權勸他學習,他都推三阻四,這不今天孫權又來勸説他了,那麼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去看看,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引發好奇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2)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古人曰“熟讀百遍,其義自現。”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在朗讀的基礎上,簡單回顧。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培養質疑問難的情緒。),所以可以設置第三個問題。

1、齊讀課文,對文中的生字、詞、句進行解疑。

2、請部分學生朗讀,找出認為特別需要重視的文言字詞。

a.如:豈,難道。辭,推託,當塗:當道,當權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道授業的學官,等等。

b.呂蒙面對孫權的勸説,有沒有接受?他後來的結果怎樣,你從哪裏看出來?

不可不學———辭+就學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協作質疑

(朗讀課文,同學之間合作、討論、探究)學起于思,思起於疑,要有懷疑精神。通過對文章的品讀,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閲讀課文,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我們從一前一後先明的感受到主人公的變化。

1、文章題為“孫權勸學”重在“勸”字,他是如何來規勸的。

2、呂蒙的改變,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魯肅的論議:(一問一答)

(4)品味賞析

精讀課文使學生進入情境,感受揣摩當時人物的語言、神態以及對待讀書的態度,進一步明確文章的主題。可以説這是一種思考閲讀,這四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1、呂蒙乃一介武夫,要勸説他學習是何等困難,在這過程中孫權對此又是何等態度?

(請學生進行對話朗讀,體味孫權當時的心態。呂蒙的話課本交待不多,可以根據課文進行改編)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嚴肅、懇切

卿言多務,孰若孤———責備

乃始就學——不情願

2、文章中沒涉及呂蒙求學的過程,卻讓我們見證了他極大的變化,主要是誰的神情、態度讓我看到了這一切(朗讀呂蒙和魯肅的對話,體會説話人當時的神態)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讚)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而別”?

3、孫權的話與魯肅的話情調有何不同?

孫權比較低嚴肅、認真(君臣之分)

魯肅則有調侃意味是(朋友之情)

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已經能夠體會到文章的深層次內容和意義,對於自身的讀書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可以説有了教育意義。在此基礎上經過反覆誦讀和品析語言,對課文內容應相當熟悉,可以開展類似於背誦比賽這樣的遊戲,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積累,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用記憶的鞏固。

(三)拓展遷移

有人説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要學以致用。這兩個問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對已學的知識是否可以做到拓展和遷移,做到鞏固新的,複習舊的,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和知識的積累。可以感受讀書事實正反兩面的例子,也可以從兩文的寫法特點上進行比較。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和掌握學習方法都是一種鍛鍊。

①與《傷仲永》進行比較閲讀,合作探究這兩篇文章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②既然讀書如此重要,請同學們列舉和讀書有關的的名言警句。

(四)師生小結,可以在學生總結的前提下,老師進行補充,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提高,拓展學生的縱深思維。形式也可以是“當庭陳訟式”、“新聞採訪式”。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五)作業佈置,比如抄寫字詞解釋,可以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另外作業的佈置主要是為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作訓練。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小燕子進步了》是西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生動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到菜園裏去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小燕子片面觀察,收穫較小。全文共有八段,以小燕子與燕子媽媽的對話為主線,語言簡潔明瞭,生動有趣,並配了圖畫,學生易讀易懂。

2、教學目標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篇課文的特點,結合新課標理念,我將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能運用自己喜歡有效的方式認識本課生字。

能力目標:積累詞語,自主選擇詞語造句。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情感目標:從"小燕子進步了"引發學生學會仔細觀察。

3、教學重難點

由於一年級學生還處於運用並鞏固漢語拼音的主要教學階段,是進一步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時期,因而識字教學教學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另一個重點是通過朗讀理解燕子媽媽為什麼滿意地笑了。

難點是啟發學生善於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並願意把自己觀察到的與人交流。

二、教學準備

課件,頭飾,生字卡片;學生課前觀察冬瓜、茄子。

三、説教法與學法

1、情境導入法。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情境導入法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2、趣味遊戲法。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我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需求,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識字遊戲活動,愛護其好奇心、求知慾。

3、以讀代講法。在低年級閲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以讀代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

4、直觀教學法。通過使用實物、課件,讓學生直觀、形象的進行觀察、比較。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為此,與教法想適應,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採用:1、競賽、遊戲法;2、自學、合作、探究法;3、讀、思、議、評、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歌曲欣賞

播放"小燕子"歌曲,引入新課

(二)、談話激趣、創設情境

作為一年級學生,他們喜歡幻想,常常會把自己天真幼稚的感情注入到周圍有生命或無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對擬人化的童話情境情有獨鍾。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根據課文內容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孩子們,昨天晚上,燕子媽媽給我打來了一個電話,它告訴我説,它們家的小燕子可聰明能幹啦!今天燕子媽媽要當着大夥兒的面考考小燕子,請我們到它家做客,好親眼看看小燕子的出色表現,你們想去嗎? 那我們就乘坐"聰明號特快列車"出發吧! 屋檐下,燕子媽媽正在迎接我們呢。它説它要開始考小燕子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識字能力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一種能力,是學生獨立閲讀的基礎,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當學生自讀課文後,我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動手畫一畫生字新詞、再讀一讀、記一記,讓學生在讀書中自學本課生字詞,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識字教學是國小低年級的重點,通過學生自學生字,採用小組合作對學生自學情況進行檢測,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會幫助別人,學會合作。再全班進行交流,並讓他們談談自己是怎麼記住的?讓學生在交流中豐富學生的識字記字經驗。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記得快,忘得也快,遵循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比賽,愛玩遊戲的心理特點,我設計了"開火車"讀、賽讀、"摘茄子"等識字遊戲,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遊戲的樂趣中鞏固生字。低年級學生要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為寫話打下基礎,我用課件出示本課的新詞,讓學生讀後自主選擇詞語説話,讓學生在讀説中積累詞語,提高學生運用表達語言的能力。

(四)、以讀代講、理解感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學生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課文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學生自讀、互讀、老師範讀、個別讀、齊讀等多次練習後,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暢所欲言,説説讀文後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共同探討。再組織學生全班進行交流,老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並隨機板書。通過以上的朗讀、交流,結合課題及板書讓學生説説:燕子媽媽為什麼滿意的笑了?這時學生的理解就更深刻,本課的重點就迎刃而解了。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請小評論員評論,比比誰讀的語氣最像小燕子和燕子媽媽,充分從情感上薰陶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此後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分組進行即興演讀,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此時他們的情感會向深層發展,學生會用恰當的語言和行為去扮演自己的角色,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實踐運用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資源。我用課件展示雞、鴨、鵝三種學生熟知的動物,讓學生分組觀察探討交流它們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在這一環節中,整合了課內外和網絡資源,進行有效的拓展學習,把課堂教學拓展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課堂走進了生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潛力,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仔細觀察。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體現了課文的思路,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學內容

古人云“鳳頭豹尾”,就是説開頭要寫的有姿有彩,像鳳凰的頭那樣漂亮。也有人説:“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這些都説明了作文開頭的重要,鑑於近期作文訓練的情況,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習作開頭存在這樣要的問題:一是拐彎抺角,偏離主題;二是帶大帽子,人云亦云,過於格式化,三是平淡、平庸。文章的開頭,猶如人的外表,給人的第一感覺總是良好的。一個漂亮的開頭常常有先聲奪人之勢。如鳳冠明珠靚麗奪目,又如鮮花含露,叫人一見鍾情。當我們改卷時,只能粗略看過作文的部分,能夠引起我們注意的就是開頭,結尾和大概的結構安排,情節設置。面對那麼多的考卷,千篇一律的開頭,讓改卷老師覺得索然無味。為此,我認為,如何能一下子把讀者引入文章的中心問題或主旨上去,如何能在短時間引起讀者的注目,如何在考場作文中博得最高分,那就要考慮創造出一個能吸引人的,與眾不同的開頭。本次作文課就如何寫好開頭,我搜集一些資料,篩選出幾種常見的作文開頭方式,並製成演示文稿,讓學生認識並掌握常見的開頭方法,達到訓練效果。學生有了這些的歷練,一個題目拿到手,開頭不再艱難,寫起文章來順利進入正題,文思泉湧,一氣呵成。

二、説學情

就目前九年級學生的寫作現狀而言,普通存在的問題是:有思想有內

容,但寫作技法簡單,尤其是開頭,沒有技巧,邊寫邊想,沒有思路。要麼平淡無味,不能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要麼拐彎拐角,讓人半天不知其意,只有雷聲,不見雨點。要麼故弄玄虛,兜圈子,有意讓人捉摸不透,進入“迷魂陣”,不願將意思直接了當地寫出來。 基於這樣的思考,我決定上一節有關如何寫好作文開頭的作文訓練課。打造作文第一道風景線。

三、説目標

1、瞭解寫人作文開頭的重要性。

2、掌握入題要快、扣題要緊、點題要明、結尾要翹的行文原則。

3、學會開頭結尾的方法,並在作文中加以靈活運用。

四、説重難點

重點:學會設計寫人記敍文開頭的方法。

難點:在作文中靈活運用開頭、結尾的方法。

五、説教法

為了創設一種良好的作文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講解法 。

2、分組訓練法 :分小組,給定題目,利用所學的方法進行練習。

3、指導點拔法

説課稿 篇4

我説課的題目是《論讀書》,它是八年級(上)第四單元拓展閲讀中的一篇隨筆。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單元選的課文都是關於“讀書妙悟”的,而《論讀書》是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的傳世佳作,是一篇精美的思辨文,對讀書的目的、方法、作用作了精闢的論述,提出了理論與時踐相結合的讀書方法。語言洗練,善於修辭,條理清楚,節奏分明,讀之朗朗上口。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感受讀書的樂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的設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據此,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設定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目標:中學語文在線

1、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

2、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本文的讀書觀。

3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習慣。

重點:

1體會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

2體會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作用。

難點: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三、 教學方法設計

新課標指出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品味這篇思辨文的精美,培養學生的閲讀鑑賞能力,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為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批註式閲讀法、朗讀法、討論探究法、卡片法等。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國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應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藉助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與培根大師對話。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工具: 卡片 小黑板

七、教學過程

1、談話式導入,其目的是調動學生閲讀的激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用時大約2分鐘。

2、掌握培根的有關文學常識,讓同學們自主交流蒐集的資料,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用時約3分鐘。

3、整體感知,先是讓學身在閲讀中藉助工具書,積累字詞,體會誦讀中的語氣、情感,再是分小組討論、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分析思考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能力。用時約15分鐘。

4、品味欣賞,讓學生邊讀邊體會經典格言,感受哲學家敏鋭、精闢、深刻的見解,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用時約10分鐘。

5、拓展閲讀,通過讓學生試着寫一段讀書的感悟或體會,來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理性思維來駕馭語言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用時約8分鐘。

6、結束語,其目的是為了再次激勵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讀書習慣,用時約2分鐘。

附板書設計

目的 比喻論證

論讀書 方法 對比論證

作用 歸納論證

説明:這樣的板書簡單、明瞭,直觀。

林語堂《論讀書》閲讀練習及答案

論 讀 書

林語堂

①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向來稱為雅事樂事。但是現在雅事樂事已經不雅不樂了。今人讀書,或為取資格,得學位;或為求爵祿,刮地皮;或為做走狗,擬宣言……諸如此類,皆非讀書本旨,在我是看不起的。人之初生,都是好學好問,及其長成,受種種的俗見俗聞所蔽,毛孔骨節,如有一層包膜,失了聰明,逐漸頑腐。讀書便是將此層蔽塞聰明的包膜剝下。能將此層剝下,才是讀書人。

②同一本書,同一讀者,一時可讀出一時之味道出來。四十學《易》是一種味道,五十而學《易》,又是一種味道。自己見解愈深,學問愈進,愈讀得出味道來。也許蔣介石未進過國小,或進國小而未讀過地理,或讀地理而未覺興味;然今日之蔣介石翻看閩浙邊界地圖,便覺津津有味。或某人在獄中讀清初犯文字獄的文人傳記,才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③程子謂《論語》讀者有此等人與彼等人,有讀了全然無事者,亦有讀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凡人讀書必找一位氣質相近的先賢作為老師,這是所謂讀書必須得力一家。不可昏頭昏腦,聽人戲弄。一人同時愛莊荀,或同時愛蘇程是不可能的事。找到文學上之情人,必胸中感覺萬分痛快,而魂靈上發生猛烈影響,如春雷一鳴,蠶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尼采師叔本華,蕭伯納師易卜生,雖皆非及門弟子,而思想相承,影響極大。當二子讀叔本華、易卜生時,思想上起了大影響,是其思想萌芽學問生根之始。

④詩或好李,或好杜,文或好蘇,或好韓,讀其所好,説得好的道理出來。或竟蘇韓皆不好,亦不必慚愧,亦須説出不好的理由來。或某名人文集,眾人所稱而你獨惡之,自己學力見識未到,或己是而人非。等過幾年學力已到,仍己是人非,則將來必發現與己有同感之人。劉知幾少時讀《前後漢書》,怪前書不應有《古今人表》,後書宜為更始立紀,當時聞者責以童子輕議前哲,乃“赧然自失,無辭以對”,後來偏偏發見張衡范曄等,持見與之相同。因其讀書皆得之襟腑,非人云亦云,所以能著成《史通》一書。如此讀書,處處有我的真知灼見,得一分見解是一分學問,除一種俗見,算一分進步,才不會落人圈套。

(選自林語堂《論讀書》,有刪改)

15.簡要概括文章第①段的論證思路。(6分)

16.如何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6分)

17.在林語堂看來,應如何讀書?請簡要概括。(6分)

答案:

15.(6分)首先提出讀書是心靈活動的觀點,接着列舉時人偏離讀書本旨的現象,最後揭示

讀書的意義。

評分建議:每點2分,過多分層酌情扣分。

16.(6分)讀與自己思想相近的作家的作品,能讓自己產生親切感;與作者及其作品產生強

烈的共鳴;能啟迪心智,獲取新知,開拓新領域。

評分建議:每點2分。

17.(6分)①讀書應避免功利化;②好書要重讀;③要讀與自己氣質相近作家的書;④讀書

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讀書要有真知灼見)。

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

比較閲讀《論讀書》自學指導

比較閲讀: 《論讀書》自學指導

學習目標:

1、理解本文的讀書觀。

2、積累文中出現的精闢的句子。

3、體會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的作用。

學習過程:

一、瞭解作家作品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後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21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後居家著述。《隨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二、熟記生字解詞

怡情( ) 傅彩( ) 藻飾 ( )矯情( ) 詰難( ) 咀嚼( ) 狡黠( )

倫理( )味同嚼蠟( )滯礙( )睾( )闡證( )吹毛求疵( )尋章摘句

狡黠:

愚魯:

運籌:

三、課文學習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2、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3、讀過全文後,説説讀書有什麼好處。

4、歸納本文的論證方法,並體會其作用。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桃花源記》是課程標準人教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課文。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過這類文體。因此學生對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常識和學法已經有所瞭解和認識,教師應在這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為以後的文言文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同時。這一課在本冊中也是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教師應引起足夠重視,盡力引導學生對古代社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瞭解,更增加他們對社會主義的熱愛,從而做到文道統一,這也是教材設計本課的意圖所在。

2.課文內容: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一篇臉炙人口的佳作,大家所熟悉的成語一一世外桃源,無人問津,皆出自於此,詩人所描繪的“春蠶收長絲,秋收靡王税”,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怡然自樂的社會更是那個戰亂頻繁,生靈塗炭的時代的人民所追求與幻想的。文章中的理想桃源是虛構的,但它卻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這也正是本文能一直為人所傳誦的重要原因。

3.教學目標:

國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讀文言文要了解內容,能順暢的朗讀,並背誦一些篇目。根據這些要求,再聯繫當今素質教育在語文教改中的體現以及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①能順暢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段。

②疏通詞句,積累文言詞彙。

③根據書上對挑花美景的描寫,結合平時學習的描寫方法,説(寫)一段話。

由於是八年級的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古文的基礎又薄,從而對文言文的認知基礎及理解遷徒能力較差,所以我確定①②為重點目標,第③為難點目標。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知識面窄,沒有預習的習慣,但是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較易接受,從而很容易引發學生的求知慾 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而八年級這個班比起其他班來,在這方面更是參差不齊,從而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也容易因此出現冷場的場面,對於這一點,教師應滿懷激情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主體的作用,從而取得預期目的。

三、教法與學法:

俗話説。“教無定法”,但是又“貴在得法”。無論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應面對學生在課堂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運用,不能死搬公式,從而不利於優化課堂教學,不利於素質教育在課堂上的實施。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瞭解,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1.點撥質疑法:這是我採用的最主要的一種教學法。通過教師的點撥,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加強對課文的理解討論,從而避免過多過雜的講解。

2.講讀法:包括詞彙、解説,課文講解,朗讀訓練,簡述大意,背誦等。

3.電化教學法:根據教學需要,適時使用錄音機、投影儀,直觀形象而又易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c

(二)學法:

1.朗讀法,古文重在多讀,讀順暢,讀出節奏,讀出語感,這樣更易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易背誦。

2.討論法:通過討論,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3.讀寫結合法:課文結束前,讓學生根據書中對桃花的描繪,訓練學生遷移能力,通過寫或説出自己喜歡的一種花。從而訓練學生多角度描寫事物。

四、教學程序:

在整個教學中,應以優化課堂過程為指導,貫穿素質教育,結合我區語文讀寫結合訓練,着重於“雙基”落實,充分體現“四個意識”。

(一)導入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始終抓住這一點,通過不同的方法,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為此,我是這樣設計開頭的。

1?請一位學生解釋一下,“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其他同學聽。

2?教師鼓勵性評價後,順勢讓其説出出處,由此引入課題。

(二)解題

這一步驟主要是幫助學生識別題目中“源”以便不要説寫成“園”。然後瞭解作家生平,及本課的出處,為下面學習本課打下基礎,具體設計如下:

1、板書標題:桃花源記,教師強調一下“源”與“園”區別,引起學生重視。

2?學生看註解①,簡單瞭解一下作家的基本情況,知道本文是《桃花源詩並序》中的序言,學生可作適當勾劃,以便今後利於複習。

(三)朗讀課文

古文應該突出多讀,教師應把朗讀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環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這一環節上要調動學生積極性,關鍵還在於教師的指導。

1?聽錄音,學生的注意正音、節奏感,並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2.學生分組進行朗讀比賽。要求:

①節奏合理,讀出對社感。②語句流暢,發音正確。

(四)疏通課文詞句,積累文言詞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自覺地學習,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當然,教師也不能盲目樂觀,應儘可能估計到可能出現的困難,所以教師在讓學生髮揮主體性的同時,注意起到一個良好的主導作用。為此設計如下:

1.學生結合註釋疏通詞句。

2?勾劃難點,互相討論,或向老師提問。(如有學生提問,下面的步驟可簡化些。如無,則就顯得重要了。

3.教師提示(放投影片)。

4.學生按記敍文六要素,簡述課文c

(五)學生朗讀並背誦第一段。

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起反饋矯正作用,另一方面是為過渡到下一個目標作準備。

1。學生朗讀。

2.學生背誦第一段。

(六)聽説訓練

通過對第一段桃花美景的描寫,讓學生明確此段所使用的描寫方法,再結合以前所學過的描寫方法,學寫(説)一段話。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讀寫結合。讓學生有遷移能力,從而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為此,我設計如下:

1。選兩則材料,用投影儀顯示出來,教師分析其描寫方法。

2.學生根據上面的提示學寫(説)一段話。

七、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6

《塞翁失馬》。它是魯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則寓言。主要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説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因為它用一連串的事實來説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為福了;後其子又“墮而折其髀”又轉為禍了,最後又因其子髀折,得以“父子相保”又再次轉化為福,如此循環往復地闡述了福與禍的對立統一關係,所以動人也吸引人,也因此,在導入這環節中,我也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以便激發學生的興趣。

因為本文雖是一則寓言,但也是一篇文言文。《新課標》提出:7—9年級的學生誦讀古詩文,要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因此就有必要地需要提醒學生應掌握基本的文言實詞、虛詞,並能藉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意,這也是該課教學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通過講故事,同桌討論質疑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能從故事中去深入理解文章的寓意,也就是禍福可以相互轉換,並且能聯繫實際去正確地看待問題,這一點對七年級的農村學生而言是有點難度的。

在教學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幾點:

1、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等人的教學論都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法。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比如:自己疏通文意、查工具書等)都體現了這點,我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

2、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充分正確地看待問題,並且能發表自己獨特的意見和見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比如“你是如何看待好事與壞事的?”

按照以上思路,我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運用以下幾種教法:

1、朗讀法。通過查工具書,基本讀準字音,在朗誦中初步理解文意。

2、探究法。要求學生對每個問題能有自己的主見,並能充分表達並有所質疑。

3、啟發式。通過講故事形式,以事實來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並能聯繫實際生活,啟發學生看待問題應有正確的辯證的心態。

在一節課內完成目標,因而我的教學步驟是這樣設計的:

一、導入。(以故事來導入):

有一天,小王在上班途中,無意中看到前面一人掉了皮包。他很是欣喜,急忙上前撿起來,一看,一疊厚厚的,看上去全是100元大鈔,便趕緊揣入懷中。就在他準備走的時候,被後面的人叫住,且以“見者有份”為理由也要分一份。這時的小王已經沉浸在意外之財的喜悦中,無暇細想,就給他點吧,堵他的嘴。於是將自己身上僅有的幾百塊給了那人,便急忙回家。一到家便急忙打開一看,拆開來,除上下幾張是錢外,其餘全部是白紙,那僅有的幾張也全是偽鈔。

然後我就這個故事引入——其實,撿到錢本是件高興的事,但是對於小王來説是不是件好事呢?(學生多數答“不是”)。那麼我們看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是否就絕對呢?我們先一起看看邊塞的老頭兒丟失了馬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這樣就引起了學生往下讀的興趣。

二、讀。

先給兩分鐘時間讓學生略讀課文,再抽學生讀,同時讓其餘學生注意糾正錯音,並將本文的易混字“墮”與“墜”,多音字“將”、“塞”、“折”與“好”字的幾鍾讀音以及難字如“跛”板書在黑板上,加以區別;然後老師再範讀,便於學生在注意音的同時,也應注意文言文的節奏,最後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做到熟讀。

三、析。

1)、3—5分鐘,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同桌同學相互討論解決疑問(這也體現了自主合作精神);

3)、抽學生複述故事(講故事),並評説。我再給予評析的標準:a、普通話標準,聲音響亮。b、口齒清楚,表達流暢。c、態度自然大方。d、講得具體、生動、形象。(有了這個參考,學生就容易評説)

4)、質疑。對於不能理解的字詞,經同桌合作討論後仍沒有解決的可當堂提問,由全班同學共同完成,我就適當點拔,如“居”作“過了”解釋。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培養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悟。(通過問題設計的形式)

1)、這個故事説明了什麼道理?(各抒己見)師再小結:a、“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b、禍與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板書)

2)、後來,從這個故事中引申了一個成語叫什麼?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五、拓展延伸:

課文中的老頭因丟失馬最終卻能因禍得福;而我在課前給同學們講“小王撿錢”的故事,小王因撿錢而失了錢。那麼,在我們生活中,你認為好事(壞事)能變成壞事(好事)嗎?你應該用怎樣的心態來對待呢?(可討論)聯繫實際。

——辯證地看。

板書設計:

跛bǒ——髀bì 塞翁失馬

將jiàng——jiāng√

塞sè——sāi——sài√

好hǎi——hào√

折zhē——shé

墮du——墜zhuì 對 立

禍 ———— 福

統一

(辯 證)

《寓言四則》的寫作特點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敍述為主,兼用描寫;短小精悍,構思精巧。

《蚊子和獅子》擬人手法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清新,形象,構思極為精巧。

《智子疑鄰》語言精煉。

《塞翁失馬》用對比手法表現對禍福得失的理解。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中東》,這一課題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下冊,適用於七年級學生使用。下面我從五個方面談一下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對課程標準要求的理解

本節課涉及到的標準是在地圖上找出中東地區的位置、範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説出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及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

活動建議:結合地區熱點問題,收集有關資料,並展開討論。

這充分體現了以下幾點:一是新課標在知識與技能方面以人為本,從生活實際出發,降低學習難度,減少識記內容,基本技能要求比過去有所提高。二是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把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引入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實際體驗,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動手動腦、快樂學習的過程。三是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學生關注時事和關心世界的意識。

二、學情分析

長期以來,大多數學生認為地理是非升學科目,不參加會考,學不學無所謂,導致了學生的上課態度不夠積極。只有少數愛好地理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因而從整體來看,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較差。

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課前指導學生各種媒體蒐集資料,使學生對中東地區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課堂上利用powerpoint等軟件製作地理課件,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這樣,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對本節教材的分析和處理

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一節《中東》,是在學生學習了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之後,從重視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國家出發,從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問題和熱點地區出發,選擇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半個多世紀裏,世界上衝突、戰爭最頻繁的熱點地區──中東地區進行突出介紹。教材共包括長期的熱點地區、三洲五海之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文化差異五部分內容。本節課我選取了“長期的熱點地區”和“三洲五海之地” “豐富的石油資源”三部分內容為一課時進行教學。為了保證知識的整體性和減輕下一課時的壓力,在這節課中對下一課時的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滲透。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讀圖説出中東地區的範圍和位置,認識主要的國家和城市。

2.掌握中東地處“兩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讀圖能力。藉助相關資料及教材知識,分析中東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關注時事和關心世界的意識,理解戰爭的殘酷,明確各國和各民族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和平共處。

【教學重點與難點】:根據課程標準及教學目標要求,確定中東地處“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重要性為教學重點,“中東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的地理背景既是教學重點亦為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分析

基於本節課的特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教程中着重採用如

下教學方法。

1.分組討論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比較教學法:通過與已知的地理知識的縱向、橫向比較,開拓學生的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3.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powerpoint等軟件製作地理課件,創設直觀性教學情境。

五、課堂教學設計

主要包括情境導入、新課教學、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和結束語五部分。

【情境導入】

採用多媒體展示教材中出現過的與中東地區相關的圖片,如死海、麥加、屋頂旅館等,通過師生談話導入新課。這種設計不光考慮到精美的圖片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是對以前學過的一些知識的複習與鞏固;更主要的是,這與戰爭給中東地區的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形成強烈的對比,進而突出戰爭的殘酷,突破情感目標。

【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主要包括“長期的熱點地區”和“三洲五海之地”兩部分內容。

首先通過大屏幕展示課題,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中東地區名稱的由來。

關於長期的熱點地區的教學,課前讓學生蒐集資料、圖片、媒體報道,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戰爭的無情以及戰爭給中東地區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課堂上讓學生把蒐集到的相關資料展示出來,與同學們一起交流、討論。在學生情緒極端高漲的時候,用多媒體展示兩幅圖片:一名巴勒斯坦男子站在已淪為一片廢墟的家園前和躲在鐵絲網後的巴勒斯坦兒童驚恐地看着走過的以色列士兵。當學生完全沉浸在教學情境中時,教師及時引導:假如你就是一名中東地區的學生,你最想説的一句話會是什麼?你最想做的事又是什麼?

在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後,教師用過渡語把學生引領到下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當中: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願意被長期的戰爭所困擾,那麼中東地區為什麼會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呢?

這部分內容的設計主要考慮鍛鍊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通過討論交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合作、探究與交流的能力。

關於中東地區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教學,首先讓學生快速瀏覽教材,從整體上把握中東地區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的原因;緊接着利用多媒體展示“中東在世界中的位置”,初步瞭解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再通過“中東”和“西亞”地區的對比,瞭解兩個地區之間的差別,明確中東的範圍及主要國家。最後,課件展示中東的地形圖,通過問題導學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東地區的國家和主要城市等。

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件中閃爍等方式演示,形象直觀的對比,突破教學重難點。

【鞏固練習】

我安排了一道必做題和一道選做題,這樣做的目的,主要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但使基礎稍差的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和答題,而且使能力較強的學生不必浪費較多的時間在簡單的問題上。

【課堂小結】

總體上講,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了“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適當借鑑了其他學科的教學長處。以“戰爭給中東地區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為主線,以中東地區的宗教文化為副線,通過縱向橫向的對比,來突顯戰爭的殘酷,喚醒學生熱愛和平的意識,突破教學重難點。最後,給學生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從而激發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

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粗心的小畫家》是一首活潑、詼諧的兒童歌曲,曲調十分流暢。歌曲結構為五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2/4拍。歌曲以富有童趣的語言表現了小畫家丁丁粗心大意,畫動物缺腿少尾的故事。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對教材的理解,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以下三點:

1、學生能學會《粗心的小畫家》,並用明亮的聲音、生動有趣地進行演唱。

2、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進行歌曲的自主創編。

3、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教育學生做事情要認真、細心。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演唱《粗心的小畫家》教學難點是:掌握歌曲中的附點節奏。引導學生自己編創歌詞,並用新編的歌詞進行演唱。

二、説學情及教法

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活潑好動、好奇愛玩、模仿能力極強。因此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激趣誘導、趣味遊戲、引導感受、啟發創造等多種方法,採用寓教於樂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

在我的課堂實現玩中學,樂中學。

三、説學法

音樂新課標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音樂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我在學法指導上,引導學生以反覆聽賞、參與體驗、自主創編等學習方式,注重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

為了能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電子琴等為教具來輔助教學。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對教材和學情的把握,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個環節:

(一)故事引入,激趣樂學。

(二)互動遊戲,一問一答

(三)感受音樂,學唱歌曲。

(四)善於觀察,自主創編

下面具體介紹我為本課設計的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趣樂學。

一堂好課必須有一個良好地導入作為前奏,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的一開始,我將歌詞巧妙地串聯在一起編成丁丁的自我介紹。並告知學生有問題要提問,讓學生仔細去聽。此時利用多媒體播放畫外音,丁丁的自我介紹:同學們好!我是希望國小二年級的孩子,我叫丁丁。我是一個小畫家,有一大把彩色鉛筆。告訴你一個小祕密,我可是什麼都會畫呢!這一環節的設

計能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讓他們儘快進入課堂。

(二)互動遊戲,一問一答

這裏我採用了有趣的有節奏的一問一答的形式來和學生進行互動遊戲:師:誰説他是小畫家?生:丁丁説他是小畫家。師:什麼東西一大把?生:彩色粉筆一大把。師:他對別人怎麼説?生:他對別人把口誇。師;哪些東西他會畫?生:什麼東西都會畫。接着出示丁丁的四幅畫,讓學生自主地觀察和發現問題,我依舊會以“一問一答”有節奏的讀歌詞的形式來提問學生,這次不同是要加上動作來讀。(目的是為了解決附點節奏的難點)師:畫只螃蟹幾條腿?生:畫只螃蟹四條腿。師:畫只鴨子什麼嘴?生:畫只鴨子尖尖嘴。師:畫只小兔什麼耳朵?生:畫只小兔圓耳朵。師:畫匹大馬沒什麼?生:畫匹大馬沒尾巴。使他們產生濃厚興趣,不知不覺就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解決了本課的難點。

(三)感受音樂,學唱歌曲。

新課標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使學生會聽,引導學生養成聆聽的習慣,逐步擁有音樂的耳朵。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多聽、多感受,在反覆地聆聽中學會這首歌。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2個步驟:

1、反覆聽賞,整體感知

我依舊會以鼓勵性的語言來繼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學們真能幹,此時我讓學生帶着不同的要求多次的聽賞這首歌曲。如:聽出這

首歌的旋律變化等。每一次的聆聽都給學生以明確的任務,而不是讓學生茫然地去聽。這樣反覆地聽賞後,學生不僅能熟記歌曲旋律,也為之後歌曲的演唱處理打下基礎。

2、學唱歌曲,感受情感。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表現歌曲,我會用提示性的語言來引導學生用和諧、自然、統一的聲音演唱歌曲。在學生演唱欠佳的地方稍作點撥並進行範唱和單獨學習,從而很容易地攻克本課的重點,難點。之後通過男女對唱、分組演唱、單獨演唱的方式讓學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和鞏固歌曲。

(四)善於觀察,自主創編

美國教育家杜威説:“老師在教學中只是協助學習活動的助手,要讓學生在創作的活動中學習”。學生學會歌曲後,我依據新課標所提倡的學科綜合的原則,將音樂、美術兩門姊妹藝術相結合,讓學生自主觀察並幫助丁丁改正畫中的錯誤,畫出正確的畫法,讓學生在音樂課上不只能是小小音樂家,還是細心的小畫家,並由此讓學生創編出新歌詞,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演唱,將整個教學推向高潮,在課的最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告誡他們做事情一定要認真、細心,千萬不能粗心大意,最終達到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