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數學説課稿模板七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84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説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數學説課稿模板七篇

數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41-43頁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運算過程是從數的組成角度去理解這些簡單的加減口算,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的認識,鞏固100以內數的組成,同時也為後面正式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做準備。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數的認識,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

2.鞏固數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滲透加法交換律。

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100以內數的組成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算理,並能準確計算.

二、説教法及學法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演示教學法,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材料,以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主要採用創設情景、觀察、比較、操作等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幫助學生掌握整十數加、減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初步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三、教學過程

1、進行“數的組成”的`練習

課始通過“文字敍述填空”和“一數分兩數圖示填空”進行“數的組成”的練習。“數的組成”這部分的複習,為下面學習“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進行必要的鋪墊。

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通過課件展示“媽媽帶小明到商場去買酸奶”的情景,將學生帶入生動的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問題設計主要是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他們經常思考、提問的意識。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圖意,引導學生理解算理。

3.運用實踐操作,鞏固練習

幻燈片出示擺小棒,請學生仔細觀察後,列出相應的算式,再計算,並由學生説説是怎樣算的。隨後根據教師的描述先擺小棒,然後根據操作列出相應的算式。如此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具操作,加深對所學加減法計算過程的理解,也是培養學生利用學具幫助學習的意識,更是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找朋友”遊戲

在音樂聲中讓上台的5名同學出示算式依次呼叫找朋友。數學遊戲的設計,有利於“寓教於樂”,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知識與能力得到了長進。

5.反饋練習

通過計時計算課本練習題,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度和計算能力,加強對新知的鞏固程度,同時教師在巡查中掌握全班同學對本講內容的掌握情況。

6.數學遊戲:誰先吃到玉米

通過有趣的故事,把學生帶入遊戲情境之中,利用遊戲進行口算練習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愉快的活動中。通過這個練習,可檢驗學生對本課知識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提升了一年級小同學的注意力。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遵循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注重“動手實踐”數學遊戲的設計,有利於“寓教於樂”,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知識與能力得到了長進。充分利用了新課程實驗教材的特點,將新的教學理念融入了常規教學。

數學説課稿 篇2

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口算乘法,課本第45、46頁。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數乘以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瞭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運動速度,理解用複合名數表示速度的含義。

一、通過小組學習,教材

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觀察、思考合作的習慣。

3、教學重點:學習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4、教學難點:學習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5、教學關鍵: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點,選擇學生能理解又優化的一種算法。

6、編寫意圖:

1)、從本單元主題圖中選擇出自行車和特別快車的運動速度為素材學習口算,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發探究慾望,同時通過不同交通工具的運動速度,理解用複合名數表示數學術語。“速度”的含義,為後面理解關係式“速度times;時間=路程”作為鋪墊。

2)、以物體的運動為背景,選擇兩個來自生活實際又具有特殊數值的兩道算式16times;3、160times;3作為引導學生學習口算的範例,使學生通過對比,自主得出一位數和兩位數(或者幾百幾十的數)相乘的簡便算法。

3)、鼓勵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與同伴交流。

二、教法學法

1、創造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探求知識的'火花,有了興趣,學生就能自覺主動學習,就不會感覺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新課前,我結合主題圖和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同學們,秋天是一個郊遊的好季節,你們喜歡秋遊嗎?出去郊遊,我們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呢?”教師的問話吸引了學生,學生情緒相當高漲,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學習活動中去。

3、 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新課程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本課時,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後,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教師適當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思考空間,放手讓學生獨立探討,小組討論,自己領悟出口算方法,然後組織學生記報,教師再進行鍼對性的總結歸納,整個數學教學過程通過學生自主探索以及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認識,讓學生在活潑,友愛和諧充滿情趣的智力活動中自覺構建新知識。

三、教學過程簡述

首先創設情境——簡單介紹6種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學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義——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瞭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師提供信息: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走16千米,讓學生根據這個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教師適當地引出例(1)後——首先建立計算模式。其次,要求學生用自己地知識經驗獨立口算。再次,與同桌交流算法——回答計算結果,彙報不同算法——引導學生對比不同算法的特點,確定最優化的算法,最後小姐口算方法。

數學説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和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必修1第1章第3節第一課時《交集、並集》,下面我想談談我對這節課的教學構想:

一、教材分析:

與傳統的教材處理不同,本章在學生通過觀察具體集合得到集合的補集的概念後,上升到數學內部,將“補”理解為集合間的一種“運算”。在此基礎上,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和掌握集合之間的另外兩種運算—交和並。設計的思路從具體到理論,再回到具體,螺旋上升。集合作為一種數學語言,在後續的學習中是一種重要的工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恰當使用自然語言、圖形語言和集合語言來描述相應的數學內容。有了集合的語言,可以更清晰的表達我們的思想。所以,集合是整個數學的基礎,在以後的學習中有着極為廣泛的應用。

基於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理解交集與並集的概念;掌握有關集合的術語和符號,並會用它們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能用Venn圖表示集合之間的關係;掌握兩個集合的交集、並集的求法。

2、通過對交集、並集概念的學習,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學生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3、通過對集合符號語言的學習,培養學生符號表達能力,培養嚴謹的學習作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針對以上的分析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交集與並集的概念,一些集合的交集和並集的求法上。而把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出交集與並集的概念作為本節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學法:

針對我們師範學校學生的特點,我本着低起點、高要求、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原則,採用“五環節教學法”。同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下面我重點説一説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問題情境

通過實例:學校舉辦了排球賽,08小教(2)56名同學中有12名同學參賽,後來又舉辦了田徑賽,這個班有20名同學參賽。已知兩項都參賽的有6名同學。兩項比賽中,這個班共有多少名同學沒有參加過比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思考後回答,然後老師加以引導,讓學生的回答達到這樣三個層次:

層次一:發現要求沒有參加比賽的人數,首先應該算出參加比賽的人數,並且知道參加比賽的人數是12+20-6,而不是12+20,因為有6人既參加排球賽又參加田徑賽。

層次二:老師引導學生利用集合的觀點再來研究這個問題。先設利用Venn圖來表示集合A,B,C.發現集合A,B的公共部分就是集合C.

層次三:引導學生髮現集合C的元素的構成與集合A,B的元素的關係。學生可以發現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既參加排球比賽又參加田徑比賽的同學構成的,更進一步集合C的元素是由既屬於集合A的元素又屬於集合B的元素構成的。

通過對三個層次的探究和分析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數學説課稿 篇4

一、材分析

《含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學過的混合運算及其運算順序,初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的基礎上,認識中括號,對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進行概括總結。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中括號)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意識、探索精神、協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難點:掌握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四、教學法分析

從學生的思維實際出發,激發探索知識的願望。教學要越貼近學生的實際,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並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方法。 堅持面向全體,以學生髮展為本。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冰雪天地遊樂場”嗎?前兩天我們曾去過滑冰區,也到過滑雪區,在那裏探索過不少的數學問題。今天咱們到冰雕區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區裏的數學問題好嗎?(出示冰雕區的場景)

你從圖中瞭解了哪些數學信息?(這裏給出的'信息是:冰雕區上午有遊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遊客需要一名保潔員。)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問題。

(二)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通過怎樣解決“下午要比上午多幾名保潔員?”這個問題呢?同學們能不能通過算式把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表示出來呢?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寫出算式。這時候教師通過巡視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請學生上來板書算式,然後請板書的學生説説自己的思考過程,請學生具體解釋一下270-180為什麼要用括號?小結:括號是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

1、出示例4 96÷12+4×2小組內討論,説運算順序,學生彙報運算順序,教師小結,學生獨立計算。

2、在題目基礎上加上小括號 96÷(12+4)×2教師説明根據剛才得出的結論先算小括號中的 學生嘗試計算。

3、引入中括號96÷【(12+4)×2】 這個算式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猜一猜該怎樣計算?學生思考後發表意見,最後教師總結方法。

(三)、鞏固練習、反饋提升

1、完成相應做一做,小組互出題目練習。

2、錯例分析,提高解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自我評價

數學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數據的分段整理”是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與可能性》中的內容。分段整理數據是基本的統計活動,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能夠按統計對象的某些屬性,如品種、形狀、顏色、用途……進行分類統計。本單元繼續教學把一組數據按大小分成若干段進行統計,並把統計獲得的數據填入相應的統計表裏。本課時是初步教學分段統計數據,所以例題和習題都明確了數據以及各段的數值範圍,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本課時內容主要是數據的分段整理。教材通過創設學校準備為鼓號隊員購買服裝,想請全體學生出謀劃策的教學情境,引出怎樣購買鼓號服這一學習任務。使學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後引導學生自主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分析整理後的數據,根據分析結果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讓學生有話可説,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開發,把購買鼓號隊服改為購買校服。圍繞購買校服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經歷“收集數據——分段整理——製作統計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整理的方法採用多種方法,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逐步優化,突出畫“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數據仍然採用單式統計表描述。所以教學中應突出數據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這部分知識,形成相關的統計技能。為今後更進一步學習統計圖表、概率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由於在第一學段中對數據統計過程已有所體驗,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次經歷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必要性,感受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根據國小兒童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慾強等心理特徵,在教學中,我注重創設與學生生活的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有效地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反思等活動,並使全體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應該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我靈活採用談話法、觀察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蒐集全班同學的身高數據、根據服裝型號分段、用畫“正“字等方法整理、繪製統計表、利用統計數據到服裝廠定做校服等。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調查訪問、探究嘗試、合作商討、交流反思等多種學習方法,真實經歷用統計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特別是學會了分段整理的方法,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悦體驗。

A、重視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

本課的導入,給學生做校服的情境,使學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後引導學生自主分段整理數據。學生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感受到統計表與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最後,佈置學生寫一份建議書,也是深有教育價值的。

B、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數據統計的全過程有數據收集,數據整理,統計製表,分析數據,得出結論五個環節,其中分析數據是重要的環節,也是課程標準中強調的內容。在“女生1分鐘跳繩檢測”一題中,我引導學生嘗試分析“你看了這張統計表,你知道了什麼?”在“空氣質量”一題中,我讓學生説“看了這些數據,你覺得常州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何?為什麼?作為一個常州的小市民,你覺得能為改善常州的環境做些什麼?”學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豐富多彩的,是符合孩子心理實際的。設計這樣的分析,我認為是統計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教育的良好載體。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瞭、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瞭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數據的分段整理

收集數據

分段整理不重複

製成統計表不遺漏

分析數據

數學説課稿 篇6

一、授課內容的數學本質與教學目標定位

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教材七年級(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軸對稱》第二節“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經歷探索簡單圖形軸對稱性的過程,進一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徵,並由此探索瞭解角平分線的有關性質,應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認識角是軸對稱圖形;

(2)探索並瞭解角平分線的有關性質;

(3)能應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在探索角平分線性質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通過説理,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的能力;

(3)通過學習進一步理解由“特殊”到“ 一般”的數學思想.

●情感與態度:

(1)通過軸對稱圖形的教學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對軸對稱現象有了一定認識,能夠識別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的基礎上,經歷探索的過程,掌握角平分線的有關性質,為以後學習其他軸對稱圖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識奠定必要的基礎.

三、教學診斷分析

1.在學習有關角的對稱軸是角平分線所在直線的時候,學生常常將角平分線理解成角的對稱軸,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作了特別強調;

2.運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決問題時,學生常常會運用全等將角平分線的性質再證明一次,而沒有直接使用角平分線的性質,簡化證明過程,因此,在本節課通過例題及鞏固練習,加深學生對角平分線性質的運用.

四、教學設計説明

1.根據新課程課堂教學理念“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本節課的設計遵循了這一理念,注意通過摺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在操作中進行自主探索和生生、師生互動交流,從而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線的性質,並獲得用摺紙這樣的操作發現法探究圖形性質的活動經驗.

2.在本節課的教材內容處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它是滿足所有七年級學生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又注意了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比較優秀),因此,本節課突出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即對原有例題作了補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饋練習活動,讓學生在議練中學會運用角平分線性質解決問題,同時還進行了思維拓展,這樣充分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數學課程基本理念.

3.本節課在教法上選用了“探究——發現”教學模式,這是基於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有實踐背景,適用於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因此本節課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注意突出學生活動,設置了四個活動:①動手活動:通過動手度量、摺紙等活動,探索角平分線的性質;②表述活動: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表述角平分線的性質,並互動説理證明;③應用活動:角平分線的性質的認識及應用;④拓展活動:結合本節課的知識,對線段的軸對稱性進行探索.

4.教材中只給出了角平分線的性質的文字語言敍述,並沒有給出符號語言的表述,由於我校的學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學習時,已經接觸了符號語言的敍述,並且能夠進行簡單的説理,因此在這裏,我引導學生將文字語言結合圖形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並且對性質進行了説理,同時在對性質説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師都給出了規範的説理過程,這樣既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為後面學習證明(一)、(二)、(三)打下基礎.

5.評價方式

根據課標的評價理念,教學中我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説理,是否能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並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和鼓勵.

數學説課稿 篇7

一、什麼是説課

説課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等因素,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專家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理論依據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

由於這種教研形式有很多優點,所以在各種賽課活動中被越來越廣泛地採用。

二、説課的作用

1.由於在説課中不僅要回答教(學)什麼,怎麼教(學),更要從理論的角度回答為什麼這樣教(學),所以,教師通過對一系列問題的認真思考和鑽研,不僅有助於其理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於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2.因為説課不要求有學生配合,不受場地限制,耗時少,所以開展起來比較自由,易於進行,也能增大教研的容量和密度,提高教研活動的效率。

3.説課不僅能體現一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而且能表現出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因而通過説課能較全面、準確地對教師作出綜合評價。

三、説課的基本要求:

1.突出重點,詳略得當

由於説課的時間一般限制在20分鐘以內,加之説課的對象是同行和專家,所以説課時不宜把每個環節説得太詳細,必須突出重點,恰當剪裁。主要講述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定理,掌握數學規律、方法,説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或措施。

2.簡練準確,緊湊連貫

因為説課是針對同行和專家進行的,不必象上課時那樣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及接受能力。語言表達要求簡潔流暢、準確精煉、前後整體要連貫緊湊、過渡自然。

3.簡明實用,指導上課

説課的目的是通過對一系列問題的深入鑽研,使教者站在更高的起點來上好課。因此説課一定要務實,重視科學性、可操作性和指導性。不搞花架子,使其切實起到指導教者上課的作用,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服務。

4.表現專長,突出特色

要説出對教材、教法有別於常規的特別理解和安排,以體現出教者的教學專長和教學成果,突出教學特色。

四、説課的`內容

説課的內容就是教師備課時所考慮到的東西。按其內在結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部份:

1.教學目標:展示本課時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闡述確定目標的依據(大綱要求、學生的認知基礎等)。應全面、具體、切忌籠統。

2.教材分析:包括編者意圖,本節教材所處地位、作用及特點,與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相聯繫所確定的教學重、難點。

3.教學方法:依據教學目標、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靈活多變的教法,一法為主,多法兼用,以形成合力。

目前教師往往比較注意教法的研究而忽視了學法的研究。實際上,教法應在學生學法的基礎上來構建。通用的學法如預習、聽課、筆記、作業、複習、總結等。這些一般的學法應賦與數學的特點,在指導學法時尤應強調數學的思想和方法。

在教學中擬使用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幻燈片、投影儀……可在此加以説明。使用這些手段應考慮其目的性、可操作性、切忌為表演而表演。

4.教學程序:這是説課的重點,一般説來,可按“課題導入──新課展開──例題示範──信息反饋──歸納小結──作業佈置──板書設計”這樣幾個步驟闡述。

(1)課題引入:可以用實例引入,或通過複習引入,或創設故事情境,或利用上節課設下的伏筆、懸念來引入。

(2)新課展開: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着重應闡述重難點的解決、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手段的運用等。

(3)例題示範:不必詳述例題的解答過程,而應説明其來源、功能、學生可能出現些什麼錯誤或疏漏,應採取哪些相應對策。還應考慮到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是一個系統,須注意其層次性、承前啟後性。

(4)信息反饋:通過提問、板演、組織討論、交流、練習或小測驗等方式收集信息,以便於教師調控、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

(5)歸納小結:應儘可能讓學生主動參與。重要的是將本節內容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系統。還可通過留思考題的方式,為下節的引入埋下伏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6)作業佈置:量要適宜,度要恰當。要與本節所學知識密切相關,也可有少量承前啟後的題目。

(7)展示板書設計:可將黑板大致劃分為幾個區域,分別列出標題、概念、定理、例題……的位置或用彩色粉筆、標記來突出的條目。板書應當系統、完整、醒目、工整、美觀。

5.教學設計説明:這是説課的教師關於教學的設計思想的説明。主要應回答;

(1)你的教學程序設計的理由(為什麼這樣教)。

(2)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怎樣教)。

(3)如何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如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如何使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在雙基教學中如何把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融為一體。

(5)例、習題、作業的目的性、系統性、層次性、針對性、可操作性。概言之,教學設計説明即回答如何體現素質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