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集合10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09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説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集合10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分與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練習8-10各數的分與合的過程。第2題用“猜”的形式鞏固對10的分與合的理解;第3題綜合了8-10各數分與合的內容,讓學生在遊戲中進一步熟悉8-10各數的分與合。第4題讓學生應用對8-10各數分與合的理解填空;第5題通過富有情趣的練習形式,啟發學生靈活應用數的分與合的知識合理作出選擇。第6題是通過填一填,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思考的重要性。第7題是寫數練習。這一部分內容為以後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有趣的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運用學過的知識。

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3、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在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過程中,形成“分”與“合”的思想

本節課的難點:形成“分”與“合”的思想,為以後的加與減的學習打基礎。

二、説教法:1、情景教學法練習課是很枯燥的課型,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本課我設計了一個螞蟻旅行的故事貫穿整個練習,讓每一個練習都聯繫起來,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會讓學生感覺枯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發現法:在分一分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發現出有次序有條理的分法,自己發現出分與合的聯繫。從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識的方法。

三、説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習練習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在出現實物或是畫面時讓學生用完整的語方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觀察目的確,比如怎麼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將各種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觀察再思考,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練習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一擺。找一找,親身感知,鞏固數的分與合,從而小結出數組成的規律與方法。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一)情境引入:

因為學生對分與合的知識已經接觸很多,所以先設計每個學生完成一個分與合的練習。這樣有競賽的情況下,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將分與合的題貼到黑板上,學生就利用這些教具進行有序的分解。再小組利用學具進行活動,完成課本第一題,組織交流,要求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並提醒學生從分與合這兩個角度分別説一説。

(三)玩猜一猜的遊戲:師先示範,在紙上寫上10的分解,讓學生來猜;然後小組進行活動。先由一人在紙上寫好一種分法,再讓其他同學猜。這樣既可鞏固有關數的分與合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練習興趣。

(四)第三題,我將它改成放風箏的遊戲。説説8-10各數的分與合。在教師示範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出題。

(五)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個號碼,第五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找朋友。練習時,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慮。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學生有興趣去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活動。

(六)因為事先正好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所以第6題讓每個組的學生都來種一棵小樹。提示學生有次序地填寫。從下往上,左邊的數由大到小,右邊的數由小到大。再讓學生按順序説説各數的不同分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

(七)寫字練習穿插在課堂中,讓學生在動中能靜一靜。

(八)小結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大家上午好,下面是我就十幾減9本節課説一下: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4、教學重點: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5、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説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sxsk/、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説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三、説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關於教學程序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節日愉快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繫,引出課題。

㈡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解決“賣氣球”問題。

2、解決“套圈遊戲”問題。

3、解決“賣風車,猜字謎”問題。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5、閲讀課本,質疑問難。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㈢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㈣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説後評:其實大家對説課稿無外就是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然後就是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這樣能充分發揮你在每個環節的設計,這樣很清楚也能預見到你本節課,真這樣講下去的大致效果了。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這節課的教材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40頁的內容。《比多少》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將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數的比較打下基礎。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及生活中的廣泛用鋪路。

二、教法學法。

數學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本課設計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做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基於以上的知識,並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感知100以內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4、情感目標:激活學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觀需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以上目標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並能用它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三、教學過程。

分四層次:導入、新課、練習、總結。

1、導入部分:

猜班級人數:我班級的人數比40多、比45少,誰能猜一猜。

我班有多少人?通過猜數,集中學生注意力,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2、新課部分:

現在科學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的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針對這樣的認識以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本環節我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實踐等方法探索新知,具體設計如下:

課件出示魚缸圖(花金魚15條、黑金魚10條)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個詞來描述二者之間的數量的多少關係。

再出示紅金魚48條的魚缸圖,學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嘗試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三者間數量的多少關係,在描述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概括力。

3、練習部分:

基於一年級學生課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易疲勞的特點,我特將此環節設計為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新知,同時也使學生能力主動參與,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4、總結部分:

總結課上所學內容,並將課上所學知識用於生活,也要在生活尋找數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求知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創新意思,鍛鍊動手操作,應用知識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

一年級數學(北師大版)第三章加減法、第八課時----可愛的企鵝、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認識並理解大括號和問號、能根據情景圖做有關的加減法、

(二)教學知識目標

1、理解問題情景中的大括號和問號的含義、

2、學會做有關的加減法、

(三)教學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五)教學難點:看圖正確理解數量關係

二、説教學過程

一、引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1、(出示情景圖----可愛的企鵝1)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一)活動一: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觀察圖片:可愛的企鵝1)

教師:仔細觀察圖、説説圖的意思、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2、教師提問:

(1)想一想圖中的大括號表示什麼?問號又表示什麼?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這幅圖的意思嗎?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板書:6+3=9

(3)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自由交流)

(二)活動二:加深理解、強化新知、

1、(出示圖片:可愛的企鵝2)

2、小組合作學習

要求1)仔細看圖、完整地説一遍圖意、

(2)圖中的大括號表示什麼意思 問號又表示什麼意思

(3)怎樣算出藏起來多少隻企鵝呢 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

3、小組彙報

(三)動手操作、(展示課件3)

三、鞏固練習、啟發思維(完成練一練1---3題)

四、小結

五、説教學方法

1、設計教學法

所謂設計教學法、就是設想/ 創設一種問題的.情景、讓學生自己去計劃去執行解決問題、設計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實際活動的學習方式、進行這種教學活動之時、一定要先設立一個實際的問題、然後由學生去擬定學習計劃與內容、而後運用有關的具體材料、從實際活動當中去完成解決問題、因此、整個的 設計教學是包括實際的思考與各樣的活動在內;一邊思考、一面執行;既用腦、也用手、

設計教學法不僅活潑、而且也會有許多創意的學習活動從中產生、設計教學是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學生在有明確的目的及強烈的意願中學習、必然能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熱誠、再者、當一個設設由學生自己去思想、去擬訂計劃時、更可訓練他們的思考、組織和蒐集資料的能力;一切手、腦並用的活動、對於他們精通知識與培養純熟的思考和技能、都是有益處的;學生們由始至終獲得完整的經驗、更是寶貴、在本節課中、通過創設企鵝的情景圖、讓學生獨立思考、理解大括號的意義並能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就是利用系統的步驟、指導學生解決問題、藉以增進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必須認真地去設計各種問題、以使學生達到有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去思考和參與討論等的目的、

六、説學法

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學條件下能夠主動地進行學習、是和被動學習相對而言的、專家們認為自主學習應體現在"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等方面、這是一個理想的境界、最終的目標、在義務教育階段、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感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且是一件愉快的事、願意學習、熱愛學習、

2、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下組之間之間的競爭、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全面發展的目標、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課題:認識乘法(説課)

作者:長沙市芙蓉區長鐵四小

內容: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

教材簡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題是幾個相同的數連加,通過求一共有幾隻兔和一共有幾隻雞的實際問題列出兩道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從3個2相加和4個3相加的角度理解連加算式的特徵,為教學乘法的意義作準備。例題後的“試一試”,繼續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並讓學生注意到3個5相加和5個3相加的的數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題在相同數連加的基礎上教學乘法,包括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還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題的重點。例題後的“試一試”既要用加法算 ,也要用乘法,教材指點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想想做做”中的1—8題由看圖找幾個幾再列加法算式最後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知道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

2、 能根據一個加法算式寫出兩個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 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乘法和改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怎樣改寫乘法。

教學準備:CAI

設計理念:

這節課,我將教材進行了一定的處理,把“認識乘法”創設在一個童話情景中,並將乘法意義的兩個內涵:在幾個相同數相加時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簡便。分開突破,不增加學生的難度與負擔。整節課營造出一個輕鬆、活潑的課堂氣氛。練習設計的難易程度也是由淺入深,開放性題趣味十足,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導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認識‘小紅帽’嗎?”讓學生回憶起童話故事,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因為國小生尤其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容易激活學生學習的願望。緊接着,創設情境,“數學課上老師也帶小朋友來看看小紅帽的家。”《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環境,創設生動有趣的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所以在導入部分中,我根據兒童心理,喜歡玩,喜歡小動物,卡通人物。時時調動着學生的積極性並且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都是用一個完整的情境貫穿始終。

《新課程標準》提出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給學生提供現實有趣的學習背景,把新知的學習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情況呈現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你要把孩子引導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現在所處的位置。”學生學習數學是學生生活的系統化,離不開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對學生來説,數學知識並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的經驗的總結與昇華。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與教材的內容發生相互作用。創設問題情境,構建數學知識。而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聯繫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備繼續學習乘法的條件。在10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比較熟悉的是兩個數相加和三個不相同的一位數連加,對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由於接觸少,顯得比較生疏。為此,在教學中設計了“小雞”,“小兔,“雞蛋”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列出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算式,並讓學生通過觀察,模仿説出許多相同的數連加的算式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能力。

設計“雞蛋”這一問題情境,首先是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一位數連加的能力,為學習乘法掃除障礙,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是培養學生算法的多樣化。《新課標》中對計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有準,而是看準的方法多,即“算法多樣化”。這樣學生就可以帶着解決問題的渴望去學習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學生根據“雞蛋圖”分別列出了3個5相加(橫着看的),5個3相加(豎着看的)的連加算式。甚至也會有學生斜着看來列算式,或6個6個的看等等各種方法,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出的方法,學生能夠理解,也記憶深刻。

我在教學中,在新授中讓學生將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外,在練習中,並出現了“5+6+6”這類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加法,通過比較,從而讓學生在現實活動中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認識——把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實踐中應用概念並進一步鞏固概念。

緊接着我設計了小紅帽過生日的情境,來一個人要兩支筷子,來50個人要準備多少支筷子?學生中大多數用乘法,我提問;“為什麼不用加法呢?”學生都感受到太長了,麻煩。從而將乘法的意義突破。

《新課標》提出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練習設計中,教師遵循由淺入深教學的原則,由基礎題到提高題。首先讓學生看一副圖,説出是幾個幾相加,並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過渡到看到相同數連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最後提高到看一幅圖直接列乘法算式。最後,教師設計了一道開放性題。讓學生在開放性題中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有些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3+5+5”這一題,剛開始學生會以為它沒辦法改寫成乘法算式,因為它不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但通過自己的探索,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使學生知道先算出2+3=5,這樣就變成3個5相加,從而可以改寫成3×5,5×3;接下來“3+3+6”這道算式就可以變成2個6相加的加法算式,進而可以改寫為2×6,6×2的乘法算式,同時“3+3+6”這道題可以把6拆成兩個3使原來的加法算式變為4個3相加,可列出3×4或4×3的乘法算式:最後是一道字母題:A+A+A+A。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而再一次的鞏固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總之,把數學教學建立在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有利於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並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有利於教師發揮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課後感受:

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大部分學生理解了乘法的意義,當然也有學生還出於一知半解的狀態,我覺得對於這節課,應允許學生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更能在新知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有的學生當堂課不明白,説不定回到家卻突然知道了,後知後覺。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一、確立目標,分析內容――説教材

《猜數遊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第三單元第四課34、35頁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5以內加減法及0的認識,對加減法的意義有了初步瞭解,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通過猜數遊戲歸納出6的加減法,讓學生繼續瞭解加減法的含義。學習本節內容後,為後面加減法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學習好本節內容十分重要,它是本章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將制定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和操作等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問題,並正確計算得數是6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生動活潑的`情境和遊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學會6的加減法,突破方法是引導學生在遊戲中,通過合作與交流使學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計算的熟練程度,突破方法是組織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6的計算。

二、瞭解學生,因材施教――説學情

由於學生入校時間不長,尤其是正式上課時間才一個月,很多的習慣和學習方式還不能與老師的要求同步。所以,組織教學會佔用老師很多的時間,影響上課的進度。從思維方式來看,他們的認識與思維方式仍處於直觀形象的階段,在抽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引導。學生由於本課是遊戲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從而產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預期學生是可以理解並掌握的。

三、遵循規律,合理運用――説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但比起看屏幕和活動,學生活動更利於老師掌控一些。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活動引入。即複習5以內的加減法→活動引導學習有關6的加減法及6的組成→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得出6的組成的結論→教師總結→學生練習反饋

四、合理安排,循序漸進――説程序

本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構建高效課堂,面向全體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原則,為落實學生自主學習、展示交流、互動探究的新課改精神,我在教學中主要設計了5個教學環節:組織教學、複習鞏固、猜數活動、總結、實際應用。(教學過程見教學設計)

五、查漏補缺,自我提高――説反思

作為一名新調入青東國小的教師,第七週我上了一節彙報課,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將這一節課進行自我反思。

成功之處:

1、本節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數學遊戲貫徹於課堂教學活動中,在遊戲中激發着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着孩子們主動地參與。

2、組織教學:我班的課堂組織教學在一個月時間的不間斷的強化訓練下,已經初見成效,學生基本能夠參與課堂活動,學習的意識和積極性較好。學習時,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態度端正。

3、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給予評價。

不足之處:

1、教學設計:對6的加法的探索學生掌握加法的意義就行,但為了後面整個單元的內容有序學習,我又加入了探索規律這一環節。從教學效果來看,雖然使教學內容有了深度,但這部分教材的整合有些畫蛇添足。更應該把這部分內容放到課後的練習或者思維練習中。因為佔用了一定的時間,導致後面的練習沒有完成,課堂環節不夠完整嚴謹,練習的容量也有些小。因為練習少,所以少了些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

2、學生對6的減法基本掌握,但對減法的意義————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數,求另一個數,應用和理解都需要進一步加強。

3、基於對學生學習習慣的擔心,對學生抓的過緊,課堂還不夠活,有待於在以後的教學中從收開始到放,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藝術性要進一步提高。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教學內容:

一年級第一學期 P47頁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懂得可用11—20各數的組成,計算十和幾的加法

2、智能目標:(1)能口述十加幾的加法的思考過程

(2)會計算十加幾的加法

(3)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意目標: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

教學重點:

掌握“十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領悟“十和幾”加法的思考方法

教學關鍵:

加強直觀、理解算理、培養遷移和創新能力

教具準備:

配套投影片、自制投影片、口算卡片、小棒、音樂磁帶

教學模式:

“參與——互動”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引發興趣,激發求知慾)

[準備]

1、師:小朋友,今天小白兔和我們一起學本領,咱們比一比,看誰本領學得好。(出示小兔子圖)

策略説明:

新課之前,得用一年級學生天真、求知慾強的好勝心理,讓小動物進課堂,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教學進入“參與互動”狀態之中。

2、口答卡片(指名口答)

(1)1個十和3個一合成口

3個一和一個十合成口

(2)1個十和2個一合成口

2個一和一個十合成口

2個十是口

[揭題]

師:小朋友算得真棒,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的本領。

出示課題:

策略説明:

從20以內數的合成入手,並用卡片口答的方式,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原理,作好知識鋪墊,為進入學習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點評: 為了減輕學生學習新授內容的負擔,老師安排了20以內數的組成。要求學生熟練口答。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筆算速度起到重要作用。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小動物進課堂,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參與意識。使全班學生在開課後迅速地和小動物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

二、探究階段(指導學法,內化知識)

[探索]

1、投影出示主題圖

(1)觀察(師邊演示邊説:一隻大白兔從左往右推來10個白方塊

一隻小白兔從右往左推來3個紅方塊

並用教棒畫一個集合圍示意)

(2)口述主題圖(要求用三句話)

生:左邊有10個白方塊,右邊有3個紅方塊,一共有幾個方塊?

(3)怎麼計算呢? 生答師板:10+3=13

問:10加3等於13,你是怎麼想的?

(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所以10加3等於13)

(4)看了這幅圖,你還能列出一道加法嗎?

(師再演示主題圖,先出示3塊,再出示10塊,並用教棒畫集合圈)

生根據師的意思口述並列式:3+10=13

師:3十10等於13,你又是怎麼想的?

師:對呀!我們其實還是想: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所以3+10=13,當然也可以這樣想: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策略説明:

為了直觀、生動地掌握幾加十的計算方法,老師採用電化媒體:拉片式投影,“小兔子推方塊”變得立體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中去。師生通過共同討論,互動進行知識遷移,獲得十加幾的計算方法。

2、投影出示三角形圖

師:請你看三角形圖,數一數,輕聲説三句話,並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同桌輕聲説悄悄話,然後請一組同學彙報)

師根據生答板書:10+2=12

2+10=12

師指算式問:這兩道加法算式的答案都是12,你是怎麼想的?

(生答,師小結)對呀,這兩道題我們都可以這樣想:

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策略説明:

再次利用三角形圖直觀演示,給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通過講講、練練、想想逐步得出十加幾的計算方法,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即重視了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歸納]

師:你們看,這幾道加法算式中有一個數是一樣的,是幾?

(10)另一個數是幾?(指3、2)。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新本領:十和幾的加法。

我們在計算時可以這樣想:十加幾或幾加十就得到十幾。

策略説明:

通過多種形式,富有童趣的練習,並用師生對口令、説悄悄話等方式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始終處於興奮狀態,促進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有利於形成技能。

點評:

教師能以學生實際出發,抓住重點,緊緊圍繞20以內數的合成,再借助於三角形圖直觀演示。做到創設情景,讓學生有話可説;因人而異,讓學生有信心地説;具體引導,讓學生知道該怎麼説,使學生學得靈活、學得紮實,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三、運用階段(加強練習,誘發參與)

[鞏固]

1、擺小棒,説算式

師:請你跟我這樣擺。

生:我就跟你這樣擺。

師:左邊放10根小棒,右邊放5根小捧:一共有幾根小棒?

生擺://////////

生説:算式是10+5=15。

(交換位置,方法同上)

2、題組練習(投影)

10+9=口 10+8=口 10+7=口

9+10=口 8+10=口 7+10=口

先同桌説悄悄話,再一組一組彙報

3、口答卡片

10+5=口 10+6=口 0+10=口 1+1=口

4+10=口 1+10=口 10+10=口 10+1=口

策略説明:

通過各種形式、富有童趣的練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有利於形成技能。

[深化]

4、遊戲:美麗的大森林

(1)投影出示情景圖(美麗的大森林)

師:這是一片美麗的大森林,森林裏有四位很有智慧的樹爺爺(邊説邊出示四棵大樹)

他們要考考小朋友本領學得怎麼樣?

(2)宣佈比賽規則

請你們每個組推薦5位小朋友作代表出來比賽,比一比,哪組做得又快又對。

(3)聽音樂開始比賽。

(4)師講評,優勝組成“☆”。

10+1 7+10 8+10 5+10

9+10 10+8 1+10 9+10

10+5 3+10 10+3 10+0

2+10 10+2 10+6 4+10

6+10 0+10 10+4 10+7

5、課堂總結

(1)今天我們學了什麼新本領?(十加幾的加法)

(2)在計算時,10加幾或幾加10是十幾。

策略説明: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在美麗的大森林裏,即學到了本領,又陶冶了情操,這是老師精心設計的“點睛”之處。使全體學生羣體互動、共同參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作性思維又一次得到了培養。

點評:

最後的作業設計新穎、難易適度、具有坡度、注意選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習題,能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在美麗的大森林裏,即學到了本領,又陶冶了情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作性思維又一次得到了培養。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中的內容。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知道口算時“要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相加”,同時也較熟練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之後教學的這些都為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二、説學生

一年級下期的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並且會用多種方法計算1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本班孩子在學習中對自己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能積極參與操作、觀察等數學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説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進行正確計算。

2、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算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意識,激發數學興趣,發展數學思維。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理解進位原理,提高計算能力。

五、説教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情景教學法、操作實驗法、發現法成為了我本節課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六、説學法

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他們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遊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加學習活動的熱情,孩子們在本節課中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七、説教學過程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這一論述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勵因素,讓孩子明確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以此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願望和動機。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情景圖

課本中例1的情景圖呈現的是帶孩子們遊玩的情景,接着帶孩子摘蘋果,我認為這樣處理的好處是讓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複習舊知。接着讓學生説出243,你是怎樣算出來的?然後讓學生觀察遊樂場兩位小朋友為大家準備礦泉水這個圖,讓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嘗試計算,詢問孩子:249到底是不是等於33,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相信大家學過之後,就能很快算出249等於多少。然後板書課題,引出了新知。這樣的設計既為今天的學習作了鋪墊,又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一年級的孩子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而這一數學知識的抽象概括性與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而教學手段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孩子們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在操作實踐,觀察分析的活動中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

小朋友們,你們想去遊樂場嗎?(想)那就跟我來吧。你們看,這是遊樂場。這裏有魔天輪,這裏有蹺蹺板樂園,還有划船樂園呢。咦,一羣小朋友在樹下幹什麼?我們去看看吧。原來樹上掛了又大又紅的蘋果。你們想摘嗎?(想)那好吧。先來摘這個蘋果。(挑學生口算,摘蘋果)師:對不對呢?(對)全班來,好真棒!(對了)

誰能告訴老師243,你是怎麼算的呢?(先算43=7,7再加20等於27)對不對?(對)真好!在遊樂場裏,有兩位小朋友正在為大家準備礦泉水。

箱子裏有24瓶礦泉水,又買來了9瓶,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非常好!誰會列算式?(249=33)你們

説等於幾?(33)到底249是不是等於33,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相信大家學過之後就能很快地算出249等於多少?你們有信心嗎?(有)

(二)操作實踐探索算法

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3個教學活動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1、擺小棒

左邊擺上24根小棒,右邊擺上9根小棒,你能用小棒算出得數嗎?

孩子遇到了249個位相加滿十這個新問題,該怎麼處理?接着同桌交流擺小棒的方法。

然後請孩子説説自己的擺法,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可能會出現這樣一些擺小棒的方法

(1)先把4根和9根合起來是13根,從13根裏拿出10根捆成一捆,20根和13根合起來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204

13

(2)從9根裏抽出6根放在4根那裏,捆成一捆,20加10,再加3就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63

30

(3)把24分成23和1,1和9湊成十

展示算法

249=33

231

10

(孩子們通過擺小棒自主探究解決了遇到的新問題,建構了數學知識的意義,接着又讓他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悦,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形象直觀了.)

這一環節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機會,並且充分的發揮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及時快捷的優勢。讓課堂成為展示思維過程的平台,成為學生積累財富、資源共享的“加油站”

我儘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讓孩子在知識的建構中,理解並形成數學的思考,這種數學化的思想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2、總結

好,下面同學們把小棒收進袋子裏,動作快一些。同學們,24加9,剛才大家想了幾種算法?(3種)

教師歸納第一種算法。我們看第二種算法是把幾湊成十(真棒,把24湊成十)第三種算法是把幾湊成十?(9)在這3種算法裏,你覺得哪一種算得很快?(第3種,因為……)(我喜歡第1種)有沒有人喜歡第2種?(我喜歡第二種)

在這3種算法裏,有先算出整十,也有先湊成整十的,為什麼都有整十?(因為用整十加起來好計算)

3、聯繫實際,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

(1)出示課件:遊樂場有一些蘑菇,左邊有35朵蘑菇,右邊有7朵蘑菇。你們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誰會列算式?(357=42)對不對?(對)真棒!誰能

告訴我你是怎麼算的?(我是把35分成30和5)很好,還有其它的算法嗎?(――)還有嗎?(——)哦,非常好。掌聲表揚。

(2)出示課件:下面我們去蹺蹺板樂園。有18人在蹺蹺板樂園裏玩,又來了8人,一共有多少人?誰會列式?(188=26)對嗎?表揚一下。

(3)出示課件:下面我們去划船樂園。划船樂園裏有手划船9條,天鵝船56條,一共有幾條船?誰會列式?(569=65)誰能告訴我,你是怎麼算的?

(4)好,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的知識在書上的62頁,大家打開書看一看例2。好,請拿出筆,認真地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題。做好的同學請坐正!做好了嗎?(做好了)我們對一下答案。(對)全班同學鼓掌,祝賀自己。真好!

(5)好,小朋友們趕快合上書,遊樂場裏還有更好玩的地方等着大家,你們想去嗎?(想)

看,這是水陸島,你們想到島上玩嗎?(想)水陸島上可好玩啦!你們必須選好路線,算對口算,才能安全地到達島上。否則,就會掉進河裏,撞到大鯊魚,準備好嗎?我們從1號開始,全班一齊讀(428=50)正確!接下去你會選擇幾號?(2號)我們一齊讀(446=50)二號卡片為什麼沒有變成綠色?(因為後面沒路了)可見我們上當了。好,趕快回來走3號呀。接下去走幾號呀?(4號、5號)接下去走幾號呢?(走6號、7號、8號)真好!10號草地填或-,你們猜應該填什麼?(加號)564=60,60大於57,祝賀大家!我們勇敢地闖到了水陸島。我們上島玩去了。

通過以上的練習,讓孩子明白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的算理,並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再通過計算練習來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

三)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什麼叫進位?找一個學生説。

請大家仔細觀察243、249一個等於二十九,一個為什麼等於三十幾呢?(因為4加9等於13,超過10,以要進位。)對,4加9等於13,超過十,應該向哪裏進位?(向十位進位)243=27,43=7,4加3不滿十,所以不向十位進一。4加9已經滿十了,所以要向十位進一。

四、自主嘗試,發散思維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説:“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出來,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孩子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

今天我們學習了進位加法,在生活中有沒有用處呢?

老師有20個蘋果,要分給大家吃。其中男生有15人,女生有6人,夠不夠分?(不夠)為什麼?

現在是春天,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同學們看,老師準備帶大家去春遊,其中大車要坐28人,中巴車要坐19人,小車要坐3人。那大車和小車一共要做多少人呢?(283=31,是31人)那中巴車和小車一共要做多少人呢?(193=22,是22人)

(這樣的教學鞏固了今天所學知識,提高孩子計算興趣,形成課堂高潮)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孩子,而是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進位原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一年級下冊《認識時間》第81頁例1及“做一做”第1題、練習十五第1、2題。

【教材分析】:

《認識時間》這一單元內容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同時為以後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以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

本單元主要教學認識幾時幾分。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也就是例1,是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並通過實際的操作,知道1時=60分。第二層次例2,是在5分5分數的基礎上,再用1分1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與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聯繫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按照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編排的,這樣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我選擇的是第一個層次的教學,即例1。

【學情分析】

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等,已經掌握了認讀整時和半時的方法,能用文字表示法和數字表示法表示。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3、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進一步提高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設計理念】

1、生活——數學——生活的大教學觀。

2、建構主義理論——“做數學”

3、我校開展的“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展行動研究

【教法、學法選擇】

1、針對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玩的心理特點,為了激發他們的興趣,我採用了愉快教學法,把故事、遊戲貫穿於各教學環節中,例:在練習認讀幾時幾分時我設計了擊鼓傳花的遊戲,同時還採用了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利用手中的鐘表學具撥一撥通過合作交流學會看時間。為了更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數一數、説一説、寫一寫、撥一撥、畫一畫、玩一玩、想一想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3、充分發揮課件的輔助教學功能,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形象性。賦予抽象的時間概念以鮮活的感性支撐,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合作探究對知識進行遷移、重組,達到認識、理解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目的。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下載於中國課件網),實物鍾,鐘錶學具。

【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我校開展的“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展行動研究課題,我實施了分層教學,開展了了“四步走”教學活動,具體活動過程如下: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由猜謎導入,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創設學生喜愛的情景,讓學生感到,時間與我們息息相關,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以舊引新,掀起慾望

1、複習舊知:認識8:00和6:30。

2、引發衝突:課件演示分針由6轉動到9,接着拋出問題:“你還認識這個時間嗎?”引起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慾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了學習自主化。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第1層:認識鐘面,利用課件認鐘錶裏面的第1、2個分支,瞭解鐘面是由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的構成的。

第2層:認識幾分,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認識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是一個教學重點,我採用課件輔助教學,利用認鐘錶裏面的第2、3個分支,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我先將鐘面放大,讓學生能更清楚的看到分針走一個小格就是1分,從12走到1走了5個小格就是5分,接着再5個5個的數,得出一共有60個小格。

為了使學生對分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我讓孩子們在書上自己填一填,從用眼觀察到動手書寫,再從寫到説一説每一個數字對應的是幾分?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高,知識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鞏固。

接着是感受一分鐘的長短,懂得一分鐘的時間雖然短,但還是能做許多的事情。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第3層:利用分支4解決時針走過幾個大格就是幾小時的問題。

第4層:認識時、分的關係,理解1時=60分。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讀、寫時間

這一階段教學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帶領學生探究9時5分的寫法。第二步:扶。在教師的幫助下認識10時5分和6時25分,會用兩種方法表示。第三步是放,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1:20,6:50,10:45和5:25的認識。

2、同桌合作,撥時間,説時間。

3、完成課本P82“做一做”的第1題。《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説“小明的一天”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採用擊鼓傳花的方法選擇學生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4、畫一畫

從看着鐘面説時間到根據時間畫針,提高了難度,這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

5、玩一玩

加強對時間的認識和判斷。

6、想一想

這是對本節課的學習重點的回顧和對時間知識的延伸,同時也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總之,整節課,我儘量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組織他們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鼓勵他們去猜想、驗證、歸納、概括,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出色的發現者、勇敢的探索者和快樂的創造者。

【板書設計】

認識時間

1時=60分

7時5分7:05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0

説課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小節6和7的認識及加減法中的用數學部分,主題圖為課本47頁插圖:金色的秋天。

教材簡析:

1、 主要內容: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組以金色的秋天為題的用數學的內容,包括兩道例題和一組做一做的習題,練習中的13題《美麗的小湖》也是類似的題目,其內容都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教材在這裏第一次出現了大括號和問號。

2、 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一種用情境圖反映的數學問題,有利於學生將所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並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整個知識網絡來看,它也標誌着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開始,是向後面的文字應用題過渡的橋樑。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教材,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使學生認識並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能借助圖畫正確分析題意。

2、 技能目標:會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 情感目標:通過本節課教學,向學生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在態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這三個目標在教學中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

為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主要採取了情境教學、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本節課的重點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提出合適的數學問題。其中,正確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是關鍵所在。

對於教材重難點的確定,我是通過如下兩個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從教材知識點分析:6和7的加減法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它又是進一步學習8和9以及10的加減法的最直接的基礎。

2、 從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來分析: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強,通過觀察圖畫,分析並敍述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進而選擇正確算法,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過程。

針對重難點,我打算採取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學過程:

共分四大環節: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針對一年級學生純真幼稚、富於幻想的心理特徵,我創設了如下情境:同學們,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對,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給勤勞的人們送去豐收和喜悦呢!看,她給咱們每個小組也送來了一份禮物(電腦出示)你能根據算式猜想一下,這些禮物各屬於哪個小組嗎?要解決這個問題,需用到哪些知識呢?我設計這個環節,意在激發學生興趣,藉此複習6和7的加減法,為後面學習它的應用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知識,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好,咱們還是隨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轉一轉,看一看吧!(出示插圖,導入新課)

二、放手學生,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

1、 讓學生對着插圖,進行觀察和交流。

具體做法是:先引導學生由近及遠或者由遠及近有序地觀察,藉此培養他們初步地自主學習的意識,至於學生觀察到什麼,我不去做過多限制,不管是藍天、白雲、還是房子、小草,這些都是學生利用雙眼來認知大自然的寶貴素材。

接着安排小組交流觀察的內容,並嘗試提出疑難問題,在互通知識中,也給每位學生提供了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

然後,由小組代表在進行交流,並提出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做到知識共享。

而這觀察、交流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感悟體驗的過程,學生從中感悟到自然美、家鄉美,進而激發起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這是教師用空洞的語言所不能替代的。

2、 教學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

作為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我在與學生一起觀察、感悟的過程中,有選擇地解答一些疑難問題,並最終將重點巧妙地引到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教學上,比如説:圖中還有哪些你以前從沒見過的數學符號?你知道它代表什麼意思嗎?或者説:老師這兒有兩個新朋友,你想認識一下嗎?這些導語都是可行的。

接下來,我主要藉助多媒體演示,先引導學生分別認知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明確大括號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問號表示要求的問題。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號的尖朝向各個方向,以避免學生認為大括號的尖總是朝上的誤區。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導他們理解大括號和問號合在一起表示的意義,並能對着情境圖敍述完整的圖意,互相反覆交流,直至明確要求的問題是什麼。在引導學生敍述圖意的過程中,其實已孕伏了應用題的結構,即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這對於學生進一步學習應用題是非常有益的。

3、 針對提出問題,列出算式進行計算。

在學生理解了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之後,能夠明確這幅圖要求的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個學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來,根據加法的意義,應該説不難解決。用左邊的4人加上右邊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決不就此滿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導學生列出多種算式,如扎小辮的3人加上不扎小辮的3人;低頭的1人加上不低頭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兩堆求和的思維定勢。這樣做,我認為有利用於學生多角度地看問題。況且,提倡算法多樣化,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當然算式的選擇也得視題而定。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幅圖,並與第一幅圖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不同之處,自己去表述圖意,如有困難,可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沒必要過多講解。如此反覆之後,明確要求的問題是還剩幾個向日葵盤?是求一部分,根據減法的意義,應該列式為7—2=5。利用電腦的優勢,我也可將問號移到另一邊,引導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這是兩道容易混淆的減法算式,應加以辨析。而當問號移到算式中得數的位置時,這幅圖則有上述兩種列式。這兩道應用題的教學,意在讓學生從中感悟兩點:

1、問號的位置決定着列式方法。

2、問號既然是要求的問題,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數。

同時輔以清晰明瞭的板書設計,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至此為止,我認為本節內容的.重難點已真正突破。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更加強烈。新教材藴含着許多有待學生髮現的奧祕,我認為只要教師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就可以滿足他們這種強烈的需要。

4、 及時反饋,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有了剛才的分析驗證,對於做一做中的兩道題目,我放手學生自己進行辨析,從中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在全面蒐集學生信息的基礎上,我也要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二、應用新知,培養能力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課本51頁插圖《美麗的小湖》與前面的知識點是類似的,因此,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對着圖畫進行講故事比賽,如《小鴨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領》、《小金魚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學生對圖意的理解,從而能夠正確列式解答問題,並輔以可行的獎勵機制,如評選故事大王、速算冠軍以及優勝小組等,意在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逐步培養自己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時機可對學生進行愛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當然,這項活動也可視教學情況放到第二節課或者課外進行,畢竟,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生成的,而不是現成的。

四、及時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總結,引導學生髮現庭院裏有數學、田野中有數學、小湖邊也有數學,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周圍還有哪些地方也有數學,比一比,看一看,誰是愛數學的小博士。這樣,就將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引向課外,從而體現了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的新的教學理念。

總之,我在教學中,不光利用多媒體,還要利用多種媒體,使知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注重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我相信,這金色的秋天會讓孩子們擁有一份沉甸甸的收穫!

好,我的説課完畢,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