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筆算乘法》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21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筆算乘法》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筆算乘法》説課稿

《筆算乘法》説課稿1

1、教師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的主動權。

教學14乘12時,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理解算理。先是滲透了估算的思想,又問學生實際結果怎麼算,學生提出了幾種不同的方法,還自己給方法起了名字,拆分法。然後又通過點子圖,教師示範之後,讓學生去圈、算,在學生的彙報交流中,學生又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了結果。真正體驗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2、利用舊知遷移進行新知的.學習。

如課前熱身、計算14乘12的方法等。利用舊知遷移進行新知的學習

3、練習題少而精。

教師沒有進行繁宂的計算練習,而是選取了典型的習題練習,重在讓學生掌握方法。

4、學生上課的聽課習慣好、坐姿端正,教師的付出功不可沒。

建議:

1、學生彙報點子圖時,教師可以優化算法,指導學生將12拆成10和2方便口算,也利於豎式的教學,為後面學習乘法分配律做鋪墊。

2、例題教學完之後,可以讓學生交換因數的位置算一算,滲透了驗算。

《筆算乘法》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中“筆算乘法”的例2——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為今後學習多位數的乘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一)學習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的最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基於教材和新課標理念,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確定以下目標。

1、學生能表述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出結果。

2、學生經歷探索、交流、歸納總結計算方法的過程,發展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認真審題,書寫整潔,仔細計算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算理的理解。

關鍵: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説學法

筆算是關於“如何做”的知識,應注重讓學生在嘗試、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

本節課的學習方法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歸納總結。

三、説教法

基於學法,本節課的教法是:情境教學,激發興趣;自學指導,引發探究;討論交流,明白算理;練習鞏固,發展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計算教學從本質上講,是比較枯燥和單調的。如果把沉悶的計算教學融合到學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

基於以上思考,我圍繞感興趣的“體育活動”這一主題,設計了“複習鋪墊——探究新知——鞏固應用——課堂小結”四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鋪墊(打氣球遊戲,看誰能百發百中)

富有挑戰和競爭性的學習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我把本課要喚起的先前經驗設計成了有趣的“打氣球比賽”。

口算:12×3= 16×10= 15×4= 90×70=

估算:19×21≈

筆算:36×7= 24×12=

處理的原則是:先比賽再明理。重在讓學生説出估算的方法;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方法及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的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這樣處理在為探究新知提供支撐的同時,還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 二)探究新知(圍棋棋盤上的學問)

1、聯繫生活,引入新課。

我先與學生談話:同學們,“你們下過圍棋嗎?”“你瞭解棋盤的結構嗎?”然後,課件出示圍棋棋盤,引出例2。接着,引導學生觀察棋盤的結構,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兩個:

①、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②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方格?

第一個問題做為例題,第二個問題做為練習。

2、自主探索,嘗試解決。

針對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我做以下處理:

第一步,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9×19=

第二步,學生自主選擇計算方法,算出結果。

第三步,交流彙報,學生可能用到的.方法有:估算、筆算。

在展示筆算方法時,創設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説出算理和算法:先用誰和誰乘?九九八十一,滿八十該怎麼辦?用1和19相乘時,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寫在哪兒?為什麼 ?然後再怎麼辦?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對運算的順序、進位方法和第二個積的書寫位置進行初步小結。

接下來,學生去試着解決第二個問題:棋盤上共有多少個方格?

這一問題的解決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學生列出算式獨立計算;第二步讓學生説筆算的過程和結果,同時我通過課件展示,再現筆算的進程,加深對筆算方法的理解。

3、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接下來,我讓學生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和不進位乘法計算過程進行對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筆算的過程。師生共同總結出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

即: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先用個位上的數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設計目的]: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經歷自主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的筆算過程;發現、比較,歸納出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提升學生對乘法筆算的認識,達到知識的主動建構。

(三)鞏固應用

為了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審題,書寫整潔,仔細計算的好習慣,我設計了“當裁判”的小練習。

1、當裁判(題略)

2、解決問題。

①小明獲得跑步冠軍,每天堅持跑25分鐘,1個月(31天)共跑多少分鐘?

②他從家到訓練場要走15分鐘,每分鐘走38米,小明家到訓練場有多遠?

[設計目的]: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鞏固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

3、綜合應用。

請你估一估王老師帶5000元,夠嗎?

體育用品

單價

個數

足球

99元

12

籃球

70元

21

排球

41元

35

讓學生先估算,再用筆算驗證。

[設計目的]:這樣,把口算、估算和筆算有機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我讓學生説一説;“這節課有什麼收穫?”來總結全課,自我評價,能起到梳理知識,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略)板書簡潔明瞭,突出重點。

總之,本節課,我力求體現“利用已有經驗,突出探索發現,注重能力培養,關注學生髮展”的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筆算乘法》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教材第53頁例2和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八的1—4題,也是義務教育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後一個知識塊。它是學生已掌握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擴展和提升。

二、説學生

學習這節課之前學生已學過這三個知識點

1、三位數乘一位數第一個因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三位數乘兩位數。

三、説編排意圖

1、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特殊筆算──因數中間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以本單元45頁主題圖中特別列車和普通列車的運行為題材引入中間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整十數的乘法。其用意與例1一樣,一方面使學生體會計算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另一方面為學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係作又一次鋪墊。

2、分步學習因數中間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本例題分為兩小題第1題學習兩個因數末尾都為零的乘法160×30第2題學習一個因數中間有零、另一個因數末尾有零的乘法106×30。 第1題的重點是豎式的簡便寫法以及積的末尾0個數的確定。教材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這方面的舊知和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自主遷移類推出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的簡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寫幾個零。 第2題的重點既有豎式的`簡便寫法又有因數中間的0是否應與另一個因數相乘的問題。由於這些問題在前面的乘法學習中都已解決,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為學生獨立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充足的空間和機會。

3、鼓勵算法多樣化。本例題以筆算教學為文主,口算、筆算交互進行。例1顯示的兩位學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訴學生:計算時,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筆算或其他算法。因些這節課的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識發展水平出發引導學生由舊知遷移到新知。

四、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經歷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的過程,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列豎式計算的簡便方法進一步認識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計算的能力和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ㄍü例題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説重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列豎式計算的簡便寫法,尤其是0和非0數字的對位問題。

難點:簡便寫法的算理。

六、説設計理念

1、在生活情境中進行計算教學。既可以提供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材料,也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計算來源與生活問題,也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

2、以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為主,讓學生自主的利用舊知遷移出新舊。

3、注重算法多樣化和算法簡便化,但又不拘泥與讓學生使用一種算法。

七、説教學過程

計算課的教學對學生來説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學時儘量讓計算的素材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聯繫在一起,既達到提高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計算來源與生活問題,也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但三位數乘兩位數,因為結果比較大,而且還要是中間或末尾有0這樣的計算背景。學生平時的生活很少接觸到,所以我設計時也為這個問題而煩惱。如果不創設情境,直接引出計算例題,這樣就比較枯燥;如果為情境而情境,不切實際的造一個情境,那又有背數學和生活相聯繫。以本單元45頁主題圖中特別列車和普通列車的運行為題材,引入中間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整十數的乘法。

用意一方面使學生體會計算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另一方面為學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係作又一次鋪墊。接着我讓學生比較這三個算式與前一課學習的區別,明確這節課學習的目的。又讓學生回憶0在乘法中的特點,特別是複習了三位數乘一位數,第一個因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筆算和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算理。為下面自主探索遷移作知識準備。然後我讓自主嘗試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然後讓學生自己上台來給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並討論比較那種算法更簡便,從而總結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豎式的簡便方法。為了解決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在這個環節裏又有針對性的設計了兩個練習:一個是0和非0的對位,還有一個是積末尾補0。在教學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因為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所以我直接讓學生在兩個問題中選擇一個解決。重點強調了因數中間0不能漏乘。

在練習方面,我結合教材有針對性,讓學生做課本53頁的做一做,再次突破本課的重點。課堂小結,培養學生自我總結、歸納的能力和習慣。

《筆算乘法》説課稿4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的筆算乘法。本課時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知道了乘法各部分名稱、掌握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估算這一計算技能的基礎之上。本課時的內容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同時也為繼續學習多位數乘法打好基礎。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瞭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精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筆算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基於以上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點是: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算理。

二、説教法

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方法上,採用了知識遷移、情境創設、比較歸納、練習鞏固等教學方法。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對計算教學的認識,我將教學過程設計成創設情景引出新知、舊知遷移,對比探究獲取新知、鞏固練習內化新知、總結歸納4個環節進行教學。

首先,我以主題圖為素材創設了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景。媒體出示信息:3盒水彩筆,每盒12枝,讓學生了解信息並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枝水彩筆?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2×3=?從而引出新知的學習。

算式出現後,我讓學生試着算一算,並能説出算理。這樣設計既是對學生起點的把握,同時也能讓每個學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

學生的算法會是多樣的,可能會出現書上提及到的.算法。我先讓口算的學生説一説,要求學生説清口算每一步的算法、算理(同時演示口算過程),我想這是為筆算服務。特別是讓學生弄明白10×3的10從哪裏來的?便於學生明白口算的算理。

在此基礎為了進一步溝通口算與筆算之間的聯繫,請學生觀察、比較思考老師剛才板書的豎式與學生的口算有什麼聯繫,使學生明白筆算與口算的計算的道理即算理是一樣的。

由於,本堂課作為筆算課,所以為了掌握筆算的計算方法,我將通過讓學生指名説計算過程、同桌説、再指名説的形式達到對筆算方法的熟練掌握。

當然,計算課單有語言思維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進行動作思維即大量的動筆練習。所以我先安排了類似例題的3道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其中一道是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讓學生試着用列豎式方法進行計算,並板演反饋,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練習結束後我結合小結讓學生談一談這節課的收穫與需要注意的問題,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清晰的結構。

最後,對本節課要掌握的主要內容和注意事項,進一步進行了小結和強調,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重視。

《筆算乘法》説課稿5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第八冊第一頁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4題。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三位數乘以兩位數,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乘法筆算的基礎上學習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利於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以今後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積累經驗。教材注意創設情境

以計算月星小區的總户數為題材,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再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筆算經驗嘗試用豎式計算,初步感知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再通過進一步的交流,幫助學生掌握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

(二)教學目標

根據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繫,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及分析,概括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四)教學準備:課件(情境圖、門票、計算診所)

三、教學法指導。

本節課是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單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訓練,學生深感計算枯燥,錯誤百出。計算本身是有很強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內容常常是現實的,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在教學法指導上着重突出以下幾點:

1、情境教學促感悟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課創設了計算“月星小區住户總數”的現實情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根據自己的體驗,感悟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遊戲教學促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遊戲能很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單純的計算容易讓學生感到乏味,因此我在導入環節設計了“領小區門票”、實踐應用環節設計了“我出題你來算”、“計算診所”等活動,讓學生適當的“玩一玩”既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增強應用能力。

3、自主探索體現主體性

新課程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過程,指出“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間。在彙報交流中,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斷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體驗。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促進遷移。

同學們,這幾年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月星小區最近新建了一些樓房,可漂亮了,你們想去參觀參觀嗎?不過要進月星小區,我們得領一張門票。如果門票上的問題能順利解決,就可進入小區。

課件出示門票

計算:44x15 78 x 32 5 x 144 238 x 6獨立計算,交流筆算過程。

[設計意圖: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開頭不僅能使學生很快由抑制到興奮,還能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成“自我需要”,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這個環節以爭取入小區的門票導入,讓學生在遊戲中體驗學數學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複習了舊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架起橋樑,可謂一舉兩得。]

(二)創設情境,感受新知。

學生獲得門票後,課件出示小區情境圖,讓學生從中提取信息根據問題列出式子,引入新課。

[這樣的情境教學,能使學生感受到:原來生活中藴含許多數學信息,學習數學能為生活服務。從自覺的去學習數學,解決問題。]

(三)自主探索,獲得新知

(1)激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筆算經驗獨立嘗試列豎式計算。

(2)小組交流自己的算法。

(3)全班交流反饋。

(4)歸納算法。先小組內討論,再師生總結。

[設計意圖: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筆算方法,並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進而探討出筆算的基本方法。從而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培養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四)趣味練習,促進深化

1、我出題你來算。(課件逐題出示第1題)

2、計算診所。(想想做做第2題)

3、小小會計師。(第4題練習。)

[練習針對性強,有筆算練習、有改錯練習,還有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練習。此外,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不僅讓學生絲毫沒覺得計算枯燥,反而在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計算的樂趣,既鞏固了新知識,又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了應用數學的意識。]

(五)、課後延伸,加深理解。

完成練習第3題[這是讓學生獨立完成列豎式計算,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六)、課堂總結。

1、*説説自己學到了哪些新知識。有什麼感受體驗。

2、*誰還想提醒大家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進行簡單回顧與反思進一步深化理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並且給優等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筆算乘法》説課稿6

一、説教材:

1 、教材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63。

2 、教材及一般學情簡析:

筆算乘法是本單元的第二個內容,也是本單元的重點。分為不進位和進位兩個層次。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和兩個練習,分四課時進行教學。本課是教學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並安排了8個做一做的練習,讓學生在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鞏固的練習。

教材通過到書店購書的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列出算式,嘗試解答。“小剛”的方法藴含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將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為一個兩位數乘整十數和一個兩位數乘一位數兩個算式,再把它們的積相加,同時也是豎式計算的基礎。“小紅”的方法是豎式計算,實際上是將“小剛”的方法簡寫(三個豎式合為一個豎式),也是本課的核心。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計算上本身並沒有困難。主要是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個積的書寫位置的問題,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筆算的方法。其關鍵是要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所得的積的末位要與因數的十位對齊,理解和掌握豎式的書寫方法。對於國小三年級學生來説,由於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他們的形象思維仍佔主要地位,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要注重數學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尊重知識的邏輯基礎和學生的現實基礎,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筆算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探討計算的方法。

3 、教學目標

據此,我為本課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優化策略。

(2)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3)通過學生活動,體驗數學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所以,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並會正確進行計算。難點是建立算理的正確表象,理解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所得的積的末位要與因數的十位對齊。關鍵在於能否為學生營造好恰當的生活情境與探究氛圍,使學生活起來,動起來。

我確立以上目標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

1、《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本節課教學中要創設良好的探究氛圍,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2 、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學習者能否主動建構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取決於能否激發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感性材料,所以本課不僅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結構,而且要縱向考慮新舊知識及方法的溝通聯繫。

二、説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活動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為此整一節課,我是循着“引導----探究----鞏固----評價”的路徑讓學生觀察現象、探究方法、應用知識、交流評價,着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以數學的視角去觀察、以數學的思維去探究、以數學的'方式去應用、以數學的語言去評價。在繁瑣與簡約、感性與理性、數學與生活交織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敏鋭。

三、説教學程序:

為體現以上的設計理念和構建探索性學習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我是這樣來實施教學的:

1、情景導入:

課件創設:新年將至,小軍想買些禮物和卡片送給好朋友。他到新華書店買了1套12本的格林童話,每本24元;買了23張卡片,每張卡片13元。

提問:根據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樣求呢?

預設:(1)買格林童話花去多少錢?24×12

(2)買卡片花去了多少錢?23×13

(3)一共花去了多少錢?

(到新華書店去購買禮物這個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通過對信息的選擇、處理、整合,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

2、算法探究:

(1)估算:24×12 23×13

(2)自主探索算法。

(3)小組交流。

(4)全班彙報:誰願意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板示)

①連加法:24+24+…+24=288(元)(12個24相加)

②拆數法:24×2=48、24×10=240、240+48=288(元)

20×12=240 4×12=48 240+48=288(元)

③連乘法:24×2×6=288(元) 24×6×2=288(元)

24×3×4=288(元) 24×4×3=288(元)

12×4×6=288(元) 12×6×4=288(元)

④豎式法: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這裏可讓學生結合24×2=48、24×10=240、240+48=288説出豎式計算的原理,在這裏是這樣引導的:這個48怎麼來的?這個1×24相當於什麼相乘,所以這個乘出來的積末位4要寫在什麼位上?為什麼把這個0和“+”空着,可以寫嗎?(讓多個學生對着豎式説説)

同時課件演示乘的過程: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5)算法優化:這幾種計算方法你最欣賞哪一種?

(6)嘗試練習:下面就用你最欣賞的方法來計算23×13。

學生都會用拆數法或豎式法計算,探討:為什麼不用連加與連乘法?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在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豎式計算適用的範圍更廣。

(當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之後,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內驅動力,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估計、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在討論中欣賞和理解,在類比中優化,從中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並且注重學生在建立正確算理表象過程中知識間的相互聯繫和溝通。教師只是引導、參與學習,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生動場景:知識由學生去建構,問題由學生去發現,共性由學生去歸納。)

3、應用提高:

(1)選擇合理方法計算:

33×31 25×12

(這是兩道基本練習題,首先是檢查學生對筆算算理的理解情況,其次是培養學生合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如25×12= 25×4×3。因為筆算僅僅是一種技能和方法,而計算的品質和靈活選擇合理的算法在某種角度上可能更重要。在教學之前我們要有意識的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來體會筆算方法的普遍性,但是當學生掌握了這種技能以後,又要在另外的一種層面上來思考我們的教學價值,就是讓學生要具有一種良好的計算品質,能夠根據具體的題目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包括估算)。這可能也是一種優化吧。)

(2)解決問題:

① □ □

×□ 3

——————

□ 9

2 6

——————

□ □ □

(進一步深化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算理,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②三(1)班有24位同學在跳繩達標訓練中,都跳了121下,他們一共跳了多少下?

(延伸拓展,適時遷移,創設多位數乘多位數的不進位筆算乘法的素材,引導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

(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知道遇到問題試着運用數學方法去探索問題和解決的途徑,以逐步形成獨立探索的習慣和大膽探索的精神。)

4、交流評價: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穫、感想,你的表現如何,並且把你的收穫和感想告訴大家。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發展,再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穫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為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但是課堂又是動態的,變化的,有時課堂教學生成和預設是一致的;但有時兩者是有差異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面對後面一種情況,教師該怎麼辦?我想作為教師能夠做到的是:在課前精心的設計教學預案;在課上靈活地處理生成資源。只要我們教師的心中有學生、有目標、有策略,將會彰顯課堂教學的無窮魅力!

《筆算乘法》説課稿7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

本課時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知道了乘法各部分名稱、掌握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估算這一計算技能的基礎之上。本課時的內容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同時也為繼續學習多位數乘法、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試商打好基礎。

教材創設了生活中的實際情景,從解決問題入手,這也是體現了計算的實用價值。通過讓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探究過程,讓學生理解筆算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現了兩種不同的算法即分步口算方法和筆算方法。透過兩種算法尋找不同算法之間的聯繫。另外教材安排了做一做三道有層次性的對比練習,既為了正確書寫豎式,同時也進一步鞏固筆算的方法。練習十六共4大題,既有對筆算方法的鞏固同時又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體現了計算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其中,第4大題乘加(減),使學生綜合計算能力得到了訓練。由於筆算乘法與筆算加、減法存在有很大差異,在計算過程中,多位數乘一位數不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另一個因數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積相加。其中計算步驟較多,要顧及的問題也很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容易出錯。

二、説學習目標:

1、認識乘法豎式,理解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筆算的算理,掌握筆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豎式計算。

2、經歷筆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會口算與筆算之間的聯繫,培養類比及分析、概括能力,計算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3、養成認真、仔細的計算習慣,體驗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説教學重難點:

理解筆算的算理,掌握筆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豎式計算。

四、説課堂教學結構:

基於以上的分析以及對計算教學的認識,我將教學過程設計成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景引出新知;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四)、總結歸納。

五、説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出新知;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我以主題圖為素材創設了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景。出示信息:3盒水彩筆,每盒12枝,讓學生了解信息並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枝水彩筆?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2×3=?從而引出新知的學習。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分以下幾個層次教學:

1、嘗試計算教師巡視

我想估算應該有機地融合在實際的情景中才得以體現價值,因此,算式出現後,先讓生估計一下,大約幾枝?

然後,讓學生先試着算一算,並把算法與同桌説一説。這樣設計既是對學生起點的把握,同時也能讓每個學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

2、反饋算法學習新知

學生的算法可能會出現書上提及到的口算和筆算兩種。我先讓口算的學生説算法,要求學生説清口算每一步的算法、算理,我想這是為筆算服務。同時板書計算過程。特別是讓學生弄明白10×3的10從哪裏來的?便於學生明白口算的算理。

當學生出現筆算時,我會追問:你是怎樣算的?同時顧及全體學生的想法。因此教師還是有必要對筆算進行規範地書寫,我想這也是教師主導地位的體現。所以,我會讓學生觀察書式與橫式的區別?使學生明確:因數的位置按上下來書寫,並且第二個因數3應與個位對齊,積寫在橫線的下面。雖然這些看似不重要,但是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是有幫助的。然後重點探究筆算的算法,也是本堂課的重點。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應該會出現規範的豎式計算。因此,我會另外板書過程化的豎式計算(如教材中豎式的虛線部分)提問:你是先算哪一步?學生應該會説2×3或3×2,隨即在第一次積6的右側板書。同時讓學生明確6應寫在積的個位。

然後,問積中的“3”從哪裏來?讓學生説清3是用3去乘第一個因數十位上的1得到的。教師並在板書上註明計算的箭頭,便於學生弄清計算的步驟。緊接着提問:為什麼這個3寫在十位上呢?讓學生説出它是由3×10得到的,表示的是3個十,隨即對應位置板書:10×3=30,以上幾問是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就是12×3的積。

在此基礎為了進一步溝通口算與筆算之間的聯繫,請學生觀察、比較思考老師剛才板書的豎式與學生的口算有什麼聯繫,使學生明白筆算與口算的計算的道理即算理是一樣的。此時,教師提出我們可以把剛才分兩步的筆算過程合成一步書寫,即規範的豎式書寫。

從而揭題:筆算乘法

由於,本堂課作為筆算課,所以為了掌握筆算的計算方法,我將通過讓學生指名説計算過程、同桌説、再指名説的形式達到對筆算方法的熟練掌握。

當然,通過計算課單有語言思維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進行動作思維即大量的筆頭練習。

第三層次,嘗試練習,鞏固新知

我安排了類似例題的3道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其中一道是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讓學生試着用列豎式方法進行計算,在反饋中繼續鞏固算法。

六、説課堂作業題設計: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練習作為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有針對性的又體現一定層次性的練習:

1、專項練習

訓練學生的`的筆算豎式計算格式。我安排了2~3道的直接書寫積的不完整豎式計算。

2、對比練習即書上做一做三道,通過讓學生計算説出三道題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這裏只要學生説準確都允許,教師不作小結,因為不進位乘法只能説是筆算乘法的一種特例。

3、基本練習

書上75頁的第二題6道,讓學生在數學本子上列豎式計算,並在投影上進行逐道反饋,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4、糾錯練習——“火眼金睛”

低段孩子善於糾錯也樂於糾錯,我設計了這樣一題。其中有書寫數位沒對齊的錯誤、也有積的十位出錯的題目,也有數字看錯的題目。讓學生先安靜判斷再指名反饋。及時表揚。

5、應用練習。

計算課與實際問題的結合始終是一道永不褪色的風景,因此我將書上75頁的1、3兩題作為應用練習,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6、綜合練習,書上75頁的第4題。

通過與其他運算混合計算,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第七環節:總結歸納

讓學生説説今天學到了什麼?在學生總結的同時,教師用規範的語言複述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即從個位乘起,先用第二個因數去乘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再依次乘第一個因數的十位,百位,千位,乘得的積分別寫在個位,十位,百位,千位上。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清晰的結構。

課堂是富有生命的,説課設計畢竟不是現場上課,所以面對課堂上的生成我們還需要作出靈活的應對,我想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筆算乘法》説課稿8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筆算乘法)是國小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8頁第一課時的內容。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這一節課的學習平台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不進位),以及對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為過度到本節課的學習起到鋪墊的作用。本課時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全冊的一個重點,學好這節課的知識,對今後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的乘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3、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材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檢查教學效果的標準和尺度。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教學目標應在基礎知識、能力培養、思想品質三方面進行明確。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滲透教學源於生活,要用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3)情感目標: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評價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新知識的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4、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着課程標準,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算理。

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筆算算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説教法、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還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根據他的認知規律,我們不僅要設計色彩鮮明的課件和情境進行教學,而且還要使他們感受到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是一種需要。因為課標上指出:國小中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更應當關注數學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應該是現實的,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而且學數是有用的、必要的,從而願意並且想學數學。因此在教法、學法指導上着重突出以下幾點:

(1)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採用了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促了們的反思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

(2)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並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方法,然後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解,既明於心又説於口。

(3)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髮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學會自學探究,並提供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三、説教學流程

本着“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的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出發,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增強教學效果,學生計算能力得到真正發展,我對本節課設計如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不會自然湧現,它取決於教師所創設的學習情境,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課的一開始,我設計了“今天我們再去街心公園看一看”這一情境:出示情境圖:你看到了什麼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板書)學生提出很多問題。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好

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從而使教材與

學生之間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發的關係。讓學生既認識了自身,又大膽而自然地提出猜想。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

“保護環境”花壇一共用了多少盆花?怎樣列式?

1、學生列式。27×23=

2、學生嘗試計算。

3、組織交流,展示算法。

在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上讓學生充分討論、探索方法:

一種是口算,23×3=69,69×9=621。

一種是直接用豎式計算。(因為也許有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同時也可讓學生板演27×23=的豎式,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去,又能使學生體驗到筆算方法的簡潔和便利,從而促使學生更為自覺的學好筆算。在這一環節中重點強調這一豎式與前面學的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重點説出不同的是本節課的筆算乘法要進位,前面的沒有進位。這時教師要強調計算兩位乘兩位數的連續進位時,不要忘了加上進位的數。由此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此部分設計,充分給學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重點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乘法的算理,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一種是估算,因為27接近與30,23接近於20由此估算出結果為600,教師要給與充分肯定並加以鼓勵。

4、師生評議。

問: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探索活動,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知識的衝突,教師在旁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三)、自主練習鞏固提高

練習是數學學習中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對法則的應用,更好的領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的計算方法,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以便學生掌握知識並能熟練應用。

(1)估一估,算一算。自主練習1題,讓學生交流説出估算、筆算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對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2)解決問題。自主練習2題,讓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3)自主練習第3題(出示課件)。讓學生用兩位數乘兩位數來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對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四)、評價總結暢談收穫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去了街心公園,你有什麼感受?你能把你的收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嗎?

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不僅使其回顧和整理本節課的知識,還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並能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説是一個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突出重點,起到一種畫龍點睛的作用。為此我設計了下列板書: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

27×23=的各種算法的展示

俗話説教是為學服務的,通過我的教學使學生樂於學習,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筆算乘法》説課稿9

一、説教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它主要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它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以後,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還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打下了基礎。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算法多樣化,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2、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新知,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意見的能力和參與的能力。

3、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獲的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悦,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理解算理,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乘的順序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二、説教法:

1、情景教學法:創設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情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迫不及待獲取新知的慾望,發現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2、遊戲教學法:在練習的時候加入遊戲環節使學生愉快的學習。

三、説學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是新課標特別提倡的學生學習的方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經歷算法多樣化,將其所學新知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當中去。

四、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新知

我結合學生積極進行少科院研究,引出買書這一話題,引導學生解決買書中的數學問題:24×2,24×10,24×12並引導學生解決,既複習鞏固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做準備。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自主嘗試,算法多樣

學生獨立嘗試計算,不規定算法,給予他們充裕的思考空間,培養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為緩解學生的表現欲,讓他們先在小組裏講一講,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然後由學生代表講講算法。(轉化為加、拆數——連乘、乘加、乘減、筆算這幾種)

3、呈現算法,突破難點

學生的方式多樣為建立與筆算乘法的聯繫我首選了這樣的算法,它有利於知識的遷移。

三)聯繫實際,理解算理

結合複習導入部分的買書,讓學生理解算理。第一步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是舊知,我就一筆帶過;第二步用十位上的()數去乘得到是幾個十,所以要寫在十位上,從而突破難點。第三次聯繫導入部分的買書,讓學生理解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然後通過個別説,同桌互説逐步掌握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拓展創新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

考慮到學生在45分鐘學習中難以始終集中注意力,我在練習中特別加進闖關遊戲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關:填空我能行

第二關:計算我能贏

第三關:錯題我來改

第四關:問題我來解

第五關:拓展我最行

練習設計由淺入深,有扶到放,讓學生逐步掌握並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反思,回顧新知。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從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兩方面進行回顧,讓學生在收穫知識的同時受到數學思想與方法的薰陶。

《筆算乘法》説課稿10

我所上的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部分筆算乘法的例2。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因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乘法和初步掌握了一位數乘二、三位數筆算乘法的計算順序和怎樣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正確處理筆算乘法中的進位問題.即:滿十進一,和滿幾十進幾的問題.課前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擺小棒,理解了進位的道理,通過不同的擺法,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通過討論,取得了共識.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

一、説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採用了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擺小棒及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促了他們的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並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方法,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既明於心又説於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髮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學會自學探究,並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二、教學程序:

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法,這節課主要是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我在組織學生探索算法的基礎上,教學用豎式計算,重點解決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因此,我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和掌握算法上,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數學知識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規律,邏輯性很強,不能有半點的跨越與漏洞,結合數學知識的形成特點。圍繞教學重點採用了以下步驟:

(1)簡化導入部分,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探索算法上。因為這是一步算式的應用題,學生列起算式來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因此,我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小棒圖,弄清小棒圖提供的各種信息,明確要解決什麼問題,在這上面並沒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2)在探究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法上讓學生充分討論、探索方法:第一是通過小棒圖來説。也為“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埋下了伏筆。第二是直接用豎式計算192×4。豎式的計算學生肯定沒問題,對於第一步如何計算也難不倒學生,關鍵是第二步、第三步,通過學生自己探索算法,讓學生弄清第二步、第三步為什麼這樣寫?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去,又能使學生體驗到筆算方法的簡潔和便利,從而促使學生更為自覺的學好筆算。

(3)在教學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計算時,我把探究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已發現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學習,愛學習的目的。

(二)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是數學學習中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對法則的應用,更好的領會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我設計了相應的練習以便學生掌握知識並能熟練應用。

《筆算乘法》説課稿11

一、説教材:本節課是一節計算課,教材中只給了兩名同學的計算方法。然後引出了豎式,又強調了豎式中沒一步的算理。

二、説學情:在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學習了一位數乘多位數筆算方法之後,大部分學生能熟練準確地計算。學生通過預習例題,家長提前輔導都能利用四句乘法口訣順利地進行豎式計算,但他們説不清這樣計算的道理。

三、説教法、學法:以往模式是重算法,忽視算理,本節課我設計時重點在於重算理,明算法。給學生點子圖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體驗數學算法多樣化,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説教學目標:

1、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感受“藉助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策略意識。

3、通過應用,初步體驗兩位數乘兩位數在生活、數學應用中的廣泛性,拉近算式與生活的聯繫,並體驗探究、應用過程中的成功感。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用一個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數個位上的數,得數的末尾與十位對齊的道理。

五、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導入新課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2、動手操作,探究算理。

本節課我是由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領學生不斷探索。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節課我主要利用點子圖這一研究工具,為學生創設了數學交流與想象的機會,努力使數學計算課堂換髮新的生命力。學生通過預習進行豎式計算,但他們説不清這樣計算的道理。如何溝通算理與算法之間的關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呢?我藉助點子圖這個直觀模型,架起算理與算法之間的一座橋樑,使學生能直觀感悟計算的道理。開始學生根據情境列出乘法算式,教師給學生提供點子圖,讓學生把一本書看作一個點在圖上分一分,算一算,求出一共有多少本,學生操作過程中具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效果,不會算的學生他們無意識的在14×12的點子圖中進行劃分,計算出各個部分的結果之後進行累加,算出結果。

3、試做豎式,探究算理

而對於會計算的學生來説,他們會劃分成大小相等的兩部分。只要計算出一部分的'結果通過乘份數方式就可以達到計算出結果的目的,預設方法同學們沒想到比如3個4套的分法。或4個3套的分法,學生們都是分的兩部分。有橫着分兩份的,有豎着分兩份的。還有一部分同學有意識地在14×12的點子圖中結合豎式計算的過程進行劃分——就是2個14與10個14。這樣的學生是在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基礎上能夠自主探索的學生,他們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我留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學習探究時間之後,引導學生交流彙報,體驗方法的多樣性,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找到這些多種多樣的計算方法,讓他們説出這些方法有一個共同特點“先分後合”,將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兩位數乘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數。由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先放後收方式進行。在學生自主操作後,再進行引導反思,教師讓學生試着豎式計算,找計算正確學生板演,説説是怎樣算的,應用4句口訣。

4、解疑算式,深化算理

教師再重複強調豎式書寫方法。這裏也是本節課重點,學生在應用一四得四這句口訣時4還容易寫在個位。重點講解。然後引領學生將豎式與點子圖進行結合看哪種方案與豎式計算過程相吻合。此時所有學生從無意識思考到有意識思考,教師在投影上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會很容易找到與豎式匹配的方案。再讓學生將豎式計算過程與點子圖相對比,在不知不覺中又探索計算方法背後的道理了。最後引領學生將總結出來的口訣算式進行完善,學生又進一步思考算法與算理之間的關係。此時學生才是由掌握算法轉向真正理解算法背後的算理。

(三)專項練習,內化方法

(四)課堂小結,思想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