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實用的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4.67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的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7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范進中舉》之刻畫人物方法之中通過個性化語言分析人物形象,下面我從教學目標、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預想來説課。

一、教學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基本掌握通過人物個性化語言來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范進中舉》是國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講讀課。這是一個小説教學單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對小説的閲讀能力,能理清故事情節,分析小説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心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並能對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理解小説的主題,品味小説中的精彩語言。七年級上冊已經安排了一個小説單元,學生已經初步瞭解小説的特點,初步掌握閲讀小説的一些基本方法。《范進中舉》是一篇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對讀書人殘害的名著。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閲讀分析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境遇,通過對重要人物範胡屠户的個性化語言分析人物形象。通過拓展訓練分析張鄉紳的個性化語言他的形象來檢驗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

2、難點:在語言實踐中如何運用個性化語言描寫人物形象。

(三)教材處理:

這篇文章內容生動、語言形象,在已經完成一課時的.情況下,學生容易被其情節和語言所吸引,對故事情節已有大體的瞭解,這節15分鐘的課重點分析範胡屠户這個人物,在這篇課文中胡屠户的語言極具個性,通過分析的語言來概括他的性格特徵。而張鄉紳的形象分析是通過學生的練習來完成的。

三、教學模式程序:

(一)模式:啟發式、學生主動參與型

(二)程序:

1、通過複習描寫人物的方法引出課題。

2、利用電腦課件展示比較閲讀圖表,重點分析范進中舉前後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户對他的不同態度,瞭解手法在本文中具體運用所達到的強烈的諷刺效果,並運用電腦課件對人物形象進行歸納總結。

4、利用電腦課件對課堂的收穫進行歸納總結。

四、教學方法及手段:

説教法,教無定法,但貴在教要得法,根據內容,以及學情,我採用啟發式教學法,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手參與型教學模式,訓練運用語言,進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在教師適當的引導、點拔下,讓學生多思考多討論、動手寫畫來共同完成本節課教學任務,並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五、教學效果反饋及學生素質培養情況預想

1、以學生主動參與型教學方式授課,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主主動性,並較好地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解答問題的能力。

2、學生掌握一些通過人物個性化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語文説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並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去過紫金山嗎?今天,老師想再帶領大家來認識一座山,它的名字叫“華山”。(板書,齊讀)這個“華”字是個多音字。(板書)

2、你們去過華山嗎?那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圖片,簡要介紹)華山在我國的陝西省,它又高又險,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登華山的路只有一條,而且曲折難走。

3、古時候,7歲的寇準登上了華山,還寫了一首詩,題目就叫做“詠華山”。(板書,齊讀)這首詩,大家都會讀嗎?試一試吧!(齊誦古詩)

二、學習課文

(一)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指名讀,分行帶讀

3、再次自讀課文 ,邊讀邊想,你從文中知道了什麼。

(二)分段學習

1、你們覺得華山怎麼樣?(高、美麗等等)板書:高

2、是呀!課件出示:華山真高。(指名讀)

3、華山的最高峯有2160.5米,而我們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説,要5座紫金山加起來才能和華山相比。或者説,要600多層樓才有華山那麼高。課件出示:華山真高哇!(再指名讀)

4、華山這麼高,爬到山頂容易嗎?你能不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讀一讀?(理解“艱難”)。(指名讀詞、句子)

5、雖然難爬,但華山頂上卻是別有一番景色,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配樂範讀三、四兩句,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6、誰來説説你看到了什麼?(相機板書:藍天、山、太陽、白雲)

7、自由讀這兩句話,邊讀邊想想藍天、山、太陽、白雲在哪兒?課件出示: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

8、(指名讀,指名説它們的位置)相機在黑板上畫上簡筆畫:在頭上、在腳下、那麼近、山腰間。

9、看到的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可以做動作)

10、你們讀得真好!老師比原來更喜愛這這雄偉的華山啦!我想要讚美它一下!師朗讀第一節。

11、你們也能學着老師的樣子來讚美華山嗎?課件出示:啊!華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12、站在華山頂上,小寇準和我們一樣感受到了華山的雄偉、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動,已經--情不自禁了。(出示詞卡,指名讀)

13、小寇準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

課件出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齊讀

14、你讀懂了那一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嗎?其實課文裏就藏着這首詩的意思,你能找出來嗎?

15、配樂朗誦詩歌,加上動作。

16、寇準用短短几句詩就寫出了華山的高和美,怪不得先生“連連點頭稱讚”。誰能學着先生的樣子來誇誇他?

17、7歲的寇準已經能寫這樣的好詩了,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嗎?

18、再次配樂朗誦詩歌。

19、小朋友們,課文學到這兒,你們對華山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你們喜歡華山嗎?(通讀全文)

三、學習生字

1、小寇準的詩得到了先生的讚揚,小朋友們,你們想和他一樣嗎?那麼,老師要看看今天哪個小朋友寫字時最認真,姿勢擺得最端正,老師也會對你連連點頭稱讚的。

2、看與、齊、稱三個字的筆順。

3、這三個字,你用什麼好方法可以很好的記住它們?

4、師範寫,提醒學生注意關鍵筆畫。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強調寫字姿勢。

《詠華山》説課稿

一、説教材:

《詠華山》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閲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程——“文包詩”。課文敍述了寇準跟先生登華山時詠詩讚華山的事,描繪了華山的雄偉壯麗,也讚揚了寇準的聰明才華。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文章妙在作者先點孩子隨同先生登山,末點孩子姓名和年齡,重點放在登山吟詩上,以此表現少年寇準的才華出眾。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無論寫爬山還是寫山頂景觀,都緊扣一句話:“華山真高啊!”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詩,並提供了與詩緊密相關的背景知識、創作本詩時的具體情境和作者情況。課文配有情境圖,再現了華山壯麗的景色,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課文和古詩,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本文篇幅較短,內容孩子之前也有過接觸,所以想嘗試用一課時上完,部分生字的書寫留到寫字課進行。

二、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孩子年齡小,本身的登上經驗也很少,所以無法想象登上高山後的感受。再加上我班學生調皮的較多,上課注意力堅持不長久,易走神,所以教學時我採用了圖片、畫簡筆畫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和難點: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並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

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四、説教法、學法:

四、教法學法:

(一)創設情境

用多媒體、情境圖等手段再現華山的壯麗景色,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從而使學生對華山有一個比較鮮明的感性認識。

(二)讀中感悟

語感的形成重要途徑就是讀,因此在本課中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自己悟出課文中藴含的`情感、道理,讀為主,並以情導讀,將語言文字還原成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要求學生理解華山是十分高大的。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為此,在教學這幾句話時,應充分發揮多謀體計算機的輔助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畫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藉助具體的畫面,更深層地理解語言文字。讓靜態的文字動態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通過簡筆畫的展示,有意突出“那麼近、都在自己的腳下,山腰間”這些詞語,讓學生説説對這些詞的理解。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三)自主參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語文課程標準》實施的一個新理念。在閲讀華山風光的課文時,讓學生通過讀、找、議、悟,體現華山的高而美,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生字教學

在教學生字時,應培養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想讓學生自己説説怎樣記住這些字,它的筆順應該怎樣,凡是學生能説、能講、能懂的,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解決筆順和部首時,利用動態演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突出一個高字,配以簡筆畫,理清課文脈絡。

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概説

教材解讀:《廬山的雲霧》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全文層次分明,共4個自然段.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第一自然段總寫廬雲霧神奇美麗,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具體描寫了廬山雲霧的兩個特點.第四自然段再總寫人們對廬山雲霧的喜愛與流連。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藉。本文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如果能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發現美、體驗美,就能撥動學生情弦,從而使學生讀出意境,讀出美感,真正達到“入境、入情、動情、入心”的效果。

學情預測:我班的學生喜歡朗讀,不僅聲音響亮,而且對於課文的感情基調也能初步把握。這篇課文意境優美,但由於學生閲歷不深,而且對於語言文字的敏感度有所欠缺,可能會想象不出如此賞心悦目的景色,更讀不出廬山雲霧各種姿態的美。所以這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各種情境、多種形式的朗讀,在品味語言文字美的同時,引導學生能通過朗讀,讀出意境、讀出美感。

“感受美,讀出美”: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能夠激發美感,感受作品意境的美,誘發通感。這篇文章語言優美,引人入勝,可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或範讀,或引讀,或議讀,讓學生多讀,感受想象雲霧之美,讀出雲霧之美,體會出作者所描繪的人間仙境。我以此為中心,結合學生的知識現狀和朗讀的優勢,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幽、覽”等8個生字。會寫“廬、瀑”等10個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廬山雲霧的神奇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薰陶。

本課為第二課時,主要是達成目標2和3。

教學重點:通過對課文的賞析,感受美,讀出意境,讀出美感。

教學難點:感受廬山雲霧的神奇美麗,讀出意境,讀出美感,受到美的陶冶。

“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新課標着力強調的,所以朗讀就是教學的重點,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受廬山雲霧的神奇與美麗。基於學生認識比較感性的原因,學生很難入境入情地朗讀,所以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看圖,抓住關鍵詞句,通過聲情並茂地朗讀,深入體會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體味課文的語言美,讀出意境,讀出美感。這是我希望達到的目標,隨着學生理解的不斷深入,我相信這個目標一定能迎刃而解。

如何達成這些目標呢?

二、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廬山的雲霧》是一篇極好的寫景範文,宜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以生為本,為學生學習導向、導法、導讀、導學、導練,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教學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樂學、會學、愛學的境界。為此,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採用情境教學法,整體教學法,閲讀指導法,點撥教學法,語感教學法,遷移教學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美,追求美。

與我校倡導的“以生為本,有效生成”的教學理念相呼應,我將“着眼於整體,立足於個體,致力於主體”,真正關注學生,更多地為學生的學而“預設”,以學定教,因學而導,按照學生的學習起點,啟動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斷促進學生的學習向深入發展,用動態生成的觀念,營造真實開放的課堂教學,並及時抓彩,隨機應變,適時進行引領、點撥。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發揮我班學生的朗讀優勢,我將引導讓他們走進文本,披文悟意,入情入境,與作者靈犀相通,產生情感共鳴;讓他們在品中讀,在讀中賞,讀出意境,讀出美感,從而使“生成”更精彩!

三、説教學流程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卻是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環節的:

先看流程圖:感知美——讀出美——讚歎美

具體是這樣設計的:

(一)情境導入,感知美

1、一上課,我首先出示一幅幅風光綺麗、雲霧飄渺的廬山圖,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聽,然後點出“在眾多的景物中,數廬山的雲霧最神奇了!”,從而引出課題。(白居易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加上教師與動畫同步的優美的範讀,使學生學生獲得更加直觀、形象的感性認識,如臨其境,如見其形,當學生沉浸在美好的境界中,情感處於最佳狀態。這個壞節的設計是為了開啟情感動態生成的大門。)

2、接着問“廬山的雲霧究竟有多神奇呢?”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到廬山雲霧的兩個特點,達到了整體感知的效果。(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閲讀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我讓學生通過朗讀,找出廬山雲霧的兩個特點,梳理了文章的內容,又為後面的教學環節打下基礎。)

(二)走進雲霧,讀出美

(1)讀出姿態美

1、引領學生走進雲霧,感受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我分五步進行教學:

(1)找姿態。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描寫出廬山雲霧的四種姿態的詞句。(俗話説:“不動筆墨不讀書。”從小讓學生養成勤於動筆的好習慣對以後的`語文學習大有裨益。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邊聽邊劃,這不但促進了學生對廬山千姿百態的認識,訓練了學生動手的能力。)

(2)説姿態。引導學生説出廬山雲霧的四種姿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四種姿態的名字。

(3)品姿態。老師範讀後,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美的姿態品讀課文。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利用評價語滲透朗讀技巧,促進學生朗讀。如有學生選擇“白色絨帽”這種姿態,教師引導學生看圖“白色絨帽在哪兒呀?你看白色絨帽戴在上頂上,多美啊!”;如選擇了“一條條玉帶”,就引導學生通過換詞,感受玉帶的美“請你們看圖,為什麼覺得玉帶很美呢?這玉帶是纏繞在山腰間的,為什麼不用“籠罩”呢?通過換詞,學生不僅體會到用詞的準確,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玉帶的飄逸;如選擇“茫茫的大海”,教師問:“大海給你什麼樣的感覺?”讓學生感受到大海的無邊無際和壯觀,幾位學生讀後,趁熱打鐵問“還有誰也想讀出大海的壯觀?”學生得到了朗讀技巧的指導,從而讀得更出色;如選擇了“巨大的天幕”,教師就帶着驚奇的語氣説:“你的朗讀讓老師彷彿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天幕!”(實踐證明:學生十分喜歡聽以及模仿老師範讀,教師的朗讀示範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師的正確領讀,將無聲的書面的語言變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頭語言,學生在傾聽中能領會文意,展開想象,體驗情感。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對學生的朗讀評價,評價要有針對性,我是針對課文的思想感情和學生的個性特點而評價的,同時我還注重了評價的指導性,在評價中進行朗讀技巧的滲透,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4)讀出姿態美。為了能讓學生迅速進入到詩情畫意的情境中,我把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改寫了詩歌的格式,以一首清新的小詩出現在學生的眼前。然後再配上優美的音樂,讓學生深情款款地朗讀課文,讀出意境,讀出美感。(我把第二自然段改編成了一首詩歌,而且配上音樂,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富有詩情畫意的氛圍,學生在閲讀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具體可感地欣賞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提高了學生閲讀、想象、鑑賞的能力。在以上兩個環節中,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引導、評價語言,撥動了學生的“情”弦。以“情”為主線,牽引着每個學生的心。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學生忘記自我,快速地進入情境,與文本產生共鳴,讀出了味道,真正做到入情、入境、入心,達到“心入我書,我心入書”的效果。體現了情感的動態生成的高潮。)

2、讀出變化美

(1)説變化。首先我引讀第三自然段,然後問“廬山雲霧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學生就會説感受到了廬山雲霧變化的快。我就可以順勢而導,問:“你從哪些詞感受到了廬山雲霧變化得非常快?請把這些詞圈出來。”學生通過圈圈畫畫,找出了突出雲霧變化快的詞。還會有孩子回答:“我覺得廬山雲霧變化的姿態很多。”那麼我就可以順勢而問:“廬山雲霧是怎麼變化的呢?它由什麼變成了什麼?”通過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廬山雲霧變化的多。

(2)讀變化。學生找出了這些重點詞 “剛剛、轉眼間、明明、還沒等你”。讓學生讀出變化之快。學生能讀出變化得快還不夠,還要讀出抑揚頓挫的語調,於是,我問“一縷輕煙給你什麼樣的感覺?”、“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呢”通過對比,學生確定了朗讀的語調要從輕柔到字字鏗鏘有力。經過一番指導,學生的朗讀又有了質的提高,體現了朗讀“生成”的有效。

(3)拓展。抓住“瞬息萬變”這個詞,讓學生了解廬山雲霧的姿態還有很多很多,文中的兩種姿態只是個例子。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説變化。(語文教學應該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而對語言文字的準確把握,和投入的情感朗讀就是訓練語文“雙基”的根本方法之一。正如斯霞老師所説:“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牢牢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在讀好關鍵詞的基礎上,把關鍵詞放進語言環境中,層層深入,從字面到含義,到想象意境,通過讓學生讀讀、議議、品品,學生在品中感悟,從而積蓄情感,形成了獨特的感悟,與作者產生共鳴,並碰撞出了有效生成,推進了學生入文理解、融情入文、由文拓情。)

3、學生對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已經有了深刻的感受,我就可以問:“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受?”自然而然引導學生回到第一自然段,老師引發學生想象,創設一個雲霧繚繞的情境,身臨其境,有種“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再讓學生讀出飄飄的感覺。(在充分感受了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後,再賞心悦目地朗讀文本,使學生置身與文本之中,融入作者營造的情景之中,猶如身臨其竟境,讀出意境,讀出真情實感。)

(三)耐人回味,讚歎美

1、欣賞廬山雲霧的視頻,讓學生一睹廬山雲霧的動態美。

2、懷着戀戀不捨的心情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3、配樂激情朗讀全文,讚歎廬山雲霧的美。

(朗讀是“動情、動心”的藝術。此環節通過播放視頻,渲染了課堂氣氛,學生驚歎於廬山雲霧之美,使孩子在朗讀中充分流露出發自內心的領悟與讚美。優美的樂聲不斷,美麗的景色相隨,教師充滿感情變化的語言引導,良好的朗讀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使他們成為“景中人,情中人”。開口即抒情,深切而自然。準確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變化,融自己的理解於朗讀,讀出了真情實感。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驗美,挖掘美,才能讓他們有感而發。此時此刻,孩子的情感體驗盡現在對課文的傾情朗讀之中!)

四、説板書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學重點,一目瞭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板書我努力做到簡潔明瞭,板書廬山雲霧的兩個特點“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把雲霧四種姿態“白色絨帽 玉帶 大海 天幕”寫出來,既有層次,又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總之,課堂上的生成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把握住了“以生為本”這個基本理念,精心設計每個環節,全面預設學情,機智抓住學生動態的生成,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在生本、生長、生成的課堂中,自身的主動性得以彰顯,那麼,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能達到理想的境界!

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選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編排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楊氏之子》選自《世説新語》。這是國小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課文內容簡單,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通過本課學習,一是讓學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感受故鄉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讓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認識,為以後的學習奠基;三是通過課後蒐集妙言小故事,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二、説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瞭解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3、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抓住重點詞,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聰明機智。

4、交流課外蒐集的妙言小故事,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三、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學生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把沒寫出來的內容補充出來,應做為難點來突破。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惠,語言的精妙,也是本課重難點之一。

四、説教法:

閲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談話導入——激勵興趣;初讀尋疑——自主學習;再讀釋疑——探究合作;細讀解析——合理創新;美讀品味——領悟鑑賞;熟讀成誦——增加積累;課外拓展延伸,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精神精神。

五、説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拓展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解決問題。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楊氏之子》PPT

七、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引入。

二、出示課題,感受文言文。

三、自學課文。

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四、檢查自學生字、詞語情況。

五、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説説意思,還有哪些有疑難?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逐句理解,感情朗讀。

1、逐句理解(出示課件)。

2、感情朗讀。

二、結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試着有感情的朗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兩句話,要讀出兩人不同的`語氣。

三、深入理解,體會語言。

1、思考:你覺得楊氏之子的機智表現在哪裏?

(1)“應聲答曰”説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沒有正面説楊梅不是我們家的,而是巧妙的從“夫子家”説起,寓意孔雀不是你們家的禽,楊梅當然就不是我們家的。

2、討論:

(1)楊氏之子這樣的回答,你覺得好不好?好在什麼地方?

(2)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説話的例子,説一説。

提示:比如,別人請你幫忙,你的確沒有時間去幫忙,你是怎麼回答的?

四、拓展閲讀。

1、拓展閲讀一(出示課件)

2、拓展閲讀二(出示課件)

五、拓展延伸,綜合學習

閲讀“綜合性學習”,明確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要求。

蒐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後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語文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國小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十七課。首先我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理解,這篇課文記敍了詹天佑在修築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中,不怕帝國主義的重重阻撓,克服各種艱苦的困難,提前完成修築任務的英雄事蹟。從而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2、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段、句、詞,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2)瞭解詹天佑修築鐵路的過程,理解詹天佑是我們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3、教學重點

瞭解詹天佑修築鐵路的過程,並理解“兩端鑿進法”、“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

4、教學難點

理解“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討論為什麼説“詹天佑士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説教法】

1、品讀

2、精思

3、感悟

4、演示

【説學法】

1、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思維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3、採取多種多樣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説教學過程】

這一篇課文可以設定為兩課時。下面我將具體説一説我對第二課時是怎麼達成我的教學目標的。在教學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四個環節做起:

一、複習導入,感知課文

對於課文的第一環節,我打算安排兩個小步驟。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詹天佑是一位怎樣的人?【板書:傑出、愛國】

2、詹天佑的傑出體現在哪裏?他的愛國又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在修築鐵路中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克服困難?分別在哪些自然段?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板書:克服困難】

【這一步目的是讓學生在複習上節課內容的基礎上引出新課,在老師定向的引導下,一下子能捕捉住課文的重點段,然後再從重點內容入手,去仔細品味、剖析圍繞一箇中心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每一個事例,這對全文來説起到了居高臨下,總覽全局的作用。】

二、精讀課文,品詞品句

1、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一節,我請學生帶着以下問題自由去讀,從文中找出答案:

(1)、這段話主要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句話在這裏起到了什麼作用?

(2)、詹天佑是怎樣做的?

(3)、詹天佑對工作人員説了些什麼?你怎麼理解?

(4)、遇到困難,他又是怎樣想的?

【這樣讓學生帶着任務進行定向閲讀,對中下等學生起到引路作用,對上等學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閲讀能力差的學生,會在書上劃注出現成答案;能力強的學生,會邊讀邊想,準備概括出完整答案。這樣上中差兼顧,既避免了學生讀書漫無目的,走過場的形式,同時也向學生暗示着抓一段話中重點句子理解文章內容的閲讀方法。】

2、引導學生自己交流,先標出小標題,再抓住文中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理解、感悟。【板書:勘測線路】【這一步,是學懂課文的關鍵,不僅要引導學生完成思考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句,評議結合,揣摩作者的用意,體會文中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可以運用品讀法來進行。學生通過讀中悟,悟中讀,理解詹天佑堅持完成任務的堅定決心和頑強的意志。】

3、引導學生當堂歸納本段的學習方法:讀──思──議──讀:

【對於這一部分的處理,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時間。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4、運用剛才的學法自學第5、6自然段。

讓學生默讀這兩段,畫出詹天佑遇到了什麼困難?怎樣克服的?再標出這兩段的小標題,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開鑿隧道、設計線路】。為了加深理解我運用演示法,通過媒體出示課件,進行演示,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兩端鑿進法”、“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在第一課時就安排學生同桌討論,自己再畫一畫示意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有了一個直觀的瞭解,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朗讀這段文字,就能夠更好的理解了。

【對於這一段的設計,我認為,讓學生先討論,再畫圖,然後讓學生通過演示,從視覺上感知,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三、拓展練習,加深理解

在這一環節,我安排學生學習課文最後一段時,引導學生抓住“不滿”“提早”“有力的回擊”“讚歎不已”感知詹天佑的偉大,【板書:有力回擊、讚歎不已】並讓學生討論課後問題:為什麼説“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接着再安排課內練筆,寫出心中最想對詹天佑説的話,全班交流。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學生有了前面的品讀、理解、感悟,使得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此時安排練筆正好昇華了課文的主體。】

最後安排作業:就是拓展閲讀,找一些相關的科學家的故事讀一讀。

四、總結課文,昇華課文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把課文中的文字輸入到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達到書入我心、我心用書的境界,力爭讓學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當然,由於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設計思路肯定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批評指正。

語文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下午)好!

我是()號選手,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 》。

説教材:

《 》魯教版_____年級_____第_____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_____方面的主題單元,在整個教材體系承擔着培養______重要任務。《 》是本單元的一篇重點課文。文章通過__________表現了__________.課文充分運用了______________等手法描寫_______,生動細膩,讀來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是一篇學習寫景(寫人,記事)的好文章。

説目標(兼説課標):

依據教材的地位與特點,結合新課標要求,我將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認讀課文中的______個生字,會寫_____個生字;能夠結合上下文正確理解"______"等_____個詞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教材中指定的段落),豐富語言積累。

3、能夠抓住重點段落和關鍵詞句體會文中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或故事寓意、或人物特點),培養學生紮實讀書的好習慣。

4、激發學生________的思想情感,

説重難點:

依據教材編寫意圖,本篇課文的教學我將在認真落實三維目標的同時,着力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__________(景色的優美、或人物特點、故事文章含義等),加深課文理解,強化學生的閲讀感悟能力。

由於______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環境(生活經歷)所限,學生對___________有的理解會有一定難度,為此,教學中我將適時多媒體手段,使_____直觀化形象化,幫助學生生動理解________.

説教法策略:

依據本篇課文的特點和教學重點,我將採用如下教法策略,促進預定目標的順利達成:

一是大膽採用以讀代講策略。教學中將自始至終堅持以讀為本,堅持精講多讀,達到以讀促悟,重要的段落達到熟讀成誦,進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培養學生終生學習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是採用以寫促讀策略。教學中我將堅持讀寫結合,發掘教材的創作點,巧妙設計片斷練習,激發學生的創造相像,促進學生的閲讀理解與創造表達有機結合,從而實現讀寫一體。

説教學過程:

為了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我將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從整體到部分是認知的基本規律,從整體感知到精讀理解是閲讀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_____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因此,我將充分藉助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實現快速感知,達到省時高效,同時促進學生自覺能力不斷提高。上課伊始,我將開門見山,板書課題《 》,然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首先提問:通過預習,你知道這篇課文圍繞題目主要寫了哪幾方面(或哪幾件事情)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隨着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_______________.接着提出一個觸及文章思想內涵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課文中的人物(景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藉助這一問題促使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初步感受人物(事物)的_________,並隨機板書中心詞_______.在這一環節當中,對文章的既瞭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理清了課文的發展脈絡,對文章主要的思想感情也有了初步的感受,這就為下階段的精讀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着我將出示卡片讓學生認讀本課中的生字詞語,並充分運用拼音識字法、對比識字法、謎語識、查字典識字法等多種手段促進學生自主識字,落實識字目標。識字之後,我將着重指導正確書寫_______字,通過觀察、示範,提醒他們特別注意寫好——字的______部分。

二、部分精讀,深入理解。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將重點抓住_______這一部分,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深入體會文中含着的思想感情,並通過感情誦讀感受文章的藝術魅力。精讀部分的教學我將這樣展開:

1、標一標:讓學生快速瀏覽這一段,把其中最受感動(或印象最深)的`詞句標出來,為後面仔細品讀體會奠定基礎。

2、品一品:標出重點的詞句之後,啟發學生仔細品味一下,這些地方為什麼讓你感動(或為什麼給你的印象特別深),讓他們靜心想一想,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人物(事物)的什麼特點。

3、講一講:語文課標明確要求,閲讀教學要重視閲讀表達,促進學生讀書感悟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和諧發展。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着力啟發學生聯繫上下文大膽講出自己的感受。課程標準同時強調閲讀教學要提倡學生的個性化讀書,促進人的個性發展。所以我將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此基礎上加以適當點撥,形成正確的理解方法。

4、讀一讀:這裏的讀主要是賞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重要的語文素養之一,也是課標的重要要求。因此,在抓住重點詞句暢談感受之後,我將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落,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自由讀書,自主探究。

現代課程理念認為,閲讀教學應當立足於學習讀書方法,培養讀書能力,激發讀書興趣,促進人的終生髮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前面引領學習一個重點段落就是為了"授之以漁",因此接下來我將實現開放性閲讀策略。課文中表現人物(事物)______的細節還有很多,我將放手讓學生自由讀書,自主體會,提高課堂效益。在這一過程中我將指導學生運用評一評、議一議的方法開展學習,讓他們給一些重點語句加上簡單的評註,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通過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反思提煉,總結昇華。

閲讀教學應當提倡一課一得,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紮實提高。在部分精讀、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我將設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反思提煉、總結昇華,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再深入一層。我將聯繫課文的結尾(或中心句,或補充資料)提出這樣一個問題:____________?通過思考回答進一步把握人物的本質特點,進一步理解人物的精神境界(或領悟作者的寫作技巧,或懂得故事所藴含的生活哲理)。

五、自由朗讀,享受課文。

語文的本質就是讀書,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也是讀書。只有多讀才能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感受語文的快樂。因此,教學的第五個環節我將安排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放手讓學生聲情並茂地讀,在朗讀中盡情享受文中的語言美、情境美及人物的思想美,並從中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我還將鼓勵學生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課後指定的段落),以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

六、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教學的最後一個階段,我將給學生安排兩個練習:一個是基礎性練習,主要促進學生鞏固本課的生字詞語;另一個是拓展應用性練習,主要是緊密聯繫課文內容搞一個小練筆。這一練習我是這樣設計的:________________.通過這個小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應用能力,而且可以反過來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使閲讀與寫作融為一體。

説設計反思:

各位評委老師,本課的教學設計遵循了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課程理念,突出了語文的學科特點,牢固堅持以讀為本,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同步提高,整個教學過程計劃用兩課時完成,預期能夠收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語文説課稿 篇7

今天,借我們學科組五環跟進之機,白樹常老師和趙玉玲老師為我們展示了兩節精彩的同課異構課堂教學。這兩位老師風格不同,白老師沉穩老練,屬於內熱型,趙老師生動活潑,屬於外熱型。他們課前精心準備,課上引導深入淺出,學生學得入情入境,課堂上異彩紛呈。

白老師的課:

1、對文本解讀深入,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感情隨着語調的變化而變化,或激昂,或低沉,學生隨着老師的引導漸入佳境。

2、凸顯了語用教學。學習了新詞新語法等,老師引導學生練習運用。比如“善”字教學,引導學生説喜歡唱歌的叫“善歌”,喜歡跳舞的叫“善舞”。“峨峨兮若泰山”,引導生練習説句子“皎皎兮若明月”,“依依兮若楊柳”等。

3、課堂節奏張弛有度,動靜搭配。課堂上,有自學,有互動,有寫話,有朗讀,這種有動有靜的節奏感很強,效果也很好。

趙老師的課:

1、層次性體現好,循序漸進,深入淺出。這種層次性體現在教學的每個環節當中。比如在善鼓善聽的句子中,先引導學生想象景物,練習表達,補充資料,體會知音難覓,再次感受相聚的`歡樂,再去讀,就有了提升。

2、語文味道濃烈。趙老師引導學生抓漢字特點,體會語言之美,感受藝術之美,這也是本單元的重點。“琴”字處理,抓字形特點去理解絕弦的意思;“善”字的引導時,也是從字形特點出發,張大嘴巴,美極了,妙計了。這些話説的合情合理,毫不矯揉造作,很自然得體。

3、整堂課淡化講解,突出朗讀,課堂上始終洋溢着朗朗的讀書聲。

兩位老師共同的問題是“兮”字的朗讀,這就是難點,是學生易犯錯的地方,但老師沒抓住,是不是應該在範讀基礎上讓學生體會老師是怎麼讀的,然後老師引導為了突出感情,要拖長音,放慢速度。這樣學生就知道怎麼去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