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2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説課稿8篇

説課稿 篇1

今天我説課的篇目是紀伯倫《組歌》中的《雨之歌》,它是八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1、八年級的第二單元所選擇的都是散文詩,都是由尋常的事物激起心靈之聲,語言優美且貼近生活,容易激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知生活,並進而受到感染,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經過本單元前面散文詩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散文詩的基本學法,而這篇文章作為本單元的最後一課,負有總結歸納昇華的重要責任。因而這堂課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運用能力的重要一課。

2、我的教學設想是:紀伯倫的《組歌》共有2篇,分別是《浪之歌》和《雨之歌》。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的《浪之歌》主要通過朗讀指導訓練,品味文中的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賞析課文,掌握散文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達與意象之間的關係,在賞析的基礎上鑑賞名家的及同齡人的作品從而指導寫作。本課只説第二課時《雨之歌》。

3、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第一,朗讀課文,展開想象,領悟散文詩的思想內涵;

第二,賞析課文,揣摩語言,在品味中享受審美樂趣;

第三,通過賞析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重點定為兩點: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品讀欣賞文章。

2、通過模仿寫作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難點:品讀文章,體味文章的思想內涵和作品的藝術特點 。

(二)説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用指導朗讀、合作探究、比較閲讀等方法進行教學。

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物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述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發共鳴。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

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完成賞析文章的教學目標。

除此之外,我還打算用進行比較閲讀的方法,選取了七年級語文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圖”和一篇同齡人的作品《春雨》進行比較閲讀。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加大課堂的容量,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三)説學法

《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據此,我準備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程序設計:

首先,用回憶什麼是“散文詩”進行導入。

第二步,進行朗讀感知,回憶朗讀應注意哪些內容

第三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的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全班朗讀,在朗讀中進行整體感知。我設計了三個題目:

1、《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什麼特點?

2、這首詩從哪節開始出現了“人”的形象,人的出現有怎樣的作用?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賞析文章,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1、討論賞析一篇文章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2、結合所學方式賞析文章。

3、教師進行小結。

第七步:欣賞名家和同齡人的作品

名家的作品主要選自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圖”選段,可以讓學生把《春》和同齡人的作品進行比較。

第八步:隨堂練筆

請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選取一物,以“xxx之歌”(如“小草之歌”“白雲之歌”“春風之歌”),模仿寫一首散文詩,表現你對人生的思考。

第九步:當場寫作,當場與學生評析作文

第十步:佈置作業:1、摘抄文中你欣賞你喜歡的句子

2、欣賞《組歌》中的其他幾首。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在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題選自九年級教材第二單元第三課。第二單元由三課構成,第三課“認清基本國情”,第四課“瞭解基本路線和戰略”,第五課“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本框題學習的基本國情是認識國策、路線等的理論基礎。因此在本單元起到基礎引領和導入的作用。

2、在本冊的地位和作用:九年級教材的主題是“責任與使命”。重點探討我與集體、國家、社會的關係,本課是對第一單元內容的深化,又是學生更好地學習第三、四單元的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感受、理解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

(2)認識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3)瞭解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國家的根本任務。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分析資料並從中得出結論的能力。

(2)提高學生抽象思維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地位不斷提高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引導學生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通過引導學生認識中國還屬於發展中國家,還不發達的現實,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報國之志。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世界舞台上的中國

我國的基本國情

教學難點: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四、説教法

1、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通過展示鮮明、具體的情境,一則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二是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理性的頓悟。

2、事例教學法:通過生動、具體的數字、資料和圖表,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對本框題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在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時,我主要採取這種教學方法。

五、説學法

(1)情感體驗法;

(2)自主探究法;

(3)小組互助合作法。

六、説教學過程

本課我主要設置以下幾個環節:

1 組合作 找資料(課前探究)

2 設情境 導新課(新課導入)

3 話變化 品成就(上篇:改革開放三十年)

4 看差距 思不足(下篇:初級階段一百年)

5 扮周公 解夢境

6 固新知 填表格(課堂小結)

7 理資料 制展板(作業佈置)

(一)課前探究:(1 組合作 找資料)新課程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為了更好地培養上述能力,完成教學任務,課前要求

1、學生準備:

(1)學生分小組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收集改革開放三十年,關於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的資料或圖片,並填入表格;

(2)蒐集家鄉改革開放30年來的變化。

2、教師準備:

(1)教師收集相關資料;

(2)製作多媒體課件;

(設計意圖:這裏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究活動,能初步感受祖國發展日新月異,並培養學生收集、篩選、分析資料的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新課教學

1、設情境 導新課

在設情境導新課的環節中播放兩組,反映中國舊貌與新顏的圖片和《走進新時代》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從中獲取感受

意圖:通過直觀對比的圖片和激昂的音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情緒,導入新課教學。

上篇:改革開放三十年

2、話變化 品成就

活動一:細品祖國成就

(1)小組代表用幻燈機展示介紹本組收集到的關於祖國偉大成就的資料或圖片,並談談小組成員在收集過程中的感受。

(2)師生共同總結:中國的國際地位(課本33頁)

(3)教師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改革開放;經濟建設。

活動二:感受家鄉變化

(1)小記者彙報採訪結果,介紹洪洞縣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變遷。

(2)學生從衣食住行等方面談身邊變化;

下篇:初級階段一百年

3、看差距 思不足

活動三:看差距

學生通過對比可以較容易看出我國科技工作者人數遠低於發達國家,在經濟上生產總值也同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從而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

我國仍屬於發展中國家,面臨着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我們只有認清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加快發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活動四:思不足

這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主要採用事例教學法。運用直觀、形象、具體的事例、漫畫呈現問題。讓學生從現有知識經驗出發,自主獲得知識,充分體現課改精神,並化解難點。

(1)展示材料一:(課本34頁)

學生小組討論、思考問題:

結論:從經濟上看,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從文化上看,科學技術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

(2)展示漫畫“過五關”

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①漫畫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什麼現象?

②這些現象的存在説明了什麼社會問題?

③你是否經歷過或聽説過類似的.社會現象。

引導學生認識漫畫反映了看病難的社會現象,説明了我國醫療制度的不完善,類似的還有上學難,買房難等,説明了我國在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從而得出結論:從政治上看社會主義的具體制度還不完善。

(3)通過以上分析材料,透析漫畫,基本國情就浮出水面,請學生歸納我國的基本國情,教師多媒體展示:

從總體上看,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仍處於初級階段。

(4)學生第一次接觸“初級階段”這個名詞,教師需要從含義、起止時間,表現等方面進一步解讀

多媒體生動的展示,讓學生對“初級階段”有更全面認識。

4、扮周公 解夢境

師生根據教學內容,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個人、小組提取信息、處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台。

活動:“周公”解夢

多媒體展示“夢境”

夢境反映了人們的需要在不斷增長,卻得不到滿足。在這裏,通過夢境提出問題:“為什麼要等待,人們的需要為什麼得不到及時的滿足”

從前面的基本國情中可以知道,雖然我國發展迅猛,但現階段我國的生產水平還比較低,落後的生產水平趕不上人民需要的增長,因此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成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那麼,“如何才能夢想成真呢”,進一步設問,引出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着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意圖: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是本課的難點之一。運用通俗易懂的夢境,設計巧妙的問題讓難點不攻自破,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構建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5、固新知 填表格

師生共同完成表格

反饋學生成果,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理清本課的教學思路。

6、理資料 制板報

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配上簡短的文字説明或自己獨特的旁白,小組合作制“成就黑板報”。(黑板報形式出現)

愛國情感在製作中得以昇華,並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板書設計

第二單元 瞭解祖國 愛我中華

第三課 認清基本國情

一、我們的的社會主義祖國

1、世界舞台上的中國

(1)日益強大的祖國

(2)我國仍屬於發展中國家

2、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我國的基本國情:

(2)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3)國家的根本任務

説課稿 篇3

一、設計理念

國小信息技術課,主要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信息科技的興趣,讓學生逐步掌握有關計算機操作知識及操作方法,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計算機真正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工具。

二、設計意圖

我設計的《小小名片設計師-----巧用文本框》這節課,是泰山版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二冊下第六單元我的家鄉宣傳板報中的內容。本課是在設置藝術基礎上,是板報製作中不可少的內容,為後面製作板報做了鋪墊。本節課的設計意圖是通過設計名片來掌握文本框的插入,調整大小和位置,及設置顏色。使所學的知識得到實際的實踐應用,並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三、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本課的重點是熟練掌握插入文本框,難點是設置文本框的格式。

本課主要是以學生活動為主,採用自主探索式學習方法,採取任務驅動式教學和協作學習教學。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對新知的實際操作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給學生為自己的爸爸或媽媽設計名片這個任務,使新知進一步在實際中應用。

四、設計過程

第一個環節是設情激趣,給學生髮名片,以談話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時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藉機引出課題。

第二個環節利用闖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插入文本框,調整文本框的大小、位置和設置文本框的`格式,這個環節,學生可以根據老師提供的智慧包資料,小組合作自主探索出闖關的方法。從而掌握這三個知識點。讓學生上台當小老師説給大家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

第三個環節讓學生自主設計製作名片,可以給自己的爸爸或媽媽設計,有的孩子想到給自己設計。這是對本課知識的綜合應用和能力提高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第四個環節本節課的昇華,作品的展示,讓學生自己評,學生互評,師生評,把好的作品打印出來,送給學生,給好的學生髮“名片設計大師”獎卡。最後老師建議學生課後利用本課學的知識來做一些賀卡、板報等。

五、成功之舉

整節課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同學協作為主,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學生自己領悟,自己動手、嘗試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通過介紹自己的情況,發名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一種和諧,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學到了知識了,提高了能力。

六、敗筆之處

1、語言還需進一步的加強,使之更流暢,精練,準確,更具有感染力

2、由於課前沒能很好的檢查好機器,過程中有個學生的機子死機,而浪費了一些時間。

3、教學過程沒能照顧到全部同學,

4、最後作品展示,由於打印機出了問題,沒能把學生的作品打印出來。

七、再教設計

一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揚長避短、精益求精,首先,繼續堅持採用創設情境,營造更為和諧、平等氛圍的教學策略。同時要更慷慨的給予鼓勵、表揚,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另外,還要給學生提供更多時間和機會去探索,提高學生探究的深度和質量。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指正。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紫藤蘿瀑布》是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課文主要是通過感悟作者對於人生的體驗和思考,使學生樹立起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信仰。

本文是現代著名女作家宗璞於19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到一樹盛開的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藤蘿花衰敗到茂盛的變化,感悟出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細膩,圍繞紫藤蘿花來抒發感情,由賞花、憶花、悟花三部分構成,層層深入,最後揭示主旨。

二、説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品味語言之美,把握紫藤蘿花的特徵;

2、學會提取關鍵詞分析解決問題;

3、理解作者情感變化,感悟生命的堅強與美好。

三、説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品味文章中的優美句段;

2、教學難點:理解作者情感變化,感悟生命的堅強與美好。

四、説方法

教法:情境創設,啟發點撥

學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説教學過程

(導入創情境——賞花知形象——憶花析感情——悟花明哲理——寫花作拓展)

(一)導入創情境

(欣賞一組花卉圖片)由學校門前的月季花入題。

(二)賞花知寫法

1、觀看視頻,讀我所愛

2、小結:這是一樹的紫藤蘿。

(三)憶花析感情

1、提取關鍵詞明確“這又是一樹的紫藤蘿。”

2、結合背景理解“人的'不幸”

3、分析作者感情(焦慮悲痛——寧靜喜悦——遺憾——振奮)

(四)悟花明哲理

1、結合生活體驗談感受

2、小結:這還是一樹的紫藤蘿。

(五)、寫花作拓展

1、老師小詩展讀

2、學生創作

3、結束學習

(六)佈置課外作業:

1、閲讀課後作者的《丁香結》《送春》片段

2、完成一張“學習卡”,建議辦一期班級園地(花語人生)

推薦讀物:《鐵簫人語》

説課體會

説課是整個教學工作中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環節或階段,它具有整體性和綜合性,它能整合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説課促使教師自覺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理論水平。説課促使教師努力提高專業知識水平。本次説課,難點在於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融合,這需要我們去找資料,有意識的將信息技術,多媒體運用到教學過程來,這能促進我們多方面的思考和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

説課稿 篇5

教學理念:

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時,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自主閲讀、講述小獅子成長過程中的事例,並抓住重點詞句感情朗讀,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研讀文本,體悟情感,體會小獅子的特點以及“我”和小獅子之間和諧相處的深厚感情。使學生的語言的以內化,提升人文素養。

教材分析:

本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三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記敍了“我”精心馴養小獅子愛爾莎,在和它一起生活三年後送它回大自然的事,表現了“我”和小獅子之間的深厚感情,點明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具備初步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還有一定量的詞彙積累,他們能夠自主學習字詞,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並能在交流和討論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除此之外,他們的形象思維正不斷地豐富與提高,抽象思維能力也在逐步發展,但好奇心與求知慾依然很強。這些都使本課教學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自主學習成為了可能。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課文內容我制定了以下的目標。力求做到可行、可測、全面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肝、糙、犀、耷、恕、戀”6個生字,聯繫上下文合作學習中理解吮吸、耷拉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體會小獅子愛爾莎和“我”之間和諧相處的深厚感情。

3、通過課文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保護並尊重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觀念。

重點

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並能運用此法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獅子愛爾莎和“我”之間的深厚感情。

2、讓學生明白要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學方法:

誦讀法、自學輔導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佈置學生課前蒐集有關獅子的知識、自學提示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解題導入

1、同學們去過動物園嗎?誰能講講你看到的動物是什麼樣的,説説你對它的感覺?假如你有機會餵養一頭獅子,那是什麼樣的感覺呢?這會是怎樣一個稀奇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小獅子愛爾莎吧!

以問題導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可快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且利於他們結合自己的感受理解課文感情。

2、出示課題

(二)自主讀書,整體感知

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預習能力,並且可表要求他們具備使用字典查找字詞讀音的能力。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比較弱,所以老師在課上要專門引導。

1、藉助詞典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通順,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大致瞭解“我”和小獅子愛爾莎之間發生了幾件事,分別是什麼。

三、檢查預習情況

生字的讀音是基礎知識,要在客商有選擇的強調。並且逐步引導他們把字詞放入課文理解,加深印象。段落自由選讀環節是為了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並且可以鍛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盡情的發表自己的觀點。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本課要求的6個生字在書中給生字注音。

2、反饋檢查:你有哪些生字的讀音特別需要提醒大家的嗎?(根據學生説的個別指正後,集體再朗讀。)

3、會讀了嗎?那我考考你。老師將部分詞語放到句子中,你會讀嗎?出示句子認讀:(個別認讀)

4、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文段落進行誦讀,並講出喜愛的理由

四、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三年級學生應該具有默讀的能力,所以我在課上有意培養這種能力。而且邊讀書表思考,隨時做筆記這種學習習慣的培養也很重要,所以要特別提出。

1、根據自學提示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並在課文中畫上記號。

自學提示內容:

(1)你感覺愛爾莎是一隻什麼樣的獅子?從課文中哪些語段能體會到?

(2)從課文哪些內容可以看出“我”和愛爾莎之間有着深厚的感情?

(3)畫出不理解的地方,四人小組討論並總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

小組討論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集思廣益。

3展示問題

A問什麼小獅子不能和我一直生活下去?

B我問什麼改變主意,不把他送去動物園呢?

C我明明捨不得小獅子,問什麼還要下決心離開他

4帶着問題重新體悟文本

説課稿 篇6

一 選材意圖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激發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今天我選擇了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魚,作為創作的主題,同時,讓幼兒在給小貓送魚故事的情境中,自由選擇活動材料,通過幾何圖形拼搭並利用短線裝飾的方式來表現各種形態的魚,使幼兒充分動手動腦進行美術創作活動。讓幼兒在美術這種極富創造性的活動形式中,體驗和感受到圖形組合及線條組合的神奇效果和色彩美所帶來的愉悦感、滿足感、成就感。

二 教材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具體的美術活動能力,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幾何形圖片,讓幼兒在拼拼、搭搭的過程中探索魚的不同姿態,旨在調動幼兒的好奇心、積極性。最關建的是這些活動形式對幼兒技能、技巧具有挑戰性,並給幼兒充分想象的空間,使幼兒能自由選擇活動形式;自由拼圖、用色;大膽表現;只要動手動腦就能創作出漂亮的作品,體驗審美愉悦以及滿足感、成功感。

目標分析

1知識性目標

⑴能大膽地運用幾何圖形拼貼魚,並用短線排列的方式裝飾魚。

(2)體驗圖形美、色彩美,並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

2社會性目標:

⑴讓幼兒在愉悦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⑴ 綜合運用多種圖形,大膽組合、拼貼各種形態的魚。

⑵體驗美術創作活動帶來的樂趣

難點:⑴運用不同方向的短線排列,裝飾魚身的各個塊面。

三 幼兒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年齡在5歲半左右,處於塗鴉期、表現期,他們好奇、好動、好模仿;喜歡明亮的色彩如:紅黃藍綠和有變化的環境。從平日美術活動中幼兒的表現來看,動手能力較差,依賴成人的指導,操作中畏首、畏腳怕出錯。

四 教學方法設計

1 談話、提問法引出主題

談話法能維護寬鬆的精神氛圍和自主表現的時空,而提問的方式又能引導幼兒靠近主題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2 觀察、學習法提高幼兒審美感受

通過欣賞作品,感受圖形組合的美和色彩的美,激發創作慾望。

3 示範講解法讓幼兒掌握基本技能、常規

美術創作中的重難點是需教師分步驟示範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條有序的示範、講解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4 分組操作法尊重幼兒個體差異

據活動內容、材料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設置六個活動組,讓幼兒自己選擇活動形式,分組活動。給每個幼兒自由的創作空間。

5 個別指導法為幼兒創造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

幼兒美術活動雖然操作性很強,又非常自由,但它並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消遣,老師在把握幼兒現有水平和每個孩子的特點的前提下,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才能出成果。

五 教學準備

1 活動前兩天,幼兒在家中觀察爸爸媽媽燒魚的過程,並向家長了解做魚的各種燒法,如紅燒魚、咖喱魚、糖醋魚、葱油魚等。

2、每人一個畫有煎盤的黑卡紙、蠟筆、勾線筆、漿糊、各種幾何圖形。

3、成品、半成品範作兩到三張。

六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部分 :談話、提問引出主題

老師以談話的方式,直接引導幼兒表達出靠近主題的知識、經驗。即:小貓生日快到了,朋友們會送給它什麼樣的禮物?

第二部分:觀察魚的形狀,創造性地拼出各種形態的魚。

老師逐一出示拼貼好的魚, 幼兒欣賞觀察,引導幼兒説出作品運用了哪些幾何圖形

該環節中重點⑴的突破主要通過老師用示範、講解,結合幼兒的觀察、表述作相應的引導來化解重點。

第三部分:激發幼兒燒魚的興趣,教師示範魚的燒法。

第一步 :示範創作方法

1 老師簡單示範變化方向的短線裝飾是難點所以要放慢速度反覆兩次,邊示範邊講解讓幼兒掌握這種美術形式的基本技能的、常規。

2 引導幼兒空中徒手練習不同方向的畫法。

第二步:介紹活動內容、材料,幼兒按意願選擇並創作。

第三步: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迴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製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環節,主要採用講解和示範突出教學重點;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老師個別指導突破難點。

第四部分:幼兒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採用談話法,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這是本次活動較重要的一環。老師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後的愉悦體驗。

第五部分:延伸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後,鼓勵大膽為其它小動物做些好吃的菜。

七 活動反思

在今天的活動中,幼兒和教師的配合比較默契,幼兒在活動中不受拘謹,大膽釋放自己的創造力。對於本次活動,我進行了總結和反思:

1、活動形式生活化、情節化。

《綱要》中指出: 在藝術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生日送禮物""小貓愛吃魚""爸爸媽媽燒魚"是幼兒再熟悉不過的生活情節,設計該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熟悉的故事情節、生活情節的啟發、引導,去感受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態度。

2、活動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首先,活動涉及的技能目標是讓幼兒拼拼貼貼畫畫,這是中班幼兒喜歡嘗試並能夠掌握的技能技巧,活動形式不受傳統美術分類形式的約束,融合了手工、裝飾等表現手法,在這新鮮又豐富的活動中,幼兒能夠憑着動手動腦製作出漂亮的作品。其次,活動中讓幼兒利用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進行拼貼,既綜合了數學方面的知識又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再次,互動中教師先讓幼兒認識範作上顯性的美,再通過送禮物體現作品隱性的美,體現了活動為目標服務,目標為生活服務,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同時體現了藝術與幼兒心理健康息息相關的特點,因為藝術中藴含的豐富情感通過審美中介感染着兒童的心靈。

3、體現了藝術活動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全過程。

(1)準備部分,收集燒魚資料,豐富生活經驗,旨在練就幼兒發現美捕捉美的能力。

《綱要》中指出,大千世界,處處皆美,幼兒發現美的事物多半依賴於客觀事物本身的鮮明特徵的吸引,多數於自發而缺乏自覺性,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培養他們通過探索和學習自覺地去發現捕捉美。因此教師非常重視活動的前延部分,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有意性。

(2)活動過程中,提高幼兒感受美的能力。

幼兒的美感多處於直觀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點,引導幼兒欣賞、製作藝術作品應適應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心理髮展特點。美工作品"送給小貓的魚"正是貼近幼兒生活情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的藝術品。在活動中,教師持一種寬容性的態度,允許幼兒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使幼兒的思想通過表述外露出來。如幼兒可以任意選擇圖形拼貼出不同形狀的魚並用不同色彩的裝飾來表現不同的燒魚方法,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

不足:設想和活動效果往往存在一些不和諧。首先,在活動開展中,我也發現了自己有許多疏忽的地方:首先小朋友完成第一次操作後進行交流,介紹自己的作品時只有個別幼兒得到了表述的機會,這時有許多孩子都有些蠢蠢欲動,有講述的願望,如果這時我及時的、靈活的安排小朋友互相講述,就可以滿足幼兒講述慾望,又不破壞原有設計意願。其次,在提問和提出操作要求時,教師的語言應更加規範、簡練、到位。

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的小結與反思,懇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微型小説《窗》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小説之林中的第五篇課文,它通過描寫發生在兩位病人之間的故事,在虛無與存在、利已與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衝突中,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批判了狹隘自私的陰暗心理,意味深遠,發人深省。本文是中職二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對小説的閲讀在第一冊第二冊的基礎上,由理解能力上升為欣賞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訓練。本單元的重點是創造性閲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感悟作品給予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哲理。

第二點、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結合本單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點,確定這堂課的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描繪人物的各種情態。

2.能力目標: ①鍛鍊學生的口述能力。

②分析人物描寫方法,揣摩人物心理。(這是本課的重點) ③把握文章的主題,揭示“窗”的內涵,啟發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3.情感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死觀。

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 難點:通過對小説主題的把握,揭示“窗”的深層含義,啟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死觀。

二、説學情

我現在所教的班級,有許多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表現欲,但思考問題不夠縝密細緻,而且學生的家境都較好,因而自私任性,學習中缺少踏實和勤奮精神,與人和諧相處和團結合作的能力較差。所以我授課的重點放在人物心理性格的探索上,以啟示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主動關愛他人,辨別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接受高尚情操的薰陶,豐富自已的精神世界。

三、説教法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的要求,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具體教法如下:

(1)多媒體教學-激發熱情,引起興趣。

(2)誦讀教學法-熟悉文本,整體感知。 (3)提問練習法-發揮想象,體驗情感。

(4)對話討論法-互動合作,拓展思路。

四、説學法

教會學生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認為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集體討論以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述能力,養成口齒清楚、態度大方的良好習慣。

五、説課堂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上課,學生的注意力還未完全回到課堂,因此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節課的保證。在開始上課後,我先運用多媒體播放一首名為《窗》的歌曲,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趁機出示窗的圖片並引導學生思考:由這扇“窗”想到了什麼?讓學生在對窗的聯想當中,領會文章的主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多媒體播放課文錄音後,請同學複述故事梗概,提示要注意語言的簡練,情節的完整。此處的設計既能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人物形象分析:(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歸納文章主題作準備)

第一步:分析靠窗病人形象 。設置問題,突出重點。

1、提問:兩個病人的主要話題是什麼?2、朗讀課文第四段與第五段若干句(一個孩童……網球賽)

過渡語:窗外的景色如何呢?我們請位同學給我們描繪一下,其他同學合上書傾聽,好象你現在就是那位不靠窗的病人,享受美景。

此處設計一個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考慮文本深意,這也是符合情境教學理念的。3、提問:窗外的景色如何?4、提問:如此美好的景色是真實的嗎?5、提問:那靠窗的病人為什麼要這樣做?此處是一連串的追問,在逐步加深的'理解中感受靠窗病人的美好情操。緊接着請大家結合全文關於靠窗病人的文段,思考一下,你如何評價靠窗病人,並説明理由。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再在合作學習中進一步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

第二步:分析不靠窗病人形象方法同上,重點思考:不靠窗的病人想靠窗看景的想法正常不正常?你如何看待? 此問的設計是要結合生活實際,來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向所為,讓學生有個心裏的道德行為的底線。

第三步:小結:

提問小説在塑造這兩個人物時採用了什麼手法?明確:對比手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現了人物性格。在此有意識的提醒學生在作文時也要運用這種創作手法,增強文章表現力,藉機將閲讀與寫作結合起來。

總之,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在聯想和想象中,豐滿人物形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鞏固聯想式、空白式的創造性閲讀方法。

(四)創設情景,深入感悟主旨

設置問題,學生認真思考:(這是從知識教育過渡到德育教育的準備工作)

1、看過了整個故事,現在再來看看題目。小説以簡單的“窗”為題,有怎樣的寓意?(讓學生思考“窗”的象徵意義。

2、我們通過對文中兩個人物的分析,已經明顯的在情感上有了傾向性,大家來説一説,你的傾向性是什麼?

3、你認為小説的主題是什麼?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主題的看法。

在學生共同討論,總結主題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設置相關情景,讓學生在不同的實際情境面前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談我們如何才能幫助另一個病人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另外我運用拋磚引玉的方法用大屏幕顯示出我對本篇小説的感悟,引導學生更深一層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從而將課堂教學的深度不斷推進,完成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

(五)、課外訓練,反饋成果

作業:

1、結合你對這篇小説的理解,為文章作一個續寫: 這時又有一位新病人轉入了這間病房……

2、向學生推薦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藤葉》、《麥琪的禮物》、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説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説課稿 篇8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材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圓柱的認識。圓柱的認識作為立體圖形的一節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有關知識以後進行教學的,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對於認識立體圖形已經有了方法上的基礎。基於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比較、概括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3)創新目標: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使學生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豐富其學習數學的積極體驗。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圓柱的側面與他展開圖之間的關係。

一、説教學理念。

1、在活動探究中共“創生”。

“活動”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兒童社會交往的最初方式,《新課標》在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學的“知識技能目標”的同時,提出了數學學習的“過程性目標,”並且通過“經歷、體驗、探索三個層次的目標要求。這表明國小數學不但要完成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任務,而且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發展。本節課,無論是“直觀感知”層面上的觀察交流活動,還是“操作驗證”層面上的`驗證活動,還是“應用拓展”階段的製作圓柱的活動,都是讓學生“經歷”、讓學生“體驗”、讓學生“探索”的思維指導下完成的,從而使學生對圓柱的特徵從不完整、表面的認識向較深層的理解,整體上的把握和發展,實現了課程的“創生”。

2、在已有經驗中求發展。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學生的個性差異往往會影響到其參與活動的整個過程。學生的個性不同,關注的焦點也不同,課堂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認知水平,要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本節課,我通過談話交流,充分了解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原有的認知水平,尊重學生,認可學生對圓柱觀察的不同着眼點,在次基礎上組織活動,並且通過反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過程,展現自己的認識個性,從而使整個課始終處於活躍的狀態,充滿勃勃生機。同時,教師完成了一名“引導者”要做的事,創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二、説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採用以活動探究為主,設疑誘導為輔的教學方法。適時地點撥,並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説學法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我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一操作中探究一應用中拓展”,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四、説程序設計: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景,直觀感知:

《新課標》指出: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本節課的第一個活動我採用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導入——引導觀察,初步感知——反饋活動結果。

1、導入。

上課開始,我以立體圖形為話題激情引趣組織談話,(課件展示圓柱體形狀的物體,提問:你們認識這種形狀嗎?對圓柱有哪些瞭解?學生回答

2、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這一環節我組織學生以一種標準的圓柱形狀的實物為研究對象,四人一組進行活動,看一看、摸一摸、説一説,合作觀察圓柱的特徵。

3、及時反饋。

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根據以有的認知水平,一部分學生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方法遷移過來,在未知與已知之間找到某種相似、建立關聯,由此類比遷移,比較有序的説出圓柱的某些特徵,如:面、邊、高等。但由於圓柱與長方形、正方形有明顯的差異,能比較清晰地表述出圓柱的特徵的學生可能較少。更多的學生還不能遷移方法,而是從自己的最感興趣的或最明顯的特徵入手進行説明。為了使學生對圓柱的特徵有一個較完整地把握,我利用媒體演示協助引導,同(出示課件)時設計了一個比較完整清晰的板書。從而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圓柱的特徵。

(二)、引導參與,操作探究.

這一環節我根據:談話質疑——操作驗證——反饋活動展開活動。

1、質疑。

教師首先提問:對圓柱的特徵還有什麼疑問嗎?要不要進一步加以驗證?(學生回答;沒有了。)教師再次設疑,你們沒有,我可有兩個問題:圓柱的底面確實相等嗎?它的側面展開後一定是長方形嗎?你們有沒有辦法加以驗證呢?(學生回答:有。師;那就試試吧)

2、驗證。

小組選擇一個問題進行驗證,方法有學生自定。在實施過程中,我注意了三個方面:一是提出選用的對象必須是典型的圓柱形狀的物體,二是時間上充分保證多數學生至少能解決一個問題,三是教師作為“參與者”參與到活動中,給予適當的幫助。

3、結果。

學生在驗證過程中,得到了成功的體驗,而且方法較多。如:在驗證圓柱的底面是面積相等的兩個圓。有的同學用了一個相當簡單的方法:把圓柱形狀的茶杯蓋子旋下來直接與下底面進行比較,有的同學將上、下底面的兩個圓畫在紙上,再把它們剪下來比較,對“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這一特徵進行驗證中,期間有的同學發現,要使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必須沿着圓柱的高展開才行。如果不沿着高剪下就得到平行四邊形。學生的驗證,使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領會展開後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原來的圓柱的底面周長、高之間關係的教學變得順其自然了。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內驅力。

(三)、拓展延伸,實踐應用.

這一環節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活動,起到鞏固新知的作用。除了採用填一填、找一找、判一判等形式我還設計了一次製作圓柱的操作活動。(自由結隊,尋找合作伙伴)

1、活動提示:結合你對圓柱的認識,夥伴合作做一個任意大小的圓柱,看哪一組既快又好,並要求完成後談體會,製作圓柱時要注意什麼?

2學生完成後展示成果,並談製作體會。

3、學生自由點評。

這次操作活動與直觀感知或探究層面的操作不同。它不是驗證,也不是探究,而是一次強化學生對圓柱整體的認識,從更高層次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與此同時,夥伴合作的形式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協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另外,在對製作後的作業評價中,打破了傳統的單一評價的形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評價,體現多層次評價、多元評價的意圖,充分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總之,本堂課我遵循了國小生的認知特點,以活的導入啟動學生,以活的氛圍激動學生,以活的形式牽動學生,以活的知道鼓動學生,使學生在差距中感悟,在跳躍中思考。在動手操作中創新。

Tags:説課稿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