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説屏》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49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説屏》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説屏》説課稿

【序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基於這一理念,我申報了温州市名師課題《新課程下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並進行了積極的實踐。這篇説課稿就是根據校極公開課改編而成的,從中可見本人踐行課題的歷程。

【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發達,中國的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獨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八年級下第三單元反映的是建築園林、名勝古蹟。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題材豐富多樣,主題集中,《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是比較規範的説明文,《橋之美》《説“屏”》則是帶有一定説明性的小品文。

(2)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説明文的一般特點,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閲讀現代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熱愛和保護祖國文化的感情;

2、《説“屏“》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屏”是指“屏風”,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簡單介紹了“屏風”的功能與種類,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內容,本文介紹屏風的目的在於提出期望:今天我們應更好的使用屏風。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作為教學內容來看,不能把它當作説明文來處理,學習説明文的寫作方法,教學中應強調的是訓練學生的閲讀概括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閲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説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教師應該提供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後,本文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不必過多講解本課內容,要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等。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説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目標: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説明語言。

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學情分析】在朗讀能力方面,學生方言較重;在課文的整體把握上,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在品味語言能力上,由於本課詩詞較多,難於理解。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屏的小藝術品。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一面小屏風,由此導入:

1、同學們,這是一件什麼東西?(工藝品、屏風)誰能用幾句話説明一下。

(這是一件貝雕的屏風工藝品。它有四扇組成,每扇長12cm,高31cm。屏風雕有“斷橋殘雪”、“花港觀魚”、“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等四處西湖勝景。)

大家回憶一下在哪一篇學過的課文中提到“屏”?

(《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視之”)

2、除老師拿的屏風外,你還見過什麼樣的屏風?學生自由談論,並繼續展示不同形狀的屏風(蒐集到的關於屏的圖片,並輔以簡單介紹),讓學生簡單評述。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説“屏”。

3、作者簡介

陳從周1918—xxxx)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正音釋義,積累詞語。遇到讀不準的字查字典,並註上音。

讀一讀,寫一寫下列詞語:(多媒體展示)

屏風納涼帷幕(驀地、墳墓、朝暮、募捐、慕名、摹仿)傖俗忒雅俗美感史詩駐足

2、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問題。

自主回答:(多媒體展示)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並説明其作用。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2)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請找出具體句子。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由貝雕的屏風工藝品實物導入,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獲得切實的感受。用幾句話説明,又檢查了學生對説明文寫作的掌握情況。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慾望。

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來複習舊知識,達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節要讓學生盡情發揮個人的感受,無論從語言風格還是所運用的修辭方法、語段講述的內容及描繪的意境均可,教師只要適時運用點撥引導法在精彩段落的寫作和朗讀方法上稍作指導,對於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於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旨在掃清閲讀障礙,重在讓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達到漢字的辨形目的,培養學生養成查字典的習慣,

限3分鐘快速閲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通過分段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個過程。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三)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3)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學生閲讀完後,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討論明確: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體展示)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四)品味賞析拓展延伸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説明語言生動有趣,學生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

(4)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説説為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並用“我最喜歡這個句子,因為它”的句式回答問題。(多媒體展示)

學生可能會提到的句子。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悽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小組合作討論。引導學生髮散思維,並表述自己的方法。然後派代表表達本組的意見,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交流、合作,解決問題。

合作學習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合作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真正自主學習的基礎上。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導。③合作的時間要有定量。④要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⑤彙報時的語言表述應為:“我們小組認為……”

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瞭解。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為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並談談讀後的感受。

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在品味語言的同時指導學生朗讀。

開展討論,可藉助影視媒體中的某些片斷加以重現,將使課堂更生動。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4)“…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佈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説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5)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説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五)總結積累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1、拓展延伸

(6)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説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説。(多媒體展示)

例: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7)想像一下,屏風將來會有怎樣的用途?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六)佈置作業

必做:美讀課文三遍。把課堂上所説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本上,

選做:學着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七)板書設計

説“屏”

陳從周

作用

↗↖

分類→設置

通過練習體會課文用詞準確,説明事物生動形象的特點,指導學生課後摘錄,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為下節課領會比喻修辭手法的好處做好準備。

多做激勵性評價

從課前預習,到課堂學習及課後作業,緊緊圍繞“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閲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這一主線展開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環節旨在利用現代網絡技術,讓學生克服以往以書本為中心進行學習的傾向,實現教材內外的溝通和課堂內外的交流。

該題具有一定的發散性,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交流討論,輕鬆自然地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厚了學生人文底藴,加強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維度的目標要求。因時間的原因,本節課無法完成,可佈置學生課後探究。

佈置此項作業,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並將已經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寫短文,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作業佈置應分層次。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