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國小説課稿範文彙總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72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説課稿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華】國小説課稿範文彙總7篇

國小説課稿 篇1

一 教學內容:校園安全、人身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二 教學目標:

1、 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重要意義。

2、對學生進行校園安全、人身安全、飲食安全和交通安全等教育。

3、進讓學生了解常遇到的安全問題及注意事項,在學習和生活中注意校園安全、人身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等,並出現危險的情況下保護自己。

三 教學過程:

導入: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我們將一起開始快樂而有緊張的學習生活,在開學之初,我們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為不論是國家還是家庭,都希望你們安全的生活和學習。

一、國小生應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學生討論。作為國小生,我們應從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體歸納:

人身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

3、下面就請同學們分別説一説我們應該怎樣做才叫注意安全。

二、交流安全注意事項

(一)人身安全

在校安全問題

1、按時到校離校

學生上午上學時間是7:40,中午是1:50,不得提早到校,進校時應衣着整潔,穿好校服,佩戴好紅領巾,背好書包。

放學及時回家不耽擱,不得隨意在學校逗留。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因病、因事做好請假手續,不隨便、無故缺課,不曠課。

2、課間紀律

課間在班內或樓道內不做危險遊戲;上下樓梯靠右行;上廁所或者打水做到文明有序。

3、不去危險場所,專用教室未經允許不得進入。

4、上學不帶危險用具,手工勞動如需帶剪刀類用品,必須嚴格按照要求使用。

5、勞動時,不揮舞勞動工具,以免誤傷他人;

6、不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別是吸毒者;

7、課外不玩火,不隨意動學校插銷和電器……

校外安全問題

1、 放學直接回家,不在校外逗留,有事延遲迴家必須和家長打招呼。

2、 不去危險場所遊玩。

3、 不去網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場所。

4、 不與陌生人來往,遇到主動搭訕的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

(二) 食品安全教育

1、 不飲生水,不吃不衞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雞肉、豬肉等。

2、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黴變或過期食品。

3、早餐儘量在家裏吃飯,儘量不買校外食品,除水果外,不得將零食帶到學校。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時應怎樣注意交通安全,並聯系實際當前學生行走時存在問題。

①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靠路右邊走。

② 集體外出時,要有組織有秩序列隊行走。

③ 穿越馬路,要走斑馬線。

④ 遇到“紅燈”要停止,做到“紅停綠過”。

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

⑥ 不能在馬路上逗留,玩耍、打鬧、追逐。

2、騎自行車安全常識,並指出學生騎自行車存在的問題。

①不在人行道上騎車,應在非機動車道上靠右行駛。

②橫穿馬路減速、觀察或下車推車過路。

③轉彎時減速,觀察並打手勢。

④不要雙手離把,不要並肩行駛。

⑤騎車不打鬧,不追逐。

⑥騎車不要攀扶機動車輛。

列舉一兩個重大交通事故案例,教育學生重視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規則。

(四)防火自護、自救安全教育

談話導入:

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裏。受到父母和佳人的關心。愛護。似乎並不存在什麼危險。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許多意外事情需要備加註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下面就談談家庭火災要注意什麼:(師生共同)

1、用電安全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中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了。因此。我們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電常識。

(1)認識瞭解電源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關斷電源。

(2)不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找電器。

(3)電器使用完畢後應拔掉電源插頭。

我們的.做法:

a特別是平常我們看完電視之後,只用遙控器關電視其實此時的電視仍處於待機狀態。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一定要親手把電視機關上。並拔掉插頭。

b電火箱用完後,一定要把插頭拔掉,不要讓它處於保温狀態不管,這是最容易發生火災的。本班毛同學就是這種情況造成的。

c,提醒老人,因年老易忘事,一定要他們仔細檢查,並把我們今天學的告訴他們。

(4)使用中發現電器有冒煙,冒火花,發出焦糊的異味等情況,應立即關掉電源開關,停止使用。

(5)雷電時,應關閉正在使用的個種電器。特別是電視機。

(6)發現有人觸電時要設法及時關閉電源,或者用乾燥的木棍等物將觸電者與帶電的電器分開,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7)發現有老化爆皮的電線應及時向家長反映。並要求他們換掉。

2、煤氣的泄漏以及用吹風時造成的火災。

3、小心使用打火機不讓小孩玩弄打火機。

三、同學談一談自己在那些方面做得不夠好,今後還需要注意。

學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後要加強注意。

四、小結

同學們,安全無小事,只要我們處處小心。注意安全。提高晶體,並且掌握自救。自護的知識。鍛鍊自己自護自救的能力。機智勇敢的處理各種異常的情況或危險,我們就能健康的成長,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同學都能做到。

國小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竹石》這首詩是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中的一首古詩,它是一首託物言志的詩,託巖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

二、教學目標

第三學段古詩詞的教學目標是: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所描述的意境,體會是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本節課我定的教學目標是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通過誦讀古詩,感受竹子堅定頑強的精神,感悟詩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三、説教法和學法

六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古詩的方法,藉助工具書或註釋能理解古詩的意思,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的是讓學生自學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從表面上理解詩意,但要從作者的內心世界獲得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和審美取向是一個難點。要解決這個難點,需要從作者的資料、時代背景入手,感悟詩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地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體會古詩詞的魅力和文化藴涵,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1、教法。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難點,我通通過朗讀、感悟、想象等方法,讓學生走進古詩,感悟作品的內在藴涵,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2、學法。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古詩,反覆吟誦,來感受竹子堅定頑強的精神。結合作者的生平,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從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讓學生背誦《石灰吟》,再交流學古詩的方法。

(二)、學生根據方法自學古詩。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古詩。書上僅有兩個 註釋,就是任:任憑,爾:你的意思,原以為學生都知道,沒有做過多的強調,結果在測評時,有兩個學生不會做。

然後讓學生抓住一個“咬”字:像用牙齒咬住一樣,極為有力,理解竹子的剛毅性格。

任:任憑。讓學生練習説話,體會任憑這個詞語

然後讓學生説説這首詩的`意思。

(三)、誦讀古詩,體驗情感。這首詩通過竹子的品格來寫人,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想象竹子生長的環境,總結竹子的品格,再由竹子到人,結合作者的生平資料,知道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和薰陶。

(四)、鞏固練習。背誦、默寫《竹石》。

(五)課外拓展,欣賞鄭板橋的作品,受到文化藝術的薰陶,激發學生對中國古詩詞、書畫藝術的熱愛。

課後反思: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在交給了學生方法後,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課堂教學沒放開。在理解古詩意思時,學生説出答題意思即可,在總結竹子的品格和詩人的品格時,哪些詞語應讓學生自己多總結。如:堅貞不屈、不怕困難、不怕挫折、不怕打擊、堅定自己的信念、一身正氣、頑強的意志等。有很多時候我都在為學生總結。學生上課很緊張,不能大膽舉手發言,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有很多地方要改進,請各位老師多提意見,指出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才能不斷進步。

國小説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着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説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説、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閲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閲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説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動畫演示小鳥漫遊各地後,讓學生練説,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説,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練説;(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佈置學習課後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説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説、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説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説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三)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歎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遊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2)通過捲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説: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六、説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着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筆畫和圖片吸引學生,理解課文,提示寓言,板書如下:

12、坐井觀天

天無邊無際

看得多 見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見得少。

國小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專家: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分數除法一》。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堂評價五個方面來進行授課説明。

一、下面我先來説教材

這一環節包括:教學內容、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1.首先我來説一下教學內容。

本課節選自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分數除法一》――即分數除以整數。

2.接下來我説的是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數與代數領域,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乘法、認識了倒數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中呈現了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層次是把一張紙的7分之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第二層次是把一張紙的7分之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目的是讓學生在塗一塗、算一算的過程中通過數形結合,理解一個數除以整數的意義。

3.緊接着我要説的是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數學思考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手腦協調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目標:瞭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處理。

情感態度目標:經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結論的過程,體驗其中的成就感。

4.有了教學目標,接下來説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二、接下來説教法與學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1.我選擇的基本教法是:啟發式談話法。

主要教法是:操作練習法。

輔助教法是:情境激趣法。

這樣的教法只是對學生學習的一個引導。真正的體驗還來自學生的學法,我準備採用動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練習法三種學法。

2.我準備的'教具是: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設備,因為這樣的教具會使課堂教學直觀、形象、生動、高效,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準備的學具是:兩張長方形操作卡,目的是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重點、理解難點。

三、現在説教學過程

為了讓學生在發展中學數學,學發展中的數學,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鋪墊導入我準備投入的時間是(3到5分鐘)

(2)而新知生成我準備用(18分鐘)

(3)鞏固拓展預設的時間是(10分鐘)

(4)而總結延伸我準備用(2到3分鐘)

1.關於鋪墊導入我是這樣構建的:與本節課銜接緊密的知識點有二:一是倒數;二是分數的意義。所以,我設計了以上兩個內容(課件)的鋪墊練習。而分數的意義又與本節課緊密相連,所以,我以一句“如果把這個分數繼續分下去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分數除法一”,隨後引出課題,轉入新知教學。

2.新知生成:依據最佳時間原理,這一環節是在學生思維的最佳期進行教學的,大約需要18分鐘。下面依據教材編排的順序分三層進行授課説明。第一層,情境一: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引導學生依據整數除法的意義列式,隨即板書:除以2。

之後,引導學生獨立在操作卡上分,塗,反饋後得出答案,板書。緊接着,進行此題的提煉歸納,及分子能被除數整除的計算方法,並模仿出題。第二層,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引導列式,板書。在這裏,我對教材進行了嘗試性變動,原題是“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改動後保持其被除數的分子不能被整數整除的本質“把這張紙的平均分成4份”更便於學生分、塗、折的操作。在分、塗、折之後,得出答案。

3.學生學習新知後,必須以形式多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所以接下來我要説鞏固拓展:這一教學環節,我遵循由淺入深、拾級而上的練習原則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個是基礎練習:單一的判斷習題和單一的計算習題,目的是為突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這一重點。

第二個是實際應用的練習題:這一形式的練習會讓學生將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深刻體驗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第三個是拓展拔高的練習題:開放的課堂需要開放的思路,這樣的練習是針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設計開發的智能題,體現了尊重個體學生特點的原則。

通過以上層層練習,不但鞏固了新知,而且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學法得以貫徹,知識得以傳輸。

4.總結延伸

延伸作業有二:

第一項:(課後仔細讀課本25到26頁)通過這個作業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從書本獲取知識的能力。

第二項:(依據今天所學知識自己練習5道分數除以整數的練習題)目的是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使他們既收穫知識又訓練能力。

四、下面我來説一下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一

除以一個整數(0除外)等於乘這個整數的倒數,我設計的板書力求體現知識性、簡潔性、層次性、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五、下面我來説一説課堂評價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我引導學生反思,讓學生交流,這一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有哪些方面的體會?通過師評、他評、自評,讓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更加高效、更加快樂。

國小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牛郎織女故事在漢代以前產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會歷史原因,表現了當時小農生產者和小手工業者要求改善生活、爭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願望。牛郎織女的傳説是一段流傳久遠的民間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節、樸素自然的語言、奇幻的神話色彩、積極進步的主題,深深贏得人民羣眾的喜愛。語言樸素、簡潔、清新自然,讀來琅琅上口。

二説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梳理故事情節,便於複述。

2、 學習“掙”、“扎”等生字,理解“暴跳如雷”、“發誓”、“掙扎”等詞語。

3、 瞭解牛郎、織女、王母娘娘的人物特點。

4、 滲透自主閲讀、探究的方法。

5、通過想象、朗讀、寫話,提高學生對民間故事的欣賞水平,瞭解民間故事的特點,愛上民間故事。

三説教法

這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但通俗易懂。如何把這樣的文章教好呢?“淺文”需要“深教”,我們如果就文本進行教學顯然是不行的,應該讓民間故事散發出它應有的魅力。因此,經過廣泛的蒐集與整合,通過聽、説、讀、寫,讓學生理解和感悟文本,浸染於濃濃的文化味中。

四説學法

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自主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閲讀實踐的過程,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薰陶法,讓學生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1.每當夜幕低垂,羣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現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現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於牛郎和織女女的傳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瞭解作者資料

1.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呢?

葉聖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代兒童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2.咱們學過他的作品嗎?(《陶罐和鐵罐》《爬山虎的腳》)

三、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着給課文分段。

2.學生彙報。

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係。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興地回答”):老牛説了話,告訴牛郎將有仙女成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黃昏時候”到結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結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想想解決的問題。

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

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

學生丙:長大後他又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丁: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請同學們圍繞着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交流。

(二)全班彙報。

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

(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説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學生丁:牛郎的童年是與牛在一起的。通過他對牛照看得那樣周到,簡直就是把它當作人來看待的,説明牛郎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對牛很好,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讓牛吃好的、住好的、過舒服,他不停地幹活,説明他是勤勞的孩子。

2、長大後,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呢?

(1)學生甲:長大後,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沒有什麼改變,但是幹活卻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學生乙:哥嫂怕他分遺產,於是不給他分文,把他趕出了家。牛郎勇敢地離開了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學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勞動得來的,從無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師追問:他會受哪些苦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想象。)

(5)學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這頭牛,是他們共同的努力勞動,才有了一間茅屋,一塊地,才會安了家。

(6)老師追問:從中你懂得了什麼?(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3、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

(1)學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織女下凡的消息,引導牛郎找到了織女。

(2)學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織女,也是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寫道“姑娘聽他説,聽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愛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訴他了。”織女聽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慘的遭遇,是牛郎勇敢離開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品質打動了織女的心,對他產生了愛慕之心。

(3)學生丙:織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織錦最好的外孫女,王母娘娘只讓她們幹活,織女厭倦了這種生活,她勇敢地擺脱了受壓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歡他們嗎?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六、談談學文後的感受。

(敢於追求新生活,勞動才能創造新幸福的生活。)

國小説課稿 篇6

説教材

《菜園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中的一篇看圖歸類識字。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繫緊密,以一幅表現菜園景色的插圖,九個蔬菜名稱的詞語,一首生動活潑的描述蔬菜特點的兒歌組成。

通過看圖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本課要求認識的14個生字分別在課題、蔬菜名稱詞語中以及兒歌中呈現,把識字與看圖學詞學句有機結合起來,既體現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這一特點,又分散了本課繁重的識字量,為學生創設不同的識字環境,避免識字枯燥。

説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尤其是生長在城市中的孩子,他們對蔬菜的認識更多來自於市場及擺上餐桌的加工好的菜餚,而對生長在菜園裏的蔬菜的形狀、顏色等特點感知較少,更缺乏對蔬菜有關基本知識的瞭解,針對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貼近,緊密相聯,以及該年段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強,好動這些特點,我擬訂了本課教學三個維度的目標,制定出教學重難點,精心教學準備,如下:

説教學:

1、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的生活性與實踐性,本課內容的選入貼近學生生活,所以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從生活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體驗,把教材與生活有機融合,讓學生有活動的時空,走出課堂,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比如:課前讓學生跟隨父母去菜市場,看菜、買菜、認菜、瞭解並收集有關蔬菜的知識;開課前又設計了這樣的準備活動:教師將購買的九種蔬菜擺放在教室四周,並在每種蔬菜前放上名稱卡片,讓學生自由動眼看,動手摸,用鼻聞,嘗試認識它們的名稱;課中結合學生前面體驗,選擇自己喜歡的、熟悉的蔬菜名稱説話,介紹自己認識的蔬菜,並拓展延伸,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蔬菜的知識,及認識的表示蔬菜名稱的.詞語,隨後創作兒歌,課後設計的完成“蔬菜果瓜園”畫板的實踐活動。

學生遇到新鮮事物,新的問題覺得有趣,便不自覺地動眼觀察,動手收集,動嘴溝通,動腦思索,在實踐活動中認識事物,學習知識。

2、以學生髮展為本,在引領學生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給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充分發展空間。

本課教學時,我本着一切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設計教學、展現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去獲取知識,並將學習生字與積累語言、發展語言、發展學生的思維結合起來,比如:開課時,請學生自願介紹自己到菜市場瞭解到的蔬菜名稱;在識字中,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認知蔬菜名稱,學習生字詞;在學習兒歌前,請學生結合生活體驗用九種蔬菜名稱説話;學習兒歌瞭解蔬菜特點後,又安排了拓展延伸,擴展識字,學生根據生活體驗去創作兒歌。

在整個識字、學習兒歌的過程我還採用自讀、互讀、開火車讀、分男女生讀、比賽讀、挑戰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體現並落實語文學科以讀為本、讀悟結合的特點。通過讀,讓學生感知語言、積澱語言。通過悟,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識、寫結合,在認字同時重視寫字。

本堂課在認讀了“菜、園、蘿、卜、豆、角、心”這七個字後,將“蘿蔔”的“卜”和“心”的認和寫結合起來,利用製作的寫字教學課件與教師的板書範寫進行這堂課的寫字教學,並把指導學生讀帖,觀察字的佔格、起筆、收筆落實在寫字教學中。

4、尊重學生選擇,還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比如:在識字環節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嘗試自學生字。學生嘗試認讀九種蔬菜的名稱詞語,喜歡哪種蔬菜就認讀哪種蔬菜的名稱;在學生彙報自學結果環節,選擇自己會認的詞語認讀;在學習兒歌環節,選擇自己朗讀的比較好的句子展示等。

5、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比如:展示自己會認的生詞,展示自己讀的好的句子,展示自己課外收集的知識和課外認識的生字等。

6、開放式教學,體現“大語文”的教育觀。

整個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抽象的字與具體的物結合,充分調動學生自主認記生字的積極性。課前學生到菜市場買菜、認菜,瞭解有關蔬菜的知識,通過親身實踐收集信息;課前活動時將蔬菜擺在教室四周,學生通過看、摸、聞、認、讀等形式調動多種感官認知;課中的拓展延伸,展示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蔬菜的知識,及認識的表示蔬菜名稱的詞語,隨後創作兒歌;課後設計的完成“蔬菜果瓜園”畫板的實踐活動將學科整合。

整個教學過程本人力求充分利用課堂資源溝通課堂內外知識,聯繫學科,聯繫生活,努力拓寬學生學習空間。

國小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新教材是分成兩步來深化學生對小數的認識。第一步就是今天所上的內容,第二步則是在四年級下冊比較系統地學習小數,溝通小數與十進分數的聯繫,將小數的認識提升到理性的層面上來。因此本節課內容的安排是建立在學生上學期所學的分數的知識以及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讓學生去初步地感知小數。

二、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初步瞭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2、使學生認識到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三、説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圍繞着這樣的教學目標,我進行了教學方案的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我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1、為什麼要產生小數?在初步認識小數的這節課裏,是否有必要讓學生體會到小數產生的意義?

思索了之後,我覺得可以讓學生初步地體會到這點。雖然在四年級下冊中,教材上將明確地提出:“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但因為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小數,小數留給學生頭腦中的印象也將是最深刻的,因此,我安排藉助長度單位,並採用直觀手段將1米長的紙條平均分成10份來理解其中的'一份用什麼來表示,促進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接受,同時也為小數是十進制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作下鋪墊。

2、把握學生學習起點,珍視學生原有經驗。

學習起點,可分為邏輯起點與現實起點。從邏輯起點上來説,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小數,但從現實起點來説,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小數已有了一定的認識,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現實起點,體現在:一是讓學生自己來認讀、寫小數,在嘗試的過程中,再給予指導。二是,對於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在説的過程中,自己總結出小數點左邊的數表示幾元,右邊第一位表示幾角,右邊第二位表示幾分等。

3、聯繫生活,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

作為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參上明確指出應注意把握三點,其中的一點就是本單元不要求離開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抽象地討論小數。

的確,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而從兒童的年齡特點來看,聯繫生活實際來認識小數,學生將更易於接受。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素材都來源於生活實際,從走進超市,感受商品價格上小數的具體含義到藉助一米長的紙條來理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含義,都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理念。同時,由於一位小數、兩位小數這一知識點比較抽象,為此,藉助長度單位,並採用直觀手段將1米長的紙條平均分成10份來理解其中的一份用什麼來表示,促進學生更容易地接受。

當然,在設計這節課的過程中,也碰到了很多的困惑:如在這堂課上,是否有必要向學生講明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怎樣才能使學生聯繫長度單位更輕鬆、更紮實地去理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含義?還有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