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必備】説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35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説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教研中心,感謝姜主任給我這樣一次和大家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

我執教的這節課是魯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17課《畫風》。這個單元的課文是圍繞着動手和動腦、實踐創新這個主題展開的。《畫風》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通過讓學生動腦思考自己如何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課文需要兩課時來完成,今天本節課也就是第一課時我設計的學習目標主要有三個:1.會認8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小朋友的創意。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本節課的重點是指導識字和朗讀。結合我區正在開展的“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同時也為了突出重點,在本節課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嘗試:

一、尊重學情 突出重點 順學而導

識字是低年級的重點,備課時我仔細研讀了教材,發現這節課識的字不多,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了三個小朋友的名字當中。而且有一部分字比如“宋、陳、趙”等孩子在課前,可能已經認識。在設計中我就做了大膽的嘗試。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都是給按照給生字加拼音、去拼音這樣的順序來學習的,在今天的課堂上我主要採取了以下識字方法:

1.隨文識字。

隨課文識字,即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便於理解字詞的意思,有助於建立字詞在音、形、義上的統一聯繫。這是主要的識字形式,特別是在二年級下冊及其以後各冊,更是最主要的識字途徑。本課在初讀完課文以後,順學而導,引出帶有三個小朋友名字的句子,即:宋濤、陳丹、趙小藝在一起畫畫。然後由這句話引出三個名字,再由名字引出單字來進行反覆認讀。

我們都知道,漢字是一種符號,人的大腦對符號信息的輸入是因人而異的,並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少三四歲的小孩都會認字,而大多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反覆記憶而獲得的。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調動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

2.生活中識字與課堂復現相結合。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在教學生字的時候,我們都要仔細想想,看哪些生字學生已經在生活中認識了,就不用老師再多講。在本課中,三個小朋友的名字中的字大部分學生已經見過,所以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識字的環節,即:這些生字在你的名字當中或者你周圍的人當中有沒有見過?一下子把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大家都爭着把在生活中早就認識的生字讀給大家,這樣的識字方式既是生活化識字的延伸,也尊重了學情,拓寬了學生的識字渠道,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識字興趣。

3.集中和分散相結合識字。

到了二年級下冊以後,我們會發現學生在一堂課上要識的字越來越多,同時也是越來越難。我初步算了一下,在二年級下冊課文中最多的是24畫家和牧童一課要識17個生字,一堂課中,要求認識的字比較多,一下子全放到一起集中認字,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説比較困難。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有機結合起來。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把要識的字分作了兩部分,一部分放到了認識畫風的小朋友的名字這一環節,一部分放到了具體的語句當中,這樣就降低了學生識字的難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起到了化難為易的效果。

4.識寫結合,以寫促讀。

低年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教識字易,教寫字難。難就難在沒有把識字教學與寫字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本課中,我指導書寫了兩個上下結構的字“忽”和“顯”,讓學生先認後寫,找出兩個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重點指導書寫難寫的“忽”,放手讓學生學寫“顯”,這樣由扶到放,識寫結合,也提高了識字效率。

二、教給方法 自主閲讀 有效訓練

在“踐行國小語文‘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再思考”的.講座中,姜主任指出“導學議練”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本 以訓練為主 以激勵為主” 由“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型。那在本節課上如何更貼切地做到這一點呢?我就反覆讀教材,查找資料,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發現課文中分別寫了三個小朋友畫風,他們雖然通過不同的表現方法畫出了風,有的是畫的飄動的旗子,有的畫了彎彎的小樹等等,但是在句式表達上又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為了避免平均用力,我想以趙小藝為切入點,重點學習趙小藝畫風的部分,在這裏我分了幾個層次:

①是讓學生把字音讀準,把整段話讀通順。

②是找出表現風的詞語,就是“飄”字,讓學生觀察發現飄字的右邊就是一個風,然後讀出風。

③是體會趙小藝當時畫風的心情來進行感情朗讀。這樣循序漸進反覆讀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一邊讀一邊想象趙小藝畫的風,讀好表現風的詞語。然後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來學習其他兩個小夥伴畫的風。隨後再通過同桌互讀彙報交流的形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逐步由“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變。通過這樣有效地訓練,來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三、評議結合 發揮想象 拓展説話

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七次閲讀教學研討會上指出:語文教學要體現“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箇中心”即以語言訓練為中心, “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能力(聽、説、讀、寫、書),提高人文素養。在本節課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我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設計了三處説話練習。第一次在學趙小藝畫的風的時候,讓學生練習説:風來了,——飄起來了。第二處是指導讀畫風的句子時,讓學生體會趙小藝的心情,用上不同的詞語進行表達,趙小藝——地説;第三處在分角色讀完全文以後,讓學生拓展説話:你想怎樣畫風。在練習前,先給學生創設一種有風的情境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同桌合作,生生互動的方法想象一下你想怎樣畫風,最後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在説好的基礎上練習寫話。通過這樣三處説話的訓練,也促進了“導學議練”模式中“練”的環節的紮實有效,還培養了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

近一段時間,我們學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 “導學議練”磨課的活動,在活動中通過和組內教師一起研討,同一節課反覆試教,研討、修改再打磨。我也深刻體會到“導學議練”各要素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融合的,在本堂課中融合得還不是很徹底,也需要我進一步去探索,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設計想法,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直角三角形是最簡單、最基本的幾何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是研究其他圖形的基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是第28章鋭角三角函數的延續,滲透着數形結合思想、方程思想、轉化思想。因此本課無論是在本章還是在整個國中數學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這節課,我説面對的是九年級學生,從人的認知規律看,他們已經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但直角三角形的應用題型較多,他們對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上可能會有困難。針對上述學生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觀察、交流等活動,會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

2.經歷解直角三角形中作高的過程,懂得解直角三角形的三種基本模型,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方程思想、轉化(化歸)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重點難點

1.重點:熟練運用有關三角函數知識.

2.難點:如何添作輔助線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法學法

1.教法:採用“研究體驗式”創新教學法,這其實是“學程導航”模式下的一種教法,主要是教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使他們學會自己主動探索知識並發現規律。

2.學法:主要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作業,課堂上則要積極參與討論,課後根據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進行鞏固和遷移。

三、教學程序

(一)準備階段

我主要的準備工作是備好課,在上課前一天佈置學生做好預習作業。

預習作業:

1. 如圖,Rt⊿ABC中,你知道∠A的哪幾種鋭角三角函數?能給出定義嗎?

2. 填表:鋭角α 三角函數

3. 已知:從熱氣球A看一棟高樓頂部的仰角α為300,看這棟高樓底部的俯角β為600,若熱氣球與高樓的水平距離為 m,求這棟高樓有多高?

4. 如圖:AB=200m,在A處測得點C在北偏西300的方向上,在 B處測得點C在北偏西600的方向上,你能求出C到AB的距離嗎?

5. 如圖:梯形ABCD中,BC∥AD,AB=13,且tan∠BAE= ,求BE的長。

(二)課堂教學過程

1.預習作業的交流

小組交流預習作業並由學生代表展示。

2.新知探究

(1)教師出示問題1、

如圖:要在木裏縣某林場東西方向的兩地之間修一條公路MN。已知點C周圍200米範圍內為原始森林保護區,在MN上的點A處測得C在A的北偏東450方向上,從A向東走600米到達B處,測得C在點B的北偏西600方向上。問:MN是否穿過原始森林保護區?為什麼?

追問:你還能求出其他問題嗎?若提不出問題,可給出問題:若修路工程順利進行,要使修路工程比原計劃提前5天完成,需將原定的`工作效率提高25%,則原計劃完成這項工程需要多少天?

(2)出示問題2、

如圖,一艘輪船以每小時20千米的速度沿正北方向航行,在A處測得燈塔C在北偏西300方向,航行2小時後到達B處,在B處測得燈塔C在北偏西600方向。當輪船到達燈塔C的正東方向D處時,求此時輪船與燈塔C的距離(結果保留根號)。

追問:如果改變若干條件,你能設計出其他問題嗎?

(3)出示問題3、

氣象台發佈的衞星雲圖顯示,代號為W的颱風在某海島(設為點O)的南偏東450方向的B點生成,測得OB= km,颱風中心從B點以40km/h的速度向正北方向移動。經5h後到達海面上的點C處,因受氣旋影響,颱風中心從點C開始以30km/h的速度向北偏西600方向繼續移動。以O為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直角座標系。

如:(1)颱風中心生成點B的座標為 ,颱風中心轉折點C的座標為 (結果保留根號)。

(2)已知距颱風中心20km的範圍內均會受到颱風的侵襲。如果某城市(設為點A)位於O的正北方向且處於颱風中心的移動路線上,那麼颱風從生成到最初侵襲該城要經過多長時間?

3.鞏固練習

飛機在高空中的A處測得地面C的俯角為450,水平飛行2km,再測其俯角為300,求飛機飛行的高度。(精確到0.1km,參考數據: 1.73)

4.課堂小結

請學生圍繞下列問題進行反思總結:

(1)解直角三角形有哪些基本模型?

(2)本節課涉及到哪些數學思想?

(3)你覺得如何解直角三角形的實際問題?

5、佈置作業

複習第29章《投影與視圖》具體見試卷

6、課堂檢測

1.如圖,直升飛機在高為200米的大樓AB左側P點處,測得大樓的頂部仰角為45°,測得大樓底部俯角為30°,求飛機與大樓之間的水平距離.

2. 如圖,直升飛機在高為200米的大樓AB上方P點處,從大樓的頂部和底部測得飛機的仰角為30°和45°,求飛機的高度PO .

3.如圖所示,某水庫大壩的橫斷面是梯形,壩頂寬AD=2.5m,壩高4m,背水坡AB的坡度是1︰1,迎水坡CD的坡度1︰1.5,求壩底寬BC.

四、設計思路

本節課通過預習作業中3、4、5三個問題,引出瞭解直角三角形的三種基本模型,説明了解直角三角形應用的廣泛性,從而體現了學習直角三角形應用知識的必要性。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注重使學生經歷觀察、交流等探索過程。並通過追問與設計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解直角三角形的任務中發現了新問題,並讓學生帶着問題探索、交流,在思考中產生新認識,獲得新的提高。在突破難點的同時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説課稿 篇3

本課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這首詩共七行兩句話。詩句的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的水鄉是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是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適合兒童閲讀。

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美景和兒童們乘船採蓮的情景,可供學生觀察,幫助理解古詩吧。

課文後面安排有要求認讀生字表、會寫字表及朗讀、背誦的要求。“背誦課文,會背了,把小魚塗上顏色”的要求有利於激發興趣,調動學生背誦課文的積極性。課後的第二項出示的.是一幅情境圖,以學習夥伴形式出現,小朋友對話框裏的內容,可以使學生得到啟發,説説小魚是怎樣做遊戲的。在會寫字表中,還出示了兩個要求掌握的新筆畫“豎彎鈎”“豎彎”。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課文。

1、指導學生認識“江、南、可、採、田、間、東、北”8個生字。會寫“田、東、西、北、魚”5個字。學習新筆畫“豎彎鈎”“豎彎”。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江南水鄉的美景。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一)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及詞語卡片和多媒體課件。

(二)識字寫字

1、生字的呈現。

(1)出示課題後,認讀“江、南”。注意讀準後鼻韻母。

(2)結合對課文的朗讀和感悟,出現“可”“採蓮”“田田”“間”“東”“南”“北”等詞語。認讀“可、採、田、間、東、北”等生字。

2、生字的識記。

(1)本課生字中涉及平舌音,前、後鼻音等,要注意讀準字音,“採”是平舌音,注意不要把“南”讀作“l2n”。

(2)可利用熟字加上或換一部分的方法,識記生字。如:沙—江,日—田,門—間。

(3)也可引導學生説説自己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3、生字的鞏固。

(1)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生字,然後藉助拼音自己讀,鞏固認記生字。

(2)用開火車讀的方式,鞏固認記生字。

(3)用做找朋友遊戲的辦法,鞏固認記生字。利用課後“詞語花籃”,引導學生自主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可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詞語補充填寫在“詞語花籃”中的空花朵裏。

4、寫字指導。

“田、東、北”是既會認又會寫的字,可在認讀過程中相機指導書寫,“田”字共五筆,筆順是先外後內再封口,“豎、橫折、橫、豎、橫”;“東”字五筆寫成,筆順為“橫、撇折、豎鈎、點、點”,提醒學生注意不要把左邊的點寫成撇,不要把右邊的點寫成捺;“北”字共五筆,筆順是“豎、橫、提、撇、豎彎鈎”,要把左右兩部分寫勻稱。注意不要把第四筆寫成豎彎鈎,應是撇。學習新筆畫“豎彎鈎”;“西、魚”是已經會認的字,“西”字共六筆,筆順是“橫、豎、橫折、撇、豎彎、橫”,學習新筆畫“豎彎”;“魚”字共八筆,筆順從上到下,最後一筆“橫”要稍長,託上。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法國作家布豐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蘇教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起提綱挈領的作用。(着眼於國中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二、説目標

鑑於以上分析,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多媒體教學使學生了解松鼠的特徵。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體會文章形象、生動地説明事物的方法

3、態度情感、價值觀:激發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三、説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單元的教學要求,本課教學重點確定為:學會抓住特點來説明事物的方法。

由於這篇課文用擬人方法説明事物,語言風格生動具體,屬於一篇文藝性説明文,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説明文,讓學生一下子就分清平實説明與文藝説明的區別有着一定的難度;讓學生在閲讀中感受文章説明語言的準確、生動,通過討論、比較等方式加深理解,所以我把教學確定為體會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説明事物。

四、説教法與學法

我記得葉聖陶先生曾説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重要的是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作為一篇寫作訓練的課文,課文內容一般比較淺顯易懂,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在教學上,要體現利用課文充當範文,為學生提供寫作仿效的“範本”,以此來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初步學會寫一般的説明文的思路。

新課程標準提倡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本課的教學方法定為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教師點撥、啟發為輔。

五、説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五個部分:新課導入—師生互動—知識拓展—小結課文—作業設計

1、新課導入

我先讓學生説出在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以及它們的外貌、動作、生活習性,然後教師告訴大家今天我們即將認識一種人見人愛的小動物,勾起學生的好奇心,隨後教師説出謎語:(“形狀象耗子,生活象猴子,爬在樹枝上,忙着摘果子。打一動物)

我的這種導入方式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對於小動物的喜愛,同時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了。因為這是自己喜歡的事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

2、師生互動

通過六個環節來完成這個過程。

①查一查目的是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幫助學生養成提前讀課文的好習慣。

②讀一讀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③想一想學生讀完課文,讓大腦有一個思考感悟的過程,通過提三個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a.松鼠具有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試解釋這三個詞是什麼意思,分別就松鼠的哪一方面來説的?

(學生思考隨文解釋這三個詞的含義,分別就松鼠的外形、習性、性格來説的)

b.大家想一下這三個特點具體體現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呢?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在文中找相應的自然段)

c.課文開頭第一段總寫松鼠的三個特點,下面幾段分寫這三個特點,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這個問題已明確了本文的説明順序,結構層次一目瞭然,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④議一議學生四人一組合作探究交流,談談自己的收穫與理解。

a.你喜歡小松鼠嗎?你喜歡小松鼠的那一點?(學生從多個方面談自己的看法。)

b.本文的語言除了準確以外,還有什麼特點?(讓學生在閲讀中體味説明文的語言特點,主要把握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形象性。)

⑤講一講

出示平實説明的資料,進行平實説明與文藝性説明比較分析,讓學生體會到形象性説明可使讀者對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教學的難點也能得到很好的突破。(在這裏,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理解感悟,充分發表意見,教師歸納點撥。)

⑥練一練

在教學重點、難點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突破以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熟悉的兒歌《小白兔》的語言形式,結合課文中松鼠的外形、習性、性格三個方面,為小松鼠編寫兒歌。(這種編兒歌的形式,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編兒歌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熟悉松鼠的特點,同時鍛鍊了概括能力也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學重難點再次得到了落實。)

3.知識拓展

學習本文後,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及時歸納總結,明白瞭如何才能更好的介紹動物,為下一步學習寫作有關動物的説明文奠定基礎。

4.小結課文

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細緻的觀察是説明事物的基礎,而準確、生動的語言是揭示被説明事物特徵的關鍵。

5.作業設計

學以致用,作業就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及運用的一個重要手段。本着本課的重點,佈置學生回家自行觀察一種小動物,仿照課文《松鼠》的寫法,寫一篇説明文。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給予是快樂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閲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保羅在聖誕節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生活中什麼樣的事情能夠讓你感到快樂呢?

2、揭題《給予是快樂的》(正音:給予jǐyǔ理解詞義)。

3、解釋題意

設計意圖: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本設計着眼與對文本含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麼事讓你感到快樂?”這個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為學習起點和重組學習內容的主線,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維。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同學們老師讀完課文深受感動,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現在我們趕緊來看看這個故事吧!

課件出示要求:1.認真讀讀課文,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這為學生閲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2、找一找:文中出現了那些人物。

3、在故事的發展過程當中,有很多情節都十分出人意料,讓人感動聰明的你都發現了嗎?找一處,讀一處。並説一説為什麼讓你感動?

設計意圖:經歷“學生與文本初步的對話”,通過對全文人物的鏈接,達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為切入點,根據交流情況進行板書,提綱挈領,突現教學目標,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導行作用,以此引出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中有那些出人意料的情節來進行討論。

4、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設計意圖: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三)文中的保羅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從哪裏可以感受到?

指導朗讀第12-13自然段。

設計意圖: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按照課程標準,學生應在教師引導下進入情景體驗,在讀中揣摩、感悟、體會語言所承載的知識、情感、文化、思維,從而表現出對語言本體的學習,而不應拘泥於教材對材料展現的邏輯順序,以及結果分析展開教學過程。因此,以這一材料為載體,以“讀-品、讀-思、讀-悟”為基本學習活動程序,讓學生通過不同角度感悟和表達快樂的意藴,使學習程序螺旋式重現、上升,使他們比較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並促使其語文素養(朗讀水平、讀書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四)合理想象,感悟主題

1、聖誕節的夜晚流光異彩、熠熠生輝,美麗的聖誕樹上掛滿了一份份美好的祝願,聖誕音樂在每個人耳邊盡情流淌,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街道。請大家想象他們三個人一起度過了一個怎樣難忘的夜晚。

2、是啊,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夜晚,因為他們心中都裝着他人,把愛獻給人,這就是給予令人快樂

3、再次讀題感受給予是快樂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學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通過想象、交流,將結構化後的以符號為主要載體的書本重新“激活”,與學生經驗世界溝通。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提升他們主動探求的慾望及能力。再次點擊“中心”,收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五)拓展昇華,深化主題

1、那麼你有過因幫助別人或被他人幫助而自己感到快樂的經歷嗎?説一説。

(出示)我也曾因為_________而感到快樂。

總結:同學們都幫助過他人或被他人幫助過這個世界是多麼美好。

2、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請寫下來。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閲讀範圍,滿足學生的閲讀期待。按照《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精神,根據學生與教師的自身特點,以及由此而設定的教學目標,為了更好的突現本節課的“學習主題”,教者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大膽整合處理,使學習內容得到合理的昇華,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新的學習信息與已有經驗的耦合,並實現了思維的內化、情意的激發。努力使“教師執行”的課程轉變為“學生經驗”的課程,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課程標準得以有效落實。

三、作業超市

1、閲讀《給,永遠比拿愉快》,並寫下自己的感受。

2、課外收集“給予是快樂的”相關名人名言。

3、今後的生活中,向文中的保羅、小男孩學習。

設計意圖:鞏固知識點,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

四、説板書設計

24、給予是快樂的

保羅————小男孩————弟弟

不是獲得而是給予

不是炫耀而是關愛

設計意圖: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説課稿 篇6

一、 説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八冊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本篇文章講述了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威,對亞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覆試驗後,登上比薩斜塔,用事實驗證了真理,讚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説教學理念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點燃的火把。”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力爭做學生思維的激活者,情感的激發者,學習的引導者,以學生讀、説、議,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通過對課文重點詞句的感悟、理解、品味、積累、運用,使學生得到思想的啟迪、思維的發展。

三、説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所寫的典型事情的主要內容。

2.聯繫上下文理解“信奉”、“膽大妄為”的意思,並在對比品讀和想象中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在對比品讀和想象寫話中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五、 説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簡單的教學課件。

六、 説教學流程

上課開始,我便用親切的語氣和學生進行交談:同學們,一位哲人曾説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是否對那些既定的事實產生過疑問,並孜孜不倦地尋找答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伽俐略年輕時代的一個實驗《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一)、初讀課文

1、分自然段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 我這樣鼓勵學生,如:這位同學讀得好極了!誰能和他讀得一樣好?你的聲音真好聽!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2、邊聽邊用鉛筆標記出不明白的地方。

3、畫出使你深受啟發的句子,並在文中寫出自己的感受。(這個環節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掃清字詞障礙,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對提出問題做好準備。)

(二)質疑問難

(學生要提高就需要學習,學會質疑,學會創造,而這個創造學習的過程恰恰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思考,探索,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這個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可以直接解決,如理解字詞方面;有些問題要在講讀課文過程中解決。如:

(1)兩個鐵球為什麼同時着地?

(2)"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這個句子是什麼意思?

(三)、深入文本

1、師問:當時的亞里士多德是個什麼樣的人?資料介紹,大屏幕展示。人們對他的態度是什麼?通過與“相信”的比較中理解“信奉”, 有多少人信奉?人們對他信奉到什麼程度?讓學生找相關的段落(第二自然段),大屏幕展示: 師指導學生注意通過神態、動作和語氣來表現責備。這樣一位大名鼎的科學家,説過這樣一句話:大屏幕展示: 他想説明一個什麼觀點?(球落地和重量有關) 先抽學生談,然後大屏幕展示落地過程。

2、但當時的伽利略,年僅25歲,是個數學教授,沒有名,沒有地位,是個平凡小輩,他信奉了嗎?是怎麼想的?學生在書上找出,再大屏幕展示: 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刪除可以嗎?為什麼?學生以4人小組形式,討論交流。教師參與討論。從對比中體會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觀點的質疑,並不是簡單草率的懷疑,而是有理有據,它以假設正確為前提,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的,可見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集體討論交流後觀看大屏幕展示兩種落地情況,讓學生明白其觀點的矛盾性。面對這樣的結論,伽俐略怎麼做的?

(1)提出問題:伽利略做試驗有什麼特點?(反覆、許多次)

(2)換詞比較:用“重複”換“反覆”行嗎?兩者有什麼不一樣?

(3)設境想象:伽利略反覆做試驗,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麼不同? (高度不同、球的質量不同、試驗地點不同、天氣、風力等試驗條件不同……)進一步理解“反覆”“許多次”的語言內涵,進而感受伽利略治學的嚴謹。

3、 多次反覆試驗的結果是什麼?理解反覆與重複的不同。

4、 讓學生用書來做做這個試驗。

5、人們在他實驗前有什麼表現?找出有關語句。學生自學,小組內解決問題。大屏幕展示表格,學生填空。為什麼有人説他膽大妄為呢?由膽大妄為引入補充16世紀時,意大利的布魯諾因反對亞里士多德 的“地心説”,堅持真理“日心説”而流浪異國、被捕入獄,最終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

6、面對這樣的科學氛圍,用“伽利略如果 ,就會 ;但是,如果 ,就會 。最終他選了 。”滲透説話練習,深入體會伽利略懷疑權威所要面臨的生命危險。面對危險,他毅然決然地登上了比薩斜塔。看!伽俐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着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着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脱手,從空中同時落下來。此時的人們是什麼表現?找出句子填空。同學們,在那樣的科學氛圍中,伽利略做出了這驚天動地的舉動,你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人們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抽生談感受,讓學生暢所欲言。進一步體會伽利略為了真理,為了科學,不畏強勢、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大屏幕展示受到的啟發。

(四)、拓展延伸

多麼可貴的精神,伽俐略公開向權威挑戰,在比薩斜塔的一項重要的試驗,給科學史造成了轟動,給整個歐洲以巨大的震撼!現在他光榮地走下了比薩斜塔,假如你是一位記者,如何採訪他,或者是先前嘲笑他的觀眾,現在有何表現,或者你就是此時的伽俐略,你會怎麼説?讓學生展開想象。這時,課堂氣氛必然會活躍起來。 這樣打開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成為他們想象的場所,讓所有學生在課堂上激情四溢。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發展。

總結: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勇於質疑,使他走向了成功。如果你碰到書中有錯,你敢不敢提出來?那就快快行動吧,仔細讀讀課文中亞里士多德説的話和第4段中寫伽利略試驗結論的話,你會發現也有值得懷疑的地方。(“同時從高處落下”,應該改成“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以此提高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

七、説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形成知識結構,能建立教學信息系統,易於鞏固記憶。

產生疑問

反覆試驗

公開試驗

試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