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必備】説課稿模板錦集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7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説課稿模板錦集8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本框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重建我們的家園》,是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的第二單元第三課第三框內容。本單元主要是解讀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我們只有懂得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道理,才能主動關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第三課正是在前兩課的基礎上探究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我們懂得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而本框內容主要討論如何治理和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是第三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2),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態環境,關係着每一個公民的切身利益,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護我們的家園,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懂得如何治理環境,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把學生培養成為新時代合格的環境衞士。

2,本框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方針及主要措施。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判斷能力和保護環境的能力。

覺悟目標:使學生深刻感悟治理環境的緊迫性,自覺爭當環境衞士。

3,重點與難點:

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和方針是本框的教學重點,因為保護環境既包括對污染的治理,也包括對生態的保護,更重要的是以防為主,不能重蹈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以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讓學生科學地理解保護環境這一基本國策的真正內涵。

保護生態環境具體措施是本框的難點。這不僅因為不同的問題要採取不同的措施,更重要的是本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行動起來,為重建自已的家園獻計獻策,自覺地保護環境。

二、説教學方法

採用情境教學,小組探究,角色扮演,啟發式教學等,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共識,情感上的共鳴,行為上的參與,以達到教學目標。

三、説程序設計

第一步,課前準備

讓學生做好角色分工和相關材料的準備,以激發學生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flash動畫《家園》,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家園的變化:從青山,綠水,藍天到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家園被毀,激發起學生重建家園的願望。並出示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第三步:對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的教學

生態建設方面,進行兩個教學活動,一是瞭解北京對沙塵的治理,二是我國生態的建設。重點強調"三北"防護林工程,通過給地球把脈,治病,引出"三北"防護林,然後進行小組探究。

環境治理方面,也進行兩個教學活動,一是瞭解北京對大氣污染的治理,二是我國對環境污染的治理。重點教學北京對大氣污染的治理,通過模擬現場——角色扮演, 對北京市的防治環境污染的相關政策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活動目的是鍛鍊學生思維和辨別能力,從環境與發展的矛盾衝突中去尋找兩者相協調的平衡點,進而採取的相應防治措施。

第四步: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由遠及近,關注我們身邊的環境。通過寫倡議書,設計宣傳標語等活動,以此進一步在獲得認知上的共識,情感上的共鳴的同時,將環保知識內化為自己實際的行動。(宣傳標語參考:1,保護環境,人人有責!2,保護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3,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第五步:音樂欣賞《同在藍天下》

第六步:課堂小結,展示結構

展示框架式知識結構,使學生理清思路。

第七步:鞏固練習,佈置作業

《重建我們的家園》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

2—5 瞭解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知道問題的解決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方針及主要措施。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判斷能力和保護環境的能力。

覺悟目標:使學生深刻感悟治理環境的緊迫性,自覺爭當環境衞士。

教學重點:

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和方針。

教學難點:

保護生態環境的具體措施。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flash動畫《家園》,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家園的變化:從青山,綠水,藍天到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家園被毀,激發起學生重建家園的願望。師趁機引導:伸出你的手我的手,重建我們的家園。並出示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新課教學:

温故知新 此環節是與本節課有密切聯繫的舊知的複習

1,環境問題包括哪兩類

2,我國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什麼 我國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是什麼

3,生態破壞和壞境污染給我國經濟,社會帶來了怎樣的危害

4,為了重建我們的家園,我國把什麼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5,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要堅持什麼方針

6,在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的指引下,我國在哪兩方面加大了力度

[承接]: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出示系列圖片,請學生給地球把把脈:地球到底生了什麼病 (這實際上與第2個問題相對應)

對症下藥

1,我們的生態環境生了"水土流失"與"荒漠化"的重病。請你給開個藥方。

2,説説為什麼開這個藥方

3,你知道我國有哪些植樹造林的事

針對第3問,展示"三北"防護林分佈圖(小組探究)

1,"三北"防護林主要分佈在我國的哪些地區 該地區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特徵 (展示圖片) 三北防護林的建設有哪些重要意義

2, 我國冬季風的風向是怎樣的 這種氣候特點會給北京帶來哪些影響 (展示北京沙塵暴天氣的圖片,瞭解沙塵暴的危害,然後展示今年四月份的北京天空的圖片,形成對比,為第3問埋下伏筆)

3, "三北"防護林的建設對北京沙塵暴的改善有什麼作用

小組探究之後,師設問:

1,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除了開展防護林工程建設之外,我國還採取了哪些措施

2,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我國做了哪些工作 (重點講城市大氣污染的治理:展示環境污染圖片;組織學生活動——模擬現場)

模擬現場 北京市環保新聞發佈會(五位學生分角色扮演)

結合P76北京市制定的防治環境污染的相關政策,請回答:

假如你是北京的普通市民,汽車公司的人員,小汽車的擁有者,鋼鐵廠的經理,你對這些政策有什麼看法

如果你是北京市的政府官員,你會如何説服廣大的市民

關注我們身邊的環境

1,你認為峯江主要有哪些環境問題

2,作為峯江的環保小衞士,你可以做些什麼呢

關注環保 共同行動

1,選取身邊的環境問題,向峯江人民寫一封倡議書

(提示:環境的重要性,建議,我們的行動等)

2,請你設計一條環保宣傳標語

欣賞音樂《同在藍天下》

課堂小節

鞏固練習

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滿着神奇有趣的科學現象,就拿“風”這一自然現象來説,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們會面,是孩子們從能來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現象。現在正值春天,是孩子們探索風的好季節。我們江南春天的天氣,就如娃娃的臉説變就變。白天的氣温很高,到了晚上卻會突然颳起大風來,氣温也驟降。在幼兒園,會聽到大班孩子們在議論:我看見迎春花的花瓣被風吹到了地上;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今天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從孩子的話中,發現“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容。追隨孩子的經驗和生活,就讓大班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奧祕”的活動。

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有些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現象憑主觀臆斷,缺乏科學性。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培養幼兒對現象能進行客觀描述,以事實為依據得出推理,懂得科學存在於客觀事實,而不是教師的頭腦之中。

説目標:考慮幼兒對風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制訂了以下幼兒最近發展區的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發現風的大小、探究和判斷風的`方向,並嘗試製造風。

2、初步瞭解風的利與弊,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3、在活動中能和同伴能協調配合,會在合作中互相學習。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每日記錄天氣預報,並着重關注風的內容;

(2)根據風力的不同,讓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和體驗用圖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3)請家長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關於“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每組一塊分類板

(2)吹風機、扇子、墊板、打氣筒、紙板、書、氣球、風車、雞毛、棉花、小紙船等

(3)“笑”與“生氣”的臉譜圖各一張。

3、環境資源的準備:選擇有微風的天氣。

設計思路:

教師在幼兒探索活動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關於風,幼兒無法真正瞭解它的形成,但是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來證明風的存在,通過實驗來證明風的大小、判斷風的方向,甚至可以嘗試着用常見的工具製造風,使孩子真正接觸自然,發現自然界的奇妙。在這個活動中,遵循幼兒自主探索的原則,設置開放性的問題,通過幼兒自主地收集信息(書、網絡、實驗或詢問家長),讓幼兒在動眼看、動嘴説、、動耳聽、動手做、動腦想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擴展有關“風”的經驗,並自己想辦法來解決一些問題,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習得方法。

活動過程:

一、自然導入,激發興趣(5分鐘)

師:過幾天我們就要去出遊了,我知道大家都和關心天氣情況。那麼,誰來向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天的天氣情況呢?

師:“偏北風2―3級”,我們從哪兒可以看出?你怎麼知道有風?(帶領幼兒到户外觀察、感受)

我的提問可能會使孩子回憶以往的經驗會説“國旗、樹葉……”這時孩子的討論中對風的感受肯定還不充分,適時地帶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風的存在,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風來的時候自然界有着各種奇妙的變化:花瓣迎風飛舞,池中的水會泛起波紋,彩旗會迎風招展。

二、感受發現風力(6分鐘)

師: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讓幼兒用圖畫形式記錄下來,並向大家説説)

(出示分類板)請幼兒將自己的圖畫記錄進行歸類,要求幼兒之間互相討論後再分類。幼兒歸類、集體檢查。

在對微風進行探索的基礎上,激發了孩子關注風力變化的積極性。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後的探索活動,在中級風、大風到來時,讓他們自發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後將自己的體驗與發現用圖畫、表格的形式記錄並分類。

師:風有風級,不同的風級表示風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斷風向(10分鐘)

師:天氣預報説今天是北風,這是什麼意思?(北風就是從北邊來)(是風向)

“用什麼方法判斷?”用這樣的話題引發孩子的小組討論,然後到户外活動,引導孩子用他們的方法證明風來的方向。如:觀察旗杆上的國旗飄動;讓孩子將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場中間,讓它們隨風滾動……讓孩子通過活動,真正明白“風真的從北邊來”。瞭解風是有方向的這一特徵後,鼓勵孩子想辦法把“風向”記錄下來。就方法讓孩子展開討論:可以標漢字,也可以標箭頭,記錄不求精確,只要初步學習使用科學的記錄方式。

四、嘗試製造風的方法(10分鐘)

師:(拿出風車)這些風車在活動室能玩嗎?

孩子們肯定會疑惑地説“怎麼玩,沒有風!”我就一句話燃燒孩子製造風的熱情:“沒有風不可以製造點兒風啊?”怎樣製造風呢?帶着這個問題,讓孩子自己尋找材料,如吹風機、電風扇、扇子、氣球打氣筒……孩子們可以用紙板、扇子扇,把氣球吹鼓後撒氣……鼓勵孩子用各種方式嘗試製造風。雖然他們沒有真正看到風的形成過程,但是我想這些生動有趣的探索活動對他們今後的成長將具有深遠意義。

活動延伸:(3分鐘)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制造了風,那你們喜歡風嗎?為什麼?(幼兒討論)

課後通過孩子自己不斷地收集信息與資料,讓孩子逐步發現風能幫人類做許多事情,利用風可以發電、傳播種子等等,但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我想,瞭解風的利與弊有助於孩子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

今天我所説的是蘇教版第八冊《蘋果裏的五角星》,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裏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方法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全文內容淺顯,敍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給人啟迪,是適合學生朗讀的好教材。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新課標的有關要求,結合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將制定以下一些目標。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注意“魅”字的讀音,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清晰”“魅力”造。情感目標:能從課文內容中得到啟示: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其中能從課文內容中得到啟示: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為了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重點和難點,上課前佈置學生帶幾個蘋果到學校,在上課的時候讓他們親手操作一下,親自感受一下。把課文第5自然段的內容打印出來。

二.教學程序

本課篇幅不長我準備用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採用以讀為主線,採用三個層面的朗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自主形式正確朗讀有關詞語,並嘗試理解課文。通過初讀,再讀,感知讀等形式來理解課文。用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買報的故事導入新課,然後提問:從這一故事中,你們發現到什麼?對於學生的回答老師不做評價,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把句子讀通順。在初讀課文時指導學生讀準“魅”。再讀課文時要求學生感覺自己沒有閲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感知讀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切蘋果展開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時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後的,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在第一教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重點段落,採用同學間合作探究的方式領悟課文內容。

接下來,我將重點對一下第二課時做如下説明。我將採用複習導入,抓重點段動手操作,練説解讀,研究研究,佈置作業4個環節來學習課文。

在複習導入時,我通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這一問題導入新課的學習。

在第二環節的教學中,第一段我抓住重點詞:兩個“新”字,展開教學。然後通過感情朗讀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直奔重點段——第二段來教學。我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蘋果,四人一組練習切。關照同學們不要一齊切,最好先切一個,觀察觀察再切第二個,再觀察再切第三個、第四個。然後請學生彙報剛才切蘋果的情況。估計到許多學生第一次切,是找不準腰的,所以我讓他們小組一個一個切,觀察後再切。我事先對此做過多次嘗試與測量,最好在蘋果的黃金分割點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們彙報完後,我讓他們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蘋果,繪製一張圖譜,説明什麼是攔腰切?怎樣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讓學生繪製圖譜也有利於學生從動手實踐的角度深刻理解這種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與一般的切法形成對比。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讓學生了解什麼叫攔腰切。

接下來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這一段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一句話,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內容,並且這一句話用紅色顯示,引導學生多讀。因為魅力這個詞不好解釋,而本課學習,如果每個孩子不能真實的理解這個詞,孩子也很難理解什麼是作者告訴學生們的創造力。所以在這點教學上,我不急於忙着讓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們反覆讀課文,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當然也允許學生藉助有關手段來理解這個詞。同時“魅力”這詞用紅色顯示。在學生交流的時候加以點撥指導。怎麼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請同學們自讀第四自然段,我想學生一定能夠自己理解這一自然段的內容了。在研究研究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向學生提了兩個問題。同學們,老師有兩個問題沒搞清我想請同學們幫老師來解決“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蘋果?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兩個問題。可以嗎?用這一富有鼓動性的提問來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探索: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從剛才觀察學生切蘋果中估計到學生會回答:不攔腰切好看,不攔腰切能體現公平,不攔腰切也是一種習慣,人們習慣了,也感覺到這種方法順手。

人們不會想到切蘋果還會有什麼創造,怎麼方便怎麼切……估計學生會有這樣的回答,所以我設計這樣一番總結語:親愛的同學們,太感謝你們了!我聽出來了,因為好看、美觀,人們發現不到醜拙之中也有美;因為公平,人們少了發現;因為習慣,人們缺少了思考,少了創造發明……我被你們創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感動了。我想請你們根據自己的發現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讀這篇文章。

關於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這一問題參考書中沒有告訴這個五角星是由誰最早發現的,而瞭解這一問題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所以就佈置學生課後藉助計算機上網查找這一活動性作業,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的精神。

以上所説是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預案,但我的教學設計很難預見到課堂教學的全部,我的教學設計不可能事無鉅細地羅列出所有的細節,許多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知識都是在師生互動中自然生成的,我將在具體的教學中將根據學生情況不斷調整,力求有所突破。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清平樂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詞,它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媪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整首詞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豔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裏,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翁媪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卧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悦目的感覺。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卧剝”,藉助畫面與註釋,瞭解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詞的一般特徵。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鄉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嚮往。

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感受江南鄉村的清新秀麗、安寧祥和之美。

二、説學情:

五年級學生在上學期的日積月累中,已經對詞有了初步的接觸,但對詞的特徵並不十分清楚,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對詞牌名、詞題、上片、下片等有進一步的認識。為今後的古詩文的閲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上課的情況來看,城區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強,想像豐富,多數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讀、想、説、議等方式充分理解文本,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教法: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教學法”。

學法:

1.“邊讀、邊看、邊想、邊理解”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朗讀水平隨着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讀寬”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構建。

四、説教學環節

本課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卻把一家農户的環境氣氛鮮明地勾勒出來,語言清新秀麗,淺顯易懂。為了讓學生在多層次閲讀過程中體會詞境,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我一直把“邊讀、邊看、邊想”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力求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

(一)、導入課題:

1、競背詩詞,引入課題。

2、讀題,解題,瞭解詞的一般特徵。

3、瞭解詞人辛棄疾。

(二)、初讀課文,感知詞韻。

1、初讀課文,要求: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其他學生聽讀,然後評價。

3、看着屏幕齊讀。

4、師指導朗讀,讀出節奏來

5、讀着,讀着,你有沒有發現除了題目外,詩和詞還有什麼不同之處?白髮誰家翁媪和大兒鋤豆溪東之間有一間隔,説明它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詞中叫上片,後一部分叫下片,朗讀時兩片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再次齊讀。

(三)、品讀賞析,感悟詞境。

品讀詞句,進入詞境。

1、有人説,一首好詞就好像一壺好茶,越品就越有味。所以,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這首詞。來,再讀課題。——清平樂村居。

2、村居的“景”是怎樣的?讀着這句詞,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3、同學們,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啊?在這五口之家裏,給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人呢?小組交流。

4、師生對話,全班圍繞重點詞句交流,並指導朗讀。

提煉詞眼,沉醉詞境。

1、讀着看着,看着想着,這首詞描繪的是一家五口人生活畫面。在你眼裏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生活?用書上哪個詞説?

2、可是讀書要聯繫上下文,從詞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讀出了什麼?——他們家生活條件並不好,很貧困。是啊,生活並不富裕,可為什麼老兩口還那麼樂乎乎的,還陶醉了呢?老兩口到底“醉”在哪兒?感悟作者情感。

3、跟着音樂齊讀課文。

(四)、練習背誦,昇華感情

1、課文讀到這,這首詞都能記住了吧?試着背背。

2、課後練筆:改寫這首詞。

五、説預期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95%以上的學生能借助畫面與註釋,通過多種手段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的意思,基本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80%的學生能夠背誦課文。

2、瞭解了詞的一般特徵。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鄉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嚮往。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鎮定的女主人》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是繼第四單元描寫名人的成功之路後,又一描寫聰明人如何擺脱困境的單元。課文寫了一位女主人在請客時,一條眼鏡蛇盤在她的腳下,女主人臨危不懼、機智果斷地讓保姆用熱牛奶把眼鏡蛇引到陽台上的事。本單元的總體目標要求學生在知識技能上初步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具備一定在文中理解詞語的能力;在情感體驗方面初步瞭解智慧的重要性,懂得遇事要沉着冷靜,善於思考。而《鎮定的女主人》這篇課文可以説是第六單元中,比較重要的一篇課文,因為單元目標中的兩條主線,都能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得以實現。

二、學情簡析

在備這堂課之前,我在制定教學目標和備課時符合我班學生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我就抓兩點,一是學會理解詞語、二是圍繞鎮定體會女主人的'有膽有識。

三、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鎮定、吩咐”的意思,並能通過聯繫上下文來深入理解它們在文中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朗讀中感受女主人的鎮定。

3、能從女主人把盤在腳上的眼鏡蛇引出門外的故事中,懂得在危急時刻要沉着、冷靜,這樣才能化險為夷。以上制定的教學目標並非是孤立的,它們是相互聯繫,又是層層深入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只是表面的;通過語言實踐的手段,如朗讀、説話等,感受詞語的內涵是內在的;聯繫上下文揭示出文章裏面的深意才是核心的。

四、教學板塊

根據教學目標我制定了四個教學板塊,這四個教學板塊緊扣課題的題眼——鎮定,並圍繞這個詞語開展教學。

1、從“鎮定”入手,揭示課題。

從“鎮定”入手,先讀準其音,再理解其義。鎮定的意思就是指“遇到緊急情況不慌不亂”。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把鎮定在字典中的意思,在板書上化作兩個板塊,一是緊急情況,二是不慌不亂。從而使後面的教學也分成兩個板塊,一是感受情況緊急,二是體會女主人的不慌不亂。情況越緊急越能凸現女主人的鎮定,而女主人的説與做也表現出她的鎮定自若。因此我們要理解的不只是鎮定的表面含義,而是要結合課文內容感受文中描繪情況如何緊急,而在這樣緊急的狀況下女主人又是如何不慌不亂地排除危險。

2、初讀課文,通過感受情況緊急體會女主人的鎮定。

初讀課文讓學生了解女主人遇到了怎樣的緊急情況,根據學生自有的生活體驗,感受如果你遇到眼鏡盤腳的情況會怎樣。再與文中的女主人不動,也不喊相比較,從而明白女主人的身體不能有絲毫的抖動,不能引起客人騷動,為的是不驚動眼鏡蛇。這一環節教學中,我的引讀中始終貫穿了這三個詞語“抖動”“騷動”“驚動”,有目的地在幫助學生辨析和積累這三個詞語。這三個詞語對應了課文中三個不同的角色,即女主人、客人和眼鏡蛇,在指導學生辨析和積累的同時,又利用這三個詞幫助學生理解女主人為什麼不動不喊,要保持鎮定——女主人不能抖動,是不想引起客人騷動,目的就是不驚動眼鏡蛇。

3、深入學習,體會女主人鎮定地具體表現。

女主人的鎮定還表現在她的言行舉止上:為了排除困難,她吩咐保姆引開毒蛇;為了穩住客人,她仍然和客人有説有笑。因此“吩咐”和“有説有笑”將是展開教學的關鍵詞語。

女主人“吩咐”了保姆什麼話,在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之後是能夠找到相關內容的。但“吩咐”一詞的含義是:口頭指派或命令,因此語言必須是清晰而又簡練。再加上當時的情況,不允許女主人大聲吩咐,她的吩咐必須是輕聲、快速、清楚,這樣才不會驚動客人。要真正理解“吩咐”的含義,不僅要做到內容上的理解,更要做到語言上的準確和朗讀上的聲色兼俱。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準確地組織女主人吩咐的語言,並朗讀出吩咐的語氣是很重要的。

有了前面教學的鋪墊,對於保姆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還和客人有説有笑是不難理解的。但老師要通過引讀讓學生感受到,在這樣的情況下,下半身不得動彈,而上半身還得説笑是非常不容易的,從而進一步體會女主人的勇敢、鎮定。

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中午好,今天我為大家説課的內容是大班語言活動《變色的房子》,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定位、活動準備、教學法運用及教學流程、活動延伸來展開今天的説課。

一、説教材分析

《變色的房子》這個故事內容有趣、情節簡單、語言優美。故事中有孩子們比較喜歡的小豬、小鳥、小羊、小狗等動物形象,講述了小豬想給自己的新房子塗上漂亮的顏色爭取朋友們意見的過程,在這其中,還隱含着一條影響故事情節的主線:即一年四季的變化。讓孩子在感受、欣賞故事的過程中,體驗着四季變化帶來的美好景色。大班的孩子,善於思考,樂於表達,對這個趣味濃濃的故事應該有着積極的興趣。我將通過與孩子積極有效的互動交流來閲讀、分享、分析這個故事。

二、説目標定位:

基於以上分析,從幼兒的認知、技能、情感、態度出發,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以下三條: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四季變化給房子帶來的顏色變化。四季變化對故事情節的發展有着決定作用,因此這條目標將是本次活動中的難點。

2.學説句式:“X色的房子,綠油油,綠色真好看。”及形容詞綠油油、金燦燦、紅彤彤。語言活動的學習最終是要服務和運用於幼兒的生活,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此項目標我把它定位在本次活動的重點。

3.樂於參與講述活動,感受四季變化帶來的美景。

三、説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活動性和教育性,寓教於樂,我做了以下準備:

首先經驗準備:瞭解一年有哪四個季節,為本次活動打下基礎。

其次物質準備:

1.字卡——“春、夏、秋、冬”。

2.與故事內容相匹配的圖片:房子、動物頭像、綠葉、小黃花、果子、大拇指等,這是為了幫助孩子們能更好的觀察和理解故事。

3.小動物頭飾及場景,這是配合孩子進入到動物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所用。

四、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內容和目標,在活動中,我將主要以觀察發現法、交流談話法、遊戲表演法三個方法為主。

在活動的開始和認識“春、夏、秋、冬”四季中,採用的是觀察發現法。

在理解、分析故事內容時所採用的是師幼互動式的交流談話法。

遊戲表演法則是要幼兒戴上頭飾扮角色,演情節,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

此外還應用了練習法、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五、説活動流程:

整個活動共分為四個主要流程 :(一)圖片導入、引發興趣;(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三)完整講述、鞏固認知;(四)表演故事、拓展經驗。下面,我具體説説四大流程

(一)圖片導入、引發興趣

1.首先,我先出示沒有顏色的新房子圖片:小豬蓋了一座新房子,它想給房子塗上漂亮的顏色,你覺得它會塗什麼顏色?為什麼?這個問題,是把孩子們的興趣和注意力吸引過來,我會鼓勵孩子大膽自由猜測,在他們都關注到我出示的`房子這個話題時,自然導入下面一個環節。導入環節最多不超過3分鐘。

(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

1.欣賞前半段故事,這裏可以聽錄音或者我自己講述。我的過度語言這樣説:小豬實在拿不定主意,於是它請了朋友們幫忙。

2.聽完前半段故事,我會提問:動物朋友為小豬出了哪些主意?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出示對應的圖片,……當然,不管幼兒先説到哪裏,圖片的擺放我都會根據對應的順序和句式排列,這樣有利於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併為幼兒學説句式奠定基礎。這裏我會通過追問的方式來突破重點,比如當幼兒回答不完整時,我會問:“你能用故事裏話來説嗎?”理解幾個形容詞時我會問“綠油油是什麼樣的?你還看到生活中什麼東西也是綠油油的?” “金燦燦是什麼樣的?什麼東西也是金燦燦的”……當第一個句式給孩子正確的示範時,接下來的三句話幼兒就知道套用這樣的模式來回答,這樣的組織方式就會很容易解決活動的重點。

3.完整學説句式及形容詞綠油油、金燦燦、紅彤彤。

這裏的導語我這樣説:動物朋友們的主意真不錯,我們一起把這些主意告訴小豬吧。由於我在圖片的擺放順序上早做思考,也通過剛才的互動追問解決了重點,因此,我想幼兒在學説這一句式時應該不會很困難。同時孩子們也能感受到語言交流的樂趣及幫助小豬的愉快體驗。

4.欣賞故事後半部分,理解四季變化給房子帶來的顏色變化。

我這樣來引導“朋友們給小豬出了這麼好的主意,可是怎樣才能實現這些美好的想法呢?請你為它也出出主意。”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我提供給孩子互相討論交流的時間,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猜測的基礎上,我講述故事後半部分,然後提問:“最後,小豬用了什麼辦法實現了美好的想法呢?”通過聽故事,孩子們發現小豬請小鳥幫忙,在房子周圍和屋頂播下了種子,這時我出示種子圖片,放在剛才圖片板書前面,“原來是這些神奇的種子幫助小豬實現了願望?種子在屋頂是怎麼變化的?”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字卡及圖片,並有效利用剛才的圖片板書,幫助幼兒理清思路,理解故事情節,感受四季變化帶來的房子的顏色變化。我會提問:你發現小豬的房子的顏色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在春夏秋冬有不同的顏色?幼兒回答後一起總結:真是一座神奇的房子,種子在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變化,所以房子也變着不同的顏色。

整個第二大環節,我都是通過圖片及合理的擺放來突破難點,理解重點的,此環節用時大概15~18分鐘。

(三)完整講述、鞏固認知。

《綱要》中所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在這個環節,我和孩子一起合作來完整講述故事,我會説“好神奇的房子,讓我們一起來完整地講一講這個有趣的故事吧。”重點引導他們講述小動物的話。為接下來的表演積累經驗。同時也是對這個故事完整的認知。用時3~5分鐘。

(四)表演故事、拓展經驗

如果時間允許、幼兒興致很高,接下來我會安排故事表演的環節。因為遊戲與表演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我將鼓勵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動物的角色,一起來合作表演故事,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的表演,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提高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

如果時間不夠時,我會把表演故事這一環節調整到活動延伸中。

六、説活動延伸

一個集體活動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幼兒學習活動的結束,所以,我將繼續把活動中的教學具投放於孩子的自主遊戲區域中,鼓勵孩子們在自主遊戲時繼續來表演、講述這個故事,既滿足更多孩子的表演需求,又繼續豐富幼兒的表達表現,使每個孩子獲得更多的自信、更大的發展、更多的快樂!

這是我組織本次活動的大概思路,具體的情況,我會根據課堂的現場進行及時的調整,以取得更好的活動效果。

我的説課完了,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以人音版國小音樂第 二 冊第六課《 下蛋囉 》一課。

一、 教材分析

人音版國小音樂第二冊第六課《 下蛋囉 》,切實的根據這一學段的學生身心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仿母雞下蛋的節奏,為歌曲增添了亮點,從而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學習歌曲《 下蛋囉 》,能用歡快、熱烈的聲音表現歌曲。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如(創編歌詞、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即興歌舞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對歌曲的創作能力。

3、通過感受音樂的歡快和喜悦,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三)重難點確定及分析:

重點:音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聲音表現和感悟歌曲情景我將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則是對歌曲的表現,讀襯詞時的清晰、準確,以及咬字吐字,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突破口。

(一)課前準備:

(1)製作教學軟件和投影片、範唱磁帶。

(2)學生自備一條彩色小雞頭飾、蛋。根據準備我會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等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三、教育理念。

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會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讓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為本,把“情”貫穿始終,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情感與創造體驗,將現代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四:教學過程

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請跟我一同走進教學過程進行策略分析,在這裏,將呈現我的教法和學法指導。

(一)激趣導入 揭示課題:聆聽着熟悉的旋律《小燕子》,舞動着優美的姿勢,進入教室,師生一起進行拉手舞蹈,讓學生一進教室就融入到氛圍中,這樣的情景引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音樂停止,我問: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都喜歡什麼呢?(生答:)那咱們先把我們的教師室變成歡樂的動物園 !請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來模仿叫聲:(我利用同學們模仿的聲,我組織幾條節奏練習,這是對教材的拓展。)

同學們看!老師手裏的蛋還是熱的,是剛剛生下來的。誒,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看看母雞下蛋啊!(生答)那請大家跟我來吧。欣賞1、視聽結合 整體感知讓學生隨着媒體畫面,完整欣賞歌曲,讓學生感受歡快,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求知慾。我將抓住這一熱情,進行按節奏拍手朗讀歌詞,播放音樂。當孩子們聽錄音對旋律有了初步的旋律線條以後,就可以分組進行自學。

2、合作學習 培養能力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識譜能力,分小組自學歌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個樂句進行學習,以降低教材難度,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然後讓學生自己覺得最好的方法來教大家!教師放手讓同學自己學,自己教,只給予積極的評價、指導。讓每位同學都有自信心,讓每位同學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師抓住全曲中的襯詞進行渲染,教師強調音準、節奏、咬字及聲音運用,教師參與其中,幫助有困難的小組解決問題,真正起到夥伴、引導、組織的作用。

2、 積極創新 激發熱情。歌曲完成好以後,讓孩子們用舞蹈表現歌曲,學習母雞下蛋的情景,説説唱唱很有情趣。以及用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伴奏,演示一遍。然後師引導:同學們,六一的鐘聲馬上就要敲響,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倒記時一起來唱這首《下蛋囉》:10、9、8、7、6、……(師生齊呼:六一快樂.)同學們:該我們的節目上台了,大家唱起來、跳起來、舞起來把!(教室裏有唱、有唱、有敲、氣球飛起來……) “情景、協作”對學習成功緻關重要,所以我將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學生的角色扮演,儘可能營造逼真的學習情景。師生一起跟隨音樂表演,將課堂推向高潮,最後,讓學生將演唱歌曲感受到的熱鬧場面和對歌曲的熱愛用色彩表現出來,小組集體即興作畫,進一步加強合作學習,這樣的氛圍學生不僅學好歌曲,心中的愛國生活的熱情也會由然而生。

4、課後延伸 新課標指出:教科書已越來越不可能滿足我們的要求了,課堂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我在教學本課後,就給學生留下了一個廣闊的'空間:收集動物圖片文字資料;以便於在下一節中的交流。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音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課內向課外延伸,使我們的教育成為可持續發展教育,這一舉措使教學更加開放,給學生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

五、教學啟示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當然,措施付諸實施,還需要老師的愛心和慧心,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起到初步實現並輻射這一主題的作用.文章語言質樸,採用白描和勾畫的寫法,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組美畫,讀之,正如作者所言“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二、説設計理念

新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指名讀,自讀品味,精讀感悟,配樂朗誦,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三、説教學目標。

基於本文的特點及本組的編排目的,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知識目標: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2.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好句,培養語感。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3.情感目標:在讀文中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獲得美的享受。

教學重點:引導生隨文章敍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

四、説過程

(一)音畫同步,創設情境感知文章結構,明確學習任務

上課伊始,教師先出示鄉下風光的多媒體課件,配樂旁白:這是順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綠藤蔓;這是依着時令次第開放的鮮花;這是茂密竹林中破土而出的春筍;這是覓食的雞羣戲水的小鴨。這裏就是充滿詩情畫意的鄉下人家。在作者的眼裏鄉下人家的畫面是怎樣的?學生藉助第一課時感知的框架,加上畫面的重現,在文字的引領下,下鄉來了解這是什麼樣的“家”,是怎樣的“人”。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引發閲讀期待,走進鄉下人家。為深入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描寫上獨特的表達方式奠定了基礎。

(二)整合內容,教師導學細化理解方法,夯實學習實效

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後直奔中心:“獨特、迷人”來統領全文教學,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明確用“抓重點句、關鍵詞”的方法品味風景“獨特”在哪裏,“迷人”在何處?這樣激起了學生探究作者是怎樣用文字生動形象地描述一幅幅畫面的慾望。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對比的描寫方法並不難,抓住動詞體會也很容易,但是透過文字提取情感,再聯繫落實到朗讀感受就是需要教師具體操作,學生體驗實踐的最具實效的學習歷程。

用“方法”實踐自主閲讀,進一步感悟“獨特迷人”的風景,我設計了下列教學板塊:

(1)動靜結合品植物“獨特中的迷人”

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寫了瓜架、花草、翠竹這些景物,表現出樸實的自然之美。教學這一部分,我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讓學生反覆讀文,展開想象的翅膀,從文字中建構畫面中捕捉色彩、體驗動靜。重點品味風趣裝飾的獨特農家風光。

“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着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顯出一派。”這裏花開不斷,樸素是因為自然生長的勃勃生機,華麗是天然、茂盛的生長態勢,反覆品讀獨特之處,學生品出生命之美。

鄉下人家的竹讓人感受到盎然的生機,“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教學中重點抓住一個“探”字,學生體會出“探”字所藴含的“奇妙和生機”後出示繁花修竹圖片,把花與竹迷人的景色連起來品讀,學生盡情感受到了動靜之美和生命自然向上的勃勃生機。

在這一環節中,電教媒體豐富的色彩和柔和的音樂感染着學生,更加重要的是“方法”的導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字裏行間的田園詩情,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身心愉悦地享受着學習。

(2)水陸相間悟“迷人中的獨特”

課文中對雞和鴨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江南鄉村畫面,教師抓住他們最感興趣的小動物在交流閲讀體會和評讀的過程中,巧妙地指導:“聯繫‘家’的概念你發現什麼?作者在描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什麼?”隨着雞閒庭信步、鴨戲水面場景的出現,學生明確了正是擬人寫法的恰當運用,這裏的雞和鴨像人一樣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家裏。賞讀課文,也就自然而然地讀出了悠閒,讀出聲色,讀出快樂,讀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美景中鄉村獨有的意境。

(3)重組文章內容,感受“自然和諧”

課文第5自然段,我用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以媒體音樂渲染情境,以情感語言描給情境,力求把孩子們帶入文本所特有的意境中。在舒緩的音樂伴奏下,教師深情地範讀課文,孩子進入意境後再重組課文內容,把語文的積累訓練和個性化讀文結合起來:“讀着課文,你們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在方法導行的實踐中,能扣住“辛苦”“甜甜蜜蜜”二詞,品味出鄉下人家正是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美麗的家園,和動植物一起幸福生活,進一步感悟到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幫助我們理解了“自然和諧”的真正內涵。

(三)整體迴歸,拓展遷移昇華美

在學生感知、理解、品悟了文本後,學生反覆品讀課文的中心段,以加深學生對“獨特、迷人”關鍵詞的理解和感悟,回扣作者之所以身在美國卻久久不能忘懷“鄉下人家”,他憶的是一幅幅畫面,心中思的是“自然和諧”,提升了感受。還能總結出:文字帶領我們認識了形象描寫,發現了“具體的美”“平凡中的美”。抓住這個難得的時機,我把背誦和默寫引進課堂,真正把“感悟擬人描寫的生動形象”,“積累優美語言”落實心頭,準確到筆頭。

五、説板書設計

鄉下人家

獨特迷人

綠藤紅瓜 鮮花春筍

雞羣覓食 羣鴨戲水

庭院晚餐 月下蟲鳴

我將整篇課文濃縮成了14個詞語,它們是文章的精華所在,而這14個詞語,又形成了一首詩,一幅畫。學生朗朗地誦讀着,感受到的是詞語美,韻律美,意境美。在詩的薰陶中,學生積澱了語言,受到了美的薰陶。

語文,語文,就是要讓語文課“文”起來,讓語文課堂的“文化氣息”更弄一些。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感染着學生,啟迪着學生。漸漸地,詩意的語言,詩意的情懷,就會流進學生的心靈,注入到學生的血液中,內化到學生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