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有理數的減法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2W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理數的減法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理數的減法説課稿

有理數的減法説課稿1

一、説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正負數、相反數、有理數的加法運算之後,以國中代數第一冊P80頁的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及有理數減法運算的例1、例2為課堂教學內容。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是一種基本的有理數運算,對今後正確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並對解決實際問題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探究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了解加與減兩種運算的對立統一的關係,瞭解數學中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探究分析數學知識方法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難點:理解有理數減法的意義,正確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二、説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將採用探究發現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方法等。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教師並適時運用電教多媒體動畫演示,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來達到對知識的發現,並自我探索找出規律,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附教學工具:温度計、投影儀、多媒體

三、説學法: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的原則,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下,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的積極思考努力下,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發現的過程,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體現了素質教育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説教學程序:

(一)引入課題環節:

1、複習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為新課的講授作好鋪墊。

2、(提問)用算式表示:與—3的和等於—10的數。

(根據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列出減法算式後提出問題:怎樣進行這裏的減法運算呢?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法則是什麼呢?由問題的給出,激發學生探求解決問題方法的興趣,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二)新課講解環節:

1、通過投影儀給出以下算式:

減法加法

(+10)—(+3)=+7(+10)+(—3)=+7

讓學生比較上面這兩個算式並討論後得出:

(+10)—(+3)=(+10)+(—3)

再給出以下算式:

減法加法

(+5)—(+2)=+3(+5)+(—2)=+3

繼續讓學生比較上面這兩個算式並討論後得出:

(+5)—(+2)=(+5)+(—2)

從而,它啟發我們有理數的減法可以轉化成加法進行

2、講解課本P80的內容,回答複習題2提出的問題即如何求(—10)—(—3)的結果。通過分析講解,請學生自己歸納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最後老師再完整地總結出法則。

文字敍述: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p;字母表示:a—b=a+(—b)(説明:簡明的表示方法,體現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實際運算時會更加方便)

強調運用法則時:被減數不變,減號變加號,減數變成其相反數

減數變號

(減法============加法)

3、出示温度計,用多媒體出現(如P81的圖2—20),並進行動畫演示,通過求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的實例來説明減法法則的合理性以及有理數減法的實際意義。同時進行練習反饋:課本P82的練習1,

4、通過例題教學使學生鞏固方法,初步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1.計算:(1)(—3)—(—5);(2)0—7

例2.計算(1)7。2—(—4。8);(2)(—3-)—5

説明:講解時注意讓學生複述有理數法減法法則,加深學生對法則的認識,並注意歸納有理數減法的規律,而不機械地將減法轉化成加法,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減法運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間步驟作準備。

(三)鞏固練習環節:

讓學生完成課本P82的練習2、3,鞏固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運用,強化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第2題口答,第3題請6個學生上台板演。對回答好的同學給予表揚肯定,如果有錯誤,請其他同學糾正。

(四)課堂小結環節:

本節課學習了有理數的減法運算,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時轉化成加法進行計算,即a—b=a+(—b)

(五)佈置課後作業:

課本P83習題2.6的2、3、4、5的偶數題。

通過作業反饋對學生所學知識掌握的效果,以利課後解決學生尚有疑難的地方。

(六)板書設計:

(略)

有理數的減法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數的減法》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五節的內容。

"數的運算"是"數與代數"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減法是其中的一種基本運算。本課的學習遠接國小階段關於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減法運算,近承第四節有理數的加法運算。通過對有理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學生將對減法運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為後繼諸如實數、複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鑑於以上對教學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認識和理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經歷探索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減法法則,並能熟練運用法則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2、能力目標:

經歷由特例歸納出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減法到加法的轉化,讓學生初步體會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

在歸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同伴間的合作學習。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理解和運用。教學難點是: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減法運算的意義並利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已具備一定知識儲備和一定認知能力的個性鮮明的學生,而不是一張"白紙",因此關注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進行同類量之間的比較,因此學生對減法運算並不陌生,但這種認識常常流於經驗的層面;在國小階段學生進一步學習了作為"數的運算"的減法運算,但這種減法運算的學習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種技能性的強化訓練,學生對此缺乏理性的認識,很多時候減法僅作為加法的逆運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利用這些既有的知識儲備作為知識生長的"最近發展區"來促進新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通過具體情境中減法運算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減法的意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慾望強烈,但數學活動的經驗較少,探索效率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調控。

三、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結合本節課內容及學生情況,教學設計中採用"引導——發現法"組織教學。其基本程序設計為:創設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驗證——總結歸納——反饋運用。

上述教學程序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學生的學習,因此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本節課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歷從列舉特例到歸納(不完全歸納)出一般的減法法則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數的減法》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五節的內容。

"數的運算"是"數與代數"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減法是其中的一種基本運算。本課的學習遠接國小階段關於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減法運算,近承第四節有理數的加法運算。通過對有理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學生將對減法運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為後繼諸如實數、複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鑑於以上對教學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認識和理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經歷探索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減法法則,並能熟練運用法則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2、能力目標:

經歷由特例歸納出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減法到加法的轉化,讓學生初步體會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

在歸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同伴間的合作學習。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理解和運用。教學難點是: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減法運算的意義並利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已具備一定知識儲備和一定認知能力的個性鮮明的學生,而不是一張"白紙",因此關注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進行同類量之間的比較,因此學生對減法運算並不陌生,但這種認識常常流於經驗的層面;在國小階段學生進一步學習了作為"數的運算"的減法運算,但這種減法運算的學習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種技能性的強化訓練,學生對此缺乏理性的認識,很多時候減法僅作為加法的逆運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利用這些既有的知識儲備作為知識生長的"最近發展區"來促進新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通過具體情境中減法運算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減法的意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慾望強烈,但數學活動的經驗較少,探索效率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調控。

三、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結合本節課內容及學生情況,教學設計中採用"引導——發現法"組織教學。其基本程序設計為:創設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驗證——總結歸納——反饋運用。

上述教學程序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學生的學習,因此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本節課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歷從列舉特例到歸納(不完全歸納)出一般的減法法則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四、過程分析:

教學環節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設 計 説 明

創設情境自然引入

1、首先與學生互動談論合肥本地今日的氣温,瞭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提問: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樣計算的?

2、自然過渡到烏魯木齊的温差的計算問題,在學生列出算式4–(–3)後引入課題:有理數的減法

(板書課題)

通過温度的比較讓學生明白減法的實際意義在於同類量之間的比較,為後來運用減法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從學生身邊的實際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增強學數學的樂趣。同時這也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徵,使學生樂於進一步探索。

探索規律

有理數的減法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數的運算”是“數與代數”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減法是其中的一種基本運算.本課的學習遠接國小階段關於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減法運算,近承第四節有理數的加法運算.通過對有理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學生將對減法運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為後繼諸如實數、複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鑑於以上對教學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認識和理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目標:

經歷探索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減法法則,並能熟練運用法則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2 、能力目標:

經歷由特例歸納出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減法到加法的轉化,讓學生初步體會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

3 、情感目標:

在歸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同伴間的合作學習。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理解和運用.教學難點是: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減法運算的意義並利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已具備一定知識儲備和一定認知能力的個性鮮明的學生,而不是一張“白紙”,因此關注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進行同類量之間的比較,因此學生對減法運算並不陌生,但這種認識常常流於經驗的層面;在國小階段學生進一步學習了作為“數的運算”的減法運算,但這種減法運算的學習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種技能性的強化訓練,學生對此缺乏理性的認識,很多時候減法僅作為加法的逆運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利用這些既有的知識儲備作為知識生長的“最近發展區”來促進新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通過具體情境中減法運算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減法的意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慾望強烈,但數學活動的經驗較少,探索效率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調控。

三、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結合本節課內容及學生情況,教學設計中採用“引導——發現法”組織教學.其基本程序設計為:創設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驗證——總結歸納——反饋運用。

上述教學程序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學生的學習,因此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本節課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歷從列舉特例到歸納(不完全歸納)出一般的減法法則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四、過程分析: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設計設計説明

一、創設情境,自然引入

1 、首先與學生互動談論合肥本地今日的`氣温,瞭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提問: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樣計算的?

2 、自然過渡到烏魯木齊的温差的計算問題,在學生列出算式4 –(– 3)後引入課題:有理數的減法

(板書課題)通過温度的比較讓學生明白減法的實際意義在於同類量之間的比較,為後來運用減法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思考:從學生身邊的實際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增強學數學的樂趣.同時這也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徵,使學生樂於進一步探索.

二、探索規律,歸納結論

在學生提出可以用4 –(– 3)計算烏魯木齊的温差後,教師鼓勵學生充分探索計算4 –(– 3)的方法,得出結果為7。

在學生得出4 –(– 3)=7後,教師引導學生比較4 –(– 3)=7與4+3=7這兩個算式及其結果.

在學生對有理數的減法計算提出初步的猜想“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後,教師設問:

只有4 –(– 3)=4+3=7這一個例子,你能不能斷定這個猜想成立?

引導學生通過列舉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如:正數減去正數、正數減去零、正數減去負數、負數減去正數、負數減去零、負數減去負數、零減去正數、零減去零、零減去負數等.

最後請學生根據上面的數學活動經驗自主總結歸納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教師板書這一法則)學生得出結果的方法可能不一樣,教學中只要是合理的都應鼓勵。

如採取逆運算的方法,或利用温度計直接數讀數的方法等。

對4 –(– 3)=7與4+3=7的觀察、比較,是進一步探索有理數減法法則的基礎.可藉助多媒體課件演示算式的規律,幫助學生探索其中的內在關係。

思考:從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確得結論之間有一個探索驗證的過程,這個過程正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做數學”的過程,教學中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探索、交流。

學生通過相互補充,不斷列舉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在合作交流中徹底理解有理數相減時總成立的一般法則.而這個“舉例”過程,正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正是一種對數學素養的培養。

學生的歸納可能不規範,教師可請學生互相交流、補充使之規範,從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三、例題講解,即時反饋

1 、師生共同完成P53例1,其中第(1)小題教師講解,其餘各題請學生完成.

在完成例1後,教學中採用分組競賽的方法及時處理P54 “隨堂練習”.

2 、師生共同完成P53例2 、 P54例3

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實際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並熟練利用減法法則進行減法運算。

教師講解第(1)小題時要點明算理,規範解答。

互動交流式的練習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更積極主動.學生在活動中能體會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

例2 、例3是實際問題,它們的解答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四、拓展應用

師生一起分析P55的習題第5題.在弄清題意後,請學生填寫方陣圖.

解決問題的核心是找到“每個數都加上的同一個數”是什麼,這就是有理數的減法在這個實際情境下的應用.

另一方面,本題也提供了一個三階幻方的一般填法,拓展了知識面,併為“試一試”的思考。

五、課堂總結

多媒體出示總結性問題:

1 、這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知識?

2 、對這些內容你有什麼體會,請與你的同伴交流。

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六、佈置作業

1 、課堂作業:

P54—55習題2.6第1 、 2 、 3 、 4題

2 、課外思考:

P55習題2.6試一試利用課堂作業及時反饋本課重、難點。

利用課外思考給部分學生提供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有理數的減法説課稿4

本節課我所講的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有理數》中的第三節第二課《有理數的減法》的第一課時.

一、説課標:

數與代數部分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這部分內容包括數的概念、數的運算、數的估計;字母表數、代數式及其運算;方程、方程組、不等式,函數等。而數的運算伴隨着數的形成與發展不斷豐富,從最基本的自然數的四則運算,擴展到有理數的四則運算、乘方、開方運算等。新課標中指出:運算能力主要是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運算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新課標是在總目標的四個方面之一的“數學思考”中提出運算能力的思維和抽象思維。”這説明運算能力是數學思考的重要內涵。不僅如此,運算能力對新課標在總目標中提出的其他三個方面目標的整體實現,同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

二、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數的運算”是“數與代數”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減法是其中的一種基本運算.有理數的減法是國小減法的延續,通過對有理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學生將對減法運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它對今後正確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奠定基礎,並對解決實際問題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説學情:

在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進行同類量之間的比較,因此學生對減法運算並不陌生,但這種認識常常流於經驗的層面。在國小階段學生學習了局限性的減法運算,並進行了技能性的強化訓練,學生對此缺乏理性的認識,很多時候減法僅作為加法的逆運算而存在。因比,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利用這些既有的知識儲備作為“知識生長的最近發展區”來促進新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通過具體情境中減法運算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減法的意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慾望強烈,但數學活動的經驗較少,探索效率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調控和引導,並且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四、説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班學生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有理數的減法法則,能運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進行運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由特例歸納出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探討,體驗數學的轉化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歸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同伴間的合作學習。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意義,會運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進行運算。難點確定為: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探討。

五、説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結合本節課內容及學生情況,教學設計中採用“引導發現法”組織教學.其基本程序設計為:創設情境提出猜想一探索驗證一總結歸納一反饋運用,上述教學程序的實施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學生的學習,因此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本節課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歷從特例到歸納(不完全歸納)出一般的減法法則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及設計思路:

本節課主要以多媒體課件教學,通過創設情境,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師生互動,探討交流,講練結合設計本節課.

(一)複習回顧

1.-2的相反數是____,+0.3的相反數____,相反數是它的本身的數是___.

2.計算

(1) 4 + 16 = (2)(–2)+(–7)=

(3)(–1)+3.6 = (4) 2 + (–4) =

(5)(–5)+ 5 = (6) 0 + (–8) =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回顧,熟悉舊知,為學生本節課的學習做好知識準備。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北京某天氣温是-3C~3C,這天的温差是多少攝氏度呢?

學生列式表示3-(-3)=?但是不知道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小知識引入問題,然後引出有理數的減法運算,引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探究新知

同學們都知道,減法和加法互為逆運算,3-(-3)=?也就是問什麼數加上-3等於3?

因為6+(-3)=3 所以 3-(-3)=6

師問:3+?=6 生答:3+ 3=6

請同學們觀察以下兩個式子:

(1)3 -( –3)=6; (2)3+3=6

你發現了什麼?換些數試試。(學生自主思考)

9-8=____, 9+(-8)=____;

15-7=____, 15+(-7)=____.

然後比較上面的式子,能發現其中的規律嗎?分小組討論。

然後師生共同歸納法則,教師板書法則。並強調減法在運算時有 2 個要素要發生變化,1個要素不變。(兩變一不變)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交流、討論,歸納發現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

練習:下列括號內各應填什麼數?

(1)(-2)-(-3)=(-2)+____;

(2) 0 - (-4)= 0 ____ 4 ;

(3)(-6)- 3 =(-6)+_______;

(4) 1-(+39)= ____ +(-39).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邊口述,邊解釋法則,學生能找準在將減法變加法的過程中什麼變,什麼不變。

(四)典例講解

例4計算:

(1)(-3)-(-5) (2)0-7

(3)7.2-(-4.8) (4)

教師板演示範(1)(4),示範書寫過程,學生完成(2)(3)。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板演,為學生的書寫起示範作用,學生練習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發現並指正。

思考:在國小,只有當a大於或等於b時,我們才會做a-b,現在,當a小於b時,你會做a-b嗎?

一般地,較小的數減去較大的數,所得的差的符號是什麼?

通過上述例題,學生不難解答。

(五)當堂檢測

1.計算:

(1) 6-9; (2) (+4)-(-7);

(3)(-5)-(-8); (4) 0 -(-5);

(5)(-2.5)-5.9 ; (6) 1.9 -(-0.6).

2.計算:

(1)比2C 低 8C 的温度;

(2)比 -3C 低 6C 的温度.

3.(20xx·會考)計算:|(-3)-5|=____.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學到了什麼?你能説一説嗎?

學生自主談收穫,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可給與必要總結.

設計説明: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總結,談收穫,培養學生善於進行學習反思的良好習慣.

(七)作業佈置

必做題:

習題1.3第3題(1)(2)(5)(9)(10)第4題(1)(5)

選做題:

已知a=8,b=-5,c=-6,求(c-a)-|b|的值.

設計説明:根據課標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要會運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進行運算。我將作業分成選做和必做兩個層次,這樣儘量能讓每個同學在今天的學習中都有所收穫.

(八)板書設計

1.3.2有理數的減法

1.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2.兩個變化要素

相反數

3.轉化思想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板書我主要採用提綱式的板書,既直觀形象,又能加深理解記憶.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見解,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導.

有理數的減法説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本節所講的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五節的內容。

本章內容是有理數及其運算,在一定意義上講,它是全新的,但必須充分認識到它是國小所學的四則運算的繼承和發展,就本節內容來看,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是建立在剛剛學過的有理數加法運算基礎上的,這一節課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繼續,又是後面學習有理數混合運算的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有理數的減法對學生來説是比較難學的,特別容易和前面的加法混淆。初學時,學生的正確率不高,所以要通過對法則的透徹理解和大量的練習才能達到熟練的地步。

這節課首先從某一天的温差出發,引入有理數減法,使學生體會減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得出答案。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然後根據法則進行計算,最後又以兩個實際問題進行運用,使數學計算變得生活化,數學課變得活潑一些,沒有這麼枯燥無味。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以及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經歷探索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減法法則。

2、能熟練地進行有理數減法的運算。

3、為學生創設熟悉的生活環境,使其在輕鬆愉快中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有理數減法法則的理解及熟練運用法則計算。

難點:探索有理數減法法則,正確完成減法與加法的轉化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應當生動活潑,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的生活。由於剛升入國中,學生的智力,基礎,學習習慣都有較大的差異,很多同學會出現符號處理有誤,法則選擇不靈活等問題。因此,老師要充分發揮情感目標的調控作用,隨時收集來自學生方面的信息,及時反饋矯正加強交流與合作。

三、教法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遵循了啟發性的教學原則,注意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按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應用舊知識的過程中探究,通過老師的引導啟發得到新的結論。通過比較分析,應用獲得新知識,從而達到理解並掌握的目的。

四、教學程序設計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氣温是40C,最低氣温是—30C,你能從温度計上看出40C比—30C高多少度嗎?(用多媒體投影儀投影出温度計的圖片)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

昨日氣温是—10C,再降30C是多少度?

學生根據國小掌握的知識都能理解,是用減法運算。讓學生列出算式,同時板書課題:有理數的減法。

4—(—3)= —1—3=

2、提出問題,大膽猜想,觀察探索,得出結論。

4—(—3)=?引導學生回想國小學過的加法和減法互為逆運算。被減數=差+減數,即?+(—3)=4

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得出:7+(—3)=4,所以:4—(—3)=7

在學生學生得出4—(—3)=7後,老師引導學生填空:4+ 3 =7。對這兩個算式加以比較,找到不同的地方在哪裏。然後再引導學生得出:—1—3=?採用類比的方法,得出答案。

剛才兩個算式:4—(—3)=4+3=7,—1—3=—1+(—3)=—4,從左到右哪些發生了變化?有沒有不變的數?能得到哪些結論?請用一句話把這個結論概括出來。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後,由小組長代表發言,看哪一組的同學概括得最精煉。(設計意圖: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最後由教師和同學一起總結歸納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3、驗證結論

完成課本62頁的填空題

(設計意圖:從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確結論之間有一個探索驗證的過程。只有通過大量的不同類型的題目的驗證,才有説服力,才能使這個法則得到運用。

4、運用法則

例1:計算下列各題

(1)9—(—5)(2)(—3)—1(3)0—8(4)(—5)—0

要求學生按照法則規範寫出解題過程,可請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上來演板,不要怕學生出現錯誤,對沒有做對的同學要找到出錯的原因,予以糾正。特別是(2)(3)小題,估計有不少學生寫成:(—3)—1=—3+1,0—8=0+8,錯誤認為題目中的減號,又是負號,導致“一號兩用”,運算符號和性質符號不分。

例2,例3(投影儀投影)是實際應用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享受在經歷苦苦探索之後而輕鬆解題帶來的快樂心情。

鞏固練習:課本63頁,隨堂練習第1題。

(設計意圖)在學生各自獨立完成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檢查,由做得既快又準的同學負責指導本組內學習有困難的同學,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合作精神。

補充練習:1、—7比—2大多少?

2、選擇: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A.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B.減去一個數仍得這個數

C.a—b=a+(—b)D.兩個數的差一定比被減數小

(設計意圖)此題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概念的理解程度選擇題最容易出錯。概念要理解得非常透徹才能答對。

5、拓展,延伸

試一試,相信你一定會做!

鐘面上有1、2、3、……、12,共十二個數字,試在某些數的前面添加負號,使它們的和為零。

(設計意圖)對學有餘力的學生來説,是一次小小的挑戰,但數學的樂趣在於不斷探究,永不止步,永攀高峯!

6、 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困惑?

注意:運用有理數法則時的“兩變”,“一不變”。

兩變:減號變加號,減數變成它的相反數。

一不變:被減數保持不變。

有理數的減法轉化為加法,體現了數學中的“轉化”思想。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質疑,既培養了學生的信心,又提高了表達能力。

7、佈置作業:63頁至64頁,1、2、4

利用課堂作業及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

有理數的減法説課稿6

今天我要説課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減法,屬課前説課。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這一節課是本冊書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我打算分四課時完成,去括號、加法計算、減法計算、加減法混合計算。下面我就從以下六個方面——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的設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小節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在分析新數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確定了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首先來看一下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數的加減法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個國中代數的一個基礎,它直接關係到有理數運算、實數運算、代數式運算、解方程、、研究函數等內容的學習。國中階段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讓學生根據一些現實模型,把它轉化成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減法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在有理數範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加、減法可以統一成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統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運算是本章的關鍵,而加法又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種有理數運算,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範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關鍵是這一節的學習。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滲透的德育目標是:

(1)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品質。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上述對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代數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數加減法可以互相轉化,會進行加減混合運算;

2.通過學習理解加減法運算,都可以統一成加法運算,繼續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3.通過加法運算練習,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三、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小節的重點是依據運算法則和運算律準確迅速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難點是省略符號與括號的代數和的計算.

由於減法運算可以轉化為加法運算,所以加減混合運算實際上就是有理數的加法運算。瞭解運算符號和性質符號之間的關係,把任何一個含有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計算.

(二)教法建議

1.通過習題,複習、鞏固有理數的加、減運算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法則與技能,講課前教師要認真總結、分析學生在進行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常犯的錯誤,以便在這節課分析習題時,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改正.

2.關於“去括號法則”,只要學生了解,並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減法的算式,都可把運算符號理解為數的性質符號,看成省略加號的和式。這時,稱這個和式為代數和。再例如:-3-4表示-3、-4兩數的代數和,-4+3表示-4、+3兩數的代數和,3+4表示3和+4的代數和等。代數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數運算的一個重要概念,請老師務必給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數與負數分別相加,可以使運算簡便。

5.在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連同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如:12-5+7應變成12+7-5,而不能變成12-7+5。

備註:教學過程我主要説第一小節---去括號

 (三)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運用類比、聯想、轉化的思想,突破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環節: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説明

前提診測,複習提問

1、如何表示一個數的相反數?-(+3),+(-2)各表示的意義是什麼?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號表示一個數的相反數,“+”表示一個數的本身;2、絕對值檢測:隨機出五六道小題即可

複習舊知識的目的是對學生新課應具備的“認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徵進行檢測判斷”.

提出問題,創設情景

把以下數相加、相減

1、+4,-5,+3,-6,-7,3,-2.5

2、-3.2,-2.6,+5,+6,-4

在黑板上寫五六個正負數請同學們把他們加在一起再減在一起。不要怕學生寫錯,讓學生自己體會書寫的繁瑣計算的困難,繼而想出解決辦法。(可以多給學生時間。)

嘗試指導,實施目標

從學生的錯誤出發,引導學生先填括號,在想法去括號,通過小組探究得出去括號法則。,掌握計算方法。(5-10分鐘即可)

題型訓練,鞏固目標

1、兩數加減:+3+(-4);(-5)+(-6);(-8)-(+4);(+5)-(-6)

2、多數加減:(-12)-(+23)+(-7)-(-2);-(-4)+(+5)-(-6);

+(+6)-(-5)+(-9);0-(-3)+(+6)-(+0.1)+(-0.25);

-(-7)+(-2.3)-(-5.1)+(-3)

此處要反覆練習,並使學生明白去括號後的是省略加號的和式。

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形成性測試,檢測目標

1、做書18、20、23、24頁練習題(只去括號)

2、利用書上習題1.3複習鞏固1、2題的雙數題進檢測

把“反饋---調節”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結束,應針對教學目標的層次水平,進行測試,對尚未達標的學生進行補救,以消除錯誤的積累,從而有效的控制學生學習上的兩極分化。

歸納總結,納入知識系統

+(),去掉括號後所得結果仍是括號內的數;-(),去掉括號後所得結果是括號內數的相反數。

由學生總結、歸納、反思,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且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佈置作業

1、課後作業:書24頁習題1.31.(1)、(3)、(5)、(7);2.(1)、(3)

要求:小組長及時檢查力爭人人掌握去括號方法,會省略括號。

利用課堂檢測及時反饋本課重、難點。

利用課後作業鞏固新知。

謝謝大家!我的説課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