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熱門】説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97W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熱門】説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我是永城市第八國小的李偉華。

我説課的題目是《失蹤的森林王國》。現在我將從以下幾個環節來談一談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一、説教材

首先我先來談一談對本節課教材的認識:《失蹤的森林王國》是西師大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原本美麗富饒的森林王國被下令砍掉了森林的樹木而最終消亡失蹤的故事。告訴人們亂砍濫伐會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從而讓孩子們樹立保護森林,保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給人很深的啟迪。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文章的特點,以及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水平和實際教學的需要,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與技能: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森林王國失蹤的原因和後果。

3、學習快速地默讀課文,學會用文中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認讀生字,理解內容。並適當地展開合理的想象,説一説,教育學生熱愛、保護自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保護自然環境的思想感情,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保護森林,植樹造林。

三、説教學重難點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通過對比讓孩子明白森林與王國是相互依存的,保護森林就是保護王國。

教學難點為:通過這些悲慘的場景,讓孩子們在心裏真正地樹立起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意識,並且把這種意識轉化為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自覺行為。

四、説教法學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自讀自悟、啟發質疑、創設情景,讀寫結合。

依據教法,我選擇了相應的學法指導。我指導學生採用了“自讀自悟、以讀代講、讀寫結合”的學習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我是這樣導入的:板書《失蹤的森林王國》後問: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在同學們的疑問聲中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又發散了孩子們的思維。

2、檢查預習:

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我課前佈置了預習任務,講授新知前用大約五六分鐘的時間進行檢查,並且及時對他們的收穫予以肯定、鼓勵,久而久之,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就會愈加高漲。我先出示詞語,再讓孩子們自由讀、讀給同伴聽、互糾讀音,接龍讀,之後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説一句話。或者選擇幾個詞語説一段話。

3、在我是讀書小能手環節,我讓孩子們通過自由讀、讀給同伴聽等方式來熟悉文本內容,瞭解森林王國失蹤前的景象,之後出示一些圖片,接着再出示重點段落來指導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段落和展示的這些圖片,感受到森林王國的美麗富饒,人們的安居樂業,認識到那個地方是令人嚮往的,為後文人們破壞了森林感到深深的惋惜埋下伏筆。

4、在我最會思考環節我讓孩子們輕聲讀課文後思考問題是為了培養孩子們養成邊讀邊思邊悟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交流合作的意識,利用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把讀書引向深入。對這些問題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討論,再推舉代表彙報。他們展示評價後我出示這樣一組圖片。相信這些圖片一定能激發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和對亂砍濫伐樹木等破壞環境者的痛恨之情。

5、緊接着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怎樣才能讓失蹤的森林王國重新回來呢?在以後的生活中你將如何去做?讓孩子們把心中想説的話寫一寫,這樣能喚醒孩子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熱愛森林的情感。所以設計了這個小練筆,在大家的暢所欲言下,同學們不僅有了環保意識,知道了在以後的生活中應保護環境,主動與破壞環境的人做鬥爭,還鍛鍊了孩子們組織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

6、作業,幸福生活不只在於衣食享樂,也在於碧水藍天。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從我們的生活細節做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吧!相信通過同學們的努力一定會找回失蹤的森林王國的。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

六、板書

30 失蹤的森林王國

美麗富饒——安居樂業

人禍 天災

亂砍濫伐——無影無蹤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的教案,既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又是教學內容的加工和提煉。

以上是我對《失蹤的森林王國》一課的粗淺認識,敬請各位專家和同仁多提寶貴意見,您的指教就是我進步的階梯,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説課內容是大班美術活動《鞋底花紋》。先説説我的設計意圖:對大班初期的孩子來説,學習裝飾畫有一定的難度,請幼兒設計鞋底花紋是一個巧妙的突破口。並且《綱要》中指出:"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大膽表達自己的想象,分享創造的快樂。"因此,我精心設計了美術活動《鞋底的花紋》,讓孩子在愉快的環境中大膽想象,自己設計鞋底花紋,鼓勵他們用點、線、面進行有創意地作畫,體驗獨立創作的趣味,展示幼兒藝術活動的魅力。

二、活動目標

再説説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認識鞋底的花紋是由各種各樣的圖案構成的。(認知)2、能用點、線、面設計鞋底花紋。(技能)3、感受鞋底花紋的對稱美並且樂意參與裝飾鞋底花紋的活動。(情感)活動重點能用點、線、面進行有創意地作畫,體驗獨立創作的趣味活動難點是感受鞋底花紋的對稱美並且樂意參與裝飾鞋底花紋的活動。

三、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我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準備:乾淨的鞋子人手一雙;各種作畫工具;硬紙板剪成大小不同的鞋底若干。

2、經驗準備:事先從網上了解一些簡單的點、線、面構成的圖形。

四、教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觀察比較法②操作法③講解法④欣賞評價法等。

五、學法

再來説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討論評議法②操作法③觀察法等。

六、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共有4個環節:

1、激發興趣,導入活動(1)參觀鞋子王國,初步瞭解鞋底的祕密。

通過鞋子王國的情景創設,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想帶小朋友一起去參觀鞋子王國。鞋子王國的國王他們在鞋底藏了許多祕密,想考考小朋友,看看誰能發現,我們一起去看一看,看看鞋底到底藏了哪些祕密。

(2)引導幼兒自己觀察自己的鞋底的花紋。

引導幼兒觀察各自鞋底的花紋,並且相互比一比,説一説各自的鞋底花紋有什麼不一樣。這些鞋子的鞋底一樣嗎?他們有哪些不同呢?然後讓幼兒與同伴交流討論,鞋底的花紋是怎樣的?請幼兒説説自己鞋底的花紋是什麼樣子的,有些什麼圖案?激發幼兒大膽表述。

(3)小結:其實鞋底的花紋就是由一些點,線條,一塊塊的圖案組成的。

2、引導幼兒尋找花紋組合的規律和特點,激發幼兒創意設計的願望。

(1)教師拿出幾隻鞋讓幼兒觀察鞋底,分析瞭解花紋組合的一些特點:有對稱的線條和圖形,有動物圖案,有字母的等等。再詢問幼兒:"你們知道為什麼要在鞋底上設計這些花紋嗎?"(2)讓幼兒仔細觀察看看自己兩個鞋底的花紋,講講有什麼發現?引導幼兒感知鞋底花紋的對稱美。

(3)幼兒互相交流,説説自己的猜測。

概括總結:這些花紋不僅美觀,漂亮,還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作用,可以防滑。工人叔叔本領真大,能造出花紋對稱的鞋底!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雙有漂亮花紋的鞋底呀?怎樣做呢?(幼兒自由交流)3、設計鞋底花紋。

(1)讓幼兒按自己的構思需求選擇工具。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進行創作。

(3)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討論:用什麼方法畫能讓兩隻鞋底的花紋對稱。

提示:將畫有鞋底的紙對摺,中間放一張自己喜歡的複寫紙,用鉛筆進行創作,就會出現花紋對稱的美麗的鞋底了。

(4)相互欣賞,交流,介紹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鞋底花紋,老師對作品給予肯定。

提問:你喜歡哪一種鞋底的花紋?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設計的特點和風格。

4、佈置活動教室。

將鞋底花紋塗上好看的顏色,並沿邊剪下,佈置在活動教室裏活動延伸1、請幼兒回家後找爸爸媽媽鞋底的祕密。

2、在區域活動中開展"為爸爸媽媽設計鞋底花紋"的活動。

七、活動特色

我選擇了孩子們熟悉的物品--鞋子,讓孩子們給鞋底設計花紋,這樣的活動一呈現在孩子們面前,他們就充滿了欣喜和探索的興趣。另一方面,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將點、線、面有機結合,構成美麗的圖案。在評價作品時,讓孩子和老師一起帶着賞識的情緒觀賞同伴的作品,幼兒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作畫經驗。

我的説課結束了,謝謝!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一) 教材分析

《ie üe er》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漢語拼音第12課的內容。本課共有五個部分:第一是複韻母ie üe特殊複韻母er,和整體認讀音節ye yue與er的四聲,每個複韻母配有一幅插圖,用以提示字母的讀音;第二是聲母與üe的拼音練習;第三是看圖拼讀音節詞語;第四是看圖藉助漢語拼音讀句子;第五是一首兒歌,配有圖畫。本課着重學習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ie üe與ye yue的內容。

(二) 教學目標

1、 學會複韻母ie üe 及其四聲,讀準音,認清型,正確書寫,學會整體認讀音節ye yue。

2、 能正確拼讀聲母與複韻母ie üe組成的音節。

(三)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ie üe與整體認讀音節ye yue的音、形。

難點:聲母與üe組成音節的'拼讀。

二、説教法、學法

活潑好動,求知慾強是兒童的天性,我主要以活動與遊戲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三、説教學程序

(一) 複習引入

1、複習複韻母ai ei ui ao ou iu。

2、整體認讀音節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二) 學習複韻母ie整體認讀音節ye

1、出示兒歌:《月兒彎彎》教師朗讀,指導學生髮現“月、街”兩字的紅色注音。這兩個字的音節中的韻母,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兩個新的韻母朋友。(板書課題)請會讀的同學讀一遍。

2、學習複韻母ie

① 出示樹葉實物,問:這是什麼?(生搶答)把樹葉的“葉”讀成第一聲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一個複韻母朋友“ie”的讀音。

②講解發音要領,生練讀

③給ie標聲調,複習標調歌,請生上黑板標調號,並評議。

④請小老師上台帶讀ie及其四聲

⑤編順口溜記ie的形

⑥指導書寫ie,生練寫兩遍。

⑦板書ye,強調ie必須與聲母相拼才能成為音節。把i改成y,就是整體認讀音節ye讀音與複韻母ie一樣。生練讀,並練習用ye的四聲説詞或説句。

3、學習複韻母üe和整體認讀音節yue

① 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有一個謎語想請大家猜一猜,它是什麼?(師讀謎語,學生猜。)

②出示月亮圖,月亮的“月”發第一聲就是複韻母üe的讀音。

③老師指導發音,學生練讀,多種形式讀。

④編順口溜記憶üe,練習書寫。

⑤üe和ie一樣,都必須和聲母交朋友,才能拼成音節。有許多聲母都喜歡和üe交朋友,讓我們來看看有誰和它交朋友。

⑥出示聲母與üe相拼的音節nüe lüe jue xue que ,讓學生去發現這幾組音節與相üe相拼時的不同之處。

⑦複習ü與j q x y相拼時,ü頭上兩點省寫的規則。

(請會讀的同學上台當小老師,教讀音節。)

⑧板書音節yue,問:這個音節誰會拼?請學生試着讀一讀。糾正發音:在üe的前面加上y,這是整體認讀音節yue,直接讀出來,讀音和複韻母üe相同。

⑨學生練習讀yue的四聲,並説詞或句子。

(三)、鞏固所學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ie üe兩個複韻母,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掌握得好不好。

2、看圖畫問:院子裏有什麼?有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根據學生的描述出示音節詞讓學生拼讀。)

(四) 總結

板書設計

漢語拼音12

ie üe er ye yue

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這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組課文為我們展現了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金錢的魔力》選自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温的短篇小説《百萬英鎊》。課文主要講了“我”到裁縫鋪買衣服時,先遭到冷遇,而後由於拿出了一張百萬英鎊的大鈔,又倍受關照的故事。作者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小市民以錢取人、金錢至上的醜態。文章主要採用前後內容對比的方法,通過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等變化來刻畫人物形象。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託德和老闆的性格特點,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閲讀外國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根據課文內容瞭解託德和老闆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以後的寫作中學會運用。

説教學程序:

本課擬一課時完成,全文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四個環節。

一、揭題解題

1、金錢:百萬英鎊。概述故事背景:一個富豪之家剛接過錢去時,—————就像——————

向那張鈔票瞟了一眼時,—————就像—————

看清楚了那張鈔票時,————————就像——————

講到第二句時課件拓展火山邊上凝固起來的熔巖圖片,讓學生通過具體可感的實物來理解這個恰切的比喻。

第三句學生可能會説:看清楚了那張鈔票時,他再也沒有了那份傲慢與神氣,就像焉了的茄子,毫無生氣。

看清楚了那張鈔票時,他的臉色大變,就像剛被領導批評過的犯錯的職員。

看清楚了那張鈔票時,他用仰視的神情望着託德,就像見到了大財神一樣。

3)指導朗讀。

馬克吐温的描寫就是與眾不同,同一張臉在短短的時間裏就有了這麼多的變化。這都是因為有了百萬英鎊,這時二次回扣課題讀——這就是金錢的魔力!

(二)老闆的形象——自讀交流

1、找出文中有關老闆的.各種描寫,談談對人物的感受。完成---------------的老闆,並從文中找出依據。

2、交流:驚喜萬分、語無倫次、説話囉嗦、世故圓滑、見風使舵、畢恭畢敬等。

3、小結:是什麼使他變成了這樣呢?——百萬英鎊,這時三次回扣課題讀——這就是金錢的魔力!

通過這一環節的自讀交流,學生頭腦中許多鮮活的詞語就派上用場了,課標中也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學生在交流中感悟了人物的特點,也在運用中積累了詞語。真是一舉三得。

四、主題昇華

1、出示説話訓練題目:

因為沒錢,我——,託德——,老闆——。

因為有錢,我——,託德——,老闆——。這就是金錢的魔力。

2、對金錢的魔力是否有了更新的認識?

3、可是我要告訴同學們:生活中沒錢不行但錢也不是成能的,我們應該正視金錢,別做金錢的奴隸。

馬克·吐温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説大師。他經歷了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馬克吐温的《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王子與乞丐》等作品,描繪了一幅幅形象資本主義社會的幽默畫。這些作品讀來親切、自然,充滿輕鬆的幽默又藴涵深刻的批判意義,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喜愛。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昆蟲世界》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的第五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也是國小階段學生第一次較為全面地學習用紙材進行創作的一節手工課。

基於對教材的上述瞭解,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了解昆蟲,能使用不同的材料、方法來表現昆蟲。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卷、剪貼等方法進行塑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愛護昆蟲,保護環境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能表現自己喜愛的昆蟲並進行創作。

教學難點:昆蟲細節的添加。

二、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造型表現”領域在低年級階段強調感受、體驗和遊戲性,教師的“教”要立足於學生的“學”,使每位學生都堅信自己有學習美術能力的“學點”。因此,我結合二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好奇心強以及本課的特點,主要採用:

1 、情景教學法。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3 、觀察發現法。

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想一想、選一選、動一動等方法,讓學生在看、畫、做、玩等過程中完成本課的學習內容。

三、説教學程序

為了更好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新課標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課一開始,我就請一位戴着蝴蝶頭飾的同學扮演昆蟲王國的郵遞員,給同學們送來一封來自昆蟲王國的信,由信的內容引出今天的課題。

(二)欣賞圖片,瞭解特點

(出示自然界中昆蟲的圖片)提出問題:這些昆蟲都有什麼特點呢?學生通過觀察,小組內交流,並在老師適時引導下,準確地概括出昆蟲的特點,即一般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一對觸角,三對足。這樣設計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出示範作,拓寬思路

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的學生作業,説一説自己喜歡哪一件作品,為什麼?

(四)示範製作,學習方法

進行示範製作,邊做邊講解,先想想你要做什麼?我想做只蝴蝶。再看看用什麼紙做?我選皺紋紙。開始做了,我先將紙對摺,再剪出外形,然後揉細線條做觸角和身體,最後剪粘小圓點貼在身上做斑點。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分析出製作步驟,即想一想、選一選、做一做。

(五)大膽創作,交流評價

昆蟲世界大會一定很精彩,我們趕快來做一張昆蟲門票。並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你準備做什麼昆蟲呢?”“你打算選擇什麼紙做呢?”“你打算怎樣做呢?”在學生製作時,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細節的添加。然後讓學生將製作好的昆蟲作品貼到黑板上。現在我們來看看誰的昆蟲門票做得最好,進入交流評價環節。通過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的評價,評出最有創意的小昆蟲,最美麗的昆蟲等。

(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師:這節手工課,你們學會了什麼?昆蟲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保護大自然,使我們的大自然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説板書設計

由三部分組成,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圖文結合,一目瞭然。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點:

《 》是高中數學課本第 冊(修)的第章“ ”的第 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 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 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後面學習 打下基礎,所以《》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學習這部分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

本節的特點之一是:

特點之二是: 。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B、C

(2)能力目標:A、B、C

(3)德育目標:A、B

3、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

基於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啟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一是創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慾,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二是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一組織運用於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最佳效果。另外還注意獲得和交換信息渠道的綜合、教學手段的綜合和課堂內外的綜合。並且在整個教學設計儘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觸發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三是注重滲透數學思考方法(聯想法、類比法、數形結合等一般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性素質。四是注意在探究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利於開放學生的思維。當然這就應在處理教學內容時能夠做到葉老師所説“教就是為了不教”。因此,擬對本節課設計如下教學程序: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儘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本節教師通過列舉具體事例來進行分析,歸納出,並依據此知識與具體事例結合、推導出 ,這正是一個分析和推理的全過程。

2、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索的過程。 主要是努力創設應用科學方法探索、解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科學方法,如在講授 時,可通過演示,創設探索 規律的情境,引導學生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揭示內在規律,從而使學生領悟到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特點。

3、讓學生在探索性實驗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現象,從而發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動力。在實踐中要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啟發、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4、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猜測、嘗試、質疑、發現等探究環節選擇合適的概念、規律和解決問題方法,從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中,藴含的本質差異,從而擺脱知識遷移的負面影響。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養成認真分析過程、善於比較的好習慣,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發掘知識內在本質的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創設情景:A、教師演示實驗。B、使用多媒體模擬一些比較有趣、與生活實踐比較有關的事例。C、講述數學科學史上的有關情況。)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設計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通過動手探索有關的知識,並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新知,並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

2、組織學生進行新問題的實驗方法設計—這時在設計上最好是有對比性、數學方法性的設計實驗,指導學生實驗、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顯示學生的實驗數據,模擬強化出實驗情況,由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知識的.結構。

(三)、實施反饋:

1、課堂反饋,遷移知識(最好遷移到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分析有關的問題,實現知識的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新。

2、課後反饋,延續創新。通過課後練習,學生互改作業,課後研實驗,實現課堂內外的綜合,實現創新精神的延續。

(四)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實例應用。

五、説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 》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 知識,並把它運用到對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並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説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的旋轉》是北師大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3節,本節內容是圖形變換的第三學段的學習目標,承接“軸對稱”和“平移”,旋轉也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是現實世界運動變化的最簡捷形式之一。它不僅是探索圖形變換的一些性質的必要手段,也是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具體問題以及進行數學交流的重要工具,為綜合運用幾種變換(軸對稱、平移、旋轉、相似)進行圖案設計打下基礎。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和豐富內涵。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通過具體實例認識旋轉,理解旋轉的基本含義,探索旋轉的基本性質。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操作、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説理能力;瞭解觀察探究的基本方法,學會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情感目標:體驗和感受數學活動的探究性,拉進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審美情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旋轉的基本要素與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探索旋轉的基本性質。

教法與學法

基於教材特點與學生情況的分析,為有效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制定教法、學法如下:

1.遵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原則,在為學生創造大量實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交流、討論、類比、歸納、學習。

2.借用多媒體課件與實物輔助教學,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既滿足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強烈探索慾望,又排除學生許學習幾何方法的缺乏,和學無所用的顧慮,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愉快與進步。

教學過程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而創新始於探索。為能更多地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培養探索精神,我將本節課設計為五個環節:發現新知--再探新知--應用新知--小結鞏固--創新設計,以期望再多樣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

(一)、創設情景,發現新知

首先多媒體演示生活中旋轉的動態實例,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並回答以下問題:

1. 上面情景中的旋轉現象,有什麼共同特徵?你能用一個詞形容這種運動嗎?你還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嗎?

2.鐘錶的指針,其形狀、大小、位置是否發生改變?汽車方向盤的轉動呢?讓學生帶着問題觀察、交流,感知並形成共識,進而歸納旋轉的定義,並引導學生類比平移的要素總結旋轉的基本要素。

設計意圖:由熟悉的圖片引入,使學生產生視覺衝擊,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開始學習,創設有利於學生思考學習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思考、類比、聯想,進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通過學生自主交流、總結概念,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二)、再探新知(體驗旋轉性質)

本環節通過學生的動動手--動動腦--動動口,讓學生對旋轉性質的理解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展示課件中準備好的兩個全等的平行四邊形,先重疊放在一起,然後使其中一個繞着一個頂點旋轉一定的角度,讓學生在旋轉過程中觀察,提出四個問題:

1. 旋轉中心是什麼?

2.經過旋轉,點A、B分別移到什麼位置?

與DO的長有什麼關係?BO與EO呢?

4.∠AOD與∠BOE有什麼關係?

5.旋轉角是什麼?

6.假設四邊形AOBC旋轉一週後和開始時位置重合需 60分鐘,那麼他旋轉20分鐘時的旋轉角是多少?假設它旋轉一週需 12小時,那麼20分鐘它又旋轉了多少度的角呢?

帶着問題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使他們初步感知旋轉的基本性質,而後小組觀察、交流、合作、討論,進一步歸納出旋轉的.性質。

設計意圖:在揭示旋轉的性質時光靠學生自己的理解是不夠的,這裏是本節的重點與難點,利用教具演示,課件展示便於學生理解。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僅僅是引導,學生真正的參與進課堂了。小組合作中既促進幾何事實的發現,又培養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習慣,加深對旋轉的認識。

(三)應用新知

我設計了三組題:

第一組:探索圖形中的旋轉,進一步加深對旋轉的認識,學會分析圖形中的旋轉。

第二組:經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應用旋轉構造簡單圖形,直觀地感受旋轉的性質和應用。

第三組:欣賞圖形的構造和形成的奇妙過程,作品欣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設計説明

本節課的設計注重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從學生所知的生活實例出發,體現了數學的基本性、實用性,由學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學生在觀察探索的基礎上歸納出旋轉的定義和性質,既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設計旋轉圖案使學生的認識過程由感性——理性——感性,並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情景——問題——探究——反思——提高,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數學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

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總析

《PEP Primary English》是一套全新的中國小銜接的英語教材。本教材編寫的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同學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教材的主要特點體現為強調語言運用,注重同學能力培養,突出興趣激發,重視雙向交流和學科的融合。

2.單元簡析

PEP教材以每單元一個話題構建全書,每單元按A、B、C三大課型設計。教材因考慮到地區、師生等差別,教學內容具有靈活性和彈性。C局部為選修局部,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增加或刪減。

二、教材處置

1、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重難點確定

《 Where Is My Ruler?》來自於PEP第二冊五單元Part B的對話,主要教學內容為主動向他人借用物品,並做到有禮貌。因為,我始終認為:教材只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一種良好的資源,但決非教學的唯一和全部。教師是在“使用教材”,決非“教教材”。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有的放矢地對教學內容、教學順序進行調整,應該有着自身的思想和見解,而不能完全地拘泥於教材的內容,迷信於教材的佈置。

基於以上原因,我把Recyle1.中的選學內容“小製作Make a widow card ”和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的禮貌用語整合在這節課中作為了教學內容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句型Can I use your…和禮貌用語詞,如:Excuse me. Please. No problem……教學難點是讓同學在生活實際中靈活、恰當地運用該句型。

2、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目標是以同學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戰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綜合行為的表示進行描述的,基於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目標

學會用英語禮貌地向他人借用物品並做出恰當的應答;

2) 技能目標

能用英語積極主動地與人交流,能夠輕鬆完成借用物品的任務;

3) 情感目標

培養同學合作的團隊精神,使他們懂得協助和分享,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4) 文化目標

瞭解卡片的製作以和卡片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三、教法設計

以課標的理念為指針,根據小同學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和發展要求,我主要採用了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開展教學。

1、 情景教學法

皮亞傑説過“小朋友是天生的想象家,他們經常分不清虛擬世界和實際世界,他們有着無比豐富的想象。” 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幹使其表達富有真實的意義,因此,勝利的情景創設能極大地提高同學的.參與熱情,它對於同學感知、領會語言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的新知引入的環節中,我就創設了因教師忘記帶書而去借同學的課本這樣一個情景。

2、 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學習就是讓同學體驗學習過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勝利,同學在運用中學,為了運用而學,它符合“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幾個教學任務:安排同學借用yo-yo, 製作卡片等,讓同學在玩中學,做中學,畫中學。

四、説同學、學法

經過近兩年的英語學習,三年級的小朋友們已經養成了初步的學習戰略,他們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具備了一定的交際能力.更可貴的是,他們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開展英語活動,參與意識強,能夠在活動中自主地學習英語。

因此,我以合作學習的方法貫穿於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之中。在本課中,我組建了學習小組,確定了小組長,一個學習任務安排後,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或組內成員協助下完成活動。這樣不同層次同學學習到了不同層次的英語,每個人均有不同層次的收穫。這既體現了教學面向全體同學的理念,也把分層教學落到了實處,防止了大班教學中局部同學得不到參與的現狀。

五、教學手段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實物和多媒體的手段來輔助教學。由於小同學的年齡和知識有限,決定了他們對直觀、新穎、有趣的資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中的這些教學手段符合小同學學習英語的特點,激發了同學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六、教學過程 (40分鐘)

1. 複習舊知,鋪設新知

一上課,課堂便響起了輕鬆活潑的歌曲《Where is My Monkey?》。小朋友們合着旋律歡快的唱歌。緊接着,老師通過利用乒乓球在手上不同位置擺放的説課稿讓同學快速説出其方位。

該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複習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繫的舊知識“Where is…”和“It’s…”,為新知識的引入做好鋪墊。同時,優美的歌曲,有趣的方位變化能吸引同學,為本課創設了一個愉悦的學習氛圍,讓小朋友們自然地為新內容的學習作好認知準備。

2. 設計情景,出現新知

複習完後,教師準備上新課了。但是同學們卻發現老師滿臉焦急,四處在尋找東西。原來,老師忘記了帶來教材。怎麼辦呢?課得繼續上呀!此時,同學們關注着事情的處置,完全投入到老師巧妙設計的情景中。而老師掌握住這最佳時機,走進同學中,問道:“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book, please?”(我可以用你的書嗎?)本課新知的引出順理成章。同學通過情景悟出其義,在老師的引導下做出回答“Yes ,please .”或者“No problem”。

創設情景,懸念引出新知,這符合同學學習語言的規律,它對同學感知和領悟語言起着重要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同學的參與熱情,師生的情感在小朋友們的踴躍借書中也得到進一步昇華。

3. 反覆操練 鞏固新知

在老師通過借書引出新知的同時,也讓同學感知了新知,增加了同學的語言輸入量。接着,老師拿出一個溜溜球,蠢笨地玩弄着,總也不勝利。在老師的示意下,小朋友們都爭相想上台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展示自身玩溜溜球的技術。因只有能熟練説出“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yo-yo?”才有機會上台,所以同學們學習很有熱情,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協助,虛心向老師和小組長請教,力求快速學會新知。

教師在這個局部先全班操練,再個別展示,然後小組互相協助、練習和運用,循序漸進,注意同學操練的“面”和“度”,使同學由不會到會,繼而熟練掌握,為下一步語言的綜合運用做好準備。誠如托爾斯泰所説:“勝利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的,而是激發同學學習

説課稿 篇9

【説教學設計理念 】

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整個生物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通過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構建和諧課堂教學關係、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發揮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特色,努力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的效率,使生物學科教育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是本人不懈的追求目標。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做好觀察實驗,加強直觀教學,上出生物學課堂教學的學科特色是實現生物學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首要途徑。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動學生,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搞好教材中所選編的每項觀察和實驗的教學。

巴爾扎克説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要使學生順利跨入生命科學的殿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至關重要。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好奇地發問,大膽地質疑,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創建一種人人蔘與的良好氛圍,使學生有機地融入生物學教學。教師要善於通過合理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進行教學,增加課堂信息容量,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形象、直觀地讓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養成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為學生探究新知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大大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説教材目標及重難點】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一節是繼《生長素的發現》之後,闡述生長素作用以及應用的關鍵一節。在知識方面,學生已知道什麼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發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長素的產生、極性運輸和分佈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通過實例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能力目標集中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中。此項探究活動的重點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嘗試探索如何將科學發現在生產實踐中進行應用。本節“問題探討”中的材料,與上一節所學內容似乎有點“矛盾”:上一節的內容顯示,植物生長素起促進生長的作用,而“問題探討”中的材料卻表明,在一定濃度範圍內它竟然起抑制作用。從而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起學習本節的興趣。關於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教材首先介紹生長素作為信息分子起作用這一特點,再詳細説明生長素的作用與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器官的種類等有關,最後再簡要介紹有關科學道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嘗試運用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內容,主要是“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此項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並體會科學理論如何應用到生產實踐的過程中。

【説學生特點】

我校雖然為市級重點高中,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來自農村。由於地域特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普遍較弱。精美的電教提示與探究性實驗方式有效結合,較直觀的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把抽象的問題簡單化,能有效的解決學生理解能力較弱的問題,增強生物課學習的有效性。

【説教學設計思路 】

①本節課從解答思考題入手,回顧上節所學內容,得出相應的結論即植物生長素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接着展示“問題探討”的曲線圖,使學生比較直觀地認識植物不同器官、不同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對照曲線圖解答老師給出的一系列問題,由此得出“原來生長素所起的作用是兩重性的”的結論。

②通過對典型實例“頂端優勢”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最後簡要介紹有關科學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③實驗“探究植物生長素類似物對插枝生根的作用” 要突出探究性。但由於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對於本次活動不要求學生親自操作,而是根據老師給出的實驗材料用具,組織學生討論實驗的設計思路,在學生説完自己的思路以後,應用課件展示實驗的設計步驟,使讓學生在對照中懂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説教學設計流程 】

本節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這是教學的重點,教材首先介紹生長素作為信息分子起作用這一特點,再詳細説明生長素的作用與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器官的種類等有關,最後再簡要介紹有關科學道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本人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了教材中給出的生長素濃度與所起作用的關係曲線圖,使學生比較直觀地認識植物不同器官、不同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接着讓學生對照曲線圖思考解答了一些問題,結合這些“問題”討論此曲線圖所隱含的信息,即“不同濃度的生長素作用於同一器官上時,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進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同一濃度的生長素作用於不同器官上時,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這是因為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莖),也説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長所要求的生長素濃度也不同。”從而加深對生長素作用兩重性的理解。又通過對頂端優勢現象的展示和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及相關的科學原理。二是嘗試運用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內容,主要是“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但由於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對於本次活動不能要求學生親自操作,而是引導學生如何從老師給出的實驗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分析問題作出假設,並根據老師給出的實驗材料用具及所作假設,討論實驗的設計思路和實驗方法步驟,讓學生能夠結合實驗方法步驟在課後完成實驗操作,要每天觀察記錄各插條的生根數量,這些都很關鍵。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這個重點的講解,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生長素濃度與所起作用的關係”曲線圖來突出的,讓學生通過討論此曲線圖所隱含的信息,理解了生長素在濃度較低時促進生長,在濃度較高時抑制生長,甚至殺死植物。通過填空訓練,進而理解既能促進生長,又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又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

【説教學設計特色及教學反思】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於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此節課的亮點。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注重科學研究的過程,而並非是只強調結果。而且設計的問題,環環緊密相扣,對學生思維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認同生物學知識主要來自科學實驗,領會生物學實驗中材料選取、理化技術的使用、巧妙的設計以及對複雜的結果進行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通過分析這節課,也使我體會到:新理念下的生物課堂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視將知識的獲取過程化,學生知識獲取的過程是一個科學研究過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運用新理念指導生物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並非否定和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事實上,教師的責任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導作用更突出了。

本節課應用探究性學習,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過探究培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通過探究形成科學觀點、科學的思維方式。縱觀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一是以問題討論為主線,設計探究式生物教學,通過教師激發的一組組環環相扣的問題,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次生物知識的“再發現” ,因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於本節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信息、學習用組織結構圖的形式表示過程,都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通過對這些方法技能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也就成為突破本節難點的一種方法,也是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出的有益的探索。

説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前三節質量和密度的知識後,對物體的質量這一屬性和物質密度這一特性有所瞭解,並且已經學會了使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物理的質量和體積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方法積累。而這一節課恰是講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理論聯繫實際且應用於生活的實踐性課。為此,我採用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驗性課型。實驗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課題,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識。此外,這節課也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養功能。

二、學情分析:

從九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於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象間較為複雜的因果關係,在學習密度的知識後也期望繼續研究並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節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後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鍊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從學生掌握知識水平上來看,雖然學習了質量和密度的知識,瞭解了一些常見的測量工具名稱,但在對知識原理的理解程度還不夠深刻,有些測量工具僅是通過多媒體見過其形,沒有真正的去實踐過,有些沒有見過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這一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適應的加以引導教給學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測量數據分析問題的思路,並對實驗操作及結果進行適時分析。

三、設計理念

做到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教師在這節課打破教材結構,合理重組內容,使整個課堂既充實、嚴謹,又增強了科學性。教師善於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呈現出情理相濟、動靜相成和諧美。在教師的組織下,全體學生和教師一道積極的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時地對學生進行點評。給獲取成功的同學以祝賀,給遇到困難的同學以指引,給失去信心的同學以支援。

教師深挖本節課所能體現的各個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這節實驗活動課的內容就是依靠實驗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常規方法所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利用這些“難題”來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其自發學習、自主探究、自行獲解,實驗中發揮一個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養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信心,與此同時,學會與同學共同交流獲取知識。

四、設計思路:

1、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能運用密度知識鑑別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與體積。

過程與方法:學會系統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量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動中,受到科學態度、科學觀念的薰陶,培養他們創新的精神、實踐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2、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都是利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突出與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組間合作與彙報交流來實現。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評價、評估,完成本節內容從現象到理論的過程,得出每一個問題的初步結論,並總結出每個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學習:學生組內合作與集體合作是這一節課呈現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級裏的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與智慧,積思廣儀、眾志成城。合作學習貫穿了教學的始終,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進行影響與滲透。

4、學法指導

在進行課程探究前,針對學習未知的方法、沒有接觸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給予適量的方法提示;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鼓勵實驗方法的多樣化,對於明顯的思路和操作錯誤及時指導;在課題探究結束後,和學生一起對實驗中的知識與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五、實驗前的準備

教師根據實驗可能用的器材進行相應的實驗器材準備,並與實驗管理員協調好,上課時一同協助提供學生所需器材。對實驗室中沒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準備,如大塑料可樂瓶、鉛球、保鮮膜、油漆、木鋸、廢舊的課桌、枱秤等。由於本節內容較多,所以可以進行適當的調課連着下午第四節的活動課進行兩節課較好。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這段時間學習了三個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質量、體積,請問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三者的關係呢?

生:三者的關係可用一表達式來説明: ρ=m/v

對於同種物質,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表述給予表揚,同時指出他們所述之處的不足,物質的密度受到狀態的影響。)

師:我們還學習了測量質量和體積的儀器:天平和量筒。請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器材使用時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幾位同學補充,使表達更完整。)

師:課下我有幾個問題,請大家幫助我來解決,每個實驗小組都選擇了一個探究課題,採用各種方法進行了探究,然後向同學們進行陳述報告。

(二) 課題選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師依據學情對全班同學進行小組劃分,每組大約十二三個人,全班共劃分為四個小組,然後採用抽籤的形式進行探究課題的選擇。然後小組內進行課題的研討並制定實驗方案,老師巡迴觀察,並適當的進行指導。

探究課題:

1、鉛球是鉛做的嗎?

2、測磚的密度

3、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4、測量方糖的密度

(三)實驗探究和彙報

各組制定完畢探究方案之後,根據方案進行相應的器材選擇,完畢之後,按順序各小組進行實驗方案的彙報並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

第一組:鉛球是鉛做的嗎?

學生甲:我們從器材桌上選擇了一個鉛球,上面標的是6斤的鉛球,為了得到精確的數據,我們在課下用枱秤測量了一下,其質量為2.9kg。

學生乙:(板書)m=2.9kg。

學生甲:在測量鉛球的體積時,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沒有合適的量筒,於是我們使用了水槽,把鉛球放入水槽中,用燒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沒過鉛球,用粘貼紙在此處作一標記。

學生乙:在學生甲的描述下進行操作。

學生甲:將鉛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後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達到標記,記下注入的水的體積,即鉛球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 V水 = V鉛球 = 0.38L

學生甲:根據 可計算出鉛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鉛=11.3g/cm3。

學生乙:(板書)ρ球<ρ鉛

學生甲:通過測量和計算,我們澄清了一個事實,鉛球的基本成分是鐵,而不是鉛做的!請同學們對我們的實驗提出改進意見。

學生丙: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測量鉛球的體積,利用牆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測出鉛球的直徑d,根據球體的積公式進行計算。

學生丁:為測量球的體積,我對實驗器材進行了改進。自制量筒,利用直徑足夠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頂端較細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貼一張紙條,用標準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內,在紙條上畫出液麪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標記500cm3,將二者之間進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測出鉛球的體積。

師:大家太棒了!每個同學的`想法都非常有創意,讓老師受益匪淺,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組同學再為大家作一次彙報?

第二組:測磚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探究的課題是:測磚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測量磚的質量m。

學生乙:(板書) m=60.5g 。

學生甲:用量筒測量磚的體積時,我們發現磚放入水中時,磚具有吸水性,這樣測出來的磚的體積偏大。我們採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水 ,讓磚頭吸飽水之後,再放入量筒中,測出體積V,由此計算磚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演算)V水 = 20cm3 V =60cm3V磚 = V -V水 = 60cm3- 20cm3= 40cm3

學生甲:也許我們的辦法不是最好的,讓大家提出更巧妙的辦法。

(學生進行一番激烈的討論,由學生代表發言,對改進的方法進行表述)

學生丙:磚吸水後會膨脹,同樣體積會變大,為了克服磚的吸水性,我們採取在磚的表面塗層油漆或包一層保鮮膜的方法。

學生丁:我在想,我們為什麼不測量整塊磚的密度呢?這樣,我們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磚的長、寬、高。計算出整塊磚的體積。

第三組:測量方糖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測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測出幾塊方糖的質量m,然後除以方糖的個數n,求出一塊方糖的質量。

(板書)

學生甲:在測量體積時,我們想到一些方法來克服糖溶於水的問題,如包上保鮮膜等。後來我想起媽媽在沏糖水時,糖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於是我們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來測方糖的體積,實驗中由於一塊方糖體積較小,測量時誤差較大,所以我們測量出幾塊方糖體積,再除以方糖的個數,求出一塊方糖的體積。

學生乙:(進行操作,板書) V糖水=20ml V=25ml

學生丙:我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測方糖的體積,糖溶於水,但是糖不溶於油啊,如果我們用油來測體積,就避免了糖溶於水這一問題。

師: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測方糖的體積,更讓我們有新的思路。

第四組: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課桌的體積有多大。我們利用密度是物質的特性這一點,採用測樣本的方法,取和課桌一樣的木料來測密度。我們先用枱秤測一張課桌的質量m1,用天平測小木塊的質量m2

學生乙:(板書)m1=15kg m2=28g

學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將木塊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2,計算木料的體積V樣本。

學生乙:(操作並計算) V1= 40cm3 V2= 80cm3

V樣本= V2- V1= 40cm3

學生丙:在測木塊體積時,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個更便於操作的方法:

1、用細線將一石塊系在木塊下。

2、將量筒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

3、將石塊先浸沒在水中,讀量筒中的示數V2。

4、將石塊和木塊一起浸沒在水中,讀出量筒中的示數V3。

5、木塊的體積V=V3-V2。

(四) 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

今天我很受感動,從同學們的身上我深刻體會到團結協作的精神,和不斷探索勇於克服困難的態度,同時,大家也教會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穫。當然大家在實驗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夠規範,例如:膠頭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經過大家的不斷努力,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