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品】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4.92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説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司馬光》是省編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二冊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學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並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想的是缸裏的水離開人。

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給第二課時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説目標

1、通過看圖理解花園裏的環境及司馬光砸缸的過程,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2、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教材中司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個創造,為了充分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使學生主體得到發展,結尾處設計了發散思維的訓練。

教學重點及難點:讓學生理解花園裏的環境和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詞句,知道司馬光是一個遇事不慌,聰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學的重點。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三、説教法、學法。

1、教法。

採用看圖法、質疑法、討論法,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體現以學生為主的人文情懷。

2、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質疑為主線,運用討論反饋法,引導學生質疑——討論以及反饋解疑——想象,培養學生在求異中求佳的思維方法。

四、説教學。

1、從課件中質疑。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課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於進入課堂情景。

(1)從課件中你都觀察到了什麼?

學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嘩嘩地流出來,一個孩子正往外爬,圖中間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個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張大嘴巴,一臉驚慌的樣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1爬出來的孩子是怎樣掉近缸裏的?當時的情況怎樣?

2是誰救的他,他是怎樣救的?

學生所提問題正是目標1要完成的任務,通過看圖瞭解當時的情況,帶着好奇心和求知慾讀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解決這些問題。

2、通過自讀、討論,突破重點解疑。

(1)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圍繞兩個問題,學生自讀1—3自然段,解決第一個問題。帶着問題讀課文,可以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讀書習慣,提高教學效率。

藉助課件弄清花園裏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樣的一口缸。

(2)讀文後討論,孩子是“不小心”沒留神掉進缸裏的,啟發學生想象,掉進缸裏的小朋友會怎樣?通過討論得出當時情況緊急。

(3)再讀課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個問題。以自學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

1經過自讀,學生了解到別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麼辦?從“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這些詞,小組討論他們這些人當時是怎樣想的?

得出結論:讓別人來幫忙,我這麼小,沒有辦法,有的嚇哭了,不知該怎麼辦,束手無策,而司馬光是怎樣做的?

為了從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再次讀課文,獨立思考當時司馬光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經過反饋得出當時司馬光想如何儘快讓水離開孩子。做法:拿起石頭使勁砸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來,小朋友得救了。從司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個敢想敢幹、機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1)為了培養學生多向思維方法,結尾設計了一個情景,“假如你當時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於學生想象能力的發揮。

(2)學生經過討論,得出以下結果:

有人認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辦法。如團結起來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裏,因為缸裏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來。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網子撈……

(3)同學們説的這些方法再與司馬光的辦法比較,發現只有司馬光的辦法能既快又保險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異中求佳,同時肯定同學們的想法。

五、説板書。

板書條理清楚,一目瞭然,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助於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 拿 砸 缸 得救

聰明 勇敢

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項脊軒志》是新課標魯人版必修三第三單元的一篇選讀課文,這一單元所選文本的共同點是表達人間親情,旨在讓學生接受濃濃親情的洗禮,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項脊軒志》是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代表作,屬於一篇典範的淺易文言文。新課程標準對閲讀淺易文言文有如下要求:“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瞭解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意義、用法,注重在閲讀中舉一反三。”根據以上標準及這篇課文的自身特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有三個:1、學生自主梳理課文涉及的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及各類句式。2、在熟讀的基礎上理清把握文章的脈絡。形成整體閲讀能力。3、學習本文善於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細節和場面來表達真摯感情的寫作方法。

二、説目標

根據新課標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理念以及教材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掌握閲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能根據要求篩選歸納文本信息。

2、學會抓住生活細節來表達情感的`寫作方法。

3、認知親情,學會感恩。

三、説教法與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把文言文閲讀等同於對個別字詞的理解與記憶,不懂得把文本當成一篇文章來閲讀,尤其欠缺整體把握意識,本課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整體閲讀能力;學生對本文具備一定的認知基礎,國中學過的《陋室銘》也是一篇以描寫書齋居室入題的文章,不過一篇重在發感,一篇重在抒情而已,因此在學法上可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説教學過程

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幾個步驟:

1、新課導入:

清代散文家姚鼐評價歸有光説:“震川之文,每於不要緊之題,説不要緊之語,卻自風雲疏淡。”也就是歸有光善於選擇平凡小事,平凡場景,用平淡的語言來表現情感。今天,我們就共同學習一篇歸有光的《項脊軒志》。

[理念與依據]本導入語既準確概括了課文特點,又為整體感知文章奠定基礎。

2、新課講解:

①整體感知

閲讀文言語段,要把它當文章來閲讀,而不能把它當作古漢語材料來閲讀,按照這個理念閲讀古文段,首先不要摳字、詞、句,而是要整體理清文脈,特別注重把握其人、其事、其景、其情,所謂人是指文段中寫了幾個主要人物;所謂事是指文段中寫了幾件事;所謂景指文段中描繪了幾個場景;所謂情指在人物、事件敍述和場景描寫中所藴涵的感情。

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學生歸納本文敍寫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兩個場景,並領會其中包含的感情。

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位置及課文的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偉大的悲劇》、《荒島餘生》、《登上地球之巔》、《短文兩篇》等五篇展現人類探險活動的。這些都展現了人類對探險的執著和渴望,任何的艱難險阻都無法阻止人類邁向新領域的腳步。《登上地球之巔》描述的是年輕的中國登山隊員從珠峯北坡攀緣而上,踏過千年的冰封,克服重重的困難,把鮮豔的五星紅旗插在了地球之巔的事蹟。登山隊員的大無畏精神,讓每個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使這些怕苦怕累的中學生為之觸動。充分發揮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功能,起到薰陶感染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2.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

知識目標:①瞭解這次登峯的概況和意義

能力目標: ②體會數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體會文中登峯的艱難

③體會文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勇往直前,團結協作,敢於獻身的精神

④劉連滿這一人物的分析(沒有登上卻重點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⑤學習年輕登山隊員的大無畏精神

這五個方面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本單元的目標、學習的重點及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③是重點,④是難點。

3.説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感性思維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想象力也非常的豐富。但對於篇幅過長的,馬上抓住主要內容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予以方法的指導。

二.説教法

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要求將語文課堂與生活、寫作聯繫起來,以深化對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的能力。再聯繫本文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熱情參與,團結協作解決問題,並且適當插入寫作練習。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充分發揮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融入於課文之中,體驗登峯的艱難。

2.朗讀法:通過反覆朗讀,帶着感情的朗讀,理解登山隊員的艱辛。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學法指導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已不再是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讓他們學會學習。古人也曾説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學生掌握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達到不教”的目標的方法。

本節課讓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共同發展,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並能快速掌握主要情節

2.朗讀法: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涵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指導學生重點難點的突破

四:説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由導入新課,學習新課和作業三個環節組成。大約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

(一)導入(2分鐘左右)

好的導入猶如唱戲前的開鑼一樣未開台先叫座,本文的導入設計是播放珠峯及登山者的圖片,並配以高亢的歌曲《珠穆朗瑪》,讓學生的思緒進入神祕的珠穆朗瑪峯的氛圍中,直切主題,乾脆利落的效果。(時間較長,故未上課時便可播放)

(二)説課文學習

(設想)我設計了四大版塊,分別是“攀登紀念館”、“小小解説員”、“劉爺爺我想對你説……”和“走進登峯迷失案”。

1.關於本文的背景資料,我設置了“攀登紀念館”版快(解決目標一)(3分鐘左右)

(設想)通過此版快,讓學生在對珠穆朗瑪峯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深理性認識並瞭解1960年5月的這次登峯運動。

(內容)①珠峯知識簡介(學生先談,教師最後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

②攀登珠峯的歷史背景介紹

2.關於的情節結構,我設置了“小小解説員”版塊(解決目標二)15分鐘左右)。

(設想)通過這個版塊,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確數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體會攀登的'艱難。

(內容)①找出文中體現艱難的句子並談談你的感受(快速閲讀課文並用

“勾畫圈點法”,找出關鍵的句子)從以下方面向學生講明:

突擊隊員們沿着第三次行軍偵察的路線,冒着零下30多度攝氏度的嚴寒,在陡滑巖壁上登攀,他們穿着特製的高山靴也難踩穩。

在這樣的高度上,做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身體都有嚴重的反應。

他們背上的氧氣筒的氣壓表顯示,氧氣的容量已經不多。

而用在攀登最後三米巖壁的時間,卻長達三個小時。

(學生找到這些句子,談了自己的感受後,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攀登的艱難,特別注意這些句子中的數字的作用)

②既然如此艱難,是什麼支持他們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繼續向上攀登?

(為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重託,為追逐心中的夢想,堅毅不屈的品質以及那個時代特殊的烙印,不能讓外國人瞧不起我們中國)

③觀看當時拍攝的記錄片(更直觀,加深了對攀登過程的瞭解以及對他們艱難的體會)

3.關於的人物形象,設置了“劉爺爺,我想對你説……”版塊(解決目標三、四)(20分鐘左右)

(設想)通過此版塊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高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的特點),體驗情感(評價人物形象,學習他們的精神)。

(過渡)(圖片:登峯四人的照片,只有劉連滿的照片是現在的生活照)同學們一定在納悶為什麼只有它的照片是現在的生活照?(因為他沒有登上頂峯,所以當時的報紙沒有刊登他的照片)

(內容)

①劉連滿為什麼沒有登上頂峯,是他自己放棄了嗎?

(不是。劉連滿是為了不拖累這個集體,讓其他人能完成任務,而主動放棄了登上頂峯的機會,而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缺憾。)

②劉連滿的哪些行為感動了你?你有什麼話想對作品中的人物或大家訴説?

這時,劉連滿突然想起自己在哈爾濱當消防隊員期間,採用人梯的辦法成功的翻過高牆的經歷。他毅然蹲到巖壁前,讓別人踩在他的肩膀上……

——為了團隊,為了能完成任務,他毅然成了別人的人梯,顯示出他有着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

他擔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戰友們不知道他的氧氣筒裏還保存的氧氣,他又掙扎着坐了起來,用鉛筆在日記本上給戰友們留下了一封短信……

——在有機會活着,渴望活着的時候,他卻毅然將活着的機會留給了戰友,也顯現出他人格的魅力。

……

……

4.關於拓展延伸,我設置了“走進登峯迷失案”版塊

(設想)讓學生走進其他的登峯運動員,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為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領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內容)老師講述英國人馬洛裏從北坡登峯並最終消失在神祕的珠峯的事情,並觀看後來發現的馬洛裏的骸骨的圖片,學生説説你的感受,談談馬洛裏這麼做是否值得?

(三)説練習

1.查找有關最近攀登珠峯的資料,並在全班內交流

2.小作文

學習了《登山地球之巔》你心中一定有許多的感慨,請以《人生的價值》等為題進行口頭作文

(五)教學效果評估

本文的教學目標設置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能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習活動。本課教學主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側重學生的感悟和探究,讓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合作探究的形式下教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莫泊桑拜師》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12冊中的一篇敍事寫人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為了能夠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為師,得到了悉心指導的事。課文刻畫了孜孜以求,勤學苦練的莫泊桑;描繪了直言不諱,循循善誘的福樓拜。

二、説教學目標:

由於教材面對的是六年級孩子,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一定基礎,而透過文字感悟文本內在含義的能力相對弱的特點,我制訂如下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酷愛”“滔滔不絕”造句。在讀通課文時,注意“直截了當”中“截”的讀音指導。

2、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字、詞、句的體會讀出人物當時的語氣,挖掘人物的內在思想、性格特點。能結合實際體會福樓拜3次指導莫泊桑的教誨,學會把如何寫作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學習中。

3、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和福樓拜直言不諱、循循善誘的品質。

鑑於教材中詳細敍述了3次請教的過程,而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通過自學批註、朗讀感悟,明確福樓拜3次話語的含義,以及莫泊桑如何虛心請教、勤學苦練的行動成了本課學習的教學重點,特別是對福樓拜3次教誨的含義的理解以及語氣的朗讀更是重中之重。

本課的教學難點應該着力在學以致用上,在瞭解福樓拜説的話中,莫泊桑的具體行動中,思考自己學習中的現狀。當然,作為一個國小生,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不是十分豐富,感受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和福樓拜直言不諱、循循善誘的精神也是難點之一。

我預設2課時加一個小練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過程:

(一)第一教時的教學我從題眼入手,抓住3個問號展開。上課一開始,板書好題目,請學生讀一讀,思考下:讀了題目有些什麼思考?由這個引發3個思考:

1、莫泊桑是怎樣的'人?

2、請教什麼?

3、“師”指誰,怎麼教?(板書:莫泊桑拜師打上3個問號)

學生帶着疑問初讀課文,並自學生字詞語。然後,交流收穫,解決前面的3個疑問。在交流“莫泊桑是怎樣的人?“師”指誰?”時,除了讀好第一節,我相機把有關莫泊桑資料做些補充。在交流“請教什麼?怎麼教?”2個問題時,能把課文條理梳理清楚即可。我在引導學生交流時,注意課文內容挖掘的深淺:只要能讀流利課文,對課文條理有個清楚認識。至於“請教什麼?怎麼教?”能找到課文內容,能讀熟練即可。為下課時學習作鋪墊。

在邊讀通課文,邊梳理課文層次的同時,我注意字詞讀音的指導,如:“直截了當”中“截”的讀音指導。聯繫上下文,理解“酷愛”“滔滔不絕”等詞的意思。

(二)第二課時的設想。這課的教學預設是通過5個環節進行的。

第一環節:回顧舊知中抓切入點,堅持在有疑中學習。

複習回顧第一教時內容: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教師小結過渡:默讀2-9小節,看看福樓拜每次都是怎樣指導的?抓住關鍵的語句來談一談,這是我們這節課主要解決的問題。

這個切入點是順着第一教時遺留問題展開的,由於第一課時已經作了內容疏通的鋪墊,再次提出能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重點段落,明確本課的主要學習內容。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中悟重點段,引導在批註中學習。

學生自己默讀課文,找出寫福樓拜指導莫泊桑拿的句子。邊讀邊找,邊找邊寫上自己的閲讀感悟。例如:説的話中感悟到什麼?通過某個字,某句話,讀懂了什麼?

寫批註便於引導學生在開放的空間中自主閲讀、自我感悟,特別是高年級段學生,有了較強的閲讀感悟能力,所以對於本文,我引導學生採用邊自學,邊寫批註的方法。

第三環節:交流朗讀中解疑難處,力求在讀議中學習。

在學生比較充分的自主合作學習後,啟發交流。由於教材中3次求教的過程我預設為本課的重點。

在3次求教過程中,感悟人物品質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在交流時,這幾個地方我注意了提醒:第一次求教中引導學生抓住“坦白”“直截了當”體會莫、福兩人的人物性格特點,邊讀邊談感悟,從而讀出語氣,體會福樓拜指導莫泊桑要長期觀察。第二次求教中緊扣“萬般無奈”“滔滔不絕”“天天”“全神貫注”等詞,以及九個問句,激發學生朗讀和思考,體會這次的指導重在指導莫泊桑要仔細觀察;第三次求教則抓住“才氣就是堅持寫作的結果”、“光仔細學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等句子,體會這次的指導重在寫作要寫出獨特之處,引出白描的寫作方法,從而體會到福樓拜循循善誘的指導。

第四環節:學習寫作方法,嘗試在讀寫中積累。

找一位班級裏比較有特點的學生,讓大家仔細觀察,用本課學習的白描的寫作方法,將自己所觀察到的寫下來。

語文説課稿 篇5

一、 説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的一篇科普童話,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閲讀和學習。它通過品讀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規律,學會細緻地觀察生活。我在教學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過程(即:花生開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過冬——小松鼠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小松鼠懷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裏)為明線,以小松鼠找花生果這一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即新奇——高興——急切、失望——疑惑——喜悦)為暗線展開教學。

二、 説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注重學生讀書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個性化地朗讀。

3、瞭解花生果長在地下的特徵,激發學生認識自然的興趣。

4、通過幫助小松鼠找花生,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感。

其中培養讀書興趣,引導個性化的朗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三、 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一年級的閲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夠朗讀並感受閲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閲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興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閲讀的樂趣。因此,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活潑、富於想象的心裏特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和情感體驗法。採用分角色朗讀、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主要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表達與欣賞,理解與思考。具體方法我將結合教學過程來談。

四、説教學過程:

本文的具體教學設計過程分以下三個板塊:第一部分為複習導入,第二部分為品讀感知,第三為部分迴歸拓展,第四部分為學寫生字。

(一) 第一部分、複習導入

通過詞語過關的形式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本課的學習,同時為下面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好字詞的鋪墊。

(二) 跟隨小松鼠一起找花生果。

在第一自然段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花開的美。結合插圖形象感知,讀好短語“綠油油的葉子、黃燦燦的.小花”, 然後以“綠油油”、“黃燦燦”為重點想象説話,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學生充分進入情境,進而讀好全段。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充分體會小松鼠因認識花生而產生一個美好願望時的高興的心情,讓學生進入角色,跟着小松鼠一起經歷由好奇到高興的心情轉變,進而讀好課文。在此過程中,還引導説話“如果你是小松鼠,會有什麼打算?”藉此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會打算的人,同時培養了有條理的説話能力。

第三自然段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這些關鍵詞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時的急切以及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時的失望、難過之情,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小松鼠急於吃到花生果的着急心情,我設計了説話的訓練,“在去和回來的路上,小松鼠會想些什麼?”在滿足了學生的表達願望的同時也幫助學生進一步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入理解課文。

第四自然段我引導學生抓住“睜大眼睛”“奇怪”“自言自語”等詞語,讓學生角色表演,體會小松鼠心裏的奇怪、意外之情,採用小組比賽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技能。同時,滲透了“語”的生字教學,引導學生從偏旁瞭解了自言自語的含義是自己對自己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