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總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71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總5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內容選自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八章第二節第一課時。

一、説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本節主要內容是在上節已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等概念的基礎上,來學習解方程組的第一種方法——代入消元法。並初步體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求解,不但用到了前面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對過去所學知識的一個回顧和提高,同時,也為後面的利用方程組來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基礎。國中階段要掌握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兩種,教材都是按先求解後應用的順序安排,這樣安排既可以在前一小節中有針對性的學習解法,又可在後一小節的應用中鞏固前面的知識,但教材相對應的練習安排很少,不過這樣也給了我們一較大的發揮空間。

(二)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消元”思想,體會學習數學中的“化未知為已知”,“化複雜為簡單”的化歸思想。

(2)、瞭解代入法的概念,掌握代入法的基本步驟。

(3)、會用代入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探索、觀察、分析、劃歸獲得數學思想的能力;培養學生轉化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在學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消元”思想,從初步理解化“未知”為“已知和化複雜問題為簡單問題的劃歸思想中,享受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難點:探索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將“二元”轉化為“一元”的過程。

二、説教法

針對本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由教師提出明確問題,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探究、合作交流,進行總結,使學生從中獲取知識。鑑於本節所學知識的特點,抽象教學、學生生搬硬套的學習方式將難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師在引入課題時要合理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經歷由具體問題抽象出方程組的過程。並讓學生通過獨立觀察、合作交流來探討怎樣才能變“二元”為“一元”。然後利用單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變形及時強化“代入”的`本質。

三、説學法

本節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中學習並對老師的問題展開討論與交流。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將“二元”轉化為“一元”學生較難掌握,在提出消元思想後,應對具體的消元解法的過程進行歸納,讓學生得到對代入法的基本步驟的概括,通過“把一個方程(必要時先做適當變形)代入另一個方程”實現消元。應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為什麼要實施這樣的步驟。把具體做法與消元結合,使學生明解其目的性。明確這樣做的依據是等量代換。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合作交流的能力。可以通過探究和合作來實現課程目標;此外,教學中,範例的講解和隨堂練習始終是學以對用的有效方法。隨堂練習時應引導學生通過自我反省、小組評價來克服解題時的錯誤,必要時給與規範矯正。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運用到教學中,教學過程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引入新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通過籃球比賽問題引入教學,情境活潑、自然。

2、探究新知:在籃球比賽問題中,首先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接着提出問題:能否設出兩個未知數,列出兩個方程組成方程組呢?(學生獨立思考後分組探究討論)。在學生得出正確的方程組之後提出問題:怎樣解這個方程組呢?(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各組派代表得出自己的結論,教師適時引導“消元”思想,對消元解法的過程予以歸納。

3、運用新知:在得出“代入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後,應用“代入消元法”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生解題過程中着重強調、矯正、理清思路和步驟。然後師生一起“解後思”:在解題時應注意什麼?在隨堂練習時教師關鍵是反饋矯正、積極評價。

4、教學小結,知識回顧: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本節課的得失,感到困惑和疑難的地方、解題的關鍵和步驟等。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再進行提煉: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一般步驟是:“一變、二代、三求、四代、五定”。

5、課外作業。為進一步鞏固知識,佈置適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業。

五、説應用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數學問題要生活化”,“讓數學走進生活”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有利於實現“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去,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結合本班的實際和知識水平,精心為學生創設貼進生活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平台,能極大地方便教學,減輕教師的負擔,更好地優化課堂結構,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單一,學習興趣明顯提高,能自主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師恩難忘》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開篇第一課。作者劉紹棠通過平凡的小事回憶兒時上學時的情景,讓我們感受到了田老師這位啟蒙恩師對劉紹棠的影響。文章題目是對課文內容的高度濃縮,文章圍繞“師恩”、“難忘”選取了典型而又具體的事例講述了田老師上課時的情景,又通過概括性的語言寫出了田老師對我的影響,最後表達了我對教師的尊敬之情。本單元的習作安排是“在教過你的老師中,一定也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吧,請選擇其中一位寫一寫。可以寫他在某方面(可以寫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點,也可以寫他幫助你、教育你的一兩件事。題目由自己決定。”在教學本篇課文時,依據教材編排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安排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感受中教師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對老師的尊敬、懷念之情;

3、品味語言,體會文章的表達手法。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教師的形象,理解“師恩難忘”;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怎樣刻畫老師形象的寫作手法。

三、説教法學法設計

由題入手,緊扣“師恩”、“難忘”兩條主線,引導學生通過文章具體的語言和細節描寫品味、感悟;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透過字裏行間感受作者對教師懷念和感激之情;自主發現、合作討論習得寫作技巧,潛移默化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四、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認讀詞語

娓娓動聽 身臨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勝

恭恭敬敬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教誨

2、用自己的話説説主要講了什麼?

【設計意圖:第二課時的課在最初的環節,選擇了課文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四字詞語讓學生認讀,如果第一課時積累的好的話,也可以聽寫。對前一課時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和梳理,便於温故而知新,讓學生很快進入到本節課的學習氛圍中來。】

(二)品讀“師恩”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師恩難忘》一課,默讀課文,思考: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畫出相關的語句,寫下批註。

【設計意圖:圍繞課文的主旨設計問題,用兩個主問題“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是什麼讓已經成為作家的劉紹棠對自己這位老師念念不忘呢?”從“師恩”、“難忘”兩個層面去走入文本的學習。有助學生對課文有整體把握,減少教師的無效提問。】

交流

1、老師姓田,17歲就開始教書了,他口才、文筆都很好。

這是對田老師的總體介紹。在接下來課文的學習中,我們會發現田老師的口才、文筆好在哪裏。

2、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又連起來講一遍,然後,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

理解“娓娓動聽”。誰能娓娓動聽地把這個田老師編的故事講一遍?指生講故事。

3、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① 品味詞語。我聽得——入了迷,迷在——田老師的故事裏。“猶如”就是——好像,聽了田老師的故事,我好像來到了——亭子裏,我好像看到了亭子外那——茂盛的花,這花、這亭子就深深的印在了作者的腦海中,作者彷彿真的來到了那個地方,這種感受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就是——身臨其境。正因為這樣,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依然在那裏——發呆,依然沉浸在——故事中。

②指導朗讀。是田老師的故事讓我入了迷,田老師講的故事讓我身臨其境,誰也能通過朗讀去體會我那時的心情呢?指名讀,評議。

③感受寫法。這一段,沒有一個字直接寫到田老師的故事講得怎樣生動,但是我們讀後卻深深地被田老師講故事的水平高超所歎服。這是怎麼回事呢?

討論,交流。

小結:當我們在描寫人物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學習作者不直接描寫當事人,而是通過周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之類的描寫來突出當事人的性格特點來,這叫側面描寫。

【設計意圖:詞語的理解要採用多種途徑和方式,例如 “娓娓動聽” 把自己對詞語的理解融入到對故事的講解中去,能夠繪聲繪色的講述故事就是對這個詞語最好的理解了。再如“身歷其境”,運用啟發性的語言,“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詞語的意思”,學生通過描述性的語言,展開了合理想象,通過想象畫面理解詞語。在這一個環節除了注重詞語的學習外,還有意識的進行了寫作方法的滲透,發現文本的習作特點,在描寫田老師教學水平的段落除了直接描寫以外,還用一個段落的篇幅描寫了我聽課的反應,我的“入迷、身歷其境、發呆、驚醒”之類的反應恰恰從側面説明了田老師故事的精彩、講課內容引人入勝。此寫作方法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接受起來應該是能夠學以致用的,在學習這一段的時候,引發學生思考,討論明白:側面描寫對於烘托人物性格的重要性。這在無痕中就對學生進行了習作技巧的指導,從而實現了語文實踐在語文實踐中完成的目標。】

4、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裏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着我。

① 拓展説話。課文具體講了田老師教古詩編故事的情景,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們讀着讀着就會發現課文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想一想,田老師還會給我們講什麼呢?

講到大鬧天空,田老師就會講_____________________;

講到望梅止渴,田老師就會講_____________________;

講到_________,田老師就會講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感情朗讀。四年的學習時光,聽了上千個故事,學習在故事中度過,時光在故事中徜徉,每個故事都能讓人聽入了迷,聽得身臨其境,那該是多麼美妙的事!

【設計意圖:文章吸引人之處還在於詳略得當,有詳寫讓我們從細節處感受,有略寫(概述)讓我們從宏觀上了解。這處概述的部分可以成為教學的一個資源,讓學生進行補白,通過交流,學生豐富了“引人入勝”的內涵,更好的體會到田老師對我的影響。】

5、感受形象

通過同學們的交流,田老師在我們的腦海中漸漸清晰,我們心中會出現“________的老師”來形容田老師,但是我們發現劉紹棠那句平實的話語其實對田老師最高的讚譽,齊讀——老師姓田,17歲就開始教書了,他口才、文筆都很好。

(三)瞭解“難忘”

就是這樣一位老師,如果他是我們的老師你喜歡他嗎?對於作者來説,這份情感就不僅僅是喜歡這麼簡單了。我們注意一下課文中有關時間跨度的詞語,誰找一找,誰給大家聽?——不滿6週歲、40年前。時間過去了整整40年,可是時間好像沒有走過一樣,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國小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指名讀。注意抓住“仍然”、“恭恭敬敬”等詞,體會對老師的尊敬之情。

是什麼讓已經成為作家的劉紹棠對自己這位老師念念不忘呢?瀏覽課文,找一找。

1、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裏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着我。

2、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這篇課文也被選入到北師大版的教材當中,於我們學習的課文不同的是,多了這樣的句子:從事文學創作,需要發達的形象思維,豐富的'想象力,田老師在這方面培育了我,讓我開了竅。自由讀一讀,體會。

談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老人搖搖頭説:“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是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田老師的教誨之恩——終身難忘。

【設計意圖:教學的時候,也是應該有所側重,這個層次的處理主要是引導學生從字裏行間去感受田老師留在我記憶深處的影響,找到難忘的所在。這種難忘應該是一種播撒、一種浸潤,在交流的時候,讓學生抓住文章的句子暢所欲言,教師適當補充北師大版本教材中的語句,讓理解感悟向更深處漫溯,從而真正體會到“百年樹木 十年樹人”的含義。】

(四)作業:回顧自己的一位老師,選擇典型性的事例,向同學們介紹一下。

【設計意圖:我們在處理每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們都要秉承着用課文來教語文的思想,在一篇文章中引領學生有所吸收,有所提高,能夠學習文章最有代表性的語文技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篇課文的學習,因為有了習作1的勾連,更加顯得在表達方面側重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很好地提取可以幫助學生習作的教學素材,並讓學生能夠學習致用。】

五、板書設計

口才、文筆都很好(概説)

師恩難忘 教古詩編故事(典型性事例)

入了迷 身臨其境(側面描寫)

終身難忘(感受)

【設計意圖:板書是課文的凝縮,是教師教學的思路的集中體現,這篇課文重點從文章的結構和文章的表達方式着手,故而有了以上板書,這樣的精點提要,有助於學生在習作的時候潛移默化的使用。】

説課稿 篇3

【內容目標概述】

本節課是在酸、鹼的通性學習後,結合酸與鹼的相互作用——中和反應而設置的,就內容的難度以及大綱(或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而言,這節課較前二節明顯下降。但本節課在整個國中綜合理科中聯繫點比較多:如與人的內環境,酸雨、環境污染、金屬的鏽蝕,人體的免疫等均有一定聯繫,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課是第二課時,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對此內容提出的具體目標為“會測定溶液的酸鹼性”,活動建議是“測定土壤的酸鹼性,提出改良土壤的建議;測定常見溶液、幾種果汁、食品、人體汗液的酸鹼性;自制酸鹼指示劑”。

限於國中生的知識儲備不夠,對pH的意義無法理解;同時自制酸鹼指示劑也有操作上困難,因而是學習的難點。

鑑於本節課需要學生參與實驗探究身邊以及生活中常見溶液的酸鹼性,因此增設教學目標“體會科學就在身邊”及在課外拓展確認自制酸鹼指示劑的實用性以及得出指示劑概念時所用的科學方法目標“運用歸納法”。

【教學設計思路】

一、情景創設

為激起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引述科學史上波義耳實驗時的“意外發現”,並投影相關圖片,同時邊講解邊演示紫羅蘭花瓣遇酸鹼變色實驗,自然引出學習任務:酸鹼指示劑。

二、複習歸納,引出新概念:指示劑

通過複習原先分散學習的紫色石蕊與酚酞試液與酸、鹼反應時的顏色變化,不但可接通學生原有經驗,同時有助於引導學生歸納出可用做酸鹼指示劑的根本特徵:遇酸、鹼顏色不一樣,而不一定兩者都變色,從而得出酸鹼指示劑的概念。

三、提出問題

同是酸或鹼性溶液,它們的強度又有不同。通過演示鹽酸與醋酸酸性強弱的對比實驗,自然提出問題:鹽酸比醋酸強多少?如何反映酸/鹼性的強弱呢?從而引出新的學習任務:溶液的酸鹼性—pH。

四、講解:溶液的酸鹼度——pH

1.板圖

2.説明

溶液的酸鹼度用一相對數值pH來表示,pH值越大,溶液的鹼性越強,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強。酸、鹼的分界點是pH=7——中性。

3.板書

4.舉例説明:pH的意義。因為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碳酸顯酸性這一知識學生已經熟悉,所以如下例子會讓學生在親切之餘體會酸鹼度定量測定的意義。

例:人體血液pH正常值7.35-7.45,如果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過多,pH值會_______?(為什麼?)

5.再配以簡單練習既鞏固新知,又豐富學生對pH的理解。

練習:判斷以下溶液的酸鹼性,並比較強弱。

五、pH 的測量

1.連接:不但人體各環境有一定的酸鹼度範圍,超出範圍,肌體會發病;同樣道理,植物對生活的水土環境的pH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圖(投影):

2.基於現實需要提出聯繫實際的問題,會使學生覺得知識學習有價值。問題:農民在種植作物前除了根據經驗判斷哪些土壤適合種什麼,不適合種什麼外,要是能預先知道就好了;如果能改良土壤就更好了?那麼,怎樣測量或改良土壤的酸鹼度呢?

3.介紹pH試紙以及用法:邊演示、

邊介紹,同時要求學生判斷酸鹼性。

六、學生活動

經過簡單的小結後,緊接着安排學生活動,馬上親歷新學的知識與技能,並且所測量的對象多是與學生的生活緊密關聯的,其興趣和興奮之情可以預見。並且正因為pH對學生來説顯得太抽象,有必要讓學生從多個途徑“接觸”它,從而消除“隔閡”。

限於材料以及指導的難度,學生活動按內容難度擬分成兩組:一組是動手能力較強的,測量附近土壤浸出液的pH,另一組測量唾液、食醋、果汁、人體汗液的`酸鹼度,教師可以多花時間指導前組。同時通過組織交流實驗結果,可以使學生分享合作學習的成果。

七、評價

實驗結束後,教師就合作精神、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實驗結果的差異性進行評價,作為課堂總結。

八、練習(見教案)

【學習方法指導】

由於本節課的pH概念超出了學生所能理解的水平,決定了這一部分的教學以接受式為主,但要達到“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水平,需要聯繫生活、生產實際,不能死記硬背,這是老師需要特別引導學生的。

【對結果的預測】

通過接受老師的介紹,聯繫實際、生活實例的分析與親自活動,相信學生對溶液的酸鹼性、酸鹼度、pH等概念會有初步的瞭解,並能在後續的生物的內、外環境的學習中得以應用。

【討論】

從探究教學的角度來看,這節課學生參與設計、思考的思維容量並不大,如果條件許可,能找到比較方便萃取的含色素植物(器官),則教學設計還可以更加大膽、精彩。基本思路是:科學史介紹指示劑的發現——老師實驗舉例——學生自制指示劑——檢測已知酸、鹼、中性溶液,得出變色規律/或剔除——檢測未知液體,並與石蕊、酚酞等比較——整理出本地可用於製造酸鹼指示劑的植物(器官)清單——pH試紙(視時間而定)。

説課稿 篇4

一、課標分析

大班健康活動《我的皮膚》是讓孩子通過觀察皮膚,從而瞭解皮膚是身體重要的組成部分,進一步認識自我,從中掌握一些粗淺的自我保護知識。“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是健康領域的目標之一,這對幼兒來説極為重要。因此我選擇了本次活動,提取孩子們潛在的生活經驗,結合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本次活動主要是幫助孩子瞭解人的皮膚特點和作用,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要愛清潔、講衞生,保持皮膚清潔,學會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身體,讓自己的身體少受傷害,能健康成長。大家都知道,皮膚是身體的組成部分,是保護我們身體內部器官的重要組織,而且皮膚還具有人通過分泌汗液來進行排泄的功能。既然皮膚這麼重要,那麼幫助孩子們瞭解它、認識它就非常必要的。我們為什麼每天要穿衣服?難道就只是為了漂亮,其實美觀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最主要還是保護皮膚的清潔,有效避免皮膚不受傷害。

以前,只要提到健康活動,很多老師馬上就會聯想到户外的體育運動,而往往忽略了幼兒健康活動還包括身體的保健、良好衞生習慣的培養以及安全常識、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內容。而這次活動就屬於身體保健、自我保護方面的健康活動,目的在於提高幼兒的自我認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及能力。

二、教材分析

皮膚是包裹在我們身體最外面的一層表皮,它起着保護我們身體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皮膚有很強的敏感性,能感受外界的各種刺激,有着不同的感覺,如:能觸摸出物體的形狀、硬度,能感受水温的高低等。它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排泄作用,皮膚的表面有很多毛孔,它用來排泄汗液和其它廢物,因此我們才會在感覺熱的時候出汗,其實這就是皮膚在散發身體中的熱量,讓人感覺涼快一點、舒服一點。如果人不出汗,會感覺渾身難受,皮膚搔癢,甚至會生病。所以皮膚對於我們人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我的皮膚》這篇教材,通過幼兒的探究、體驗活動,讓幼兒感知皮膚的顏色、分佈情況、皮膚表面的毛孔、紋路等,感知皮膚的作用,從而讓幼兒自己覺出它對於我們大家的重要性,自覺得出皮膚需要很好的保護,去從生活中找到保護皮膚的方法。在整個過程中,幼兒有強烈的探究慾望,有去尋求答案的興趣,對幼兒的發展有很大意義。比如,他們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歸納能力都有所發展。又比如在談到皮膚顏色時,從我們的黃皮膚擴展到其他人種皮膚的顏色;從我們人類的皮膚還能擴展到動物的皮膚、植物的皮膚,這些環節都能發散幼兒的思維,擴展他們的知識經驗。在歸納討論保護皮膚方法的時候,幼兒可以從生活中產生聯想,從平時的一些體會、經歷中尋求答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

在活動的準備中,不僅有物質方面的準備,比如:認識、感知皮膚特徵和作用所用的放大鏡、玻璃球、鉛筆、麪糰、印泥等;而且還有知識方面的準備,比如:活動前幾天和孩子一起收集樹皮、水果皮、蔬菜皮,並讓幼兒觀察其變化,瞭解植物也有自己的皮膚等等知識方面經驗的積累。所有這些活動準備不是圖形式花哨好看,而是真正為了讓幼兒從各方面去了解動植物以及我們人類的皮膚,真正為了幼兒能自主發現、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而準備,真正落到了實處。而且從一系列的準備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家長的參與,家長、老師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種植物皮,並且觀察其變化,還要了解動植物都有皮膚、人類皮膚根據人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顏色等知識,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幼兒知識經驗方面的準備是很難積累的。本次活動有效利用家長資源,使家長成為了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有力支持者和參與者。

從整個教材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也能看到它的步步緊扣和層層遞進。從幼兒自主的、多方位的、多角度的探究活動——認識皮膚到幼兒的感知活動——瞭解皮膚的作用,再到幼兒的認知活動——知道保護皮膚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幼兒自主學習、自我發現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從自主的探索、體驗過程中去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活動中,重點在於初步瞭解皮膚的特徵和作用,難點突破在於如何保護我們的皮膚,讓幼兒能通過討論,自己歸納和整理。

三、學情分析

我班多數幼兒在5歲左右,性格開朗大方,對各種新鮮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動手做一些操作性的活動。他們知道皮膚是我們人的一部分,是包在身體最外面的一種東西,但對於皮膚的特點、作用和它的重要性就不是很瞭解了。他們常常會問“很熱的時候為什麼要出汗”“每個人的皮膚是一樣的嗎”這樣一些看似簡單的的問題。他們對於皮膚很好奇,也很想多瞭解些有關的知識。我班幼兒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一些思維活動,但仍有部分幼兒不愛思考,不能圍繞主題進行思考,而是比較隨意的、混亂的憑空想象。幼兒會使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把自己觀察、體驗的結果用比較貼切、完整的語言説出來,有一定的難度,很多時候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我班幼兒喜歡説,但不喜歡聽別人説,傾聽習慣比較差,不能安靜的聽別人發言,老是爭着説、搶着説。在操作的過程中,幼兒基本上能有序的取放學具,但也有幼兒規則意識較差,愛爭搶學具,而且不愛惜學具,用完後也不知道放回原處。

四、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皮膚的特徵和作用,能用語言表達觀察結果和感受。該條目標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是讓幼兒通過各種自主觀察、探索來了解皮膚的基本特徵及其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同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知道保護皮膚的常識和基本方法。此目標作為難點目標,。通過對皮膚的瞭解來認識掌握保護皮膚的一些方法和常識。

教學突破點:通過多種活動讓幼兒自我發現、自我探究。

活動準備:

放大鏡每人一個;蘋果、玻璃球、積木、鉛筆、麪糰、印泥;活動前幾天收集樹皮和水果皮、蔬菜皮供幼兒觀察其變化;知道動植物都有皮膚;幻燈(什麼什麼有利於。。。。)

活動設計:

此次活動的主要推進過程:觀察認識皮膚的表面特徵——通過操作和工具深入瞭解皮膚的基本特徵——多種形式的感知活動(皮膚有什麼用)——認知討論活動(保護皮膚的方法)。

在多種感官的探究活動環節中,我讓幼兒通過用眼睛看,看皮膚的分佈、皮膚的顏色,從而瞭解皮膚的基本特徵,並層層遞進,不僅知道我們的皮膚是什麼顏色,還要了解其他國家的人是什麼顏色的皮膚。此環節是讓幼兒用眼睛觀察皮膚的表面特徵,為後面對皮膚的更深一層認識打下基礎,採用的方法是觀察感知法。

在深入瞭解皮膚的基本特徵中,我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利用放大鏡、膠泥等學具,更深入的瞭解皮膚簡單的外部構造及皮膚有紋路的特點,讓幼兒在自我體驗、自我探究中發現問題,並提出一些新問題,通過討論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並不僅僅停留在教材本身。此環節我採用了感受體驗法、動手操作法、交流討論法。

在多種形式的感知活動中,我運用了各種形狀不同、軟硬不同的物品來刺激皮膚,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皮膚的一個作用——觸覺作用;通過植物皮膚的變化了解皮膚的排泄作用,並在活動中,讓幼兒跟着快節奏的音樂做激烈的操節動作,知道出汗就是皮膚的一種排泄作用,並運用了動靜交替,讓幼兒保持對探究的熱情,不至於因坐得久而感到枯燥;此環節我採用了動手操作法、動靜交替法。前三個環節達到目標1。

在最後的認知討論活動中,先讓幼兒通過分組討論,説出自己對保護皮膚的認識,想想保護皮膚的方法,再通過看幻燈總結一些保護皮膚的基本方法,並拓展出皮膚受傷應怎麼辦,給幼兒留下問題,讓他們有繼續認識瞭解皮膚的興趣,學習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此環節我採用了分組討論法、提出問題法,並達到目標2。

延伸活動:

在平時的生活、遊戲及自由活動中,讓幼兒自覺的愛乾淨、講衞生,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潔;常飲水,保證身體裏有足夠的水分;注意安全,遠離危險,避免我們的皮膚受意外傷害。

説課稿 篇5

《世界覽勝》是滬教版五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多姿多彩的世界”中的第四課。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講世界名勝和世界遺產。

通過細讀教材,分析教材和五年級學生的學情,我認為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瞭解一些世界名勝,學會景觀分類,體驗世界景觀的多姿多彩。

2.知道一些世界遺產的相關知識,瞭解一些世界遺產,懂得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3.懂得世界遺產破壞後很難再生,瞭解一些世界遺產的保護知識,樹立保護世界遺產是人類共同責任的意識。

這三個教學目標分為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教學目標1”、第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2”、第三課時完成“教學目標3”。

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在“教學目標2”。因此,我將着重説説。

教學目標:

1.知道世界遺產的標誌、組織、公約、評審、類別等知識。

2.瞭解我國及國外的一些世界遺產。

3.懂得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世界遺產的標誌、組織、評審、公約、類別等知識,懂得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學習資料包

學生:通過上網搜索、查閲書籍、向他人諮詢等不同方式,收集世界遺產的相關知識和我國及國外的一些世界遺產景觀介紹。

教學過程:

(緊密圍繞“世界遺產”主題,我設計了四個活動,分別是“活動一、欣賞景觀,引入世界遺產”、“活動二、探究學習,認識世界遺產”、“活動三、自主學習,瞭解世界遺產”、“活動四、昇華學習,理解世界遺產”)

活動一、欣賞景觀,引入世界遺產

1.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長城、九寨溝、樂山、廬山的景觀圖片,讓學生欣賞。

2.由學生説説看到的景觀,並結合親身經歷或已知內容簡要介紹,交流各自的感受。

3.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標誌(世界遺產),向學生指出在這些名勝景觀處都有這樣一個標誌,讓學生説説是否知道這個標誌?或者説説看了這個標誌後想要知道些什麼?

4.教師提供世界遺產標誌的文字資料,讓學生帶着各自的問題去自學,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同時,教師適時補充“我國的世界遺產標誌”和“外國的`世界遺產標誌”的異同之處。

5.教師揭示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並板書“世界遺產”。

活動二、探究學習,認識世界遺產

1.讓學生説説自己所知道的世界遺產知識,或者説説想要知道哪些世界遺產的知識。

2.教師出示“世界遺產知多少”學習表格,指導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課本P24頁,並在書上作必要的圈劃。

世界遺產知多少

1

世界遺產的創立目的

2

世界遺產的組織機構

3

世界遺產的評審依據

4

世界遺產的審批程序

5

世界遺產的遺產分類

3.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補充:世界遺產委員會(1976年成立,並建立了《世界遺產名錄》)、我國入會年份(1985年成締約方,1999年當選委員)、世界遺產申報(世界遺產的識別和申報遵循9大步驟)、我國世界遺產概況(1987-20xx年我國已有39處世界遺產)。

當學生説到“世界遺產的遺產分類”時,教師板書世界遺產的分類。

活動三、自主學習,瞭解世界遺產

1.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完成“連連看”,學生説説長城、九寨溝、樂山、廬山是分別屬於哪類世界遺產,教師及時歸納(文化遺產:長城;文化景觀:廬山;自然遺產:九寨溝;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樂山)。

2.教師補充“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用多媒體出示“崑曲”視頻片斷,讓學生欣賞。同時,教師簡要介紹崑曲:崑曲是在20xx年5月1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述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的。崑曲行腔優美,以纏綿婉轉、柔曼悠遠見長。

3.教師用多媒體出示“我國的世界遺產名錄”,讓學生看一看、讀一讀,並説説自己很想了解哪類世界遺產中哪些景觀。

4.學生進入學習包(圖文資料,有條件可以推薦《中國世界遺產網》和網站視頻《世界遺產在中國》),自主選擇學習,然後組織學生交流。

5.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世界遺產人氣排行榜”和“世界遺產排名”,指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世界遺產,課後完成作業:瞭解一些外國的世界遺產。

活動四、昇華學習,理解世界遺產

1.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一組外國人蔘觀我國世界遺產景觀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些生動照片可以告訴我們什麼,學生小組探討,然後組織學生交流。教師適時歸納(成為世界遺產可以提高名勝的知名度,帶動了旅遊業和旅遊經濟,可以讓世界各國的人們親身參觀、遊覽、分享這些景觀。成為世界遺產還可以得到“世界遺產委員基金”資助,加上旅遊收入,有了一定資金來維護這些名勝,可以讓全世界更多的遊客參觀遊覽)。

2.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一些電影中我國世界遺產景觀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些電影圖片又可以告訴我們什麼,然後組織學生交流。教師適時歸納(世界各國的人們可以通過影視作品、圖畫藝術品等欣賞到這些世界遺產的景觀,讓世界上更多的人們認識和欣賞到這些世界遺產)。

3.教師小結:世界各國的人們可以分享我國的世界遺產景觀,我們也可以分享外國的世界遺產景觀。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教師板書“全人類共同財富”。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的一點不成熟的思考,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和指正,我願意和大家共同深入探討本課的教學設計。

謝謝!

附板書設計:

文化遺產(包括文化景觀)

自然遺產

世界遺產 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全人類共同財富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