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必備】説課稿模板彙總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6.54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説課稿模板彙總7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同仁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綜合活動《香蕉香蕉變變變》,這個活動是我根據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小班上冊中“好吃的水果”這一主題,自己創設的與主題緊緊相扣的、與幼兒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養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又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增強了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與環保意識的一個綜合活動。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這個活動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種——香蕉為主體,之所以選它,因為它是水果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孩子們又比較熟悉的,實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且融入遊戲,又有幼兒親身體驗,讓幼兒在活動中能用語言和動作表現出香蕉的獨特外型、與眾不同的吃法及與眾不同的口味,這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着主導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為此,我們常常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巧妙地將教育目標藴含其中,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親身體驗的部分。目標為:1)通過遊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並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2)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3)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初步的環保意識。

4、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這個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及社會、健康領域等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語言領域的想象和表達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在吃的過程中交流、感知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

對於突破重點所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多觀察多實踐,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事物的漸變過程

5、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1)香蕉若干(多於幼兒人數);2)方紙盒一隻,濕毛巾若干;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佈做。

二、説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直觀法

這裏使用的是演示法,通過演示變換實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香蕉有它獨特的外型特徵,又好吃,又易剝,對小班幼兒來説,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它特有的外型又能給孩子們不斷想象的空間;結合教師的變換操作及幼兒的親身體驗,動靜結合,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便於幼兒理解,易於記憶,從而是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2、談話法

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3、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以一根遊戲主線——“香蕉香蕉變變變”貫穿始終,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4、操作體驗法

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體驗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拿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動作,發揮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主要是讓幼兒探索香蕉的外型特徵,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想象結果;第二次是讓幼兒吃香蕉,幼兒在剝一剝、嘗一嘗、看一看,説一説中獲得感知,初步瞭解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

此外,我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

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説一説、做一做等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注意傾聽,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表現。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體驗法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活動中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3、嘗試法

陶行知先生説:“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環節後半部分我鼓勵幼兒用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在分享活動中,我又充分給予幼兒嘗試自己剝香蕉的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四、説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這一部分是為了引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一開始,我就出示一個方紙盒,用神祕的語氣提出問題:“小朋友,這個盒子裏面有一樣好吃的東西,它的樣子長長的、彎彎的,皮黃黃的,要剝皮後才能吃,你們猜猜是什麼?”問題中表示香蕉特徵的語句,如:長長的、彎彎的,皮黃黃的,要剝皮後才能吃。教師在表述時語速要慢,咬字要清晰,這樣才能引導幼兒仔細傾聽,並結合以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有意識地猜出老師問題的答案。然後,我再從盒子裏把香蕉拿出來,展示給他們看,肯定他們,給予他們自信和鼓勵,既吸引了他們的視線,又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基本部分

這一部分我通過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並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在。一開始,我就抓住幼兒喜歡遊戲的特點開始提問:“這可不是一隻普通的香蕉,它會變魔術,你們信不信!”這樣一説,孩子們肯定會覺得很新奇,不管他們信不信,我接着就已經開始變了,很自然的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你們看!香蕉開始變了,變變變——(教師輕輕地把香蕉往下彎),你們看它這樣像什麼?”孩子們結合以又經驗發揮想象並大膽表達,也許有的孩子還沒有反應過來,教師可以運用啟發聯想法,引導幼兒去想象,對錶達能力較差的幼兒要及時鼓勵和肯定,並允許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示。香蕉在這一環節當中有三種變化,教師在每種變化後,都要給孩子們充分的想象和表達時間。在最後一種變化後(即香蕉豎起來時),教師加入了師生互動:“請你們跟老師一起打電話吧!”。最後,還給了幼兒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香蕉除了可以當作電話外,還可以當作什麼?請你們每人拿一隻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動作,好嗎?”這樣,孩子們就全都動起來了,他們自己想,自己做,還可以學別人説,學別人做,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

結束部分

這一環節是一個分享過程。首先我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香蕉:“讓我們剝開香蕉,看看剝開後的香蕉像什麼?”這裏幼兒嘗試自己剝開香蕉皮,對動手能力較差的,不會剝的幼兒,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幫助。然後讓幼兒觀察、想象剝開的香蕉像什麼?最後和幼兒一起分享:“下面請你們一邊吃,一邊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在吃的過程中感知、交流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教育幼兒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廢紙簍。活動結束。

此次活動內容體現了直接興趣性,根基性,活動性、整體性和發展性。活動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的原理,始終以動靜結合融入的形式展開,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和實踐中接受。

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第五單元十一課《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説教材:

北京,祖國的首都,一個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稱和詩歌的形式,講述自己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嚮往北京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本課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把這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看圖等方式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熱愛祖國、熱愛北京的感情激發。

 説教法、學法

採用各種形式的朗讀和活動體驗達到對課文的理解。首先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學會質疑。然後通過自讀、、範讀、賽讀、表演讀、展示讀等達到對課文內 容的理解。由於大多數學生沒去過北京,但對北京有一種自然的嚮往之情,教學中通過看升旗儀式、聽歌曲等活動,點燃這種激情,逐層加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和體 驗。

説教程:

現在談談我如何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認為這篇課文的課題命得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國小生——《我多想去看看》,他會很自然地就問:“我”寫的是誰呀?多想去哪兒看看?為什麼想去那個地方看看呢?我緊抓這個培養學生質疑的良好學習方 法的契機,讓學生齊讀課題後就問:“多想”什麼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讀讀嗎?為後面情感的激發打好伏筆。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些什麼?這也是文章的內容 所在。提出的問題能不能自己解決呢?仔細讀讀課文,試試自己行不行,好嗎?學生很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於是就會興趣盎然地去讀。

 二、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學生現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們完全有能力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讀順。於是我首先採用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認為難讀準的字或難讀通的'句子標出。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再小組合作讀,把你剛才還沒讀準的地方提出來向別人請教,或者你會讀了就幫幫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後,指名讀、範讀,跟老師比讀、小組賽讀,學生越讀越有味,越讀越有感情。

三、感悟交流,探究內容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學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內容。教師提 問:通過剛才朗讀練習,你讀懂了什麼?學生暢所欲言,隨機板書:北京城(遙遠)、門、升旗儀式(壯觀)。教學中,我和學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課文的情感, 通過品味關鍵詞句,表情朗讀等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課文情感,用課文的情感培育學生的情感,以達到與課文的情感發生共鳴。

 四、創設情境,強化感受

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發生了共鳴,學生的思維衝破現有時空的束縛,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他們帶到更加遙遠的意境中。教學中。理解“壯觀”一詞 時,我請學生一起觀看門廣場莊嚴的升旗儀式,對於大部分沒有親眼見過升旗場面的孩子們來説,此時,他們和山裏的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們神情專注,已經把 自己融入到課文中。看完錄像,我借情續情,帶上記者證,進行現場採訪,讓他們談談感受:你覺得北京門廣場升旗儀式怎樣?你看了之後,心情怎樣?你現在最想 説的一句話是什麼?你想對五星紅旗説些什麼?孩子們通過談自己的感受,切身體會到山裏孩子的心願,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熱愛祖國的情感在無形中得到昇華。 最後,利用聽音樂《國旗,國旗多美麗》,當唸到“敬禮、敬禮、敬禮”時,我充滿激情地對學生説;讓我們也莊嚴地向國旗敬禮!此時無聲勝有聲,愛國主義情感 已經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了。

説課稿 篇3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現在我想從六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這一課的理解和處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本單元目標是引導學生從大自然中發現美、感悟美,並指導學生用美的語言表現美。《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春回、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讚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勵人們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春》是本單元第一篇課文,由《春》這一課開始,為學習後面三篇關於自然的課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礎,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2.課標與課文:

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是: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春》這一課就是要向學生展示大自然的豐富多彩,進而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3.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倡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理念,我確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和能力: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知文章內容,領悟並欣賞作品準確生動、清新優美的語言,體會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

②過程和方法:本課主要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訓練學生讀、寫、聽、説各方面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並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會語言中藴涵的情感,領悟作者細緻的觀察與準確描寫的方法。

5.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學生去搜集關於“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設計:

新《課標》建議,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這一思想,我設計了“回憶春天——感受春天——品味春天——暢談春天——歌詠四季”這五個教學思路。前三個環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第四個環節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最後一個環節由春天引申向四季,進行仿寫訓練,使學生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培養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

2.學法指導:

長期以來的語文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習慣會使學生受益終生,對學生來説,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至關重要。在這一堂課上,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以下幾個過程來培養語文學習的習慣:第一,通過查閲工具書獨立解決生字、生詞的習慣;第二,在閲讀過程中通過啟發、討論培養學生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第三,通過圈點勾畫、抓關鍵詞等方法來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第四,熟讀、背誦優美文段的習慣。

四、教學流程

(一)情感導入——回憶春天

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了陽光明媚,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象,就會有無限的生機。草綠了、花開了燕子回來了。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妙筆生花描繪了春天。如杜甫的《絕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師生齊誦)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描寫春的美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民篇《春》。(板書課題、作者)

【設計説明】喚取學生對春天美好的感受,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二)理清思路——感受春天

1.老師配樂範讀課文。思考:作者為我們描繪了關於春天的幾幅圖畫?

【設計説明】導語引導着學生回憶春天,現在則是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這樣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紹作者,檢查生字詞,而應該創設一種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受春天的氣息。隨着音樂,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採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

2.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思考:朱自清寫《春》時帶着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從課文中找出依據)

【設計説明】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全文的結構思路,即“盼春——繪春——頌春”。

(三)、研讀賞析——品味春天

1.精段頌讀:

朱自清先生將讚美、喜愛之情融於景物之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小草,花兒,柔風,細雨,無不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那麼,這五幅春景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反覆朗讀,讀出作者所藴涵的思想感情。

【設計説明】根據抒情散文的特點,本文宜多讀少講,以讀代講,以讀導學,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活動中細細品味本文節奏明快、樸實清新、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寓教於讀,寓學於讀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展開聯想,創造形象思維,與作者產生共鳴。

2.精心潛讀:

同學們讀的好源於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美,你能找出他語言的精彩之處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提示〗語言賞析的切入點:①抓關鍵詞

②抓主旨句

③抓修辭句

④抓感情或含義深刻句

方法:圈點勾畫

【設計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3.配樂朗讀:

朱自清先生不愧是一位“丹青”高手,他通過細緻的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他們以鮮明的感情色彩。讓我們追隨着作者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去朗讀全文。(放音樂,學生自由朗讀)

【設計説明】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

(四)質疑反思

1.你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設計説明】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也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2.閲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面對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麼?

【設計説明】這一環節的設計突出了文章主題,使學生領悟文章主旨,培養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五)審美訓練

1.拓展延伸——暢談春天:

有人説“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有人説“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還有人説“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以將自己蒐集的關於春天的詩文互相交流。

【設計説明】這一環節就考察了學生動手蒐集資料能力。同時,學生運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豐富學生知識,培養他們全面的語文素養。而且在展示作品過程中,讓他們體會成功的歡樂。

2.學以致用——歌詠四季:

剛才我們為那一片片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天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在我們驚歎這些作家精彩的文筆的同時,你是否也有一些躍躍欲試,想要小試牛刀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一個展示自己文采的平台。

仿寫練筆:仿照文中的某一幅圖畫,以夏、秋、冬為話題,寫一段話,字數不限。

【設計説明】這是學生學習遷移的過程,讀寫聽説關鍵是要落在寫上。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這一環節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六)結束語

法國雕刻家羅丹曾經説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春天是美麗的,大自然中美麗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學們能用你的眼睛去發現美,用你的心靈去感受美,用你的筆去描繪美!

五、板書設計

朱自清

宏觀: 山 水 太陽

景:{

微觀: 草 花 風 雨 人

情: 新 美 力

【設計説明】板書設計求新、求實、求精,便於學生把握文章脈絡,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説課反思

1.這篇課文我沒有設計檢查生字詞環節,因為如果象以往一樣把它放在引入課文之後講授新課之前,則破壞了文章的整體美感。而且,學生通過預習和老師的範讀,生字詞一關已能基本解決。

2.以往《春》的教學,注重逐段逐層的分析,沒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所以這次教學設計,我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着重突出閲讀教學。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讓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裏翱翔。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畫感覺》,感覺是看不見的,卻可以體驗,不同的感覺可以用鮮豔或灰暗的色彩,輕盈或繁重的點,鬆弛或強勁的線,整齊或怪異的形來表達.在這裏就《畫感覺》一課分教學資源開發、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設計三大版塊來進行説課,敬請指教。

第一版塊:教學資源開發

一、教材分析

《畫感覺》一課內容雖然籠統,但它並不孤立存在。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始終抓住了與同學切身感受聯繫的一條線:《畫聲音》、《畫味覺、畫嗅覺》、《畫感覺》、《畫觸覺》、《畫情緒》、《畫性格》等,基本遵循了由簡到繁、由淺到深、由感性體驗到理性認識的發展循序。考慮到低年級同學的生理、心理的特點,它強調的不是對形象的掌握,而是要求同學通過實際體驗與造型遊戲,嘗試用不同的點、線、面、色彩大膽表達自身獨特的感受。

二、同學和媒體分析

低年級同學具備了初步的色彩基礎,感覺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發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續性上還不夠,所以直觀鮮明,精彩有趣的課件有助於本課的教學。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認知領域:認識感官,瞭解感受能力。

2、操作領域:能用色彩、線條和形狀來表達自身的內心感覺。

3、情感領域:以明鋭的目光去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導兒童大膽想象和發明,激發同學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培養同學的創新能力,提高對色彩,線條和形狀的感悟能力。

教學難點:怎樣運用色彩、線條和形狀來畫感覺。

四、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範畫等。

學具準備:顏料、毛筆、油畫棒、牙刷等。

第二版塊:教學法

一、説教法

本課包括了自然、語文、音樂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通過多媒體設備,師生一起欣賞,一起合作,一起遊戲,建構起自主的平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由靜變化,新穎活潑。

2、激趣引新,千變萬化。

3、個性發展,啟迪創新。

二、説學法

1、充沛考慮同學的.興趣,通過玩、唱、看、猜等同學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他們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創新。

2、倡議合作,學會尊重他人的意見,體會到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膽表達自身的感受,相信自身“不但能畫而且能畫得精彩”。

第三版塊:教學過程設計

一、遊戲導入、快樂之旅

1、先和同學一起玩“畫鼻子游戲”,(讓同學真正開心起來)你們玩得開心嗎?為什麼有的同學能畫得這麼準確呢?你們能把開心畫出來嗎?説説看。(同學初步體驗“感覺”一詞)

2、下面讓我們帶着這樣輕鬆開心的心情去散步好嗎? 把口袋裏裝滿你喜歡你色彩和線條,開始動身啦!(同學鋪好紙張,備好毛筆,油畫棒等)

3、我們穿過了公園裏彎彎曲曲的小路,(手勢)來到了一片草地上,小腳丫走在小草上會有什麼感覺呢?(同學會説癢癢的、刺刺的)突然打雷了,(聲效)雨點打濕了我們的衣服(好冷),怎麼辦?讓我們一起把太陽公公請來吧,(師生齊喊)哇!太陽露出了笑臉,花兒也散發出迷人的清香。(作品在同學們的想象中新鮮出爐)

3、這次的快樂之旅大家都有什麼收穫啊?(同學們會結合自身的作品暢談自身對線條,色彩的不同感受,充沛展現了個性。快樂之旅開啟了想象的門,同學的創作激情被喚起,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運用點、線、面和色彩與“感覺”做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4、揭示課題:感覺在我們心裏,雖然看不見,但我們卻可以用不同的色彩、線條和形狀把它畫出來(板書:畫感覺)

二、情趣示範、合作體驗

1、旅遊回來讓我們放鬆一下,來聽一首好聽的歌(師生合拍共唱),這首歌帶給我們什麼感覺?(神奇、美妙、歡快)你怎麼來表示這些感覺呢?(讓同學互相説説)

2、想知道老師怎麼表示嗎?請同學幫助吹幾個泡泡吧!教師在這裏設計懸念,同學會想老師畫感覺怎麼會吹泡泡呢?原來肥皂水 顏色吹出的泡泡黏在紙上能得到一種特別的效果,教師再利用油畫棒結合點,線,面畫出精彩的範作(投影出示)你們也來試一試吧.(同學在教師指導下操作練習,教師提醒大家可以藉助各種工具,甚至是手。)

音樂使師生情感得到共鳴,活躍了課堂氣氛,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體現的新課標的倡議理念,對於低年級同學有着示範的必要同時也要注意對同學個性和發明精神的培養。這時同學的感覺由體表轉向了內心,感覺的體驗得到了昇華。

三、多維評價、個性表達

1、自評、互評。

當同學基本完成作品時,讓他們把自身的畫給好朋友或周圍的同學看,自身説説較精彩的地方,再請看的同學談談對畫的感覺。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作者對自身的感覺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色彩,點,線,形元素組成的畫給觀者的感覺,這是一個互動交流的過程。

2、每個小朋友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褒揚,只要有一點進步我都給予鼓舞和評價:“你的畫別有特色”、“又進步啦”、“我看到你的畫從心底裏感到了甜絲絲”等,我相信這些激勵性的評語能讓同學變得更加自信!

總結拓展:感覺不但能畫出來還能表示得很美、很有藝術感,瞧這些大師們的作品真夠味。(圖片欣賞)

感覺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還能體驗到別的感覺嗎?感覺又是很奇特的,同一樣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場所給人不同的感覺,如一塊冰冬天給人冷的感覺,而在夏天就給你涼爽的感覺,你能用今天學的方法表達出自身真實的感受嗎?

課外拓展讓同學積極地去體驗觀察身邊的事物,自主參與探索過程。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體驗為靈魂,讓同學在各種遊戲中探索發現,教師在教學中兩次作業的設計和引導,由淺入深,潛移默化地展開活動,使同學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技能。

説課稿 篇5

首先,向各位老師致歉,我帶來的課程是蘇少版而非大家運用的人教版教材,由於我接到的通知比較晚而且手邊一時半會兒找不到人教版教材,所以可能給有些老師帶來了一些不便,還望理解原諒,我用的本冊書也是蘇少版去年才開始更換的新教材,所以有很多知識理念我也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獲知。請各位老師朋友斧正!接下來我就我本課的設計做一個簡短的介紹。

本課是蘇少版美術八上第九課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課程,也是基於八年級第一篇《中國山水畫》後的知識延伸,為八年級風景主題的落幕篇,內容以古典到近代、現代風景畫藝術發展為脈絡、從古到今繪畫風格進行概括,涉及的時間段長、畫家多、風格多,知識點豐富而又龐雜。

而八年級學生正處於好奇心強,極力擺脱幼稚期向成人角色邁進的過程,錯誤的將主動進行課堂互動視為幼稚的表現。知識有一定豐富性但缺乏系統與辨析能力,內心浮躁但追求新意,在作品賞析前常常無從下手無話可説。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理解,依據美術課程標準對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目標説明,難以做到面面俱到的深入分析畫作,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課程知識結構處理上,我重組後將本課劃分為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對外國風景畫發展及藝術特點做初步瞭解和認識,掌握基本賞析方法。第二課時認識印象派等流派的產生及風格變化,體會認識自然、表達情感、定義自然的發展演變歷程,並能深入賞析作品。

由此我依綱設定了教學目標即:通過對外國風景畫的欣賞、討論、瞭解風景畫基本知識,和基本賞析方法,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對作品進行評述。感受外國風景畫的藝術美,以更加包容的姿態學習一切優秀文化。

為了達成目標,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激趣導學,明確目標;設疑導思,探究悟理;實踐鞏固,展示評述;總結歸納拓展提升四個環節。

為了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我在第一環節中使用了情景法、質疑法將內容導入,引導學生參與思考學習樹立概念。

在第二環節中大量使用比較分析法、滲透指導法和引導探究法使學生從霍貝瑪的《林間小道》、庫爾貝的《風暴後的埃特雷塔峭壁》、《莫奈的'林間小屋》等作品中瞭解外國風景畫基本知識,及主題內容、藝術形式、價值意義等不同的賞析方法。其中為了讓學生直觀的產生聯想,體會古典與現代藝術特點,我在圖片選擇與應用上大量使用了PS技術,將圖片製作成動態的GIF圖像。希望促使學生能較快的建立與經典作品產生對話的慾望。

學生能才是真的能,為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我以層層遞進的問題設置,帶動學生深入思考,從畫面有什麼到是什麼再到為什麼,激發學生深入領悟外國風景畫藝術美。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領悟、對比、討論、實踐等過程突破難點。

最後,對於板書的設計我本着概括性和指導性為原則,凸顯邊講邊寫,如果在短暫的教學過程中能有機會讓學生板書展示自己,我儘量會給孩子提供平台,放棄由老師板書的秩序美,為展現學生的自信美而讓步。

依據課標對美術課程基本理念關於“關注文化與生活”的指導,因此我更希望在我課程中引導學生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繪畫特徵,多角度分析作品,並逐步昇華至包容學習一切優秀的文化中去。

説課稿 篇6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探索鹼的性質》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教學過程等來介紹我的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浙教版《科學》九年級上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第4節“常見的鹼”,本節分為2個課時,我講的是第1課時,本課時的主要內容為:鹼的共性研究。在本章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物質會進行化學變化以及酸的性質,這為鹼的性質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同時,也為之後深入探究鹼的其他性質奠定了基礎。

2、學情分析:

九(5)的學生基礎較好,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加之引導可以自己進行探索研究。學生的這些特點為本節課的教法學法提供了基礎。

3、教學目標:

(1)、認知領域:瞭解鹼的分類,及可溶性鹼和難溶性鹼的共性。

(2)、技能領域:繼續練習試管和滴管進行物質(溶液)性質試驗的操作。

(3)、情感領域:過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鹼(可溶性和難溶性)的共性。

5、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與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和探究式實驗等方法,為學生的能力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6、教學過程:

關於什麼是鹼在第2節物質的酸鹼性中已經講解,所以本節課沒有重點強調。那麼本節課是通過書寫化學式的開篇,通過該過程一是檢驗學生是否能夠正確書寫化學式,二是讓考查學生是否能夠判斷物質溶解性,並讓學生通過圈的方式找出鹼,同時清楚鹼可分為可溶性鹼和難溶性鹼。然後讓學生書寫可溶性鹼的電離方程式,從而説出鹼具有共性和個性的原因。為本節課研究鹼的共性拉開序幕,説明鹼的個性下節課學習。

整堂課我共設計了6個活動,前4個活動是可溶性鹼的共性,後兩個活動是難溶性鹼的共性。活動的設計有的是學生實驗(活動1、4和5),有的是回顧(活動2和3),有的是教師講解和拓展(活動6和拓展),每個活動後都有悟得,這些悟得為學生的歸納總結提供了藍本,也為學生鋪設了清晰的`思路。

在活動4結束後,設計了一個觀察、討論和交流的步驟,主要是讓學生觀察找出不同溶液的試劑瓶塞是不同的,從而知道其原因,另外也拓展到二氧化硅也是酸性氧化物,可以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所以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瓶塞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膠塞或木塞。在這裏,可能會有同學問道:“那麼瓶塞不能用玻璃,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的試劑瓶怎麼可以用玻璃呢?”教師一筆帶過解釋就可——普通玻璃含有Na2SiO3 、CaSiO3、少量SiO2成分,氫氧化鈉能與玻璃表面的SiO2反應生成很少量的Na2SiO3 ,Na2SiO3的水溶液俗稱水玻璃,是一種建築粘膠,粘性很強,因此盛放氫氧化鈉的玻璃瓶不能用玻璃塞,生成的少量Na2SiO3會把瓶子和蓋子粘住打不開,應用橡膠塞.對於一般的實驗,盛放氫氧化鈉的試劑瓶可以用玻璃的,因為反應的量很少.對於高精度的分析實驗,是不能用玻璃瓶盛放,用聚乙烯瓶盛放.

活動3我設計了二氧化碳的檢驗和吸收的方程式書寫,同時通過介紹讓學生自己試着書寫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然後用給學生一個思考:一氧化碳能夠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這裏面我是想強調與鹼反應的嚴格意義上是酸性氧化物,什麼是酸性氧化物,進而讓學生釐清非金屬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聯繫等。

對於活動5,我是在活動4的基礎上去完成,充分利用了活動4中生成的難溶性鹼。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把儘可能多的時間、講解和實驗操作等留給學生。

這堂課前我沒有進行磨課,可能會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缺陷,希望大家能夠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謝謝!

説課稿 篇7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説課內容是大班幼兒的一個以飲食與營養為主題的活動,題目叫《健康的吃》。先説説我的設計意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小孩子大多數都喜歡吃零食,特別是對色彩鮮豔的食品情有獨鍾。然而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巧克力等非健康食品以及電視裏的"垃圾食品"廣告對孩子們的影響,不禁讓人們在選擇食品的時候更添許多愁!而《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放在工作的首位。"生命健康直接地就與吃有着很大的關係。為了讓孩子正確的選擇食品,達到營養均衡,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我結合"色素""垃圾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設計了此次《健康的吃》活動。

二、活動目標

再説説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這三條目標是:

1.瞭解食物天然色素與人工色素對人的健康的影響。(認知)2. 發揮自己的想象利用好看食品的形狀及顏色進行構圖。(技能)3. 對健康食品產生興趣。(情感)活動的重點:喚起幼兒對健康食品的興趣。

活動的難點:對色素的認識。色素是使有機體具有各種不同顏色的物質,如紅花具有的紅色素,紫花具有的紫色素等。某些色素在生理過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如血液中的血色素能輸送氧氣,植物體中的綠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三、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瞭解一些有關色素作用的相關知識2.物質準備:泡沫墊每人一塊、電腦內存圖片。(一組是誘人的奧爾良烤翅圖片,一組是西瓜、西紅柿、大蒜的圖片。)、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圓盤、毛巾若干。彩色糖、烤麪包、各種形狀的餅乾、小麻花、海苔、果醬、山查片、楊桃、聖女果、橘子等。

四、教法下面説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談話法②操作法③遊戲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動靜相結合。

五、學法再來説學法

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討論評議法②操作法③感知體驗法

六、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四個環節,(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2)選擇食品,表述想法(3)現場創作(4)展示作品

1、觀看圖片,激發興趣,引出主題通過兩組圖片的展示,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詢問幼兒喜歡吃圖片上的哪些東西,瞭解孩子們的真實想法,引出色素對人的健康的影響。

2、通過交流,讓幼兒再次選擇自己喜歡的食品,並説出理由。

該環節為孩子們創造了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該環節中孩子們可以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並在交流中學習禮貌地傾聽,為目標2 的達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孩子們的語言交流,教師還可以瞭解孩子們對事物的認識掌握程度,對目標1的達成與否有着衡量的作用。

3、好吃的圖畫,用各種顏色的糖果製作圖畫我們吃的很多糖果等常會加入色素和香料,給人以一種美好的感受。而這些色素和香料實際上是不必要的,有的很可能會讓人得病。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去感知色素,並試者去判斷它是人工的還是天然的,有利於難點的.突破。此外,該環節具有很好的操作趣味,孩子們對這種全新的創作一定會很感興趣。食品的豐富多樣,色彩的視覺效果以及形狀的多樣化,一定會為孩子們的創作帶來不一樣的效果。藝術源自生活,這些貼近孩子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帶給孩子非常生動、形象的審美體驗,更好地激發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

4、展示作品讓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們體驗到創作和與同伴一起欣賞作品的樂趣,以達到放鬆情緒的目的。

七、活動特色

這次活動的特色在於設計的問題幾乎都是開放性的,沒有統一的答案,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創設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可以讓孩子張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的討論探索,滿足了大班幼兒自主表現的慾望和需求。在每一個環節中努力做到點撥適宜,使幼兒專注傾聽、積極參與、大膽講述、熱烈討論。

我的説課結束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