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實用的説課稿集錦六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25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説課稿,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説課稿集錦六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學設計的更新

《七顆鑽石》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科書裏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教學前研究調查該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並據此設計製作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並在教學中加以使用;

教學設計着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口語表達、寫作、音樂欣賞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説:課改理念的貫穿

學生在課堂上處於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並在

[情景再現]環節中擔任了主持人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本處於主導地位,在

[情景再現]環節中甚至可以把主導暫時交給學生,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説:教材重難點的選擇和處理

本文的教學主要分為四個板塊來實現,分別是⑴;⑵;⑶;⑷。每個板塊還包含相應的子板塊,貫徹着不只一個教學重點或難點。

學習隨着故事情節發展逐漸升華的愛心(重點)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鑽石》一文突出了本課課文內容的重點就是隨着愛心的不斷深化不斷出現變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着愛心的'崇高,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並融入課文的氣氛中併為之感動。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學生還處於發展階段的身心都有正確的導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通過多種形式(導讀、課文分析、表演、音樂欣賞等等)來豐富和完成。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重點)

從教改理念貫穿和對學生未來的關注出發,我把問題留給學生,通過

[妙想天開]想象作文片段練習、[情景再現]課本劇在教師的簡單點撥下即排即演、[課文分析]等等環節來培養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閲讀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聯想的能力(難點)

從大語文教學觀的角度來看,語文課固然應該少些語文味,

但必須基於語文能力訓練的基礎之上,而學生閲讀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聯想的能力是這堂課的重點但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接受能力不同,這個環節同時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在學生進行以上活動[貫穿於課文分析、拓展練習等環節]時,我着重關注教師小結語言的總結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説:實際教學的收效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具體表現在:

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積極主動,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除了外,學生還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現]兩個環節表現出對課文理解準確到位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形成;

學生在中的[妙想天開]環節不但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鍛鍊寫作能力,而且學生們的語言能維繫和發展原文風格,把愛心這個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08級數學(2)班的某某,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課題是集合的基本運算,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 教材分析

集合的基本運算是高中新課標A版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一章第一節第三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關係,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的作用,本節內容在近年的大學聯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運算,在整個教材中存在着基礎的地位,為今後學習函數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礎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對學生今後的學習中有着鋪墊的作用。

根據教材結構及內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依據新課標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根據集合的圖形表示,理解並集與交集的概念,掌握並集和交集

的表示法以及求解兩個集合並集與交集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複習舊知,引入並集與交集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學生的認知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激發他們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數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根據上述地位與作用的分析及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並集與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並集與交集的求解。

難點:並集與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並集與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區別於聯繫。

為了突出重點和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接下來談談本節課的教法及學法;

四、 教學方法與學法

本節課採用學生廣泛參與,師生共同探討的教學模式,對集合的基本關係適當的複習回顧以作鋪墊,對交集與並集採用文字語言,數學語言,圖形語言的分析,以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通過啟發式,觀察的方法與數學結合的思想指導學生學習。

那麼在本節課中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五、 教學過程

1複習舊知、引入主題

問題1、實數有加法運算,類比實數的加法運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由此引入了本節課的課; 集合的基本運算,並讓學生觀察這樣三個集合

集合A={1,3,5}, B={2,4,6}, C={1,2,3,4,5,6} 並讓學生思考集合A、集合B並與集合C之間有什麼關係?

通過對以上集合的觀察、比較、分析、學生容易得出集合C裏面的元素由集合A或B裏邊得元素組成,像這樣的關係我們把它叫做並集,得出並集的概念後我會引導學生髮現並集裏邊的關鍵詞“或”字,(為了使學生加深對“或”字的理解,我會舉出生活中的例子,書記或主任去開會,這裏有三層意思:(1)書記去開會,(2)主任去開會,(3)書記和主任都去開會 類比這個例子讓學生自己歸納出並集中“或”的三層意思)

引入並集的符號“ ”,並用數學語言描述A與B的並集:或}介紹Veen圖

通過對書上例4的講解,讓學生了解當求解並集時出現相同的元素我們只能算一次,這是由集合的互易性確定的,由此複習了集合的互易性,

再對例5的講解,讓學生會用數軸來求解並集,

學生學習了並集含義之後,我會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問題2:除了並集之外,集合還有其他的運算嗎?並讓他們觀以下的集合:

A={1,2,3} B={3,,4,5} C={3} 讓學生類比並集的方式歸納出它們之間的關係:集合C裏面的元素在集合A且在集合B裏面,像這樣的關係我們把它叫做交集,

引導學生髮現交集裏面的關鍵詞“且”,介紹交集的符號“”用數學語言表示交集:且};介紹Veen圖

對書上例6 的講解讓學生了解集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是學的興趣,並學會用自然語言來描述兩個集合的交集,

例7:讓學生了解當兩條直線沒有交點即兩個集合沒有公共部分的時候,他們的交集不是不存在,而是他們的交集為空集,由此複習了空集的概念,

讓學生完成書上的練習,

1、 課堂練習,反饋信息。(P11,1、2題)

在以上的環節中,老師只起了引導的作用,而學生是主體,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老師的引導下的知識在創造。

2、 課堂小結,自我評價。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思想方法進行小結,形成知識系統,用激勵性的語言加以點評,讓學生思想盡量發揮完善。

3、 作業佈置,反饋矯正。(P12,6、7)

六、 板書設計

集合的基本運算

一、並集 例4, 引入

1, 例5, A={ }

2, 例6, B={ }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馬》,下面,我將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及學情

《馬》節選自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封的著作《自然史》,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得生活的馬”的讚美,對被人養育、供人驅使的馬深表同情;《馬》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它體現本單元的一個“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學習重點,課文內容與環保聯繫緊密,體現了人類與動物的關係。

七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原因,對動物很感興趣,也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再加前接觸過説明文,對這種文體也有一定的瞭解,因此,讓他們把握文章的體裁和內容並不難。但是由於學生生活在城市,對馬這種動物並不瞭解,同時,文中對於家馬的一些觀點也是學生想不到的,所以,教師應在拓寬知識面和挖掘文章的深意上對學生多加引導。

二、説教學目標

課標要求:學生要能熟練地使用字典,獨立識字;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在寫作時,能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豐富表達的內容;據此,我確立了教學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整體感知馬的形象及特徵。

2、能力目標:通過朗讀,品位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對比手法的作用。

為激發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發對人與動物的關係的深入思考,我確定了教學的德育目標:

3、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對野馬的讚美,反思人類應善待動物,珍視生命的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三、説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本課既是科學小品文,又是優美散文,適於朗讀;課標的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點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作用及意義;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文中作者的有些觀點難於理解,據此,我確定了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領會文章內容;體會對比手法的作用。

2、教學難點:理解作者文中“關於人與動物的關係”的觀點。

四、説教法,學法。

依據課標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特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教學:

1、説教法。

(1)朗讀品味法。作為一篇優美的散文,學生一定喜歡,但文中的一些語句及作者的某些觀點,學生在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不用心朗讀體味是領悟不到的,通過朗讀理清作者思路,感知課文內容,通過個性化的品評感受優美的語言,領悟文章的主旨。

(2)示範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朗讀課文,評價優美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悟等環節中,學生可能會產生畏難情緒,教師應先給予示範,拋磚引玉,幫助學生克服這種情緒。

(3)指導歸納法。在教學中的品味優美語言,理解文章“關愛動物,珍視生命”的主旨這些較難的問題中,教師應在學生回答後,給予歸納,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2、説學法: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以人為本,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閲讀者的感受,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研讀。按照學的規律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我採用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賞析、自主感悟的方法。

另外,我給學生總結了學習科學小品文方法,先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説明思路,抓住事物特徵,接着品味優美詞句,最後,提煉文章主旨。

五、説課時

本課是自讀課,我設計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六、説教學過程

在讓學生充分預習的前提下,我設計了六個教學板塊:

積累知識,激情導入

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賞析寫法,品味語言

合作探究,拓展遷移

説出收穫,歸納小結

學以致用,提高能力

(一)積累知識,激情導入:

(多媒體課件顯示《八駿圖》)

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來欣賞一幅畫,誰來説説這幅畫的名稱?徐悲鴻以畫馬聞名於世。馬,不僅是畫家的寵兒,也是文人墨客的愛物。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法國作家布封的文章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去感受被賦予人性光彩的馬吧!(板書:馬布封)

(二)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1、朗讀課文

○1請同學們結合註釋自由地、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在讀的過程中把你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劃出來。

○2全班交流,解決字詞難點

2、整體感知課文

(1)我們已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瞭解,你認為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它們各自都有什麼特點?

(2)兩種馬在作者布封的筆下各有千秋,請同學們再結合文中作者對馬的生活描繪,論説你喜歡家馬還是野馬?

例:我喜歡家馬,因為他馴良而勇毅,盡一切力量來為人服務,甚至於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我喜歡野馬,因為他像典雅高貴的紳士,你看它們從來不攻擊其他動物,更不屑於和對方搏擊,它們生活得多麼自由自在。

(3)那麼作者對這兩種馬,各持什麼態度?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三)賞析寫法,品味語言。

1、作者在寫馬的美貌時,又寫了其他七種動物,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其作用時什麼?

2、文章語句優美用詞準確,請你從文中找出你認為作者用的好的一個詞或一個句子,説説你喜歡它的理由!

例:我發現“教育”用得好,好在運用擬人化手法,寫出了人類對馬的馴養(四人小組探究後,全班交流。)

(四)合作探究,拓展遷移

有人説,馬是人類高貴而真誠的朋友,但是人類是不是馬的朋友呢?面對日益惡劣的生存環境,人類究竟該怎樣對待動物?(小組合作、討論)

(五)説出收穫歸納小結

1、請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2、教師小結本課內容

(六)學以致用,提高能力

要求學生學習本課,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七、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本着體現教學的重點、難點,清晰、美觀、提綱挈領的反映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布封

家馬:馴良——同情善待動物

}野馬:自由——讚美珍視生命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説,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變化,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目標定位:

《綱要》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讓幼兒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透明的、無味的,是會流動的,具有浮力和溶解性的特點。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腦動手能力。

(3)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3、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教師材料準備: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碗各一個,在水中會下沉的小物品(如石子、玻璃珠、麻將牌等)兩個;示範用的各組實驗用具一套。

(2)幼兒材料準備:盛水的大臉盆四個;小臉盆兩個;塑料小籃、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白糖、鹽、奶粉等若干;筷子、湯匙及裝有半杯清水的小杯等若干;泡沫板、大花片、小石子、玻璃珠、螺絲帽、吹塑紙等各種不同質量的物品或玩具若干。

二、説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鋭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於科學活動來説,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觀察到各種物品在水中的變化,而且通過教師的演示方法,可以避免幼兒在實驗中的操作錯誤。

三、説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新《綱要》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水的各種的祕密。

2、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活動流程:

1、猜謎活動:(指導語:今天天有位小客人要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誰,請先猜個小謎語——一樣東西真稀奇,看得見,抓不起,洗衣做飯離不開,洗手洗臉需要它。)一開始,教師就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謎來請出小客人,然後請小朋友找出小客人身上的小祕密,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2、演示活動:(指導語:水寶寶和牛奶娃娃、醋娃娃有什麼地方不一樣?):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幼兒通過觀察和比較找出水的小祕密之一,為接下來的操作活動做好準備。

3、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們也來試一試、玩一玩,來找找水的其它小祕密)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4、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説説你是怎麼玩的,你發現了水的什麼祕密。想想水有什麼用,我們該怎樣節約水和保護水)在這裏,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5、結束活動:結合前面幼兒的回答——水龍頭裏的水是流動的,教師讓幼兒到盥洗室去觀察水是如何流動的,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趙普》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人物風采”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編選了《童年的朋友》、《一面》、《我的老師》、《展現華夏文化魅力》、《趙普》等五篇描寫人物風采的文章。這些文章有的寫平凡的小人物,有的寫光彩奪目的明星,而本課主要寫的是“以天下人為己任”的古代人物趙普的形象。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

1.能掌握記敍文的六要素,口頭複述故事情節。

2.引導學生閲讀一些名人傳記,擴大學生的閲讀量。

3.學會描寫人物的方法,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4.感受人物身上所散發的獨特精神魅力。

本課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七年級下學期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本課選自《宋史》,主要寫了趙普刻苦讀書和推薦人才這兩件事。課文刻畫人物,善於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敍事簡潔,沒有宂筆,是落實單元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同時本文深刻的思想性也是進行思維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維角度,我將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流暢的'朗讀課文。

2、能準確解釋字詞含義,流暢地翻譯全文。

3、能發揮合理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

教學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1)、教學重點:多形式的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流暢的朗讀課文。

確立依據:課文篇幅短小,句式緊湊,節奏鮮明,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興趣濃,多次誦讀後能較好地理解課文大意。所以把誦讀作為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能準確解釋字詞含義,流暢地翻譯全文。掌握文言知識。

確立依據:文言知識的掌握向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第一課時作為難點來逐步使學生掌握。

二、説教法

教學思路:

根據現代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農村缺乏文化氛圍、農村中學學生閲讀量少以及本文的特點,我將通過明確目標、讀準課文、讀懂課文、讀活課文四個模塊,導入、介紹趙普、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疏通詞意、疏通句意、疏通文意、複述故事、課後學習九個板塊來完成。引導學生在朗讀、練習中掌握文言知識,理解課文大意。

本課主要採用誦讀法,討論法、練習法、講授法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1、誦讀法:誦讀是解讀文言文的敲門磚。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貫穿到課堂始終,聽課文朗讀錄音,教師示範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內容。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以達到教學目的。

2、討論法:對課文字詞句的朗讀理解都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思考討論,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避免了一講到底滿堂灌的弊端,培養了自學能力。

3、練習法:本課各個都有練習題的設置,從聽説讀寫各種內容到個體與集體不同形式均有,現了學生練習的高參與率。

4、講授法:文言文的學習還有困難,因此對重點的講析還是必不可少的。

三、説學法

七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閲讀能力,因此本課的教學,沒有精講全文字詞,實行重點突破學生自學,並利用媒體課件展示學習過程。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體會課文內容,培養語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對課文音義把握理解均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的基礎上進行評價指正,培養了自學能力。

3、圈點批註法:學生在學習中隨時記下自己的疑問和收穫,便於知識的深

究和鞏固提高。

四、説教學程序:

(一)明確目標

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導入,接着出示學習目標。簡潔明瞭,直接引出人物,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讀準課文

1.介紹趙普:出示圖片文字介紹人物,形成印象,培養興趣。

2.讀準字音:畫出課文中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自己查閲工具

書或向老師、同學請教。然後放聲朗讀全文。

現場老師組織學生朗讀課文,交流不會讀、讀不準的字。

(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保證教學的實效性。)

之後組織交流重點字音並訂正,保證學習效果。

3、讀出節奏:在聽讀標註,交流練讀多種形式中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通過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讀懂課文

1、疏通詞意:出示練習題,試做並交流指正,掌握重點詞義。

2、疏通句意:出示練習題,試做並交流指正,理解文言特殊

句式特點和含義。

3、疏通文意:引導複習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把全文翻譯一遍。翻譯後

同桌交流修改。最後多媒體出示譯文訂正。

這部分教學完全體現了學生為主,自主學習的內涵。使學生參

與到了知識形成過程當中去,知識掌握較牢固。

(四)讀活課文

1、複述故事:先要求簡要複述故事講給同桌聽,再要求展開自己合理的想像,特別是對一些細節的想像,來生動地複述課文故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訓練有梯度,收效教好。

2、課後學習

①、合理想像,列出生動複述趙普故事的複述提綱。

②、熟讀課文,要求能熟練背誦。

既是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鞏固,也是下節課學習的準備。

五、教學反思:

1、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2、沒有偏廢基礎知識,基礎的厚薄決定着樓層的高低,要想培養具有創造力的學生,基礎不可偏廢。本課的課前積累背誦評點、課中對演的評價、課後作業都體現了這個觀點。

3、本課的教學,我改變了精講全文字詞的做法,實行重點突破,展示學習過程,讓學生抓住重點進行學習,效果明顯。

4、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通過小組討論弄懂文意,再由教師評點強調,可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既學會在合作中學習,學會探索,又能強化基礎知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現在開始我的説課,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山地的形成——褶皺。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説教材

【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節。本節內容承接第四章第一節《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將山地作為一個典型的案例,通過對這個案例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內力作用在地表形態的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內力作用關係密切,然後對褶皺山、斷塊山的成因、基本形態特徵和規模進行分析。由於褶皺山和斷塊山是形成於一定的地質構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講述這兩種山地的形成時,都先從褶皺和斷層這兩種最基本的地質構造開始講起,並且教材還配以閲讀材料和活動題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部分內容。

二、説學情

【過渡句】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

知識儲備上,高一學生在國中已經對中外名山有一定的瞭解,同時也有“大陸漂移學説”的知識鋪墊,對山地的形成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本節內容是具體案例的運用與拓展,更強調原理和本質的學習。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是長時間積累的結果,在日常生活中短時間內難以親眼目睹其變化過程,需要學生結合經驗,展開想象,化抽象為具體,才能正確判斷背斜構造和向斜構造,進而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因此學習本節有一定的難度。能力上,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合作、探究能力還較欠缺,需要加強指導;通過學案導學,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延伸課堂教學,起到點撥作用。

三、説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説出褶皺的概念、基本形態。

2.會運用背斜和向斜的判斷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活動,鍛鍊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探究活動,初步形成地理探究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

1.褶皺的基本形態;

2.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

【難點】

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

五、説教法方法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地圖法、小組合作法、探究法。

六、説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褶皺山的自然風光圖,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其形成原因,進而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運用圖片導入法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新課教學

1.基本概念

我會引導學生閲讀教材P73第二段,思考問題:什麼是褶皺?什麼是褶曲?褶皺的基本形態有哪些?學生找出褶皺和褶曲的概念。並讓學生用自己的書本演示一下褶皺的形成,最後我會與學生共同歸納總結:褶皺的基本單位是褶曲,即褶皺的一個彎曲。褶曲的基本形態是背斜、向斜。

2.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

第一步:我會多媒體展示背斜、向斜的示意圖,把重點分解為幾個小問題並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結合教材內容思考問題:背斜和向斜的巖層是如何彎曲變形的.?新老關係是怎樣的?我會引導學生從上到下、從中間向兩翼思考。並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背斜的巖層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巖層一般向下彎曲。巖層從上到下越來越老;背斜從中間向兩翼由老到新,向斜從中間向兩翼由新變老。

第二步:多媒體播放動畫演示背斜和向斜形成地貌的動畫過程。學生根據動畫演示加深對背斜向斜形成過程的理解。並順勢引出判斷背斜、向斜的方法:從形態和巖層的新老關係進行判斷。教師板書講解説出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

第三步:我會在黑板上講解動畫演示,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褶曲,標出1-4個巖層,1-4代表巖層由老到新,在適當的位置畫出一條水平線,穿過這四個巖層,沿着水平線比較得出:背斜中間是老巖層,兩翼是新巖層,向斜中間是新巖層,兩翼是老巖層。

3.構造地貌和地形倒置。

首先我會提問學生背斜和向斜分別會形成怎樣的地形?引導學生畫出背斜和向斜的受力方向。根據實際經驗回答問題。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背斜形成山嶺,向斜形成谷地,但是背斜頂部因受到張力作用,巖性比較疏鬆,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風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蝕,所以就有可能變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擠壓力作用,巖性比較堅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蝕,反而成為山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這種現象叫地形倒置,所以我們在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最後結合所學知識,列表比較背斜和向斜的相關知識。並講解褶皺山的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動畫演示和板書講解,可以使學生直觀的感受褶皺的形成過程,加深理解。

環節三:鞏固提高

我會組織學生完成教材P74活動題,學生以前後桌四人為一小組,用五分鐘的時間討論,討論期間我會適時點撥,最後請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我會讓學生嘗試以畫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本節所學內容,暢談自己的收穫。

作業:收集背斜、向斜在其他工程選址上的應用。

【設計意圖】有助於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這樣設計有利於學生能完成知識建構的補充,以及有助於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提高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