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語文

德性與學術閲讀答案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29W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閲讀答案,通過對照閲讀答案可以有效檢驗我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大家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德性與學術閲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德性與學術閲讀答案

《德性與學術》閲讀材料

德性與學術,是個老問題,也是個新話題;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也是一個頗具中國特色的話題。立言先立德,德文並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和國學的優良傳統。

德性的內涵是品德、人格的修養,其最高境界是至善;學術的內涵是研究發現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其最高追求是至真。理論上二者有區別,現實中道德與學問也常常是不平衡的。司馬光曾説:德才兼備為聖人,無才無德為愚人,德行勝過才能為君子,才能勝過德行為小人。這種對聖人、愚人、君子、小人的界定,或許還可進一步討論,但司馬光所談的德與才、道德與學問結合的四種不同類型,大概是古今類似而普遍存在的。從價值與意義上説,德才兼備和德性勝過才能的人對社會是有益的,而無德無才特別是才能勝過德行的人對社會總是有害的,而且才能越大,學問愈高而德行愈壞者,對社會之危害則愈大。

從更深層的意藴看,真、善、美在本質上是統一的。特別在人文領域,沒有善就難於掌握真,沒有大善,沒有大德性,就難於創造大智慧,難於產生大思想,難於作出大學問。《老子》創造了一種大智慧、大思想、大學問,但《老子》又稱《道德經》,在這裏,德與道是內在關聯的。《論語》是儒家的元典,仁是孔子的根本思想。仁是儒家的大善、大德性,同時也是儒家的大思想、大學問。由善及真,真善統一;由人道推及天道,天人合一是儒家文化的特色之一。

學術這一概念中就包含着學與術。術者知識、技能也,謂之國小問;學者,大理、大道、大本也,能發現、創造大理、大道、大本者,謂之大智慧、大思想、大學問。

大德性是一種大境界,大學問也是一種大境界。在小德性、國小問中二者可能不協調,甚至是相悖的,但在大德性、大學問這種大境界中,二者卻必然是和諧的、一致的。德性制約着學問,沒有大德性難於作出大學問;學問也昇華着德性,沒有大學問也難於達到大德性。要想作出大學問,必須立大德性。站在泰山之巔可以一覽眾山小;有大德性,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懷,才能有無私的大愛,才能納百川而匯大海,才能聚羣峯而成高山;才能如張載所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才能如司馬遷所説究無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才能獨創出新思想、新體系、新學問、新智慧,才能成為大師,走向新的人文之巔。

(選自20xx年11月20日《光明日報》,有刪節)

《德性與學術》閲讀題目

小題1:下列各項中,對德性與學術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項是( )

A.德性與學術的關係,是一個只在中國存在的普遍性的問題。

B.德性與學術,一個作用的是人的內心,一個作用的是外界的事物,所以二者顯然是不同的,因此並不見得非得把它們聯繫起來。

C.司馬光曾對人的德與才進行過精闢的論述,但我們並不應該全盤接受他的看法與意見。

D.德性與學術的境界都有大小之分,在大德性大學問的大境界中,二者必然和藹;而在小德性國小問的小境界中,則恰好相反。

小題2:不能説明大德性是一種大境界,大學問也是一種大境界的一項是( )

A.德性往往影響着學問,沒有大德性,很難在學問上有大的成就。

B.大的德性、大的境界會讓做學問的人擁有大的胸懷,更易於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C.大的德性、大的境界更易於讓研究者創出新思想、新體系、新學問、新智慧。

D.由善及真,真善統一;由人道推及天道,天人合一是儒家文化的特色之一。

小題3:根據原文內容,下面分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德行與學術,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我們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認識到了這一點。

B.德行與學術雖然不一定成正比,但只要我們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就一定能讓有德的人也有才。

C.一個不能對宇宙及人類的大思想大智慧有所瞭解的人,是無法在學術方面取得成就的。

D.作者認為,司馬遷説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時,他已達到了人文之巔。

《德性與學術》閲讀答案

小題1:C

小題1:D

小題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