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歷史演義

六年級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

欄目: 歷史演義 / 發佈於: / 人氣:2.3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

六年級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1

“1867年,在波蘭的一個温暖的大家庭裏,瑪麗亞(居里夫人)出生了……”讀着讀着,我不禁被吸引住了。這本由英國作家埃列娜?杜卡利所著的《居里夫人的事故》所感動、震撼。

居里夫人年幼時,就飽嘗了社會的黑暗。雖然如此,但她依然忘我的學習,終於進入法國巴黎索邦大學,並在畢業時獲得全校第一名。

1895年,與居里結婚後,她依然不敢怠慢,每天守着一口大鍋,不停地用杆子攪拌20千克瀝青鈾礦廢渣,終於在第四年,成功提煉出了1克的鐳,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和“諾貝爾化學獎”。

在晚年,她還是那麼地熱愛學習。1914年,世界一戰爆發,居里夫人竟然抱着病態投入救援隊。她發明了X光射線和救護裝甲車,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居里夫人的成功靠的是什麼?是靠着踏踏實實、持之以恆的精神。正如她所説:一種物體應該從自身內部放射出來,而並非依靠那飾有寶石的反射體;居里夫人在連續失去親人的殘酷現實面前而沒有退縮靠的是什麼?是面對困難勇於進取的勇氣。正如居里對居里夫人所説的那樣:無論發生什麼,哪怕我們中的一個人去世了,另一個人的精神已隨之而死,成了一具空殼,但這個空殼人也要一如既往地繼續工作。這是他(她)的責任。

想起自己看書時都匆匆忙忙,卻從未去細細體會裏面的細節部分,因此一本書讀完,沒過多長時間,就忘得差不多了。以後,我一定要像居里夫人那樣認認真真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才能有輝煌的成就。

還有一次,期末考試前的最後一次語文測試,我考砸了。然而,我卻退縮了。面對現實,我不停地悲傷、難過,導致期末考試也沒取得好成績,所以我以後也要像居里夫人一樣,敢於面對現實、戰勝困難的勇氣。

《居里夫人的故事》這本書,不僅讓我體驗到了讀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這些深奧的道理。

六年級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老師曾經這樣建議我們去閲讀《三國演義》。我看完以後,頗有同感。

《三國演義》是一本不同凡響的歷史小説。説它是歷史小説呢,是因為它素有“七分紀實”之稱;但説它不同凡響呢,也是大有原因。作者羅貫中為三國曆史添上了“三分虛構”,填補了史書上無從查考時間段的遺憾,並且使《三國演義》成為一本通俗易懂、情節精彩的史書。

《三國演義》中人物刻畫方法令其他普通書籍自歎不如,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對各個人物都印象頗深。比如,桃園三結義中的“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頜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説的'就是張飛。多形象啊! “勢如奔馬”説明張飛氣勢雄壯。“聲若巨雷”的人肯定不會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兒,而且這時張飛正在向劉備説大丈夫應該為國家效力,為什麼只是在這裏歎氣。這時張飛還不認識劉備。碰到一個陌生人,連勸告他要為國家效力的開場白就“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可知張飛性情急躁,而且有強烈的正義感。假如我們看見一個企圖行竊的人,我們多半不會提醒別人,而是想“跟我沒關係”。但張飛偏偏就急躁地喊了出來。作者僅僅用了不到一百字,張飛這麼一個性格鮮明的人就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來了。

並且,張飛這個特點,在後文中不止一處有所表示。不過,我認為最精彩的那一次是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第三次劉備還要去訪諸葛亮,關羽和張飛都表示了反對。關羽説劉備三次訪問,“其禮太過矣”。張飛説的卻是“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還有“我只須一條麻繩縛將來!”,在諸葛亮午睡時,劉備敬重賢能,在旁邊等候着。關羽看見了,也許心裏有什麼想法,但他什麼也沒表露出來。而張飛一見,暴怒,“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還起不起!”還好被關羽勸住了,不然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

曹文軒的一句話説的很對,“當你走進書店,看見鋪天蓋地的書時,一定會感歎:這世界上的書真是太多太多了!但細細地一看,你又會發出感歎:這世界上的好書真是太少太少了!”但《三國演義》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六年級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3

讀這本書的第一個感覺是,在三國時期,竟有這等“奇人”,為出茅廬,便已知天下三分,此人就是諸葛亮。

我從他身上體會到了智慧,而且在他的引領下,帶着蜀國打仗,幾乎是沒有輸過和他交談,可能都是在他的安排之中。他一直效忠與蜀國,為的只是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我感覺到他的身上不只有智慧,還善於隨機應變,抓住了司馬懿愛猜疑的性格特徵,做出相應的舉動,藉助敵人的習慣來達成自己的大事,保住的國家。

諸葛亮懂人心,懂三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當然要論英雄劉備與曹操是英雄,但劉備卻故意聞雷而掩耳,讓曹操對劉備放鬆警惕,沒有想到日後,他們兩個人不是朋友而是敵人,這也是智慧。

張飛義釋嚴顏,他聽從了諸葛亮的勸告,該冷靜的時候就要冷靜,要考慮他人的感受。張飛要嚴顏,歸降蜀國,但他不從,急着要殺他,但又一想,十分敬佩他的節氣,所以親自為他鬆綁,嚴顏見張飛如此豪爽,便答應歸降蜀國。張飛在這次顯現出了智慧,他考慮的是,他人的感受,而不是義氣用事。

智慧,多思考是關鍵,每個人都有潛在的智慧,只不過是你發揮的問題,只有思考,才可以解開一個個危機。

六年級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4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魏、蜀、吳三個勢力鬥爭的故事,最後晉朝一統江山的故事。

《三國演義》成功地刻畫了近二百多個人物,他們在羅貫中的筆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仁德寬厚,愛才如命的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陰險狡詐,雄才大略的曹操,忠義兩全,智勇雙全的趙雲,心胸狹隘,嫉賢妒能的周瑜,老當益壯,為國盡忠的黃忠……

《三國演義》當中,提到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大家都會想到:諸葛亮,提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大家還會想到:諸葛亮。諸葛亮究竟怎麼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呢?他借東風,空城計,七星燈,三氣周瑜,罵死王朗,草船借箭,木牛流馬,智料華容道,錦囊殺魏延,巧擺八陣圖,以木偶退司馬懿。他又怎樣鞠躬盡瘁呢?在劉備死後,他明明知道劉阿斗乃無能昏庸之輩,卻還是盡力用自己的智慧來幫助蜀漢成就大業,最後累死。

《三國演義》中每個典故都有自己的道理,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能力來詮釋忠義二字。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為的是對兄弟之間的忠。趙雲長阪坡單騎救主,曹軍中七進七出,為的是對主公之間的忠。貂蟬以身飼賊,誅國賊董卓,為的是對國家之間的義……

《三國演義》告訴了我忠,義,仁,德,真是令我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