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史部 > 續資治通鑑

《續資治通鑑》宋紀九十八 起強圉協洽五月,盡六月,凡兩月

欄目: 續資治通鑑 / 發佈於: / 人氣:2.23W
《續資治通鑑》宋紀九十八 起強圉協洽五月,盡六月,凡兩月
◎宋紀九十八 ∷起強圉協洽五月,盡六月,凡兩月。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諱構,徽宗第九子,母曰顯仁皇后韋氏,大觀二年五月乙巳,生帝於大內,赤光照室。八月,賜名,除建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三年,封廣平郡王;宣和三年,進封康王。資性郎悟,好學強記,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欽宗立,改元靖康,人拆其字,謂十二月立康王也。金兵至汴京,奉使軍前,意氣閒暇。宗翰謂非親王,遂更請肅王為質,帝始得還。八月,被命再使軍前議和,卒不赴,留相州。閏十二月,欽宗詔帝為兵馬大元帥,開府相州。二年四月,欽宗北遷,張邦昌奉元祐皇后垂簾聽政,命帝嗣統。帝次南京,百官上表勸進,乃許。

  建炎元年金天會五年

  五月,庚寅朔,兵馬大元帥康王即皇帝位於南京,築壇天治門左,作冊告天,撰文肆赦。適太常寺主簿張浚自京師至,因以浚攝太常少卿,導引行事。昧爽,登壇受命,冊曰:“嗣天子臣構,敢昭告於昊天上帝:金人內侵,二帝北狩,臣構以道君皇帝之子,奉宸旨以總六師,握兵馬元帥之權,倡義旅以先諸將,冀清京邑,復兩宮。而百辟卿士,萬邦黎獻,謂人思宋德,天眷趙宗,宜以神器屬於臣構。辭之再四,懼不克負荷。萬口一辭,鹹曰不可稽皇天之寶命。慄慄震惕,敢不欽承。”讀畢,帝南鄉慟哭久之,即位於應天府治之正廳,簾陛如殿儀。張邦昌率百官稱賀。改元,大赦天下。命西京留守修奉祖宗陵寢;罷青苗錢;應死及歿於王事者並推恩;奉使未還者,祿其家一年;選人在職、非在職者並循資;臣僚因亂去官者,限一月還任;潰兵、羣盜,鹹許自新;系欠官負,不以名色皆免;南京及大元帥府嘗駐軍一月以上者,夏税悉蠲之;應天府特奏名舉人並與同出身,免解人與免省試;諸路特奏三舉以上及宗室嘗預貢者並推恩;州郡保守無虞者推賞;應募兵勤王之人,以所部付州縣主兵官訖赴行在;中外臣庶並許直言;自今命官犯罪,更不取特旨裁斷;布衣有材略者,令禁從、監司、郡守限十日各舉一員,餘如累朝故事。以黃潛善為中書侍郎,汪伯彥同知樞密院事。

  是日,元祐皇后東京撤簾。

  辛卯,尊靖康皇帝為淵聖皇帝,元祐皇后為元祐太后。詔:“宣仁聖烈皇后,有安社稷大功,奸臣懷私,誣衊聖德,可令國史院摭實刊修,播告天下。”

  翁彥國知江寧府兼江南東、西路經制使、賜鈔鹽錢十萬緡,使修江寧城及繕治宮室,以備巡幸。

  寶文閣直學士趙子崧請對,略謂:“開邊之患,驗在目前。今熙河五路進筑州軍堡寨,不繫緊要控扼去處,並宜罷功。明諭夏人,示以德意。諸郡守戍之兵,分屯陝西見在兵馬與河東、北之兵合六萬人,分為三屯,一屯澶淵之間,一屯河中、陝、華之間,一屯青、鄆之間。平時訓練以備非常,萬一敵騎南渡,則並進深入,以搗燕山之虛,焚舟渡河,人自為戰,功未必不成也。”

  壬辰,詔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張邦昌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封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參決大事。以範訥為京城留守,劉光世為省視陵寢使。耿延禧、董耘、高世則並提舉萬壽觀,留行在,延禧、耘仍兼侍讀。趙子崧為延康殿學士、知鎮江府,樑揚祖為徽猷閣待制、知揚州、隨軍應副黃潛厚試户部侍郎,範致虛知京兆府、充南道都總管,河北轉運判官顧複本為北道副總管,張深充龍圖閣直學士、知熙州,直徽猷閣、陝府西路計度轉運副使王庶升直龍圖閣、知延安府。

  胡舜陟言:“今日措畫中原,宜法藝祖命郭進、李漢超、董遵誨等守邊之術,以三京、關陝析為四鎮,拱、滑、潁昌隸東京,鄭、汝、河陽隸西京,恩、濮、開德隸北京,同、華、陝府隸京兆。擇人為節帥,使各以地產之賦,養兵自衞,且援鄰鎮。又,京帑積錢千餘萬緡,宜給四鎮為糴本。若四帥得人,庶幾中原不失,江左可居。”詔付三省。未幾,舜陟罷去,議遂格。

  癸酉,遙尊韋賢妃為宣和皇后。舊制,帝母稱皇太妃,至是以道君皇帝在行,特上尊號。

  立嘉國夫人邢氏為皇后。

  門下侍郎耿南仲罷為觀文殿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帝薄南仲為人,因其告老,故有是命。

  甲午,資政殿大學士李綱為尚書古僕射兼中書侍郎,趣赴闕。先是黃潛善、汪伯彥自謂有攀附功,擬得相,帝恐不厭人望,乃外用綱。二人不平,因與綱忤。

  直龍圖閣、權應天府朱勝非,召試中書舍人,延康殿學士何志同知應天府,楊維忠為建武軍節度使、主管殿前司公事,賞翊戴功也。

  黃潛善、汪伯彥議罷民兵及降盜,而揀其士馬之精鋭者隸五軍。是日,以孔彥威為東平府兵馬鈐轄,劉浩為大名府兵馬鈐轄,丁順為滄州兵馬鈐轄,秉義郎王善為雷澤尉。浩所將皆民兵,而順與彥威,帥府所降諸盜也。未幾,順、善作亂於河北。

  乙未,恭謝鴻慶宮,帝大慟,郡臣皆哭。

  先是太常卿劉觀,在圍城中與汪藻謀,夜以慄木更刻祖宗諸後神主二十四,而取九廟累朝寶冊,悉埋之太廟。至是觀導駕,因陳其事,帝嘉歎久之。

  以五月二十一日為天申節。

  尚書右丞馮澥,罷為資政殿學士、知潼川府,李回知洪州,呂好問守尚書右丞。好問持元祐太后手書來賀,帝勞之曰:“宗廟獲全,皆卿之力。”遂有是命。

  王時雍提舉成都府玉局觀。言者論:“時雍留守東京,金人取皇族,遣之殆盡。及取其婿太學博士熊彥詩,則設計為免。自以身兼將相,請用二府韉蓋,又竊禁中寶物,以遺金使為名,有何面目復居都堂!”遂有是命。自是受偽命諸臣稍稍引退矣。

  詔:“自今天文休咎,並令太史局依經奏聞;如或隱蔽,當從軍法。”

  李綱至太平州,聞帝登極,上時事,略謂:“和不可信,守未易圖,而戰不可必勝。”又言:“恭儉者,人主之常德;英哲者,人主之全才。繼體守文之君,恭儉足以優於天下;至於興衰撥亂,則非英哲不足以當之。惟英,故用心剛,足以斷大事而不為小故所搖;惟哲,故見善明,足以任君子而不為小人所間。在昔人君,惟漢之高、光,唐之太宗,本朝之藝祖、太宗,克體此道,願陛下以為法。”

  金宗翰既班師,留諸帥分守河東、北地:萬户尼楚赫屯太原,洛索屯河中,副都統素赫屯真定,蒙克進據磁、相,渤海萬户大託卜嘉圍河間。是日,命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馬忠、沂州觀察使張煥將所部合萬人,自恩、冀趨河間以襲之。

  丙申,呂好問兼門下侍郎。

  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徐處仁為大名尹、北道都總管。

  初,南都之圍,處仁在城中,都人指為奸細,殺其長子直祕閣庚,處仁感疾,至是力疾入見而行。

  籤書樞密院事曹輔卒。

  時前執政皆免,輔獨留。始至南都,首陳五事:一曰分屯要害以整兵伍;二曰疆理新都以便公私;三曰甄拔人才以待駕馭;四曰經制盜賊,恩威並行,叛則討之,服則舍之;五曰裂近邊之地為數節鎮以謹秋防。帝嘉納。未幾,以病卒,諡忠達。

  丁酉,黃潛善兼御營使,同知樞密院事汪伯彥兼御營副使。

  初制,殿前、侍衞馬步司三衙禁旅合十餘萬人,高俅得用,軍政懈弛,靖康末,衞士僅三萬人,及城破,所存無幾。至是殿前司以殿班指揮使左言權領,而侍衞二司猶在東京,禁衞寡弱。諸將楊惟忠、王淵、韓世忠以河北兵,劉光世以陝西兵,張俊、苗傅等以帥府及降盜兵,皆在行朝,不相統一。乃置御營司,總齊軍政,因所部為五軍,以王淵為都統制,韓世忠、張俊、苗傅等併為統制宮,又命劉光世提舉使司一行事務。潛善、伯彥別置親兵各千人,優其廩賜,議者非之。

  詔翟興團結義兵,保護祖宗陵寢。

  遣統制官薛廣以三千人出內黃,張瓊以二千人出開德,共復磁州。

  邵溥為京城副留守。

  王時雍責授安化軍節度副使,黃州安置,以言者論時雍圍城中擅行三省事也。

  吳幵自陳:“國家禍變,不能死節,乞正典刑。”詔以龍圖閣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

  莫儔自陳:“久留敵營,備遭困辱,乞置散地。”詔以述古殿直學士提舉亳州明道宮。

  戊戌,詔贈李若水觀文殿學士,賜其家銀帛五百匹、兩,官子孫五人。

  以路允迪、耿延禧為京城撫諭使。王倫遷朝奉郎,假刑部侍郎,充大金通問使,進士朱弁為修武郎,副之;又以傅雱假工部侍郎,充通和使,武功大夫趙哲副之。

  倫家貧無行,以任俠往來京、洛間。京城破,淵聖御宣德門,都人喧呼,倫乘勢徑造御前曰:“臣能彈壓。”帝解所佩夏國寶劍賜之。倫曰:“臣未有官,豈能服眾!”帝亟取片紙書王倫除兵部侍郎。倫與惡少數人傳旨撫定。至是上書自伸前志,乞使敵國問二聖起居。既而議改雱為祈請使,閤門宣贊舍人馬識遠為副,而倫、弁、哲不遣。

  時潛善等復主議和,因用靖康誓書,畫河為界。始,敵求割蒲、解,圍城中許之。潛善乃命刑部不得眷赦文河東、北兩路及河中府解州;其乙未、丁酉所遣兵,且令屯大河之南,應機進止。

  己亥,詔:“朕將謹視舊章,不以手筆廢朝令,不以內侍典兵權;容受直言,斥去浮靡,非軍功無異常,非戎備無僝工。若羣臣狃以故習,導諛諱過;大臣蔽賢,所主非實;台諫糾慝,有言非公;凡此之屬,必罰無赦。”

  時諸道勤王兵皆至行在。陝西將官王德,初隸劉光世為右軍將官,德有威名,號“王夜叉”。

  以胡蠡為高麗國信使,黃越副之。

  李綱誅軍賊周德於江寧。

  德既作亂,會經制司屬官鮑貽遜統勤王兵七千至城下,江淮發運判官、直徽猷閣方孟卿檄貽遜進兵逼城。德乃受招,而殺掠如故。知溧陽縣楊邦乂亦起民兵討之。綱至太平州,遣使諭以勤王,始受節制,然猶桀驁,欲乘間逃去。綱次江寧,與江南東路轉運判官、權安撫司事李彌遜謀,大犒羣賊於轉運司,執德與其徒聶旺,磔於市,誅黨四十餘人,而令提舉常平王枋統其餘兵。旋改鮑貽遜宣教郎,楊邦乂就升通判江寧府。

  庚子,詔:“靖康大臣,主和誤國。特進李邦彥,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安置潯州;崇信軍節度副使、涪州安置吳敏移柳州,祕書少監、亳州居住蔡懋移英州,責授正奉大夫、提舉南京鴻慶宮李棁惠州,中大夫、提舉亳州明道宮宇文虛中韶州,承議郎、提舉亳州明道宮鄭望之連州,通直郎、提舉杭州洞霄宮李鄴賀州,並安置。”

  壬寅,封后宮潘氏。帝在康邸,宣和皇后為納之,有寵。邢後北去,妃以無名位得留,至是封賢妃,以樑師成第賜其叔父永思。

  江淮發運使樑揚祖與工部員外郎楊淵同提領措置東南茶鹽公事,置司真州。

  時東北道梗,鹽筴不通。揚祖奏:“真州,東南水陸要衝,宜遣官置司,給賣鈔引,所有茶鹽錢並充朝廷封樁,諸司毋得移用。”故有是命。

  以開封尹徐秉哲充徽猷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

  趙子崧言:“京城人士籍籍,謂王時雍、徐秉哲、吳幵、莫儔、範瓊、胡思、王紹、王及之、顏博文、餘大均,皆左右賣國,逼太上皇,取皇太子,污辱六宮,公取嬪御,捕系宗室,盜竅禁中財物。張邦昌未有反正之心,十人皆日夕締謀,冀以久假。至僣號時,思獻赦文,直用濮安懿王廟諱。邦昌皇恐,博文則曰:‘雖欲避堯之子,其如畏天之威!’伏望將此十人付獄鞫治,明正典刑,以為萬世人臣之戒。”

  是日,淵聖皇帝次代州,度太和嶺,至雲中,留十餘日。自離都城,舊臣無敢問起居者,至代州,惟滕茂實迎謁於道。茂實以靖康初出使,時兄祹通判代州,已先降。宗翰素重茂實,遷之代州,又自京師取其弟華實同居。茂實聞淵聖將至,即自為哀詞,篆“宋工部侍郎滕茂實墓”九字,取奉使黃幡裹之,授其友董銑。翼日,淵聖及郊,具冠幘,號哭迎拜。宗翰逼令易服,茂實力拒不從,並請侍舊主俱行,不許。

  癸卯,詔以二聖未還,罷天申節上壽常禮。自是至紹興十二年皆如之。

  姚平仲再復吉州團練使,所在出榜,召赴行在。平仲劫寨不利,傳者以為亂兵所殺。靖康末,復忠州刺史。帝思其才,命所在訪之。或雲平仲隱九江山中。

  乙巳,詔諸路勤王兵還營,令所在人賜錢三千。

  資政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張叔夜卒。

  初,叔夜北遷,道中惟飲湯水,至白溝,御者曰:“過界河矣。”矍然而起,仰天大呼,翼日,扼吭死,年六十三。遙拜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又,何至金國,不食死。孫傅北遷,不知所終。

  丙午,詔:“覃恩進秩,惟侍從及宗室南班官給告,餘並尚書省出敕。”

  知同州唐重上疏言:“今急務有三,大患有五。急務大率以車駕西幸為先;其次則建藩鎮,封宗子,守我土地,緩急無為敵有;再欲通夏國之好,繼青唐之後,使相掎角以緩敵勢。所謂大患者:法令滋彰而官吏因緣為奸;朝綱委靡而士夫相習誕謾;軍政敗壞而將兵奔潰;國用既竭而利源又失;民心已離而調發方興。欲救此者,莫若於守祖宗成憲,登用忠直,大正賞刑,選將帥之臣,擇循良之吏。天下大計,無出於此。”

  金人破河中府,貴州防禦使、權府事郝仲連死之。

  初,金人攻河中,守臣席益遁,範致虛遣仲連節制軍馬,屯河中,就權府事。至是洛索以重兵壓府城,仲連力戰而外援不至,度不能守,先自殺其家;城破,不屈,洛索使擊殺之。後贈中侍大夫、明州觀察使。

  丁未,路允迪守吏部尚書,王襄領開封府職事。

  詔“文武臣僚,非篤疾廢疾,毋得陳乞致仕。”以士大夫避事求退者眾也。

  是日,道君皇帝次燕山府,館於延壽寺。上皇以烏凌噶色呼美有迎奉勞,遺以後宮曹氏,曹武穆王彬之裔,寧德後近侍也。

  時司馬樸在燕,有傳建炎登極赦書至者,樸私遣持詣上皇,為人所告。金主憐其忠,釋之。

  庚戌,宗澤充龍圖閣學士、知襄陽府,權邦彥充天章閣待制、知荊南府,直祕閣、知深州姚鵬升直龍圖閣、知洪州。時黃潛善等不欲澤居中,故與河北勤王守臣並命。

  辛亥,太師、鎮南軍節度使、中太一宮使樂平郡王鄭紳,謁告往江浙改葬。紳,道君皇后父也。未幾。薨,諡熹靖。

  壬子,張邦昌以覃恩遷太傅。

  丙辰,張所為尚書兵部員外郎。

  所案視陵寢還,上疏,略雲:“恭聞行在留南京,軍民俱怨,不知誰為此謀者?京師重城八十里之廣,宗社、宮闕、省闥、百司皆在,居之足以控制河東、河北根本之地。以臣計之,實有五利:奉宗廟,保陵寢,一也;慰安人心,二也;系四海之望,三也;釋河北割地之疑,四也;早有定處而急於邊防,五也。一舉而五利,而陛下不為。臣知此時遷延,別無長策,不過緩急之際,便於南渡。不知國家安危,在乎兵之強弱,將相之賢不肖,而不在乎都之遷與不遷也。誠使兵弱而將相不肖,雖雲渡江,安能自保?大河不足恃,大江亦不足恃,徒使人心先離,中原先亂耳。為今之計,允宜圖任將相,協謀其力,經營朔方,鼓勵河北忠憤之人,使人自為戰,則強敵可摧,土宇可保,京師可以奠枕而都矣。”所復言黃潛善兄弟奸邪,恐害新政,潛善引去,帝諭留之,乃罷所言職。潛善意未已,尋責鳳州團練副使,江州安置。

  李孝忠破襄陽府,守臣直徽猷閣黃叔敖棄城去。孝忠入城肆焚掠,盡驅強壯為軍。

  丁巳,範致虛為觀文殿大學士。

  兩浙路提點刑獄季質試太常少卿。質,邦昌子婿,聞僣位,自系越州獄,提舉茶鹽司以聞,至是擢用之。

  戊午,太常少卿周望,假給事中,充大金通問使;趙哲領達州刺史,副之。

  邵興據解州神稷山,屢與金人戰。時金將鶻眼屯安邑,執其弟招之。興不顧,飲泣死戰,大破金軍。

  是月,管幹龍德,宣贊舍人曹勛,自燕中間道南還。

  先是上皇至邢、趙間,燕王俁以絕食歿於慶源,斂以馬槽,猶露雙足。至真定,過河,士餘日,上皇密語勛曰:“我夢四日並出,此中原爭立之象,不知臣民肯推戴康王否?”翼日,出御衣三襯,自書領中曰:“可便即真,來救父母。”復諭:“如見康王,第奏:有清中原之策,悉舉行之,毋以我為念。”並持韋賢妃信,令勛間行南還。邢夫人亦脱金環,使內侍付勛曰:“為我白大王,願如此環,早得相見。”瀕行,復諭王:“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誓不殺大臣及言事者,違者不祥。”

  六月,己未朔,李綱至行在。

  先是範宗尹主議和,乃言綱名浮於實而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章三上,不報。會詔勤王之師還本道,綱遂留升、潭兵於泗,自詣南都。途次,顏岐遣人持劾副遺綱。帝聞綱至,趣召入,見於內殿。綱涕泣,並辭新命,且言:“臣愚蠢,但知有趙氏,不知有金人。言者謂臣才不足以任宰相則可,謂金人所惡不當為相則不可。若為趙氏之臣而金人喜之,反可為相,則賣國以與人者,皆為忠臣矣。願乞身以歸田裏。”帝曰:“朕知卿忠義,靖康時嘗欲言於淵聖,使遠人畏服,非相卿不可。”綱頓首謝,然猶未受命也。

  奉國軍節度使王宗濋責授定國軍節度副使,邵州安置,坐首引衞兵逃遁,致都城失守也。

  宗澤自衞南分兵屯河上,以數百騎赴南都,入對。帝將留澤,而黃潛善、汪伯彥惡之,乃令之襄陽。

  庚申,詔李綱立新班奏事。

  執政退,綱留上十議,且言:“陛下度其可施行者,願賜施行,臣乃敢受命。”一議國是,略謂:“今日並主和議,蓋以二聖播遷,非和則速其禍。不知漢高與項羽戰於滎陽,太公為羽所得,置之几上屢矣,高祖之戰彌厲,羽卒不敢害而還之。昔金人與契丹戰,必割地厚賂講和,既和則又求釁以戰,二十餘載,卒滅契丹。金又以此惑中國,至於破都城,墮宗社,易姓改號,而朝廷猶以和議為然,是將以天下畀之而後已也。為今之計,專務自守,建藩鎮於要害之地,置帥府於大河及江、淮之南,修城壁,治器械,教水軍,習車戰,使其進無抄掠之得,退有邀擊之患,則雖有出沒,必不敢以深入。故今日法勾踐嘗膽之志則可,法其卑詞厚賂則不可。止當歲時遣使奉問二聖,三數年間,軍政益修,甲車鹹備,然後大舉討之,以報不共戴天之仇,而雪振古所無之恥。”一議巡幸,略謂:“天下形勢,關中為上,襄、鄧次之,建康又次之。今宜以長安為西都,襄陽為南都,建康為東都,各命守臣,葺城池,治宮室,積糗糧,以備巡幸。三都既成,其利有三:一則藉巡幸之名,使國勢不失於太弱;二則不置定都,敵人無所窺伺;三則四方望幸,奸雄無所凱覦。至汴梁,宗廟社稷所在,天下根本,陛下即位之始,豈可不一見宗廟以安都人之心!願先降敕,以修謁陵寢為名,擇日巡幸。”一議赦令,略謂:“惡逆不當赦,罪廢不當盡復,選人不當盡循資格。今登寶位赦書,一切比附張邦昌偽赦非是,宜改正以法祖宗。”一議僣逆,略謂:“張邦昌久與機政,擢冠宰司,國破而資之以為利,君辱而攘之以為榮,易姓建邦,四十餘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考其四日之手書,猶用周朝之故事。願肆諸市朝,以為亂臣賊子戒。”一議偽命,略謂:“國家更大變,士大夫屈膝偽庭者,不可勝數,宜依唐肅宗六等定罪,以勵士風。”一議戰,謂:“軍政久廢,宜一新紀綱,信賞必罰。”一議守,謂:“沿河及江、淮,措置抗禦以扼敵衝。”一議本政,略謂:“朝廷之尊卑,繫於宰相之賢否。唐至文宗,可謂衰弱,武宗得一李德裕而威令遂振。德裕初相,上言:‘宰相非其人,當亟廢罷;至天下之政,不可不歸中書。’武宗聽之,故能削平僣偽,號為中興。我朝自崇、觀以來,政出多門,閹官、恩幸、女寵,皆得以干預朝政。所謂宰相者,保身固寵,不敢為言,以至法度廢弛,馴致靖康之禍。原陛下察德裕之言而法武宗之任,監崇、觀之失以刷靖康之恥。”一議責成,略謂:“靖康間進退大臣太速,功效蔑著;宜擇人而久任之,以要成功。”一議修德,略謂:“初膺天命,宜益修孝悌恭儉之德,以副天下之望。”帝與潛善等謀之,翼日,出其章付中書,惟僣逆、偽命二章不下。

  靖康軍節度使,知西外宗正事仲湜為開府儀同三司,封嗣濮王。

  金左副元帥宗翰還西京。金主詔曰:“自河之北,今既分畫,重念其民,或見城邑有被殘者,遂相堅守,若即討伐,生靈可愍。其申諭以理,招輯安全之。倘執不移,自當致討。若諸軍敢利於俘掠,輒肆蕩毀者,底於罰。”

  辛酉,名潛邸為升暘宮。

  以徐秉哲假資政殿學士,領開封尹,充大金通問使。秉哲不受命,責授昭信軍節度副使,梅州安置。

  壬戌,李綱言:“今日急務,在通下情。”乃詔置檢鼓院於行宮便門外,以達四方章奏。

  顏岐充徽猷閣待制、提舉亳州明道宮,以岐嘗論李綱故也。

  範宗尹亦求去,乃詔為徽猷閣待制、知舒州。徽猷閣待制、提舉亳州明道宮錢伯言為開封尹。

  詔:“宗室銜位不書姓名,官司毋得受。”

  自熙寧以來,宗室外官,單銜奏事,並不著姓。至是趙子崧以表謝上,黃潛善援近旨劾之,乃申明行下。

  癸亥,張邦昌責授昭化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所過巡尉伴送,仍令監司、守臣常切覺察,月具申尚書省。

  李綱言:“王時雍等四人,與金人傳導指意,議廢趙氏,脅迫二聖出郊,又受偽命為執政,實為罪魁。”時徐秉哲已先竄,於是移時雍高州,吳幵永州,莫儔全州,並安置。呂好問謂綱曰:“王業艱難,正納污含垢之時,遽繩以峻法,懼者眾矣。”綱不納。

  贈徽猷閣待制、知懷州霍安國延康殿學士。

  李綱言:“自崇、觀以來,朝廷不復崇尚名節,故士大夫寡廉鮮恥,不知君臣之義,靖康之禍,視兩宮播遷如路人,然仗節死義,在內惟李若水,在外惟霍安國,餘未有聞。願詔諸路詢訪,優加贈恤。”乃自安國及劉韐以下次第褒錄,復詔諸路詢訪死節以聞。

  初,賊祝靖寇荊南,安撫使鄧雍遁。賊乘勢欲渡江,知公安縣程千秋率邑人及廣西,湖南勤王之兵在邑者御之,復遣人渡江,焚舟毀筏,殺賊甚眾。李希忠繼至,千秋沿江設備,唐愨自鼎州,復調本路弓弩手助之,賊乃去。

  時通判鄂州趙令裨,部官兵戍武昌縣。賊閻謹犯黃州,其徒縱掠,既去,令裨渡江存撫,黃人德之。

  自金再圍城,京西、湖北諸州,悉為賊寇侵犯,隨州陸德先、復州趙縱之、郢州舒舜舉與荊南、德安皆失守,獨知汝州、徽猷閣待制趙子櫟,知襄陽府、直徽猷閣黃叔敖,知蔡州、直祕閣閻孝忠,知漢陽軍、朝議大夫李彥卿,能守境捍賊。至是李綱言於帝,奪雍龍圖閣直學士,罷德先等三人,仍奪其職。遷子櫟寶文閣直學士,叔敖祕閣修撰,孝忠進一官,彥卿直祕閣,千秋進二官,通判荊南府,而擢令裨直龍圖閣、知黃州。

  甲子,詔犒設行在將士,撫循百姓,蠲賦役,改弊法,招羣盜,案贓吏。

  綱又言:“靖康間號開言路,遇有議論,鯁峭者輒加遠竄,其實所以塞之也。”帝乃詔:“靖康敢言之士有竄逐者,悉召還。”

  李綱以覃恩遷正奉大夫,仍兼御營使。

  時河東、北所失才十餘郡,餘皆為朝廷固守。綱言:“今日中興規模,有先後之序,當修軍政,變士風,裕賢才,寬民力,改弊法,省宂費,誠號令,信賞罰,擇帥臣,選監司。俟吾政事已修,然後可議興師。中尤急者,當先理河北、河東,蓋兩路,國之屏蔽。今河北惟失真定等四郡,河東惟失太原等七郡,其餘率推其土豪為首,多者數萬,少者數千。宜於河北置招撫司,河東置經制司,擇有才者為使,以宣陛下德意。有能保一郡者,寵以使名,如唐之方鎮,俾自為守。否則食盡援絕,必為金人所用。”帝許之。

  復帝姬為公主。於是賢德懿行大長帝姬封秦國,淑慎長帝姬封吳國。

  始,張邦昌既廢,範瓊不自安。朝議以其握兵,特詔:“節義所以責士大夫,至於武臣卒伍,理當闊略。惟王宗濋首引衞兵逃遁,以致都城失守,不可不責。此外一切不問,以責後效。”

  乙丑,馬忠為河北經制使,張所、直祕閣、通判河陽府傅亮赴行在。以王淵代忠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

  詔:“自今以絹定罪,並以二千為淮。”舊制,以絹計贓,千三百為一匹。有言絹直近高,乃改定。

  丁卯,詔河東、北郡縣,略謂:“河東,北國之屏蔽,靖康間,以金人憑陵,不得已以割地為名,將以保全宗社。今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兩河之地,何割之有!方命帥遣師以為聲援,州縣守臣,有能保一方及力戰破敵者,當即授以節鉞。應移用税賦,闢置將吏,並從便宜。其守臣皆遷進職。餘次第錄之。”

  喻汝礪為四川撫諭官。

  初,汝礪自京師見帝,覆命為郎,汝礪因對:“近聞遷都之議,臣以為敵可避,都不可遷。汴都,天下根本,舍汴都而都金陵,是一舉而擲中州之地以資於敵矣。夫以諸葛亮之才而不能軋曹操,李克用之勇而不能抗朱温者,蓋曹魏、朱樑先定中原,庸蜀、晉陽朅然一方,安足以當其強大!臣謂中原決不可舍,以為興王之資:汴都決不可遷,以蹈金人之計。”帝命赴都堂與李綱語。綱奇之。尋以母老、乞歸省,遂除撫諭官,且令督輸四川漕計羨緡及常平錢物。汝礪入辭,復奏言:“金人決渡河,陛下宜急為之防,毋以宴安之故而成鴆毒之憂。”帝嘉納之。

  戊辰,以宗澤知開封府。

  澤聞黃潛善等復倡和議,上疏言:河之東北、陝之蒲、解三路,為祖宗基命之地。今聞刑部指揮,不得譽播赦文於兩河、蒲、解,是欲裂前王一統之宏規,蹈東晉既遷之覆轍。誰為此謀,不忠不孝!臣雖駑怯,當躬冒矢石,為諸將先。”帝壯之,以澤知青州,召延康殿學士、知青州曾孝序赴行在。

  李綱言:“京師根本之地,新經擾攘,人心未固,不得忠義之士加意撫綏,非獨外憂,且有內變。”帝乃徒澤知開封府。既而青州民詣南都借留孝序,帝許之。

  己巳,俞向改知陝州。

  向初除朝議郎、充祕閣修撰、知河南府兼西道都總管,代姚古也,至是以孫昭遠代之。朝廷先聞昭遠在陝西,就除知陝州,既而令將所募西兵赴行在。內鄉賊尚虎,有眾萬餘,昭遠破之。至南都,入見,即以為河南尹、西京留守、西道都總管,悉以昭遠所募兵三千人付張俊,昭遠獨與蜀兵數百之河南。

  庚午,尚書右司員外郎蘇遲直祕閣、知高郵軍。

  既至,守臣趙士瑗以發運司舉留,遮境不受代。詔貶士瑗二秩,依舊在任,徙遲知婺州。汪藻言:“今以士瑗為非,則方命不從者,堯四凶之罪也,不可使之在任;以士瑗為是,則借留在任者,漢循吏之恩也,不可使之降官。一士瑗之身而賞罰如此,臣竊惑之。願斥士瑗,以為後來鄙夫之戒。”不從。

  辛末,以賢妃潘氏生皇子旉,赦天下。

  籍諸路神霄宮財谷付轉運使,充省計;拘天下職田錢隸提刑司。士民封事可採者,看詳官由尚書省取旨旌擢;黨籍及上書人,盡還合得恩數。諸郡縣各舉才謀勇略可仗者三人,赴御營司量才錄用。

  始,李綱言:“陛下即位,赦書不及河東、北勤王之師。夫兩路為朝廷堅守,赦令不及,人皆謂已棄之,何以慰忠義之心!至勤王之師,雖未嘗用,然在道半年,荷戈擐甲,冒犯雪霜,疾病死亡,不可勝數,倘不加以恩恤,後復有急,何以使人!願因今赦,並示德音。”帝從之。

  唐重充天章閣直學士、知京兆府。

  直祕閣劉岑,自河東還行在,帝問可守關中者,岑薦重可用。又薦朝請大夫、提舉陝西常平公事鄭驤,除直祕閣、知同州兼沿河安撫使;通判京兆府曾謂為陝西轉運判官。

  時軍興之後,軍府壁立,重乃告之於成都府路判官趙開,籍其資,修城池,備供張,且率長安父老子弟請帝駐蹕漢中,治兵關中。驤亦疏言:“長安四塞,天府之國,項羽棄之高祖,李密棄之太宗,成敗灼然,乞為駐蹕之計。”

  壬申,李綱請降見錢鈔三百萬緡,賜兩河市軍需。因命使臣齎夏藥,遍賜兩河守臣將佐,且命起京東夏税絹於北京,河東衣絹於永興軍,以待支取。於是人情翕然,蠟書日至,應募者甚眾。

  是日,班軍制:凡師行滷掠違節制者死,臨陳先奔者族,敗軍者誅,全隊一軍危急而它軍不救者刑主將;餘如軍法從事。

  乙亥,汪伯彥請兩河、京東、西增置射士,縣五百人,悉募土人有產籍者,置武尉以掌之,縣令領其事,凡四縣置二將。射士挽弓至二石五斗以上及教頭滿七年無過者,皆補官。江、浙、淮南諸路,大縣增二百人,小縣百人。從之。尋用知光州任詩言,每半歲令通判詣縣案閲。未幾,復增於閩、廣、荊湖等路,且令提刑按察,應募者免其身丁。

  宗澤至東京。

  自金兵退歸,樓櫓盡廢,諸道之師,雜居寺觀,資賊縱橫,人情兇懼。時金人留屯河上,距京師不二百里,金鼓之聲,日夕相聞。澤至京,下令曰:“為盜者,贓無輕重,皆從軍法。”由是盜賊屏息,人情粗安。一日,有金使牛大監等八人,以使偽楚為名,直至京師,澤曰:“此覘我也。”命留守範訥械累之,聞於朝。

  戊寅,汪伯彥進知樞密院,張愨除户部尚書。

  李綱言:“愨以曉財利勤幹稱,判曹事乃其任也,今除太峻,未副人望,乞稍緩之。陛下用宰相,臣不得而知,至於執政,臣固當與聞者。”

  傅雱遷宣教郎,充大金通問使。

  初,黃潛善等既奏遣周望往河北、河東獨未有人。李綱言:“今日之事,內修外攘,使國勢日強,則二聖不俟迎請而自歸。不然,雖冠蓋相望,卑辭厚禮,終恐無益。今所遣使,但當奉表兩宮,致旦暮之忱可也。”帝乃命綱草二帝表,致書宗翰。雱遂與其副馬識遠行。

  己卯,詔:“三省、樞密院置賞功司,三省委左右司郎官,樞密院委都承旨檢察以受功狀,三日不行,罰;行賂乞取者,依軍法。仍以御史一員領其事。”用右正言鄧肅請也。

  李綱請以河北之地建為藩鎮,朝廷量以兵力援之;沿河、淮、江置帥府、要郡、次要郡以備控扼。沿河帥府十一,京東東路治青、徐、西路治鄆、宋、京西北部治許、洛,南路治襄、鄧,永興軍路治京兆,河北東路治魏、滄。沿淮帥府二,治揚、廬。沿江帥府六,治荊南、江寧府、潭、洪、杭、越州。大率自川、陝、廣南外總分為九路,每路文臣為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總一路兵政,許便宜行事;武臣副之。要郡以文臣知州,領兵馬鈐轄;次要郡以文臣知州,領兵馬都監,許參軍事;皆以武臣為之副。如朝廷調發軍馬,則安撫使措置辦集以授副總管。若帥臣自行,則漕臣一員隨軍,一員留攝帥事,憲臣文武各一員,彈壓本路盜賊。沿河帥府八軍,要郡六軍,次要郡三軍,非要郡二軍;沿淮帥府五軍,要郡三軍,次要郡二軍,非要郡一軍;沿江帥府五軍,要郡三軍,次要郡一軍,非要郡半軍;軍二千五百人。自帥府外,要郡四十,次要郡三十六,總為兵九十六萬七千五百人,非要郡不預。又別置水軍帥府兩軍,要郡一將。綱又請出度牒、鹽鈔及募民出財,使帥府常有三年之積,要郡二年,次要郡一年。疏奏,悉從之。先遣御營司幹辦公事楊觀復往江、淮造舟,餘路悉委憲臣措置。

  範訥落節鉞,淄州居住。鄧肅論:“訥去年出師兩河,望風先遁,遂奔南京,擁眾自護。今在東京揭榜,有曰‘今日汴京已為邊面’。兩河之地,陛下未嘗棄置,軍民效力,幾於百萬,日有捷音,訥乃呼為邊面,且日思去計。嘗曰:‘留守之道四,戰、守、降、走而已。今戰則無卒,守則無糧,不降既走耳。’此語大播郡邑,非屬風聞。漢得人傑,乃守關中,豈奔軍之將可與比乎!”疏入,遂有是命。

  金右副元帥宗望還自涼陘,庚辰,以寒疾卒。宗望首創南伐之謀,兵機神速,故所向克捷。旋封魏王,後改封宋王,諡桓肅。

  時漢國王宗傑相繼卒,後諡孝悼。宗傑、宗望、皆太祖子;宗傑聖穆皇后所生,宗望欽憲皇后所生也。

  詔以二聖未還,郡縣官毋得用樂。

  辛巳,詔:“沿大河置巡察六使,自白馬、浚抵滄州,分地以為斥候。”

  李綱言:“國家御戎,皆在邊郡,金人乃擾吾心腹。請命諸路州軍以漸修葺城池,繕治器械,朝廷量行應副。”乃命城池應修者,降度牒與之。又令淮、浙、荊湖六路,以常平錢造衲衣二十萬及市竹槍、箭簳、弩樁輸行在。帝嘗問綱:“靖康初能守京城,金人再至,遂不克守,何也?”綱曰:“金人初來,未知中國虛實,雖渡河而尼瑪哈兵失期不至,再來則兩路並進;初時勤王之師,數日皆集,再來圍城,始召天下兵,遂不及事;初時金人寨於西北隅,而行營司兵屯城中要地,四方音問不絕,再來朝廷自決水浸西北隅,而東南無兵,敵反據之,故外兵不得進。又,淵聖即位之初,將士用命;其後刑賞失當,人盡解體,城中無任責之人,敵至,造橋渡濠,全不加恤,敵遂登城。此前後所以異也。”

  壬午,張愨同知樞密院事。

  甲申,詔:“尚書户部右曹所掌坊場、免役等法及所轄庫務,並歸左曹,以尚書總領。”

  乙酉,詔監司、州縣職田並罷,令提刑司盡數申尚書省。

  以宗澤為延康殿學士、開封尹、東京留守。抗疏請帝還京,不聽。

  錢蓋復龍圖閣待制,充陝西總制使;右武大夫、恩州觀察使、主管西蕃部族趙懷恩,特封隴右郡王。

  初,蓋在陝西,嘗建議:“青唐無豪發之得,而所費不資,請求唃氏後而立之,必得其力。”帝是其策,俾持告賜懷恩,因召五路兵赴行在。

  初,京西北路提點刑獄公事許高,河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許亢,總師防洛口,望風奔潰,奪官,流瓊州、吉陽軍。高、亢自潁昌以五百騎趨江南,至南康,謀為變,知軍事李定、通判韓璹以便宜斬之,及是以聞。眾謂擅殺非是,李綱言:“高、亢之棄其師,朝廷不能正軍法,而猝取誅之,必健吏也。使後日受命捍賊者,知退去而郡縣之吏亦得誅之,其亦少知所戒乎!是當賞。”乃命進一官。

  丙子,李綱上疏,一曰募兵,謂:“熙、豐時,內外禁旅五十九萬人,崇、觀以來,闕而不補者幾半。為今之計,莫若取財於東南而募兵西北。河北之人為金人所擾,未有所歸,關西、京東、西流為盜者,不知其幾。請乘其不能還業,遣使招之,合十萬人,於要害州軍別營屯戍,使之更番入衞行在。”二曰買馬,謂:“金人專以鐵騎取勝,而吾以步軍敵之,宜其潰散。今行在之馬不滿五幹,可披帶者無幾,權時之宜,非括買不可。請先下令,非品官將校,不許乘馬;然後令州籍有馬者,以三等價取之,嚴隱寄之法,重搔擾之禁,則數萬之馬,尚可得也。至其價則須募民出財以助,多者償以官告、度牒。”詔三省以次施行。其募兵陝西、河北各三萬人,委經制招撫司;京東、西各二萬人,委本路提刑司。潰卒、廂軍,皆許改刺。

  詔:“京東西、河北東路及永興軍、江、淮、荊湖等路,皆置帥府、要郡。”

  初,李綱欲因帥府以寓方鎮之法,黃潛善等言:“帥府、要郡雖可行,但未可如方鎮割隸州郡。仍命帥府、要郡屯兵有差,遇朝廷出師,則要郡副鈐轄、鈐轄、副都監皆以其軍以師。”綱又言:“步不足以勝騎,騎不足以勝車,請以車制頒於京東、西路,使製造而教習之。其法用靖康間統制官張行中所創兩竿雙輪,上載弓弩,又設皮籬以捍矢石,下設鐵裙以衞人足,長兵御人,短兵御馬,旁施鐵索,行則布以為陳,止則聯以為營。每車用卒二十有五人,四人推竿以運車,一人登車以發矢,餘執軍器夾車之兩傍。每軍二千五百人,以五之一為輜重及衞兵,餘當車八十乘;即布方陳,則四面各二十乘,而輜重處其中。”諸將皆以為可用,乃命兩路憲臣總領。

  丁亥,張所借通直郎、直龍圖閣,充河北西路招撫使。

  初,上皇北遷,龍德器玩皆為都監王球竊取,至是內侍陳烈以其餘寶器來上,皆遐方異物。李綱諫,帝命碎之。時綱每留身奏事,多所規益,如論開封收買童女及待遇諸將恩禮宜均一,帝皆嘉納。

  詔:“文臣許養馬一匹,餘官吏士民有馬者並赴官,委守令籍為三等,以常平封樁錢償其直。馬高四尺六寸為上等,率直百千,餘以是為差。有田之家則折其税,僧道俱以度牒取償。限半月籍定,有隱寄者,以違制論。買及百匹,則守倅、令佐遷一官,不及者等第推賞。諸軍團練,以五人為伍,伍有長;五伍為甲,甲有正;四甲為隊,五隊為部,皆有二將;五部為軍,有正副統率。凡招軍,量增例物,其白身充募者全給,潰兵、降盜及它軍改刺者半之。陝西六路,仍聽支諸司錢及截川綱金銀。如有良家子願備弓馬從軍者,依敢勇法,月給錢米。官吏、寺觀、民户願以私財助國者,聽於所在送納,等第推恩。仍令當職官勸誘,而憲臣總之,解赴行在。”皆用綱所請也。

  諫議大夫宋齊愈疏論李綱,謂:“民財不可盡括,西北之馬不可得,東南之馬又不可用。至於兵數,郡增二千,歲用千萬緡,費將安出!”帝納之。

  顯謨閣學士翟汝文奏:“祖宗上供,悉有常數,後為獻利之臣所增者,當議裁損。如浙東郡預買絹歲九十七萬六千匹,而越乃二十萬五百匹,以一路計之,當十之三。矧經方寇焚劫,户口凋耗,今乞將户三等以上減半,四等以下權罷。及身丁錢鹽舊有定製,其後折米而已,今悉為帛,臣以為宜納見直。”從之。◎宋紀九十八 ∷起強圉協洽五月,盡六月,凡兩月。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諱構,徽宗第九子,母曰顯仁皇后韋氏,大觀二年五月乙巳,生帝於大內,赤光照室。八月,賜名,除建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三年,封廣平郡王;宣和三年,進封康王。資性郎悟,好學強記,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欽宗立,改元靖康,人拆其字,謂十二月立康王也。金兵至汴京,奉使軍前,意氣閒暇。宗翰謂非親王,遂更請肅王為質,帝始得還。八月,被命再使軍前議和,卒不赴,留相州。閏十二月,欽宗詔帝為兵馬大元帥,開府相州。二年四月,欽宗北遷,張邦昌奉元祐皇后垂簾聽政,命帝嗣統。帝次南京,百官上表勸進,乃許。

  建炎元年金天會五年

  五月,庚寅朔,兵馬大元帥康王即皇帝位於南京,築壇天治門左,作冊告天,撰文肆赦。適太常寺主簿張浚自京師至,因以浚攝太常少卿,導引行事。昧爽,登壇受命,冊曰:“嗣天子臣構,敢昭告於昊天上帝:金人內侵,二帝北狩,臣構以道君皇帝之子,奉宸旨以總六師,握兵馬元帥之權,倡義旅以先諸將,冀清京邑,復兩宮。而百辟卿士,萬邦黎獻,謂人思宋德,天眷趙宗,宜以神器屬於臣構。辭之再四,懼不克負荷。萬口一辭,鹹曰不可稽皇天之寶命。慄慄震惕,敢不欽承。”讀畢,帝南鄉慟哭久之,即位於應天府治之正廳,簾陛如殿儀。張邦昌率百官稱賀。改元,大赦天下。命西京留守修奉祖宗陵寢;罷青苗錢;應死及歿於王事者並推恩;奉使未還者,祿其家一年;選人在職、非在職者並循資;臣僚因亂去官者,限一月還任;潰兵、羣盜,鹹許自新;系欠官負,不以名色皆免;南京及大元帥府嘗駐軍一月以上者,夏税悉蠲之;應天府特奏名舉人並與同出身,免解人與免省試;諸路特奏三舉以上及宗室嘗預貢者並推恩;州郡保守無虞者推賞;應募兵勤王之人,以所部付州縣主兵官訖赴行在;中外臣庶並許直言;自今命官犯罪,更不取特旨裁斷;布衣有材略者,令禁從、監司、郡守限十日各舉一員,餘如累朝故事。以黃潛善為中書侍郎,汪伯彥同知樞密院事。

  是日,元祐皇后東京撤簾。

  辛卯,尊靖康皇帝為淵聖皇帝,元祐皇后為元祐太后。詔:“宣仁聖烈皇后,有安社稷大功,奸臣懷私,誣衊聖德,可令國史院摭實刊修,播告天下。”

  翁彥國知江寧府兼江南東、西路經制使、賜鈔鹽錢十萬緡,使修江寧城及繕治宮室,以備巡幸。

  寶文閣直學士趙子崧請對,略謂:“開邊之患,驗在目前。今熙河五路進筑州軍堡寨,不繫緊要控扼去處,並宜罷功。明諭夏人,示以德意。諸郡守戍之兵,分屯陝西見在兵馬與河東、北之兵合六萬人,分為三屯,一屯澶淵之間,一屯河中、陝、華之間,一屯青、鄆之間。平時訓練以備非常,萬一敵騎南渡,則並進深入,以搗燕山之虛,焚舟渡河,人自為戰,功未必不成也。”

  壬辰,詔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張邦昌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封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參決大事。以範訥為京城留守,劉光世為省視陵寢使。耿延禧、董耘、高世則並提舉萬壽觀,留行在,延禧、耘仍兼侍讀。趙子崧為延康殿學士、知鎮江府,樑揚祖為徽猷閣待制、知揚州、隨軍應副黃潛厚試户部侍郎,範致虛知京兆府、充南道都總管,河北轉運判官顧複本為北道副總管,張深充龍圖閣直學士、知熙州,直徽猷閣、陝府西路計度轉運副使王庶升直龍圖閣、知延安府。

  胡舜陟言:“今日措畫中原,宜法藝祖命郭進、李漢超、董遵誨等守邊之術,以三京、關陝析為四鎮,拱、滑、潁昌隸東京,鄭、汝、河陽隸西京,恩、濮、開德隸北京,同、華、陝府隸京兆。擇人為節帥,使各以地產之賦,養兵自衞,且援鄰鎮。又,京帑積錢千餘萬緡,宜給四鎮為糴本。若四帥得人,庶幾中原不失,江左可居。”詔付三省。未幾,舜陟罷去,議遂格。

  癸酉,遙尊韋賢妃為宣和皇后。舊制,帝母稱皇太妃,至是以道君皇帝在行,特上尊號。
熱門文章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六十四 起強圉大淵獻正月,盡屠維赤奮若九月,凡二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五 起強圉赤奮若正月,盡著雍攝提格十二月,凡二年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二十二 起屠維協洽六月,盡上章涒灘四月,凡十一月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五十八 起強圉單閼正月,盡屠維大荒落十二月,凡三年 《續資治通鑑》宋紀七 起重光協洽十月,盡閼逢閹茂八月,凡二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五十七 起強圉作噩八月,盡屠維大淵獻三月,凡一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二十一 起著雍敦牂十月,盡屠維協哈五月,凡八月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七十五 起柔兆執徐八月,盡屠維協洽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九十六 起柔兆敦牂正月,盡六月,凡六月 《續資治通鑑》宋紀十一 起重光大荒落十月,盡昭陽協洽九月,凡二年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四十五 起柔兆涒灘正月,盡強圉作噩九月,凡一年有奇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起閼逢執徐六月,盡強圉協洽三月,凡二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三十八 起昭陽協洽正月,盡閼逢涒灘九月,凡一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六 起屠維作噩閏八月,盡十二月,凡五月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九 起強圉閼八月,盡重光協洽,凡四年有奇
推薦內容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五十四 起旃蒙單閼正月,盡強圉大荒落十二月,凡三年 《八月十五夜月》鑑賞 “中秋節”八月十五賞月作文 《續資治通鑑》宋紀五十九 起上章困敦六月,盡重光赤奮若八月,凡一年有奇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鑑賞 《續資治通鑑》宋紀十九 起柔兆涒灘七月,盡強圉作噩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八 起上章掩茂七月,盡十二月,凡六月 《續資治通鑑》宋紀十七 起昭陽大荒落十月,盡閼逢敦牂六月,凡九月 《續資治通鑑》宋紀四十一 起強圉赤奮若八月,盡屠維單閼八月,凡二年有奇 八月十五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 屠維大荒落七月,盡重光協洽九月,凡二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二 起重光協洽正月,盡昭陽作噩七月,凡二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十五 起旃蒙單閼正月,盡六月,凡六月 《續資治通鑑》宋紀五十五 起閼逢敦牂十一月,盡旃蒙協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九十 起強圉大淵獻正月,盡上章攝提格十二月,凡四年 《續資治通鑑》宋紀四十九 起強圉大淵獻四月,盡著雍困敦三月,凡一年 《續資治通鑑》宋紀四十八 起旃蒙作噩十月,盡強圉大淵獻三月,凡一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七十四 起屠維協洽正月,盡十二月,凡一年 《續資治通鑑》宋紀七十九 起柔兆攝提格正月,盡六月,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