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鳥語》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26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鳥語》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鳥語》教學反思

《鳥語》教學反思1

本文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第一課時時,在學生讀完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很多學生有自己的疑問:鳥語指的是什麼?“我”是怎樣與鳥兒説話交流的等等。我將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然後引導學生針對提出的問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第一課時的目標主要是學習生字詞與朗讀課文,學生們掌握得較好。

第二課時主要是抓住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本課的`重點是第三自然段,在教學這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試着讓學生明白:“我”是如何嘗試着與鳥兒接近和“交談”的。

《鳥語》教學反思2

在《翠鳥》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個性化的閲讀。

一、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內心體驗。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課堂中,隨着情節的開展。我提出“如果你是一隻翠鳥,你覺得你什麼樣?”一個“你”字的發問,促使學生積極進行對形象的猜測。和獨特的情感體驗,加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個“你”字的發問,引導學生進入了作品的情境。產生了換位移情的功效。隨着對文字的感悟,豐富了教材的內涵。

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多元解讀。

語文科學的獨立之處在於它不象教學,有一個標準答案。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是豐富的,對每個學生的精神領域影響的深度、廣度是不同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所以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進行多元解讀。學完《翠鳥》一課後,學生可以有多種體會,如認為翠鳥可愛,要愛護翠鳥,自己要努力學習,快長本領,去研究翠鳥……在課尾我設計了一個富有藝術性的環節:“此時,你對想捉翠鳥的想法有什麼看法?如果你是翠鳥,你想對那些想捉你的人説些什麼?再次換位思考,使學生的情感由感性(對翠鳥的喜愛)到理性(愛護益鳥,保護大自然的昇華,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鳥語》教學反思3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抓住這篇文章突出的兩個方面的特點:

作者為我們呈現了三幅十分清晰的鳥語景象,紅喙鳥的纏綿,雲雀的清脆,鷓鴣的飄渺。並且其中藴含了三種不同而又相互依存的情感對自由的嚮往,對兒時快樂時光的懷念,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寧靜淡泊、質樸境界的追求。

在設計這一部分的過程中,我的教學目標有幾點:

1、培養學生不脱離文本的閲讀習慣。

任何一篇文章,要想領悟其思想或者形成共鳴,必須建立在讀懂的基礎上。結合到考試中的閲讀理解,出題者不會脱離文本,同樣答題時必須從原文中找到依據,不能想當然自由生造發揮。課文描繪了三幅鳥語景象,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接下來,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三種鳥的聲音特點分別是怎樣的?”有同學可能就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者只是在粗略的看了一遍文章後就隨口回答。這個時候千萬要引導學生先找出文中描繪鳥的叫聲的.相關句子,然後再在此基礎之上歸納總結。

2、養成學生安靜思考的習慣。

我曾經在卓刀泉聽過一位語文老師的課。講的是一節閲讀課,那是我見過的最安靜有序的課堂,課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學生在安靜的思考,而在思考之後精彩的發言彷彿寧靜湖面上的層層漣漪,深深的觸及了我的靈魂。那節課後我記住了一位評課老師這樣的話“安靜的環境更能沉澱有深度的思想”。我希望我的學生也能學會靜下心來思考,而不是永遠都浮在表面,做一個嘴巴快于思想的人。在這一環節中,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藴含在這三種鳥語景象中的分別是作者什麼樣的情感?”希望他們在思考中體味作者所藴含的情感。

3、能讓學生體會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並能夠從中借鑑到寫作時關於選材和構思的一些方法。

在課堂上我會藉助板書清晰的向學生呈現一個課文的提綱,讓他們明白文章怎樣做到條理清晰。第二、這篇文章語言的賞析。散文的語言很美,但是很抽象,而且七年級的學生很難説出個所以然來,所以老師需要在方法上給予指導,並且要由淺入深,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

1、關於句子賞析,之前我跟學生歸納了這樣一個口訣“句子賞析不用急,先把修辭來分析,比喻擬人和誇張,排比對偶和對比,行動副詞不能忘,還有擬聲和疊詞,感情色彩有褒貶,語言清晰有條理。但是切忌泛泛談,結合句子來分析。”這個口訣雖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是至少給了學生有章可循的方法,比較適合七年級的學生。

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找句子,並且運用學過的方法進行賞析,在課本旁做批註。在思考的基礎上,同桌間相互交流,全班性的交流,互相修改。

2、優美的語言,除了文字的賞析,還需要在品讀中細細體味。所以在句子賞析的過程中,我會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重點的句子和段落。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理想構建,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主觀客觀的都有,我想先從我的角度做反思:首先,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掌控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通過課後看教學視頻,我發現很多學生的積極性並沒有被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在課堂上對這些學生沒能夠及時的引導。

其次,給學生説話的機會太少。老師還是掌控着課堂的話語權,一堂課下來該講的問題我都講了,但是學生能否掌握還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第三、打斷了學生思考的連續性。可能是最學生的極度不放心,在問題提出後,本應該是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老師卻在這段時間裏不停的插入提示語,影響了學生的深入思考。

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並在閲讀中學會思考是我一直以來的一個大的教學目標和方向,雖然目前收效並不明顯,但是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是會努力實踐,在實踐中慢慢摸索和積累。

《鳥語》教學反思4

3月18日下午,我在衞崗國小本部執教了蘇教版四上第15課《鳥語》第一課時,幾多收穫,幾多遺憾,幾多感慨。

先談談收穫:

(1)、通過這次參賽、摸索、研究,我初步知道了第一課時怎麼上?上些什麼?我覺得第一課時,上多少,怎麼上,應該根據課文內容來確定、制定教學過程。而且課堂上時間有限,學生又沒預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最短的時間裏,指引、幫助學生解決閲讀障礙,力求高效。

(2)、本節課,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閲讀。我在教授時,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再讀課文,談談感受;三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學生有自讀、齊讀、比賽讀、男女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好。

(3)、結尾送“禮物”一節,設計精彩,不僅讓學生初步認識了小標題概括課文大意後可串聯出全文大意,還巧妙滲透了“愛鳥”教育,初步感知了課文的思想感情,更給學生對這節課及授課者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

再談遺憾:

(1)、對於課件未用上,我準備不足。臨場應變能力有待加強。

(2)、對於學生的讀書評價,我的'評價語不夠豐富、生動。

這次的比賽,對我來説,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給了我很大幫助,甚至比我自己埋頭苦幹半年帶來的感悟都多,感謝有這次機會,若能再當面聽聽評委的點評或看到評委的書面點評,那對我們的幫助就更大了。

《鳥語》教學反思5

《鳥語》一文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農村孩子通過看鳥姿,聽鳥鳴,悟鳥語,同鳥兒建立了深厚感情。他與鳥兒成為了“知音”,在鳥語中編織着生動有趣的故事,並從鳥兒那裏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閲讀這篇文章,要讓學生感受作者與鳥兒和諧相處的情感,培養他們愛鳥、愛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以各種鳥叫聲和屏幕上逐漸出現的的鳥兒圖像引入,聽着鳥兒清脆悦耳、婉轉動聽的叫聲,看着鳥兒在草地上、山谷中、樹林間盤旋的姿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課堂教學中。

質疑是本學期教學的重點,鼓勵學生在預習課文時要學會思考,培養他們的質疑問難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在交流時,我表揚了那些提出有思考價值問題的學生,告訴他們會讀、會思考,才是會學習的表現。我想:長久地進行訓練,學生的質疑能力必將得以提高。同時,老師的課堂應變能力也將隨着學生的提問有所提高,這就是“教學相長”啊!

課文的4~7小節是教學的'重點,通過對詞語和句子的品讀,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與鳥兒之間的情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合作“編織”自己與其他鳥兒的故事,以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共3頁,當前第1頁123

課後我讓學生進行了小練筆,根據“我”與布穀鳥對話的部分,仿寫“我”與鳥兒的對話。要求用上不同的對話形式先寫對話,再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受到的啟發。學生根據烏鴉反哺的故事、根據世博會的環保理念、根據白頭翁的一頭“白髮”、根據鳥兒受傷的翅膀……他們有感而發,寫得挺不錯。

只是,雖然要求學生用上不同的對話形式,並且注意説話人的動作、神態,但仍有部分學生僅寫了對話,這一訓練確實有難度,平時閲讀量少、上課不太專心的孩子是挺難做到的。對於這些學生,除了加強練習,更重要的是鼓勵他們多閲讀,並且養成邊閲讀邊圈劃的習慣,讓他們慢慢感悟。

《鳥語》教學反思6

《驚弓之鳥》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

教了《驚弓之鳥》,回過頭來反思一下,感受頗深。這節課我採用變序的教學方法,直接進入到文章的重點部分——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了下來的原因,引導學生跟着更羸一起去觀察和分析,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信息,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於觀察、會思考,受到啟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因為這是一個成語故事,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課文的文化內涵,重視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過程。

首先,學生的表現非常棒,完全進入狀態,盡情地與文本展開了對話。在討論為什麼説是他能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引導學生理解更羸分析的一段話,明白課文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引導學生再次與文本進行對話,明白更羸是通過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最終實現了他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過程。教學時層層深入,一次又一次地質疑,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綻放思維的火花,最後揭示成語藴涵的寓意,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其次,學生的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自己找好朋友扮演,學生熱情高漲,有聲有色。對“驚弓之鳥”這個成語也有了一定的理解,這也就達到了教學目標。

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1、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魏王説的話時,學生還不能讀出人物的語氣來,特別是對於這兩句話:“你有這樣的本事?”和“真有這樣的本事!”一個是疑問的,一個是驚奇的,學生讀的還不到位,這裏還要加強指導,注意“?”和“!”的區別,教師也可以進行示範讀,讓學生有更深的領悟。在分角色朗讀時,學生的動作沒按課文中的來做,我也當場進行指導,這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進行貫徹:進行每一次的朗讀都要讓學生的目的進行,怎樣讀才能讀準、讀通、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讀出體會。

2、在區分兩個“直”時,還有含糊,剛開始學生講的有點摸稜兩可,看了課件後,沒讓學生再講了,這裏處理得不好,還應該讓學生再來講一講,強調一遍,這樣先有感官的認識後,學生會理解得更全面。語言文字訓練就應該具體到對“直往上飛”“直掉下來”中的兩個“直”的`理解,對“能手”的理解,引讀,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語言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我們細化,如此,語言文字訓練才能落到實處……我們往往把教學目標定的太遙不可及了,以至於讓語文變得不實在。今天我的教學雖然在教材上有所處理,也嘗試用新穎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興趣,但是流於形式,沒有真正實現為內容而服務。

3、大雁是怎麼掉下來的,應該處理得更好,不能白白浪費做好的的教具。4、老師本身的語言不夠精煉,比較多的口頭語言。這就要我在實踐中多探索,多研究,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鳥語》教學反思7

蘇教版小語四下《鳥語》是一篇充滿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課文以生活中生動真實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達了“我”傾聽、揣摩鳥語的情景,字裏行間都充滿着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文章寫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產生的獨特感受,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經歷着“我”的經歷,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們在與文本對話的同時,體會到深深的人鳥情,我做了如下嘗試:

一、激發興趣——愛鳥

課開始,我藉助多媒體播放“百鳥爭鳴”的場面,以此把學生領進鳥兒的世界,面對如此熱鬧的場面,學生怎能無動於衷。於是,他們也像鳥兒一樣情不自禁地嘰嘰喳喳議論開來,此時的情緒表達是他們的主觀所需,於是感歎句、反問句等表達強烈感情的話語此起彼伏:“多麼可愛的鳥兒呀!”“怎麼會有這麼多鳥兒呢?”“太壯觀了!”“鳥兒的鳴叫怎麼這麼好聽?”由此可見,鳥兒的形象美已把學生心中的“愛鳥情”激活。

二、引發對話——知鳥

在學生對鳥兒已有“好感”的基礎上,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公冶長的'故事,使鳥兒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此時也成為孩子們的心聲。“鳥兒”真能表白?我們能否聽懂?他們帶着問題、帶着猜想、帶着嚮往走進文本。贊可夫認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此時,把課文讀通、感知課文內容便是“觸及精神需要”,他們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進行自主、有效的對話。

三、啟發性靈——懂鳥

高萬同老師説:小孩子都是有靈性的,天生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欲,他們對課文中的人、事、物都會產生自己獨有的感受和想法,雖然他們説不清,但一心想表現,教師要給他們充分的機會。學生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我”與鳥兒動聽的交談感染着他們,由動聽到動心,他們也想嘗試着做鳥兒的知音。於是,我再次播放百鳥爭鳴的音響請學生欣賞,並創設讓他們表現的空間,即:聽後可把自己的收穫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在這種“有我之境”中,學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進他們曾經經歷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們獨特的心態聆聽鳥語,並將他們的獨特的感受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有的在文中搜索與“我”同感的句段,細細欣賞品味;有一位學生談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説‘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嗎?”這一句時説:“有一次,我考了雙百分,放學的路上,喜鵲枝頭叫,彷彿在説:‘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認為喜鵲真能給我們帶來喜訊。”説完,他動情地朗讀了第10自然段;有的迫不及待地尋找恰當的語言,進行了創造性的表述:鴿子“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讀點書,多讀點書”,白頭翁在告訴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的學生説,上次我過生日,同學們為我唱了這樣一首歌“小斑鳩對我説:‘咕咕’,幸福,‘咕咕咕咕’,真幸福。你可真幸福”,這次聽鳥語,我彷彿又聽到這首歌……孩子們盡情地渲染着,多角色、多層面地觸摸語言、揣摩語言,教師適時點撥。

四、情感延伸——護鳥

學生在上述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對鳥兒的喜愛之情已默默地滲透到他們的心中,鳥能給人啟迪、帶來智慧和樂趣,還有哪些可愛之處?聯繫舊知,學生知道鳥兒是森林的護衞天使,是人類的朋友。你現在最想為鳥兒做點什麼?孩子們有的寫詩讚鳥,有的寫護鳥標語,有的走出校園為鳥兒護窩搭巢……愛鳥之情化為實際行動,既昇華了情感又付諸了實踐。

愛鳥、知鳥、懂鳥、護鳥,將文本激活,將舊知激活,將孩子們的情感激活。聲聲鳥語都牽動着孩子們的心,體現着孩子們心中的愛鳥情。的柔弱無援,還可欣賞某些寫法。以下為閲讀的第三層面:帶着問題研讀課文,經受人文薰陶,提升心靈感悟。

《鳥語》教學反思8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和人與自然的和諧。課文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結構清晰。

在教學“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一句時,我主要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仿寫。但是,由於時間和鋪墊不夠,教學的效果並不理想。所以,第二課時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一句中的終日忙碌、飛行整齊、搏擊風雨去掉行不行?”學生馬上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行”為什麼不行?我追問到。學生馬上展開了熱烈地討論。小作者還會從那些鳥的身上得到啟示呢?學生的回答豐富而富有創意:“從捉蟲能手烏鴉那裏,我知道了什麼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從夜裏忙碌的貓頭鷹那裏,我學到了保護莊稼的重要性。”“從為樹治病的啄木鳥那裏,我認識到了助人的快樂。”“從海面的清潔師海鷗那裏,我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從努力起飛的'雛鷹那裏,我學到了不怕失敗的精神。”“從拼命保護孩子的母雞那裏,我懂得了母愛的偉大。”“從‘嘰嘰喳喳’正在練聲的百靈那裏,我學到了勤學苦練的精神。“從行動迅速的翠鳥那裏,我瞭解到做事的態度。”“從善於捉蟲的啄木鳥那裏,我懂得了‘愛護樹木,人人有責’。”

教學中,我緊扣住主線——“朋友”,文中小作者和鳥兒成了朋友,他是怎樣喜歡鳥,接近鳥的?怎樣和鳥兒交流的?從鳥兒身上得到什麼啟發?讓學生讀課文,找到“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然後在閲讀課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為主線展開學習。

《鳥語》教學反思9

3月18日下午,我在衞崗國小參加區級課堂教學評比,參賽課文是《鳥語》第一課時。課後我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感觸頗多。

1、首次嘗試第一課時公開教學。平時的閲讀教學實驗課或外出觀摩,交流的都是第二課時。我曾經認為,第一課時朗讀版塊的教學套路就那麼幾樣,沒什麼好上的',也不易出彩。可能這也是老師們不喜歡把第一課時作為公開課的原因吧。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合理地設計教學方法。

2、讀通是我教學的重點。我將本課時教學目標定位於引領學生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初步感悟文章內容。於永正老師説過“書不讀熟不開講”,我設計的是放手試讀,在試讀中引導學生一手課本,一手字典,高聲朗讀,默默靜讀,同桌互讀,讓學生在讀中發現並解決生字新詞和難讀句段。教學時,卻發現學生手中只有課本而已,只得作罷。“無聲老師”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不可小視。

3、理清文路環節的設計。我認為四年級孩子應掌握一些學習的方法,啟發孩子理清文路很重要。但實踐中,可能由於時間倉促,未留給孩子們充分思考的時間,他們顯得很茫然,教學效果有拔高之嫌。

最後,向李主任提出一個建議:以後的教研活動能否多開放一些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或作為一個專題來研究,供廣大一線教師交流討論。

《鳥語》教學反思10

《鳥語》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課前,我讀這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給予學生有兩點:

1、那就是體會什麼叫好朋友,人與動物之間一種純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給你帶來快樂的!和布穀鳥對話時的無拘無束,喜鵲對未來充滿信心,不正給我帶來無窮的樂趣嗎?好朋友是能催你上進的,勤勞的燕子,守紀的大雁,勇敢頑強的蒼鷹不正是人類積極向上的動力嗎?

2、給予學生一種研究。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我”的確成了研究“鳥語”的專家。便可以得出:我們要認識某一事物,要想成為專家,不去多角度的收集信息,不陶醉於其中,不去思考自己的研究有什麼好處,那肯定不能成功。也就是説,這一課其實給四年級學生一個成功的公式。“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等於什麼?答案不就是作者的研究獲得的資料及自己想法嗎?

本着這樣的解讀,我設計了教學:

1、扣住主線——“朋友”

文中小作者和鳥兒成了朋友,他是怎樣喜歡鳥,接近鳥的?怎樣和鳥兒交流的?從鳥兒身上得到什麼啟發?讓學生讀課文,找到“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然後在閲讀課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為主線展開學習。

2、提煉昇華。

明確人能與鳥成為朋友是人的勤於研究才與鳥的距離更近。

當我把自己的教學思路與組內老師交流時,大家立即展開了討論,紛紛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有的老師以聽鳥語引入,這樣能夠率先引領學生走入文本,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有的老師説在解決鳥兒是我的“朋友”這個問題上,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即鳥兒給“我”帶來了快樂,從鳥兒身上“我”懂得了道理……

聽取了同事們的建議,再次解讀文本,我細化了教學設計:

上課伊始先將收集的百靈、喜鵲、布穀鳥的叫聲配以圖片一一放給學生聽、看,讓學生説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然後引出公冶長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為通曉鳥語的人。

接着,我引領學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進入文本,去和孩子們共同喜歡的鳥類聊天、對話,其間穿插梳理課文內容的“句式”訓練,同時這一句式也為之後的想象説話打基礎。孩子們沉浸在其中,樂此不疲。

而教學“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一句時,我主要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仿寫。但是,由於時間和鋪墊不夠,教學的效果並不理想。所以,第二課時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一句中的終日忙碌、飛行整齊、搏擊風雨去掉行不行?”學生馬上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行”為什麼不行?我追問到。學生馬上展開了熱烈地討論。有的説:“這幾個詞分別代表了燕子、大雁、蒼鷹的特點,不能去掉。”有的説:“如果前面不出現這幾個詞,後面我所認識到和懂得的道理就沒有説服力。”還有的説:“正是因為燕子、大雁、蒼鷹具有這些特點,所以我們才會去學習他們的可貴精神。”那麼,小作者還會從那些鳥的`身上得到啟示呢?(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會使仿寫和想象融為一體,一舉兩得)學生的回答豐富而富有創意:“從捉蟲能手烏鴉那裏,我知道了什麼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從夜裏忙碌的貓頭鷹那裏,我學到了保護莊稼的重要性。”“從為樹治病的啄木鳥那裏,我認識到了助人的快樂。”“從海面的清潔師海鷗那裏,我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從努力起飛的雛鷹那裏,我學到了不怕失敗的精神。”“從拼命保護孩子的母雞那裏,我懂得了母愛的偉大。”“從‘嘰嘰喳喳’正在練聲的百靈那裏,我學到了勤學苦練的精神。“從行動迅速的翠鳥那裏,我瞭解到做事的態度。”“從善於捉蟲的啄木鳥那裏,我懂得了‘愛護樹木,人人有責’。”

當我們翻開色彩繽紛、凝結着編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充滿童真童趣的兒童世界。每一篇課文都引領着孩子們去認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瞭解這個美好的世界。我們惟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不斷地走進新課程,只有走進孩子,才能放飛孩子想象的翅膀。

《鳥語》教學反思11

上完本節課後,我思考了一個問題,即國小美術課堂要更多的去關注孩子的狀態,關注他們喜歡什麼?他們希望從這堂課上得到什麼?而老師又能給他們什麼?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新教材,新教材傳達了新課標的三大領域,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經遠遠超過傳遞知識的界限,昇華為培養人。學生們喜歡的美術課,在新課改的精神下更容易得以體現與實施。對於《鳥語花香》這一課,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更好的體現新課改的新理念,我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也有了一些體會與感觸,下面結合有關教學片段做一些探討性的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以審美為核心,結合課的內容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詩情畫意的環境。課堂情境、板書、國畫作品、音樂等,使學生都能從中感受到中國美,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

一、導入部分:課堂一開始我播放水墨動畫片導入本課,學生覺得十分有趣,引發了對本節課濃厚的學習興趣,也為之後的教學作下了鋪墊。提高了知識的趣味性,打破了傳統導入模式,使學生感到很新奇,有助於注意力的集中。

二、新授部分:為了讓學生了解中國畫以及一些中國畫的知識,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讓學生感受中國畫的水墨特點。指導學生學習蘸墨法和如何用筆的繪畫技法,並再加以練習。中國的水墨畫有它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極具特色的畫面效果,不但體現着中國人特有的情懷,更可以説是中國千百年文化傳統的濃縮。對水墨畫韻味及所形成美感的認識是本課的靈魂。本課將帶領學生逐步體驗水墨畫特殊的韻味和審美情趣,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認識美術的文化性與歷史繼承性。感受水墨特色,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畫的表現方法。在表現時不受技法、方法的限制,將自己對物象的認識和感受大膽的表現出來。

三、欣賞部分:中國畫注重人文內涵的滲透,引導學生欣賞了中國花鳥畫作品,學生在欣賞中受到了極大的感染,感受到作品的優雅、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偉大。有的學生在欣賞後説:“我覺得很美,畫的像真的一樣。”有的學生説:“我覺得很神奇。”雖然他們在語言表達上很簡潔,但他們已經受到審美的薰陶。

三、評價方面:我改變以往的作品評價方式,相對注重成果的展示,學生自己介紹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間互相評價。在用筆用墨的手法上雖顯得比較稚拙,但對於初次接觸中國畫的國小生來説,已經是非常難得了。為此我採取積極評價的方式,及時鼓勵畫的好的、有創意的作品,並用徽章獎勵課堂表現好、作品好以及在各方面有進步的學生,及時肯定學生進步的表現,使學生有信心、有興趣去學習。

四:在課堂背景音樂的選擇時,我注重音樂與課的內容的'協調與配合,運用了琵琶曲《琵琶語》這首曲子,這段音樂的運用,能體現古色古香的中國美,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美的情景,也體現了學科的整合。

經過本節課我發現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如課時分配上:這節課在時間的分配上學生實踐的時間還可再長一些,應更加註意時間的安排,讓學生充分的創作表現。

課中再添加一些遊戲的方式,讓學生在遊戲中去思考、去學習、去獲取、去表現、去發展。應建立課堂教學的“全程式”評價。讓教學評價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對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表現、構想創意、課堂作業作全面評價。

經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學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課改的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很重要,同時在美術課堂中,教師適時的演示,可以讓學生很直觀的瞭解繪畫技巧和繪畫方法。

總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在不斷提高自身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

《鳥語》教學反思12

課文寫了“我”從小愛鳥,愛看鳥兒的身子,愛聽鳥兒的鳴叫,天長日久,跟鳥兒建立了異常深厚的感情,和鳥兒的接近、交談,從鳥兒那裏學到了很多,給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上課伊始先將收集的百靈、喜鵲、布穀鳥的叫聲配以圖片一一放給學生聽、看,讓學生説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然後引出公冶長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為通曉鳥語的人。

接着,我引領學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進入文本,去和孩子們共同喜歡的鳥類聊天、對話,尤其是課文中“我”與布穀鳥的對話,很有童趣,我和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作者的愛鳥之情。其間穿插梳理課文內容的“句式”訓練,同時這一句式也為之後的想象説話打基礎。

在作者與鳥兒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同時,作者也從鳥兒身上學到了很多,比如:“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在教學這一句話時,我讓學生從句式特點入手理解句子,學生很快找出這是一句排比句,而結尾的'“……”的意思也一併解決,它的作用是省略後面的內容,“那麼省略的又是什麼內容呢?”我追問,馬上出示句式訓練,仿照例句在寫一句,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會使仿寫和想象融為一體,一舉兩得,順理成章。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發現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如此多彩,説出了各式各樣的句子,所以,我們惟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不斷地走進新課程,只有走進孩子,才能放飛孩子想象的翅膀。

《鳥語》教學反思13

《鳥語》這篇課文我也上過,但秦嶺老師的這堂課卻呈現出了一個別樣的課堂。

首先,學生與文中的作者一樣,有很多與鳥兒對話的機會,教師創設了很多情境讓學生髮揮想象,猜想鳥兒們豐富多彩的語言,也當了一回通曉鳥語的“公冶長”。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用布穀鳥的叫聲與學生對話,學生也心領神會地用鳥語來回答,妙趣橫生,增添了課堂活躍的氣氛,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課文。

其次,秦老師很注重朗讀,抓住關鍵詞來讀好句子,進而體會句子的含義。在教學從鳥兒身上獲得的啟示時,老師反覆讓學生讀這句話,通過對關鍵詞的把握來理解作者從鳥兒身上學到的不同品質。

第三,開頭的.讀詞語環節,老師也是獨具匠心,出示詞語後不僅讓學生讀還讓他們歸類,這就不僅僅是讀詞了,還把課文中的關鍵詞拎出來,提綱挈領,為後文理解從鳥兒身上獲得的啟示埋下伏筆。

這堂課可以説構思巧妙,貼近學生,是一堂平易近人的課,也是一堂富有想象力的課,更是一堂輕鬆愉悦的課。

《鳥語》教學反思14

《放小鳥》一文,敍述的是我放飛一隻小鳥的事,課文通過描寫“我”養小鳥與放歸小鳥的經過,告訴人們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小鳥、讓鳥自由飛翔在藍天上。課堂上,我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定的生活情景,在一定的情景中讓孩子們自由的發揮想象。特別是課文的第二段,我讓孩子們能充分的感悟到小鳥和鳥媽媽叫喚是彼此的思念,是媽媽焦急的心情。 這堂課上,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學生的朗讀不夠到位。孩子們的朗讀不應該是技巧性的,而是在讀懂課文內容後,充分感悟人物心理,或者充分理解課文含義的基礎上通過讀來抒發感情。

教學的重點處把握還顯不足,課文第一段的`二、三兩句話,主要是闡述了我因為愛小鳥,看到小鳥傷心,不吃不喝而着急,理解的重點在我着急的原因上。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這個問題:我很着急,那是因為?孩子們能點到我所着急的原因,但卻被我點到為止了,讓學生充分的説,理解我愛小鳥,所以我很為小鳥擔心。重點理解的部分似乎有些蜻蜓點水了,今後我要注意,把學生該理解一句話掌握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數,該重點理解的要讓學生充分的敍説,讓學生暢所欲言,在思考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的情況下再讓孩子們練讀。

課文最重要的部分,我決心放小鳥回家,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看看圖中的男孩,為什麼把自己喜歡的小鳥放飛了,卻還那麼高興?孩子們回答的雖然正確,但如果孩子們多一些想法,多一些理解,也許能有更多豐富的想象空間,教學重點理解的部分,應該把課堂還給孩子們,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他們一定會更加明白愛小鳥就要給它自由,給它快樂。 我對小鳥的愛似乎在課文的教學中脱了節。因為愛小鳥,所以我很着急,因為愛小鳥,所以我要讓小鳥和媽媽在一起,要放飛小鳥,“愛”字似乎貫穿着整篇課文,但從學生的回答中,在我的小結中,卻有所忽略。

《鳥語》教學反思15

《鳥語》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課前,我讀這篇文章,覺得這篇課文告訴學生什麼叫好朋友,人與動物之間一種純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給你帶來快樂的!和布穀鳥對話時的無拘無束,喜鵲對未來充滿信心,不正給我帶來無窮的樂趣嗎?好朋友是能催你上進的.,勤勞的燕子,守紀的大雁,勇敢頑強的蒼鷹不正是人類積極向上的動力嗎?

教學中,我緊扣住主線——“朋友”

文中小作者和鳥兒成了朋友,他是怎樣喜歡鳥,接近鳥的?怎樣和鳥兒交流的?從鳥兒身上得到什麼啟發?讓學生讀課文,找到“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然後在閲讀課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為主線展開學習。

教學中,我還穿插梳理課文內容的“句式”訓練,同時這一句式也為之後的想象説話打基礎。孩子們沉浸在其中,樂此不疲。

“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一句時,我主要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仿寫。但是,由於時間和鋪墊不夠,教學的效果並不理想。所以,第二課時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一句中的終日忙碌、飛行整齊、搏擊風雨去掉行不行?”學生馬上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行”為什麼不行?我追問到。學生馬上展開了熱烈地討論。有的説:“這幾個詞分別代表了燕子、大雁、蒼鷹的特點,不能去掉。”有的説:“如果前面不出現這幾個詞,後面我所認識到和懂得的道理就沒有説服力。”還有的説:“正是因為燕子、大雁、蒼鷹具有這些特點,所以我們才會去學習他們的可貴精神。”那麼,小作者還會從那些鳥的身上得到啟示呢?學生的回答豐富而富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