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33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1

一年級的國小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就是要調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整節課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中受到感染,產生興趣,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體驗到參與學習、獲得成功的快樂。

本節課運用數的分成,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本節課的.重點,要讓學生紮紮實實的掌握3個方面的知識點:第一點要會説,能從圖中找到與數學有關的信息,並能恰當地提出一個問題;第二點會數,能準確地數出原來有多少、去掉幾個就是減幾,去掉的這個數是從總數裏去掉的;第三點會列算式,並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創造性的根據算式來編一個故事,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分組交流,列出算式。接着通過課中操來引導學生用手指遊戲寫出不同的減法算式,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分組交流,列出算式。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2

教學內容:

一年級上冊第44頁例題和“試一試”以及第45頁 “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聯繫具體情境寫出加法算式的過程,初步認識加法的含義;認識加號,會讀、寫加法算式;能根據具體情境填寫加法算式。

2.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數在5以內的加法計算方法,並能夠正確地計算。

3.發展學生初步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的加法。

教學過程:

課前:同學們,今天咱們班來了位客人老師,咱們一塊跟客人老師打個招呼好嗎,(班長:起立轉身,客人老師,您好。)

一、 複習鋪墊,遷移導入。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過了5以內數的分與合,老師這裏有幾道題,你能很快的説出答案嗎?(出示題目,指名4題,齊答2題。)

師:説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就要用5以內數的合成的知識來學習5以內的加法(板書:5以內的加法)

二、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1、出示例1圖,

談話:小朋友們,我們在學校裏,不僅要愛學習,還要愛勞動。瞧,學校“護綠小隊”的小朋友們正在勞動呢!(多媒體出示)

師:誰能把圖上的意思説出來?(原來有幾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幾個小朋友?)

板書: 3 2

(師:説的真好,還有誰能像他這樣再説一次,原來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2個小朋友,你想到了什麼?或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師:合起來(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2、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提問:誰能將圖中告訴我們的事情和這個問題連起來説一説?原來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2個小朋友,合起來(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師小結:求合起來(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就是把3個小朋友和2個小朋友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

3、認識加號並理解其含義

在用加法計算時,我們要用一個符號:“+”。(板書: 3 + 2)

跟老師讀:加號。(板書:加號)你能説一説加號表示什麼意思嗎?

小結:加號表示“合起來”,它代表一種計算方法——加法,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來計算。

4、計算得數: 3個小朋友和2個小朋友合起來,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呢?(5個),你是怎麼想的呢?同桌相互説一説。 誰來説説你的想法?

師:誰來説説你的想法?

A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指圖數 1、2、3、4、5、)

B還能怎樣數?(3、4、5)3後面添上2個,是5。

C還能不能根據前面學的分與合算出它的結果嗎?(3和2合成5)

板書: 3 + 2 = 5

你會讀嗎?(生讀)

讀作: 3加2等於5。(齊讀一遍)

3+2=5 是一個加法算式,誰能説一説,這裏的“3”表示什麼?(3表示3個小朋友在澆花),“2”表示什麼?(2表示又來2個小朋友),“3+2”呢?(3+2表示將3個小朋友和2個小朋友合起來),“5”表示什麼?(5表示一共有5個小朋友)

“3+2=5”表示什麼?(表示3個小朋友和2個小朋友合起來一共有5個小朋友)

師小結:是的,要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來計算。

三、學會計算,掌握方法

多媒體依次出示試一試兩幅圖。

① 學校“護綠小隊”的孩子們不僅愛學習,愛勞動。他們還經常參加課間活動呢。

師:誰能上來指着説一説圖中你看到了什麼,(誰會連起來説?)

(1個小女孩和2個小男孩去玩蕩橋的遊戲)

還有誰要説的,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誰能將事情和問題連起來説一説?)

(1個小女孩和2個小男孩去玩蕩橋的遊戲,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師:用什麼方法計算呢?(加法)

② 板書: 1 + 2 ,“1”表示什麼? “2”呢?“1+2”表示什麼?

你知道得數是多少嗎?(3) 板書: 1 + 2 = 3。

你是怎麼算出來的?(直接在圖上數,一共有3個小朋友;1添上2,也就是從1往後接着數兩個數,是3;因為1和2合成3,所以1+2=3)

師:計算1+2等於幾,小朋友們想出了這麼多好方法!

四、實際應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①師:看到一(2)班小朋友這麼聰明,小動物們也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呢,你們願意嗎?

師:看,誰來了?(動態圖)誰能具體的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原來有三隻小雞,又來了一隻母雞)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合起來有幾隻雞)怎樣列算式?(3+1)還可以怎麼列式?(1+3) 説説怎樣算出來的?(可以用多種方法)説説3+1=4這個算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思

②師:小青蛙一家也來了,誰能用算式表示圖的意思?你是怎麼想的。對算式的含義在小組中交流。(原來有2只青蛙,又來了2只青蛙,合起來有幾隻青蛙)?

2.“想想做做”第2題

師:小青蛙想向小朋友們學習,也做了幾道加法,它的第一道算式是:2+1=□,它是用畫圓的方法來計算的,先畫2個圓,再畫1個圓,合起來就是3個圓,那麼接下來兩個算式。你們會像老師這樣先畫○,再填得數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校對。

3.“想想做做”第3題

師:剛才我們是通過畫○來算加法,不畫○你會直接算得數嗎?下面我們開始比賽,完成書上第3題,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算好的用你的坐姿告訴老師。拿起筆,小耳朵聽好老師説開始,就開始。開始。(集體回報,讓學生説説第一小題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4題

師:小朋友們學得這麼棒,小白兔想採大蘑菇送給大家,瞧,從圖上你看到了什麼?算式怎樣列?

師:小朋友,仔細觀察這三道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5.投信封小遊戲。

孩子們真善於觀察,姚老師要今天要帶着大家去學習做一名小小郵遞員。想學嗎?師:小朋友們看看信筒有什麼特點?(信筒上有數字)看看誰能正確地將這些信封投入信箱。要求:用直線連一連,把信封投到對應的郵筒裏。

教師課前將信封隨機給幾位小朋友,讓課桌肚裏有的上台投信封。

小朋友們真棒!看來你們個個都是出色的郵遞員!

6.日字格里寫算式。

師:孩子們現在會甲酸5以內的加法了嗎?會算還要會寫哦,我們已經學會在日字格里寫數字,那加法算式在日字格里怎樣寫呢?仔細看,師先示範寫,你們想寫嗎,完成第6題。投影展示並評價。

六、總結評價

師:看來大家都會算會寫了,誰來説説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師:看來小朋友們學到的本領還真不少呢?你覺得這節課上大家表現的怎麼樣,誰比較好,好在哪裏,你自己的表現如何呢?

師:張老師覺得這節咱們每個小朋友都很棒,思考很認真,發言非常積極,今後要繼續保持哦。回家後,繼續觀察,看看5以內的加法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好嗎?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3

“5以內數加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5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數學中,加法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是學生學習加法運算的起始課,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後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瞭解加法並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

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初步感知加法的意義,經歷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抽象為加法運算的過程。從中認識“+”,會讀會算,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和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體會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要用加法來計算,為了能夠達到預設的目標,主要從以下幾點實施。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加法的意義

新課教學利用書本主題圖,讓學生觀察,説説圖意,引導學生學着用數學語言表達圖意,創設出“把1只紅紙鶴和2只藍紙鶴放在一起”這樣一個情境,試着提出問題:“一共有幾隻紙鶴?”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初步感知“合起來”要用符號“+”來運算,使學生對加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接着讓學生繼續挖掘主題圖的信息,通過多種不同的觀察角度,體會到算式“2+1”可以表示不同的事例。

二、利用各種教學材料,進一步鞏固“加法意義”的理解

在各教學環節中,充分利用小鳥圖、氣球圖、擺圓片、看圖列式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運用數學語言表述圖意,列出算式,進一步理解了加法的含義。通過小鳥圖,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與思考,體會解決同一個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增進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並通過比較兩個算式,初步感知了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道理。

三、重視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述,通過表述圖意加深“加法”的意義。

每次出現的圖,都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後説説圖意,你能提出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計算?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課堂裏儘量請多一些的學生站起來説一説,讓他們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加法的意義。

四、設計的練習有層次,注重拓展學生的能力。

(1)擺一擺、説一説:將擺説結合,將動作和語言相連接。

(2)説一説、填一填: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學生能夠自己看圖説意思、提問題、列算式。

(3)看圖説説、比一比:比較“4+1=5”和“1+4=5”之間的規律:加號前後的數交換位置得數不變,再通過找到的規律讓學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給學生空間拓展能力。

(4)看圖列算式:出現整幅綜合圖,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找信息,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學生能夠充分的説圖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説明學生不但會計算,還能通過加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在讓學生理解“加法意義”時,只注重學生口頭表述的能力,忽略了低年級孩子年齡的特點,沒有重視對學生“合起來”動作的強化訓練,導致有些孩子對加法的意義理解不夠深刻;設計的練習雖然考慮了層次性,但是有些題目出現重複,訓練目標不夠精準,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將繼續努力改進,提高教學效率。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4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和老師的點評,更深刻意識到,在一節課的教學中,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突出重難點,主次要分清。在學生的注重和培養方面,一定要落實到位。學生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在以後的展開教學各個環節時,不能只顧自己的教學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設計出的.教案必須符合學生的發展要求,而不是去讓學生去適應教師的教案。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5

課前思考:

課前將學生5以內的加法情況進行了調查,由於受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的影響,學生對加法除了知道計算結果是多少以外,其他都已忽視了。他們只認識加號,知道加法,卻並不知道加法這一知識的來龍去脈。

我們思考: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不是藉助一個例題,一幅圖就總結得出的。我們設計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例題和3幅動物圖,經過4次演繹,初步歸納加法的含義和算理。第二層次融練習於學習過程中,經過從一幅圖中找幾個加法算式,再次歸納,理解其含義、算理。第三層次就是對加法含義的拓展。

以數學知識創生和發展的過程作為育人資源,不但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和體驗數學知識的創生和發展的過程,感受數學的.抽象,逐漸建立起獨特的思維方式。

本課存在的問題:

1、解讀學生不準確,將學生估計過低。

目標定位太低。我把目標主要定位在對加法含義的理解,會用“合起來”算加法。為了這兩個目標,我設計了很多情景圖,希望藉助多個具體情境讓學生逐步感悟加法的含義,在感悟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強調“合起來”的想法。這樣一再的具體,對學生的思維要求太低,學習對學生來説沒有挑戰性,無法激起學習的慾望,目標應定位在用數字表示數量關係的3句話,在情境中抽象數字與數量關係,並用算式來表達,理解加法算式的含義。

各環節要求低。學生有能力用算式表示圖意,卻提出讓學生不知道要幹什麼的要求:你能想辦法把3句話的意思表示出來嗎?我的意圖是彈性,預設有的學生可能會畫畫圖,也有學生可能會列算式。事實上這個問題反而把學生弄得不知所措,學生完全有能力列算式表示圖意,就應明確提出:你能用算式表示這幅圖的意思嗎?

後兩幅圖也緊緊圍繞説3句話,只是在交流時説出算式,沒有給予學生記錄算式的時間和空間。這是數學課,就培養思維能力來説,寫算式比説圖意更有思維價值其實“寫”比“説”更能體現數量關係,學生能寫出算式,他對加法數量關係肯定有理解,對數量關係理解了,加法含義自然就理解了。我們不能為了含義而含義,因為學生對加法含義心知肚明只是不會用數學語言表達,那就需要有高於含義的學習內容來給他體驗、抽象的機會。

2、缺乏捕捉資源的意識和能力。

課堂中,學生出現的資源,我不知道哪些資源是必須抓住的,哪些資源可以放一放或不需要抓的;哪些資源需要回應反饋,如何迴應反饋;是個別反饋呢,還是集體反饋。。。雖然從理論上知道一些,但到具體的課堂還是無從下手。

在第三幅情境圖,讓學生選擇一個算式説説表示什麼意思,有一個學生説“3+2=5表示3個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來就是5。”我馬上反問:5表示什麼?是5個小朋友,還是5朵花?學生沒有回答。緊接着有學生説“3個小朋友和2個小朋友合起來是5個小朋友”,我讓學生比較,肯定後者,讓學生反思,不是任意東西都可以合起來,只有同類的才可以相加。

緊接着第三個學生説圖上的東西是花一類,鳥一類,小朋友一類,3個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來就是5個東西。我對這個資源處理沒有發表意見,我感覺到他對數的認識已經能抽象了,但怎麼利用這個資源提升全體學生的思維,我沒有想到推進的策略,就一帶而過。

那今後在預設時,要努力想清楚一節課幾放幾收,放的目的是什麼,收的層次是什麼。不能為了放而放,更不能有了放卻沒有收了。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6

本節課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我在設計該課教法時主要是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含義,並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一、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有如下特點

1、首先,我通過圖例中的場景來讓學生感受加法的含義,並領悟計算方法,根據圖意或數的合成的知識算出得數。其次,學生們現在屬於愛表現的階段,什麼事情都想被關注,所以我根據這一性格特點設計,從生活中的一個普通問題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親切而自然,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加法的含義,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在充滿信心的狀態下接受新的知識。第三,由於之前已經給學生設置了要當小老師的情節,所以利用孩子們的特性,讓他們在積極動腦中勇躍回答問題,理清加法的含義是將兩部分物體合起來。第四,創設一個情境,讓男生女生進行比賽,讓學生充分得到練習,自主解決問題。

2、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本課教學中,一開始採用教學掛圖,有利於學生進行積極自主的學習活動;充分的認識了什麼是加法,明確了加法的含義,又找到了計算加法的方法。其二又在一開始給學生創設當小老師的情境中來完成練習,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

3、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加法是國小生學習數學計算的最基礎的知識之一,《5以內的加法》就突出體現了它的基礎性、價值性。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總之,感到學生學的認真、輕鬆,基本掌握了什麼叫加法,也能快速的計算5以內的加法。

二、我感受的教學遺憾

學生在完成本節課的學習要求之後,老師還應該加入一個拓展環節,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生活中,哪些事件也可以用加法式子來表示呢?讓學生們明白,數學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更加熱愛數學。同時,説的過程鍛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大膽回答問題的能力。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7

在數學中,加法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也是基礎的基礎,由於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後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瞭解加法並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組成知識去做加法。

一、導入凸顯分與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義來自於分與合的思想。在教學開始時,以幾組變式的分與合作為基礎,鋪墊讓學生初步感受今天我們要用分與合來解決新問題。

二、從算理中教學

在例題教學時,我通過圖意變化,引導學生看變化的過程,説清圖的意思。(校園裏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2個)。同時以提問的方式出現第三句話: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給學生初步建立條件與問題的概念,瞭解看圖是要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看圖列出加法算式:3+2=5。這部分是學生的已有經驗,我把重點放在了算式含義的講解,計算教學重在算理。我採用了接受式學習方式,+學生已經認識,而是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的意義是合起來,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算式3+2=5中3、2、5的意義解釋,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來解釋,説明學生能夠理解數的意義了,學生能夠通過分與合的`經驗説出算式的意義,讓學生經歷形象數符號語言初步將意義整合,最後將3+2=5意義精簡為3和2合起來是5。

三、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不同層次的練習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學生的能力。

擺一擺、説一説,將擺説結合,將動作和語言相連接。

看算式,擺一擺則是對數形的結合。

説一説、填一填。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學生能夠自己看圖説意思、提問題、列算式。通過情境的變化,發現三道算式中的規律,先是有經驗的積累算式,再由現象觀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較歸納。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寫出得數,比較2+1=3和1+2=3之間的規律:加號前後交換位置的得數不變,再通過找到的規律讓學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給學生空間拓展能力。

送信連一連。將連線題和有序的排一排結合在一起,將得數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這部分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上黑板排序、説一説,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數學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現整幅綜合圖,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找信息,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學生能夠充分的説圖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説明學生不但會計算,還能通過加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四、總結突出算理

本節課的總結關鍵就突出+的含義合起來。在課的最後再回到導入的鋪墊,用分與合的知識解決加法計算。

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過語音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調;在送信環節,學生一開始出現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學生能夠根據分與合的聯繫出現兩組算式,讓學生認識事物的對比過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間的聯繫,而不是教師自主將這一環節延後出現;在教學中還要充分注重教是為學服務的。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8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上一節課學習了《5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數學中,加法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也是基礎的基礎,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後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瞭解加法並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組成知識去做加法。

在本課中注重了一下幾個方面:

1、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力求使課堂體現生活味,數學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提取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豐富了學生對加法的認識。

2、注重算法的多樣化和思維的靈活性。在探討“4+1=5”的計算方法時,變老師講學生聽,為學生先獨立思考,動手擺小棒,主動與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時,針對學生的思維的差異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

3、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評價的魅力。在教學中,老師盡最大可能對學生的一舉一動進行客觀分析,並用各種方式對他們作出較合理的`評價,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一直在關注着他們。同時較全面瞭解了學生的學習現狀,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4、注重培養學生説完整話,提數學問題的習慣。如:讓學生觀察圖並把圖意完整表達出來及提出數學問題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處:

1、學生的傾聽和回答習慣還需要加強培養。

2、學生互動學習還有待於訓練。還有部分同學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計算方法)較好地與同學交流,要培養學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一起分享,怎樣通過同桌合作來獲取更多的知識、來解決學習中的某些難題,使學生學會初步與他人合作的方法。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9

今天我上了《5以內的加法》,5以內加法計算的基礎就是5以內各數的分與合,所以學生基本上都會計算。課後和聽課老師交換意見,不足之處反思如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在新課開始的時候,讓學生結合主題圖説説圖意,這裏就是要讓學生產生3個人和2個人合起來是5個人的概念。讓學生對“合起來”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但是這裏我的時間用的較少,對於“合起來”這個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帶過去,使學生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對於3+2的計算,可以是由圖上數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這裏我問學生3+2是怎樣算的,一開始學生有的'説是“心算的”,有的説是“心裏想的”,就是回答不出是想分與合,或者是直接就是從圖上數出的。在學生這樣回答的時候,我又追問了幾次,學生其實心裏可能就是在想分與合計算的,但是他們回答不上來,這裏我就不應該再多次追問,直接可以和學生指出我們在計算加法的時候就可以用分與合的方法,而且我們計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這個,雖然後來我也給學生指出了可以這樣算,但是在教學的環節中過於拖沓和累贅,顯得教學的環節不是很緊湊。

在新課教學環節的最後,教師應該適當的總結一下,如這裏的3表示什麼?2表示什麼?3+2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3+2=5表示什麼?我在課上作了這樣的處理,讓學生説,結果感覺有點像回答問題,沒有對新課作出像結論一樣的總結。

在“想想做做”1~3題的練習中,分別是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數、畫圓圈、和想分與合的方法來計算加法,在這三題的練習中教師主要是點撥和指導方法,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完成練習,這裏我講解的過多,沒有留給學生互相交流的機會,另外,時間有點緊張,以致於最後一道練習學寫算式的題目也沒有按計劃完成,原因就是前面的練習題的處理上拖沓,我本意是想通過練習加強新知識的鞏固,因此處理的比較細緻,課後思考這樣做使學生缺少了自主學習的機會。

最後第二題是一個郵箱和信封連線的題目,我給學生做了一個郵箱送信的遊戲,本意是想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效果看來不是很好,有些學生注意力被分散,書上沒有完成,時間過於倉促。

總得説來,這堂課上得不是很成功。

另外低年級階段,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認真聽、完整地説。認真聽包括聽老師説還有聽同學説,前面做的還比較好,但有時候在聽同學回答的時候表現就不是很好了。有時候覺得課堂上我説的太多,留給學生説,讓他們表達的機會不多,對他們不信任,應該多相信學生,充分給他們表達自己、闡述自己意見的機會,培養他們勇於思考,完整表達的能力。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10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加法,但是他們對加法卻不是一無所知的,學生看着圖列加法算式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如何説清圖意卻是有困難的,要理解加法的含義就更加困難了,因此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在教學例題的時候,首先讓學生觀察圖,説説從圖上知道了什麼。在這一環節的時候,有孩子説一共有5個小朋友,當時我是迴避的,現在想想可以這樣問:“你怎麼知道有5個小朋友的?”也許孩子會説出:“原來有3個小朋友,又來2個小朋友,一共就有5個小朋友。”然後我又問:“你能提一個什麼問題呢?”孩子的表情告訴我,他不懂什麼意思,然後我就拋給他們一個詞:請問,這下有孩子明白什麼意思了,隨即提出:“請問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在澆花呢?”為了後面的教學,我在這裏還逐步的要求孩子説三句話,孩子領會的也是不錯的。在學生列出算式後,我又問你是怎樣算的?孩子的回答很很多:有的是掰手指的,有的是看圖的,有的是用分與合的,還有的是根據數之間的關係:3再往後數2個就是5,比3大2的數是5。在這麼多方法中,我沒有否定任何一種方法,但是我卻強化了分與合的方法,因為我看教材上是這樣説的,不過我估計有的孩子是不會這樣想的。接着,我又帶領他們領會加法的含義,不過在這裏我的要求有點高了,因為我要孩子説出:“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就要把原來的3人和又來的2人合起來,所以用加法。”好孩子是可以完整説出來的.,不過基本能説出“把原來的3人和又來的2人合起來”我也就算了。

整節課我幾乎是按這樣的模式教學,有些單調,但還是比較紮實的,一節課下來,孩子基本能説清楚題意,理解加法的含義,因為動作配合語言孩子理解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想想做做的第4題,在做完後首先讓學生比較這3幅圖的相同與不同,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繫,然後又過渡到算式,找它們的相同與不同,區別與聯繫,通過這樣的比較讓學生感受在加法算式裏:一個數不變,另一個數逐漸增大1,得數也會逐漸增大1。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11

今天和學生一起學習了《5以內的加法》,我看到圖上近處3個小朋友在澆花,遠處有2個小朋友在提水。於是想到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小朋友們不但愛學習,還愛勞動呢,看他們在幹什麼?(出示3個小朋友澆花的動畫)請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接着説:水不夠了,這時有人去提水了,(再出示兩個小朋友提水的動畫)學生再説説幾個小朋友在提水?這幾個小朋友是“護綠小隊”的,他們一共有多少人啊?通過動畫演示,分3個層次,學生一句句的説出題意:有3個小朋友在澆水,有2個小朋友在提水,一共有幾個小朋友?這樣做,為以後解決問題時採用條件加問題的形式做滲透。以課件動態化的出示情境,有利於學生的理解,為第一次接觸加法的學生搭了一個台階。

“+”學生已經認識,我就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的意義是合起來。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算式3+2=5中3、2、5的意義解釋,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來解釋,説明學生能夠理解數的意義了。學生能夠通過分與合的經驗説出算式的意義。讓學生經歷形象-數-符號-語言-初步將意義整合。最後將3+2=5意義精簡為3和2合起來是5。這樣學生對算理就理解清楚了,並在説中理解了加法的含義。

想想做做第4題有3幅小白兔採蘑菇的圖,我先用動畫把它們放一遍給學生看,再請學生自己看着圖編好《小白兔採蘑菇》的故事,在編故事的過程中把蘑菇數量的變化過程在算式中填寫清楚,集體交流時學生就能明白每個算式所表示的含義,也注意到了算式之間的聯繫。

看來書上的情景圖,如果我們挖掘的好了,就能有很不錯的效果,就不需要絞盡腦汁的去自己創設情境了。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12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義

對低年級學生,《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數一數有幾個小朋友在幹什麼。當學生能看着圖説出圖的意思後,幫助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原來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2個小朋友,現在一共有5個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整個新課內容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情境,運用講故事、做遊戲、手勢演示等各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5以內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就學過,有基礎,如何在孩子進來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葉瀾説,在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必須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學生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鍊了能力;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是他越來越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才會學到新東西。這節課中學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義,又產生用加法計算的需求。給我的感覺是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

二、加強口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在進行計算的時候,首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盡最大可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5以內的加法計算的基礎是認識了數和數的合成,5以內的加法計算又是以後學習加、減法計算和解決加、減實際問題最基礎的知識。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急於將最優化的方法介紹給學生,而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拓寬了思路,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最後得出2和3合成 5,所以3+2=5。解決問題的時候,又讓學生利用剛剛學的加法,充分體驗加法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致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實現有效課堂的有力保障。數學教學首先是一種教育,國小生需要更多的養成教育。學生在經歷數學知識生成,體驗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過程中,要持之以恆地滲透數學學習習慣的教育。觀察習慣,思考習慣,乃至心算習慣,草稿習慣等等,不是一兩堂課或一兩段時間學生就會養成的,不厭其煩的引導,長期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和學生的身體成長融合為一體,成長為學生良好的素質。先想説做再在教師引導,同伴互助的基礎上更深入地想説做,這就在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13

今天教學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例5,這是“用數學”的內容,教材為我們提供了開放的問題情境——運動場中啦啦隊表演圖,看着這一幅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能夠列出不同的算式,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不受侷限,我在本課為孩子們創設了比較大的空間:

空間一:自主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始。出示主題圖後,我先給了孩子們觀察圖的時間,但沒有讓他們説看到了什麼,而是直接將要解決的問題提了出來“一共有多少人?”那麼啦啦隊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幫着解決這個問題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體作用。孩子們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後,我還重點讓列式的孩子給同學們講了為什麼這樣列,孩子們講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個小朋友,第二排有8個小朋友,兩排一共有15個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個人,女生有6個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個人”。這一環節讓學生體驗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使學生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空間二:找不同,進一步體會加法含義

在學生列出了兩個不同的算式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兩種解答方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過這一問題的思考,孩子們感受到了這兩種解答方法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圖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進一步體會了加法的含義。

這一例題的解決讓學生切實經歷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並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14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的引領為主線,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為契機,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用,用中學。

1、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力求使課堂體現生活味,數學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如:在鞏固應用的最後一題,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算式來表示生活中的例子(看算式説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提取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豐富了學生對加法的.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也在這裏體現得淋漓盡致。

2、注重算法的多樣化和思維的靈活性。在探討“4+1=5”的計算方法時,變老師講學生聽,為學生先獨立思考,動手擺小棒,主動與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時,針對學生的思維的差異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但我還是組織學生對“看組成想加法”的方法,跟其它算法進行比較,讓學生髮現這種方法是最簡潔、最實用的,培養學生多中選優的數學思想。由於是第一課時,孩子們的思維與表達還未達到契合的程度,在學生的思考與表達無法企及教學目標的要求時,老師的引領作用至關重要。

3、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評價的魅力。在教學中,我盡最大可能對學生的一舉一動進行客觀分析,並用各種方式對他們作出較合理的評價,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一直在關注着他們。同時較全面瞭解了學生的學習現狀,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初步形成。

4、注重培養學生説完整話,提數學問題的習慣。如:讓學生觀察圖並把圖意完整表達出來及提出數學問題注意學生對單位名稱的正確表達,為今後學習寫單位名稱做好鋪墊等。

不足之處:

1、學生的傾聽和回答習慣還需要加強培養。

2、學生互動學習還有待於訓練。還有部分同學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計算方法)較好地與同學交流,在今後教學中我會先培養學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一起分享,怎樣通過同桌合作來獲取更多的知識、來解決學習中的某些難題,使學生學會初步與他人合作的方法。

3、低年級的教法本應靈活多樣,但受客觀條件所限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一些教學內容如果能借助多媒體,相信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更加的教學效果。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15

5 以內的加減法是10 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學生由幼兒園學習的基礎,計算除去個別學生有難度,大多數學生掌握較好,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繫,在具體的情景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這個內容上面來。我是這樣做的: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加減法就在我們的身邊。

課本上的情景圖非常有意思,但與學生的'生活裏聯繫不夠密切,我在教學中,儘量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創設情景讓學生參與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非常感興趣。比如教學5 以內的減法,我設計了下面一個活動:分貼畫。小孩子對貼畫都很感興趣,小眼睛緊緊盯着貼畫,看究竟怎麼分。注意力一下子都轉移到學習上來,我就勢引導:我能提出一個有關貼畫的問題,誰能回答正確,就將給他一張貼畫。我有5 張貼畫,獎給坐得最端正的曹卓凡一張,還剩幾張?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了,我趁機引入了減法的意義。並提問:誰能根據我手中的貼畫,發現一個減法問題,提出來。學生很快提出了關於5 以內減法的所有問題並進行解答,教學效果特別好。

2、採用多種練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正確、迅速地口算,還必須經常地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行訓練。

1、視算

每節課前,利用3 ——5 分鐘的時間,按既定速度出示口算卡片( 投影片) ,讓學生看卡片( 投影片) 口算。可在全班用開火車或對口令等形式進行練習,也可以指名回答或搶答。課中,可以讓學生自己或同桌或四人小組利用自制的口算學具進行練習,使視覺、思維與口語表達密切聯繫起來。

2、聽算

教師按一定速度讀題,學生迅速口算,直接寫出得數,使聽覺、思維與口語表達也直接聯繫起來。

3、筆答

教師事先準備好口算題單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強化學生的口算能力。

4、遊戲 性練

(1) 口算接龍。教師事先準備好幾組口算題( 可寫在動物、花朵等圖案的反面) 各組學生每人一題,逐一填寫得數,看哪組同學算得又對又快。

(2) 找朋友。教師事先準備好寫有數字( 口訣)、算式的卡片,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通過口算迅速找到自己的朋友。

5、競賽

每週一次進行比賽,評出有進步的學生,激勵其多練。

通過各種遊戲使枯燥的口算練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總之,口算練習要經常化、趣味化、長期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