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用數對確定位置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13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用數對確定位置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用數對確定位置説課稿

用數對確定位置説課稿1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用數對確定位置》。下面我就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這三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將分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1 、首先是教材分析:用數對確定位置是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前後、上下、左右等表示物體具體位置及簡單路線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第一學段學習內容的延續和發展,讓學生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圖形與座標”打下重要基礎。

2 、其次是學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據需要按一定順序排列是學生已有的經驗。如:教室的座位、課間操站隊、放學路隊等。但是用數對錶示位置順序,並在方格圖上用數對確定位置,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創設現實情境,增加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讓其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基於以上認識,結合課標的要求,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認識數對。

(2)能用數對錶示位置,並能在方格圖上確定位置。

(3)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4、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目標要求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為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難點是正確地用數對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充分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把具體實物圖形抽象為直觀的點子圖、方格圖,是本節課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關鍵。

二、説教法和學法:

在生活中有很多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歸納問題的共同特點,從而建立數學模型是設計本課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五年級學生與中低年級的學生相比,他們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方面能力更強。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長並逐漸符合客觀現實,同時,創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本節課主要採用一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以教材的情境設計為依託,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對數對學習關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問題意識。

(2)數形結合法:把抽象的知識與具體的圖形聯繫起來,使圖形更加直觀,從而有效降低教學的難度,加深學生對數對的理解和認識。

(3)合作學習法:在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為每位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機會,幫助學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

三、説教學過程:

圍繞這3個基本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我設計以下4個教學環節。

(一)激情導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首先我創設了國慶閲兵的情境,對國小生來説,天安門前的閲兵,令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學生被整整齊齊的隊列所吸引。同學們,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想説的。接着用一句話“這是參加軍訓的一個方隊,其中的小強表現的最為突出”出示課本中的情境圖,問學生:你知道小強在什麼位置嗎?“你能不能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把小強的位置描述出來”。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探究熱情。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和同桌交流,可能出現以下説法:第二排第三個、第三排第二個、從左往右數第三豎排第二個,從右往左數第四排第二個、從前往後數第二排第二個從後往前數第三排第三個等等。對於這些説法要引導學生找出各自的不足,引出下文:要想描述的既準確又簡練,那就需要統一的標準。從而引出行和列。這時,我就會順勢引導學生説出豎排稱為列,橫排稱為行。並結合情境圖讓學生説一説哪是列,哪是行。告訴學生確定列一般是從觀察者的左邊往右數,並讓學生找一找哪是第一列,第二列等等。確定行一般從前往後數。同時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直觀的感知了列和行的概念,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二)探索新課

下面是本節課教學重點環節,前蘇聯教育家提出:數學不應是數學結論的教學,而應該是數學過程的教學。新課標也特別強調知識建構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設計本環節時,設計了4個生動有趣又富於思考的問題,讓學生一直處於積極地思維狀態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再創造”過程。

首先説一下教學重點的突破

1、問題一:你能不能用列和行描述一下小強的位置?

學生已經有了列、行的概念,他們可以順利的説出張亮在第3列,第2行,也許有的學生會説在第3行,第2列。這時,我就會強調在數學中一般先説列,再説行。緊接着再讓學生説説其他同學的位置。

2、在學生能用語言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後,讓學生觀察圖片發生了什麼變化:有具體的情境圖變成了點圖,這一步主要是讓學生以觀察具體的直觀圖形為基礎提高其能力,變成比較抽象的點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找一找此圖中的第一列第一行以及小強等同學的位置,此處是深化基礎。接着引導學生對比此種表達方法與一開始自己的表述,讓學生説一説感受。學生會説此法簡潔準確。而此時我又拋給學生一個問題:其實這還不是最簡練的方法,想一想你能不能把這種表示位置的方法變得更簡練一些呢?學生在經過討論後,得出自己的方法,比如:圖形、符號、數字等等。在進行全班交流時,只要有想法都應該給予肯定。教師進行總結:我發現你們這些方法有相同之處,你發現了沒有?最後得出統一標準:第三列第二行寫作(3,2),前面的3表示第幾列,後面的2表示第幾行;中間用逗號隔開,這種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數學上就叫做數對,同時板書課題。

然後,再以小剛等同學的位置為例,用數對來表示,加強鞏固。

雖然這裏直接告訴學生數對也未嘗不可,但數對產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就不能為學生所真切感受。我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體驗既有方法的繁瑣和不便,從而催生出數對的雛形,學生也就經歷了知識建構的過程。

3、問題三:

第3個是小遊戲“快速找藥”,這個遊戲是對課後題進行了改進。以男女對抗賽的形式進行。台下的同學説出某種中藥的位置並用數對錶示大聲讀出來;台上的同學按所説的`數對找出相關的中藥。這個小遊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並能讓學生開心的對多學知識進行鞏固。

4、問題四:用數對錶示班級學生的位置

其實啊,在我們生活中,不僅這些中藥的位置可以用數對錶示,像我們的座位也可以用數對錶示……你能用數對錶示我們班的每個同學的位置嗎?讓他們及時將知識應用到生活情境中,説一説,寫一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檢查過程中注意特殊數對的教學。請同一行的同學説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數對。例如:(3,1),(3,2),(3,3),(3,4),(3,5),(3,6),並觀察這些同學的位置和數對,你發現了什麼?總結同一列數對的特點。接着讓學生猜測同一行的數對(1,2)(2,2),(3,2),(4,2),(5,2),(6,2)有什麼特點。最後驗證總結同一行數對的特點。最後一組數對是(1,1)(2,2),(3,3),(4,4),(5,5),(6,6),方法同上。

下面是教學難點的突破:

學習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是本節課的難點,在難點上我以學生為主體設計了3個步驟,,引導學生逐步突破難點,並同時滲透數學思想。

1、讓學生觀察示意圖,讀懂方格圖,確定第一列第一行。

2、使學生明確在方格紙上數對的含義。引導學生把例1中學習的經驗應用到例2中來,促進學生知識與經驗的遷移。

3、讓學生表示出圖中其他同學的位置,並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4、設置疑點:能不能馬上找出小紅的位置(5,x)此部是為了讓學生明確必須要有兩個數才能確定一個位置。

(三)鞏固應用

第三個環節是聯繫生活,靈活應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應用性相結合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我設計了兩個練習,請看:

1、看圖填空

2、國際象棋。

(四)回顧總結,拓展視野。

第4個環節是課堂總結,課堂總結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總結,也是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的環節,因此我在學生回顧總結後,自然引出地球經緯線的知識,並且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收集生活中用數對錶示位置的例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設計,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實際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得到情感與能力的培養,力求教育的潤物細無聲。當然説課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予以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用數對確定位置説課稿2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習了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經獲得了用自然數表示位置的經驗。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確定位置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為第三學段學習圖形與座標的內容打下基礎。教材安排了2個例題,分3課時進行教學。我説的是第1課時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並增強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受確定位置的豐富現實背景,體會數學的價值,並能聯繫生活實際,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方向與位置的有關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説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我設計以下4個教學環節。

(一)衝突激發需求。

課的開始我設計説位置,找課題遊戲,

1.今天的數學課,我們要研究什麼呢?

老師將課題藏在我們班的一位同學那裏,在誰那呢?要不我提供一些線索,大家來猜一猜?

2.(可能會出現幾種不同的答案)課題明明放在同一個同學那,為什麼有幾種不同的答案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需要。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際場景中確定同學的位置。一方面,教師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引發了學生的認知衝突,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確定位置方法的侷限性,引發學生產生用統一、簡明的方式來確定位置的需求,為新知的學習提供原動力。

(二)自學探究新知。

前蘇聯教育家提出:數學不應是數學結論的教學,而應該是數學過程的教學。新課標也特別用經歷過程來強調知識建構重要性。因此,我在設計本環節時,分了3步進行,讓學生一直處於積極地思維狀態中,自主學習,體驗數學知識的再創造過程。

第一步:學生自學用列、行,以及數對確定位置

1.先讓學生根據自學目標1.什麼是列,什麼是行?2.怎樣確定第幾列第幾行?3.用數對怎樣表示第幾列第幾行?自學課本15頁。

在學生自學完成後,請學生自主交流,交流時教師要有意識的對知識進行補充、規範和整理。例如學生講到列是豎排,行是橫排時,教師可以馬上出示課件,並請學生上台指一指列在哪,行又在哪兒?在確定第幾列第幾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要以觀察者的身份進行觀察。規範從哪個方向數列與行,並以教師的觀察角度,讓學生依次按對應的列數或行數站起來。

2.有了列與行的概念後,馬上規範剛才出示課題那位學生的位置,並在這時強調在數學中一般先説列,再説行。並讓學生對比這種描述方法和他們自己的描述,談感受。老師再讓學生説出小蘭、小強的位置,教師進行板書。

3. 並質疑,讓學生能否想一個更加簡單的辦法來表述位置。通過剛才的自學,有的學生可能會用兩個數字來表示。我就會請他們來説一説數字所表示的含義。在他們説出前一個數表示列,後一個數表示行後,我就會對他們説,恭喜你們,你們真是了不起,創造出瞭如此簡潔,明確的方法。像這樣用兩個數也就是一對數來表示位置,我們稱它們為數對。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用數對的方法確定位置。(板書課題)。然後,用數對規範板書好剛才出示的三個位置,邊書寫,邊再次強調:在書寫時前面一個數表示列,後面的數表示行,中間用逗號隔開,兩個數用小括號括起來。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4.用數對確定位置這也是我們數學家用來記錄位置的方法。你們通過昨天的預習知道哪位數學家發明用數對確定位置嗎?(讓學生收集資料之後進行交流,如果沒有,老師介紹)

設計意圖:整個第一步主要是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方式進行的,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教學的,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自主介紹笛卡爾,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知識產生的過程,激發他們觀察生活,探究數學的熱情。

第二步:用數對錶示我們班同學的位置

讓他們及時將知識應用到生活情境中,説一説,寫一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是為了鞏固教學重點。

我會針對性的板書如:小紅(4,2),小民(2,4)

追問:同樣是4和2兩個數字,他們所表示表示的含義是一樣的嗎?

設計意圖: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兩個數字組成順序不一樣,表示的位置就不一樣,從而再次強調列在前,行在後

第三步:找到屬於自己的數對

教師出示一個數對,請對應的學生站起來,這一步體現了活動化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找位置的同時,進一步鞏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數對裏有2個特殊設計:(5,X)和(X,5)是為了讓他們明確必須要有兩個數才能確定一個位置。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學習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是本節課的難點,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以學生為主體設計了4個步驟,引導學生逐步突破難點,並同時滲透數學思想。

1.找位置:學生觀察例2示意圖,找到書報亭的位置,並交流找的方法。再次強調先找列,再看行。

2.讓學生表示出圖中其他景點的位置,並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觀察大象館和海洋館位置的數對,看看發現了什麼。並追問 如果兩個數對中的第1個數相同,説明這兩個景點的位置有什麼特點,幫助學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

3.讓學生根據數對在方格紙上標出一些場館的位置,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4.找路線:請學生根據例圖設計一條合理的遊玩線路。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物體平移後數對的變化情況,由行想數,另一方面,通過觀察數對的變化讓學生想像小明的運動情況,由數想形。這樣,既體現出數形結合的思想,又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聯繫生活實際。

第三個環節是聯繫生活,靈活應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應用性相結合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我設計了兩個練習:

1.用數對錶示裝飾瓷磚的位置

(1)談話:在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用到了數對的知識。(出示練習三第2題瓷磚圖)這是小明家廚房的一面牆上貼着的瓷磚,你能用數對錶示這四塊花色瓷磚的位置嗎?

(2)仔細觀察這四塊花色瓷磚的位置和表示的數對,你發現什麼規律了嗎?

2.國際象棋記錄棋子位置的方法

(1)談話:數對不僅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在競技體育中也經常用到數對的知識。

(2)課件出示國際象棋的畫面,並以此完成相關練習

設計意圖:練習的形式活潑有趣,富有開放性和人文性,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能讓學生體會數對對確定位置的應用價值。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更好的鞏固了用數對確定位置這一新知識。

(四)總結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出示神舟六號飛船返回地球的畫面。

3.課外作業:通過上網、看書等方式蒐集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運用。

設計意圖:結合數對介紹地球儀上的經緯線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有利於學生充分體驗數對知識的廣泛應用。佈置的作業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可以使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鏈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將數學思考引向深處。

教法與學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設計,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我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關鍵詞的落實上。第1個關鍵詞是思維。凸顯矛盾衝突,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接楔處激起思維的火花;第2個關鍵詞是思想。強化符號化、簡約化思想,培養學生抽象和簡約化的思維品質;第三個關鍵詞是滲透。首先是在教學過程中把指導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與學習策略的學習與運用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得到情感與能力的培養,力求教育的潤物細無聲。

用數對確定位置説課稿3

第一,依據標準説理念:

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第二,聯繫實際説教材:

《用數對確定位置》一課是青島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個窗口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空間與圖形”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的想象能力。本節課是在第一學段學習了用前後、左右、上下等表示物體的位置和東西南北等八個方位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第一學段“方向與位置”內容的延續和發展,也是第三學段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的基礎。這部分內容對學生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發展空間觀念具有重要的作用。課程標準要求:在具體情境中,能用數對來表示位置,並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行、第幾列的規則,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的位置。

2、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位圖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依據以上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1、在現實情境中感受確定物體位置的多種方式、方法。

2、突出在平面上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多樣性和實質統一性:都需要兩個數據。

教學難點:靈活應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發展學生能力,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方格紙、水彩筆等教具。學生準備:鉛筆、練習本等學習用具。

第三、立足發展説策略。

教育家布魯納説過:“教學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是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在設計教法時,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結合國小生的認知規律,採用以下幾種教法:以談話法、觀察法為主,以討論法、練習法為輔,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調動學習橫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我在講求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法的指導。我把學法確定為:觀察法、探索法、討論法等。

第四、情境互動説流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秉着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安排為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談話式情境導入。

通過我和學生“握手交朋友”這一細節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引出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好朋友(提出一個要求:只説位置,不説名字,讓大家猜一猜。)其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從而順利的拉開本節課的序幕,並揭示本課的課題:確定位置。(板書:確定位置)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體驗新知。

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有利於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

在這個環節,我打算分兩個層次進行:

第一個層次——學習列、行的含義和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過則。

首先,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幅學生非常熟悉的本班座次圖,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班長小紅的位置。在這裏,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答案:有的可能會説第幾行第幾個,也有的會説第幾排第幾個,或者説左邊第幾個等等。但是學生所説的行和排都是根據其自己的理解和習慣確定的,並未形成一個統一的規則。由此引發學生的爭論:為什麼同一個人的位置,有人説是第4排第3個,還有的同學説是第3排第4個呢?在爭論中,很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出列的含義:為了統一標準,我們把豎排叫做列。在數列的時候,一般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接下來,在列的基礎上學習行,對學生來講就比較容易了。明確從“排”到行,從前到後的順序後,我打算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列和行的訓練上。在此,我設計了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在來找一找班長小紅的位置,以及聯繫本班的`實際找一找自己的位置。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最終目標。

這一層次,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還數學的本來面目,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題目設問,既能達到以問促學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在剛才學習的基礎上,老師進一步提出用圓圈表示小紅的位置。此處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體會點子圖的簡潔。

第二個層次——數對的含義和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

我先給學生設置障礙:讓學生根據剛才所學知識,跟隨老師的速度,記錄“點”

的位置。老師説的速度越來越快,讓學生感覺到力不從心,讓學生體會到這種方法很不簡便,為後面教學數對埋下伏筆。順勢,老師提出要求:有沒有比這更簡便的方法記錄位置呢?

學生課能會出現很多不同的表示方法:4。3;4*3;(4,3);4,3通過全班交流和爭論,讓學生逐一發現每種方法的優缺點,從而確定最科學的記錄方法:(4,3)。

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自主發現多種方法,在老師的點撥下,找到最優的一種方法。在學生的思維碰撞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在此,老師明確介紹數對錶示位置:數對中有兩個數,我們在表述的時候,應該先表示列數,再表示行數,前後的順序是不能顛倒的。因為,小紅的位置是在第4列第3行,所以在這裏我們應先寫列數:4,再寫行數:3。數對還有它特定的書寫格式,要用括號把列數與行數括起來,並在列數和行數之間加上一個“,”

把兩個數隔開,也就是(4,3)。我們讀作“四三”。之後,老師隨機指方格圖上的圓點,讓學生練一練。

在這裏,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環節:讓學生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先把它寫在練習本上,然後再回答。

第三個環節:拓展應用。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我設計的練習題裏求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新舊知識融合恰當,形成技能技巧,開拓思維,發展能力,達到練習的目的。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課本中的練一練:根據給出的數對,説出表示的是第幾列第幾行。這是考察學生對數對的基本理解和應用。

剛才,同學們根據兩個數組成的數對,能很快確定位置。生活中有沒有運用數對解決的問題呢?由此我將學生的思維帶到生活中,在這設計了第二個題:2、要求學生、任意報出某個同學的名字,讓小組內其他同學説説這個同學是在第幾列第幾行,並用數對錶示出來。

然後,多媒體導入練習3:在我們的廚房裏經常看到這樣的圖案:想想看用數對怎麼表示呢?再給出學生四個數對,讓其找到位置並用鉛筆標出,看一看,組成的什麼圖形?

這些練習的設計,是讓學生利用學生熟悉的現實場景,安排了多種形式的學習,並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瞭解到這些方法不是單一的,有時也是隨着事物的變化而產生變化的,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

回想這節課,説説自己的收穫有哪些?

這個環節主要是再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回憶過程中更清楚地認識到這節課到底學了什麼,通過談感想,談收穫,學生間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第五、回顧課堂説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堂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為了給學生對教學內容留一個直觀、完整、深刻的印象,更好地突出重點,我這樣設計我的板書:

確 定 位 置

豎排→列 左→右

橫排→行 前→後

( 4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