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83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信息窗3的教學內容—分數的基本性質(板書)。

一、説教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掌握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通過設計科普展板的情境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為今後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解決有關分數的問題打下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找出與一個分數大小相等的分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概括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及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生的特點,本節課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是:自主探索,發現,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四、説教學方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實踐操作法),這些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是本節課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法。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從數學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感受數學來自生活的道理。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合作交流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説教學過程:

教育家布魯納説過:“認識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產品”。根據這一思想,本節課我以學生為立足點,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新課標提倡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課開始,我跟學生交流,你們參加科技活動時都設計過哪些科普展報呢?學生討論交流後,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學校科教活動中同學們設計的科普展板的情境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塊展板文字與圖片所佔比例,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學生觀察思考後可能提出:“每塊展板的圖片部分佔整個版面的幾分之幾?”等有價值的數學信息。

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生動形象的情境,讓學生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認知的興趣,調動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熱情,從而有效開展數學學習活動。

(二)研究素材,猜想規律

一、教學第一個紅點,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師出示問題:“每塊展板圖片部分佔整個版面的幾分之幾?”,讓學生獨立解決。通過思考後學生得出:“把每塊展板看作單位“1”,圖片部分分別佔展板的1/2,2/4,4/8。教師追問學生這三個分數有什麼大小關係?學生通過自己的認識猜測大小後,教師讓學生利用彩筆和紙條塗一塗,畫一畫分別表示出這三個分數,通過塗一塗,畫一畫,讓學生展示交流,學生直觀的發現這三個分數是相等1/2=2/4=4/8。這時,教師抓住時機提出問題:“分數大小不變,但分子,分母是按照什麼規律變化的呢?“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然後全班彙報。有的學生髮現:“1/2的分子分母同時乘2就得到了2/4,分子分母同時乘以4就得到了4/8。而有的學生髮現4/8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2就得到了2/4,同時除以4就得到了1/2(板書)。教師再寫出一組分數2/5=6/15=12/30,讓學生舉這樣的例子。請同學仔細觀察這三組相等的分數,發現了什麼?通過觀察、討論交流。學生髮現: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大小不變。教師隨即向學生揭示,像這樣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0除外”學生進行討論,回答: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0,分數就沒有意義。我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進一步強調分數的基本性質。

數學學習特別關注學生的體驗。這樣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塗一塗,畫一畫真正體驗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形成,逐步理解分數基本性質的含義,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認同感。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綠點,對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鞏固和應用

出示問題:“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你能寫出幾個相等的分數”?學生可能寫出2/3=8/12=10/15,也可能寫出48/64=24/32=6/8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説出自己寫相等分數的依據和方法。學生交流後得出:“一個分數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分數大小不變。

通過讓學生寫出幾個相等的分數,使學生能初步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加深對分數進本性質的理解和掌握。

三、討論交流、驗證規律

我引導學生回顧分數基本性質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根據規律驗證是不是所有的分數經過這樣的變化,大小都不變呢?學生對畫有12個小正方形的長方形卡片上進行塗一塗、畫一畫,找出這些小正方形的4/12,1/3,通過塗一塗、畫一畫學生得出:4/12=1/3,從而進一步驗證了分數的基本性質。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舉例驗證分數的基本性質,加強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和鞏固,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鞏固拓展、應用規律

為了使學生掌握新知,鍛鍊能力,發展思維,我設計瞭如下練習題:

1、基礎練習

自主練習1:先塗色,在比較大小。學生獨立完成,使學生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直觀認識。

自主練習2、在()裏填上合適的數。通過填合適的數,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

2、綜合練習

自主練習3:通過這道題,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感受數學來自於生活的道理。

3、新舊對比,溝通聯繫

讓學生回憶商不變的性質,並與本節課學習的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比較,使學生髮現利用商不變的性質也能解釋分數基本性質的存在,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五、總結反思,深化規律。

我帶領學生總結本次課堂:同學們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讓學生從知識、方法、感受三個方面進行交流。

六、板書設計

x2 = 2/4 = x4

= x2 = 1/2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

好的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本節課我採用重點式的板書設計,將教材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加以歸納概括,力求用簡潔的文字表達清楚,層次明確,重點一目瞭然。

我的説課內容到此結束,誠心期待各位評委老師的批評指導,謝謝大家!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2

一、説教材

國小數學冀教版第十冊第單元《等式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已經掌握了方程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等式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重點,更是今後學習解方程的基礎。

我搜集了人教版的教材近行對比,發現:雖然版本不同,內容編排不同但是數學學習內容大體相同,都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這裏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們現在的版本把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和性質二都是以文字的內容具體的呈現了出來,而人教版教材是通過遊戲的方式呈現的,具體的性質內容是在後來的解方程當中逐步體現的。我個人覺得現在的版本還是可取的。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並能用語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能力目標:

1、在用算式表示試驗結果、討論、歸納等活動中,經歷探索等式基本性質的過程。

2、通過學習理解並能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討論歸納的意識和習慣,養成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理解並能用語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並能用語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具準備:天平,教學課件,學生導學案等材料

三、説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習慣進行高效課堂模式下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探究與合作交流能力。在學習了方程的`意義的基礎上,再加上對天平已有知識的經驗積累,應該根據我的教學設計能夠一步步研究出等式的基本性質。當然由於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差異,對於學困生還是應該照顧到。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我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引領學生課堂生成:

四、説教學過程(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

(一)、速算比賽:

6。6÷11= 128÷3。2= 250×12= 60×0。2=

36÷180= 2。6×10= 190×0。4= 74÷0。2=

這幾道題是一直以來堅持的口算訓練。不過在處理上採取了比賽的方式,時間是一分鐘,我公佈答案後學生迅速自評,並由組長算出組內共算對了多少道題,以此作為標準評出優勝小組,並及時進行加分評價。

(二)、創設情境

教師導語:剛才的比賽中某某組表現的很棒,為他們組贏得了寶貴的2分,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繼續發揚這種精神,同時老師更希望其他組能有出色的表現。上節課我們用了什麼儀器了方程的意義呢?(學生肯定會異口同聲的説是天平)教師隨機出示天平。每組一台。我們這節課還利用天平學習,學習什麼呢?請大家看導學案並齊讀課題和目標。教師相機板書。

(三)、獨學導學一

導學一:

小實驗1、根據圖片演示實驗。列式為()

實驗2、在天平左邊的托盤裏再放入2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出現什麼情況?接着再天平右邊的托盤裏放入20克砝碼。根據這時天平的情況列式()

實驗3接着再在天平左右兩邊同時放入100克砝碼,天平會怎麼樣?可以列出等式()

實驗4接着在天平左邊的托盤裏再拿走20克的砝碼,在天平右邊的托盤裏再拿走20克的砝碼。天平會怎樣可以列出等式()?

總結:通過上面的實驗:觀察上面的4個等式,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根據我的設計大多數同學根據已有經驗會很快列出算式,可能有同學會利用我給出的天平來驗證,獨學充分後教師要做好評價。

(四)、對學、羣學。

學生充分獨學後,對子之間交流進入對學階段。對子之間交流,交流完後組長組織組內組內總結展示。小組長要根據情況確定待展同學。教師巡視觀察那個組利用天平利用的效果好準備接下來的精英展示。教師要關注學困生。特別是雙差生。教師還要做評價。

(五)、精英展示

我這個環節準備一組或兩組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名同學一塊展示。教師要做好規律的總結提升和及時的評價,特別是聽展。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學生列出的每個等式。

五、完成導學二。

導學二(1)根據圖片寫等式

(2)根據圖片寫等式:

比較上面兩組等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有了學習經驗,這個環節應該很順利。還是按照高效模式進行,在教學中注意利用教學課件突破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有的小組可能還會出現加減的情況,教師要適當引導到倍數關係。

達標訓練:(1)30+x=100(2)x — 71=4

30+ x—30=100()x–71+()=4()

x=()x=()

(3)21 x=105(4)x ÷21=3

21x÷()=105()x÷21×()=3()

x=()x=()

學生理解了等式的基本性質理論,我覺得由理論到實踐應該給學生一個過渡空間,所以我設計了這一環節。學生獨立完成後挑選組長進行展示,此時教師重點強調學生填空的依據,這樣就更好的鞏固了剛學完的理論。完成後教師小結。引導學生談收穫。

最後是達標測評。我選的是教材42頁的第一題。學生做完後教師公佈答案,學生互評。教師要做好評價。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3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一節概念課,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本節課內容是第二單元的第三課時,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是利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先決條件。

教學目標:

1、體會國旗中隱含的數學規律,豐富學生關於國旗的知識,培養學生愛國旗,愛祖國的情感;

2、結合不同規格的國旗的典型事例,經歷認識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的過程;

3、認識比例,知道比例的內項和外項。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會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理念: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概念;

2、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自主構建數學知識;

3、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三、鞏固練習,加強應用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構

(重點)

教學設計三環節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構

活動一,教學比例的意義;

活動二,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兔博士網站中提供的關於國旗通用的五種規格:

(1)長288cm,寬192cm;

(2)長240cm,寬160cm;

(3)長192cm,寬128cm;

(4)長144cm,寬96cm;

(5)長9 6cm,寬6 4cm;

請你任選兩種規格的國旗,計算一下它們長和寬或寬和長的比值,小組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義:

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寫成一個等式,像這樣

240:160=144:96

240/160=144/96

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

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

總結歸納比例的概念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合作交流:

試着把上面比例中的兩個外項,兩個內項分別相乘,你發現了什麼?

在比例裏,兩個內項的積等於兩個外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內項積=外項積

師生共同總結:

基礎練習一:

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

組成比例。

(1)7:3和21:9

(2)0.5:24和1.5:3.6

(3)8:6和1/6:3/4

(4)3/10:1/4和6/25:1/5

基礎練習二:

上午10時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長度的竹竿。測得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長度如下表:

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

3

2.5

2

1.5

1

0.5

影子長度(米)

6

5

4

3

2

1

竹竿高度(米)

(1)寫出竹竿高度以與影子長度的比,填在上表中。

(2)根據上面的結果寫出三個比例。

拓展練習:

試着利用8的四個因數組成四個比例。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填空:

3:2=( ): 6

( ):12=2:6

課後反思,教學相長:

今後教學中,我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注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完整性。

二、是對學生要及時給予評價,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讓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信心。

三、是靈活駕馭課堂的即時生成,要善於捕捉學生們的閃光點。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比例的基本性質:內項積=外項積

板書:

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4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的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第三個單元。而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3、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説教學過程: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經,因此我進行了如下設計:複習了什麼叫做比?什麼叫做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目的就是為新授進行鋪墊,搭建腳手架,同時也為學生後面區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礎。

在新授這個環節裏我設計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學比例的意義,運用比例的意義進行的練習;第二部分是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的練習;第三部分運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進行的練習;第四部分給出四個數讓學生寫出比例、和給一個乘法等式寫出比例。

在第一部分裏,我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比寫成等式的形式,為揭示比例的意義做鋪墊。隨着學生的彙報,教師有意識的將比值相等的比寫在一行上,引導學生觀察每兩個比之間的關係,告訴學生像這樣的式子叫做比例,給學生直觀的印象。讓學生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比例的意義後,及時組織練習。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運用了比例的意義,而且對比的性質也有一定的運用,培養了學生從多中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熟練運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六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探究的能力,教師給了學生一個自學提示,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有順序,有目的。在彙報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和基本性質時都讓學生舉例説明,達到全體學生都能理解的目的。比例和比的區別是小組內研究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學生能從意義、性質、名稱上去區分,從而使學生正確的區分比和比例。

第三部分:根據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這樣的題最能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靈活性。

第四部分:用四個數組比例,學生在組的過程中沒有方法和順序,那麼,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去引導學生髮現方法,總結規律,使學生不僅要把題做對,而且要善於總結方法,指導自己更好的去做題。有了這道題,在下一題中,讓學生通過一個乘法算式改寫成比例式,就稍微容易些了,讓小組內交流方法,培養學生善於總結的能力。

在課堂小結中讓學生説出本節課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目的是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有一個回顧過程,加深學生的印象。

課後練習中出了一個比靈活的開放題,目的是提高他們的綜合用能力。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思維的空間。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興能站在這裏,向大家展示我的説課。我的説課內容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將從以下這些方面來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課件)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十冊中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是在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後面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以及分數運算的重要依據,因此本節內容將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課件)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與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法和學法(課件)

為了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巧妙的扮演着引導着、組織者的角色。設計了情景設疑、觀察發現、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提倡:過程重於結果。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與記憶。因此我引導學生去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遊戲比賽等形式來組織教學。

四、教學過程(課件)

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齡特徵,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發猜想(課件)

首先、我為學生帶來了一個猴王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們都愛吃猴王做的餅。一天,猴王做了三張同樣大的餅。猴王把第一張餅平均切成了兩塊,給了猴1一塊。(課件)猴2看見了,眼饞的説:“猴王,猴王,我要兩塊。”猴王笑眯眯的説:“別急,別急,給你兩塊。”只見猴王把第二張餅平均分成了四塊,給了猴2兩塊。(課件)猴3更貪心:“我要六塊,我要六塊。”猴王想了想,把第三張餅拿出來,平均切成了十二塊,果真給了猴3六塊。

“同學們,你們聽完故事後,覺得哪知猴子分得餅最多?”

一上課,先聽一段故事,學生們自然非常樂意,並會立即被吸引,積極的思考故事中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故事設疑,馬上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二)、動手操作、初步感知(課件)

我讓學生把準備好的三張圓片,拿出來代替猴王做的餅,分別按照折,畫,塗的步驟,表示出每隻猴子所得的餅,並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然會對那三個圖形進行觀察和比較,從中有所發現。(課件)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學生更加確定,三隻猴子分的餅確實一樣多,有了實物的直觀對比,學生不難理解,三個分數大小相等。可是為何分數的分子、分母不同,大小卻相等?在此處,又設下懸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這一情境的設置,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不僅複習了分數的意義,為下面導入新知作好鋪墊、遷移。並且在教學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愛動手以及直觀思維的特點,營造出良好的學習開端。接着,我因勢利導,安排下一環節:

(三)比較歸納、揭示規律(課件)

(1)我板書這組分數後,請學生觀察:從左往右看,分子是怎麼變的?分母是怎樣變的?此時我將主動權全都交給了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討論,最後彙報結果。有的小組認為分子加了1,分母加了2等。我都笑而不答。而是鼓勵學生逐一去驗證各種猜想是否具有規律性。使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發現中成長。直到有些學生髮現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了2和3時,我及時給予了肯定和表揚。此時,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我設計了一道填空題,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概括出這一發現,並讓多名學生説一説。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併為進一步學習增強了信心。在此基礎上,我再佈置一個任務:你再從右往左看,又有什麼規律?有了前面的經驗,這時學生很快得出: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也不變。

(2)就在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時,我拋出了一個問題:分數的分子分母如果同時乘或除以0,會是什麼結果?學生頓時領悟:要0除外。

(3)最後,我建議學生用一句話來歸納這兩個發現,師生共同完善規律。此時我才板書課題,並告訴學生這一規律就叫分數的基本性質,使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4)現在,學生明白了聰明的猴王原來是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分餅的。即滿足了猴子們的要求,又分的那麼公平。(課件)如果猴4想要八塊怎麼辦?如此設計,既首尾呼應,又培養了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堂的高潮之後,我啟發學生還可以用商不變的性質來説明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

(四)多層聯繫、鞏固深化

練習的設計是鞏固新知最有效的方法。我儘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因此我精心設計的整套練習都是以遊戲加比賽的方式來進行。(課件)首先,我安排男、女生以搶答的形式,來填空,重點要讓學生説出解題依據。接着,我又設計了師生互動的遊戲:我的分子填4,你的分母填多少?我的分母填48,你的分子填多少?最後在兩個小組搶摘蘋果的遊戲中結束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五、板書設計

説説我的板書設計,它遵循了目的性原則、概括性原則、直觀性原則,能幫助學生把整堂課的學習內容融入大腦。

總結:我在整堂課的設計中努力體現“趣”“實”“活”三個字。以猴王分餅為主線,貫穿全文。由情景導入到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最後歸納規律,使學生不僅學到科學的探究方法,而且體驗到探索的樂趣,領略成功的喜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得到了完美體現。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基本性質》。這課選自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學習內容,這部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

1、(認知目標)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並瞭解它與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之間的聯繫。

2、(認知目標)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3、(能力、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如何充分發揮、凸顯現代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和有效性而又省時省力呢?

本課依託網絡平台,為學生創設一種大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以遊戲這個學生感興趣的明線下,藉助網絡實驗室,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的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體驗發現真理的曲折和快樂,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體會數學的科學性。創設“猜想——驗證——反思”的教學模式,以“猜想”貫穿全課,引導學生大膽猜想——驗證猜想——完善猜想等,從而一步步使分數的基本性質趨於完善。

我設計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環節:激趣引入,凸顯信息技術的趣味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課運用學生感興趣的電腦遊戲和卡通人物導入新課,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起猜測探究的興趣,通過比較三個分數的大小,凸顯矛盾衝突。(我在教學比較這三個分數大小時,學生們各抒己見,堅持着自己的觀點不放,使得不同觀點的矛盾激化,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爭強好勝的心理,為後面的發現規律埋下伏筆。)

第二環節:探索規律,凸顯信息技術的直觀性和時效性。

1、提出猜想。

學生進入國外網站,通過操作,直觀的觀察情境中三個分數的塗色部分,發現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

再引導學生觀察這組分數中“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從變了的分母、分子入手去觀察它們是怎麼變的,得到初步的猜想,“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2,分數的大小不變”。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這個環節中,當學生猜測三個分數誰大誰小,運用網絡實驗室用比平時更少的時間、更直觀的得出三個分數大小相等,為後面猜想的提出提供了更多觀察、交流的時間)

2、完善猜想。

在得到初步猜想後,在遊戲的大背景下,再出示一組分數:三分之二和十五分之十。學生猜測大小、進入網絡實驗室驗證,發現這兩個分數也是相等的。

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則在於完善初步猜想,使學生感受到分子、分母不僅可以乘或除以2,分數大小不變,還可以乘或除以像5這樣更大的數,從而得到進一步的猜想:“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在這一環節中,網絡實驗室再次起到了快速、直觀知道分數大小的作用,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使用了紙條這個不同的表現形式,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來表達分數的意義)

3、驗證猜想,得出規律。

學生把符合猜想的三組分數記錄在學習卡上,(用圖片方式呈現)再到網絡實驗室裏進行驗證,看看是否也都具有一定的規律。通過大量的例子顯示這不僅僅是學生的.猜想,而是具有一定規律的。

最後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和商不變的性質,從舊知遷移解釋、理解新知,得到“同一個數”不能為0,從而確定了最後規律,得到本課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平時的教學中能驗證的分數少之又少,而學生通過猜想可以得到的分子、分母較大的相同大小的分數——如二分之一和百分之五十這樣的分數就很難驗證,通過我們的網絡實驗室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充分體現了網絡實驗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在平常教學中最花費時間的環節——驗證上節省了不少時間)

第三環節:遊戲鞏固,思維提升,凸顯信息技術的交互性。

學生已經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再次進入網絡實驗室,以玩遊戲的形式鞏固所學的規律。(教師也從這個過程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的學生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甚至發現了兩個分數之間的分子、分母分別不具備倍數關係,如十二分之六和十八分之九,還發現通過找中間數也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釋這個現象。)

接着再通過回到第一組分數,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寫出與第一組分數相等的分數來提升學生的思維,初步感知與第一組分數相等的分數還有很多很多。讓學生感受到分數的基本性質應用非常廣泛,還需要他們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索。

第四環節:提煉方法,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師生共同回顧學習過程,總結並提煉出探索規律的方法: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提供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五環節:網上交流,課內向課外延伸。

一節課的結束不僅僅是解決了幾個問題,更重要的引發學生新的思考和新的探究行為,但一節課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課的最後,教師在課件上給學生提供了課堂上所用網絡實驗室的網址和老師的博客,讓學生通過網絡實驗室這個平台及博客這個載體,在網絡上回饋所學、發表言論。記得我公佈博客地址不久就得到了學生的反饋,甚至聽課老師也參與其中,給我提出許多的意見和建議。這樣能讓學生感受了網絡資源豐富的同時,也使這節課不僅僅侷限在課堂上,還拓寬到了網絡以及今後的生活、學習中,真真正正的利用、發揚網絡資源,把一些常規課堂無法實現的交流,都一一實現,體現了信息技術的人性化、學生主體性以及網絡的延遲性和廣泛性。

最後我以一句話結束我今天的説課“兒童是知識的創造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他們主動地建構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當孩子們在經歷數學、體驗數學時,課堂才是充滿活力的!”,謝謝大家!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7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基本性質》。下面我將從“説教學理念、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説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説課。

一、本課的教學理念有:

1、以學生髮展為本,着力強化主體意識。

2、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變“學數學”為“做數學”。

3、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過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驗證、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説教材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義務教材六年制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內容。這部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識知規律,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分數基本性質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的關係。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動手實踐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

2、情感、態度: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狀態,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三、説教法

樹立以“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思想,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引導自學、合作探索相結合法,讓學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數,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在知識的鞏固階段,我還採用組織練習法,當然以上這些教法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為主,多法為輔”的思想,我將多種教法進行優化組合,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四、説學法

1、學生在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採用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學生在摺紙上畫出相應的陰影部分後,必然會對那三個圖形進行觀察和比較,從中有所發現。之後老師通過啟發學生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證明那三個分數大小相等,讓嘗試中發現,在實踐中體驗。從而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

2、在學習例題的過程中教師先採用啟發法,再採用自自學嘗試法,獨立自主地學習將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數,並嘗試完成做一做,達到檢驗自學的目的。

五、説教學程序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教育學家布朗曾提出:“情境通過活動來合成知識,興趣最好的老師”。

首先我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帶來一個和尚分餅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和三個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歡吃老和尚烙的餅了。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塊一樣大小的餅,想給小和尚吃,還沒給,小和尚就叫開了。矮和尚説:“我要一塊!”高和尚説:“我要兩塊!”胖和尚説:“我不要多,只要四塊!”老和尚聽了二話沒説,立刻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四塊,取其中的一塊給了矮和尚;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八塊,取其中的兩塊給了高和尚;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十六塊,取其中的四塊給了胖和尚,一一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同學們,你知道哪個和尚吃的多嗎?

這樣通過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下面的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1、小組合作,讓學生用一張紙代替餅,試着分分看。經歷驗證猜想——學生操作驗證——集體彙報交流——展示成果四個過程。

2、引導提問:既然三個和尚分得的餅同樣多,那麼表示他們分得餅的三個分數什麼關係呢?這三個分數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學生得出:這三個分數相等關係,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但分數的大小不變。

3、引導學生從左到右觀察等式,想一下,這三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才保證了分數的大小不變的?

師: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變化規律敍述出來呢?

生:從左往右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擴大了,也就分子分母都乘了一個相同的數,但三個分數的大小沒有變。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請大家給點掌聲好嗎?(出示課件)老師這樣敍述的“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上同一個數,分數大小不變”。

4、讓學生從右到左觀察等式分子和分母又如何變化的呢?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變化規律敍述出來?小組討論後,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小結規律,並請同學給予評價,讓學生抒發自己的見解,體現課堂教學的民主化。然後教師在課件中補充“或者除以”四個字,小結分數的基本性質。

5、接着讓學生四人小組一起做遊戲,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由一位同學説一個分數,然後其他同學依次説出相等的分數,不能重複,看看誰又快又準。

結束遊戲,教師提問,現在我們知道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除以同一個數,分數大小不變。剛剛大家做遊戲,有沒有人使用了0呢?大家想一想0可以不可以呢?讓學生回答: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我在課件中填上“零除外”三個紅色的字,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

6、教師引導:“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到底有什麼用呢?老師告訴你們,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們就能變魔術一樣,把一個分數變成多個跟它大小一樣,分子分母卻不同的新分數。下面就讓我們來變個魔術。”接着讓學生練習課本例題2,兩名學生上台演板,其他學生點評。學生自己小結方法。

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徑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和聯繫。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學生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途徑。同時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不同的想法得到交流,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

三、分層練習,鞏固深化

只有通過相應的練習,才能更好地鞏固新知,形成技能。在練習的安排上我注重層次性,滲透多樣性,讓學生理解用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

1、塗一塗練習14,第1、7題。

因為要給空格上色,所以答案並不唯一,通過這兩題不僅能讓學生回憶探究發現規律的過程,充分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新課程理念。

2、説一説完成練習14,第8題

我想通過這道題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想一想:第5、9、10題(選擇一題做為作業)

在這我讓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靈活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為後面學習約分和通分的知識奠定基礎。

四、暢談收穫,小結全課

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內容,暢談收穫和感受,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整節課中,我力求做到始終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充分體驗、動手實踐、積極創新,努力做到既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又注重合作交流,既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共進,又關注情感和體驗的提高,讓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8

我説課的內容是魯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下)第十一章第二節《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在學習了數軸、等式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數的基礎上,從研究不等關係入手,展開對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的研究學習。本課題為第十一章第二節《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關於它的學習以等式的基本性質為基礎,它是學生以後順利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的重要理論依據,是學生後繼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必備技能。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經歷不等式基本性質的探索過程,初步體會不等式與等式的異同。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運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將不等式變形。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類比、歸納、猜想、驗證的數學研究方法。

2、發展學生的符號表達能力、代數變形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並且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並能正確運用將不等式變形

難點:不等式基本性質3的運用

 四、教法分析

活動是影響人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主活動並從中體驗、感悟、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才能得到自身的發展。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方向,活動過程的積極化離不開教師的“導”。本節課我採用從生活中創設問題情景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採用類比等式性質創設問題情景的方法,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在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充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五、學法分析

“教為不教,學為會學”,“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在教的過程中,關鍵是教學生的學法,本節課教給學生類比,猜想,驗證的問題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善於動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學習習慣。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疑、解疑,組織活潑互動、有效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猜想,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六、教學過程分析

(一)本節教學將按以下五個流程展開:

回顧思考,引入課題

創設問題情景,探索規律

嘗試練習,應用新知

總結反思,獲得昇華

佈置作業,深化鞏固

(二)教學過程

1、回顧思考,引入課題

觀察下面兩個推理,説出等式的基本性質

(1)∵a=b

∴a±3=b±3

a±(x2+2y)=b±(x2+2y)

(2)∵a=b

∴3a=3b

-a/4=-b/4

提出問題:那麼不等式有沒有類似的性質呢?引入課題。

[設計意圖:“有效的教學一定要從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開始”。不等關係與相等關係有着辨證的關係。學生已經在六年級上冊學習了等式的基本性質,因此,要類比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不等式基本性質的教學。課堂開始通過回顧舊知識,抓住新知識的`切入點,使學生進入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使他們有興趣的進入數學課堂,為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

2、創設問題情景,探索規律

問題1:在天平兩側的托盤中放有不同質量的砝碼。

右低左高説明右邊的質量大於左邊的質量。往兩盤中加入相同質量的砝碼,天平哪邊高,哪邊低?減去相同質量的砝碼呢?(拿一個天平讓學生親手操作,獲得直觀感受)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問題1的設計是為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在不等關係中存在的一些性質]

問題2:在不等式的兩邊加上或減去相同的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嗎?

如不等式7>4,-1<3不等式的兩邊都加5,都減5。不等號的方向改變嗎?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再舉幾例試試,驗證你所得的結論正確嗎?(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後合作交流)

一般學生會得到: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這時可提出問題:把“數”的範圍擴大到整式可以嗎?

學生討論可能得出結論:可以,因為整式的值就是實數。

讓學生歸納總結: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教師板書: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

引導學生説出符號語言:

如果a

如果a>b,那麼a+c>b+c,a-c>b-c(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類比等式的基本性質,研究不等式的性質,讓學生體會數學思想

方法中類比思想的應用,並訓練學生從類比到猜想到驗證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務,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

問題3:若不等式兩邊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嗎?

如不等式2<3,兩邊同乘以5,同除以5(即乘以1/5),同乘以0,同乘以-5,同除以-5。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再舉幾例試試,驗證你所得的結論正確嗎?

(結合不等式基本性質1的探索方法,學生可能很快就探索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質2、3)

讓學生歸納總結: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教師板書:不等式的基本性質2,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

引導學生説出符號語言:

如果a>b,c>0,那麼ac>bc

如果a0,那麼ac

如果a>b,c<0,那麼ac

如果abc (教師板書)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9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上午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課標教材五年級下冊75頁—76頁《分數基本性質》。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談一下教學過程設計及設計意圖。

一、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於概念教學。《分數基本性質》在國小數學的學習中起着承前啟後、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着內在的聯繫,也是後面進一步學習分數的計算、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還是約分、通分的依據。

二、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清楚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這些都為本節課學習做了知識上的鋪墊。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種規律性知識,分數的分子、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卻沒變。學生在這種“變”與“不變”中發現規律,掌握新知識。

三、 教學目標

綜合分析課程標準要求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並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不同的分數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初步養成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並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確認識和理解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

3.受到數學思想的薰陶,養成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

四、 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本課我主要採用猜想驗證與探索發現的教學模式。在分數的基本性質過程中,採取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觀察、分析。通過觀察、比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來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五、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分五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故事設疑,揭示課題。以唐僧師徒分餅的故事創設問題情境,揭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第二部分:組織討論,動手操作。主要是組織學生動手進行折、畫、標等活動,初步理解分數基本性質。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發現規律。主要的是學生找出規律,並利用規律解決問題。

第四部分:多層練習,鞏固深化。主要是鞏固所學知識並進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識,反思小結。主要是總結全課。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發現規律”可以細化為三個環節:

環節一:動手操作,進行比較

這一環節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礎上進行的,我給每組學生三張大小一樣的長條紙,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並比較大小。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環節二:呈現問題,引導觀察

這一環節主要呈現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第一環節中的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樣,為什麼大小相等”,引導學生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兩方面去觀察,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環節三:交流彙報,得出規律

這一環節主要是學生彙報交流,得出結論。

如果學生沒有概括出“0除外”就設計兩組練習,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結論;如果概括出來了,再追加一個問題“為什麼強調0除外”,鞏固結論。最終推導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應該強調的是,無論學生説的多麼好,教師最後的總結和確認是必不可缺的。

以上是我對《分數基本性質》一節的教學設計意圖,有不當之處,請各位批評指導。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內容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是課改版國小數學教材第十冊的教學內容,學習本內容之前,學生已清楚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這些都為本課學習做了知識上的鋪墊。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種規律性知識,分數的分子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會變嗎?分數的分子分母如何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呢?學生在這種變與不變中發現規律。

2、知識間的聯繫:

七冊:商不變性質 十冊:分數的基本性質 十二冊:比的基本性質

同時《分數的基本性質》也是學生學習分數加減法的基礎。所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

二、指導思想與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根據這一新的理念,我認為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種大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的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體驗發現真理的曲折和快樂,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體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的着眼點,不能只是規律的結論和應用,而應有意識地突出思想和方法。基於以上思考,本課讓學生經歷:舊知喚醒(複習商不變性質與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新知猜想(分數中是否有類似的性質,如果有,是一個什麼樣的性質?)實踐探究(看圖分類)得出結論(研究卡)深化認識(對結論的理解,嘗試練習,理解其中的變與不變,能用字母來表示式子)練習提高(基本題、綜合題、加深題)數學建模(用字母來表示分數的基本性質)建立聯繫(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的聯繫)。讓學生對於分數的基本性質能在數學的層面上有一個較為完整、清晰與明確的掌握。

三、學情分析

前測:(問卷形式)

問題1:你知道分數的基本性質嗎?你是怎樣理解的,試着舉例説明。

2:試着做一做下面這些題比較大小:

4/7○2/7 1/2○2/4 3/5○9/15

分析:暫無

結論:暫無

四、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分數基本性質的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初步建立數學模型。

2、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為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等思維能力及(滲透變與不變)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

解決策略:通過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得出結論實踐練習這樣的學習過程,掌握知識的要點:什麼是同時?方法是:乘或除以,要點:相同的數(0除外),最終:分數的大小不變。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解決策略:通過初步建立數學模型,使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個結論能夠擺脱表象的依賴,即對具體事物或圖例,從而從而成熟地思考、理解。

五、教法學法:

教法:樹立以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定教的思想,為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在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過程中,採取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觀察、分析,充分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進行歸納整理,採取遷移教學法、引導發現法組織教學。

學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習例題的過程中學生主要採用自學嘗試法,獨立自主地學習將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數,並嘗試完成做一做,達到檢驗自學的目的。通過觀察、比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來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愛好,同時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六、教學過程

一、遷移舊知.提出猜想

1回憶舊知

活動:猜信封。通過猜信封中的數或算式,引導學生回憶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媒體演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被除數除數=

通過誰能説一道與23商一樣的除法算式?引導學生回憶什麼是商不變的性質?媒體出示:商不變的性質: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商不變。

2、提出猜想:

既然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這麼緊密.除法有商不變性質,那分數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性質,請大家大膽猜想一下。學生彙報後投影出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二、驗證猜想,建構新知

環節1、 看圖分類

下面是一組相等的正方形,請寫出每個圖形陰影部分所表示的分數,並把相同的分數分在一起。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不僅明白它們相等,滲透它們是因為什麼而相等的為後面的實驗做好準備,避免學生出現盲目行動,同時也是為學生探究方法的多元化創造條件。

環節2、 討論方法

師:你是怎麼判斷它們相等的?

師:它們相等,用算式可以怎麼表示?

1/2 = 2/4 = 4/8

通過讓學生表述怎麼判斷它們相等的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3、研究規律

第一層:師:這些相等的式子,除了我們從圖上看到的大小相等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祕密呢?

利用研究卡進行研究。

確定的研究對象

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上或者

除以一個相同的數

得到的分數

研究對象與得到的分數相等嗎?

相等( )不相等()

猜想是否成立?

成立( )不成立( )

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成資源:揭示課題: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第二層:教師通過追問和簡單的.練習重點處理分數基本性質的關鍵詞,滲透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

師:為什麼要0除外?

師:對於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讓學生互相討論,並進行説明。)

練習:2/3=( )/18、 6/21=2/( )、 3/5=21/( )、 27/39=( )/13

師:這裏面什麼變了,什麼不變?(生:分子和分母變了,但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分子與分母是怎樣變化的?(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

師: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有什麼聯繫?

環節4、質疑完善

3/4 = 3( )/ 4( )

師:括號中可以填哪些數?

預設:可以填無數個數

師:如果只用一個數來表示,填什麼數好?

預設:字母

師:這個字母有什麼特殊要求嗎?(0除外)

得到一個初級的數學模型。3/4= 3X/ 4X(X0)

讓學生打開課本進行閲讀、內化,並想一想還有什麼問題嗎?

通過這個環節的練習,進行第一次數學建構。

三、 練習昇華

通過以下練習進一步鞏固分數的基本性質,使學生初步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為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1、5/7=( )/35 、3/4=9/( )、 3/( )=12/20、 16/24=( )/3

2、把5/6和1/4都化為分母為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把2/3和3/4都化為分子為6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4、把2/5的分子加上2以後,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母應加上多少?

5、 和 哪一個分數大,你能講出判斷的依據嗎?

四、總結延伸

師:這節課學了什麼?

師:如果一個分數為A/B,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分數的基本性質嗎?

A/B=AX/ 4X(X0)或A/B=AX/ 4X(X0)

在這個環節中,數學的模型才真正的建立。模型一方面便於學生記憶,便於學生理解意義,而且數學化地表示數學也是高年級學生所必備的。

五、作業p87-1、2

板書設計

分數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68

34

1216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1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分數的基本性質》。

本節內容是屬於“數與代數”知識領域。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大小的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又與整數除法及商不變的性質有着內在的聯繫,更是分數的約分、通分的依據。為學生今後學習分數加減法計算、比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尤為重要,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尤為重要。

本節教材圍繞着分數基本性質的得出與應用,安排了兩道例題。通過例1,概括出分數基本性質。通過例2,運用、鞏固分數的基本性質。練習聯繫現實生活,讓學生了解可以依據分數基本性質解決的實際問題。如練習十四的第2題、第5題、第9題和第10題。有利於通過應用,促進了學生們的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本節教材中,還穿插安排了一個“生活中的數學”欄目,介紹了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涉及洗手液的使用方法、足球比賽的進程、照相機的曝光速度。這些例子,有助於引起學生的興趣,關注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應用。

以上就是我對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對學情和教法進行分析。五年級的學生認知結構中已經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具有邏輯推理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做到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師生互動探討新知、引導學生總結等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1、經歷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合理的推理能力,並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培養學生在合作中逐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難點是: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應的問題。

下面説説我的教學過程:

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教育學家布朗曾提出:“情境通過活動來合成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我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帶來一個和尚分餅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和三個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歡吃老和尚烙的餅了。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塊一樣大小的餅,想給小和尚吃,還沒給,小和尚就叫開了。矮和尚説:“我要一塊!”高和尚説:“我要兩塊!”胖和尚説:“我不要多,只要四塊!”老和尚聽了二話沒説,立刻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四塊,取其中的一塊給了矮和尚;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八塊,取其中的兩塊給了高和尚;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十六塊,取其中的四塊給了胖和尚,一一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同學們,你知道哪個和尚吃的多嗎?

這樣通過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下面的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1、小組合作,讓學生用一張紙代替餅,試着分分看。經歷驗證猜想——學生操作驗證——集體彙報交流——展示成果四個過程。

2、引導提問:既然三個和尚分得的餅同樣多,那麼表示他們分得餅的三個分數是什麼關係呢?這三個分數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學生得出:這三個分數是相等關係,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但分數的大小不變。(隨着學生的`回答,老師將板書的三個分數用“=”連接,給出等式。)

3、引導學生從左到右觀察等式,想一下,這三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才保證了分數的大小不變的?(教師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學生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氣氛活躍。)

師: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變化規律敍述出來呢?

生:從左往右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擴大了,也就是分子分母都乘了一個相同的數,但三個分數的大小沒有變。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請大家給點掌聲好嗎?(出示課件)老師是這樣敍述的“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上同一個數,分數大小不變”。

4、讓學生從右到左觀察等式分子和分母又是如何變化的呢?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變化規律敍述出來?小組討論後,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小結規律,並請同學給予評價,讓學生抒發自己的見解,體現課堂教學的民主化。然後教師在課件中補充“或者除以”四個字,小結分數的基本性質。

5、接着讓學生四人小組一起做遊戲,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由一位同學説一個分數,然後其他同學依次説出相等的分數,不能重複,看看誰又快又準。

結束遊戲,教師提問,現在我們知道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除以同一個數,分數大小不變。剛剛大家做遊戲,有沒有人使用了0呢?大家想一想0可以不可以呢?讓學生回答: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我在課件中填上“零除外”三個紅色的字,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

6.教師引導:“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到底有什麼用呢?老師告訴你們,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們就能變魔術一樣,把一個分數變成多個跟它大小一樣,分子分母卻不同的新分數。下面就讓我們來變個魔術。”接着讓學生練習課本例題2,兩名學生上台演板,其他學生點評。學生自己小結方法。

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和聯繫。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學生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途徑。同時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不同的想法得到交流,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

三、分層練習,鞏固深化

只有通過相應的練習,才能更好地鞏固新知,形成技能。在練習的安排上我注重層次性,滲透多樣性,讓學生理解用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

1、塗一塗練習14,第1、7題。

因為要給空格上色,所以答案並不唯一,通過這兩題不僅能讓學生回憶探究發現規律的過程,充分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新課程理念。

2、説一説完成練習14,第8題

我想通過這道題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想一想:第5、9、10題(選擇一題做為作業)

在這我讓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靈活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為後面學習約分和通分的知識奠定基礎。

四、暢談收穫,小結全課

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內容,暢談收穫和感受,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整節課中,我力求做到始終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充分體驗、動手實踐、積極創新,努力做到既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又注重合作交流,既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共進,又關注情感和體驗的提高,讓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2

一、教學內容分析

《函數的增減性》是中職數學第二章第三節內容,是函數這一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函數這一章是中職數學的重點,並且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好函數的性質顯得十分重要。

二、學生情況分析

知識結構

學生已經學習過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函數的概念及函數的表示,能畫出一些簡單函數的圖象,能從圖象的直觀變化,學生能得到函數增減性。

能力結構

通過國中對函數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事物能力,抽象歸納的能力和語言轉換能力。

學習心理

函數的單調性是學生從已經學習的函數中比較容易發現的一個性質,學生渴望進一步學習,這種積極心態是學生學好本節課的情感基礎。

本班學生特點

本班為蘋果園中學高一1班,為理科實驗班,學生數學素養較好。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

(1)從形與數兩方面理解單調性的概念。

(2)初步掌握利用函數圖象和單調性定義判斷。

(3)通過對函數單調性定義的探究,提高觀察、歸納、抽象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對函數單調性的證明,提高推理論證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函數單調性定義的探究,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2)經歷觀察發現、抽象概括,自主建構單調性概念的過程,體會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知識的探究過程培養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嚴謹論證的良好思維習慣;領會用運動的觀點去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上述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運用。雖然高一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是要用準確的符號語言去刻畫圖象的增減性,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對高一的學生來説比較困難。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函數單調性描述性概念的形成。

五、教學方法分析

因此,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本節課主要採取教師啟發式教學法和學生探究式教學法。以設置情境、設問和疑問進行層層引導,激發學生積極思考,逐步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提出疑問,進行思考,從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最終形成概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批判精神。

六、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上山與下山的路線分析(上升、下降)

學生:分析路線曲線的特點(學生描述)

展示函數圖象

學生:觀察圖像、描述圖像特徵。

教師:總結學生答案,糾正錯誤。

據此,學生已經對單調性有了直觀認識,緊接着,我提出問題二: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説説什麼是增函數,什麼是減函數?

結合增減性是局部性質,學生會用直觀描述回答:在一個區間裏,y隨x增大而增大,則是增函數;y隨x增大而減小就是減函數。

學生用圖象的感性認識初步描述了單調性,下面進一步將學生從感性向理性進行引導。

(二)初步探索、形成概念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得出:

表徵變化性態上的這種區別,是函數增減性.設函數y=f(x)在[a,b]上有定義.若隨着在[a,b]上的x增加時函數值y也增加,那麼把y=f(x)叫做是[a,b]上單調增加函數;反之,若隨着在[a,b]上的x增加時函數值y反而減小,那麼把y=f(x)叫做是[a,b]上單調減小函數.

在[a,b]上單調增加函數或單調減小函數,通稱[a,b]上的單調函數,區間[a,b]叫做單調區間.

在此過程中要複習一下之前學習的區間的知識。

求函數的單調區間,主要通過觀察描述。

我們來看圖表示的函數.在整個區間[0,2]上函數並不是單調的,但在[0,π/2],[π/2,3π/2],[3π/2,2π]上,函數卻依次是單調增加、單調減小、單調增加的,即這三個區間是圖給函數的單調區間.

在例題一的處理上要強調第三幅圖函數在定義域內不是單調的,但是在“小區間”內是單調的。注意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同時在此回顧區間的概念。

在有些問題上可以適當降低難度,比如例二的第三小題:

y=1/x2.學生對於這一題的解決有很大的難度,本着從學生實際出發這一點,我們可以對它適當刪減。其他題目注意區間的“閉”與“開”,以及與圖像對應的關係。

在學生板書是應該注意促進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還能是大家更好的發現不足,及時彌補,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課堂小結可以讓學生來完成,同時板書設計不宜太過複雜,要簡潔明瞭,這樣更有利於學生記憶,掌握所學知識。作業要儘量簡單基礎,不能讓學生對於作業有種負擔感,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獨立完成,減少學生抄襲作業的情況。

總之這節課主要還是以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學習現況出發,堅持“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思想。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人教版教材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在第41頁例2及課堂活動,第51頁練習六中的第1、2、3題。

2、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新課程標準》明確了義務教學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應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和態度三方面來闡述,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地發展。因此,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國小數學教材編排的意圖,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②能運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並會組比例。

③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計算、交流探索新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體驗發現數學規律的樂趣,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與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運用比例的意義或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比例。

5、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説程序設計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學習基礎是“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學生在單純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上沒有多少困難,但是比和比例的意義容易混淆,基於此,我作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在引入上我直接提示課題,引起生對學過的比的知識的回憶。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學習基礎是“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我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讓學生複習了比和求比值的知識,比的基本性質,讓生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初步感到新舊知識的聯繫,在這種情景下,用出示例1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新課

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比例的祕密,整個環節力求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學完比例的基本性質後,告訴學生,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除了根據比例的意義,也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來判斷,為鞏固練習一作一個鋪墊提示。

(三)課堂活動

書上第50頁,要求小組合作完成,改變了書中“任意抽出4張”的要求為“任意選出4個數字組成比例”,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寫比例,交流寫法。

設計意圖:鞏固運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讓學生在玩中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

(四)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1、基本訓練

(1)練習中的第1題,可用不同的方法來判斷,先讓學生獨立判斷,再全班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

(2)練習中的第3題,這兒的設計意圖應該是:讓學生根據當前所學的知識猜數,一方面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另一方面,為下節課“解比例”做鋪墊: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這是為下節課 “解比例”作準備。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4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上午好!

我説課的資料是:人教版國小數學課標教材五年級下冊75頁―76頁《分數基本性質》。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談一下教學過程設計及設計意圖。

一、教材分析

本節資料屬於概念教學。《分數基本性質》在國小數學學習中起

着承前啟後、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着內在的聯繫,也是後面進一步學習分數的計算、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還是約分、通分的依據。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清楚理解分數的好處,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

性質等知識,這些都為本節課學習做了知識上的鋪墊。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種規律性知識,分數的分子、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卻沒變。學生在這種“變”與“不變”中發現規律,掌握新知識。

三、教學目標

綜合分析課程標準要求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並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不同

的分數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初步養成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潛力,並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確認識和理解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

3.受到數學思想的薰陶,養成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

四、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思考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認

知特點,結合教材資料,本課我主要採用猜想驗證與探索發現的教學模式。在分數的.基本性質過程中,採取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觀察、分析。透過觀察、比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來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分五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故事設疑,揭示課題。以唐僧師徒分餅的故事創設問

題情境,揭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第二部分:組織討論,動手操作。主要是組織學生動手進行折、畫、標等活動,初步理解分數基本性質。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發現規律。主要的是學生找出規律,並利用規律解決問題。

第四部分:多層練習,鞏固深化。主要是鞏固所學知識並進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識,反思小結。主要是總結全課。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發現規律”能夠細化為三個環節:

環節一:動手操作,進行比較

這一環節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礎上進行的,我給每組學生三張大小一樣的長條紙,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並比較大小。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比較潛力。

環節二:呈現問題,引導觀察

這一環節主要呈現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第一環節中的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樣,為什麼大小相等”,引導學生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兩方面去觀察,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

環節三:交流彙報,得出規律

這一環節主要是學生彙報交流,得出結論。

如果學生沒有概括出“0除外”就設計兩組練習,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結論;如果概括出來了,再追加一個問題“為什麼強調0除外”,鞏固結論。最終推導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潛力。

就應強調的是,無論學生説的多麼好,教師最後的總結和確認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是我對《分數基本性質》一節的教學設計意圖,有不當之處,請各位批評指導。

《比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浙教版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得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最後一個單元。而本節課內容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自主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二、説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先複習比的一些知識,什麼叫比?什麼叫比值?然後出示四個比讓學求比值。揭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讓學生寫出比,再計算它們的比值,然後觀察、比較,發現比值相等,問:“那他們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呢?”是讓學生深刻地瞭解到,只要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説兩個比相等。運用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式,告訴學生象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給學生直觀的印象。教學比例的意義後,及時組織練習。第一個是判斷導入部分的四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説明理由。第二個練習是,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運用了比例的意義,而且對比的性質也有一定的運用,以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練習是寫出比值是0。4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三個練習,每一個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達到熟練運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從比較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引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學生計算,然後觀察發現規律,進一步驗證規律,最後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接着就做些練習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及應用。特別強調了已知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利用這個式子改寫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