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模板合集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4.16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説課稿模板合集6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圍繞着“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內容豐富。《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髒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污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詞的識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文中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

四、教學難點--玲玲的畫説課稿設計

通過讀文,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五、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機、三幅畫

六、教學策略

(一)抓主線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二)抓朗讀 、讀中體會、悟中朗讀

(三)、抓字詞 、 落實訓練 、 積累語言

七、教學流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二)、走進文本,探尋主線

1.聽課文錄音,畫出能表現玲玲心情的有關詞語

2.玲玲的心情從“滿意”到“哭了起來”再到“滿意”,是什麼原因使玲玲的心情發生這樣的變化呢?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探究其中的緣故吧!

(三)創設情境,誦讀感悟

1.畫好作品,體會“滿意”

(1)出示第一幅圖,這就是玲玲畫的《我家的一角》,漂亮嗎?你認為這張畫去參加評獎能得幾等獎呢?玲玲認為自己能得幾等獎呢?你怎麼知道的?

理解“端詳”。(指名錶演“滿意地端詳”)

指導用“端詳”説話。

指導朗讀,體會“滿意”。

(2)就在這時,爸爸説(生接讀),一個“又”字,你能讀出什麼?

指導讀出催促的語氣。

2.弄髒作品,感受着急

(1)在爸爸的又一次催促下,玲玲説:“好的,我把畫筆收拾一下就去睡。”可這時意外發生了,(動作演示並引讀)玲玲的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髒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哦,這麼美的畫弄髒了,玲玲的心情該是多麼——(生回答),哪個詞最能體現玲玲此時的心情呢?﹙哇﹚

(2)同學們,這句話裏有兩個表示聲音的詞你們找到了嗎?

(3)[卡片 叭] 指名讀→齊讀

(4) 叭是什麼聲音?哇呢?

(5)這些表示聲音的詞叫象聲詞。你們還知道哪些象聲詞?

(6)可別小看了這些象聲詞!用上它可以使文章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吧。

(不僅讓學生明白什麼是象聲詞,而且使象聲詞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同時,在情境句子中領悟使用象聲詞的妙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7)課文中的兩個象聲詞不僅使文章具體生動,還包含着玲玲很多的感受呢!會讀書的小朋友一定能體會到。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

(創設“説”的情境,讓學生進行換位體驗,學生會在轉換、相互交談中體驗到玲玲的傷心、難過,在體驗中朗讀感受。這樣的朗讀訓練更紮實、更到位。)

(8)對啊,這“叭”的一聲讓玲玲的心血全部白費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9)她哭得多傷心啊!誰再來讀讀這句話?(重點指導“哇”)

(10)哭聲驚動了爸爸,爸爸放下報紙問:“怎麼了,孩子?”來,全班同學一起問問玲玲——怎麼了,孩子?

(11)玲玲哭什麼呢?(指名回答)

(12)指導朗讀4——6自然段。

3、畫更漂亮,再悟“滿意”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7——10自然段,邊讀邊想:玲玲的心情有什麼變化?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2)玲玲的心情有什麼變化?你從哪兒讀出來了?怎麼會有這種變化呢?她是怎麼做的?

玲玲“想了想”,説明什麼?能不能把“想了想”這個詞去掉?為什麼?

玲玲在想些什麼?

如果你是玲玲,你會想到哪些辦法?(……)

(開放性的問題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能有效的挖掘創造潛能。同時,這環節的安排也增加了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學生進行説明多種辦法,達到資源共享。)

在這個句子中,還有哪個詞用得好?指導用“懶洋洋”説話。

指導朗讀。

(4)出示第二幅畫,並和第一幅進行比較,説説哪幅更漂亮?為什麼?

(5)正哭着的玲玲能想出這麼好的辦法可離不開爸爸的幫助呀!誰來説説,爸爸是怎麼幫玲玲的?

為什麼爸爸不直接告訴玲玲畫什麼呢?

爸爸是怎麼和玲玲説的?誰願意當一當慈祥的爸爸。

(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兒什麼,不是很好嗎?)

同桌分角色練習→指名幾組同學分角色讀,請生點評→男生女生分角色讀

(這一環節將文字轉化為鮮活的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情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情感。重在培養協作精神及評價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6)指名讀→兩大組賽讀 [ 玲玲想了想,拿起筆,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

(7)看到這樣的結果,玲玲——(滿意地笑了。)

指名讀 [玲玲滿意地笑了。]

(8)玲玲通過動腦筋想辦法,終於把髒畫改成了好畫,你想對玲玲説什麼?

(玲玲你真棒)

小結:看來,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裏的“壞事”指什麼?教師加以補充:這裏的壞事是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並不是指違紀違法之類的壞事。“好事”又是指什麼?你找到壞事變成好事的祕訣了嗎?

(9)指導朗讀第9自然段。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同學們,學了課文,我們知道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她在爸爸的指點下,通過動腦筋,將壞事變成了好事。老師想知道,在你們的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以後,我們再碰到類似的事,應該怎麼辦呢?對,大家一定要記住——(引導學生讀課後的“讀讀抄抄”,鼓勵背誦)

板書設計:

(圖示)

滿意 哭 笑

肯動腦筋,壞事變好事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生態系統的結構》這部分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的第一節內容,主要包括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結構和食物鏈食物網等主要內容,教材中以池塘生態系統為例,介紹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並總結出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讓學生對生態系統這一概念有個整體的把握。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闡述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通過複雜的營養關係形成食物鏈和食物網。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是沿着這種渠道進行的,因此,本節內容是後續學習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江蘇省的大學聯考説明,《生態系統的結構》這一部分內容在大學聯考説明中是A等級,即為了解,所列知識點要能在相對簡單的情境中識別和使用它們。結合學生知識水平,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瞭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2)理解生態系統四種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關係

(3)掌握營養級的概念以及營養級與食物鏈的關係

2.能力目標

通過指導學生歸納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分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的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生態系統各組分的相互關係及食物網,滲透普遍聯繫的辯證觀點的教育;通過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滲透“人是生態系統中一員”的觀點,從而對學生進行生態觀點的教育。

三、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四種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關係

2.教學難點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各種生物的關係及其數量變化關係

3、重難點的突破 利用知識填空、判斷舉例、學生板演四中成分的關係,四種成分的判斷,練習來突出重點,利用知識填空,學生歸納總結,教師講解,習題訓練來解決難點。

四、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課前制定有針對性的複習目標,並要求學生以作業的形式提前複習,教師認真批改。授課中以板書和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手段,採用啟發式、討論式、講練結合等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對近幾年與本部分內容相關的大學聯考題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題中如何確立關鍵詞、關鍵點及解題思路,使學生對本節知識有個系統的認識並加以掌握。

五、學習方法

通過思考、分析、討論、練習等多種學習方法,使學生本身對本部分知識有較好的掌握,對大學聯考題有個正確的認識,理解大學聯考的重難點及試題的難易程度。

六、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繫較多,如城市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果園生態系統等,對於自然生態系統,學生或多或少有些瞭解,所以,本節內容的學習,可以在這些經驗的基礎上來展開。

七、教學過程

1、課前熱身

請據圖回答:

(1)該圖所示成分構成一個 ,陽光是它的

(2)圖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類羣是 ,處於最高營養級的生物是 。

(3)蛇佔有 條食物鏈,佔有的營養級有 。

(4)螳螂和黃雀之間存在 關係

(5)若螳螂全部遷走,則黃雀的數量將會 。

(6)動植物屍體是由圖中的 通過 和 這兩種作用分解的。因此該生物在生態系統的 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過一個題目來檢測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掌握的情況,使學生知道哪裏有問題,上課時要認真聽講;也能使老師清楚存在的問題,對於問題能更好的重點講解。

2、知識網絡

3、要點講解和練習

一、生態系統的概念及類型

[P201回扣基礎要點一]學生整理基礎知識,完成[練一練]

二、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P201回扣基礎要點二]學生整理基礎知識,

[判斷下列説法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説明]

1、細菌都是分解者

2、動物都是消費者

3、生產者都是綠色植物

4、植物都是生產者

5、温度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P202考點突破考點一]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生態系統中四種成分的聯繫 學生看書記關係圖,後板演,教師分析四中成分的關係

(2)四種成分的判斷 上面一點內容理解透徹的話,這一個知識點就不需要多講解,學生回答就可以了。

[P202對位訓練1、2、3]

三、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P201回扣基礎要點三] 學生整理基礎知識

通過一條食物鏈:草 → 兔 → 狐 →狼 來分析各種生物分別屬於哪種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營養級別,所屬生物類型,營養狀況,內容較簡單,採用學生回答的方式。

最後,學生前後相互説寫食物鏈中需要注意的要點,討論好後,請學生來回答。

[P203對位訓練4、5]

[P203考點突破考點三]食物鏈(網)中各營養級生物數量的變動

舉例分析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生物數量的各種變動情況

[P203對位訓練6、7、8]

最後,回到知識網絡,回顧小結本節課的內容和重難點。

八、作業佈置

定時檢測 P325 第36課時 生態系統的結構

九、課後反思

這節課複習的知識比較簡單,所以在備課時就決定採取教師少講,學生多背,多説,多練的方法,但是學生的説背練多了以後,課堂上的時間相對就較難把握,因為像這樣的基礎複習要照顧到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使每一個學生通過一堂課都有所收穫。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在備課時,在課前,對學生對每一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要做更好的瞭解,這樣能更好備好課,把握課堂上的每一分鐘。

説課稿 篇3

一、指導思想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前提下,依據體育與健康標準中水平三的目標,在教學中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之產生運動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堅持合理運動,快樂健康至上。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節選自水平三的內容,是一節雙課題的課,大家都知道:腿部力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跳躍能力,而增強下肢力量,可以提高彈跳力,提高人體的靈巧性和身體的協調性。因此,加強學生腿部力量的練習,對於今後學習其他的運動項目有很大的幫助。而前滾翻是技巧中的基本動作,同時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前滾翻是其他滾翻的`基礎,同時為以後技巧聯合動作教學服務。

三、學情分析

本班只有32人,年齡懸殊又太大(有16歲的,也有10歲的),思想成熟度、身體素質、遵守紀律等方面各有不同,而且,六年級處於升學階段,學業壓力比較重,但整個班級有教強的競爭性,和比較好的班風,因此在教學中應以注重人文教學,注重不同層面、不同形式的評價方法,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軸。

四、教學目標:

1、國小六年級體育《立定跳遠前滾翻》説課稿:運動參與: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增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2、運動技能:學習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並能夠基本掌握。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前滾翻的基本技術動作。鍛鍊學生的彈跳力、肢體協調性、靈敏性等。

3、情感目標:通過練習、合作,增進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提高學生腿部力量、前滾翻的兩臂撐點和平衡用力

難點:抬腿收腹、擺臂與蹬地的配合、前滾翻團身緊密度

六、教學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人文地通過語言描述、動作示範、實物演示,通過音樂的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的教學情景,國小生們大都會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對差一點,讓學生融入豐富的情感體驗和親身試驗,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努力表現自己、認識自己,我嘗試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教法:講解式教法:立定跳遠、前滾翻中,講解動作要點

示範式教學:立定跳遠中、前滾翻中,示範動作

啟發式教法:通過講解、示範,啟發學生在練習中有技術突破。

2、學法:

模仿法:模仿老師立定跳遠及前滾翻

實踐法: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和親身的體驗,讓學生通過感悟去親身實踐

幹部組織法:以小組長為單位進行準備活動

優生示範法:立定跳遠、前滾翻的動作示範

創新法:在放鬆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花樣創新

合作法:在遊戲比賽中相互合作相互幫助

競爭法:蛙跳接力及滾動接力中比比看誰的成績好

七、教學過程:

1、準備部分(8分鐘)

流程1:師生互動、宣佈內容、師生一起呼號:我健康,我快樂!

流程2:熱身活動:(1)小遊戲‘貼膏藥’(各組長組織在各自的場地上活動、教師巡視指導並適當點評)(2)‘蛇行跑’(教師引導後讓領頭學生帶,教師適當指導)(3)徒手操(5個8拍,由體育委員領、帶做操,教師可適當提示)

教學思路:多方創設情景,讓全體學生喜歡體育,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儘早地動起來達到準備活動的效果。

2、基本部分(25分鐘)

流程3:教學立定跳遠

動作説明:預擺【兩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前後擺動,前擺時,兩腿伸直,後襬時,屈膝降低重心,上體稍前傾,手儘量往後擺】、蹬跳【起跳前,兩前腳掌向後用力伸蹬,同時,兩臂快速地由下向上擺到頭上】、騰空【要求大

腿緊貼身體;起跳後,大腿上抬找身體,兩臂由前向後擺,緊團身】、落地【腳跟先着地,之後迅速下蹲緩衝,兩臂前擺,屈膝落地緩衝】

教學思路:(1)教師講解、示範後學生分組練習,其餘學生圍在沙坑左右邊觀看其他同學的練習邊聽教師的講評;(2)練習時,教師應適時給予每個學生講解指導;(3)優生示範後學生再分組練習,教師要引導、指導學生。

流程4:遊戲:蛙跳接力

教學思路:整隊後,教師講解遊戲規則、要求及注意事項後開始遊戲;教師應及時講評及遊戲後的評價。

流程5:前滾翻

動作説明:手撐、前蹲、低頭、團身、前滾、站起

教學思路:(1)用滾動籃球的動作示範,讓學生在腦海裏形成球體滾動的流暢性(2)利用兒歌:兩手前撐墊前蹲,低頭團身向前滾,像球滾過穩站起,動作要領牢記心。教師進行講解、示範、優生示範。(3)學生練習,教師指定個別學生適時共同給同學予保護或幫助,教師還應及時給每位學生的動作進行指導、評講。(4)優生示範後學生再練習。(5)師生共同參與評價、反思

流程6:遊戲:滾動接力(2次)

教師講解遊戲規則、要求及注意事項後開始遊戲;師生共同參與評價、獎勵

3、結束部分(7分鐘)

流程7:放鬆活動(邊聽《幸福拍手歌》音樂,邊唱,邊想象並大膽誇張表演)(師生共同參與活動)

教學思路:自由圍成一個準圓圈,讓學生儘量在自由活動中,既享受到活動的樂趣,又達到放鬆活動的目的。

流程8:師生共同分享和交流收穫(談談完課體會、感受或感想)

流程9:下課常規(小結、評價、評優)

流程10:組織下課、佈置收拾器材及課後活動

教學思路:創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者參與者的身份與態度並行動,應側重於鼓勵性評價,注重以人為本進行對學生愉快式、快樂式、健康式的教學為突破口。

八、教學效果預計

預計整堂課的練習密度約為55%,練習密度中等,平均心率120—135次/分。

九、場地及器材

操場、沙坑、沙扒一把、棕墊若干、小紅旗四把、籃球若干等

總之,本節課,可側重於第一小課題---立定跳遠。通過學習,能為今後學習跳遠、三級跳遠以及跳高等運動技能的學習,打下很好的基礎。課中應以學生健康第一為指導,以鍛鍊學生的彈跳能力、肢體協調性、靈敏性及提高柔韌性為主軸。多方創設情景,讓全體學生喜歡‘體育’,通過結合遊戲、比賽滲透於教學中,並在活動前,説明了規則及要求,讓活動得以順利開展。教學中,創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者、參與者的身份,注重講練結合,綜合多種評價方式和手段,並側重於鼓勵性評價,進行對學生了快樂式、健康式的教學,結合音樂、兒歌等綜合學科知識,既符合國小生年齡特徵的需要,同時又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適時對學生進行品德與體育滲透教育,及時進行安全教育,並作好教學中的保護與幫助,努力為學生創設和諧、民主、自由、安全、快樂、健康的課堂,讓全體學生能積極、主動、快樂地動者、學習着。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o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它又是以後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會。設計的情境既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又能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本課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例1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供教師選擇。體現了算法多祥化,學生再通過分析比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會用比較簡便的方法計算十幾減9,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技能性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並能正確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過程性目標:

(1)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發現數學問題,初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理解數學的價值

(2)初步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觀點。

(3)通過不同方法的選擇,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習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1)經歷探討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下面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可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説教法、學法)

本課教材注重計算方法的培養和發掘,通過各種生動的情景提出數學問題,鼓勵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思維並聯系起來,使他們養成自己自主學習,並找到自己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計算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的答案,充分發展自己的邏輯思維。

三、學情分析

本課時面對本班50個學生進行教學,學生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上學期,他們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對這個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認識的基礎;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參與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這都有利於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思考找出自己的學習方法,並逐漸形成自己有效的學習方式。

四、説教學過程

1.以“情”、“趣”開路,談話引入

每年元旦公園裏都有有趣的遊園活動。今年元旦公園裏就迎來了許多小朋友。(屏幕顯示課本第10~11頁的`遊園會全景圖)。請仔細觀察,在這個遊園場地上,左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右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2、創設情境感悟計算方法

教師首先用課件出示賣氣球的情景過程,這一情景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很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已設問,提出“還有多少個?”的問題。接着讓學生思考“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探討計算方法上。本節課以15-9為突破口,在重點研究十幾減9的基本思路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藉助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所用的方法。這樣,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又有和同伴交流合作學習的機會,最後在全班交流彙報。在彙報交流中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此時,計算15-9的基本思維方法得以充分展現,有的學生用“破十法”,有的學生用“連減法”,有的學生“想加法算減法”,還有的學生用“15-10+1”。方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性,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3、交流合作,學會選擇

師:計算15-9時,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方法,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呢?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好?

(1)學生小組討論。

(2)學生彙報喜歡的方法。

教師提問:為什麼喜歡這種方法?

針對出現的多種計算方法,教師又為學生提供了一次對比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比較、分析,從而優化自己的

計算方法。然後再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歡的方法。這樣,好的計算方法更為明朗化,更為突出。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蒐集、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學會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4、遷移練習

(1)教學套圈圖

課件顯示套圈圖,學生根據條件提數學問題。再請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列式解答。説一説是怎麼算的?

(2)教學例1

出示12-9=,組織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12-9。交流算法。

對比、討論不同的算法。

在學生獲得了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後,讓學生解決其他的十幾減9的問題,既能使學生把15-9的計算方法遷移到其他問題中,使計算方法得以靈活運用和鞏固,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注重了學生價值觀的培養。

5、自主練習,鞏固方法,體驗成功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獨立作業。對有困難的學生則讓他們先用學具擺一擺,擺好後説一説算的過程。反饋時,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如先擺好1捆零1根,從1捆裏拿掉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1根合起來是2根,所以11減9等於2。)幫助他們從操作中提升十幾減9的基本算法(或破十法,或做減想加)。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練習時,應讓學生獨立思考,悟出十幾減9的“破十”思維過程是:先從10個裏面圈出9個,再將剩下的一個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即可得出結果。

(3)完成“做一做”第3題。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比一比誰的速度快。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完成練習二第1、2題。

學生完成後,讓他們思考:第1題怎樣算出13-9的?(想加算減)第2題是怎樣算出12-9、15-9的?(破十法)。通過思考,進一步弄清多種算法的算理。

(5)幫小鳥找家(課件演示)

先讓學生計算出小鳥身上的算式,然後和房子上的號碼一一配對;小組合作,全班訂正。

(6)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件回到情境圖,點擊顯示字謎圖。師:這羣小朋友在玩猜字謎遊戲,共有幾條字謎呢?有幾個小朋友在猜?他們猜中了幾條呢?課件顯示聲音、文字:有13條字謎,我們每人都猜中了1條。想一想,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在練習中,設計了多種方式,讓學生“玩數學”,使單純的數學計算課趣味盎然,學生參與率高。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後用探究出的辦法回到現實情境中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6、分享你我收穫

在課堂臨近尾聲時,向學生提出:這節課學了十幾減幾的減法?你怎樣計算這樣的減法?你有什麼收穫?

讓每個學生自言自語地説。再次引導學生概括出十幾減9的兩種一般方法:①做減想加②破十法。

培養學生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由學生進行總結和互相補充。教師只做適當點撥,以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鼓勵學生從數學知識、數學方法和數學情感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在校本教材中,插頭的安裝是第一章“電工”中的第四節內容。插頭的安裝需要學生在前期能夠掌握導線的正確剝線、導線與接線柱的連接中的壓接式連接方法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的。無論是在上科版,還是在上教版,壓接式的安裝方法都有比較詳盡的介紹,壓接式是電路安裝部分的重要技能之一,而插頭的安裝則是壓接式安裝的典型案例之一。在生產生活中,插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插頭作為家庭電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學生的生活也是密切相關的,掌握插頭的安裝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説學情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華實的八年級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思維活躍,也開始學習了物理這門課,有了一些基礎電路的知識。生活中常見的插頭一般都是單相兩極插頭或單相三極插頭,針對八年級的學生,我選擇了難度稍大的三極插頭來安裝,從而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自主探究的意識。

三、説教學目標

本課的知識點主要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插頭的分類,知道三極插頭的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技能是學會正確的安裝插頭。由於插頭的正確安裝離不開對插頭結構的瞭解,因而需要學生能夠學會觀察插頭的實物、識讀標識併為正確的安裝插頭在知識層面上打下基礎。插頭的安裝環節主要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的方式來完成。

本課的重點是“總結接線規則,正確的連接相線、零線、接地線”。只有學會觀察插頭的外部結構與內部結構、獲取信息,分析總結出接線規則,並能夠從安全的角度分析走線、正確的連接相線、零線、接地線,最終才能完成插頭的.正確安裝。

本課的難點有兩個:一是“白色護套層剝除的長度的確定”;二是“相線、零線、接地線絕緣層剝除的長度的確定”。這兩個難點需要學生會觀察插頭的外部及內部結構,從中獲取正確的接線規則,從而知道相線、零線、接地線的接線位置,並且分析出相線、零線、接地線的正確走線,才能正確地確定白色護套層剝除的長度,併到相線、零線、接地線絕緣層剝除的長度的正確確定。這些都需要學生能夠學會“會觀察、能分析、有結論”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在“插頭的安裝”這節課中具體實踐就有些困難,比如説,對於觀察到的信息不知怎麼去提煉;動手操作了卻不會加以分析;甚至是對操作的結果作了錯誤的判斷等。

四、説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

本堂課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五個環節:

(1)導入。

(2)瞭解生活中常見插頭的分類。

(3)知道三極插頭的外部結構和外部結構。

(4)插頭的正確安裝步驟。

(5)交流與評價。本課主要採用探究引導。

本課的第一環節是導入。通過問題與圖片展示,向學生展示插座與插頭,引出本課的主題:插頭的安裝。

第二環節通過圖片及例子分析,帶領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插頭的分類,聯繫生活,同時也激發起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第三環節由學生自己觀察插頭的外部與內部結構,老師提示、學生總結接線規則,為後續插頭的安裝作鋪墊。

第四環節是探究操作。在學生知道插頭的結構、得出接線規則的基礎上,老師扮演指導員的角色,引導學生逐步探究完成:確定白色護套層剝除的長度;確定相線、零線、接地線的走線;確定相、零、接地線絕緣層剝除的長度;接線;安裝。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如何去探究,根據安裝要求來進行總結,讓學生初步學會“會觀察、能分析、有結論”。這一環節包含了這節課的難點與重點,也是課堂中用時最長的環節。

第五環節是評價交流。旨在通過評價交流學生的作品,一起查找、交流安裝中容易出現的典型錯誤,從而加深對於插頭的接線要求的理解與記憶,並提高學生評價作品的能力。

説課稿 篇6

杜老師所執教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課,是佳木斯市國小德育教育校本課程《生魂》第一學段,學會生活單元中的一則兒歌。

一、説教學目標

《生魂》課程重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會做人、會學習、會做事、會生活、會創新”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本學段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會生活,熱愛生活。掌握一些生活中的基本常識,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根據本課程的總目標和學段目標我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愛勞動的表現,是光榮的。

3願意做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會做的自己做,不會做的`逐步學着做。

二、説教學流程

我校將《生魂》課程打造出了特有的教學模式。

1、 課前收集。通過老師給大家帶來的名言,引導學生説出從名言

中你知道了什麼?(引出課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通過課前老師調查的自評表,瞭解哪些事同學們會做與不會做。

2、 讀文明理。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習兒歌,引導學生説出在兒

歌中讀懂了什麼?

3、 生活闖關。通過例舉生活中的案例,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也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內化。

4、實踐導行。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杜老師創設了整理書包的活動,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中。

接下來,是杜老師的教學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