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説課稿集合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41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説課稿集合9篇

説課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主題是《追尋夢想,展翅飛翔》。

開學伊始,孩子們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學習,對自己的未來,有着新的打算,新的期待。但是該如何實現夢想,又靠着自己的實際行動。這是一個綻放夢想的時代,在中共十八精神的引領下,為弘揚民族精神,加強隊員的理想信念教育,我們開展了一次以“追尋夢想,展翅飛翔”為主題的班隊會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夢,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明確班級思想,樹立集體意識, 解決學生思想中的對夢想的模糊認識,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本次隊會的內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紅領巾中國夢

第二部分 班級思想回顧

第三部分 暢談我的夢想

根據三三中隊隊員的年齡特點和學情,制定了本次隊會的目標是:

1、學生能明晰自己的少年夢想,確立正確的夢想。

2、學生知道如何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並認識到實現夢想需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

3、學生能領悟“中國夢”的內涵,理解自己身上揹負着的關於祖國未來的責任,將個人奮鬥與國家命運聯繫,在實現自己小夢同時為祖國美好明天添磚加瓦。

活動準備:

輔導員準備:

召開動員會,公佈《追尋夢想,展翅飛翔》主題中隊會活動方案;“我的夢想”書寫紙、表演部分小獎狀的設計製作。

隊幹部準備:

1、活動主持詞、選定相關表演者,並進行相關節目的排練。

3、收集一系列相關的圖片、歌曲和背景音樂。

4、畫主題板報,製作本次活動的多媒體課件。

隊員準備:

收集相關交流資料;準備表演相關道具;排練節目。

隊會的形式:

本次隊會,我將採用主題漫談與討論、文體表演,如朗誦、小品、唱歌等。

具體過程:

(一)預備整隊

1、整隊,報人數。(各小隊長向中隊長報告人數,中隊長向中隊輔導員報告人數。)

2、出旗敬禮。(從左向右出中隊旗。)

3、唱隊歌。

(二)宣佈活動開始。

第一部分 紅領巾中國夢

首先主持人開篇引入“中國夢”主題

理解中國夢的來歷,什麼是中國夢,交流蒐集的資料,主題漫談;討論夢想與理想的關係:理想是方向,而夢想是彼岸。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燈塔是理想,而最終停靠的港灣才是夢想。首先有一個美麗的夢想,然後把它變為現實。有夢最美,築夢踏實;中國夢的最新解讀、中國之最圖片、奧運會、衞星發射圖片,理解個人奮鬥與國家命運的聯繫,在實現自己夢想的同時為祖國美好明天添磚加瓦。

第二部分 班級思想回顧

蘇格拉底曾説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通過班級思想的確立,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讓學生知道如何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並認識到實現夢想需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

“夢想飛翔”是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是43個孩子夢想起飛的地方。“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是我們的班級理念,“追尋夢想 展翅飛翔”是我們的班級口號。

第一期板報主題是“毛蟲與蝴蝶”,主題是“破繭而出 蜕變成蝶”,孩子們現在好像慢慢爬行的小毛蟲,只要擁有夢想並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有一天會破繭而出,蜕變成蝶!

我們的班徽,向上的蝴蝶寓意孩子們奮發向上,上邊的毛毛蟲形成“一”的形狀,寓意孩子們終將會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蝴蝶翅膀組成2、3的形狀象徵我們二年三班,中間追夢二字是我們中隊的名字。

我們的班歌《夢想的翅膀》

我們的學生作品《夢想飛翔,展示自我》這是我們的陣地,有我們所有的同學的展示,完美的,不完美的。

我希望,在我們的教室裏,師生的生命能得到最豐富的滋養和最美的呈現,希望教室是我們幸福之泉,班隊會等課程使我們的幸福之泉悄然噴湧。

第三部分 暢談我的夢想

一、班級活動回顧

在活動中成長,做有夢想的人,在多彩的活動中學生的潛能得到挖掘;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學生享受到了成長的快樂,學會了創意表達生活,懂得了感恩,理解了尊重,提升了精氣神,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更重要的是,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教室裏快樂成長,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講名人故事:

1.萊特兄弟的飛翔之夢

2.茅以升立志造橋

許多人為了自己美好的夢想,不斷努力,不停進取,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祖國的騰飛,他們頑強拼搏,努力奮鬥,終於使我們的祖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有了今天世人矚目的輝煌。

三、表演

1.詩歌朗誦

《我有一個夢想》

海之晨

我有一個夢想

它是不可能的夢

我想踮起腳尖

摸到太陽的臉頰

我想偷偷乘着螢火蟲

到達月亮的宮殿

滿天星星眨着眼

告訴我

銀河是一片永難泅渡的海

2.歌曲演唱

《隱形的翅膀》《種太陽》《夢想的翅膀》

3.情景表演《國小生的中國夢》

大綱:

老師(由一名同學扮演)和同學們圍在一起討論中國夢的話題,引出孩子們的夢想。孩子們分成四組分別代表,科學家、醫生、軍人和藝術家。在老師的引導下,每組孩子用語言共同描述自己的夢想和對祖國的貢獻……這些夢想最終匯聚到中國夢……

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演進一步理解“心中有夢”,併為了夢想不懈努力的重要性。

三、身邊的榜樣:

飛出教室的小毛蟲:張競一故事。

活動結束。

(1)請輔導員講話,提出要求。

輔導員總結:

少先隊員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2)呼號。

(3)退旗,敬禮。

(4)宣佈活動結束。

效果及收穫:

一堂生動的班隊課,總是能讓孩子有所行動,一堂厚重的班隊課,總是能讓孩子有所感悟;一堂有靈魂的班隊課,總是能讓孩子有所提升。本次活動以追夢為主題,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收穫。孩子們積極地參與、踴躍地發言、驕傲的表情、激動的話語讓我深受感動。我將理想信念的教育轉化為更多的愛和行動,轉化為“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為實現“中國夢,我的夢”不懈努力!

評價激勵:

根據隊員們的表現,頒發最佳組織獎、最會表達獎、表演參與獎、中國夢知識淵博獎、文明守紀獎。

反思:

一、家校配合

隊會課程老師要做到心中明確,並對學生訓練到位。隊會課的前期準備更是一個繁雜的過程。能夠順利的上完每次的隊會課,感謝家長的大力配合,真正感覺到有合作才有共嬴,有很多感動之處。家校配合,一路同行,讓孩子在團結的沃土上成長。

二、活動中的學生建立自信

在這次展示活動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展示中來,許多不善於交流的學生也擔當了一個小角色,一次一次的展示,孩子們由害羞變得大方,由不敢發言到能自信的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次活動他們的收穫最大。活動成就孩子,老師多提供給學生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發展。

我的説課到此完畢,敬請各位領導指正!歡迎各位到我的夢想飛翔·追夢中隊去參觀,那裏是一間有温度的教室,那裏是43個孩子夢想起航的地方,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2

一、活動目標:

1、 在老師的引導下,有目的地觀察菠菜、胡蘿蔔、大蒜、西紅柿等蔬菜,知道名稱,瞭解其豐富營養;

2、 通過親自“烹飪”,激發幼兒愛勞動的興趣,同時教育幼兒懂得多吃蔬菜身體好,養成愛吃蔬菜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多種蔬菜(菠菜、胡蘿蔔、大蒜、西紅柿等)

2、烹飪用具、音樂磁帶、小籃子

3、豐富詞彙:維生素

三、設計思路:

買菜、認識、瞭解常見蔬菜、烹飪 、品嚐、收拾、整理

針對中班幼兒,對其糾正挑食、偏食的心理與行為,進而愛吃各種食物,均有着重要的影響。

四、活動進程

1、進超市、《買菜》音樂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地方?幼:××蔬菜超市!師:我們到超市裏去買點喜歡吃的蔬菜吧。(音樂)

師:請把你買的菜放在桌子上,排好。

師:啊,你們可真能幹!買了那麼多,都有什麼菜呀?

2、認識蔬菜,瞭解其豐富營養(分別出示)

師:這是菠菜,長得什麼樣子呀?(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根),誰喜歡吃菠菜,你為什麼喜歡吃菠菜?有什麼營養?菠菜裏含有Va,它能使我們的皮膚變光滑,小朋友經常口腔潰瘍,那是因為身體裏缺少了Va,所以請小朋友喜歡菠菜、多吃菠菜。你們知道還有那些蔬菜裏含有Va嗎?青椒、南瓜、油菜裏也含有Va。還有一種蔬菜裏面含有Va你知道是什麼菜嗎?請你們猜一猜它是桔紅色的,動物中兔子和馬非常願吃。對!是胡蘿蔔 。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菜?西紅柿,你們吃過西紅柿做的什麼菜?西紅柿裏也有許多的營養,象Vc他能是我們的牙齒骨骼變的堅固,還能防止牙齦出血。

師:小朋友平時都是誰做菜給你們吃呀?咱們自己也來做一個菜嚐嚐好吧。

烹飪過程(介紹大蒜的營養)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隨機教育,共同分享勞動成果並學會收拾整理。

説課稿 篇3

首先談一下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本節在前面學習了《農業的區位選擇》之後,講述“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穀物農業”兩種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對這兩種種植業做具體分析,是對前面內容的加深和昇華。同時本節與下一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在內容的安排上是並列關係。從宏觀上看,本節既是前面知識的加深和昇華,又是後面知識的對比和參照。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並以美國商品穀物為例歸納商品穀物農業地域的特點及其區位因素。加強讀圖分析能力,提高歸納和對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通過了解我國在解決糧食問題上的巨大成就來增進愛國情感。珍惜糧食,樹立科技興農意識。我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理論依據有:其一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能力,其二是課標要求。

在本節課中,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什麼這麼説呢?其一,學生的地理基礎和生活經驗不足,而歸納總結能力又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其二,季風水田農業的地域特點必須結合具體的區域實際,內容比較複雜,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構成本節的難點。

以上是對教材的分析,對於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説,大家都知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打算採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和比較法。之所以採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是因為如果將問題分解為一個個梯級深入的小問題,則探究自會水到渠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展示季風區水稻生產的場景,彌補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在激活學生舊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建立新知。而比較法是我們地理教學中常用到的一種方法。通過比較,加深理解和記憶。

對於新課的講授,我是這樣安排的。

談話式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多媒體展示兩幅不同的圖片,其中之一是“一望無際的水稻田”,另一幅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請學生對這兩幅圖片展示的內容進行農業分類。學生會歸納為“種植業”和“畜牧業”。這樣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快速、高效地把學生引入將要學習的知識點中,二是為下一堂課《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作一個簡單的鋪墊。

接下來探究學習新課內容,探究學習要求學習內容有適當的階梯性,我們本地的學生對水稻種植沒有生活體驗,如果讓學生直接進入水稻種植的區位因素的分析,階梯太大,會給學生造成過大的障礙。對此,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課堂延伸,增加體驗。課前佈置學生上網查找水稻種植的相關資料或向長輩詢問水稻種植的生產過程,去市場調查大米的產地。

第二步,步步設問,搭架攀梯。引用幾條水稻農諺,如廣東農諺“清明穀雨時,插田莫遲疑”,四川農諺“立夏小滿正栽秧”,江蘇農諺“立夏浸種,芒種栽秧”,問“為什麼這三省的水稻插秧時間會不一樣?”引出各地氣温條件的不同對水稻種植的影響,“水稻的生產還需要哪些自然條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你認為水稻的種植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想象、回憶,對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有一個表層的、感性的認識。

第三步,讀圖分析,訓練能力。(多媒體演示)四幅地圖,分別為“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分佈”“亞洲氣候類型分佈”“亞洲人口分佈”“亞洲地形分佈”,讓學生進一步分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在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讀圖分析後,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分析,最後得出結果。讀圖識圖能力是地理學科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一點一滴的培養。

第四步,閲讀思考,拓展思維。多媒體展示三段資料,分別為“我國水稻種植的歷史”“我國南方居民的飲食習性”“我國人口與耕地對比表”,在第二步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具有直觀、形象、典型等特點,利於學生感知認識的深化,有助於學生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思考,加深了對抽象地理知識和原理的理解。由於涉及面擴大了,掌握並超越了課本知識,知識面大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資料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五步,組織歸納,把握重點。由學生小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避免出現課上熱熱鬧鬧,學生課後心中空空蕩蕩。

第六步,學以致用,內化知識。對比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要求學生歸納總結商品穀物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同時,多媒體展示美國的地形、氣温、降水、土地等自然區位因素的相關資料,由學生運用上述和自己補充的資料説明問題。並聯系鄉土地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保護環境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如何協調學生“演員”和教師“導演”的作用。即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成為課堂的探索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發現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的作用有機結合。預期學生能達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

説課稿 篇4

《落葉》它選自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材,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着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着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都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

《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的體驗。散文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幼兒所接受。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兒對樹葉從春天到秋天逐漸變黃,最後變成落葉的認識。

3、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第一個目標: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為第三個目標: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啟發提問、動作表演等方式讓幼兒理解並掌握新詞,以突破難點.

為了展示給幼兒,作品的優美意境,又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準備:

物質準備:1、圖片若干張,實物投影儀2、大樹媽媽頭飾1個,小樹葉頭飾若干個3、錄音機,一段舒緩的音樂磁帶。

知識準備:瞭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節特徵。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活動中我運用了1、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幼兒熟悉散文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當老師在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時,逐段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2、啟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並學習新詞。如老師提問:“小樹葉在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夏天又怎麼樣了?秋天又怎麼樣?小樹葉落不來時,先飄到哪?後飄到哪?像什麼?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將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學習此散文,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1、動作表演法:本活動中要求幼兒學習新詞,為了避免讓孩子枯燥地學習理解新詞。我將引導孩子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和理解。如學習翩翩起舞一詞時請孩子們用各種優美的舞姿來表現,而表現四面八方時則請孩子們四散站立。2、遊戲法:活動中還要求幼兒能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我則採用遊戲法,由老師扮演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在遊戲中加深體驗。

説教學程序:

1、幼兒交流導入活動讓幼兒倆倆結伴,根據已有的以經驗春夏秋冬的樹葉及特徵。

2、完整欣賞散文介紹散文名稱,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幼兒第一遍欣賞。第二遍幼兒邊看圖片邊欣賞散文。接着老師提出問題:小樹中落下來時先飄到哪?後飄到哪?像什麼?它們心裏在想什麼?最後小樹葉又飄到哪?為什麼?幼兒根據散文內容進行回答

3、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

4、集體朗誦並表演一遍散文 教師扮演大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體驗小樹葉快樂的情緒和愛媽媽的情感。在表演過程中着重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表現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

5、遷移作品情感 通過提問引出談論的話題:小樹葉是怎麼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你是怎麼關心媽媽的?圍繞這樣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或到集體面前談。在幼兒交流時提醒其他幼兒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6、活動延伸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説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父母的心》是北師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比較探究”文章,描寫了一艘輪船上一對貧困夫婦把子女送給人家,又索回來的感人故事,説明了優厚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表達了天下父母對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與本單元所選的其他文章《背影》、《慈母情深》、《養母》、《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金色花》相比,惟有這篇是介紹整個家庭濃濃的父母對子女的深愛,情感較完整。這個單元的課文是圍繞着“親情吟歌”這一主題來安排的。從作者的編排意圖看,目的是要學生理解父母之愛心,做到“我愛我家,我愛我親人”。 現在的學生對父母的愛已經熟視無睹,視為當然,不知感恩,所以親情教育、感恩教育猶為重要。這樣的文章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反應了語文與生活的關係,體現了新教材迴歸生活的思想。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帶着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閲讀文本,感受文本。我確定了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作者,熟讀課文,複述故事。

過程與方法: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體會父母親對兒女的深情。培養學生擁有感恩的心。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比較三次調換,從中分析總結父母的心裏究竟怎麼想。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出發點,和矛盾的愛子之心。

二、教法與學法

為了使學生能順利完成本節學習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一談。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學生的知識水平、心理特點以及學習語文的自主性原則,我主要採用了朗讀感悟法、鼓勵欣賞法、啟發式以及討論式為主的教學方法。其中朗讀感悟法中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感受語言美;鼓勵欣賞法能鼓勵學生展示才能,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而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培養起來,把他們健康的個性發展起來。

當然,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生的學法指導中,我將引導他們採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互滲透的方法,從而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教學過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過程來實現。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部分(幻)(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二)出示學習目標(三)自學指導,學生展示(四)小結(五)作業

下面,我將把這五個環節做逐一説明。首先説第一個環節,我準備用這樣的話語進行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傳説:上帝創造了人,但沒有精力照顧好他們,所以給每個人創造了父母。於是有了這麼一個地方,它永遠在你的心靈最深處,你願用一生的時間去呵護他,這個地方,叫做“家”;而有這麼一顆心,他讓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顆心,就是父母的心。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川端康成的文章——《父母的心》。

通過講傳説的方式進行導入,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具體介紹作者可以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入到學習活動中來,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順利過渡到第二個環節。

(二)出示學習目標

讓學生齊讀學習目標,對本節課應掌握的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

(三)自學指導、學生展示

1、檢查預習情況,包括本課字詞及作者簡介

2、初讀課文:感受父母心

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然後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求:(1)語言簡明

(2)內容完整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讀書非常投入,請大家把你的內容概括寫在課文題目處。

依照要求請大家對剛才同學的回答作出點評。(學生點評)

總結:由此,我們明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實際上就是要説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老師是這麼概括的(投影:本文講了一對父母因貧窮想送孩子最終沒送出去的故事)

學生在這樣寬鬆的環境中合作學習,大膽展示,思維更活躍,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慾望,從而進入本課的第三個環節。

3、再讀課文:揣摩父母心

過渡語:

同學們,剛才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概括,我們或許會發現,文中的父母在送還是不送孩子這個問題上一直是處於猶豫和矛盾之中,那麼,他們的情感世界產生了哪些波瀾呢?現在啊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來體驗一下父母內心的真實的感受吧。

請同學們再細讀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時間決定表情原因

當天傍晚送走大兒子

眼含熱淚

難割難捨貧窮,沒有能力撫養

第二天早上送走二兒子,換回大兒子 無精打采 老大是接班人,按次序也不對

第二天傍晚送走三歲女兒,

換回二兒子不好意思,失魂落魄老二和婆婆太像了,已五歲

第三天上午要回女兒 痛哭失聲女兒太小,父母冷酷無情

過渡語:同學們填表很認真,請一位同學把結果給大家説一下(幻)。老師也對文章作了認真地閲讀,我是這麼填寫的。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與討論,學生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過程中是煞費苦心,頗費周折的,他們一直處於猶豫矛盾之中,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內心有很多的憂慮。在這裏要提醒學生,“三送”“三要”孩子正是整篇文章的內容,體現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特點。

為了讓學生更深層的體會到父母對子女濃濃的愛,我又設置了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幻):你覺得把孩子送給別人是愛嗎?要回孩子是愛嗎?請説出你的理由。

對於這個問題,學生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與學習夥伴共同分析、探討、總結,教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的聽、説、讀、問、評去實現,試圖幫助他們展開思維的翅膀,形成技能,掌握方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自主的挖掘課文深層的意義,而且還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四)歸納總結

先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可從本課主題談,也可從寫作方法上去談。

師:在父母的心頭,兒女是他們一生不變的牽掛。不管是風來了還是雨來了,他們永遠是我們的庇護神。

(五)佈置作業

1、知識積累

練習冊第78頁基礎鞏固

2、仿寫句子

父母的心是一縷春風,吹暖了我們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條溪流,帶來了一路的歡歌;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表達

愛是相互的,在我們享受父母關愛的同時,你有沒有想對他們説些什麼呢?請編輯一則短信,以表達對他們的理解與感謝。

這樣的作業對於基礎好的學生來説,是訓練思維表達能力的大好時機,而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説,又是幫助其理解所學內容、鞏固知識的較好渠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與此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除此之外,我還會告訴學生,學習不能滿足於課本知識,生活中處處可以學語文,引導學生多渠道多途徑的獲取知識,這也是21世紀對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

以上五個環節環環相扣,循序漸進,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四、板書

接來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本課的板書我按照文章的順序來設計,體現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特點。看起來簡潔美觀又生動形象,啟發性和藝術性都很強,更能激發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教學效果也更為顯著。

五、設計反思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世説新語》兩則是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文章以家庭、親情為主題。其中,《詠雪》一文展現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畫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畫面,展現了一個典型的書香家庭。這篇課文看似淺顯,但若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領會,自會翻出新意。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本文的內容、文體特點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理解文意,學習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二、教學方法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呵護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是課堂教學的主題,針對這些,我選擇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學生與作者共鳴的最佳途徑,學生讀中積累,讀中拓展思維想象的空間。

(2)討論法,小組討論,為學生搭建交流溝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體交叉式傳遞,也更能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和“我的課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問答式教學法,一位教育家説,教育即對話,可以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這篇課文淺顯易懂,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可以從多方面設計學生樂於討論的話題。。

三、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我採用情景設置法來導入新課,既能有效地抓住學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讓學生進入到理想的學習氛圍中。我設計的導語是: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歷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年少時就嶄露頭角,如駱賓王做詩《鵝,鵝》時只有七歲,甘羅做宰相時只有十二歲,這些都已成為千古佳話。不過,在座的各位也是意氣風發、不同凡響呀。同時,學習《世説新語》兩則,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體會一下中國是詩書禮儀之邦。今天,我們先來認識一位小才女,她叫謝道藴。

(2)誦讀課文,語文的學習重在讀,讀中知其意,讀中會其理,讀中可以品評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兒來。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老師先範讀再教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正音,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然後自由練習朗讀。

(3)疏通文意,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標出來。

(4)研讀課文,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採用問答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設計了七個問題,既強調對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又訓練學生對課文深層次的思考,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圍繞着“內集”讓學生回答:目的是什麼,參加人有哪些,天氣狀況如何,深層次思考:為什麼會着重寫天氣;圍繞着“詠雪”學生回答,文會考題是什麼,答案有哪些,深層次思考:細讀課文,謝太傅欣賞誰的答案,胡兒和無奕女誰自信,你認為誰的答案較好,你認為“聰明”從哪兒來等這些問題,訓練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體會文意,同時又促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蘋果。

(5)學生在體會文意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直至背會。

四、板書設計

遵循簡潔直觀又能畫龍點睛的原則,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撒鹽空中 過中不至—無信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風吹柳絮 對子罵父---無禮

説課稿 篇7

《物體分類》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內容雖然不多,但很重要,對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起着重要作用。

其內容編排,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發展規律。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分類知識,並且在生活中對幾何形體有一定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對實物、模型的分類引出對物體形狀的認識。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立足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着眼於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實現,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並能加以識別。

2、情感性目標:創設師生互動情境,在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以及樂於合作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個性。

3、過程性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索、發現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根據新課改的思想理念,為了有效地促進師生互動、共同發展,我在課堂中展開發展性的教學活動,讓課堂充分煥發生命活力。我本着設計新、處理活的原則,從教學內容、學生思維特點和年齡特徵考慮,嘗試對本課教學做了如下設計:

一、設境激趣,導入新課。

低年級學生參與教學,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教學活動能否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由兒童喜聞樂見的機器人引入,抓住童心,讓學生通過機器人這一中介來認識球、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物體分類》這一新知的學習過程中。

二、動手分類,體驗形體。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重視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這是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讓學生認真觀察,和小組同學合作,把帶來的學具進行分類。讓學生在研究現實問題中"做數學",體驗"再發現"與"再創造"的過程,大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類,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實際問題。並在交流過程中,伺機引入對各種不同形狀的物體的認識。

三、觀察操作,構建新知。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生成、發展和變化。教學中,我和學生一起合作,通過看、摸、比、想、滾一系列的操作,認識長方體,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並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認識的物體進行操作,和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建立表象,構建新知。這樣,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想,將"做"中感受到的體驗"數學化",使教師"教"的內容變成了學生學的活動,"教數學"也變成了學生"創造性"地"學數學",把"靜止呆板"的數學變成"活動的"、學生自己構建的數學,體現知識形態的過程性。

四、聯繫生活,玩中求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應該為生活服務。"這是《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指出的。在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我開放課堂時空,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找出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哪些是圓柱體和球,並通過課件讓學生欣賞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物體,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讓學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最牢固的。"因此,本節課我設計"猜猜看"、"找朋友""小小設計師"等多項遊戲,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體驗和鞏固。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五、拓展延伸,促進內化。

新的教學方法是從塑造人的角度考慮。因此,課堂教學不能只侷限於本課知識的教學,而應創設機會,促進知識的內化,拓展學生的思維。正因為深知這一點,本節課我設計了"小小設計師"這一拓展練習,讓學生用各類物體搭成自己喜歡的作品。這一活動既加深了學生對各類物體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知識,。還培養了學生合作創新的能力,起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眾所周知,再好的設計,再美的想法都應該落實到實際課堂教學中去檢驗。在本課教學實踐中,既產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驚喜,如:學生思維靈活開放,在"小小設計師"這一環節裏,搭出的作品可多啦!有車,有房,有人,有樓,有塔等等。這節課同時也留下了幾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比如:如何處理好課堂"動"與"靜"的有機結合?真正讓學生活起來,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這不僅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也是新課程改革實驗急需解決的問題。

説課稿 篇8

一、課文內容及總體設計:

這篇課文是美國著名小説《根》的作者亞歷克·黑爾以倒敍的手法講述了父親年輕時由於一個偶然的機遇得到了一位素不相識的先生的資助從而改變了人生的故事.課文緊扣中心展開敍事、議論,向我們展示了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通過此文的教學,我準備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和感知生命的可貴與人生的價值.

同時,作為自讀課文,它是學生掌握以重點句分析為突破口,整體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學習.'培養整體性體驗,避免對課文內容的肢解'是這次二期課改的一個主要理念,所以,我將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定為'訓練學生整體上學習、運用語文的能力',與之相應的教學模式定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二、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據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通過對父親執著、認真的人生態度的感知,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圍繞這個教學目標,我分別從認知、能力、德育三個方面加以落實:

[認知]:

學會從文中尋找關鍵句把握中心。--通過對課文進行圈點批註落實

[能力]:

以反向設問培養逆向思維的能力,學會辯正看待問題。--通過辯論賽環節進行落實

[德育]:

引導學生確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師生通過筆會部分的交流進行落實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授課班級為我校雙語特色、藝術特色班的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較好,社會接觸面比較廣,思維比較活躍.所以在閲讀能力檢測方面大部分學生對於課文整體的把握應該都會比較準確而且迅速.

2.通過與學生平日的交流及週記所反映的情況來看,這個班的學生特別喜歡就某個問題進行爭辯,而且有較好的文字組織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引導性的辯論賽和一個筆會交流所,從學生興趣出發,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教學時數擬為一個課時

1.以Flash《偶然》作導入,明確文眼,引導學生將思維重點轉入到對偶然性的認識.

2.圈點批註與整體閲讀訓練.

本單元對學生所確立的閲讀要求為通過把握關鍵句、重點句理解文章主題.在閲讀中找準關鍵句是理解中心的關鍵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既迅速又準確的進行理解卻是我們學生的薄弱環節.對一些學生難於理解的句子或者理解不到位的語句我採用引導的方法,師生一起進行梳理,通過實踐來體會閲讀方法的使用.設計此環節意在通過這部分教學落實本課的認知目標:學會從文中尋找關鍵句把握中心.

3.把握主旨,反向探討.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教師的反向提問,為正面論點樹立一個對立觀點,然後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從自己的間接經驗中提取材料,用於證明本方的觀點.這一環節的設定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熟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是落實本課能力目標的教學環節.

4.拓展、延伸.

以《我的一次偶然》為題寫一則短小的記敍文,在班級開展筆會.

5.小結.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強化本文的中心,明確對待機遇的正確態度,進一步落實本課設置的德育目標,即培養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6.作業:

本次作業的設計主要通過名言的收集拓寬學生的視眼,培養他們養成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説課稿 篇9

教材説明:

《畫楊桃》是人教版第六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圖畫課上,對楊桃進行寫生練習,“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通過這件事,既啟發我們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時又教育我們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設身處地地去看待事物。

一、説教材。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寫父親教導我畫畫要實事求是。第二部分具體細緻地敍述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事,以楊桃為主線,寫“我”、老師和同學看楊桃時的不同情景。“我”看楊桃時,按照父親的教誨在自己的角度認認真真地看楊桃,並實事求是地畫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狀,自己覺得很滿意;老師看楊桃,是老師聽到同學們想當然地嘲笑我畫的楊桃時,親自到我的座位上審視楊桃;同學們看楊桃,是老師請同學們輪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楊桃,發現這個角度看楊桃,確實就像個五角星。老師藉機教育同學們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並能實事求是地反映。同時要尊重別人的看法。因為即使對待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楊桃時候,體現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後寫父親和老師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描寫,生動形象地説明了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有不同結果的思想方法。

二、説教具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實物、多媒體,讓學生學得輕鬆,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教得生動,學得輕鬆,更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增強閲讀教學的趣味性。

(2) 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説學法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這節課我引導學生按“看看—找找—讀讀—説説”的步驟進行探究。即引導學生用心看,想象着説,認真讀,仔細找。

在理解重點的教學中,我想先運用舊知識導入新課,再用實物吸引學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學生間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讓學生明白道理。

對於難點,我想先採用小組討論、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關鍵詞,再反覆朗讀,聯繫實際來加以突破。

學生活動過程設想

在分析重點段落時,讓學生自讀、自悟,再配以自由讀、分角色讀等方法理解課文,通過實物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感悟一下課文。在理解老師説的這段話的意思時,可以自由的討論研究,再加上剛才現場觀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本次的上傳教案得到了許多教師的關注,大家從不同的角度予以了指導,並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建議。經過認真思索,採納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將教學環節進行了適當的調解,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

四、説教學過程。

《畫楊桃》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使學生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2.理解老師説的一段話意思。

3.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審視、和顏悦色”等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老師説的那段話。

教學重點難點:

聯繫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説的道理。

教學用具:

掛圖,多媒體,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 導入新課

二、檢查詞語並學習課文

大屏幕出示詞語(指讀、齊讀)教誨的意思?課文中説誰的教誨使我難忘?請打開書齊讀該段。什麼叫受用?(得到益處。)由此可看出父親和老師的話對我的一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課文當中,父親是怎樣叮囑我的?請大家打開書找出課文當中父親的話。

2、學生動手找,指名讀後出示句子:

3、經常“叮囑”是什麼意思?“想當然”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畫走了樣?”

師説:父親對我的要求是嚴格的,那麼我在學校圖畫課上畫楊桃的時候,有沒有忘記父親對我的叮囑呢?

4、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出示畫楊桃的段落)默讀並思考:①我看到的楊桃是什麼樣的?②、我是怎樣畫楊桃的?看你有沒有神速的雙眼,很快就能找出來。

出示句子:女生讀!

5、假如你也是同學中的一個,看到的楊桃竟然是五角星的形狀,你會怎麼想?

6、當我把這幅畫畫完的時候,我的心情怎麼樣?

7、看了“我”的畫,同學們有什麼反映?老師又是怎麼做?怎麼説的?(同學們哈哈大笑,老師沒有笑。)自由讀課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師和同學們兩次對話的句子,自由讀讀這些句子,體會到了什麼?(同學們對我的嘲笑,鬨笑 ;難過、內疚、慚愧)

8、出示兩段對話,學生自由對比讀兩段對話。你有什麼發現?

9、分角色朗讀,你分別讀出嘲笑和不好意思的語氣

10、對於認為“好笑”的同學,“老師”沒有去批評責備,而是“請他們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從不同角度去看楊桃的不同樣子。老師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出示楊桃實物讓學生仔細觀察,體會角度不同,看到的樣子也不同。)

11、老師從學生回答的語氣中,已經知道同學們的態度轉變了,所以老師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他是以什麼樣的態度説下面一番話的?

12、“和顏悦色”是什麼意思?出示老師的話,指名讀。

13、老師説了幾句話,每句話什麼意思,你讀懂了哪句話?學生彙報。

14、你從中明白了什麼?

15、老師的這段話當中,哪一句話與父親説的話很相似,請找出來。出示教師和父親的話語。讀後討論,他們相同的地方是什麼?(要實事求是地表現自己的角度看到的東西。)

16、父親和老師的教誨對作者岑桑的一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真的使他一生受用。作者最終成長為一個作家。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情況。(打也作者簡介)

三、總結

當別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輕易下結論,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去看的;自己也應實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樣我們就能在生活中科學、客觀地處理問題。

四、聯繫生活,想像拓展。

1、現在,讓我們看着大屏幕再來整體感知一下全文,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呢?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對他説幾句話。

我想對作者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曾經嘲笑過“我”的孩子們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循循善誘的老師説:--------。

2、在日常生活中你聽到或遇到過像畫楊桃這樣的事情嗎?你有哪些體會、感受,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請你也拿起筆用概括性的語言寫一寫你的這些體會、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附板書設計:

11.畫楊桃

父親 是什麼樣 就畫成什麼樣

我 認認真真看 老老實實畫

老師 相信自己的眼睛

Tags: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