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畫》説課稿1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畫》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畫》説課稿15篇

《畫》説課稿1

內容分析:

指紋畫是在指畫的基礎上發展和演變而來的。指畫又稱指墨畫,屬於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種特殊畫法。即以指代筆,蘸墨或顏色作畫,具有獨特的趣味和技巧,將手指沾上墨水,在宣紙上輕點幾處,或濃、或淡,似圓、似尖,再用指甲勾勒出輪廓。而指紋畫的方法是非常靈活的,完全看個人如何使用手的技巧以及發揮,需要慢慢的揣摩。 雖然指紋簡單,但在相似的指紋上勾勒線條表現事物的形態和動勢的那幾筆及彩鉛背景的搭配還是很見功力的,對於鍛鍊孩子們的想像力,對於美好事物的認知和創造力,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美術知識都很有幫助。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在不斷強化。邏輯思維能力也正處於發展狀態,善於發現事物的特徵並能夠捕捉事物間的內在聯繫;情感豐富,思想活躍,善於想象,表現欲濃。結合新課標的實施和學生實際情況,應該創造機會發揮學生富有個性的想象力,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充分展現學生的想象能力。

指紋是獨一無二的,色彩是人類的視覺對象之一,兩者是構成指紋畫的重要因素,大腦中產生的形象聯想,會進一步產生相應的心理效應和情感情緒變化。

本課以自然、運動為主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抒發各自的

聯想,旨在激發想象力,豐富情感,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觀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紋圖樣,學生自己動手用指紋創造

繪畫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使學生的感性思維上升為理性思維。

2.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及

學習繪畫技巧熱情。 3、通過觀察、研究和實驗中培養學生樂於合作、實事求是的態度,

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手按指紋的技巧及根據指紋的外形設計造型。

教學難點: 掌握畫面整體佈局。

教學方法:欣賞、探究、點撥、練習、評價

教學時數: 1學時

教 具:多媒體課件、素描紙、印泥、勾線筆、彩鉛,尺子。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師:繪畫的種類很多,比如:中國傳統的國畫、西方的油畫、水粉畫、水彩畫、素描等等,不同的繪畫種類的最後呈現的藝術效果也不同,那麼,我們繼續探討這種與眾不同的繪畫—指紋畫,與其説畫畫,倒不如説我們是來做畫,因為它需要我們大家的動手能力,那麼,指紋與自然、運動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我們就研究一下吧!一定要拿出我們飽滿的熱情,用獨一無二的指紋做出我們滿意的作品。

生:學生思考。

設計意圖:通過導言引出課題,通過繪畫和指紋之間的聯繫這個設問,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表現:學生興趣十足。

二、牛刀小試:

師:1、指紋畫欣賞。

2、學生分組嘗試單個物體指紋畫練習。

3、小組討論,説説你是怎麼試驗成功的,如:

(1)指紋都可以按出什麼形狀?

(2)指紋畫中指紋是描繪人物、動物、事物的哪一部分?

(3)指紋畫的製作過程?

(4)小組間展示學生作品。

生:學生自主學習,嘗試指紋練習,可以按出圓形、橢圓形、甚至整個手掌,形態各異,十分有趣,總結出指紋描繪的是人物、動物、事物的主體部分,加上線條十分生動、有趣。

設計意圖:指紋畫的製作方式留給學生來討論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自主探索問題的精神,加強小組合作的實踐能力,而後教師簡介概括。

學生表現:學生表現十分活躍,大膽嘗試,成果顯著。

三、大顯身手:

師:1、二者取其一:

(1)我們愛運動

(2)我們愛自然

設計意圖:四組抽選主題,兩組一個主題,目的在於完成後兩組間的

互評活動及兩組間觀察視角和設計藝術效果的比較。

2、温馨提示:

為增強畫面藝術效果,做以下温馨提示:

(1)首先在素描紙上留出一釐米左右的邊框,在繪畫完成時我們再來設計一個手繪相框,形式可以多樣、顏色要與畫面呼應。

(2)構圖:根據你所表現的事物,構圖要有聚有散、指紋有大有

小(指紋的大小可用不同的手指進行調解),保持畫面均衡,顏色 可根據實際物體的顏色來設計、也可根據畫面的效果進行搭

配。

(3)用勾線筆來添加人物、動物的動態要根據指紋的方向設計,形態各異可使畫面更加豐富。

(4)用彩色鉛筆添加背景,同樣要求學生髮揮想象力添加豐富多彩的背景。

生:學生選取主題,自主創作。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為學生增加製作指紋畫的難度,強調的是指

紋畫的藝術效果,如:邊框的設計、構圖的設計、人物、

動物等形態及動態的線描的設計、背景彩鉛顏色的搭配都

需要學生動腦動手的協調搭配,以及小組之間的合作精

神。

學生表現:小組探究,自主選取內容,積極主動。

四、鼎力相助:

師:學生製作過程中教師針對以下問題進行鍼對性輔導:

(1)要求學生注意繪畫的構圖。

(2)指導轉化手指方向,按出各種形態的指紋。

(3)用線條設計人物、動物等形態及動勢。

(4)參考範畫顏色在自己頭腦構思你自己想要表現的顏色。

(5)根據畫面整體效果,進行最後調整。

生: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提出各類問題,積極探索。設計意圖:教師巡視輔導時,先主動詢問學生的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後,再根據不足之處進行指導,不強加給學生教師的個人意見,或是針對學生製作過程中製作出現的失誤,指導其彌補方法。

學生表現:小組探究,積極主動的提出創作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五、各抒己見:

師:學生根據以下點評要點,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總結。引導學生分析彩鉛指紋畫的畫法及注意事項:

1、着重於指紋畫內容的處理和畫面整體工整及藝術效果的評

價。

2、指紋畫構圖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改進的方法。

3、根據學生指紋畫指紋顏色的清晰度、彩鉛塗背景的顏色搭配

等細節進行點評。

生:學生自評、互評,強化掌握製作指紋畫要點

《畫》説課稿2

各位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蘇紅的畫》,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蘇紅的畫》是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動腦筋,想辦法”為主題展開。《蘇紅的畫》是一篇記敍文,課文以畫為線索,記敍了蘇紅不小心把要參加比賽的畫弄髒了,又在爸爸的幫助下把弄髒的畫改成了一張美麗、有情趣的畫的事,告訴我們“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選取生活中的小事表現人生大道理”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二年級的閲讀要求,並結合本教材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雙線格中的13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閲讀,感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3、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根據教學目標,我又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雙線格中的13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感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説教法和學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此外我將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説教學過程

(一)插圖導入,談話激趣1、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課件出示兩幅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幅畫,請你們仔細看一看,這兩幅畫有什麼不同?2、關於這兩幅畫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就叫——(板書課題:蘇紅的畫),請大家齊讀課題。3、圍繞着這兩幅“蘇紅的畫”到底發生了一個怎樣的小故事呢?現在就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第47頁,我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識字解詞。

1、現在就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加字,不丟字,遇到難讀的字或句子多讀幾遍。並且圈出本課的生字和你不理解的詞語

2、剛才,同學們讀書很認真,老師首先檢查一下你們對生字的掌握情況,誰願意來讀一讀這些字詞?

3、現在誰來説一説,你還有哪些詞不理解?

(三)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1、現在我們把課文中的字詞障礙都掃清了,那麼誰願意站起來聲音洪亮的、有感情的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呢?

2、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這個小故事呢?老師給大家一些提示,你可以根據老師的提示來説一説。(出示課文脈絡圖)

3、在這篇小課文中,爸爸有一句話説得很有道理,你們找到了嗎?(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4、在這個小故事中,什麼是壞事呢?(師板書:壞事)什麼是好事?(師板書:好事)壞事是怎樣變成好事的呢?(師板書:動腦筋)

(四)精讀細品,讀中感悟。

1、在這個壞事變成好事的過程中,蘇紅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下面你們再讀一讀課文,把能體現蘇紅心情的句子畫出來。2、誰來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課件出示三句話)3、課文3處描寫蘇紅心情的句子中兩次出現了“滿意”這個詞,“滿意”説明心情怎麼樣?4、蘇紅對自己的畫很滿意,心情很愉快,那麼應該怎樣去讀呢?(生讀,是指導)5、看來,要想把人物的心情讀出來,應該想找到表現人物心情的詞語,再帶上相應的表情,才能將課文讀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師生共讀)6、這篇課文對話特別多,父女之間一共有幾次對話呢?現在同學們在書上找一找,把幾次對話標上序號,然後和同桌互相讀一讀,想想每一次對話的語氣應該是怎樣的?7、同學們,後兩組對話只有爸爸的話,沒有蘇紅的話,結合課文想象一下,如果讓蘇紅也説話,她會説些什麼呢?(生説)8、現在我們就請幾名同學來分角色朗讀一下。

(五)積累內化,拓展思維。

1、(課件出示畫)同學們,你們想一想為什麼這幅畫能得一等獎呢?如果你是評委,你會怎麼評這幅畫呢?現在就以小組為單位來討論一下吧。(生討論彙報)

2、是啊,同學們説得真好。就是這隻懶洋洋的小花狗,為這幅畫增添了情趣,是這幅畫有了生機,有了家的温馨。這就正如蘇紅爸爸所説的——(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課件出示字條,生齊讀)

3、同學們,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今天的故事又給了你怎樣的啟發呢?(六)總結課文1、這次小小的插曲不僅使蘇紅的畫得了一等獎,更重要的是,還讓蘇紅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老師相信,不僅蘇紅明白了這個道理,咱們班的同學也都明白了這個道理。2、在這篇小課文中,我們讀到了一些好詞和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在課下的時候把它們抄下來,並且記在腦子裏,好嗎?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是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歡迎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蘇紅的畫好好一幅畫畫被弄髒了動腦想一想畫只小花狗得了一等獎壞事好事動腦筋

《畫》説課稿3

設計意圖

幼兒作畫的工具有許多,我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探索多種材料和多種方法的使用,衞生紙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用品。紙漿畫是用紙作為原材料,製作出漂亮的紙漿畫,其製作過程有趣、好玩,並通過製作紙漿畫能夠讓幼兒感受不同形式的藝術美,且能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能力。我班幼兒常對新鮮事物較感興趣,也喜歡大膽嘗試。所以為了教師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學習紙漿畫的興趣。

2、初步掌握紙漿畫的製作過程。

3、體驗活動的樂趣,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重點:

初步掌握紙漿畫的製作過程

活動難點:

製作紙漿畫的技巧與把握細節。

活動準備:

已構好圖的卡紙、顏料、膠水、鑷子、牙籤、範畫。

活動過程

1、欣賞作品,引起興趣

(1)出示範畫,讓幼兒觀察畫的特點與其它畫的不同之處。

(2)引出此次活動的主題紙漿畫。

2、探究紙漿畫的做法

(1)引導幼兒觀察桌上準備好的工具,讓幼兒自主討論,教師做相應的引導。

紙漿的做法:

1、先把衞生紙放入容器裏倒入水,將紙泡成泥狀,用時將多餘的水擠掉。

2、在紙漿裏倒入乳膠和顏料調製。

(2)讓幼兒嘗試調製紙漿,教師幫忙總結調漿的方法。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用鑷子把彩色紙漿泥夾到畫好的輪廓裏,右手鑷子尖左手用牙籤把紙漿泥攤開並扎均勻。

(2)教師提示注意事項:

1、粘貼過程中紙漿不要太多、太厚。紙漿要覆蓋整個畫面。

2、粘貼的過程中不要把紙漿表面壓平,要用鑷子和牙籤扎出紙漿的`特殊肌理的效果。

3、粘貼過程中各種顏色的銜接一定要嚴實,是各色紙漿相互形成一個整體。

4、粘貼過程中各色紙漿容易混色,所以每做完一種顏色一定要擦乾淨工具。

4、展示作品,幼兒欣賞、評價。

展示作品,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相互給予評價,以激勵幼兒

一步深入學習。

《有趣的紙漿畫》説課稿

一、説教材:

紙漿畫是幼兒美術繪畫的一種形式,幼兒通過紙漿的製作以及粘貼,可以增長幼兒的活動興趣以及對繪畫形式的多方面認知與瞭解。

二、説教法:

《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嘗試法

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製作紙漿,體驗了製作紙漿的樂趣和初步掌握紙漿的製作方法。

2、操作法

提供給幼兒自主操作以及創作的機會,從中感知紙漿畫的創作以及色彩的搭配。

3、欣賞評價法

引導幼兒學會欣賞其他幼兒的作品,從中體驗快樂。

三、説目標:

此次是幼兒首次接觸紙漿畫活動,所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極為重要,在有興趣的基礎上學習技能將事半功倍,通過活動讓幼兒掌握初步製作紙漿的方法且能夠自己創作紙漿畫,所以將此次活動的目標設定為:

1、激發幼兒學習紙漿畫的興趣。

2、初步掌握紙漿畫的製作過程。

3、體驗活動的樂趣,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説重難點:

這次是我班幼兒第一次紙漿繪畫,所以教師要有效的引導幼兒作畫的技能與步驟,將目標2定位活動的重點。而將如何設計畫面,做到細緻、合理的安排畫面作為活動的突破口

五、説過程:

整個活動都圍着紙漿畫的製作方法---設計畫面---填充畫面---欣賞作品,通過教師引導、提問、幼兒嘗試、大膽操作、作品欣賞的過程讓幼兒通過製作體現目標。

《畫》説課稿4

《畫》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部分第一課的內容,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裏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

【説教學目標】

一、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為本課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讀: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

認: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認識11個生字。

理解:理解: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2、過程與方法:

⑴ 通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通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

⑵ 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通過齊讀,開火車讀,男女讀等方法鞏固生字。

⑶ 通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再記住它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反覆朗讀,瞭解古詩內容,懂得這首古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感悟”、“體驗”,都是以讀為本,讀是語文教學重要手段。讀的實踐越多,自然感悟越深,體驗也越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篇文章,讀得多了自然就見其義。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接觸的字詞量極少,這首古詩的意思非常淺顯,只要他們反覆地讀,都能夠理解其義。

【説教學方法】

二、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讀準、讀好、讀懂、讀背。

1、讀準:

初讀古詩,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這一點非常重要,假如學生連字音也讀不準,哪來讀的感悟。這裏我安排了各種讀法,由於學生已經學了所有的漢語拼音,能夠獨立地拼讀音節,所以我先讓學生自己拼讀,再同桌互讀,接着指名讀(2~3名),然後分小組讀,最後齊讀。通過各種不同的訓練方式,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讀好,有些基礎比較弱的學生要進行個別指導。雖然這首古詩只有20個字,但是裏面的字比較難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難區分,比如説“色”讀成“shè”,“近”讀成“jìng”,還有“聽”、“聲”、“春”、“驚”。“近聽水無聲。”這一句特別難讀,學生容易把“近聽”這兩個字都讀成後鼻音。我把這些字着重讓學生練讀,分開讀,連起來讀,放在詩句裏讀,直到學生讀好為止。在這一教學環節,一定要沉着,不能浮躁。

2、讀好:

怎樣讀好,讀出古詩的韻味?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朗讀起來琅琅上口。為了使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出感覺來,我設計了兩個環節:① 讓學生聽讀,我範讀,學生聽;② 標上停頓記號“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劃兩條的地方聲音延得長一點,劃一條的地方聲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後反覆練讀,採用自由讀,個別讀,男女讀,小組讀,配樂讀多種形式,最後熟讀成誦。

3、讀懂:

我這裏所説的“懂”,並不是説要説出每個字詞的意思。根據一年級的特點,我只要求學生初步知道這是一首謎語詩,謎底是畫。“水無聲”、“花還在”描寫的就是這幅畫。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再反覆讀。讀好後,我例舉詩中的一組反義詞“遠──近”,通過採用各種形式反覆地讀,讓學生們理解什麼是反義詞,然後到書中找出其他兩組反義詞。

4、讀背:

學生通過不同方式不斷的練讀,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已經能背出了,還不會背的學生,讓他們課後再讀,要求人人會背。

通過讀準、讀好、讀懂、讀背這四部曲的層層深入,完成了讀的教學目標。

【説教學過程】

三、本課的字詞我是這樣處理的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識寫分流”的識字教學新理念。我在教學本課生字時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通過前面學生反覆地讀課文,再讓學生圈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字,這時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所有的.字。現在的識字不是像過去那樣孤立地一個個學習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課文裏去識記。當生字與生動有趣的課文內容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識字難度就大大降低,這不是抽象的識記,而是一種有意義、有趣味的識記,孩子們通過反覆閲讀,不知不覺間就把生字記住了。

然後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來,反覆練讀,採用齊讀,開火車讀,男女讀,讀的時候及時正音。然後把拼音擦了,再練讀。接着我安排了一個送信的遊戲,“丁零零,丁零零,郵遞員阿姨來送信……”拿到信的小朋友大聲朗讀,讀對了,大家一起跟讀,讀錯了,讓其他人送信。學生們在學中玩,個個興趣盎然。這些都是鞏固識字效果的方法,讓生字不斷再現,不斷重複,反覆強化。在教學中創造各種再現重認的機會,尤其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遊戲活動,把已經學過的生字進行温習鞏固。

本節課要學生會寫兩個生字“人”、“火”。寫字時,首先還是要規範寫字姿勢,這是他們入學時就反覆強調的。寫字姿勢不正確,事雖小,但危害不小。我在寫字前要求學生背“寫字姿勢很重要,身體做正書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學好知識身體健。”這樣耳提面命,時間久了,印象也就自然深刻了。其次要着重強調寫字的筆順,要求學生一定要嚴格按照筆順來寫。最後要求寫好每一筆,擺好每個字的結構。每課書後面都有“描一描,寫一寫。”我在教學這兩個生字時,自己先在黑板上示範,然後讓學生書空,書筆畫,再描一描,最後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寫一寫,讓學生在課內完成。

語文教學是一門永恆的藝術,需要不斷探索。我這樣設計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指教。

《畫》説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古冶區習家套國小教師趙興。很高興能夠在這裏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討綜合實踐活動這門學科。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手指上美麗的圖案——《奇妙的指紋》。

一、選題背景

一個恰當的主題,對學生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起着直接的影響,影響着學生是否能夠從實際過程中獲得體驗,激發學生的探索和實踐的熱情。“指紋”這一問題是學生生活身

邊的問題,貼進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的視野,學生對它既熟悉又陌生,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指紋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指腹上凹凸的紋路。指紋在現代生活中應用也很廣泛。四年級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如何讓學生關注生活,具備問題意識是本主題活動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調查、分析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養成注重事實,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良好習慣。

二、設計理念

“以自主探究為核心,以創新發展為目標”是綜合實踐學科的教學理念。因此,在《奇妙的指紋》這一主題活動的實施中,我和學生一起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指紋的種類和獨特性;通過動手實踐學會拓印指紋;通過調查瞭解指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合作探究中創造出有趣的指紋畫。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這個主題活動分為以下五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 觀察指紋 生成問題(1課時);

第二階段 知識交流,研究問題(2課時);

第三階段 製作指紋分類表(1課時);

第四階段 創作有趣指紋畫(1課時);

第五階段 拓展活動 總結評價(1課時)。

我今天主要介紹第四階段——創作有趣的指紋畫。

三、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型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性課程模式。它具有強烈的綜合性。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了本次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活動觀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紋圖樣,讓學生認識每個人指紋的獨特性和唯一性,進而使學生了解人們指紋的特點可以廣泛應用在生產活動中。

2.過程與方法

①學習一些觀察與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②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研究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在觀察、研究中培養學生樂於合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②在活動中讓學生養成注重事實,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沒有對指紋有細緻的觀察,對於指紋的類型也很模糊,為了使學生通過在課堂上的親身體驗和研究來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與人交往能力,通過親自觀察,比較分析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指紋的特點及用途。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動手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繪畫技巧和活動方法,能較好的完成本次活動。

五、教學策略

·以導促學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指導,起到調節和幫助的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

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探究性教學活動。

六、活動準備

課件、白紙、水粉色、印泥等。

七、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整個活動主要分為五個階段:我先把前幾個階段做個簡單介紹,重點介紹第四階段段的教學過程。

(一) 觀察指紋 生成指紋研究問題(1課時);

1、 創設情境、激發動機,引入主題:在本課教學的引入中,為了創設開放性的探究

氛圍,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我讓同學們認真觀察自己手上的指紋,並説説產生哪些疑問?讓學生帶着求知的慾望,一起來探索指紋,激發學生深入研究指紋的興趣。

2、 拓印指紋

首先提出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方便觀察?學生建議把指紋引下來進行觀察。

追問:用什麼方法才能把指紋拓印在這張白紙上呢?

3、學生實踐:

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我及時給予指導,並通過比較學生的作品,歸納總結拓印方法 (“動手操作,拓印指紋”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課堂的開放性,在有限的課堂空間內,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身邊所能用到的東西進行探究活動,在這個活動環節中是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每一次實踐的步驟、要求都讓學生知道得清清楚楚。通過自主實踐,不僅學會了拓印指紋的方法,同時進一步端正了實踐的態度,做到認真、細緻。有的學生拓印的指紋不清晰,經過指導,經過重複實踐,效果就變好了。當然,取指紋並不是目的,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充分感知指紋,並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是活動的目的。)

學生在動手實踐拓印指紋後,提出了諸多相關問題,經過篩選、分類、歸納總結、最後我們確立了4個子課題:(課件)指紋的形成、指紋的類別、指紋的作用與應用、指紋和命運的關係。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的子課題,並形成四個研究小組,我根據學生

的特點,適當調配,儘量使每名學生在活動小組中都盡顯其能,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

(二) 知識交流,研究問題(2課時);

在這一階段裏,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小組同學除了在上網、圖書館查閲了大量資料外,還通過走訪、調查、詢問父母、老師等方法進行了探究,分析得出結論,在班內交流。(課件展示各組成果)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能通過對指紋的研究,學會與小組同學學習一些觀察、分析、比較,掌握分類、抽樣調查、採訪等一些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探究能力

(三) 製作指紋分類表(1課時);

本階階段通過讓學生們自己製作指紋分類表,建立自己、家人和親戚朋友的'指紋檔案,這樣不僅增進親情、友情的親密度,還可以留作獨一無二的紀念品。在加強情感交流的同時又能讓其更好的與他人溝通。

(四) 創作有趣的指紋畫(1課時);

經過以上幾個階段活動,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的想用自己的指紋畫各種有趣的指紋畫。於是我為孩子們搭建了表現平台——創作趣味指紋畫。這也是我本次説課的重點。在本階段的活動中我設計了激趣導入——分組實踐——設計製作——成果分享——交流評價—

—活動小結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教師:回憶上節課指紋的特性,指紋的類型以及日常應用,並提出新的問題:它還能做什麼嗎?(播放指紋畫)這些美麗的圖畫,用一根手指就可以完成了。大家想不想試一試?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創作《指紋畫》。(板書課題)

【這樣做是為了將前一階段的活動過渡到本階段,運用多媒體展示指紋畫的形式呈現,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作的慾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之中。】

第二環節:分組探究、實踐

我引導學生:大家在設計製作之前,先來探究一下用指紋作畫應該掌握哪些作畫技巧呢?

學生討論、探究後,彙報:(應該先掌握拓印指紋的方法、瞭解拓印出的指紋形狀、瞭解印染顏色的深淺等。)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他們:下面把你們的方法親自實踐一下吧!

學生開始動手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有的學生在自制印泥時水分的多少拿不準;有的印出的指紋不清晰;還有的印出的形狀和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我適時參與其中,和他們一同尋找解決辦法。

實踐過後,我將出現的問題歸類呈現於課堂上:在剛剛的實踐中,你們都運用了哪些方法?發現了什麼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呢?

學生將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一一彙報:

我隨即大屏幕出示:(指紋作畫技巧)

1.拓印的方法有:勾、抹、印、點等方法。

2.印染顏色的深淺、清晰度等與水分的多少有關。

3.可以用五顏六色水彩粉製作拓印的印泥。

4.開始先用鉛筆勾勒出設計圖案的輪廓,有了經驗後,可以根據指印的大小和顏色,直接作畫。)

教師:掌握了這些方法後,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創作了,在創作之前老師有個温馨小提示:(大屏幕顯示温馨提示)

1、注意印泥的水分掌握。

2、用後工具擺放要整齊。

3、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4、保持衞生,注意安全。

《畫》説課稿6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剛入園動手能力比較弱,繪畫處於塗鴉階段,為了進一步促進幼兒小肌肉地址的發展,培養幼兒對繪畫活動感興趣。我設計了此次活動梳子畫———《小草》通過此次教學活動來進一步促進幼兒動手繪畫能力。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梳子沾上綠色顏料在紙上刷出小草;

2、樂意大膽地進行繪畫,體驗用梳子畫小草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梳子人手一把、畫紙、顏料(紅色、綠色)

三、活動重難點:

積極參與活動,用梳子刷出小草。

四、活動過程:

(一)、神祕的禮物

1、“今天小白兔給我們班的小朋友帶來了一件禮物,我們一起看看是什麼禮物?”

2、出示梳子,引導小朋友説説梳子的'用途。

3、“小白兔家門口有塊空地想種上小草要我們幫忙用梳子種小草。”出示畫紙、顏料。

(二)、幫助小白兔種草

1、“小白兔叫我們用梳子種小草怎麼種呢?”請個別幼兒嘗試。

2、教師講解種小草方法:拿着梳子蘸顏料在紙上輕輕一梳。教師示範。

3、“可是小白兔還要我們幫忙讓草地開滿小花。教師示範(手指點畫)(三)、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四)向同伴説説自己的作品

《畫》説課稿7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下午好。

我是來自。所選課題是人美版第五冊第六課《紅色的畫》。

本課是國小階段第一次接觸色彩知識,它與第七課《黃色和藍色的畫》有着緊密的聯繫,都是以“造型。表現”為主的學習領域。學生通過學習,認識三原色,感受紅色畫面特有的美感,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引導學生的求知,給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使學生從盲目、隨意地塗抹色彩,轉向有意識地運用色彩來作畫。

我校學生大多生活在城市,接觸自然機會較少,在講述農民畫《剝玉米》時,孩子很難體會到農民豐收時的忙碌與快樂。在解決這一難點時,我利用信息技術將音樂與繪畫相結合,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激勵其情感,使他們通過音樂歡快的節奏,感受到農民豐收時的喜悦與忙碌。隨後我又乘熱打鐵,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大量攝影、繪畫資源,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啟發他們聯想到自己生活中常見到的'以紅色為主的物象和場面,激起孩子創作慾望。學生經過親自動手、親身體驗,實現了師生的互動及交互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鍊,提高了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是我對本課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流程。接下來我將以微型課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我的教學過程。

上課,同學們好。老師聽説同學們很愛看魔術,今天就讓我為你們表演一個(播放第一段視屏)。這些顏色還能還原麼?大家很猶豫嘛,事實勝於雄辯,我請一位同學上台試試吧(播放第二段視頻)。看來紅、黃、藍是無法調和出來的,所以我們稱之為“三原色”(出示課件)。這三原色中的紅色可是咱們中國人喜愛的顏色,它也是我們國旗的顏色。那用它畫出的畫會是什麼樣?這些畫又會給我們怎樣的感受?讓我們帶着這兩個問題,一同走入第六課《紅色的畫》。第六課裏的畫都是紅色的畫麼?這麼肯定!説説你是如何判斷的?對,以紅色為主的畫就是紅色的畫。老師要考考你們(出示課件)。三幅畫中哪幅是紅色的畫?説説你對其他兩幅的理解。

這幅《剝玉米》出自我國民間藝人孫佃珍(出示課件)。瞧,畫中央的那位阿姨正使勁的掰着玉米,她的身邊圍繞着飛翔的小鳥、奔跑的白兔還有揹着大籮筐的毛驢,他們想要表達什麼呢?老師這有兩段音樂,你覺得哪段更符合畫面?讓我們和着歡快的樂曲再把畫好好欣賞一下吧。現在誰來説説這幅畫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那紅色帶給人怎樣的感受(出示課件)?熱烈、歡快、喜慶、奔放。

小組討論一下,世界上有哪些東西是紅色的?生活中什麼時候什麼場合使用紅色(出示課件)?大家説了很多,老師通過網絡也蒐集了不少,咱們一起看看吧(出示課件)。當這些攝影作品變成繪畫那會是什麼樣?瞧紅色的背景映襯出新娘潔白的婚紗,多喜慶呀!過年啦,過年啦小朋友們的花燈把小院照得紅紅火火!奧運冠軍李寧點燃了激情的聖火!紅色的房子多漂亮。小動物們在幹嘛?對,唱歌跳舞,還有的在賽跑。如果要你畫一幅紅色的畫,你想表現什麼內容(出示課件)?大家説的真好,請你仔細閲讀作業要求,然後用紅色畫出你心中的那份快樂與激情。

請各小組選出最棒的畫,送至講台前。誰來説説你最喜歡哪幅畫,為什麼?

課下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出示課件),我們能以紅色為主畫一幅畫,是否還有別的顏色為主的畫?它們又會給我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將你搜集到的資料發表到班級QQ羣或個人博客中。

教學反思(課件):本課通過充分、靈活地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師生與多媒體的互動有機交織,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畫》説課稿8

一、説教材

聲音有很多特點,如強弱對比、節奏快慢、高低起伏、音色的區別,一年級的音樂課使學生大致瞭解了聲音的強弱、長短等特點,本課的學習內容對於學生來説是新奇的,教師不僅要設計好如何逐步深入的引導,還要對學生的各種説法和想法都細心傾聽,加以肯定和讚揚,讓同學能夠體驗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的參與感。從心理學角度講,美術與聲音易形成色、聽聯覺,它是由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活動,並相互融合得到一種創新性的新感覺。本課通過讓學生對各種聲音的聽覺感受、心理感受,引導學生合理運用點、線、面進行藝術創造,畫出的感覺最好能引起觀者的共鳴。怎樣才能讓學生從有序或無序,甚至是雜亂無章的線、色彩構成中,感悟到聲音的存在呢,我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了一次探索。

教學目標

1、感受聲音的魅力,對自身的聽覺進行初步的關注和了解。

2、用不用的點、線、面、色描繪聽到的各種聲音。

3、激發熱愛生活、關注自我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不同的點、線、面、色表現不同的聲音。

教學難點:聲音的表現和自我感覺、自我意識相聯繫。

二、教法指導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我主要採取“講授法”、“欣賞法”、“演示法”和“啟發──引導法”,從樂器的聲音到生活中其他的聲音再到音樂為主線,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嘗試讓學生對自身的聽覺和視覺形成通感。

 三、學法指導

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用點、線、面去恰當的表現聲音是一件困難的事,因此先讓學生嘗試,自由的表現,再利用大量實例和圖片欣賞分析慢慢形成一種聯覺,並通過老師示範,能夠大膽地畫出聲音,

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全方位的滲透到教學程序中去。

 四、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響板、碰鈴、有關聲音的錄音、音樂、範畫、白紙、彩色紙、水粉顏料。

學生準備:水粉工具、油畫棒等繪畫工具。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由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學生作業、總結四個環節組成。

在上這堂課前上一堂預備課,認識水粉畫的工具材料,講授執筆方法,並體驗水粉的特性。

<一>、激趣導入,設疑創作

1、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來了幾位新朋友,它們平時只出現在音樂課上,不過它們今天要來美術課湊湊熱鬧了。看,我們第一位新朋友迫不及待要閃亮登場了。(師拿出響板)見過他嗎?誰能讓它發出聲音?

請1位學生敲響響板。

2、 提問:誰能敲出不一樣的聲音來?

請1-2位學生嘗試,師稍加引導學生髮出弱的聲音,並給予鼓勵。

3、 師小結:你們聽出聲音的不同了嗎?聲音是有強弱的。像響板這樣的打擊樂器還有很多,比如鼓,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打擊樂器,雖然我們課堂裏沒有鼓,但可以發明創造鼓。

老師示範一個“鼓”聲,用鉛筆敲擊講台。

提問:你們也能發明創造一種“鼓”聲嗎?提示:藉助外物或用身體的某一部位。

4、 過渡:這些“鼓”聲好玩嗎?可是聽過之後就沒有了,誰有好辦法把它留下來?

全班學生嘗試用水粉畫或油畫棒用點、線、面中合適的一種美術語言畫“鼓”聲。

(板書點、線、形狀課前貼在黑板上)

5、 介紹自己是怎麼畫的?為什麼這樣畫?

師簡要評價學生的作品,小結:像這樣短促的鼓聲,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點表現出來,聲音強我們可以用力點或者把點畫大一點(可用大號筆畫),弱的地方我們可以畫的小些、輕些(可用小號筆畫)。

6、 揭題:通過小朋友們的嘗試我們知道原來聲音是可以畫出來的。(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低年級兒童喜歡遊戲是天性,所以在導入設計了遊戲環節,活躍課堂氣氛,也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降低難度,讓學生喲選擇性地初步嘗試鼓聲用美術語言表現。

<二>、由扶到放,個性創作

1、 談話:看到第一位新朋友這麼受歡迎,我們第二位新朋友也很着急要出場了。(師拿出碰鈴)

2、 提問:誰能讓它發出聲音?

請1位學生嘗試敲碰鈴,第一次捏着繩子敲,第二次捏住碰鈴敲。

3、 引導學生了解聲音的長短:兩次碰鈴聲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碰鈴碰在一起發出的聲音是不是一下子就結束了?那我們用點還能表現出來嗎?

請2位學生到黑板上嘗試畫碰鈴聲。

師評價作品並在學生作品上示範:線條有不同的形狀,碰鈴聲開始聲音大,後來越來越小,線條可以畫的粗細不同,線條的長短也能表現出聲音的長短。

【設計意圖】用碰鈴的聲音讓學生感受到聲音有長短的特點,並讓學生聯想到線條也有這樣的特點,還讓學生了解線條不僅有長短,還有粗細、形態的不同。

4、 欣賞大師作品

(1)、談話:不僅樂器能發出聲音,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的聲音,繪畫大師們怎麼會錯過神奇的聲音世界呢?

a、PPT出示德庫寧的《喧鬧聲》。

b、提問:你一眼看到什麼顏色?紅色讓你想到什麼?

c、聽一聽喧鬧聲

d、師解讀作品: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大片鮮豔的紅色塊,激動的筆觸像各種聲音混合在一起分不清,這種感覺和喧鬧聲相通,所以就有了《喧鬧聲》這幅畫。

(2)、出示《消防車的聲音》,請一位學生模仿消防車的聲音,再聽消防車的聲音。

提問:他畫面上為什麼會出現紅色和藍色呢?想到了什麼?

師描述:不同的顏色給我們不同的感覺,紅的像火,藍的像水,通過畫面與聲音的結合,彷彿看到這樣的畫面:着火了,火光沖天,消防車呼嘯而來,水從天而降,消防車的聲音和水與火的顏色巧妙結合起來。

5、欣賞同齡人作品

(1)讓學生先聽一聽這三種聲音,分別説説是什麼聲音。

(2)談話:聽完這三個聲音再看看畫面,你們來猜一猜,哪一幅是描繪的小蟲的叫聲,哪一幅是外公的呼嚕聲,哪一幅是嬰兒的笑聲?

提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它是怎麼表現的?

(3)師描述作品:夏天的田野裏、草地裏,有很多小蟲子在叫,有的在聊着天,發出“吱吱吱”的聲音,有的在唱着歌,發出“唧唧唧唧~~~~~~~~”的聲音,小蟲子們的聲音一起彈奏了一曲夏日協奏曲,這個小朋友用很多點和線條表現出了這種感覺;外公的呼嚕聲忽高忽低的,他用折線表示外公打呼嚕的節奏,呼嚕聲有點毛躁,所以我就在外圍加了一圈黑邊,而且他的胡嚕聲還是帶轉彎的呢,外公的胡嚕聲真煩人,搞的這個小朋友都睡不好覺了,於是他就咳嗽了兩聲,還真管用,外公的胡嚕聲變得越來越輕,到後來就聽不見了,你們看,它的折線也變得越來越平,到後來變成小點,最後就不見了,小作者用不同的點、線、面表現得多形象啊;這彎彎的線條越來越大,有疏有密,好像抱在媽媽懷裏的嬰兒笑聲越來越大聲,越來越開心。

【設計意圖】兩個層次的作品欣賞主要是通過語言描述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找到契合點,進一步瞭解如何表現聲音,並在範畫裏學到方法。

<三>、拓展思維,樂趣創作

1、 談話:作曲家們用各種樂器在一起演奏,就變成一曲曲美妙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a、播放幾小段音樂:優美的曲子(夢幻之風)、男聲童聲對比唱、鬥牛進行曲、喜慶的`音樂(步步高)。

播放完第一段音樂進行描述並用水粉示範講解:聽這音樂讓老師感覺很夢幻、顏色五彩繽紛,還能聽到風的聲音,我用色塊和線條來表現它,聽,這裏聲音變奏了,變得厚重些,我用較粗的線條。聽着這優美的旋律,我的心情也會變得很舒暢,可以把所有的煩惱都忘掉。特殊技法指導:筆頭同時沾取幾種顏料不調勻能畫出很豐富的線條和色塊。

b、引導男聲童聲音色對比:大人的聲音給你什麼感覺?小男孩的聲音你覺得怎麼樣?可以怎樣表現出他們的區別?

c、鬥牛曲欣賞,身體、手勢跟着音樂搖擺。聽着這音樂你想幹什麼?為什麼呢?(節奏強烈,短促而有力的聲音,也有長音

d、喜慶的音樂彷彿到了歡樂的節日,你想到了什麼美術語言?你會怎樣表現呢?用什麼顏色?

2、 聽了這麼多音樂,哪一段最打動你?用喜歡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要求跟老師畫不一樣的音樂。

3、 學生展開創作,師巡迴輔導。

4、 作業展評

自評:1-2位學生自己介紹畫的是哪段音樂,

互評:你要給他提點什麼建議,讓他畫的更恰當、更美?

同一種音樂放在一個展板裏,看看別人跟你畫同一首音樂是怎麼表現的?不同音樂又是怎麼表現的?學習學習新的方法。

師評:以鼓勵為主。

【設計意圖】在示範的環節老師主要講解這段音樂給我的感受,然後怎樣用點線面怎樣表現這種感受,一年級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能力有限,所以得更多地靠老師的描述、引導,欣賞幾段風格不同的音樂,讓學生多方面感受聲音的魅力,在展開創作的時候也能更好的選擇,作業也能呈現多樣化。

<四>、總結

結束語: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用手裏的畫筆畫出的色彩斑斕的聲音,大自然裏還有很多奇特的聲音,課後我們可以用油畫棒或撕紙的方式表現你感興趣的聲音。

【設計意圖】這堂課主要是用水粉畫嘗試畫聲音,但是聲音是可以用多種方法表現的,學生課後可以去嘗試。

《畫》説課稿9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第4冊第1課《添畫》。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課前準備、教程程序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添畫》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讓學生掌握根據圖片情境添加適當內容的添畫方法,訓練學生的剪、貼、畫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本節課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的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與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 瞭解添畫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將圖片內容與添加內容統一的相關知識。

2、 利用圖片情境添加適當內容,採用剪、貼、畫的方法進行裝飾和添加。

3、 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新精神,學到相關美術知識,提高審美情趣。

明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二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 課前準備

為了更好地上好這一節課,我又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師方面:一張風景圖片和添加好的風景圖片,課件等。學生方面;若干風景圖片、彩色紙、剪刀、膠水、水彩筆等。

四、 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我將教學設計為欣賞比較、引出課題,引導啟發、瞭解添畫,自主探究、動手創作,展示欣賞、評價作業,課堂小結、擴展延伸這五個環節,同時也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各個層面之中。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第一環節:欣賞比較、引出課題。我首先出示一張風景畫、一張添加完成的風景畫,讓學生欣賞、比較哪張更好看?在欣賞比較的過程中,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出本課課題-------添畫。

第二環節:引導啟發、瞭解添畫。由於每個學生的知識層面、觀察力與認識層面有所不同,因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我先出示一些風景圖片,通過提問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圖片內容與添加內容統一的相關知識,同時,通過討論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添畫的方法,突破本課的重、難點。通過語言表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學過程中,以此來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第三環節;自主探究、動手創作。在這一環節中,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等。所以在這一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引導學生欣賞範作,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創作想法和創作材料,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教師再適當小結,解決本課的難點。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中、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解決。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題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

第四環節:展示欣賞、評價作業。在這一環節中,我出示學生的作業讓學生欣賞,並採用自評、互評為主,教師簡評為輔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自評中,讓學生説説自己作品的名稱、怎樣添加的。互評中,讓學生在共同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肯定學生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同時也要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孩子多點展示的機會,讓所有孩子都參與到教學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樂於去學習。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擴展延伸。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祈禱:“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用體温的方法來給學生小結和梳理本課所學知識。最後,我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擴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一起添加創作一幅風景圖片,可以一用來佈置我們的隊角、學習園地等。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創造,強調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相互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但以上只是我對《添畫》一課的預設,在具體的教學中,我還將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達到最優的教學,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更積極、更紮實。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畫》説課稿10

李老師的課能從身邊出發,從生活入手,教學環節層層遞進,從有序到無序到不規則到情感,有序和變化是整堂課的重點,李老師能夠很好地突破這一難點。技法課在國小中最難上,從古鎮西塘入手,PPT做得非常形象生動,能夠很好地講解近大遠小的技法難點。金老師的課堂,我有個想法想要和金老師探討,在突破難點的`基礎上,是否能夠抓住亮點,比如畫面出來之後,是否可以把課前準備的燈籠、人物,有色彩地貼上去,這樣能使學生作品和美術課堂更加出彩。

《畫》説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國小美術教材一年級下冊的第八課《畫自己》。本課屬於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內容與學生身心特點相融,與美術語言相通,凸顯了新課標的精神與兒童生活緊密聯繫,以人為本,以我為美,生活中的我就是美的塑造者。本課主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發現自己與眾不同之處,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自己的獨特之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今天我主要從繪畫層面,從教學內容、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七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教學內容

本課通過欣賞、觀察與交流,使學生了解自畫像的基本特點及其表現方法,並能在觀察和回憶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點,用比較自由的方法進行表現活動,提高審美表現力和觀察力,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和自我的信心,進一步加深對自己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心中的“我”,可能是類似童話故事中主人公,也可能是現實的“我”。繪畫偏重於主觀的感受因此如何用具體繪畫的形式語言去展現出來卻抓不住特點。而且本課是學生入學以來第一次創作人物畫。好在一年級學生從上學期開始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勾線、塗色、剪貼、撕畫的技能,他們敢動手、愛提問,喜歡想象,大多數同學能自信、大膽、自由地用美術形式和語

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這就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三、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討論交流了解自己的外形等特徵,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形象思維。

2、過程與方法:通過運用觀察法、討論法等讓學生學會能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徵並用簡練流暢的線條畫出自畫像並加以裝飾。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畫自己、誇自己,提高自信心,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

四、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自己,能夠運用較好的美術語言表現自我形象,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目的。

難點: 初步把握人物的形態特徵,能夠用繪畫表現方式提取生活經驗進行情趣化、個性化的表現。

五、教學準備

上好本節課,課前師生需作如下的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大信封、鏡子、畫紙、油畫棒、大相框 學生:小鏡子、畫紙、勾線筆、照片、油畫棒或彩筆(蠟筆)等

六、教學方法

俗話説: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觀察法、發現法: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自己的外貌特點,激發學生想要表現自己的願望。演示法:演示法是國小美術教學中的基礎技法,由於學生年齡小,又是初次對人物進行寫生,演示是必要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説過一句話“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因此,本課還採用了遊戲法、合作交流法、互動評價法等,突出教法學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努力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七、教學過程

一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強,遊戲活動更能激發學習的熱情,合理的情境創設又使他們在遊戲中潛移默化的小有所獲。特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 遊戲導入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白雪公主》中巫師問魔鏡的一段視頻,談話激趣,孩子們童話故事中誰最漂亮?你是從哪裏知道的?皇后是怎麼問魔鏡的?

生: 設懸疑

師:在童話故事中就是白雪公主最漂亮,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在我們的世界裏到底誰最漂亮呢?

生:回答

師:讓我們也一起來問問魔鏡好嗎?

(出示課件——魔鏡)

生:一起唸咒語,魔鏡魔鏡,我們的世界上到底誰最漂亮? ⑷猜一猜

師:(利用課件製作的魔鏡先生説話)魔鏡給了兩張畫圖給我們,答案就是 ,(課前老師先準備好畫本班兩個學生的`畫)

生:

⑸揭示課題:小朋友,你們也想像他們倆一樣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嗎?

我們一起來問問魔鏡,魔鏡魔鏡,我也可以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嗎?

(課件出示——魔鏡提出的要求:如果小朋友也想成為最漂亮的人,那麼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樣子親手畫下來,寄給我,讓我挑一挑吧!)

師:小朋友,你們也想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可是你們會把自己的樣子畫下來嗎?

生:回答

師:那麼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畫自己》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情景的創設中,參與遊戲活動,激發興趣,輕鬆愉快調動積極性。齊讀課題的目的是進一步明確本節課的主題與內容】

2、深入探究 感受特點 明確繪畫方法

(1)、剛才同學們為什麼一下猜出同學的名字?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此時教師再出示一孩子自畫像與本人讓孩子作比較,讓孩子説一説在孩子各抒己見的基礎上教師利用課件時機出示人物五官、臉型的分類、與各種不同表情的認識,以及裝飾的獨特。

總結: 表現好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點。

【設計意圖: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眼、腦去發現物像特徵,突出人物的主題特徵,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

(2)、接着小組合作

照一照、説一説、演一演、想一想

① 照一照: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臉型、髮型與五官的特點。 ② 説一説:小組同學互相説一説自己的臉部特徵。

③ 演一演:小組間互相表演喜、怒、哀、樂的表情。

④ 想一想:怎樣用畫筆表現。

【設計意圖:通過看,説,演,想分段分步步驟的尋找臉部特徵,捕捉人物的形象的主要特點,遵循兒童注意的廣度與深度的規律,初步從感覺向造型表現轉化】

(出示課件——欣賞作品)

(3)、欣賞作品:欣賞大師與學生的作品看看他們是怎樣畫自己的。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大師與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從感覺向造型表現進一步轉化,同時抓住一年級孩子善於模仿的特點,模仿繪畫的方法,做到潤物細無聲。】

(4)、瞭解畫自己的方法與步驟(讓學生自己排序) ①?? 臉型(明確自己的臉型)

②添畫頭髮和五官(抓住特點,添表情)

⑤ 色(裝扮自己)

3、教師演示 領悟技巧

請小朋友幫助老師,讓你們的眼睛做老師的鏡子,你説我畫,可以嗎?説説老師的臉型是什麼樣的?再觀察老師的髮型和五官有什麼特徵呀?

②老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在畫紙上按步驟分步畫自己的樣子。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講解與示範可以幫助學生將腦中已有的感性認識具象化,為學生的下一步創作提供“枴杖”】。

4、自由創作,體現個性。

⑸學生創作:作畫前要求小朋友再照一照鏡子,可以對着鏡子做表情的欣賞,看看哪個表情是最漂亮的,再開始作畫。

要求:

①再仔細觀察自己臉部的特徵,大膽地畫出自己的相貌。(對有能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畫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的表情)

②可以給自己添畫漂亮的服裝,裝扮自己。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創作的自由空間】

5、剪貼“大合影”感受友誼與集體感

把自己的自畫像剪出來,貼到“大鏡框”裏,做成一個“大合影”寄給魔鏡先生。猜一猜魔鏡先生會説什麼?(再一次出示魔鏡以及魔鏡的回答:你就是最美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真正體現課程標準:“讓每一位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核心理念。 體現人文關懷和學生的創新精神,使本課的學習洋溢着濃濃的人文氣息,給長相不佳的學生以自信,使學生體會到“我”是獨一無二的,我的存在就是一種美。同時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和集體感,有助於形成團結向上的團隊精神,提升班級的凝聚力。】 6、拓展延伸

課後,讓學生根據畫出的自畫像,用簡單的一兩句話介紹自己,讓同學評一評。

【設計意圖:將課堂加以延伸,並將語言表達與繪畫相結合加強學科間聯繫,體現新課標的精神。】

八、教學反思

在導入的時候我利用童話故事創設情境貫穿整堂課,在創設的輕鬆氛圍中,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式的活動中瞭解自我外貌特徵從而達到認識自我的目的。然後在創作過程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達到發展自我的目的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

整堂課以學生為本創設平等的師生關係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展現自我。這時讓我意識到不再是老師身份而是成了學生的合作伙伴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

在作業展示、互評中當學生興奮把自己手中的自畫像剪下來貼到大鏡框時,一件件充滿童稚的藝術品展現在我面前時學生都興致勃勃地説,這個是我呀,這個是我呀??我被感動了雖然不是最完美的,但卻每一幅都具有了感染力。孩子們在美術活動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畫》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1.教材來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且水果的品種豐富。常見的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梨子、柚子等,它們大小、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幼兒雖然知道一些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和營養價值等還不瞭解。家長有反應幼兒在家不喜歡吃水果,喜歡吃膨化食品。因此,有必要讓幼兒形成對水果的正確認識,對水果有進一步的瞭解,激發幼兒想吃水果、愛吃水果的慾望。如《綱要》中所説:“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一、説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的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利於幼兒(幼兒食品)的身體健康(健康食品)。而且任何的季節都有着各種不同的水果,取材方便。水果的種類品種繁多,用途之廣,它的形狀、顏色、味道及生長的地方都有所不同。然而,幼兒雖然在生活中隨便都可以看到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種類、生長的地方、都還不瞭解,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幼兒對水果的內部構造、生長的地方和它的水裏的變化有所瞭解,加深對水果認識和了解。我們認為選折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説的,既要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着主導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及情感兩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標為:1)通過了解水果的名稱;2)嘗試運用句型I have___表達自己的所有物。3)鼓勵幼兒參與到遊戲中,按照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根據目標,我們把重點定位於:感知水果的.外形,瞭解水果的名稱。通過談話—水果分類—嘗水果—水果拼盤—運水果,五個環節有機聯繫,相互滲透,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要回憶生活經驗,將水果按顏色、形狀、吃法等進行分類和製作水果拼盤,主要通過小組商量和討論,自主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注重綜合性、活動性、趣味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準備:1)經驗準備:活動前參觀過果園。2)物質準備:蘋果、梨子、香蕉、葡萄、柚子、香蕉等水果若干個;塑料盤子,塑料刀子、毛巾一組每人一套。削水果的工具、牙籤、運水果的小筐。錄音機,音樂磁帶、投影儀。布條、小禮品若干。情境創設:水果王國,背景是各種各樣的水果。

二、説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讓幼兒通過分組交流探索的結果,分組合作製作水果拼盤,分享共同合作的過程與結果,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

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為水果分類,主要是探索水果的外形和特徵,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活動是製作水果拼盤,讓幼兒在感知和認識各種水果的基礎上,提升經驗,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製作一個有特色的拼盤。

2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了“水果王國”的世界,以水果皇后的形象出現,引起幼兒的注意。並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説水果名稱、分水果、嘗水果、運水果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積極思考,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活動引導幼兒扮演各種水果娃娃,我扮演水果媽媽(媽媽食品)共同創編水果娃娃的動作,並組織玩《找水果》的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從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是讓幼兒通過切、掰、撥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裏果核的祕密。第三次是讓幼兒把水果放到水池裏發現水果沉浮的祕密並進行記錄。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談話講解把實物或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是通過觀看vcd讓幼兒更加直觀的理解各種水果生長的地方。

4、互動法:讓每一個幼兒都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教材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除此,我們還適時的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話使幼兒從中獲得對水果祕密挖掘的認識和體驗。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

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潛移默化的讓幼兒對水果產生濃厚的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讓幼兒參與水果王國的水果宴會,並通過回答問題,分水果,嘗水果,做水果拼盤,運水果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沉浸在遊戲的樂趣中,體驗水果王國裏的快樂。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分水果,引導幼兒按水果的特徵、外形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協商、合作、嘗試不同的分法。第四次的活動中,幼兒能動手嘗試製作水果拼盤,有助於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通過對作品,進行介紹和評價,拓展了知識面,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1、多通道參與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嘗一嘗、學一學、説一説、等種感官的參與,活動中幼兒能在快樂在遊戲探索中獲得了知識。

2、操作法: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切、掰、撥、挖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肚子裏面的祕密。

3、觀察法:在活動中讓幼兒各種水果都放到水裏,通過觀察發現水果在水裏的祕密。

四、説教學程序:

一、激發興趣:(情境:水果皇后的邀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打扮成水果皇后的樣子,把幼兒帶到了神祕、新奇的水果王國,引發幼兒觀察水果的興趣。並通過回答水果皇后的問題:“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他們叫什麼?有什麼營養?”過度到下一環節。目標1能自然落實。

二、根據水果的特徵分類(為水果王國的水果分家)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們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水果,供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通過讓幼兒介紹,和集體小結的方式,鞏固對水果外形特徵和用途方面的認識。

三、品嚐分辨水果的味道(品嚐水果王國的水果)

感知完水果的分類,幼兒就會對水果的味道產生興趣了,因此及時的提問:你們想嚐嚐這些水果嗎?幼兒通過蒙眼睛品嚐水果,這樣大大增加了幼兒品嚐的興趣,這一環節充分滿足了,幼兒愛吃,喜歡吃的天性。同時滲透,水果營養多,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幫助,讓幼兒意識到多吃水果的好處。此環節主要落實目標3

四、製作水果拼盤

幼兒已經不滿足品嚐水果了,他們蠢蠢欲動,想自己親手製作一盤可口的水果拼盤。我們在每組提供了各種水果、塑料切刀、叉子、盤子等工具,讓幼兒動手操作,製作一盤有特色的水果拼盤。製作結束後,讓幼兒進行交流分享,將製作好的拼盤放在投影儀上展示,並向大家做介紹。此環節落實目標2

五、運水果

活動結束前,通過遊戲運水果,讓幼兒把水果王國的水果運回家,來延長幼兒對此活動的興趣。幼兒在吃了水果,動手製作水果拼盤後,需要運動。一個好的教學過程,是需要動靜交替的,因此,我們在最後一環節,讓幼兒動起來,用小筐將剩下的水果運回家,並以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請幼兒將剩餘的水果帶走,既是為水果皇后幫忙的表現,又達到了運動的效果。相信幼兒對水果會產生持續的興趣,從中生成出更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活動。

《畫》説課稿13

一、課文概述:

《畫楊桃》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藴含的道理。

難點:從課文內容體會做什麼事都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三、教學設計理念:

1、跨越式教學理念強調在學生學習任務設計時,給學生一個支架,提出供學生研讀的問題。

2、新課標指出,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儘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於檢驗教師的工作效益。問題的解決即達成了目標的實現。師生共同拎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至關重要。

四、問題設計:

1、“我”為什麼會把楊桃畫成“像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2、老師的神情為什麼變得嚴肅了呢?後來為什麼又變得和顏悦色呢?

3、老師的話與父親講的話相似之處在哪裏?為什麼説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

五、對問題設計的想法:

1、第一個問題既簡單卻又是核心問題的根基問題,埋藏着第二個問題。

2、第二個問題是全文的重點及難點問題,也是學生體會課文藴意的關鍵點。

3、第三個問題是全文的核心問題,也是全文學習的高潮點,更是學生體會寓意的着眼點。

六、對三個問題的處理:

1、第一個問題:自主研讀,彙報解決。

2、第二個問題:我採取對比朗讀教師與同學們的兩次對話,體會“同學們”態度的變化。為了緩解難點,我在學生對比朗讀之後説發現——閲讀拓展閲讀材料一:神奇的標點符號——再讀,讀出人物內心世界。

3、第三個問題並不難,但寓意深刻。我結合時機,選用了拓展閲讀三:作者介紹。

岑桑説的這一段短小精悍的話:“多年來,我一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做人、做事,這是從小時候老師、父親對我的教誨。幾十年來在文學上我自己留下的卻只有幾行腳印,那些淺淺的腳印隨着時間的流逝,便將不留半點痕跡了。”既與課文學習相得益彰又揭示了課文寓意,給學生留下了無盡的思考。

七、教學資源設計:

拓展材料一:神奇的標點符號

拓展閲讀材料二:作者簡介。

閲讀拓展閲讀材料三:魯迅《藤野先生》等

八、對資源設計的想法:

1、緩解“對比閲讀説發現”環節的難點。閲讀拓展閲讀材料一:神奇的標點符號,再讀,讀出人物內心世界。

2、幫助學生體會文章的寓意。引用了岑桑説的一段短小精悍的話。

3、學完課文之後,我選取了魯迅的《藤野先生》,讓學生通過閲讀經典名篇,達到既昇華認識又體會兩篇文章兩位老師形象相似之處及不同之處。

由此突然想借用竇桂梅老師一個定義——不設“圍場”的課堂:即這種課堂其實就是追求一種不確定性、生成性,瀰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氣息將使課堂充滿不可預料的魅力,使課堂成為一個思維激盪和靈感勃發的“場”。

我想説,跨越式課堂不正是追求這樣一種不設“圍場”的'課堂,問題是我們如何為學生營造這樣一個“場”?

如果我們在有限的時間,盡最大可能用好了教材與拓展資料,而拓展資源真正地為教材服務或為實現跨越服務了,我想我們的課一定成功了一大半。

問題:

在中高年級,我們如何篩選及處理拓展閲讀材料?

拓展材料的類型往往分為三種:

一是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補充性拓展;

二是與課文表達形式相類似的遷移性拓展;

三是具有比較鑑別意義的比較性拓展。

備課時,可先想一想:結合文本,我們需要哪種類型的資源?處理三種類型的拓展材料時一定要做到適時,有度,有效;不要循規蹈矩。

在中高年級,我們可重視選擇基於主題遷移性和比較性的拓展材料;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繫的讀物加以對比,使學生由此及彼、組合積累,實現類化、遷移。

我們還要重視選擇經典文章,在拓展閲讀時可向學生重點推介這些文章,當然也要考慮學生的閲讀心境。有一定難度的經典文章可給予指導性閲讀意見甚至可以截取某個片斷。

九、對打寫題目的設計:(兩個題目)

1、同學們,我們已經在這節畫楊桃的美術課上認識了這個班級的老師、同學,還有那個畫畫特別認真的“我”,也瞭解了發生在他們中間的故事。現在,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呢?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對他説幾句話。

2、你對資料城中的哪篇文章印象最深刻,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十、對打寫題目設計的原則:

1、能引領學生用各個側面領會文章寓意,能引起學生思想共鳴的話題。

2、設想學生在打寫中能説真話,不説空話、套話的話題。

3、打寫題目設計有梯度,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發揮的餘地。

4、預設打寫內容較寬泛話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讀後寫心中所想、所思,寫出有創意的文章。

十一、本課教學板塊回顧:

(一)篩選問題,導入研讀。

(二)層層剝離,直奔目標。

1、一般問題,自主解答。

2、對比朗讀,直擊難點。

3、入境朗讀,對比感悟。

(三)拓展閲讀,昇華認識。

(四)聯繫生活,抒發感悟。

餘勝泉博士提出的閲讀教學“七個層次”,字詞;文意;結構;藴意;寓意;妙筆;風格。我想自己做來確有些生硬,但整堂課學生學得紮實,投入。

倘若能在每課書中不留痕跡地實現這“七個層次”,我的學生必定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學生。

惟有不斷學習,為之努力……

《畫》説課稿14

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六課《紅色的畫》,本課與下一課《黃色和藍色的畫》同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是學生系統學習色彩知識的開始。學生通過本課學習,認識三原色,感受三原色中的紅顏色使畫面產生的特有美感,使學生開始從盲目的,隨意的塗抹顏色,到有意識的運用色彩,培養學生色彩美感,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畫色彩畫的積極性。

説學情

三年級學生的造型能力、塗色方法和線條組合已基本掌握,大部分學生可以有意識的使用漸變色,但有少數學生還處於無意識的塗抹顏色。通過這本課的學習,認識三原色,感受紅黃藍三種顏色使畫面產生的特有美感,培養學生色彩美感,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畫色彩畫的積極性。

説教學目標

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與學生實際情況本課我設定的三維目標有:

1. 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紅色是三原色的一種,感受紅色的特有美感,學會運用紅色系繪製一幅以紅色為主的畫。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師引導,開展探究式合作學習活動,學生能夠用平塗或漸變的方法表現一幅紅色的畫,表達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對色彩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

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三原色,感知紅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畫面上的運用。

難點: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用紅色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説教法: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國小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做遊戲、創設情景、觀察欣賞、思考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講解變為生動直觀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説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找出問題,通過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教師作為引導者,重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説教具、學具:本課教師用具有彩色水、照片視頻、多媒體課件、教師範畫, 學生準備用具有油畫棒、畫紙。

説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本節課上課前我安排好學習小組,整理好學習用具, 引導學生觀看紅色照片視頻,讓學生會回憶對身邊自然生活的生活經驗,感受紅色的美感。

這樣既調動情緒,激發學習興趣,也啟發了學生注意觀察生活。

二、導入活動

原色是這節課的知識點,用變色遊戲形式學生不用機械記憶就能理解三原色。然後連續提出問題“那種顏色可以代表你們此刻的心情?”

“為什麼?紅色給你們什麼樣的感覺?”這樣導入課題的同時也完成了學生對於紅色喜慶的理解。

三、講述新課

1、尋找紅色

引導學生回憶課前觀看的視頻中哪個紅色物品給你留下深刻印象,或者你還知道什麼紅色物品? 用水彩筆畫出印象深刻的紅色。充分調動學生的記憶,激發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觀察、回憶初步對“紅色的畫”進行描繪,教師初步指導學生作畫構圖問題。

2、紅色用途

結合我國的文化特色和歷史背景,瞭解紅色在中國的`獨特審美意義對學生也是一種很恰當的愛國教育。學生欣賞圖片(歡快的節日、在喜慶背景色、勝利慶祝色)共討紅色會用到什麼場合來了解紅色在中國人心中的特殊含義——吉祥如意的祝福!熱情向上奮發的中國!

3、研究紅色

我在學生感知紅色的基礎上出示自己範畫,讓學生尋找老師畫面中豐富的紅色。學生通過對比自己與老師的畫感受豐富的紅色帶給畫面的特有美感。進而引出紅色系列顏色,認識與紅色相關的其它偏紅顏色。學生通過和同桌互相介紹、老師來考察的形式熟記5-6中紅色。

4、認識“紅色的畫”

此環節,學生通過欣賞畫家的畫《剝玉米》來判斷:什麼樣的畫才是紅色的畫!對比學生作品,啟發紅色的畫表現了哪些題材;採用什麼不同的表現手法?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互相啟發,解決教學中的難點。這樣,拓展了學生的思路,也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勇於探究問題的學習習慣。

四、學生實踐

在學生作畫前,我出示自己的兩幅畫的不同做畫步驟圖,指導學生對比分析老師的這兩幅畫分別如何完成的?學生快速掌握兩種畫法,也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教師再及時提出作業要求,引發學生髮散思考,激勵學生以合作形式大膽創新,提高合作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五、展示、評價

學生完成作業後,一起創辦“紅色畫展”,將自己的畫展示、介紹給同學,其他同學指出其作品的優缺點,教師做以補充評價。這樣提高對作品的鑑賞能力,解決繪畫中的主要問題,進一步深化理解教學的重點。

六、小結、拓展

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教師以問題引導學生用其它原色也能畫一幅畫嗎?學生回家預習《黃色和藍色的畫》,感受知識延伸帶來的學習樂趣,為下一課學習做鋪墊。

説板書

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較為均衡式的板書。注重體現板書設計的直觀、系統、簡明、美觀的特點。

課後反思:

這節課我營造適應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學氛圍方面,在重視審美和的過程方面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本課學習後,學生既能夠用平塗或漸變的方法表現一幅紅色的畫,也表達自己的情感。增強學生對色彩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學生雖然也比較認可這次教學活動,但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我在調整原有的教學實施,在強調色彩觀念演變的的基礎上,削減了色彩基本知識的講解,加強了色彩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的鏈接,點到為止,留足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適當加強原有教學實施中藝術體驗部分的閃光點,使學生認識到寫實已經不是評價美術作品唯一的標準繪畫創作可以修改、反覆和推翻,過程是美麗的,降低具象的造型要求,提高學生繪畫表現的自信心。

《畫》説課稿15

各位同仁、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畫角,下面我就從教材的地位、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課堂小結、板書設計、反思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的地位

畫角是在學生直觀認識鋭角,直角,鈍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習這些內容,對於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認識以及發展空間觀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學習“畫角”之前,學生對於角已有一定的認識,已能對角進行分類。

二、教學目標

根據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並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各種角的特徵。

技能目標:能夠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尺畫30°,45°,60°和90°的角。

情感目標: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各類不同的角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難點,教學的重點是怎樣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用

量角器和三角板畫角,才能理解和掌握畫任意一個角。難點是準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以及用三角板畫角的和與差。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部分的知識基礎。為了講清知識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教法學法 (一)教法

考慮到我校四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從擺活動角到體驗畫角,學生能夠把量角的方法遷移到畫角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本人試着通過多媒體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三角板畫角的探究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2、直觀演示法:

利用動畫的演示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二)學法

我們常説:“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充要條件”,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四、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營造獨立,自主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 複習舊知,激發興趣。

1、把下列各角填入適當的括號內。

鋭角、鈍角、直角、平角。

2、説出下列各角。 3、思考:我們已經學過量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個角的度數,怎樣畫出這個角呢?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舊知的複習中引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從已有量角的經驗出發,為畫角的引入做鋪墊。】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師明確研究任務:畫一個60°的角。

2、利用活動角,滲透角的畫法。

引導學生自主活動:

(1)利用活動角和量角器,想辦法擺一個60°的角。

(2)同學之間互相利用量角器檢驗。

(3)請擺得比較準確的同學介紹擺角的方法。

(4)嘗試擺不同的角。

3、引導學生學習角的畫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畫一個60°的角,畫完之後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導學生活動:

⑴嘗試並體驗畫一個60°的角。

⑵質疑,提出自己畫角時遇到的問題。

⑶請學生介紹自己畫角的技巧。

【設計意圖:從動手操作擺,到參與探索畫。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思考空間,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實踐性】

4、教師演示角的畫法。

5、討論畫角的步驟。

一畫線,二重合,三找點,四連線,五標度數,六檢查。

(三)歸納小結,質疑問難

1、引導學生小結“角的畫法”

2、讓學生質疑問難剛剛出現的問題。

師:大家有什麼需要請教或者提醒別人注意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讓學生滲透畫角的方法,重視自己的問題,找出自己所犯的錯誤,從而真正掌握畫角的訣竅】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用量角器畫出30°的角。

集體訂正。提問: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準確地畫出30°的角嗎?(提醒學生利用手中現有工具——三角板)

2、讓學生畫45°的角,由學生代表展示這兩種方法。

3、提問: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出哪些角?

我們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兩個,每個角的度數如下:

下面我們來畫一畫。

⑴動手嘗試:分別用一塊三角板畫角。(直接畫30、45、60、90) ⑵使用兩個三角板用加或減的方法畫角。

⑶合作交流,按照同樣的畫法還可以畫出哪些角?

(加一加75、105、120、135、150,減一減15度等)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在小組的共同活動中,獲得了兩種畫角的方法,還通過合作得到了自己未曾發現的一些角,這樣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愉悦。】

4、讓學生畫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較與三角板的畫法,發現問題:

用三角板不容易畫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準確地畫出,三角板在畫角時是有侷限性的,所以,在畫角時應該根據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