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人教版《頤和園》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41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頤和園》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頤和園》説課稿

人教版《頤和園》説課稿1

一、 説説我對教材的理解。

《頤和園》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10課,這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同時作者對頤和園中的景物只進行概括性的描述較為抽象,學生對頤和園景物沒有感性認識,不容易理解。

二、 説説教學目標。

我針對本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增強民族自豪感。

2、 基礎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詞句,會用指定的詞造句。

3、 基本技能目標:按課文所記敍的遊覽順序,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根據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形象。

4、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愛美的情趣,受到美的薰陶,並能有所感悟。

三、 説説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生活經驗,本課選用“以讀代講,整體感知,揣摩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本課語言生動優美,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品讀,有感情地讀,再現出這一幅美麗的畫卷,受到美的薰陶,培養愛美的情趣,增強語言感受力。本節課中我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個性培養,注意在教學的各環節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加強"協作"。 讓學生主動積極獲取知識,讓其學會,會學,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説説我的教學特點:

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加學生的表象積累,拓寬學生視野教學中在教師精心製作的課件的指導下,讓學生在面對資圖片以及文本資料彷彿身臨其境,學生很容易理解"聳立""葱綠"等詞語的含義,體會"湖面微風輕拂""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的意境,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五、説説學生的學習方法。

1、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美。

2、讀、看、講、寫結合,培養語言表達能力,閲讀理解能力

六、説説教學過程。

本課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查字典,重點字形的指導,初步感受頤和園的美。)

介紹頤和園,導入新課,自讀課文,初步瞭解順序,寫字。

第二課時:以朗讀為主線,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抓特點,按順序的觀察方法,激發情感。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本文語言生動優美,全文如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教學時,為了使學生儘快地與課文產生共鳴,我利用多媒體電腦依次出現長廊、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十七孔橋的畫面,使學生感覺到彷彿進入到美麗的頤和園中一樣。再加上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很快的就把學生帶到了美麗的頤和園中,使他們盡情地體味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為了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在學生聽示範朗讀時,要求他們畫出文中的過渡句,進行分段,這樣,就理清了課文的層次。

我之所以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採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使學生儘快入情入景,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的思維活躍,使他們越學越愛學。

(二)細讀課文,抓住景物特點,展開想象。

本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佈局,因而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學習重點的體現。為了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把握景物特點,我準備精講第二自然段,以問促讀,啟發誘導,為學生疏通學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遵循這一原則,從體現素質教育,落實能力培養,滲透創新精神出發,我採用情境法、談話法,導讀法組織教學。我先請一個學生讀第二自然段,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1)本段重點寫什麼景物?(長廊)(2)長廊有什麼特點?(長、美)(3)長廊的長、美各體現在哪裏?(“長”體現在“長長的”“沒有盡頭”“700多米長”“273間”;“美”體現在“紅漆的柱子”“綠漆的欄杆”“五彩的畫”;另外“微風從右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也寫出了長廊的環境幽雅宜人,體現了長廊的美。)

學生找到這些詞語後,不一定理解怎樣才是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這個問題對於學生掌握本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課下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這時,我再次範讀本段,並利用多媒體出示長廊的畫面,給學生以直觀的感覺,再對照畫面具體分析重點詞句。然後讓學生作對比句子的練習:如(1)這條長廊既長又美。(2)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話,畫着人物、花草、風景、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很清楚地就明白了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特點來具體寫的。這樣很順利地就突破瞭如何抓景物特點來描述這一難點。使學生體會到長廊真美,頤和園真美!

“學法”被喻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為了使學生在本課的教學中也有一得,我在學習了第二自然段後讓學生總結學法,即:初讀,找景物;再讀,抓景物特點,瞭解寫法;品讀,體會感情。然後教師用這樣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第三、四自然段,待學生掌握方法後,自學第五自然段。

閲讀並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為了幫助學生抓住景物特點,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什麼景物?它有什麼特點?(2)登上萬壽山,看到了什麼景物?它有什麼特點?這兩道題的答案學生在讀了第三、四自然段就能總結出來,意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心理學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閲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閲讀之前必須使學生明確為什麼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完成什麼任務。這就是設計這幾個問題的意圖所在。

問題(1)很簡單,學生能很快答出。而對於第二個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具體分析“葱鬱”、“掩映”等詞語的意思。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掩映”一詞,我利用多媒體電腦出示相互掩映的畫面,將抽象的概念通過直觀的畫面來展現,使

學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掩映”的意思就是互相遮掩相互映襯,從而體現出景物的美。文中有一個句子“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中的“滑”為什麼不用“劃”?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利用多媒體電腦出示水平如鏡的昆明湖的畫面,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描述昆明湖的靜。學生會説“昆明湖靜得好象一面鏡子的”。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又使他們感受到昆明湖的靜。接着再讓學生想象一個東西從鏡面上滑過鏡面會有什麼變化?(無任何變化。)通過引導想象學生很容易地 就理解了用“滑”字也是為了説明湖面的靜。由此可見作者用詞之奧妙。

由於在二、三、四自然段的學習中都運用了:初讀,找景物;再讀,抓景物特點;品讀,體會感情的方法。學生已掌握了這種方法,因而在第五自然段的學習中,教師就放手讓學生用這種方法進行自學,然後讓學生互相交流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麼?再抓住國小生善於表現這一特點請一個學生上台指着多媒體畫面上的十七孔橋説説它的特點。這樣設計既利用多媒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全班學生都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之中。

(三)再讀課文,明確中心,加深體會。

為了使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深入的理解,更好的體會作者潛詞造句之奧妙,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具體描寫的方法,我再次利用多媒體電腦出示長廊、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十七孔橋等優美畫面,再配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一定會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後,教師鍥機追問:這麼美的頤和園和、這麼美的皇家園林是誰建造、設計的?學生答是勞動人民建造的,從而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讚美之情。

(四)總結 總結貴在昇華。本課的總結不僅要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還要總結作者是怎樣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從而突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是這樣總結的: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頤和園》這篇課文,作者按照遊覽順序向我們展示了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的美,使我們感受到頤和園真美啊!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就是因為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這一點是同學們值得學習的。今後我們在作寫景的文章時,也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這樣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具體,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我們將要參加秋遊,在遊玩的過程中,同學們要仔細觀察,抓住公園內幾個主要景物的特點,然後寫下來,好嗎?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思路的設置中,我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教學中儘量把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的統一起來,從而促進教學的優化。

人教版《頤和園》説課稿2

一、説教材

(一)説課的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七冊第五組文第二篇課文——《頤和園》第

二課時。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本組文是以“我國的世界遺產”為專題安排教材的,其目的是通過學習,瞭解我國的“世界遺產”,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展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頤和園》作為本組文的一篇精讀課文,其編排的意圖如下:一是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進一步激發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二是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它在本組文的讀寫訓練中佔有較重要的地位。

(三)課時劃分:

針對本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這篇課文分為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寫作順序。

第二課時:品讀美文,欣賞美景,激發情感,學習寫作方法。

(四)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文段。

2、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3、感受景色美和語言美,受到情感薰陶,從而激發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2、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難點:體會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二、説教學方法:

針對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教師當導遊,學生當遊客的形式組織教學,

並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習興趣。

2、朗讀法。本節課預設以讀為本,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從而感受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3、聯想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畫面和教師美讀課文,學生閉目想象畫面等形式,感受頤和園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學法指導上,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扶到放,先導學長廊部分,在讀、想、劃、議相結合的訓練中,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然後進行學法遷移,自學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教學準備:

一張“導遊證”,一頂太陽帽,一面小旗子和多媒體課件。

四、説教學程序:

(一)複習舊知,激趣引入。

1、導語:(教師以導遊員的裝扮)“各位遊客,昨天我們已經瞭解了遊覽頤和園的路線,大家還記得嗎?”(板題)指名生答,師相擊點擊導遊示意圖,然後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2、師接着引導:“現在我們就到這些景點去細細玩賞,相信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伊始,教師以導遊員的角色出場,又以充滿激情的導語,把同學們帶入情境中,既讓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又充分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二)導讀“長廊”,感悟學法。

1、導語:“遊客們,現在我們走進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了(課件出示長廊圖),請大家仔細欣賞,看看長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出示學習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劃一劃:用橫線劃出描寫長廊的句子,好好體會體會。

(2)讀一讀:讀讀有關描寫長廊的句子,想象描寫的畫面。

(3)想一想:作者運用什麼方法,抓住長廊的什麼特點寫?

3、學生自讀自悟。

4、師生互動,彙報交流。(先指名談談自己的遊覽後的感受,教師相機出示相關句子。)

A、當學生讀“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這個句子時,引導學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間”這些詳實的'數字,體會長廊的長和間數的多。再全班齊讀這個句子,讀出“長”這一特點。(師相機板書:長)

B、當學生讀“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一句子時,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讀,邊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再指名讀,並説説為什麼要這樣讀,然後小組比賽讀,讓學生感受到畫的多和美,感受我國古代文化的燦爛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C、當學生讀“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這一句子時,指名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演繹讀,其他同學想象畫面,再全班齊讀,重點指導“神清氣爽”一詞的朗讀,讀得舒緩、陶醉,從而體會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美。(根據學生的彙報,師概括板書:美)

5、師美讀長廊部分,生閉目想象畫面。

6、出示長廊視頻,讓學生欣賞。

7、引導學生説説這部分是按什麼方法寫的,並歸納小結,這一部分是按從整體到部分的方法寫的。(即先抓住“長”的特點總體介紹,再寫每一間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後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導學長廊部分,滲透學法指導,學生通過讀美文,想象畫面,欣賞長廊的美景,從而感受長廊的長和美,同時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為學習下文作鋪墊。]

(三)學法遷移,自學探究。

1、導語:“各位遊客,剛才我們遊覽了長廊,接下來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景點,細細地去欣賞,然後和大家談談你的感受。”

2、出示學習要求:運用學習長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景點(即課文3—5段),先自由學習課文,然後小組合作交流:

(1)劃一劃:劃出描寫景物的詞句,好好體會體會。

(2)讀一讀:讀讀有關句子,想象描寫的畫面。

(3)想一想:作者運用什麼方法,抓住景物的什麼特點寫。

3、在學生明確學習要求的基礎上,先自由學習課文,再小組合作探究。

4、全班彙報交流。先指名學生談談自己遊覽後的感受,以及在重點詞句中領會到的景物的特點。

師相機出示相關圖片,並適當點撥。例如佛香閣,引導學生從“聳立”一詞體會佛香閣的高,再提示學生除了“聳立”一詞,還有哪些句子可以體會到佛香閣的高?讓學生明白“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這個句子,也間接説明了佛香閣的高;又如昆明湖,學生很容易就會找到“鏡子”和“碧玉”這兩個詞來比喻昆明湖的靜和綠,還應引導學生抓住“滑”字來體會昆明湖的靜……。

根據學生的彙報,師相機板書:

佛香閣:聳立 大半收在眼底

萬壽山

排雲殿:金碧輝煌 一排排

湖 水:靜 綠 滑

昆明湖

……

接着,讓學生説説作者分別是用什麼方法來寫佛香閣和昆明湖這兩處景點的,如“佛香閣”是從整體上寫,突出“高”這一特點,而 “昆明湖”是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到長堤、湖心島和十七孔橋的。

5、出示相關句子,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如指名讀、想象畫面讀、比賽讀、配樂讀),讀出欣賞、讚美、陶醉的情調。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在學生領會學習長廊方法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探究。在彙報交流中,欣賞品味語言文字,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優美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體會到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通過自己的感情朗讀表達出來,昇華自己對頤和園的喜愛和讚美之情,突出了教學重點]

(四)總結全文,領悟寫法。

1、總結全文,激發情感。

師:“遊客們,我們已經遊覽完頤和園,大家感覺怎樣?”(指名生答,師相機板書:大公園、美麗)接着因勢利導:“這麼美的頤和園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國像這樣世界級的遺產還有很多,如長城、北京故宮……,我們作為中國人,為此而感到驕傲。”

2、學習寫法:“頤和園這樣美,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寫的?”(指名生答,並結合板書總結:“作者是按遊覽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那麼,今後我們寫遊覽活動,也可以學習這篇課文的寫法。”

[在總結課文的同時讓學生領會作者按遊覽順序,用不同方法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從而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五)佈置作業,體現個性。

本課時的作業設計如下:(其中1、2為必做題,3、4為選作題)

1、背誦自己喜歡的文段。

2、仿照課文的描寫方法,記一次遊覽活動。

3、蒐集有關“我國世界遺產”的資料(如詩歌、對聯、圖片、故事、傳説等),放入資料袋中。

4、選取頤和園中一處景點,結合課文描寫,展開想象,畫一幅畫。

[學生間有着千差萬別。“一刀切”作業難以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因而本節課的作業我安排了“必做題”和“選做題”。這樣不但體現了個性,還有利於不同層次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遊覽順序 抓特點

長 廊 : 長 美

佛香閣:聳 立

萬 壽 山

大公園排雲殿:一排排 金碧輝煌 美麗

湖 水:靜 綠

昆 明 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