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秋天》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74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天》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天》説課稿

《秋天》説課稿1

一、利用巧妙:説教材學情

《秋天的懷念》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屬精讀課文。本單元主題為“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一個“情”字貫穿每篇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作家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後的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

這篇文章有幾個巧妙之處。巧妙之一:文章所寫時間是秋天,學生學習的時間也恰好是秋天,便於學生理解兩個關鍵詞“秋天”“懷念”。巧妙之二:七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正好讓學生接受母愛的薰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地來一次愛的洗禮;同時,七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與理解能力,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並不難。巧妙三:進入國中,自然會遇到很多困難,這篇文章真實地再現了作者從脆弱走向堅強的過程,能讓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熱愛中樹立“好好兒活”的信念。

二、自主學習:説教法學法

在這篇文章的學習中,我安排的教程由易到難,以學生找畫面為突破口,既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步步深入,引導學生理解主旨,內心受到震撼,從而熱愛家庭,熱愛生活。教學設計按照“説畫面,理情節——感變化,明情感——探主題,明責任”的思路,步步深入,然後把揣摩語氣、品味詞語、標題分析、主題歸納等環節讓學生自我揣摩與思考,教師相應點撥與評價。

我認為像本文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閲讀與感悟。《新課程標準》對作品閲讀的要求是“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因此,我設計的教法是在整體閲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和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這篇文章的學習以讀為主,既有學生的泛讀,也有老師的指導閲讀,還有分角色朗讀和對比閲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情感,在讀中領悟主旨,內心能有些許收穫。

三、緊扣線索:話板塊教學

本課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個板塊。

(一)充分閲讀,做好課前預習,初步感知情感。

課前預習不是泛泛地讀,除了掃除字詞障礙外,更多的是引導孩子思考問題,不管上課時間有多緊,必須拿出一節課來給學生自習,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首先讓學生廣泛閲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掃除字詞障礙;然後介紹作者,瞭解有關經歷,讓學生感受到作者雖殘疾但成就很高,更突出文中的事情對作者的影響之大;再介紹文中關鍵人物“母親”,從作者人生經歷中感受母親偉大。

預習中還佈置了思考題,既是對預習的檢測,也為後面的老師新授做好準備。

(二)指導朗讀,進入師生互動,探討情感變化。

這是課堂的新授部分,這一板塊分為四部分。

1.説畫面,理情節。

初讀課文,瞭解基本情節:文中共有哪幾個畫面?試着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是一個學生能自主解決的一個問題,用它作為突破口,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概括時可能不會很全面,老師要及時點撥補全。

2.感變化,明情感。

這一部分老師指導朗讀,讓學生自己感受作者情感變化,老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詞語來概括。這是這篇文章的關鍵之處:作者由開始的暴怒無常到最後自己堅強起來。

3.探主題,明責任。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抓住兩個關鍵點。第一是討論“母親遇到了什麼情況”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母親遇到困難,自己做堅強的母親,也想讓兒子成為堅強的兒子,母親認為自己有責任教兒子堅強。第二是抓住文中的一處語言“好好兒活”進行理解,從易到難,先讓學生把第六自然段的沒有説完的話補充完整:“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然後分析開頭段和結尾段中“好好兒活”的含義:前面是母親鼓勵兒子堅強,最後是兒子明白母親的含義,準備堅強生活下去。這部分除了分析外,更多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家庭的重要,讓學生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

4.賞菊花,探寫法。

這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只需點到為止,不用深講。這一部分設計了一個問題:文中兩次提及看菊花,有何用意?老師可以適當點撥:當時母親已病入膏肓,為什麼要那麼迫切的帶作者去看菊花?秋天的菊花與其它花兒有什麼不同?

師生互動這一環節安排由淺入深,由畫面到情感再到主題,最後探寫法,重點在第三環節,難點在第四環節,每一部分是單獨的,但又環環相扣。既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在關鍵時刻弄清重點。

(三)以退為進,靜看小組展示,發揮學生作用。

“老師講、學生聽”這種課堂模式已經讓學生睏倦,怎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此教學板塊設計了“小組展示”這一環節,用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檢測課堂效率,更可以把這些可講可不講的東西讓學生自主消化。設計了四個方面內容:第一,朗讀指導;第二,字詞品味;第三,標題分析;第四,主旨歸納。

(四)讀寫結合,嘗試思考延伸,剖析自己情感。

其實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學習本課,要讓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缺點和生活中的困難。如果能夠寫下來,既能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又能為以後的習作積累素材

四、經典美文:談學習感悟

教學這篇文章,是對自己情感的洗禮。人要能客觀辯證地看待生活中的困難,我們只是凡夫俗子,身邊的這點困難算什麼呢?同時,作為一個母親,我也深深明白,母愛不僅僅是愛和給予,還有一份責任。

同時,我在教法上也有很多收穫。譬如,找到一個突破口很重要,既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又能突出重點。又如,整個課堂思路要清晰,語文課很忌諱老師閒扯漫談,重難點把握要恰當。再如,那些可以不需要老師來處理的事情交給小組展示就好,既能訓練學生,還能調動課堂氣氛。還有,語文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老師適時指導朗讀,會指明課堂方向,變換不同方式的朗讀,學生受益匪淺。

教好這篇文章,就是對母親最好的懷念,也是對逝去的史鐵生最好的懷念!

《秋天》説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教師:

你們好!我是xxx學校的教師姜x,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秋天的雨》。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的第11課。

下面我從教學背景分析與處理、教學策略、教學流程等方面對本課第二課時的設計進行説明。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上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形象思維發展得趨於成熟,但抽象思維卻處於起步階段。雖然學生對秋雨、秋天,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但對於文章中藝術化、抽象化的語言理解還不夠深刻。

(三)、教學目標:

根據資源庫中的備課資源,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

(2)積累好詞佳句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層次朗讀,以讀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語言美,感受秋天的美,激發對秋天的熱愛、讚美之情。

(四)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分層次朗讀,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美,這是編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五)教學難點:

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因此,品味文中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內化運用語言是教學上的難點。

二、教材處理

我應用資源庫中的備課資源、媒體資源,再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對課件進行了適當的補充和開發,以創設情境為先導,以朗讀來貫穿全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讀中運用,以實現教學目標的要求,從而達到突出重點,攻破難點的目的。

三、教材策略

1、教法

教學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使學生在讀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讀中陶冶自己的感情。

2、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讀為主的學習方法。

3、教學手段

我充分應用資源庫中的多種素材資源,製作多媒體課件,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形、聲、色的直觀感覺,提高教學效果,化難為易,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流程

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聽音樂,賞秋景,揭示課題。

在導入新課這一教學環節時,我應用資源庫中的媒體資源,設計配樂出示一組秋景圖,讓學生聽着優美的鋼琴曲欣賞秋天的美景。學生欣賞完後,再説説自己的感受。這樣一來就激起孩子們強烈的閲讀慾望,我適時板書課題,自然而然地就引領了孩子們走進了課文,讓他們進行自由朗讀,感受秋天的美。

(二)、品味語言,朗讀感受

1、品讀第一段

我們都感受到了秋天的美麗,秋雨的神奇,那秋雨是怎樣把美麗的秋天帶到我們的人間呢?

課件出示第一段,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感受一下,再指導有感情朗讀。

2、品讀第二段

秋天的雨像一把鑰匙,不知不覺中打開了秋天的大門。秋天的雨更像一個神奇的畫家,他用手中五彩繽紛的顏料給世界畫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什麼是五彩繽紛呢?

板書:五彩繽紛

學生試説五彩繽紛的意思後,讓學生在第二段裏找出秋雨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五彩繽紛的色彩?用筆劃一劃。

這樣讓學生邊讀邊劃,養成學生“不動不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訓練學生的思維。

根據學生的反饋,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二自然段中的五個句子。每一句話都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分層次的朗讀,抓住重點詞語讀出秋雨給我們帶來的顏色。尤其是當學生讀到第五句話時,進行重點品讀。在學生讀後便提問:秋雨姑娘,還給菊花仙子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如果學生所見的顏色很少,我就用各種顏色的菊花圖片,讓學生看到更多的菊花色彩。品讀各種色彩的美后,再次引導學生理解了關鍵詞“五彩繽紛”,並讓學生用動作表示“頻頻點頭”的意思。這樣在激活學生想象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了省略號的用法,同時也使學生在無意識中養成了積累的好習慣。最後出示第二自然段,再次抓住重點詞句,通過比賽讀的方式,提高讀的效果。

3、品讀第三段

秋天的雨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還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好聞的氣味呢!看,它帶來了什麼?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先讀、劃,再説説有哪些香甜的氣味?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應文字及圖片。接着問學生:“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場景?(豐收)”“當你站在果樹下的時候,你聞到這麼香甜的氣味,你會怎麼做?(饞涎欲滴)最後全班齊讀。

我創設想象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養了學生想象力的同時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

4、品讀第四段

秋天的雨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好吃的東西,好聞的東西,它還是一個優秀的氣象預報員呢!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叫一個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填空題“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____)冬天快要來了。”樣的填空設計既使學生抓住了段落的主要內容,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概括能力。我再結合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示相應課件,使學生對課文進一步加深理解。

5、引導學生齊讀最後一自然段,對全篇進行總結。

(三)、內化運用語言

我出示:落葉、大雁、誘人的各色水果以及玉米、水稻豐收的圖片,讓學生聯繫自己農村生活的實際情況,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幅圖片介紹秋天的美景。生試説後交流。

我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重新組織語言,運用語言,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四)、能力訓練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積累,學科之間的整合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1、我可以把課文中喜歡的句子寫下來,背一背。

2、我可以畫一幅秋天的畫。

五、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我充分應用資源庫中的備課資源、圖片資源以及教材現有資源,再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進行教學設計,使資源和語文知識有機的整合,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我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圖文結合,提高了教學效果,創設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教學情景;並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在良好的情境、氛圍中,重點指導學生朗讀,以讀代講,以讀生情,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從而鍛鍊思維,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在這節課中視野有所開闊,語言有所發展,情感有所昇華,培養了學生的素質能力,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秋天》説課稿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詩歌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2、 反覆朗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對三幅畫面進行感悟。

3、 運用想象和聯想,對三幅畫面做個性化描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情感與價值目標:

4、 通過創作詩歌來體會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對本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反覆朗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對三幅畫面進行感悟。

運用想象和聯想,對三幅畫面做個性化描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教學方法:朗讀法 合作探究式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啟導美

1、 看一幅秋景圖,聽一曲《秋日的私語》音樂導入課文

2、 學生描述自己對秋的印象,體驗秋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感受美

1. 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感受節奏、感知內容。

2. 學生個別範讀,師生互評,説説本詩歌的朗讀要把握怎樣的感情基調。

3. 有感情的齊讀,説説本詩歌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詩歌形象

(初步感知: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

4、選擇詩節進行朗讀競賽。生生互評

要求----讀出情感(對秋的喜愛)、讀出感情基調(清淡)

三、合作鑑賞,品位美

1、 小組研討本詩所表現的三幅畫面

A、 教師舉例示範。抓住每一節中富有表現力,能傳達作者感情的詞句進行探究

如:“飽食”寫豐收之景,表達收穫的喜悦

B、 學生選擇感興趣的一節,揣摩語言。

要求:所選詞語能突出次節的畫面特點,深入理解

(教師備案:第一節:“飄”、“飽 食”、 “肥碩”、“棲息”—清幽而有喜悦;

第二節:“冷霧”、“滿”、 “輕輕”、“遊戲”--- 清冷而有閒情:

第三節:“廖闊”、“滿流”、“香與熱”、“夢寐”—清靜而有香甜)

2、 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

要求:(像朗讀一樣進入角色,抓住意象,融入感情)

3、投影提示,背誦全詩

四、欣賞意境,表現美

A、教師點撥欣賞詩歌意境的方法:

1、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2、視覺再現,欣賞詩歌的繪畫美。

3、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美。

B、根據本詩意境,構置畫面,培養情趣

五、拓展延伸 ,創造美

A、比較閲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B、佈置作業:創作自己的秋天:

1、以“秋天”為話題寫一首詩或作一幅畫

2、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教後記:

對詩歌的解讀、領悟是非常個性化的。在新課標的旗幟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審美情趣,是“詩教”的必然要求。那麼,抓住詩歌的形式美(或曰節奏感、音樂性)和它的表現手法“意象組合”進行“詩教”,應該是抓住了“牛鼻子”。 何其芳的《秋天》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學習這首詩時,也正是秋天,所以可以用學生自己的觀察體驗進入課外。

《秋天》説課稿4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講的是一年級第一篇課文《秋天》,下面我將從幾方面説一説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理念。

《秋天》是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描繪了秋天到了,大自然各種景物發生了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寫作特點,語言簡練,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瞭解簡單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課文含義,提煉作者表達的情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由於本課主要描寫秋天,體現作者對秋天喜愛的情感。

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1.體會優美的意境。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因為低年段的語文教學要將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讀正確就是能讀準字音,讀出輕聲、兒化等。讀流利就是不單字讀,要努力做到連詞讀,不丟字、添字,能正確停頓等。作為本冊教材的第一個課文單元,從一開始就要重視朗讀基本功的訓練,提醒學生用普通話朗讀,讀準字音,重點讀好“一”的不同讀音。要重視教師的範讀作用,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充分朗讀,通過傾聽、模仿和比較,不斷提高朗讀能力。

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那麼現在是什麼季節?這節課就讓我們到大自然中去欣賞秋天那美麗的景色。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課後生字提示自由朗讀圈出生字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秋樹片等”。這為學生閲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接下來,教師請學生朗讀課文,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教師以多媒體出示課件,教師請學生先自由讀在分組讀。課件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拓展延伸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滿足學生的好學心,提取高生興趣,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看看秋天都變化了些什麼,分組討論交流等等之類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秋天》説課稿5

我想和大家交流的第一個問題是:我為什麼設計這節課?

綜合性學習的提出,使語文教學突破了教科書和課堂教學資源的限制,從某種程度上打破了語文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之間以及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之間人為的“隔裂”,將“語文課程”的視角伸向更為廣闊的、豐富多彩的自然和社會空間。基於以上認識,這一階段,我們六年級組將目光投向了大自然,時值豐收、迷人的秋天,設計了“擁抱秋天”為題材的綜合性學習,並將其分為三個實施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賞秋”。十月下旬組織孩子們去江東公園秋遊,欣賞秋天的無限美景,與秋天的親密接觸,對秋天有更為豐富的感性認識。

秋遊前為孩子們設計了一份表格,要求填寫。表格已在展板展示,內容不在一一敍説。其實填寫這樣一份表格,是一次很好的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第二個過程就是“悟”秋。為了讓孩子們對秋天有更深的感悟,有更加理性的認識,我設計了“相約秋天”這節課,我把重點放在有關秋天文學知識的積累。將這些文學知識進行了綜合。內容包括:有關秋天的詞語、佳句、古詩、宋詞、現代散文。課堂上更多地體現了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將孩子們引向更加廣闊的文學空間,不僅僅是激發孩子們對秋天的熱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有更多的文學積澱,學會文學欣賞,厚實孩子們的文學精神底子,從而使孩子們更加熱愛祖國語文。第三個階段為“頌秋”,讓孩子們通過文學積累,從而來抒寫自己心中的秋天,可以是小詩,可以是散文,甚至可以是美麗的童話。為提高孩子們寫作的積極性,將進行作品評比、展覽。所以這節課,它只是“擁抱秋天”綜合性學習的其中一個環節。這樣的設計,不知道能否很好地體現語文綜合性學習,還望在坐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我想和大家交流的第二個問題是:

我對《相約秋天》課後的反思。

1、在設計這堂課時,我都在努力把時間還給孩子們,把空間留給孩子們,給他們更多的學習時空。因為開放性,自主性都是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徵。從孩子們的“用手中的筆抒寫秋天”這一環節中,從孩子們寫的精彩的文章中,無論是體裁、內容上,都是比較能體現開放性的。

2、在文學欣賞時,我安排了一首代表“悲”的宋詞和一“篇”比較“喜”的現代散文,把兩篇風格迥然的作品放在一起,讓孩子們欣賞、感受兩種不同的秋天,讓孩子們感受文學作品的無限感染力。這一點,孩子們還是體會得還是比較到位的。

3、本堂課最讓我欣喜的是,通過這節課,孩子們已經對秋天有一種刻骨銘心的喜愛了。這從他們情真意切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因為事先他們要上什麼內容的課,都一無所知,我喜歡真實的課堂。當然就更不可能課前就去寫過,他們都是課堂上有感而發。

老師們,課堂教學是一門有缺撼的藝術,而執教者總有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無奈。更何況説得比唱的好聽。希望各位老師能多提寶貴意見。

《秋天》説課稿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選自國小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精讀課文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一個"情"字貫穿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令人佩服得作家史鐵生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時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六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薰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的給學生作一次愛的洗禮。同時六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並不難,關鍵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感動中滋潤心田。

二、説教法與學法

據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認為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閲讀與感悟。《新課程標準》對作品閲讀的要求是"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將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多種閲讀方式,咀嚼語言,感悟感情。在整體閲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教學目標

據以上分析和《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本課生字詞,熟讀並理解生字詞。(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由此確定本課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教學難點為:讓學生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五、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首先出示並齊讀課題《秋天的懷念》,懷念是思念的意思,寫的是一種感情。那麼作者在懷念誰?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呢?又有什麼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從課題提出這三個問題,意在讓學生產生好奇,激發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迫不及待的打開書本,尋找答案了。

<二>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a、作者懷念誰? b、有什麼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c、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

這三個問題的設定意在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抓住關鍵信息。

2、教師範讀課文,並配音樂《燭光裏的媽媽》。

在讀的同時讓學生解決生字詞的問題。而配樂為了營造氣氛,逐步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激發學生進一步閲讀探究本文的慾望。

3、學生比賽讀。

比賽往往能激發學生表現自我的願望,也能有效的和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也有利於調節課堂有利的氣氛。教師引導學生從正確、流利和有感情三個等級對同學的朗讀作出評價。相信學生一定會積極參與,也為更深入的探究本文打下情感的基礎。

六、探究細節、真情感知。

提示學生看課文的插圖。(是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人物,去幹了什麼。)學生很快能找到"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花了。"這個時候我應該抓住時機提問;"那麼最想推我去看花的人是誰?(母親)文中一共寫了幾次?(兩次)都是那兩次?由此讓學生再次迴歸文本。

1、母親第一次邀我去看花,我的表現如何?為什麼要拒絕?母親的表現又如何?從中 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

這四個問題兩兩為一組,前一個問題的回答並不難,關鍵是後一個問題必須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細細品味才會有所感悟。比如,我為什麼要拒絕母親去看花呢?學生很可能抓住"癱瘓"二字。這時候我應該順勢介紹作者雙腿癱瘓時才21歲,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當時的無助與無奈,讓學生體會到:"21歲是人生中黃金時期,是那麼的年輕,那麼的有活力的一個年齡,可以施展抱負,創一番事業的階段。而作者只能站在輪椅上,面對四壁徒然悲傷。通過換位思考,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理解作者的暴怒無常和無理取鬧。"我活着有什麼意思"這句話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絕望和無助,正因如此,作者才封閉自己,拒絕去看花。

然而痛苦的也並非作者一人,還有母親比他更加的痛苦,因為兒女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由此我們轉向對母親的表現的分析與品味。如"如母親愛花,可自從我癱瘓後,她侍弄的花兒都死了"可見母親對兒女的愛遠遠大於愛花,也説明我癱瘓後母親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我的身上。本文字字是情,句句含情,字裏行間都體現着偉大的母愛,這樣值得品味的句子比比皆是。由於每個人的情感體驗都不盡相同,這裏不必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重在讓學生自己找出讓自己感動的句子,並説説為什麼即可。教師只需稍加點撥,最後很自然的得出這是一個……的母親。

第二次看花,重在讓學生品味母親的表現,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表情和神態的語句,體會母親愛子之情,"如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讓她喜出望外,她笑了坐在我的身邊絮絮叨叨地説着""她突然不説話了,對於跑跳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等等。細微之處見真情,讓學生自己畫一畫,記一記,做標註等方式,品味母愛,然後小組討論,繼而全班交流。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

至此學生對本文已經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這時候我抓住時機提問:面對母親的請求,我的態度為什麼由拒絕變為答應呢?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從縱深思考。討論交流後,相信也能理解是"偉大無私的母愛在感染者作者,讓他一步步重拾生活的熱情。"第三次作者和妹妹去看花了,課文最後説,我懂得了,妹妹也懂了,他們到底懂得了什麼?

教師可以提示:作者主動地去看花表明他已經走出了絕望。在母親去世後作者回味母親生前為他做的一切,終於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是母愛使他走出封閉的自己,是母愛讓他重拾生活的熱情。所以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是懂得了"兒女是否好好兒活,是母親最惦記的。只有好好兒活,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懷念。

七、作業

母愛是偉大的,同時也是平凡細碎的,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個動作有時是一個神態,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受之母愛而忽略了母愛,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應該用心去感受母愛,理解母愛,珍惜母愛,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現在就拿起你的筆,寫下母愛的點點滴滴。

八、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本着簡單明瞭的理念,設計如下

秋天的懷念

拒絕看花

答應看花

主動看花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秋天》説課稿7

一、説教材

本文抓住時間特點選取初秋季節典型景物的`變化,從整體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動物,形象直觀地寫秋天豐收的景象,描繪出一幅天高雲淡、五穀豐登的秋景圖,展現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認字和寫字,練習朗讀,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難點:分辨漢字,認識偏旁。瞭解課文內容。

二、説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閲讀教學要使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養成閲讀興趣是學生持續閲讀和提高閲讀能力的保證。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課件、卡片、圖片來吸引學生的興趣。

三、説教法

從本課課文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圖文結合、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在生字學習中,鼓勵學生採用多種識字方法進行識記。在學生識記生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創設情景,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四、説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程序,主要設置六個環節。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藉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季美景的圖片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領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到來時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是閲讀主體,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地位。

1.請大家打開課文,認識自然段。

2.播放配樂範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3.請學生藉助拼音自由大聲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準字音。

4.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複。

(三)、隨文識字,品讀課文

品讀學習第一自然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本環節設計,在隨文識字中,將識字教學置於一定的課文情境中,通過字理識字、加一加、文字與圖片聯繫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學過程中落實了“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看課文的插圖,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藉助圖畫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詞語的含義。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説話練習、積累豐富的詞語,為學生提供了語言訓練的機會。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要紮紮實實落實本課新認識的筆畫書寫,讓學生在寫好筆畫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整體書寫。學生通過觀察生字的結構,加深生字書寫的整體印象,從而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四)、拓展練習

1.鞏固生字:大雁南飛

2.我會説:用“秋天來了,天氣涼了”説句子。

通過生字認記練習和句式練習説話,鞏固生字的認記,練習説完整的話,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感受秋天的多樣性。

(五)、引導學生看板書,試着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板書引領,指導學生背誦。

3.請個別學生展示。用填空形式練習背誦。

這一環節的設計在於落實本課的目標,力求背誦在課堂上進行。在熟讀的基礎上,結合對課文的內容理解、生活體驗,再現圖片,抓關鍵詞引導學生背誦。

(六)、作業佈置,拓展延伸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從而豐富學生的體驗,為下一節課的“畫秋天”“説秋天”做鋪墊。

五、説板書設計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板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本課我抓住了景物的“關鍵詞”,用粘貼畫有形有字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力求言簡意賅,對教材的內容概括得精煉、正確、有趣味性。

《秋天》説課稿8

秋天的天空是碧藍碧藍的,秋天的田野是金黃金黃的,秋天的楓葉是火紅火紅的,秋天的大雁是一排一排的。是呀,秋天在小朋友們的眼裏是多麼美麗!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人教版國小《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個主題。教材佈置了“找秋天”、“秋天的遊戲”、“留住秋天”三個活動,共三個課時,我根據同學實際把教材進行了整合,把“找秋天”和“留住秋天”定為第一、二個課時,把“秋天的遊戲”放置到本單元第三個主題“秋遊去”一起開展。圍繞主題,我確定以下幾個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觀察認識秋天的季節特徵,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行為與習慣目標:感受活動、創作的快樂,發展想象力、發明力和動手製作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激發同學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3、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讓同學發現秋天,體驗秋天;難點是描繪秋天,讚美秋天,讓同學真正走進秋天,熱愛大自然和生活。

4、活動準備

(1)帶領同學在學校裏找秋天,安排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在氣候和植物的變化、動物活動、人們衣着與活動中尋找秋天,並畫或寫觀察記錄。

(2)秋景課件,兩棵紙樹模型,歌曲《秋天多麼美》,剪刀,水彩筆,固體膠、卡紙。

二、教法學法

同學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根據教材特點,本課教學我將主要採用體驗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我結合本地實際和同學生活,設計了“發現秋天”、“留住秋天”、“唱響秋天”三個活動,目的就在於引導同學在自身的真實生活中學會用各種方式瞭解秋天的季節特徵;學會在描述、讚美秋天的活動中感受秋天的美、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學會在觀察、探究自然的活動中維護自然、更好地享受生活。

三、活動過程

本課的第一課時,我帶領同學到學校中,去尋找秋天,並以畫或者記錄形式完成收集卡:你發現那些秋天的東西?假如可以帶回的話,那請你把它裝在塑料袋裏。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和小朋友們一起去發現秋天,指導他們去細細觀察、發覺。師生一起實實在在走進秋天,感受秋天。並安排小朋友們課後到自身的生活中尋找秋天。這樣便為我第二課時的課堂活動打下了堅定的基礎。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具體論述我的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新課標指出:貼近同學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擬,能激發相應的環境氣氛,使同學受到情緒上的感染。一開始我就播放起輕柔的音樂,通過温馨、動人的秋天楓葉畫面,將同學引領走進秋天的課堂,激發同學情感和高漲小朋友的交流的熱情。板書課題:秋天在哪裏

(二)、融情體驗,發現秋天

本環節是在銜接第一課時而設計,也是本課時的重要組成部份,我讓同學分小組,把自身收集的“秋天”先到小組裏進行交流,達到知識的共享。然後小組派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同學在第一課時收集了資料的基礎上,一定會彙報出秋天的樹葉變黃了,並落了下來;秋天裏的果實幼稚了,有許多好吃的水果、秋天的天氣轉涼,人們都加厚了衣服,連動物們都忙着儲藏糧食,準備要過冬了等許多秋天中的事物或景象。教師除了在用褒揚性的語言肯定這個小朋友觀察的細仔,收集信息豐富的同時,還要總結小朋友們是從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氣候、秋天的豐收幾個方面真實的感知到秋天的。

這裏我具體是這樣做的:

比方:從落葉、花兒中找到秋天,我就他們拿出收集到的葉子,比較它們的顏色,這裏我利用了課件,展示秋天的落葉的迷人景色,讓小朋友們陶醉於秋天美麗的色彩中。告訴小朋友們,也正是因為秋天的美,許多人都選擇秋天去旅遊,感受大自然的這位偉大的調色師!

比方:從豐收這方面找到秋天的,讓他們拿出本地的農產品、水果等實物進行展示,真正的觸摸到秋天;感受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在享受生活的同時要顧惜勞動效果和熱愛勞動

比方:發現天氣轉涼的。我就隨機採訪幾個同學,比較他們夏秋兩季衣着的不同,引導同學感受秋天天氣的涼爽,從氣候方面來説明秋天來了。並告誡小朋友們一定要注意不要着涼,不要被秋天傷着!

教師和時評價在本環節中教學活動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只要給同學對與錯的判斷,更要給予正確的導向,讓每個小朋友學會收集信息。恰當的鼓勵激發了同學更大的參與積極性。再借助多媒體手段和配以靈活、開放式的處置,真正的讓小朋友們在愉悦的氛圍中獲得了知識積累與技能培養。

緊接着我又播放課件,展示各地的秋天的美景,提問:看了祖國各地的秋天,你有什麼感受?

有小朋友會説:我真想到這些地方去逛一逛。

有小朋友也許會説:秋天又美麗、又好吃、又好玩的季節。

師生一起總結秋天的發現和其特點。由於教師課前帶領同學在學校裏找秋天時,有機滲透了學法指導,進行了示範。因此同學在自身的實際生活中尋找秋天時,運用了多種方式收集信息,收集的信息也非常豐富。課堂上從生活中常見、同學感興趣的身邊的秋天入手,讓同學交流所見所感,很容易發生參與與探究的熱情和願望,也正是在這種積極參與的過程中,他們才有體驗、有感悟。全面瞭解到秋天的季節特徵,充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熱愛自然、關愛自然之情油然而生。

(三)、憧憬真情,留住秋天

這裏我首先拿出日曆,告訴小朋友們到了過了十一月七日冬天就會來臨,秋天就會離我們遠去,你們捨得讓秋天走嗎?(非常捨不得)你想用什麼方式記住秋天的樣子、留住秋天的影子呢?根據你們的生活需要和特長喜好想一想吧。

結合同學的特長,讓同學分小組去商量自身怎麼來留住秋天。並彙報你們留住秋天的方式。依照小朋友們彙報的意見,進行分組來描繪秋天。想用繪畫來描述秋天的同學,我們就把黑板當作畫紙,把粉筆和你們的雙手當畫筆,一起繪製一幅美麗的秋景圖;(老師在黑板上貼上兩棵紙樹模型,示意同學可以把剪好的果實和樹葉貼到樹上)。其他的同學可以自由選擇“扮演組”、“飾品組”、“拼盤組”、“葉畫組”。

播放輕音樂,同學分組畫一畫、剪一剪,貼一貼、切一切、擺一擺、編一編。讓他們以畫畫、製作葉畫、編兒歌、扮演小動物的動作等方式來記住秋天。教師巡迴指導各組學會分工合作,提高操作效率。將葉畫、乾果項鍊手鍊和水果拼盤。然後組織同學分組進行展示交流,並讓小朋友們嘗一嘗記住秋天的味道。

反思:把同學收集的秋天的資料和時用做資料來記住秋天、留住秋天,自然又巧妙。教師適時引導同學聯繫生活考慮問題,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同學的自主性、發明性得到很大體現。同時也協助同學建立了一種關注生活的態度,認識到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是考慮之源、發明之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小組活動中合作交流,相互分享,自主探究,相處十分融洽

(四)、昇華情感,唱響秋天

在教師深情的話語中播放歌曲“秋天多麼美”。讓小朋友們一起拍手唱吧,跳吧!用舞蹈,用歌聲來讚美秋天的美!

結束告訴小朋友們:多姿多彩、氣候宜人的秋季,正是我們開心玩耍和大飽口福的好時候,讓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好好享受生活,盡情地欣賞秋天特有的美景,吃秋天特有的美食,做秋天特有的遊戲活動,感受秋天帶給我們的樂趣與美麗吧!

這樣即在歡快的歌舞中結束了本課時的教學!

結束語:總之,這節課,我以同學為主體,以情感為紐帶,以多媒體為手段,以體驗活動為中心,通過教師充溢激情的話語字字入情,句句含意,使同學感受美的情感被激發,通過親身體驗讓小朋友們與秋天對話,打開了小朋友們的心扉,愛美護美、關愛自然之情溢於言表,保護秋天、維護自然之行也一定會在延伸的活動中養成。

以上是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指正。謝謝大家!

《秋天》説課稿9

"説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國小生老師我愛秋天説課稿,我們來看看。

一、説理念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開設,對於幫助和促進學生髮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完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促進課程改革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以往國小低年級思想品德課具有明顯的學科化傾向,而品德與生活則是遵循兒童生活規律,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其主觀形態,而非“講授——接受”式。

二、説教材

《我愛秋天》一課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美麗的秋天》的第一個學習主題。本單元總體目標是:熱愛自然,初步瞭解季節變化的特點、人和自然的關係,懂得珍惜勞動果實;發展表現美的能力和技能;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興趣。

這個單元在內容上從三個主題來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我愛秋天》這個主題教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找秋天的活動,發現秋天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教材圖文並茂,精選了很多的圖片,這些精美的卡通圖片,人物的言行舉止、面目表情非常貼近同學們的生活。

同學們非常愛看,都願意與課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教材文字很少,大多以小貓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為呈現方式,這些問題貼近兒童生活,富有啟發性,對兒童有很強的感染力。新課程從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來看,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覺得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的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其目的就是培養創造性的人才.這個主題我計劃教學為兩課時,這裏説的是第一課時。

(一)主題目標

1、認知目標:觀察秋天大自然的特點,注意季節的變化,初步認識種子。

2、能力目標:認識秋天,欣賞秋天裏的美。

3、情感目標: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珍惜勞動果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

(三)教學準備

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充分認識到,要想很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

1、課前讓小朋友們蒐集一些有關反映秋天的資料。

2、播放秋天美麗景色的資料。

3、播放電腦動畫片,反映農民豐收的場面。

4、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

三、説教法

制訂了主體教學目標,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後,關鍵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與學法來達成教學目標。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一年級兒童好動、愛玩的特殊性,我預設的基本教法是:啟發式、活動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選擇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從課程性質和兒童特性而決定的。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品德與生活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課程,本課程的性質強調活動,所以我設計的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動、強調活動,讓兒童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各種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兒童的心靈感受世界、用兒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

通過兒童的觀察,蒐集資料,討論合作,親身經歷、體驗,從中獲得感受生活知識的獲得與思想品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感悟出來的,不是由老師硬性地傳授給他們的,新課程條件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主體,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根據這些理念,所以我預設了上述基本教法。

《秋天》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秋天》是一首現代詩,主要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語言美麗,每一節詩都相當於一幅美麗的圖畫。

(2)明確教學目標。

以讀代講,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美,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與情趣。

二、説教法

詩歌重在朗讀,嘗試把詩的意境美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所以這節課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來完成。因為每個人的感悟與感受都不同,所以在備課時未用一些美麗畫面,也未用錄音。想讓學生用心自己去感悟、理解,然後得到自己的收穫。

三、説學法

在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學習詩歌的方法,例如朗讀:讀出力度、讀出長度、讀出速度;讀課文一讀字音、再讀節奏、三讀意境;抓住一些重點詞語去推敲,去分析感悟,這都是學習詩歌的一些方法。

四、説教學程序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

由讀導入,步步深入。以“秋”貫穿整個課堂,説秋、誦秋、品秋,誦讀出秋意,達到課堂的高潮,這一點做的不夠很好。作業也是為了進一步品秋,讓學生對課文有進一步的思考。

2、説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安排。

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悟,這一點做到了。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學,教師不是簡單的教給,而是給予一定的影響,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説明重點與難點的處理。

重難點放在了誦秋上,每一節詩都突出幾個詞語,在誦讀中感悟、理解。

4、説明採用哪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簡單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心中有數,更加明確我們課堂要做的事及步驟。

5、説清楚課題的板書設計和設計意圖。

板書是對課文內容的整理,因為前面誦讀部分做的到位,歸納概括就很容易了。在板書部分點明熱愛讚美的情感。 簡單,明白為目的。突出中心、主題。抓住三幅圖內容及作者的情感來設計,讓學生明白,且印象深刻。

朗讀的課文以後講時,讓學生先讀,再做指導,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記住課堂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

《秋天》説課稿11

一、教學目標

依據幼兒園美術教育大綱中對幼兒美術活動的內容要求,以及學前幼兒美術教育大班年齡段的培養目標,結合教材本身的要求,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以下二點。

1、在幼兒已初步掌握水墨畫表現方法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用水墨畫表現方法根據主題進行創作性繪畫。

這條目標是根據綱要藝術領域內容中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所設計的。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講述能力,使之萌發熱愛秋天的情趣。

這是一條情感目標,我在教學中允許幼兒講述自己在秋天裏的有趣故事,可小組交流、個別交流,並請幼兒欣賞範畫,激發他們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及積極參與的慾望。

二、預知幼兒情況

水墨畫是幼兒平時接觸較少的一種藝術形式,通過前階段的接觸,他們有着濃厚的興趣,非常願意參與活動,但在表現方法上還欠缺,本次活動將鼓勵幼兒用水墨畫的表現方法來創造,同時幫助幼兒解決畫面的佈局問題。

三、教材分析

根據季節變化及主題的確定,我選擇了《我愛秋天》這個內容,在這之前,幼兒已經學習了有關秋天知識的音樂、語言、科學等教學活動,對秋天有着豐富的認識,為本次活動奠定了基礎。活動的內容符合大班幼兒的能力水平。

四、活動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用水墨畫的表現方法根據主題創作。水墨畫不同於其它的藝術形式,除材料的不同,對幼兒用筆及水分掌握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次活動主要讓幼兒控制好用筆的水分。

難點是幼兒對畫面的安排。通過講述、交流、欣賞,幼兒的腦海裏有着許多有關於秋天的畫面,很多很多,不會安排畫面,會使畫面出現亂、髒的現象,這裏老師要引導幼兒選材、抓住主題。

五、教學方法及策略 1、突破重、難點的策略

重點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次提醒幼兒用筆水分,可以示範毛筆蘸墨的過程,幫助幼兒掌握水分,要求蘸墨後要在準備好的廢報紙上試一試,調整好水墨量後才可在宣紙上作畫,以免出現髒的現象。

難點策略:幼兒年齡較小,他們會認為畫的越多越好,這恰恰是水墨畫最忌諱的。在教學中老師不僅要開闊幼兒的思維,還要幫助他們歸納,找出最主要的、最貼近主題的內容。例:如果是豐收為主題的,以田地、農民伯伯為主;或是以果園為主。如果是表現秋天風景的美麗,可以抓住秋天的落葉做重點描繪。總之,畫面有一兩個主要表現的內容就可以了,多反而會亂。

2、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方法及策略

(1)通過談話、欣賞,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講出秋天最喜歡去的地方,豐富幼兒關於秋天的知識,激發他們的創作慾望。在談話中,鼓勵幼兒討論、交流,並相互學習。通過觀察、講述、啟發想象、配樂表演等,激發幼兒的參與慾望。

(2)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創造。

在活動中,我還有意給幼兒創設表現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傾聽、思考、來獲得相關知識。如;在展示作品中,鼓勵幼兒為自己的畫命名、講述畫面、和同伴共同欣賞別人的作品等,為他們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的條件。

(3)靈活運用體態語言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教師的體態語言在本次活動裏使用較多。一方面,它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它又是教師與幼兒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活動中,老師鼓勵的目光、讚揚的手勢、認可的點頭對幼兒都起着極大的激勵作用,這也是綱要所提倡的。

六、教學環節設計 本次活動的教學環節主要有三大部分。

1、開始部分

教師啟發性的談話,引導幼兒説出自己對秋天的認識和感受,萌發幼兒進行“我愛秋天”主題畫的創作願望。

2、基本部分

首先是出示圖片,讓幼兒通過觀察,掌握主題畫的畫面安排及色彩的運用方法,並能大膽用水墨畫的手法進行創作。

接着,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進行主題繪畫;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最後,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畫面進行講述,要求講的有順序,較完整。

3、結束部分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掛在教室四周,供幼兒欣賞,並請幼兒從畫面安排、色彩運用、形象處理、想象力豐富等方面進行自我、相互講評。

《秋天》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第11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文章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文章層次分明、思路清晰。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發感情,通篇語言藝術化,給人以美感。

從課前的教學設計到課中的教學過程,我始終努力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賦予學生以廣闊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沉浸到由語言文字所建構的教材意境中,做語言的積累,能力的運用,真情的感悟和精神的審美。

教學實踐中,我抓住一個“讀”字,始終以讀為本,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

二、説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根據秋天的特點及課文的描寫來感受秋天的美好,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秋天的雨的,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説教法:創設情景、品讀感悟

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於朗讀的訓練,所以,教學本課主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雨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中,積累語言。教學中採用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讀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讀中陶冶自己的感情,以便更好地進入課文的情境。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秋天五彩繽紛的色彩”,語言文字生動優美、朗朗上口。結合課文特點,我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採用了多種教學策略,使“以讀為本”這一理念落到實處。具體做法如下:

1、適時指導學生邊讀邊看課件,當學生看到楓葉等課件時都不禁齊聲讚歎,老師趁勢用巧妙的語言指導學生展開想象,如:紅紅的楓葉跳着輕快的舞蹈,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火紅的秋天!這樣有助於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繽紛的美景表象,以想帶讀,使學生的朗讀充滿童趣,更生動。

2、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如:在美讀“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個句子時,我抓住表現動態的詞語“扇哪扇哪”,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讀,體會其中的輕柔美與動感美,進而自然地讀出這種美的韻味。學生的朗讀聲把銀杏葉的輕柔美與動感美灑滿了整個教室。

3、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覆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繽紛”一詞的含義,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悦之情。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不知不覺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繼而用美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4、在感悟美讀的基礎上努力實踐語言的積累,能力的運用。讓學生用比喻句式來進行説話練習。學生將感悟到的秋天的美好轉換成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進行了口語訓練、語言積累。

四、説板書設計

本篇課文,通過重點詞語的板書,讓學生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感受秋天的韻味。

附板書設計: 顏色 豐收

11 秋天的雨 氣味

聲音 歡樂

五、教後的遺憾

整堂課下來,發現了許多問題,如,在説話練習時設計的問題太簡單,老師提示的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還有在配樂欣賞時,課件中的音樂沒有放出來,導致秋天美好的韻味渲染不夠。

《秋天》説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於“關注自然”單元,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本單元選取的都是一些文情並茂的優美詩文,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閲讀方法的指導。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本單元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等詞語。

2、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的語境和全詩的意境,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淨的詩意詩風。

2、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的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揣摩詩歌的清麗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三、教法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所以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1、誦讀法。《秋天》繪寫出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作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用精闢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意味深長。學習這首詩,引導學生在反覆吟誦中體會三幅畫面組合成的流動又整合的詩意氛圍。

2、聯想想像法。用於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全詩以“秋”為線,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皆收筆下,每一句詩都是一幅詩意的畫面,學生通過對意象及組合的想像聯想,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比較閲讀法。將狄金森的《秋景》與課文就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的共同處比較鑑賞,使學生對詩歌的內容、情感、藝術有更深刻的認識。

四、學法分析:

1、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2、説學法

我認為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要先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按“引秋——誦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其中我把教學的重點突出在“誦秋”環節;在“品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引秋(2分鐘)

(背景音樂:《在希望的田野上》突出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更是洋溢着歡樂的季節)

提及秋天,我們會自然聯想到碩果掛枝、糧倉滿溢、農人慰心的笑容。的確,秋天是一個成熟和收穫的季節,因為土地是真誠、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穫”是秋天用收成證明着播種者的品質;秋天又是寬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腸去孕育勃勃生機的滿園春色。現代詩人何其芳以他敏鋭的詩心捕捉,繪寫出了秋天的風彩,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秋天》,體味動人的秋魄。(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誦秋(8分鐘)

本環節以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1、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2、學生聽朗讀錄音,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3、學生自讀與賽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4、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節朗讀。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秋(20分鐘)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四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1、 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2、 學生研讀全詩,説出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句子?並談出理由,逐節品析詩歌的意境美。

3、 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4、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歸結出詩文的特點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閲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並把它描繪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課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描繪的圖景,瞭解到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若學生理解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自己頭腦中的圖景加以引導。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詩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寫秋(10分鐘)

這個環節着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

1、古人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體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體驗展開豐富的想像,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小詩或畫一幅畫。並給大家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根據“閲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2、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設計意圖:教師可在學生試背過程中,出示與詩文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回憶詩文,進行背誦。這可以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鍛鍊,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五) 拓展延伸(5分鐘):將下面這首詩與課文比較,説説兩位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秋景

(美國)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慄變得褐色可愛;

漿果的面頰多麼豐滿,

玫瑰在郊外盛開。

楓樹扎着華麗的絲巾,

田野披上豔紅的輕紗。

我不願顯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提示: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從思想感情來説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六、課堂小結

《秋天》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裏的各個意象和諧統一,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到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為。可是何其芳寫這首詩時只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少年心事當拿雲”同學們請用你稚真的手筆,繪寫出人生的七彩畫卷,我想,那是更精彩、更燦爛、更富有詩意的境界。

《秋天》説課稿14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各種水果收穫的季節,秋天的水果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不僅有不同的名稱,還有形狀的不同,顏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對於小班的幼兒,他們的認識是具體的,只能根據外部的特徵來區別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觀的是外形,幼兒對此已有了一定的經驗認識,但水果中除了外部的不同,它的內部也藏有許多的教育契機。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養成愛動手動腦的習慣。

2、能運用多種感觀感知蘋果、桔子的特徵。

3、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活動流程:

第一環節:觀察蘋果、桔子。

第二環節:遊戲“摸水果”。(鞏固對蘋果、桔子的認識。)

第三環節:品嚐蘋果、桔子。

第一環節,“觀察蘋果、桔子”。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在整節課的開始部分,我就充分利用孩子的這段有意注意時間,讓幼兒觀察蘋果與桔子有那些方面的不同,這是整個活動的重要環節。我要鼓勵幼兒去觀察,去發現這兩樣水果的不同,並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開始時,教師與幼兒圍坐在大桌子旁,告訴幼兒:秋天到了,水果豐收了。這裏都有哪些水果呢?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讓幼兒找一找蘋果與桔子的不同,告訴老師你是怎麼找到的?蘋果是圓形的,桔子也是圓圓的;蘋果是紅色的,桔子是黃色的。

小班小朋友他們最初表達的一定是他們直觀看到情形,多數以單詞的表達形式出現,如圓圓的,紅紅的,等等。這是老師的作用除了幫助孩子表達清楚,還可以通過順口溜的形式,把形狀與孩子生活中某些相似的東西聯繫起來,如:“蘋果蘋果紅紅的,桔子桔子黃黃的”等等。同時,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觀察蘋果與桔子的不同,可以用刀子將蘋果和桔子切開後進行比較。

第二環節為遊戲“摸水果”。小班的孩子們好動、好玩,對學習的認識很大的程度依賴於行動。“摸水果”的遊戲,就能滿足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在遊戲中讓幼兒體驗學習的快樂。此環節,我將水果裝於一只布袋中,讓幼兒矇住眼睛後伸進一隻手進行摸索,並回答摸到了什麼水果,然後拿出來進行驗證,看回答得是否正確。

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強調營造一個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遊戲氣氛,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遊戲的快樂,讓孩子們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

第三環節為“品嚐蘋果、桔子”。經過以上一段時間對蘋果與桔子進行比較,幼兒的神情應得到一定的放鬆,這時讓幼兒品嚐蘋果與桔子,比較一下它們的味道有什麼不同,如“蘋果是甜甜的,還有點酸酸的;桔子不僅甜甜的,而且水份還多多的。”

整個活動是圍繞着水果展開的,以充分展現孩子們自主的表達,並在愉快、輕鬆的遊戲中學習、感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又能激發幼兒喜愛吃水果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幼兒是主體。我會關注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況,並幫助膽小的孩子能大膽地去遊戲,去表現;也要保護敢説敢做的孩子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並給予肯定;還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得到發展,其次,活動結束時還要鼓勵幼兒們多吃水果,這樣才能使我們孩子們的身體長得棒棒的。

《秋天》説課稿15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秋天的雨》。

一、教材與目標設計背景

本單元以“秋天”為主題,學生通過一單元的學習,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積累優美的語言。

《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文章名為寫秋雨,實則寫秋天。課文以秋雨為線索,向我們展示三組畫面:五彩繽紛秋色圖,沁人心脾秋味圖、歡天喜地籌冬圖。從整體上帶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文章結構嚴謹且富有詩意,採用了典型的“分述-總結”的結構,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首句均為總起句。課標中段閲讀目標要求:“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秋天的雨》這篇課文,非常適合孩子積累背誦與學習表達。另外,在修辭上,散文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疊詞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秋雨描繪得可觸、可感,帶給人以美妙的想象。但這些被藝術化的語言,會給抽象思維處於起步階段的三年級學生造成理解和學習表達上的困難。針對這樣的實際,以《秋天的雨》為例,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為支架,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表達方法,學習背誦方法,積累優美語言

二、教學目標

結合這樣的教學背景,我確立了本課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分兩課時達成。

第一課課時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生字8個、會寫12個、積累詞語16個。

2、通過查字典詞語:“温柔、頻頻”的意思,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鑰匙、清涼、涼爽”的意思。

3、讀懂課文,抓住各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理解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秋天的雨的,從而感受秋天的特點。

第二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學習作者抓住顏色、樣子、動作來描寫事物的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2、學習用思維導圖的方法瞭解文章脈絡,學習用思維導圖背誦課文的方法,初步學會背誦課文第1至4自然段。

3、感受課文語言美,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策略

在教學策略上,我選擇支架式學習,學生依據教師提供的思維導圖為支架,在讀中理解、讀中積累、讀中感悟、讀中運用。

思維導圖的運用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的表達,學習作者抓住顏色、樣子、動作來描寫事物的表達方法;第二個層次,以思維導圖為支架,結合關鍵字背誦課文;第三個層次,去掉關鍵字“導圖”轉化為“腦圖”學生嘗試背誦。

四、教學過程

具體流程為:

課前預習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初讀課文,對不理解的詞語提出疑問,解答。

2、通過查字典詞語:“温柔、頻頻”的意思,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鑰匙、清涼、涼爽”的意思。

三、整體感知

讀懂課文,抓住各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理解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秋天的雨的,從而感受秋天的特點。

四、書法

第二課時

一、回憶課文從哪些方面寫秋天的雨的?

二、依據思維導圖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

三、作業

下面,我主要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一、回憶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的。【課標第二學段閲讀目標要求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的作用。”學生以支架了解課文的結構,知道課文以秋天的雨為線索,都有哪些方面的變化。】

二、以思維導圖為支架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

(一)由於第二自然段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顏色,是課文“濃重的一筆”,其語言特點以及表達方法是非常適合孩子積累的,但這些藝術化了的語言使抽象思維處於起步階段的孩子在理解與學習表達和背誦上困難,難以形成畫面的連貫感。因此我將着力點放在了學習第二自然段,以思維導圖為支架,學生學習作者抓住顏色、樣子、動作來描寫事物的表達方法,層層推進指導學生的讀。

具體通過以下步驟理解這一自然段的表達:

1、理解表達:指導學生通過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概括:秋天的顏色是五彩繽紛的。進而追問都有哪些顏色呢?這些顏色都給了誰?作者又想象到了什麼?對比讀:體會表達上帶給人們的想象與美感。各種形式的朗讀,讀出美感。

2、學習表達:孩子們找出這些顏色後,教師引領孩子們學習:根據看到什麼,是什麼樣的,想象到什麼的方法進行表達。

3、根據思維導圖嘗試朗讀與背誦。配上音樂依據導圖想象畫面背誦。

4、去掉關鍵字嘗試背誦。

教師總結:正是因為秋天的雨帶來這樣多的顏色,這樣美麗的畫面,所以作者説秋天的顏色是:五彩繽紛的。

【這樣在具體地語境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能力培養,體現了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二)依據思維導圖關鍵字,想象畫面,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

秋天的雨不僅帶來了五彩繽紛的顏色,還帶來了好聞的氣味呢!學生讀第三自然段並説一説都聞到了哪些氣味,並讀相應的句子。

通過回答問題:“小朋友的腳為什麼被勾住?”感悟秋天的美好。

依據思維導圖,想象背誦。

(三)依據文本,想象説話。理解第四自然段

秋天的雨不但帶來了五彩繽紛的顏色、沁人心脾的氣味,小動物們也收到了信息,它們在忙着幹什麼呢?讀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教師作為記者,採訪小動物。【建立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口語交際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老師搭建一個梯子-採訪:學生通過扮演小動物,練習口語表達】

(四)拓展延伸:秋天的雨還可能給誰帶來影響?【想象,説話】

(五)總結:因為秋天的雨帶來了五彩繽紛的顏色、沁人心脾的香味、和聲音,所以秋天的雨是——PPT出示最後一自然段:“秋天的雨是一曲豐收的歌,是一首歡樂的歌。”

正因為如此,課文第一自然段才這樣寫:“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師生共同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並完成思維導圖。(給題目加上鑰匙的邊框)

作業設計

作業是這樣設計的:根據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學習,觀察秋天校園的變化,你看到了什麼,它有什麼變化,你有想象到了什麼?觀察後先和同學交流再寫一寫校園的秋天。【意圖:運用課文中學到的知識點進行口語交際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