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三步混合運算教學反思6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7.25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步混合運算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步混合運算教學反思6篇

三步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

1、找準相應的起點。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理解並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所在我在課堂上一開始就直接呈現相關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讓學生通過類推,自主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學生在自主嘗試中出現了這樣的錯誤:150+120÷6×5先算了150+120,在120÷6×5中先算了6×5,把運算順序搞錯了。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加減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只有乘除法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運算。而這些是四年級上學期兩步混合運算的內容,部分學生有所遺忘,鑑於兩步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本課的起點,如果在本課一開始能夠對兩步混合運算的順序有所整理和複習,在課堂中就不會耽誤那麼多時間去解決上學期遺留下來的問題,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去解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2、交流應指向目標。本課中學生自主嘗試解答例題之後,捕捉到了四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有運算順序正確的、錯誤的、普通的、優化的方法)教師把這四種方法一起展示到了學生面前,學生面對這四種方法交流時,只是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而沒有指明應該交流運算順序這一教學目標,由於交流的指向性不明確,導致學生各説各的,思維沒有指向教學目標:運算順序,只停留在淺顯的對和錯上,對運算順序的體驗和理解不到位,沒有能夠優化出簡單的方法。

3、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本次課堂教學改革強調小組學習,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本課在展示學生的四種計算方法(有運算順序正確的、錯誤的、普通的、優化的方法)時,沒能讓學生先在小組裏説一説,形成統一的'認識,導致全班交流時部分學生還沒看懂,表達的不清楚,不流暢,對運算順序的理解不深刻。在練習板塊中,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互幫互批的作用。而是學生在黑板上演示後逐一講解,浪費時間較多,導致沒有時間完成本課的難點解決問題。如果在練習中充分發揮學生在小組中的互幫互批作用,不但能夠把教師從作業堆中解放出來,還能使課堂上的時間分配更合理,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上,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步混合運算教學反思2

一、考慮學生已有知識,合理安排複習內容

在學習《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之前,學生已有加減混合、乘除混合、乘加、乘減、除加、除減的學習經歷,加減混合是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習的,只需要學生把第一次運算的結果記在心中,再完成第二次運算,寫出結果;乘除混合是在二年級上學期學習的,學習過程與加減混合相似,直至四上,學生才正式學習用遞等式完成兩步混合運算的計算。為了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本課的學習內容,我在複習環節設計了10道兩步式題(4題含有同一級運算,4題含有乘(除)和加(減)、2題含有括號的兩步式題),試教中發現安排含有括號的兩步式題對新課中學生列綜合算式可能有一定的干擾(好多學生列出的綜合算式中前後兩個乘法都加了括號,當然出現這樣的算式也很好),因此在後來的課堂中刪除了這兩題,並且也調整了上面8題的出現順序。離學生思維最近的是乘(除)和加(減)的混合運算,因此先出示了4題乘(除)和加(減)混合的,而後出示含有同一級運算的, “試一試”的教學用到這部分內容,這樣的出現順序與教材的編排相吻合。更多國小數學教學反思

二、注重“算”與“用”的結合

新教材沒有單獨編排應用題,除了有側重地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外,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教學都結合在其他內容的學習中進行,因此,在計算教學中要注重“算”與“用”的結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本課的練習中,我安排了兩個解決問題,即“想想做做”的第4、5題。第4題與例題較相似,求兩商之差,一是鞏固所學的列綜合算式,按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二是訓練學生從問題想起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引導學生理解“人均居住面積”後,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但是我又讓學生説説數量關係,顯得過於羅嗦,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以致第5題未能解決。我們平時計算的教學和練習,倘若能結合實際情境,學生就能真正理解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道理,這樣就能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算”和“用”和諧交融。

三、正確對待和合理利用課堂生成

課堂是個充滿未知的場所,每一刻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或尷尬。在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後,要求學生能列綜合算式的.儘量列綜合算式計算,課堂中出現了這樣三種算式:12×3+15×4,(12×3)+(15×4),(12+15)×4-12。前兩種都在我的預設中,第三種在兩次試教中都未曾見過,我默默地告訴自己要冷靜,處理不當,會出現科學性的錯誤。我觀察學生的反應,一臉茫然,看來把這個問題拋給當事人,是再合適不過的了。請韓黎説明自己的想法,先算一副象棋和一副圍棋的總價,乘4是都看做買4副,然後在總的價錢中減去一副象棋的價錢就是李老師一共要付的錢,多好的想法啊,這個算式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也讓我臨時調整了課堂總結,本打算到 “想想做做”第3題直接説説運算順序就下課的,但覺得何不妨用這個算式開啟下一節課的學習呢,於是便有了:課後請大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完成韓黎的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既尊重了學生,又順利地過渡到後續的學習。

至於(12×3)+(15×4),我採用了迂迴的戰術,允許學生有這樣的想法,順勢讓學生説説是怎樣算的,聯繫實際情境學生想到先算括號中的,再把兩部分價錢相加,何況計算的結果和分步算式一致,有括號的綜合算式暫告段落,回到12×3+15×4,在此觀察算式,揭示課題,探究運算順序,算出結果,沿着我既定的方案進行,再折回,兩式比較,沒有括號的算式中先算了乘法,有括號的算式中也是先算了乘法,那括號就可以不用了,也説明了數學的簡潔性。

當然在本節課中,還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對學生的評價比較單一,未能營造出應有的課堂氛圍,教學中幾個的細節處理還不夠細膩,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不斷地摸索、嘗試。

三步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

一、考慮學生已有知識,合理安排複習內容

在學習《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之前,學生已有加減混合、乘除混合、乘加、乘減、除加、除減的學習經歷,加減混合是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習的,只需要學生把第一次運算的結果記在心中,再完成第二次運算,寫出結果;乘除混合是在二年級上學期學習的,學習過程與加減混合相似,直至四上,學生才正式學習用遞等式完成兩步混合運算的計算。為了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本課的學習內容,我在複習環節設計了10道兩步式題(4題含有同一級運算,4題含有乘(除)和加(減)、2題含有括號的兩步式題),試教中發現安排含有括號的兩步式題對新課中學生列綜合算式可能有一定的干擾(好多學生列出的綜合算式中前後兩個乘法都加了括號,當然出現這樣的算式也很好),因此在後來的課堂中刪除了這兩題,並且也調整了上面8題的出現順序。離學生思維最近的是乘(除)和加(減)的混合運算,因此先出示了4題乘(除)和加(減)混合的,而後出示含有同一級運算的,“試一試”的教學用到這部分內容,這樣的出現順序與教材的編排相吻合。

二、注重“算”與“用”的結合

新教材沒有單獨編排應用題,除了有側重地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外,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教學都結合在其他內容的學習中進行,因此,在計算教學中要注重“算”與“用”的結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本課的練習中,我安排了兩個解決問題,即“想想做做”的第4、5題。第4題與例題較相似,求兩商之差,一是鞏固所學的列綜合算式,按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二是訓練學生從問題想起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引導學生理解“人均居住面積”後,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但是我又讓學生説説數量關係,顯得過於羅嗦,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以致第5題未能解決。我們平時計算的教學和練習,倘若能結合實際情境,學生就能真正理解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道理,這樣就能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算”和“用”和諧交融。

三、正確對待和合理利用課堂生成

課堂是個充滿未知的場所,每一刻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或尷尬。在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後,要求學生能列綜合算式的儘量列綜合算式計算,課堂中出現了這樣三種算式:12×3+15×4,(12×3)+(15×4),(12+15)×4-12。前兩種都在我的預設中,第三種在兩次試教中都未曾見過,我默默地告訴自己要冷靜,處理不當,會出現科學性的錯誤。我觀察學生的反應,一臉茫然,看來把這個問題拋給當事人,是再合適不過的了。請韓黎説明自己的`想法,先算一副象棋和一副圍棋的總價,乘4是都看做買4副,然後在總的價錢中減去一副象棋的價錢就是李老師一共要付的錢,多好的想法啊,這個算式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也讓我臨時調整了課堂

總結

,本打算到“想想做做”第3題直接説説運算順序就下課的,但覺得何不妨用這個算式開啟下一節課的學習呢,於是便有了:課後請大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完成韓黎的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既尊重了學生,又順利地過渡到後續的學習。

至於(12×3)+(15×4),我採用了迂迴的戰術,允許學生有這樣的想法,順勢讓學生説説是怎樣算的,聯繫實際情境學生想到先算括號中的,再把兩部分價錢相加,何況計算的結果和分步算式一致,有括號的綜合算式暫告段落,回到12×3+15×4,在此觀察算式,揭示課題,探究運算順序,算出結果,沿着我既定的

方案

進行,再折回,兩式比較,沒有括號的算式中先算了乘法,有括號的算式中也是先算了乘法,那括號就可以不用了,也説明了數學的簡潔性。

三步混合運算教學反思4

非常巧合四年級上學期我所上教研課的內容也是《混合運算》,感覺這兩節課在編排上有許多的類似之處:從生活情景入手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試一試、改錯中體會混合運算的注意點、對比練習中明白運算符號不一樣引起運算順序的不一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混合運算的價值等等。明顯感覺四下的混合運算雖然計算的步數比較多,但是學生有遞等式書寫格式和兩步計算的經驗,新課學習非常輕鬆。 教學中我從複習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入手,讓學生説出熟悉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順序,為教學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掃清知識障礙。然後直接出示一道三步的混合運算,讓學生觀察與原先的`算式有什麼不一樣,該怎樣算?這一環節讓學生體會到新學習的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與兩步計算有着內在的聯繫,可以把三步運算轉化為兩步運算;直覺意識到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與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不含括號)。

教材中新課的學習研究就是從商店購物這一學生熟悉的場景開始的。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李老師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一共用了多少錢?教材中只給了一個問題,多數學生列出12×2+15×3後能夠結合情境理解計算的順序,但是這時候引導學生總結計算的順序感覺特別地單薄,所以我又增添了兩道混合運算:12÷2-15÷3、12×2+15÷3這兩道算式,並給學生提供了多條信息: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中國象棋一共12元、圍棋一共15元、買2副中國象棋3副圍棋。讓學生根據算式選擇合適的信息,看看能夠解決什麼問題。學生能夠很快説出每道算式先算什麼,但是通過討論才比較勉強地説出了算式的含義。一方面感覺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強,另一方面覺得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徒增了學習的困難,如果沒有豐富的素材該怎樣引導學生來總結運算的順序?

從學生的練習情況來看,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基本都掌握。想想做做的第一題有4小題,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是第4小題,當三步計算轉化為兩步計算後出現了“減在前、加在後”的情況,學生習慣於加減的口頭表達順序,計算時不由自主地就先算加後算減了。課中我沒有完成書中的改錯題而是結合學生此處的錯誤進行了重點評講。

這一環節我還引導學生做了一個梳理,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按什麼步驟來解答:一、看(觀察算式中有哪些運算)二、畫(把先算的一步畫出來)三、寫。不能讓學生的觀察流於形式,一定得讓他們經歷這樣一個畫的過程,久而久之學生才能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家庭作業中發現學生的錯誤比較多,計算的順序不存在問題,多數是一步計算或口算不過關,與眾多的計算教學一樣的,需要在提高計算的正確率上下功夫。

三步混合運算教學反思5

今天,帶領學生們學習了新的知識——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計算,在上課之前對於課程設計,整節課的思路有了詳細的設置。但講課之後,發現自己存在了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用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判斷學生,我以為混合運算是比較簡單的沒有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2.在導入環節設計不太合理,我設置了一個第一級運算的兩步計算和一個第二級運算的兩步計算,讓學生説出運算順序。可以換成二年級學過的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更能銜接例題的教學。

3.在計算過程中,沒有告訴學生,計算哪一步寫出結果,不計算的話要抄下來,導致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少寫。另外就是混合運算格式的要求還需要給學生強調。

4.三步混合運算儘量用三步計算,對於中間是加減號,兩邊是乘除號這一類算法,可以把兩邊同時計算出來,再相加減這種做法,剛開始學生會不容易理解,所以可以慢慢引導,不操之過急。

在教學中沒有完美的藝術品,正是如此,才能讓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才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秉承初心,認真探索,努力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三步混合運算教學反思6

本節課中,本班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不僅掌握了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規律,而且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對於解決實際問題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首先我在本課的導入階段,我通過改變複習題的運算順序,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鑰匙,從而呈現本課例題,將學生從複習舊知引入探究新知中來。學生 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又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國小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問的'心理特點,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起學生內部認知矛盾與衝突,使學生 迅速地迸發出主動參與學習的激情。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的過程,也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更是一個嘗試探究的過程。我讓學生嘗試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 合運算,從中發現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運用一些錯題來分析,讓學生自己來觀察,來進行講解錯誤的地方。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含有小括號的 三步混合運算。並且總結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練習中發現這樣的問題比較多如:(40-205)6=40-46學生在計算中容易把括號漏了,正確的應為:(40-205)6=(40-4)6

本節課上的節奏我覺得太慢,混合運算要求在課堂的時間內完成相對多的習題,同時在練習設計類型豐富、層次合理,做得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