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97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方法、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在教學情境中,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思考成果。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選擇多種方法來解答。連加的知識探索過程比較簡單,學生的思維經過舊知識的遷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結果。

教學一開始,作為老師我沒有做更多的講解,只是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計算。沒想到學生反饋上來的'運算方法這麼多。有的學生按照整數加減運算的順序計算,兩個兩個數通分相加減。有的學生把能口算的過程省略,避免了運算過程的繁瑣。有的學生把三個數先一起進行通分,然後再進行計算。有的學生在先通分再計算,有的學生則用上節課找到的規律進行口算得出結果。然後我再讓學生觀察、比較、交流最優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時交流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我覺得計算題教學不僅僅是講授方法,學生練習的模式。計算題的教學因突出學生的獨立探索,操作發現,總結規律等各種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計算題的教學中要體現算法的多樣性,能夠引導學生通過典型題的練習發現其中最優秀,最合理的方法,從而掌握計算的正確方法,理解算理,但是並不要求學生熟記法則.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2

從整個單元的學習內容看,在學習例3之前,學生對小數加、減法計算的算理和一般方法已經進行了學習,且已經能用語言總結一般算法。而例3與前兩例不同之處就在於它解決的是兩步為主的加減混合運算問題,因此我將掌握運算順序作為本課的重點內容,力求讓學生在掌握運算順序的基礎上繼續鞏固學生計算小數加減法的熟練度。

設計教案時,我從舊知的複習導入,一是想了解學生前兩課的學習情況,二是為學生學習混合運算做個預熱。從授課過程中看來只有個別學生在整數減小數中,如:2-1.4的口算上出現障礙,從學生的計算速度與準確率來看,他們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掌握得較為紮實。

新課的學習則圍繞教學目標1展開,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自主探索、總結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正確計算。體育賽事中的確常常出現與小數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根據信息自主提出問題,是希望學生關注到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生活存在;讓學生嘗試自主完成混合運算式,是基於學生對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過完整的學習,學生完全可以將舊知直接遷移到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當中來。從實際的授課過程中看,學生是可以獨立完成這樣的混合運算的,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對比發現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之間的聯繫(即運算順序是相同的)。

進入練習部分,我選擇圍繞後兩個目標進行,即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繼續鞏固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方法。我放棄了直接出示小數加、減混合算式讓學生之接練習的方式,嘗試將練習中的情境與課後習題中的情境結合,讓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問題情境中練習計算,本意是想減少枯燥味,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學生似乎也很受用,用計算解決問題環節完成的也算順利。從課末總結看來,學生能關注和小結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似乎也呼應了我一開始對本課重點的設置,我想一課有一收穫,也屬不易了。

但課堂往往就是這樣的,當自己從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時,問題就呈現得清晰起來:這堂課情境、問題倒是生動,但計算量卻略顯少了,這樣就容易衍生一些模糊的問題,這是一堂計算課還是解決問題的課?學生在不多的計算練習中,有多少計算中會出現的問題沒來得及呈現?我是否放過了一些可能出現的計算問題?想來越發覺得,要在計算和問題解決中取得平衡,有幾處細節是可以做更合理的安排的。

(1)讓新課部分和複習部分有機結合。如:我讓學生根據例3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課上學生提的`都是一步計算的數學問題,這可以理解,因為前面都是在學習小數加、減(一步計算)。當時我並沒有讓學生去關注和解決一步計算的問題,因為一步計算在複習題中練習過了,課後總感覺不妥,如果不解決問題,我還讓學生提問做什麼?單單是為了培養學生閲讀信息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如果下次再上類似的課,我會將複習題中的筆算部分與學生自主提問這兩環節合併,用一步計算提出的問題,同時也複習了一步的小數加、減計算,這樣既能兩兼顧,又能省出一部分時間供後面計算練習使用。

(2)例3中的問題:“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我預設學生有三種解法,而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只呈現了兩種,我當時是放過了學生,心想反正後面的練習還有類似的算式可供學習。課後很是後悔沒抓住機會,如果我能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思考:“用連減的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聚焦點於“連減”,學生還能從連減的角度思考並得出算式483.4-39.5-98.8,更好地體會解決問題可有多種思路和途徑,那孩子們的收穫、體會又多了一點。

(3)鼓勵學生提出兩步計算的數學問題。如練習中直接引導學生:“你能否提出兩步計算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的自主提問題有一個更明確的方向。如:課本102頁第8題、李強帶了100元,要買一副乒乓球拍和兩個乒乓球。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就可直接鼓勵學生提出兩步計算的數學問題,並利用(1)處統籌出的時間來進行問題的計算和解決。這樣,計算量和問題解決相對平衡了,我想也就能夠相得益彰了。

(4)減少多餘的語言。作為老師,能和學生多交流、互動當然是很享受的,但基於數學學科特點的要求,精煉的語言無疑是數學老師要修煉的重要基本功。,我仍然能從自己的堂課中找到多餘的語言,這課自然不例外。我想,這個很正常,畢竟習慣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我幾乎天天都在提醒自己總結經驗,勤加修煉,往往反思和發現自己的問題其實是最不易的,至少比發現別人的問題難,我能做的就是堅持修煉。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接觸到了有關的內容,例如有關混合運算,學生已經學習了從左到右依次運算的混合運算式題,並且知道小括號的`作用。而本單元主要教學並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因為這節課的內容較為簡單,我通過算式引導學生歸納同級運算的法則: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進行。

因此學生在瞭解了這法則後,對本節課的內容掌握的較好。練習中除了粗心大意外,都較為樂觀。但是我班學生欠缺的是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中。課堂作業本里,學生對應用題這塊做的不是很好,不能根據題意準確的列出算式。因此,對解決問題這塊我將重點教學。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4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對於學生來説難度並不大。在教學時我主要是結合例題的安排,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使學生理解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的。至於具體的計算則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教學如何分析求剩餘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之類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在解決這類問題時需要把被減數看作1。從練習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此還是有一些模糊的,尤其是在綜合練習的時候,有的問題有單位名稱有的沒有,學生容易混淆。我在教學時,也對這兩類問題進行了專門的'比較和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在計算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常常是多樣化的,只要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合理、合乎邏輯,都應該給與肯定。學生列出計算方法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獨立計算,然後進行比較,從而讓他們發現最優化的算法,無形中引導學生從眾多的方法中比較和感受處最好的方法,這是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學生如果能夠很快找出三個分數的公分母,採用一次通分的方法進行計算,一般不必作具體的解釋,更不應要求其他學生也掌握這樣的方法。從實際情況來看,由於教學找最小公倍數和通分的時候,遇到過找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給三個分數通分的練習,教師講解過方法,有大部分學生能夠比較快而準確地給一次通分,所以,對學生的要求是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同時,通過比較,學生髮現減法的性質在分數計算中同樣適用,從而完成新知識的教學,也完成了新舊知識的遷移。

計算是由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以往的計算教學中,常常忽視計算的現實背景,為了教計算方法而教,削弱了計算與實際問題的聯繫,不利於學生體會計算的實際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圍繞已有的條件自主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信息為解決問題服務,使問題的解決與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結合起來,既強化了所學的知識,又鞏固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藴藏着豐富的數學信息,在體會計算價值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5

【案例一】

師出示情境圖:筆記本5元一本,書包20元一個,水彩筆18元一盒。小軍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花了多少錢?

師: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獨立計算,後全班交流

生1:5×3=15(元)15+20=35(元)

師:5×3表示什麼?

生:5×3表示3個筆記本的價錢。

師:15+20表示什麼?

生:把3個筆記本的價錢和1個書包的價錢合起來,就是小軍花去的錢。

師:還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嗎?

生2:5×3+20

師:對。生2列的算式我們稱為綜合算式,生1列的稱為分步算式。你會計算這個綜合算式嗎?

生先自主嘗試,後集體交流

生:我先算5×3=15,再把15和20加起來。

師:先算的5×3表示什麼?

生:表示3個筆記本的價錢。

師:很好,算到3個筆記本的價錢後加上1個書包的價錢,就是小軍用去的錢。

師板書範寫綜合算式的計算過程,講解格式。

(反思:這裏是同學們首次接觸混合運算。學習混合運算,重在理解運算順序,但這個運算順序不能由教師直接告訴給學生,而是要教師適當引導,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究,去發現。教學時,教師很自然地聯繫題意,讓學生理解計算順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案例2】

師出示問題2:小晴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

師:你會列綜合算式解答這個問題嗎?

生獨立解答,後指名回答

生:50-18×2

師:這題你是如何計算的?

生3:我先算50-18=32,再算32×2=64

生4:我先算18×2=36,再算50-36=14

師提問生3:小晴付了50元,不僅買到2盒水彩筆,還找到64元,如果你是營業員你願意嗎?

全班同學大笑。

(反思:上一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正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來計算的,而這題乘法在後面,有同學就犯下了從左往右算的錯誤。這時,教師沒有批評,沒有呵斥,簡單的一句“如果你是營業員你願意嗎”就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計算錯誤,對後面如何正確進行計算的學習充滿了期待。)

師:誰能告訴他什麼地方不對?

生:這道綜合算式應該先算18×2=36,表示2盒水彩筆的價錢,再用50-36,從50元裏減去2盒水彩筆的錢,就是小晴找回的錢。

師小結:你説的真好。在這道題目裏,我們先算乘法,求到2盒水彩筆的價錢,再算減法,求到找回的錢。

師:仔細觀察剛才計算的兩道題目,每道題目中有哪些運算?

生:第1題中有乘法和加法,

第2題中有減法和乘法。

師:計算時我們分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生:第1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題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師:聯繫這兩道題,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在混合運算裏,如果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反思:在學生領會兩道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説説兩道算式的相同之處,交流得出解決本課混合運算的一般規則:先算乘,再算加減。這樣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以解決生活中的.其他問題。教學中,教師始終只是引導者,讓學生聯繫題意,獨立思考,得出結論。)

【反思】

本課教學中,教師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使數學課親切、富有生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將學生推向認知發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特點是:引導探究,注重體驗。

一、結合生活實際,提出數學問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説:“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本課選擇學生喜愛的、貼近生活實際的、有學習價值的材料作為學習資源,吸引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選擇適宜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運算順序是人們共同遵循的計算規則,是一整套合理的規定。教學混合運算,要讓學生知道並遵守規定,還要讓他們體會這些規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師沒有簡單地告訴學生計算混合運算時要先算乘後算加減,而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答得出運算順序。這樣,學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利用生活經驗,進行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學生自主探索的一個主要過程,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礎。本課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利用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經歷數學問題的獨立思考,讓學生在全班交流時勇於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樂於表現自己,積極地參加課堂的學習活動。

四、獲取新知後,建立數學模型,解決生活問題。教師在授完新課後,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決混合運算的一般規則,然後讓學生利用這個規則去解決其他問題,這樣能促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

另外,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輕鬆地學習,在這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6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理解了小數的意義,小數進(退)位加減法後的一個提高。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經歷小數連加和加減混合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小數的加減法,並能選擇靈活的方法解決小數混合計算的問題,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以前學生就已經接觸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了,現在再學習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相對來説是比較簡單。因此在教學本節知識時,我先以複習整數混合運算為鋪墊,讓學生在複習中奠定基礎,同時也無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難度。再以書上圖片資源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新知,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特性,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自己試着算一算,然後選擇不同算法的算式,讓他們説説理由及算理,讓學生親身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從中享受參與學習的快樂,品嚐成功後的滿足和喜悦,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張揚和潛能的發揮。

最後師生一起理解並小結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就是要弄清運算順序,再認真仔細的計算,在計算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法則都比較簡單,所以教學時沒有花費過多的時間,主要是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和比較,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探索學習方法的能力。關於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適用於小數加減法也是水到渠成,課堂上注重了對學困生作個別指導。

通過練習的情況來看,本節知識點班上絕大多數學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學生計算不夠認真,沒有養成檢查的習慣,出錯率仍然很高。還有待於課後多加練習。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7

本節課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1、在進行小數混合運算時,能正確合理地進計算;2、注意學習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整類、歸納,逐步理解簡單的策略,培養學生的能力。3、通過學生自己提供學習資料,合作交流等形式,充整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感到學習數學的樂趣。4、注意學生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節課下來我針對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基本滿意。並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小結如下。

1、引入很有特色。上課伊始,師生經過了幾句介紹性的談話後問學生:“老師這個人像整數中的幾,又像小數中的幾?你最喜歡哪個整數,哪個小數?為什麼?你能否用這幾個數來編一道題.”來引入新課。這些問題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第一任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不覺得累,也不覺得煩。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課一開始,就能很好地吸引學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2、知識呈現的過程進行教學。先從整數、小數一步混合計算起步,讓學生充整感知計算方法,然後再往後遷移到兩步混合,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學習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本節課整數小數混合計算方法的獲得,是在學生自己出題、自己計算,通過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等形式來觀察、比較、整析、歸納得到的,而不是由教師直截了當拋給學生的。這充整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只起到了組織、引導的作用。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8

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是學生在學習了整數加減混合運算這一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學會了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很自然的進行了知識遷移。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解決小數連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每步計算的意義。

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經歷小數連加和加減混合計算方法的過程,並能選擇靈活的方法解決小數連加、連減計算的問題,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教學前,我設計前置性任務:星期天,媽媽給小明買了一個書包38.5元,一雙運動鞋27.5元,媽媽付了100元,應找回多少元?讓學生自己試着解答,然後交流不同的算法,並彙報,然後總結算法。並理解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這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例3以練習的形式出示,學生列了三個算式,並選擇自己喜歡的進行計算。在批改過程中發現學生掌握了運算順序,只是個別計算馬虎,出現錯誤。

通過這節課,給了我深深地感觸,那就是教學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只有在這個過程中仔細認真,我們才能將良好的教學效果呈現給我們的學生,將教學進行到底!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9

一.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課程標準(20xx版)》指出:過去教育界説得比較多的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來增加了提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是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考慮的。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別人提出的問題固然重要,但是能夠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的問題更加重要。因為創新往往始於問題。

1、 引導學生從情境圖中發現信息、篩選有用信息

生1:這是在觀看環城自行車賽

生2:比賽總共進行了5天,26日第1賽段,行程39.5千米,

生3:總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經進行了2天比賽

2、 引導學生從信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生1:第一賽段和第二賽段運動員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賽段比第一賽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兩個問題都是淺層的一步小數加減問題)

生3:今天第2賽段結束,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課本中呈現的問題,兩步小數加減問題)

生4:第3賽段結束,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在課本提問的基礎上,進行變式提問)

方法一:165+80.7+99.4 (直接求出餘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第二、三種方法是滲透轉換思想,採取間接求:用總路程減去前兩天行的路程,這種思想方法的培養,對今後解決求多邊形陰影部分面積很有幫助)

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前滲透減法的.性質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483.4 -(39.5+98.8)=483.4 -39.5-98.8 模型:a-(b+c)=a-b-c

對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這符合減法的性質,適時對知識進行正遷移,讓學生髮現整數的運算定律也可以擴展到小數計算中。

三.存在的問題

過於關注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導致後面學生練習時間相對少了。所以在後面需安排一課時進行練習。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0

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是重點更是難點。

講完這節課,我的認識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根據學情和教材,編寫的學案指導自學的方法具體,尤其是四個問題的設置將自學活動引向深入,課堂自學效果較好。其次,對混合運算中題目的`分析應多引導學生嘗試分析,這一點教師分析偏多,應教給學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對題。再次,課堂檢測過程中,學生板演出錯後,應該讓學生説出錯的原因,多數明白,還要着重強調易錯點。我不應該帶着學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錯點,這樣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果能讓學生講解自己的做題順序步驟,這樣“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最後,由於對課堂教學環節把握不到位,應該在練習結束後適當課堂小結,對照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己心裏有底兒,反思自己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以及哪些目標沒有達到,以便課下有針對性地練習。

再就是我覺得不能以教師的眼光去看學生,要和他們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問題,發現學生出錯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決出現的問題。我們做教師的往往認為一道題很簡單,學生為什麼不會,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幾年的經驗去和剛開始學習的兒童去比較。

教學工作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熱情和不斷進取的上進心,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跟上不斷髮展變化的教育新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