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時分秒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86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時分秒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分秒教學反思1

《時、分、秒》是國小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時、分、秒》教學反思。 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錶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認識秒和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考慮到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隔時間挺長,在課剛開始,我引導學生對鐘面和之前所學的時間知識進行了複習。在《認識秒》的這節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展的全過程;通過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後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教學反思《《時、分、秒》教學反思》。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由於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與以往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都不同,所以時間單位的換算是個難點,課上雖然進行了細心的輔導,也還有不少學生會迷糊,出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後進行個別輔導。

時分秒教學反思2

第1課時 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學重點:藉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着“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錶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錶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着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裏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説服力的數據説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二)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係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麼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説説1分鐘可以做什麼事。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裏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①我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錶的顯示,説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麼?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裏,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作業

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

教學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於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係”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藉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鑑作比較。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時分秒教學反思3

三年級上冊《時分秒》這一單元主要是教學秒的認識及經過時間的計算。對時分的認識學生在二年級應該掌握了。這一單元主要是對秒的認識,以及一秒鐘、一分鐘做些什麼事。針對這個知識點,我就利用課堂上讓學生一分鐘能跳幾個繩、拍幾個球、寫幾個字、做幾道口算等等,讓學生實際感受一分鐘能做什麼。

對本單元的知識有一個疑惑,教材中對時間、時刻這兩個概念沒有作出區分。如媽媽上午8時上班,顯然這裏的8時就是8:00,即指時刻。又如媽媽一天工作了8時,顯然應該是8小時,即指經過的時間。可現在教材裏把這兩個是混為一談了。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是強調了“經過的時間”和“時刻”這兩個不同概念之間的'區別,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説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比如媽媽早上9:00帶你去超市,11:00買完回家,求9:00------11:00經過了多長時間?這2小時是指一段時間。但在應用中總有部分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因此我就索性將錯就錯,要求學生在算經過的時間時就用普通計時法來表示,如11時—9時=2小時,即使有些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最後的結果是2時,根據教材應該也是對的。但在平時的練習中還是要讓學生分清這兩個概念。

2、另一個問題比較多的地方是算結過的時間時,很多學生容易算錯。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例:上午第二節課是9:40開始,10:20下課,求第二節課上了多長時間?很多我學生列出的算式是:10時20分—9時40分=40分,但也有些學生算式會列,但不會算。於是我就讓會算學生説説是怎樣算的,學生會説分與分想減,20分減40分不夠減,那怎麼辦?引起學生的思考,有學生會説出向時借1小時,1小時=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時與時相減,即9時—9時=0時。讓學生在説的基礎上掌握算法、算理。結果這樣下來,大多數學生都能算經過的時間,因此有時數學的學習還是要讓學生學會“説”。

時分秒教學反思4

前段時間我們花費了較長時間學習了“時分秒”這一單元。時間單位對於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加之還要學習理解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時分秒”的認識是國小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教學學習活動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繫起來,如數心跳、讀書、寫字、唱歌等,使學生具體感知1分、1秒、的長短。只管人時分秒之間的關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互動,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總體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比較準確的認識時間,但有些孩子容易將比如:2:55認成3:55,不過經過練習,這一現象已基本消除。現在比較大的問題是當孩子們遇到比如:從3:45開始到4:20這段時間經歷了多少時間,很多孩子不理解,覺得很難,我也費了不少口舌進行講解,由於同課的薛老師幾套專項訓練,希望通過多做題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更好的理解。可是當孩子們教師作業,我們分比批改制後,不僅有皺緊了眉毛,情況並沒有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有較大改變,一些孩子依舊出錯,依舊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找不着北,答案令我們哭笑不得。一時間,我們覺得很失敗,很鬱悶,哪裏出了問題?難道是我們錯了?

我們開始不斷思索、討論。同一年級王老師的孩子也在我們所帶的班。這是一個很有靈氣、很聰明的孩子,他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比較好。當我們與身為家長的王老師探討此事時受到很大啟發。鐘錶的認識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項活動,同時又要求孩子具備較好的計算能力。比較好的方法是讓學生經常性地去看錶、記錄時間。比如:吃飯前記下時間是幾點幾分,吃過飯後再記下時間,看看吃飯共用了多長時間。開始時可能説不準確,家長可以進行指導,這樣孩子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還培養了時間觀念。同時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在於孩子始終看到的是真實的動態的鐘表,這比看畫在紙上的鐘面更直觀、更生動。當孩子對鐘面非常熟悉之後,中標的樣子會深深地印在腦子裏,不管他看到的是何種方法表示的時間,都會以鐘面的形式呈現於腦海之中,從而快速做出反應。

還有,經過這次探討,我也跟清楚的瞭解了孩子們認知特點。對於一個新的.知識點,孩子們從認識到消化,是需要一個變化過程的,不能太急於求成。學知識就是要應用於生活中,不能太呆板、太書面化。能夠讓學生動手操作的一定讓他們體驗。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固然有它的優勢,但不能因此剝奪孩子們動手操作的機會。

有了這些認識之後,我與薛老師又一起討論商量設計了貼近孩子生活,易於操作,又能鞏固知識的形式靈活的作業,同時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指導方法,讓孩子們時時感受時間、利用時間、珍惜時間。

希望我們的改進能夠促進孩子們的認識和成長。

時分秒教學反思5

1、複名數與單名數的化聚:一二年級的時間認識,重在具體時間的指認,從一開始的整時的認識到半時的認識再到幾時幾分的認識,雖然都知道1小時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但是它只運用到了時間的認識上,所以對於複名數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難點,化聚就特別難了。為了讓學生明白複名數的意義,可以在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以後再教學,問題就少多了。

2、經過時間的計算:同時不同分的計算中,問題不大。通過有序的計算,發現了可以用後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不同時的,即跨時的計算困難較大。為了讓學生明白計算的道理,我採用了多種辦法:

A、從12時之前的幾時到12時之後的幾時,不是24時計時法如何計算?可以用數的辦法;也可以適當滲透24時計時法再計算;還可以找到12時後的同時數,看相差幾小時再算。

B、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可以借用退位減法來計算,需要提醒的是,平常的計算中是退一當十的,時間裏要退一當60計算。可以適當運用豎式幫助計算。

時分秒教學反思6

“時、分、秒的認識”是國小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我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觀念。

在課剛開始,我將學生原有的關於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作為學生的課前測試,兩個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具體時刻。針對這一現象,我從四個方面的開始教學: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麼,根據學生的講述,用媒體隨機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係時,又用媒體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繫。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並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鐘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撥一個時刻,然後説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後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拖動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説出所表示的時間,並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於教學難點着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在課後的'練習中,兩個班有五分之四的孩子能認識鐘面上的時間,還有學生不能正確算出“求經過的時間”,這是一個難點,還需要一個不斷學習、練習、鞏固的過程。

給家長的建議:認識鐘錶不是一節課、兩節課就能讓孩子掌握好的,要想達到提高、熟練,家長必須在生活中對其加以強化,特別是關於時間的計算。如11:40開始吃午飯,吃了30分鐘,吃完時是什麼時刻;電影下午6:15開始,晚上7:4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時分秒教學反思7

《時分秒的認識》教學反思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時、分的認識,能看着鐘面説出幾時幾分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體驗1秒。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學情境的創設。這節課了,我以新年跨年晚會倒計時作為本節課的導入情境。這個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為大部分家庭在過年過節的生活都會看央視的跨年晚會,通過“倒計時”這個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從而使我們的情境促進我們的教學。

其次是自主探索認識“秒”。“秒”這個時間單位學生並不陌生,因為學生在一、二年級學習時間單位時已經接觸過了秒,在課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學生對秒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能説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認識幾秒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新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自己説説秒針從幾走到幾表示幾秒,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在教學1分=60秒時,這一知識比較抽象,雖然學生有1小時=60分的學習經歷,但是要真正讓學生理解1分鐘為什麼等於60秒,學生還是不知所措。因此,通過課件演示,觀察出秒針走一圈(60秒)剛好分針走一格(1分),從而驗證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強體驗,讓學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知“1秒”,形成對短時間的觀察能力。為了讓學生建立“秒”的時間概念,我採取了多種體驗方式,讓學生聽鐘錶的“嘀嗒”聲、拍手練習等,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一分鐘我能寫多少個字”的遊戲,讓學生體驗一分鐘的長度。通過這些遊戲,使原本枯燥的教學變的更加生動有趣,學生的印象也將更加深刻。

最後,我還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在課外拓展這一部分,我把飛機每秒鐘的速度、光每秒鐘的速度、聲音每秒鐘的速度等與孩子們熟悉的長度聯繫起來,不僅幫孩子們建立起長度觀念,還讓學生感受到一秒的價值之大。 總結這節課,我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1、新課開始時,學生對“生活中什麼時候用到秒?”這一問題回答得很不好,只有個別學生説鐘面上有秒針,跑步時老師用到秒等,經過啟發才説出有限的幾個,可見,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關注不夠。

2、沒有讓學生準備一個鬧鐘或者鐘面作為學具。

3、我對學生的發言沒有引申,學生説“小朋友每天睡9分鐘”可見,他對知識還沒完全掌握,我卻因為怕影響進度,只讓個別學生説説他錯在哪,忽視了這個本該是閃光的地方。

時分秒教學反思8

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我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觀念。儘管學生在課上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於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

在課剛開始,我將學生原有的關於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作為學生的課前測試,共有14個學生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展開教學,很好地把握住了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麼,根據學生的講述,用鐘錶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係時,又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繫。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並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撥一個時刻,然後説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後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拖曳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説出所表示的時間,並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於教學難點着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

在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展的全過程;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後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

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後的目標測試中,只有2個學生還不能完全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後進行個別輔導。

時分秒教學反思9

《時分秒》是三年級上冊非重點但難度最大的一個單元,它與二年級學習的認識鐘錶內容緊密相連,題型繁多且難度加大,考驗了孩子們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對於三年級來説,很難一下適應,需通過今後生活中逐步熟悉,後期習題逐步鞏固。

通過單元測試,分析失分原因,發現全班整體是解決問題失分最多,一、二年級時的解決問題會很直接的從字面看出解題方法,但本單元的解決問題需要孩子們更多的理解題意,用心動腦。例如解決問題第3、5小題孩子們還是按照以往的`固定思維,看到問題中出現“一共”這樣的字眼就用加法;第2、4小題沒有通過理解題意,仔細分析思考故失分較多;第7小題,難度拔高,大多孩子沒有理清解題思路,故失分較多。由於孩子們注意力相對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數學知識需要老師使之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着重培養孩子們戒驕戒躁,養成先審題,後思考,再解答的答題習慣,順利完成低年級到中年級的知識結構和思維習慣的過渡。

時分秒教學反思10

在本節課開始時我利用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新年聯歡晚會鐘聲即將敲響的倒計時的場景,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直觀認識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受了“1秒”的長短,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達到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我抓住契機出示鐘錶來讓學生認識秒,通過課件認識秒等時間,讓學生動手撥一撥,感受1小格是1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長,加深了對1秒的體驗。1秒看不見,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長,只有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活動,才能形成自己的體驗,我讓學生看着鐘面秒針的走動拍手、數數,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都能同時參與活動,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體驗了1秒的長短,用“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感受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就通過一個小謎語的活動,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然後通過出示兩個鐘錶複習整時和整時半,又出示一個8時31分的鐘表,自然過渡到新課題《時分的認識》,並強調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一定會準確地説出鐘面的時間。這樣設計,自然、簡潔、緊扣知識點,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與學習動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為了讓學生建立清晰的時分的概念,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在聲像靜觀和動態結合的情景中,自主的探索新知,成功的突破教學重點,提高了教學效果。如教師先讓學生認識鐘面,特別是認識了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間又有5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通過課件的動態操作一一讓學生去數一數。使學生通過具體的觀察、操作,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更全面地認識了鐘面,並且也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又如在時分關係的演示中,讓學生觀察感知,時針和分針同時開始走,同時結束,明白時針走一大格與分鐘走一圈的時間是一樣的,得出結論:1分=60秒。

三.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根據這一理念,李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學具———鬧鐘,在探索時與分的時,不僅僅讓學生觀察課件中時針和分針的走動,還讓學生現場撥動指針,最後得出結論:1分=60秒。在這個環節中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和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及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中理解和感悟。

四、滲透德育思想

這節課有着豐富的德育滲透素材,挖掘教材本身藴藏着德育素材,揭示其內在的思想性,有的放矢地向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這節課無時無處不設計到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她向學生髮出邀請,想讓他們來體會“1分鐘有多長”和1分鐘內你能做哪些事情等等。學生都深切的體會到了一分鐘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卻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時間。學生是教師教學中巨大的財富,由於他們呈現出不同的生活背景與智力特點,決定了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

時分秒教學反思11

教學過程中,我以遊戲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時鐘: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通過遊戲知道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同時老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讓學生數一數鐘錶上有多少大格,多少小格,思考一大格表示幾時(幾分),一小格表示幾秒。通過有關經過時間的計算,使學生掌握了時間計算的幾種方法,知道一節課40分鐘有多長,知道了時間的重要性,明白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因此要惜時如金。新課標教材中有關時間的內容安排都比較靠前,因此,相對於學生來説,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難,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有關時、分、秒的認識及簡單計算等內容。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算太難,至於時間的簡單計算對於學生來説就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上了這個單元的內容後,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點困惑:

1.“時間”和“時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説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這是一段時間。而書本上的2時=()分卻沒有這樣的區分。

2.“計算經過時間”,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我感到很疑惑。學生對於幾時~幾時的經過時間掌握沒有問題,但對於幾時幾分~幾時幾分中分不夠減(如4:20~5:00、4:45~6:10等)的情況掌握得不夠好,只有少數思維好的同學能夠掌握,其他同學的眼睛裏流露出來的都是茫然。如何能讓每位學生都能懂呢?老師可以把這一知識結合到生活實際中去,讓學生每天算一算如做作業所用的時間、在校的時間等。如教學時間的計算時我輔以鐘面,始終在鐘面的幫助下讓學生進行計算。這樣,學生是不是依賴習慣了,腦子裏沒有鐘面,形不成表象,無疑,對他的學習是有障礙的。所以,應該慢慢淡化出來,直至脱離直觀的鐘面,要在腦海中形成鐘面。在反饋時,我沒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錯例在反饋。一般,這樣的學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沒有反饋出來,沒有進行引導、糾正,那麼對他的這堂課的學習是有阻礙的。

時分秒教學反思12

在第三冊數學教材中,第六單元《時、分、秒》是一個難點。本單元要求學生掌握鐘面的基礎知識,會認鐘面上的時間,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及求經過時間等等。對於缺乏知識經驗的二年級孩子來説,學習起來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例如在認識鐘面的時候,通過實物展示和課件的操作,讓學生數出鐘面上有12個大格和60個小格,時針和分針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又向他們介紹了秒針。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走一圈是12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時;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以上概念在一邊拿鐘面進行實際操作一邊提問時,孩子們尚能回答,可是讓他們在獨立做的時候,就很容易混淆。

在教學求經過時間時,則感覺更加困難。例如求從11點--4點經過了幾時,答案就五花八門。有的孩子用11減4,有的在鐘面上數,卻數成了從4到11的格數,而且在數格的時候,他們往往數的不是幾個格,而是幾個數字。還有諸如“2:45--3:20經過了( )分”這樣的題目,也是比較難理解的。我給孩子們講了幾種方法,第一種是最直觀的'方法,在鐘面上數格子;還可以先算2:45到3:00是15分,再算3:00到3:20是20分,合起來是35分;另外還可以把這樣的題目當作減法來做,用後面的數減前面的數,20減45不夠減,拿出一個小時當作60分,和20合在一起是80分,再減45就可以得到35分。對於這幾種方法,我沒有要求孩子們全部掌握,而是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或可以理解的方法。對於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孩子,他們能在鐘面上把經過的時間數出來,我也覺得他們挺棒的。

經過一段時間不斷地講解、練習及個別指導,取得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大部分同學對以上知識都能基本掌握,可以説每個孩子都比以前有了提高。但是對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能不能有什麼更好的方法,還是這些知識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説的確過於難了,仍然是讓我們感到比較困惑的…

時分秒教學反思13

《時分秒》處於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在二年級學習了時和分的基礎上進行的,由於學生對抽象的時間學習有一定難度,時間間的進率容易和長度與質量單位的進率混淆,因此是本冊書的難點內容。

教學時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通過拍手、數數、讀書等方式體驗1秒、5秒的長度。調動學生關於時和分的知識積累,引發學習興趣,參與教學互動。

教學中學生對時間的準確識別有一定偏差,接近整時的.時間,比如11時55分會被誤認為12時55分,針對這種情況,我專門抽出5分鐘時間用鐘面模型練習,經過幾次練習,效果顯著。

本單元計算經過時間時,學生掌握不是很熟練,尤其遇到跨整時,例如7:45到8:25經過多長時間?因此借鑑加減法豎式計算的經驗,將計算過程讓學生口述出來:25分減45分不夠減,借一時當60分,60+25=85分,85–45=40分,8時借一時還剩7時,7–7=0時,結果是40分;或找整時是8時,8時–7時45分=15分,8時25分–8時=25分,15+25=40分。這兩種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熟練易懂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計算經過時間的難點分散。

同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藉助鐘錶,記錄每天重複做的事的一些固定時間,鞏固了關於時間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時間觀念,數學重在學以致用,服務於生活。

時分秒教學反思14

1、這節複習課教學流程清晰,從學生課下自己建構知識網絡,上課交流知識網絡,生上台展示知識網絡,到最後教師帶領孩子一起構建知識網絡,再到後來的學生完善知識網絡,而後進行練習。沒有了新知識的趣味,學生常常會感到乏味。但是老師沒有停留在燙剩飯低水平上徘徊,而是採取了構建梳理,完善知識網絡,讓孩子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圖。

2、整節課,教師很重視呼喚正能量,肯定正能量,不是跌跌不休地批評,而是積極主動地表揚,表揚幾個榜樣,帶動大家學習。而且,大拇指的.獎勵機制,指揮語的及時調控,讓課堂始終保持井然有序。

3、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就是教師上課不是單純的上好這一節課,而是採用構建框架圖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回憶一下我們一起是如何對單位進行復習的,從單位,關係,工具,應用幾個方面,比如質量單位,長度單位等等,那本節課你能不能也用以前的方法對本節課進行整理與複習。教孩子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教孩子一種方法。

4、孩子們在課堂雖然有一點不夠活躍,不善於發言,但孩子們整節課都在參與課堂,都在跟着教師的節奏一步一步的進行,想到自己的學生,個別孩子人雖然在這,但心早已遠飛,上課發呆,眼睛無光,提問他都不知道老師講到哪了,如何才能讓孩子都有興趣去參與自己的課堂,這是聽完本節課帶給我的思考。

時分秒教學反思15

這一節課,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豐富感性認識,建立秒的時間觀念,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實現了“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學生的學習氣氛非常濃,興趣很高。能有這樣好的效果,是因為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注意了以下三點:

一、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伊始,給學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數學題:園園家有一個鐘錶,時間到幾點鐘就敲幾下,每到半點時敲一下。有一天夜裏,他聽到鐘不知是幾點敲了一下,過了一陣又敲了一下,再過了一陣又聽到鐘敲了一下。園園知道是幾點鐘了,你想一想,這時是幾點鐘?

這節課我們也要學習和時間有關的知識。這樣的引入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產生自然、親切地感覺,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聯繫。接着呈現一個鐘面:你能説出鐘面上表示的時刻嗎?以此來喚起學生看鐘表的已有經驗。學生十分高興地把時刻讀了出來,我也及時地複習了讀時刻的方法。然後我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你還知道關於它的哪些知識?簡單的一問激起了學生高度熱情,學生的發言非常全面地概括地出了鐘面上的大格、小格數量及分針、時針的走動情況,這樣,我既瞭解了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又達到了複習舊知、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習信心。

布魯納説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數學的發展,而在兒童的世界裏,更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和發現者。為此,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

(1)靜靜地、仔細地觀察,秒針、分針、時針是怎樣走動的?(學生充分地發言:秒針走得最快,時針走得最慢;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等等)

(2)驗證:1分=60秒。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一秒鐘有多長、一分鐘有多長。看着時鐘,我們跟着秒針一起數,從數字12開始:1、2、3、……60。在這裏我運用課件的目的有二個:一是讓學生知道1分=60秒這個時間進率,我讓學生觀察走動的時鐘,通過觀察,學生能清晰地看到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從而抽象出秒與分的進率,這就突破了這節課的難點;二是運用多媒體呈現秒針的走動和嘀噠聲,讓學生看見“時間”一步(一秒)一步地走來,聽見“時間”嘀噠嘀噠地過去,加深學生對秒的印象。整個教學過程是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並通過觀察、驗證、總結出了知識要點,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煥發了生命的活力。

(3)在學生認識了秒之後,我讓學生描述1秒鐘有多長?1分鐘有多長?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體會一秒的價值,豐富對1秒、1分的感性認識。這樣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增加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培養了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這節課我把課本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課本第一課時是認識時與分的關係、學會看鐘表,第二課時是秒的認識。我想在本課中講兩個知識點:一是認識時、分、秒及其關係,二是學看鐘表。由於對課堂實際情況估計不夠,第二個知識點只用了十分鐘的時間,而且沒把難點講清楚,又沒有時間進行補救,只能拖到下節課了。所以感覺這節課出現的問題還是很多的。

首先,國小二年級《時、分、秒的認識》是繼一年級認識了整時、幾時半,以及大約幾時的基礎上學習的。為此,我在教學中按排了複習以往舊知的環節,使學生回憶起幾時、幾時半、大約幾時以及時針和分針的知識。接下來認識鐘面,我讓學生先盡情地發言,然後再總結出要點:

1、順着指針走的方向轉叫順時針,逆着指針走的方向轉叫逆時針。

2、又粗又短的叫時針,比它稍長是分針,最細最長的是秒針。

3、有12個數字,這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之間有5個小格,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學生五個五個地數,一共有60個小格)

4、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五分,時針走一大格是一小時。其中第一條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學生髮現了指針轉動的方向,我順勢説明了順時針和逆時針的知識,這在實際生活中還是很有用的。

第二是觀察鐘錶,發現時、分、秒的關係,學生觀察表達得都很好。我讓學生跟着秒針一起數,體驗一秒和一分有多長,跟據自己的感受説出一秒有多長、一分有多長。當有的學生説“我一分能寫一個字、我一分鐘可以拉上窗簾”時,應馬上讓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測,可我這節課只停留在估計的層面上,學生對於一分鐘的認識仍不太準確,這是我這節課最失誤的一個地方。

第三是認識時刻,我側重了“幾分”的認識方法,而學生出現的問題恰恰是在“幾時”的認識上。由於對學生易出現的問題估計不夠,因此沒有重點強調學生觀察時針,輕描淡寫的幾句語言沒有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