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94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今日,聽了王教師講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不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和解決問題的基礎。本節課着重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和感悟乘法的意義。為了能到達此目的,王教師在課的開始抓住了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參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小動物來進行導入,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產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經過觀察加法算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相同加數。在教師説算式與學生寫長長的同數連加算式的活動中,比如寫:7+7+7+7+7+7+7+7+7+7+7+7。再比如,教師説200個6相加,學生感到很茫然,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相同加數連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確實實很麻煩,從而促使他們思考:怎樣寫簡便?再讓學生經過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景,適時地引出乘法。這樣學生能夠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的加法,有了自我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理解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三、應用新知,解決生活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練習環節,先經過觀察公園遊樂場的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中自主選擇,並用今日學習的乘法知識解決問題。再呈現一些鞏固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地體會到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最終一道開放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促使學生髮現不一樣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養學生從不一樣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在練習中交流鞏固,雙基得到了很好的落,開闊了思維,培養了本事。

不足之處:

1.在給加法算式分類時,沒有砸實,學生只把相同加數的算式分為一類,而另一類,加數不相同的算式,沒有分,教師也沒有理會,導致後面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沒有更好的理解。如果教師讓學生觀察,這樣的算式為什麼不能寫成乘法算式?這樣把問題給學生,促使他們積極思考,得出加數不相同,所以不能寫乘法算式。我認為這樣學生對乘法的意義理解的會更好。

2.揭示課題如果放在新授課後,效果會好一些。

3.練習題有個別沒有處理,教師的語言不要過於羅嗦。總之,聽完了王教師的這節課,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作為教師如何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運用怎樣的方法手段,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十分重要。需要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最終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乘法的初步認識》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乘號“X”,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初步理解;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這節課設計時用遊樂園場景圖導入,吸收學生注意力然後引出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

在新授時,多次強調幾個幾相加,就是幾乘幾。引出相同加數乘個數。最後在鞏固練習的環節,設計了看圖填空為了讓學生明白“份”“組”的概念;在花兒朵朵開的環節,難度逐漸加深,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在找朋友環節,再次加深加法和乘法之間的聯繫。在設計課時,我們教研組也是幫我改了進行多次,劉老師也幫我爭取每個環節都做好。但我在實施時,如果設計按8分來説,我只做到了3分。首先從我的導入部分來説,我的PPT新穎度不夠並且語言表達也不夠出彩並沒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新授部分,講的速度過快,學生還沒反應過來已經進入下一環節,並沒有因勢利導而是牽着學生走,程度好的學生可能已經掌握,中等程度的學生還沒理解。知識點沒有講透講深刻。

在鞏固練習環節花兒朵朵的時候出現失誤,沒有給還學生準備獎品,所以學生積極性沒有得到激發。找朋友的環節時間設置太短,沒有讓學生真真體會遊戲的快樂。由於自己對課堂時間把握不住導致出現離下課還有十分鐘的時間的失誤。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第一自己急於求成,趕時間。

第二,備課還是不夠充分不能靈活把控時間。

第三,心理素質不強,一緊張就慌了陣腳。再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注意。

同時在聽其他老師講課時,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普通話標準,講課有條不紊,課件和教學設計都很精心都是值得學習的,我會時刻反思為什麼同樣都是青年教師人家咋都那麼優秀。通過一次次磨課再次過程中我真的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授課技巧,這次比賽對我的鍛鍊和磨礪很大,雖然我講的不好,但要感謝我們教研組和劉老師對我的一次次耐心的輔導!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乘法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在方案設計時,遵循 “導、學、議、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環節上,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

由於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加上新學期剛剛開始,學生的精神不在狀態,課始我簡潔的導入學習情境直奔主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

這樣教學設計為認識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學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且在解答的過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算式的特點。

2.經歷乘法概念的形成過程,努力建構數學模型。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基礎出發,從2個4相加,3個6相加,再到4個4相加……,這一系列的算式隨着加數的越來越多直到100個4相加,學生逐步認識到像這樣的問題用加法來計算太麻煩了。

親身體會到加法解決這類問題的侷限性,從而使乘法的出現水到渠成。

並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後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強調乘法中各乘數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關係,明確求幾個幾相加的時候用乘法非常簡便。

3.給學生一定的思維拓展空間,培養創新精神。

我安排了“算一算””“找朋友”和“畫一畫”的環節。

隱藏圖,你還會算2×7嗎?讓學生體會到可以利用乘法的意義,2個7相加或者7個2相加來計算。

從找5×4的朋友理解到只要5個4或者4個5相加都可以用5×4表示。

“畫一畫”個環節讓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有更深次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了一幅圖既可以表示5個2,又可以表示2個5。

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是用合併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便短了。

還有的學生想到用符號、用語言敍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們的想法是那麼的可貴,教師要保護他們的創造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

學生只要能夠創造出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揚。

4.優化教學設計,使教學環節更為緊湊。

在教學求擺多少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寫幾個幾的教學環節中。

剩去了寫“2個2相加”寫加法和乘法都改為口答。

最後一個環節“畫一畫”只呈現第一個問題,再根據學生呈現的結果調整。

增加了“100個4”的採訪環節,跳動了學生積極性,學生充分了解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將最後一道提升題簡化,讓一幅圖既可以表示5個2和2個5從學生中來。

不足之處:

在“飛機圖”“火車圖”這連個環節對做錯的孩子應該在展示台展評,幫助他。

而我採用口頭訂正,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就不夠集中了。

還是對學生的臨時生成信息處理不夠。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有習慣性搶話,總想引導學生按自己的想法,預設的設計呈現,放手不夠。

最後一個教學環節“畫一畫”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呈現,還要加強課堂節奏的把控。

過渡語還要細細推敲,另外還要注意教學教態,大方得體。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在方案設計時,遵循“導、學、議、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由於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加上新學期剛剛開始,學生的精神不在狀態,課始我簡潔的導入學習情境直奔主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教學反思《《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這樣教學設計為認識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學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且在解答的過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算式的特點。

經歷乘法概念的形成過程,努力建構數學模型。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基礎出發,放手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並用已有的方法解答問題。從3個2相加,到4個6相加,再到8個4相加……,這一系列的算式隨着加數的`越來越多,學生逐步認識到像這樣的問題用加法來計算太麻煩了。親身體會到加法解決這類問題的侷限性,從而使乘法的出現水到渠成。並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後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強調乘法中因數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關係,明確求幾個幾相加的時候用乘法非常簡便。

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發展空間,培養創新精神。讓學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部分教學環節。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是用合併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便短了。還有的學生想到用符號、用語言敍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們的想法是那麼的可貴,教師要保護他們的創造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只要能夠創造出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揚。

一開始學生就説出了用乘法解決問題。因為這個班的學生比較聰明,可能從輔導班上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乘法的意義還不是真正理解。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本人能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

1、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如設計觀察“遊樂場”的畫面,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同時又注重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即訓練了語言表達,又發展了多項思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多維的,主體的,開放的思維能力。

2、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並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本節課是通過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數不同的加法算式),過度到有相同加數的特殊的加法算式,並且是説出幾個相同加數連加和是多少,在課堂上讓學生列出算式如:

4+4+4+4+4+4+=24

5+5+5+5=20

3+3+3+3+3=15

之後,讓學生感覺到這樣的算式太麻煩了,算式寫得這麼長很不方便,學生要求能不能用簡單一點的算法來進行計算。讓學生了解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感受學習乘法的重要性。由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計算可以用乘法計算。

這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是課前沒有充分地估計大派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合作學習效果仍然不十分明顯,這是其一。第二是在課堂上出現的關於計算錯誤的問題仍然十分嚴重,對於數學教學來説,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特別是國小一、二年級培養學生的數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沒有讓孩子動手擺自己喜歡的圖形,因為怕擺的時間過長,影響重點知識的講解,以後要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6

今天,在教授乘法初級理解之後,出現了這樣一個練習題,6+6+6+4被改寫成乘法公式。大多數學生做:(1)6╳ 4 + 4 (2) 6 ? 5-2令我驚訝的是,我的一個同學7歲? 我立刻稱讚了他,並對他的聰明才智感到驚訝。我們教育工作者難道不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嗎?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根本上説,就是要從傳統的單一的、依賴性的學習方式轉變為現代的學習方式,即提倡學生的發現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在未來社會,學生掌握的.知識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如何掌握知識,即他們學習知識的能力。作為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盲目地學習如何將自己或書本上的知識和經驗作為新知識傳授給學生,當出現新問題時,他們會用現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分析和解決,而不僅僅是被動的理解。就像剛才那個學生一樣,他把6+6+6+4直接改寫成了7? 根據他今天學到的。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以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方式學習新知識,將新知識或問題與現有知識和經驗相結合,並提出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起到推動者和組織者的作用,我們的學生有很大的潛力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7

今天,聽了王老師講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不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和解決問題的基礎。本節課着重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和感悟乘法的意義。為了能達到此目的,王老師在課的開始抓住了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參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小動物來進行導入,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產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通過觀察加法算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相同加數。在老師説算式與學生寫長長的同數連加算式的活動中,比如寫:7+7+7+7+7+7+7+7+7+7+7+7。再比如,老師説200個6相加,學生感到很茫然,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相同加數連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確實實很麻煩,從而促使他們思考:怎樣寫簡便 ?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這樣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三、應用新知,解決生活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練習環節,先通過觀察公園遊樂場的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中自主選擇,並用今天學習的乘法知識解決問題。再呈現一些鞏固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地體會到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最後一道開放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促使學生髮現不同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在練習中交流鞏固,雙基得到了很好的落,開闊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不足之處:

1.在給加法算式分類時,沒有砸實,學生只把相同加數的算式分為一類,而另一類,加數不相同的算式,沒有分,老師也沒有理會,導致後面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沒有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師讓學生觀察,這樣的算式為什麼不能寫成乘法算式?這樣把問題給學生,促使他們積極思考,得出加數不相同,所以不能寫乘法算式。我認為這樣學生對乘法的意義理解的會更好。

2.揭示課題如果放在新授課後,效果會好一些。

3.練習題有個別沒有處理,教師的語言不要過於羅嗦。 總之,聽完了王老師的這節課,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作為教師如何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運用怎樣的方法手段,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非常重要。需要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最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8

本課是“乘法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是一節概念課,資料比較抽象,前面的教案設計已經研究到了這點,所以採用了很多趣味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並經過拼擺小棒這樣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動中學,玩中學,然而,課上下來以後,有幾點覺得還有待改善:

1、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目標的設定研究到了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可是經過上課以後,發現這樣的設計和學生的已有經驗有偏差。原先教學中讓學生用小棒擺圖形,這樣的拼擺活動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我的聰明才智,擺出與眾不一樣的圖形來,所以,課中,學生一般都沒有連續地擺出相同的圖形,他們都擺出了很複雜的、別人沒有擺過的`圖形,而我想經過學生擺圖形進而出現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算式的情景落空了。鑑於此,我覺得,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感悟相同加數相加的設計是好的,問題是如何引導好學生拼擺圖形呢我覺得應當和上學期所學的找規律結合起來,讓每位學生擺出富有規律的圖形來,這樣,學生必須會充分開動腦筋,從各種各樣的圖形排列中也必須會出現加數都相等的算式的圖形排列。

2、尊重學生的認知經驗。

在學生沒學這課以前,其實有一部分學生對於乘法已有知曉,有的甚至能背出乘法口訣了,所以,在教學時,不能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置於不顧,教師一味地講解給學生聽,而應當先讓學生來説説看,象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還有沒有其他的更簡便的方法是什麼方法如果有學生明白的話,那就要請他來介紹一下,如何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如果學生説不清楚,能夠請全班學生開動腦筋來試着寫寫看,最終再公佈正確的寫法。

3、要重視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

數學資料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在對乘法有了初步的接觸後,能夠請學生找找生活中的乘法素材,並把這些素材作為數學研究材料,使得學生感到數學親切、真實,研究的就是身邊的事,從而樂於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9

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着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實驗教材強化了幾個幾的實際含義,簡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和讀法(不再區分乘數與被乘數,“×”讀作“乘”等),刪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義、“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等抽象用語)。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一開始列了一節' 乘法的初步認識' ,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我認為整個設計思路應該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時必須突破難點。而難點就是在幾個幾相加上。在教學時我一直讓學生一個幾,兩個幾,三個幾這樣數,在數的過程中學生理解並掌握了幾個幾,很容易地看到圖就用這樣的方法去數,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不會混餚。但是由於過於“扶着學生”學本領,而忽略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去發現,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少了些。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思緒萬千,在以後的教學中,作為教師,如何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運用怎樣的方法手段,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非常重要。需要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景下,教材一開始就設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課,使學生明白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他知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礎。可是這節課上下來之後,我覺得自我有得有失,需要不斷地反思更新,才能使得自我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片段一:初步感知“幾個幾”階段

1.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彎彎的小河,青青的草地,真美麗!小白兔和小雞一邊玩耍,一邊尋找食物。

2.仔細看圖:圖上小白兔有幾處?每處有幾隻?小雞呢?

3.指名回答。

4.誰會用加法算式表示小兔一共有幾隻?

板書:2+2+2=6(只)

5.數一數是幾個2相加?(帶學生齊數:1個2,2個2,3個2)

3個2相加得6。誰來把這句話再説一遍?

指名説一説,齊説一遍。

6.誰會用算式表示小雞一共有幾隻?

板書:3+3+3+3=12(只)

數一數是幾個幾相加?(帶學生齊數:1個3,2個3,3個3,4個3)

4個3相加得12。誰來把這句話再説一遍?

指名説一説,齊説一遍。

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的加數,你發現了什麼?

師小結:第一個算式加數都是2,有3個2相加。第二個算式的加數都是3,有4個3相加。

反思:

1.學生初步認識乘法,我們的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入手。本節課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學生的數學現實作為起點,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對連加的認識,並突出相同的數相加,為認識乘法含義作鋪墊。

2.本節課的難點之一就是“幾個幾相加”。一開始出示情境圖,組織學生按羣數出雞和兔的數量,列出連加算式,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自我説一説有“幾個幾相加”,強化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為後面學生操作擺小棒和説出乘法的含義作鋪墊。

片段二:認識乘法

我們再去參觀動物學校的電腦教室。(出示電腦圖片)一共有多少台電腦?你是怎樣明白的?

生1:我是一個一個數的,一共有8台電腦。

生2:我是2個2個數的,2、4、6、8,一共有8台電腦。

生3: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

師:(板書2+2+2+2=8)這表示幾個幾相加?板書:4個2相加

師:像這樣求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還能夠用乘法計算。

板書:認識乘法。

4個2相加寫成乘法算式就是4×2=8或2×4=8。

反思:

在現實問題中引入乘法。經過解決“一共有多少台電腦”這個實際問題,在數數、連加等方法後,自然引出乘法,讓學生了解乘法產生的背景。可是在學生初次認識乘法的過程中,只是簡單地經過這一例題讓學生感知乘法的含義還不夠。這導致了在後面的練習中部分學生不會列乘法算式。若在這個時候,我能利用例一的情境圖,回到剛剛板書的“2+2+2=6,3+3+3+3=12”,讓學生試着將它們改為乘法算式。經過回顧之前的知識,讓學生自我試着慢慢去感知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繫,效果會更好。

片段三:看來大家已經記住它們的名稱了,下頭的題你會做嗎?

1.仔細觀察這幅圖,圖上畫了什麼?有幾堆?每堆有幾隻?表示幾個4?

2.誰能把這3句話完整地説一説?(圖上有5堆小雞,每堆有4只,表示5個4)

3.求一共有幾隻小雞,如何列加法算式?

4.校對。

5.如何列乘法算式?

6.校對。

7.求5個4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8.師總結:當我們遇到求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的時候,用乘法比較簡便。

反思:在感知求幾個幾用乘法寫比較簡便時,學生體驗不夠,我在課中僅僅輕描淡寫地説了當我們遇到求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的時候,用乘法比較簡便。其實學生並沒有真正體會乘法的簡便。若在教學例2的時候經過創設比較強烈的情境,從“4個2”到“8個2”,再到“100個2”,讓學生實際列式並數一數、寫一寫,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和寫的過程中體會到求幾個幾是多少,有時用乘法寫算式比較簡便,這樣才能為今後進一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經過這節課,我認為數學教學還是需要引導學生自我去探索,在探索中感知,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更容易地學習新的數學知識。而作為教師,需要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才能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1

通過低段組教師的交流與討論後,由我來執教這一節課,我覺得也是給我一次煅練的機會。經過兩次的教學後,感受頗多,現反思如下: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這個內容的教學與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區別:老教材特別強調被乘數和乘數的位置,要求列出的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數當做被乘數,把份數當做乘數,位置不能顛倒。而新教材則着重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感悟乘法的意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一節概念課,內容比較抽象。在設計方案時,我思考如何實現新課程標準所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的產生過程是有其必要性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觀察,探究,思考,對乘法產生親切感,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呢?

一,創設情境,參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來進行導入,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產生學習新知的需要。

二,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通過觀察加法算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相同加數。在説與寫長長的同數連加算式的活動中,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相同加數連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確實實很麻煩,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怎樣讀簡便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這樣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三,應用新知,自主練習,解決生活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練習環節。先通過觀察公園遊樂場的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中自主選擇,並用今天學習的乘法知識解決問題。再呈現一些鞏固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地體會到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最後一道開放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促使學生髮現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在活動中練習,在練習中交流鞏固,雙基得到了很好的落,開闊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四,學生小結,暢談收穫,前後呼應。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引導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梳理,從而培養他們的歸納能力。

但課無完課,在教學中,有的環節點得不夠多,不夠透。特別是在説乘法意義的環節中,學生對於幾個幾的理解還沒有到位。還有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評價與練習的處理上不夠到位,特別是第一節試教時,練習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有點走過場的味道。在第二次教學時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但處理得還是有點倉促。在時間的安排上也需要一定地調整,分配得不是很貼切。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小節《乘法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我是這樣突破重難點的:

1、初步感知

在準備階段,我出示遊樂場情景圖來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讓學生感到加數相同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

2、引導探究

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列連加算式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參與“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幾個幾”、“乘法算式”等數學知識的“再創造”,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矛盾引出乘法,認識乘法。

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怎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以3+3+3+3+3+3=18為例,6個3,10個3,20個3呢?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學生討論,老師板書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較算式,剛才用合併加數的方法,把算式變短了,誰能用一句話表示?剛才我們用這種辦法把算式變短了,你們知道數學家是怎麼想的?板書:6×3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生可能問“×”叫什麼?6從哪裏來?3呢?乘號是加號斜過來的,因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聯繫,乘法就是由這樣的加法得來的,因此,科學家就把加號斜着得來的。怎麼讀呢?師領讀6乘3,生齊讀。

問:用乘法表示這樣的'加法簡單嗎?

4、改寫算式,應用比較。

上完這節課我才發現並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樣好,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

課後我想,如果不用書上的情境圖,能不能讓學生直接來一個擺小棒比賽呢?如擺三角形比賽,擺小樹比賽,擺正方形比賽,擺小房子比賽……擺之前要明確要求,在規定時間裏,比一比誰擺得圖形又快又多!接着再來一個計算比賽:我們比一比看誰最先算出自己擺的圖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後,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學生會説出很多個相同的數相加的情況,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師可以再追問一次,如果100個4相加呢?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在練習本上進行計算,這時學生會“啊”的一聲或者愁眉苦臉,這時教師還不講乘法,問學生你為什麼會“啊”?你怎麼不算了呢?這時學生會説這樣太麻煩,教師這時趁熱打鐵引入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覺得這樣做,學生會更加清楚我們為什麼要學習乘法,乘法是怎麼得來的,突破重難點會更容易一些。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3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是乘法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血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這對於孩子以後學習表內乘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至關重要。

對於教師方面,本節課中最重要的是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而乘法最基本的意義就是要解決幾個幾的和的問題。所以圍繞乘法的本質,為了突出幾個幾相加的教學,我從兩個層次出發:

第一層是幫助學生建立幾個幾相加的表象。我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入手,為學生提供多個幾個幾相加的素材,讓學生觀察並説出獲取的信息來實現。例如:在解決第一個問題“跳啦啦操的一共有多少人?”時,當學生説出“5+5+5+5+5=15”時,我有連續追問“這是幾個幾相加?”“為什麼是5個3相加?”引導學生藉助直觀圖,引導學生説出“每組3人,共有這樣的3組,所以是5個3相加”讓學生初步認識了幾個幾相加。

第二層是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個幾相加的意義。例如:在解決完三個問題時,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加法算式有什麼共同點?”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他們的加數都相同,及在整節課課中我不斷的在反覆追問“這是幾個幾相加?為什麼?”引導學生藉助直觀圖或文字信息來説一説,讓學生對幾個幾相加有更深入的認識。

在改寫乘法算式時,幫助學生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間建立幾個幾相加的橋樑,並讓學生説一説一個乘法算式的表示什麼?在改寫乘法算式時需要找到誰和誰?等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在對這三個情境問題的處理我採用層層遞進的形式。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四能”。例如:讓學生來通過情境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讓學生來説一説自己的思路、讓學生給自己的同桌出一道題目並批改等等。

在鞏固練習環節,設計了三道層層遞進的`常規題目和一道拓然題目,通過常規題目的練習來照顧到大部分學生,通過拓然題目的延伸,來給學有餘力的學生更大的學習和發展空間。

在本課的授課後,反思自己發現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課堂中呈現的問題主要有,語言邋遢、課堂氛圍不夠高漲、教師評價語過於單一、未能合理利用課堂中的生成、教師板書和示範動作不夠規範等等。這些問題的主要突出的表現就是作為教師自身的基本功和專業素養還有待提高。例如,語言不夠簡練、精準;對學生的評價不夠準確;自身的親和力還不夠,不能聲情並茂的渲染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技能和應變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及時的捕捉和利用好課堂中的生成;同過本課,也可以看出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素養的培養仍需加強;課堂駕馭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及時的照顧到個別學生;教師的示範和板書能力仍需規範等等。通過反思,讓我知道了自身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也讓我明確了今後努力學習和提升的方向。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4

乘法的認識是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的內容。是進一步學習乘法的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加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着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是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理解乘法的含義。所以我在備課時注意在體會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運用教材所呈現的數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標準提出的新的數學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成乘法產生的一個過程,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經驗,去自主開展活動。首先,通過主體圖讓學生觀察遊樂園遊戲項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的體會幾個幾。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通過例1的主體圖為情境先解決問題,再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的反饋和學生解決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讀法,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是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引入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在教學完後再整整思路,覺得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例如:

第一,在教學時必須突破難點。而難點就是在幾個幾相加上。在課的開始主題圖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的讓學生體會,並沒有明確的説出幾個幾,這為學生在後面説乘法的含義時,設下了阻礙。應該在這個環節中很明確的解讀幾個幾,那麼學生在操作小棒時和説着乘法的含義困難就會小很多。

第二,在擺小棒的過程中,沒有非常好的剖析教材中把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這句話的分類思想只是把擺小棒作為幫助學生理解乘法涵義的一個促進活動,應該有遞進的設計擺小棒活動,通過學生擺小棒的情況分類得到有相同家數的加法算式,才能寫成乘法算式。

第三,在比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這是理論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簡便,學生看並沒有實際去體驗。因此,對於乘法簡便性的體驗,應該設計一個情景性的練習,讓學生自己通過體驗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教完後乘法的初步認識我有許多感慨我想作為一名老師,應當需要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學習的起始單元,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應用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認識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與加法的關係。乘法源於加法,而加法分為相同加數和不一樣加法相加兩種情景。讓學生體會到相同加數用乘法算式表示更簡便,從而產生乘法產生的必要性,理解其意義。

上課時,首先給出3幅圖:(1)每組2個圓片,有5組;(2)每袋有5顆星,有3帶;(3)每盤3個蘋果,有4盤。先讓學生説説圖意,數數有幾個幾,求一共有多少個?列出連加算式並進行計算後,及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3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用自我的語言來描述。體會這些加法算式的加數都相同,教師引導説出都是加數相同能夠説成是相同加數,這些算式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當加數相同時,能夠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介紹方法:先找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再數有幾個相同加數,中間寫乘號。也能夠先寫有幾個相同加數,再寫相同加數。改寫幾道算式後。教師説明:當加數相同時能夠寫加法算式,也能夠寫乘法算式。那要是100個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寫加法算式還是乘法算式呢?為什麼不寫加法算式呢?看來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使學生體會到乘法的必要性。

本節課首先出現了很多的同數連加,之後讓學生體會同數連加的特點,為認識乘法產生的必要性做準備,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

其次,在引導學生進行相同加數求和的計算,遇到100個2相加是多少的問題,使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到多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瑣碎性和乘法產生的必要性。

唯一的不足是,這節課忽視了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時間,再後面的教學中,還要多用小獎品刺激、鼓勵,讓學生的注意力更持久、更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