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秋天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18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天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説課稿

秋天説課稿1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1課《秋天的雨》。本組教材圍繞“心中的秋天”的主題整合課文。本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以秋雨為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來,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因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8個生字,會讀“清涼、留意、扇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大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積累好詞佳句。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所以,制定此教學目標,重在使學生在讀中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根據秋天的特點及課文的描寫來感受秋天,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秋天的雨的,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説教法

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於朗讀的訓練,所以,教學本課主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雨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中,積累語言。教學中採用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讀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讀中陶冶自己的感情。配上抒情的音樂讓學生朗讀,以便更好地進入課文的情境。

四、説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讀為主的學習方法。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作為第一課時,我這樣安排:説秋天——體會秋雨的清涼與温柔——總體把握,統領全文(以詩的形式出現)——感受秋天的美景,理解五彩繽紛(讀中體會秋雨給大地帶來的美景,感受語言美。)

怎樣才能突破難點?怎樣讓學生讀好課文?怎樣讓學生去感受,去領會?

1、以境觸情

從時間性來講,已經過時了。要是正合時節的話,就可讓學生從生活中(如去找找秋天,去畫畫秋天,去寫寫秋天等一系列的活動。)去體驗,去感知。有了生活的閲歷,再來上這篇課文,可能更容易些。由於條件的`限制,只有我自己儘可能的去給學生創造環境,營造氣氛,(整個教學過程設制一個背景音樂,以圖片去感染薰陶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情趣。)讓學生在富有詩意的情境中,去學習凝聚着作家靈感、激情的文字,去品悟文章的語言美,去感悟秋天的美好。

2、讀——積累——感悟

在新舊課標交替過程中,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語言實踐能力,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讀出興趣與感情、意義與啟示,更應該注重的是讓學生從讀中積累語言文字,從讀中去感受。這來得很重要。

(1)注重“積累”

讓學生從讀中積累,説中積累,這些過程,在我的課中是這樣按排了一些內容:

如:“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兩句在句式上是一樣的,學了一句,就等於學了兩句。按排一點點時間,讓學生選擇性的背一背,這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講到菊花時,讓學生來補白,説説菊花的其它顏色,再概括地用一個詞來説説這些顏色,學生肯定會用上學過的詞語來説。(像今天他們就説出了“五彩繽紛”“五顏六色”“五光十色”)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同時還是對所學知識的形象再現。

最後讓學生把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抄下來,去讀讀,背背,以便今後寫作。這又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之前,我還想過放一個讓學生寫的過程,可以讓學生仿寫一兩句話。但課文寫得那麼美,那麼詩情畫意,説實在,我們老師去寫也未必能寫好,讓學生去寫就更難了。要去引導寫好,我沒有這個把握。

(2)以讀帶説,以説帶讀

以讀帶説,以説帶讀去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課文中多數詞語是以聯繫語言環境來理解的。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成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讀完了這一段,眼前浮現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美麗的菊花時,就自然而然地,五彩繽紛指的是什麼意思了。課文的語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詩意,需要好好體會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先讀,再説,説了再讀。有了感受去讀課文,感覺就出來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理解這些句子一要聯繫上下文和自己平時的生活積累;二要反覆朗讀品味。

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覺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麼美的文章,我在教學時,有一點感觸很深:學到用時方恨少。教學時,覺得自己的語言真的太平乏了,需要引導學生去讀時,去説時,我沒有更多的詞彙,更多的語句來表達。看來自己真的該多讀讀書了!

第二課時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上在寫秋天。有這樣一句話“萬美之中秋為最”。那如詩、如畫、如歌、如夢的秋天,總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説流程(出示課件)

(一)設懸念,賞秋景,揭示課題。(出示課件)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對學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在導入新課這一教學環節時,我設計一個小小的懸念,因此上課開始,(課件)我便出示一個心型,故作神祕地告訴學生這是秋雨姑娘送給我們的第一份禮物,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於是我抓住時機(課件)出示一組秋景圖,讓學生欣賞完後,説説自己的感受。這樣一來就激起孩子們強烈的閲讀慾望,我適時板書課題,自然而然地就引領了孩子們走進了課文,讓他們進行自由朗讀,感受秋天的美。

(二)品小詩,重積累,趣中感悟。

在語文教學中,對寫作技能的積累,是要把從閲讀中明白的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的道理,日積月累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上來。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我就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能將課文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話提煉出來組成一首描寫秋雨的小詩嗎?這時孩子們躍躍欲試,一會兒一首描寫秋雨的小詩就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課件)通過讓學生自由讀、比賽讀等多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將這些句子儲存到學生的知識庫中,同時也為作文教學的展開打下了伏筆。

(三)扣文眼,品思悟,落實朗讀。(課件)

1、聲畫並茂,以情助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採用了“聲畫並茂,以情助讀”的方式。我先出示一張無顏色的銀杏樹圖,讓學生想象秋姑娘會為銀杏樹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裳?指名讀課文中的相關語句。在這裏主要運用了伊瑟爾的“空白”理論,給學生留下不確定性的“空白”,讓他們在閲讀活動中用想象去填充,與文本進行對話。然後再出示一組(黃色的銀杏樹)圖片,直觀形象的畫面,直切入學生的頭腦中,再讓學生進行朗讀,這樣一來他們與文本的距離又更近一步了。緊接着出示無顏色的楓樹圖,運用同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一遍又一遍有目的朗讀。(課件)讀完後,則出示這兩個句子,抓住表現動態的詞語,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讀。體會其中的輕柔美與動感美,達到讀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2、理解感悟,以悟促讀。

引導學生通過比賽的形式,讀出秋雨還給我們帶來的顏色。(課件)當學生讀到“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時,進行重點品讀。在學生讀後便提問:秋雨姑娘,還給菊花仙子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如果學生所見的顏色很少,我就用(課件出示)各種顏色的菊花圖片,讓學生看到更多的菊花色彩。品讀各種色彩的美后,引導學生理解了(課件)關鍵詞“五彩繽紛”,並讓學生用動作表示“頻頻點頭”的意思。這樣在激活學生想象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了省略號的用法,同時也使學生在無意識中養成了積累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積累到更豐富的語言,充實自己的語言庫。(課件)我再次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範讀,並通過師生比賽讀的方式,提高讀的效果。葉聖陶説過:“課文是例子”,因此,(課件)我要求學生進行仿寫“秋雨姑娘把色給了。這樣就使閲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通道接軌了,也讓學生把吸收到的都釋放出來了。

(四)設情境,説中品,提升能力。(出示課件)

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品讀第三自然段時,我要求學生閉上眼,通過引述讓他們彷彿聞到秋雨藏着的氣味,並讀出來。再讓他們小組討論,秋雨裏還藏着什麼香味?(課件出示)請學生噹噹小導遊,帶領我們參觀秋天的果園,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如何自由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想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我就出示了這樣的例子(課件出示),為學生思維的表達作出了實例示範,這時的學生也許會説:“板栗樹上的板栗球露出了笑臉,板栗們趁此機會溜出來了。等一些句子”此時的我會充當學生忠實的聽眾,引領學生由閲讀遷移到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從而發現生活之美,讓學生們明白:這樣美的語言我也可以説出來。

在品讀第四自然段時,順學而導,以學定教,採用“創設情境”的方式來理解、品味本段的語言文字。首先告訴學生秋雨是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瞧!它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會對好朋友關心的説些什麼呢?激發學生興趣盎然地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再讓孩子們噹噹森林中的廣播員,替秋雨姑娘廣播廣播!設想有哪些動植物聽到了?最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表演,不知不覺中實現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使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超越文本,享受着創造的快樂,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語言的創新能力。

引導學生齊讀最後一自然段。(課件)並讓他們課後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去踏秋,可以把秋天畫下來,也可以寫下來。使學生對美的認識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中得以進一步拓展,從而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創作慾望。

(五)評教學,創和諧,民主課堂。(出示課件)

課堂最後讓學生説説這節課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並評一評誰是“最佳朗讀者”、“最佳表現者”、“最佳傾聽者”、“最佳導遊”、“最佳廣播員”。這樣實現了行為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的無痕,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是評價老師,最欣賞老師的是什麼以及對老師提出的建議。這樣一來既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又使教育的平台更趨向民主化。

六、説板書(出示課件)

這堂課我緊抓秋天的三個方面的特點進行板書設計,(課件)簡單扼要,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通過多種方法創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課堂氛圍,實現了“三個課堂”的有機結合,努力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鬆愉快地接受美的薰陶,提高語文能力,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秋天説課稿2

《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文章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語“五彩繽紛”。

2.展開想象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感悟語言的美,能仿照句子説話。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表達對秋天的喜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好,感悟語言的優美,能仿照句子説話。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表達對秋天的喜愛。

三、教法和學法

抓住重點語句,通過圖文結合反覆品讀、深究、討論,感受秋雨的美。

 四、教學過程

第一、通過詞語積累,遊戲導入課題,利用有感情的朗讀課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在這過程中,我覺得達到了我要的效果,學生的熱情激情都有了。

第二,整體感知,體驗情感。我利用總分總的學習方式,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利用範讀讓學生體驗課文情感,抓住課文線索,讓學生讀課文,説對秋雨的印象,找作者對秋雨的印象,最後品讀句子。

第三,品賞朗讀,領悟情感。第一自然段我略帶過了,只是和學生合作讀了一遍,然後很快過渡到第二自然段。因為第二自然段是精讀部分,所以把第一自然段看作是過渡部分。在講第二自然段時我重視“讀”的語文特點,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讀課文達到品讀的效果。其中我抓住了“五彩繽紛”這個詞語的理解,從而讓學生細讀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劃出表顏色的詞引出課文內容,然後利用課件圖畫,抓住關鍵的詞指導學生的朗讀,也隨機讓學生説了説課文的比喻句。第四,發揮想象,仿寫句子。主要是讓學生用“…….像……”仿照課文説比喻句,但是由於時間原因,就省略了,留到下節課學習。

我覺得在這節課中我進步最大的是:時間的把握。以前我心裏沒有時間的概念,往往是前面鬆後面緊,到最後急。而這節課,在時間方面我顯得比較從容。

五、教學反思

第一、我覺得自己很多地方沒有準備得很充分,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句子時我在教學設計時沒有設計到老師要説什麼,過渡語也只是臨時發揮,很多都用的不好,如本想説:女孩子更喜歡花,就女孩子來讀菊花仙子這句吧,結果像平時上課一樣,説得很死板,最後齊讀第二自然段也是這樣,想用詩意一點的過渡語,結果卻機械地過渡了。所以朗讀指導的不是很好,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而後面的教學也顯得有點胸無成竹的感覺。又如我沒有精心做課件,做得比較單一,上的時候發現有些缺陷,如出示水果圖時,不夠多,不夠誘人,田野圖也沒有找到很好的效果圖。楓葉圖如果能加上動感就更形象了。另外,圖片上的最後一排字被擋了一半,這是課前沒有發現的。從這裏我體會到:充分的準備,詳細的教案對於上好一節課是多麼的重要。

第二、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新知。這節課,我很多地方都不夠體現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如在讓學生畫出作者寫對秋雨印象的句子時,本想多讓幾個學生回答的,但是我發現很多學生畫錯了,所以就叫了一個較好的學生全説完。在劃出關於顏色的'詞時,我沒有多讓幾個學生説,使得一些學生想説沒機會説,如一直這樣就相對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指導銀杏樹這副圖朗讀時,我沒有先讓學生説説: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而是我直接告訴了他們。上完課後我總覺得還是在上二年級的課一樣,還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去解決的教學模式。三年級是低年級跟高年級的過渡年級,要開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他們的要求要高過於二年級的,但是我一直在想:怎麼過渡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在平常教學中我也在嘗試給學生提高的要求,但是一問不知,最後還是我提問題,學生答。在這裏我希望有經驗的老師能就這麼問題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

第三、設計的難度不高,我覺得唯一有點難度的是在拓展上,仿照課文用“……像……”説句子,可是因為時間原因,我就沒講了。或許這個是一大不足吧。

下面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教,提出的寶貴意見。

謝謝!


秋天説課稿3

《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第11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文章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文章層次分明、思路清晰。

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發感情,通篇語言藝術化,給人以美感。

從課前的教學設計到課中的教學過程,我始終努力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賦予學生以廣闊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沉浸到由語言文字所建構的教材意境中,做語言的積累,能力的運用,真情的感悟和精神的審美。

教學實踐中,我抓住一個“讀”字,始終以讀為本,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一、説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根據秋天的特點及課文的描寫來感受秋天的美好,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秋天的雨的,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二、説教法:創設情景、品讀感悟

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於朗讀的訓練,所以,教學本課主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雨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中,積累語言。教學中採用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讀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讀中陶冶自己的感情。配上抒情的音樂讓學生朗讀,以便更好地進入課文的情境。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秋天五彩繽紛的'色彩”,語言文字生動優美、朗朗上口。結合課文特點,我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採用了多種教學策略,使“以讀為本”這一理念落到實處。具體做法如下:

1、適時指導學生邊讀邊看課件,當學生看到楓葉等課件時都不禁齊聲讚歎,老師趁勢用巧妙的語言指導學生展開想象,如:那一片片紅紅的楓葉跳着輕快的舞蹈向我們飄來了!這樣有助於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繽紛的美景表象,以想帶讀,使學生的朗讀充滿童趣,更生動。

2、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如:在美讀“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個句子時,我抓住表現動態的詞語“扇哪扇哪”,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讀,體會其中的輕柔美與動感美,進而自然地讀出這種美的韻味。學生的朗讀聲把銀杏葉的輕柔美與動感美灑滿了整個教室,帶給了每一個在座的人。

3、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覆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繽紛”一詞的含義,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悦之情。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不知不覺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繼而用美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4、在感悟美讀的基礎上努力實踐語言的積累,能力的運用。讓學生用“秋雨姐姐我想對你説──!”這個句式來進行説話練習。學生將感悟到的秋天的美好轉換成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進行了口語訓練、語言積累。三、教後的遺憾

整堂課下來,發現了許多問題,如,在朗讀第2段和説話練習時操作不當,課件中的配樂沒有放出來,導致秋天美好的韻味渲染不夠。又如,由於課堂缺乏靈活機智,調空不當,在課尾探討“為什麼説這是一首豐收的歌,一首歡樂的?”時,只讓兩位學生來交流,沒有讓更多學生將自己的情感充分表達,課堂氣氛也沒能達到“秋天特別美好”這樣的高潮。等等。

秋天説課稿4

一、説教材

本文抓住時間特點選取初秋季節典型景物的變化,從整體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動物,形象直觀地寫秋天豐收的景象,描繪出一幅天高雲淡、五穀豐登的秋景圖,展現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認字和寫字,練習朗讀,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難點:分辨漢字,認識偏旁。瞭解課文內容。

二、説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閲讀教學要使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養成閲讀興趣是學生持續閲讀和提高閲讀能力的保證。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課件、卡片、圖片來吸引學生的興趣。

三、説教法

從本課課文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圖文結合、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在生字學習中,鼓勵學生採用多種識字方法進行識記。在學生識記生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創設情景,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四、説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程序,主要設置六個環節。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藉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季美景的圖片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領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到來時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是閲讀主體,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地位。

1.請大家打開課文,認識自然段。

2.播放配樂範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3.請學生藉助拼音自由大聲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準字音。

4.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複。

(三)、隨文識字,品讀課文

品讀學習第一自然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本環節設計,在隨文識字中,將識字教學置於一定的課文情境中,通過字理識字、加一加、文字與圖片聯繫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學過程中落實了“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看課文的插圖,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藉助圖畫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詞語的含義。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説話練習、積累豐富的詞語,為學生提供了語言訓練的機會。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要紮紮實實落實本課新認識的筆畫書寫,讓學生在寫好筆畫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整體書寫。學生通過觀察生字的結構,加深生字書寫的整體印象,從而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四)、拓展練習

1.鞏固生字:大雁南飛

2.我會説:用“秋天來了,天氣涼了”説句子。

通過生字認記練習和句式練習説話,鞏固生字的認記,練習説完整的話,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感受秋天的多樣性。

(五)、引導學生看板書,試着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板書引領,指導學生背誦。

3.請個別學生展示。用填空形式練習背誦。

這一環節的設計在於落實本課的目標,力求背誦在課堂上進行。在熟讀的基礎上,結合對課文的內容理解、生活體驗,再現圖片,抓關鍵詞引導學生背誦。

(六)、作業佈置,拓展延伸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從而豐富學生的體驗,為下一節課的“畫秋天”“説秋天”做鋪墊。

五、説板書設計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板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本課我抓住了景物的“關鍵詞”,用粘貼畫有形有字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力求言簡意賅,對教材的內容概括得精煉、正確、有趣味性。

秋天説課稿5

一、説教材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説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文章共有六個自然段。先寫了北大荒秋天的到來,再從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寫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第五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物產的豐富,最後作者包含深情地讚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二、説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會説幾個ABB、ABAB和表示顏色的詞語。

3、學習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4、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析句子,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

難點:學習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四、説教學方法與媒體

討論法、多媒體課件

五、説教學內容

第一個環節是複習導入,一詞語的形式讓學生回顧第一課時所學。

第二環節是新授。我用“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北大荒的秋天給你的印象?”這樣一個問題來讓學生找到穩重的最後一句表示讚歎的句子。然後進一步引導他們,讓他們自由朗讀2—4自然段找找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裏,從而揭示分別美在天空、小河、原野。接下來就是分別分析這三個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緊扣“一碧如洗”,調動學生生活積累,想象天空的純淨之美;再結合多媒體畫面及生活經驗,讓小朋友認識“銀灰、橘黃、血紅、絳紫——”這些表示色彩的詞語,感受流雲的“五彩斑斕”(相機理解這個成語)體會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的美麗,延伸開去,找幾個同類型的色彩詞。

第三自然段主要抓住小河的特點“清澈見底”。讓學生找到比喻句,認識擬人句。然後在抓住水中游動着的魚兒,讓學生感受這一靜一動的美,從個別讀到齊讀,在朗讀中深切體會這動靜結合的美妙。

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畫出這一自然段是圍繞那句話來寫的,從而找出中心詞“熱鬧非凡”,在理解熱鬧非凡時,我通過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所見過的'熱鬧的場面,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然後我讓學生圈出哪些植物在原野上非常熱鬧。分別出示大豆、高粱、榛樹葉子。在感受大豆熱鬧時,指導學生抓住擬人句來體會,笑聲很大説明很熱鬧。還有大豆是成片的,數量很多也很熱鬧。也進行了對“嘩啦啦”這一類型詞語的訓練。在感受高粱熱鬧時,我讓學生學着高粱的樣子樂呵呵的唱唱,讓學生在情境中朗讀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同時我還訓練了“黑紅黑紅”這類詞語。在感受榛樹葉子熱鬧時,我讓學生先找出比喻句,點名是榛樹葉子紅,而且到處都是紅所以熱鬧。在這種體會的基礎上讀好榛樹葉子。最後,我還設計了與學生合作朗讀這一自然段。這樣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理解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

在教授第五自然段時,我主要抓住“大豆搖鈴千里金”,讓學生想象一下眼前出現的畫面,來讓學生體會北大荒物產的豐富。

文章結束後我進行總結,以板書為基礎,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六、説作業佈置

1、像爸爸媽媽介紹北大荒的秋天

2、推薦閲讀《可愛的草塘》

秋天説課稿6

一、利用巧妙:説教材學情

《秋天的懷念》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屬精讀課文。本單元主題為“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一個“情”字貫穿每篇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作家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後的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

這篇文章有幾個巧妙之處。巧妙之一:文章所寫時間是秋天,學生學習的時間也恰好是秋天,便於學生理解兩個關鍵詞“秋天”“懷念”。巧妙之二:七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正好讓學生接受母愛的薰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地來一次愛的洗禮;同時,七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與理解能力,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並不難。巧妙三:進入國中,自然會遇到很多困難,這篇文章真實地再現了作者從脆弱走向堅強的過程,能讓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熱愛中樹立“好好兒活”的信念。

二、自主學習:説教法學法

在這篇文章的學習中,我安排的教程由易到難,以學生找畫面為突破口,既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步步深入,引導學生理解主旨,內心受到震撼,從而熱愛家庭,熱愛生活。教學設計按照“説畫面,理情節——感變化,明情感——探主題,明責任”的思路,步步深入,然後把揣摩語氣、品味詞語、標題分析、主題歸納等環節讓學生自我揣摩與思考,教師相應點撥與評價。

我認為像本文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閲讀與感悟。《新課程標準》對作品閲讀的要求是“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因此,我設計的.教法是在整體閲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和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這篇文章的學習以讀為主,既有學生的泛讀,也有老師的指導閲讀,還有分角色朗讀和對比閲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情感,在讀中領悟主旨,內心能有些許收穫。

三、緊扣線索:話板塊教學

本課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個板塊。

(一)充分閲讀,做好課前預習,初步感知情感。

課前預習不是泛泛地讀,除了掃除字詞障礙外,更多的是引導孩子思考問題,不管上課時間有多緊,必須拿出一節課來給學生自習,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首先讓學生廣泛閲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掃除字詞障礙;然後介紹作者,瞭解有關經歷,讓學生感受到作者雖殘疾但成就很高,更突出文中的事情對作者的影響之大;再介紹文中關鍵人物“母親”,從作者人生經歷中感受母親偉大。

預習中還佈置了思考題,既是對預習的檢測,也為後面的老師新授做好準備。

(二)指導朗讀,進入師生互動,探討情感變化。

這是課堂的新授部分,這一板塊分為四部分。

1.説畫面,理情節。

初讀課文,瞭解基本情節:文中共有哪幾個畫面?試着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是一個學生能自主解決的一個問題,用它作為突破口,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概括時可能不會很全面,老師要及時點撥補全。

2.感變化,明情感。

這一部分老師指導朗讀,讓學生自己感受作者情感變化,老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詞語來概括。這是這篇文章的關鍵之處:作者由開始的暴怒無常到最後自己堅強起來。

3.探主題,明責任。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抓住兩個關鍵點。第一是討論“母親遇到了什麼情況”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母親遇到困難,自己做堅強的母親,也想讓兒子成為堅強的兒子,母親認為自己有責任教兒子堅強。第二是抓住文中的一處語言“好好兒活”進行理解,從易到難,先讓學生把第六自然段的沒有説完的話補充完整:“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然後分析開頭段和結尾段中“好好兒活”的含義:前面是母親鼓勵兒子堅強,最後是兒子明白母親的含義,準備堅強生活下去。這部分除了分析外,更多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家庭的重要,讓學生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

4.賞菊花,探寫法。

這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只需點到為止,不用深講。這一部分設計了一個問題:文中兩次提及看菊花,有何用意?老師可以適當點撥:當時母親已病入膏肓,為什麼要那麼迫切的帶作者去看菊花?秋天的菊花與其它花兒有什麼不同?

師生互動這一環節安排由淺入深,由畫面到情感再到主題,最後探寫法,重點在第三環節,難點在第四環節,每一部分是單獨的,但又環環相扣。既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在關鍵時刻弄清重點。

(三)以退為進,靜看小組展示,發揮學生作用。

“老師講、學生聽”這種課堂模式已經讓學生睏倦,怎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此教學板塊設計了“小組展示”這一環節,用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檢測課堂效率,更可以把這些可講可不講的東西讓學生自主消化。設計了四個方面內容:第一,朗讀指導;第二,字詞品味;第三,標題分析;第四,主旨歸納。

(四)讀寫結合,嘗試思考延伸,剖析自己情感。

其實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學習本課,要讓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缺點和生活中的困難。如果能夠寫下來,既能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又能為以後的習作積累素材

四、經典美文:談學習感悟

教學這篇文章,是對自己情感的洗禮。人要能客觀辯證地看待生活中的困難,我們只是凡夫俗子,身邊的這點困難算什麼呢?同時,作為一個母親,我也深深明白,母愛不僅僅是愛和給予,還有一份責任。

同時,我在教法上也有很多收穫。譬如,找到一個突破口很重要,既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又能突出重點。又如,整個課堂思路要清晰,語文課很忌諱老師閒扯漫談,重難點把握要恰當。再如,那些可以不需要老師來處理的事情交給小組展示就好,既能訓練學生,還能調動課堂氣氛。還有,語文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老師適時指導朗讀,會指明課堂方向,變換不同方式的朗讀,學生受益匪淺。

教好這篇文章,就是對母親最好的懷念,也是對逝去的史鐵生最好的懷念!

秋天説課稿7

説目標:

結合三年級學生的閲讀特點、我為本課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驗、感悟描寫北大荒美麗、富饒的句子,積累一些好詞好句

2、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培養學生的美感及對祖國熱愛的思想感情。

3、學習課文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説重難點:

重點:通過品讀課文,體會北大荒美麗的風光、豐富的物產和字裏行間對北大荒的讚美之情。

難點:體會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是如何具體描寫原野熱鬧非凡的。

本課的第一課時我將主要跟學生一起初讀感知,交流北大荒的情況,理清課文脈絡。指導寫字中注意"荒""燃""燒"三個字。下面我將就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作重點説明:

一、 複習導入 直奔中心 概括美

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如果讓你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描述北大荒的秋天,你會選擇哪一句呢?(指名讀,齊讀最後一句。)

(這一環節是對前一堂課學習複習,此處的設計抓住最後一節直接切入本課主要段落的學習,以點帶面,提綱挈領,有助於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讀讀背背 品品悟悟 享受美

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你們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來吧,輕輕捧起手中的課本,咱們走近北大荒,一起來發現美,享受美吧!秋天美在哪裏呢?

學生自主朗讀課文二到五自然段,想象意境,劃出表示地點的詞語、自己認為美的詞句。小組交流。

(這裏由本文中心句引導小朋友朗讀全文,找出關鍵詞句,品味全文,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不僅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自信與勇氣,更加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思考的甘甜。)

全班交流,師生評議,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文中比喻的準確生動,擬人的形象巧妙。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第2自然段:緊扣"一碧如洗",調動學生生活積累,想象天空的純淨之美;再結合多媒體畫面及生活經驗,讓小朋友認識"銀灰、橘黃、血紅、絳紫——————"這些表示色彩的詞語,找幾個同類型的色彩詞。感受流雲的"五彩斑斕"(相機理解這個成語,讓同學們説説和五彩斑斕一樣意思的成語,例: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彩斑斕)再讓同學們展開想象,説説這五彩斑斕的流雲還像什麼。

第3自然段:抓住重點句品味小河 "清澈見底"。

第4自然段:這是本課要求進行段式訓練的重點部分,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我將圖文結合,採用默讀,找中心句;再讀,找具體描寫"熱鬧非凡"的句子,體會出秋天豐收在望的景象,人們的情緒高漲,通過朗讀將此情此景表現出來;最後通過先齊讀、再分組讀的形式讓小朋友體會本節總分的構段方式。

第5自然段:抓住"大豆搖鈴千里金"等詞讓小朋友體會北大荒的物產豐富,人民勤勞。

再次深情朗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深切體會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在學生們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我將藉助板書設計指導背誦課文。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藉助板書指導背誦,不僅背得快,而且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學生在以後的課文背誦中會以此為鏡,活記樂背。)

三、積累遷移 情感交融 尋找美

面對北大荒的秋天這個美麗而又豐收的季節,作者由衷地發出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的讚歎,此時引導學生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是美的,我們家鄉的秋天也很美。課後用你的眼睛去找一找,家鄉的秋天美在哪兒?把它寫下來。

(蘇教版教材特別注重讀寫結合,這樣會不斷增加學生的語言儲備和材料積累,使學生更好地從讀中學寫,以利於其習作水平日有寸進,不斷提高。)

説板書:

北 大 荒 的 秋 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見底 真美

原野 熱鬧非凡

秋天説課稿8

一、教材分析

有這樣一句話“萬美之中秋為最”。那如詩、如畫、如歌、如夢的秋天總能帶給我們美好的享受。《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抒情性散文。課文名為寫秋雨,實際上在寫秋天。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很含蓄的抒發感情,整篇課文語言藝術化,給人以美感。

二、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語言美、意境美、篇章結構美,根據課文的這些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重點詞句的語境意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二)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2、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體會秋天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學會字詞、讀通課文已經不是最大的難題,但真正要通過學文得到美的薰陶、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分別是: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分層次朗讀,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美。

教學難點: 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因此,品味文中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是教學上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

1、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於朗讀訓練。所以,我的多種教學策略都將圍繞“以讀為主”這一理念。使學生在讀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讀中陶冶自己的感情。2、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讀中運用。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這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採用“品詞析句法”和“朗讀感悟法”進行學習。配上抒情的音樂讓學生想象畫面,並跟着音樂自由朗讀,以便更好地進入課文的情境。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去思考,去探究,去感悟。

3、教學手段多媒體設備及教學課件。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形、聲、色的直觀感覺,提高教學效果,化難為易,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五、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賞秋景,揭示課題。

在導入新課這一教學環節時,我應用多媒體資源,配樂出示一組秋景圖,讓學生聽着優美的鋼琴曲欣賞秋天的美景。學生欣賞完後,再讓其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一來就激起孩子們強烈的.閲讀慾望,我適時板書課題:“同學們,我們一起伴着綿綿的秋雨走進這快樂的課堂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散文《秋天的雨》。”從而自然而然地帶領學生走進課文。

(二)認字識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指導學生學習生字詞。在課前要求學生自已查字典進行預習。然後我將生字詞用雨點的形狀落下來,讓學生採用比賽的方法快速大聲的地讀出小雨點出示的生字詞。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有了興趣,讀書識字的效率就會提高。教師重點指導“鑰、匙、趁、柿、菠、喇、銜、裳”的讀音,指導“扇、枚、郵、爽、柿、仙、梨、菠、蘿、糧、緊、楊”的字形。

完成生字教學後,讓學生進行自由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在熟讀了解文章的大意後,我將進入文本教學中。

(三)研讀課文,分析問題,品味語言

1、品讀第一段

首先,提出問題:我們都感受到了秋天的美麗,秋雨的神奇,那秋雨是怎樣把美麗的秋天帶到我們的人間呢?

課件出示第一段,請學生一起大聲朗讀,並提問讓同學回答問題。

這一部分我體現的教學理念是:通過出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這樣就會更加有目的學習,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品讀第二段

秋天的雨像一把鑰匙,不知不覺中打開了秋天的大門。秋天的雨更像一個神奇的畫家,他用手中五彩繽紛的顏料給世界畫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提出問題,那麼,什麼是五彩繽紛呢?(板書:五彩繽紛)接着,教師配樂朗讀這一自然段,讓學生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聽完後,讓學生試説五彩繽紛的意思,並在第二段裏找出秋雨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五彩繽紛的色彩?用筆劃一劃。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描寫顏色的詞語變成相應的顏色。

(這樣讓學生邊讀邊劃,養成學生“不動不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根據學生的反饋,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二自然段中的五個句子。(課件)每一句話都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分層次的朗讀,抓住重點詞語讀出秋雨給我們帶來的顏色。(課件)尤其是當學生讀到第五句話時,進行重點品讀。

在學生讀後便提問:秋雨姑娘,還給菊花仙子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如果學生所見的顏色很少,我就用(課件出示)各種顏色的菊花圖片,讓學生看到更多的菊花色彩。品讀各種色彩的美后,再次引導學生理解了(課件)關鍵詞“五彩繽紛”,並讓學生用動作表示“頻頻點頭”的意思。這樣在激活學生想象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了省略號的用法,同時也使學生在無意識中養成了積累的好習慣。

最後出示第二自然段,再次抓住重點詞句,通過比賽讀的方式,讓學生提高讀的效果。

3、品讀第三段

秋天的雨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還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好聞的氣味呢!看,它帶來了什麼?

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先讀、劃,再説説有哪些香甜的氣味?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應文字及圖片。接着問學生:“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場景?(豐收)"。“當你站在果樹下的時候,你聞到這麼香甜的氣味,你會怎麼做?(饞涎欲滴)最後全班齊讀。

(我創設想象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養了學生想象力的同時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

4、品讀第四段

秋天的雨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好吃的東西,好聞的東西,它還是一個優秀的氣象預報員呢!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找出一名同學朗讀課文,讓其他同學思考填空題“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 (大家)冬天快要來了。”

(這樣的填空設計既使學生抓住了段落的主要內容,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概括能力。我再結合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示相應課件,使學生對課文進一步加深理解。)

5、引導學生齊讀最後一自然段,(課件)教師對全篇進行總結。

6、美讀課文。此時學生通過學文得到美的薰陶、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美。最後,以輕柔音樂為背景,請學生隨着音樂美通讀全文,昇華情感,積累語言。

研讀課文這一環節,體現了以下四個特色:

結構清晰。

突出了讀的訓練。重視閲讀興趣的培養,重視讀中積累。

突破了重難點。

(四)文章練習,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積累,學科之間的整合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1、把課文中喜歡的句子和段落寫下來,背一背;

2、畫一幅秋天的畫,並且把蒐集到的一些關於秋天的詞句配在旁邊。

秋天説課稿9

一、説設計思路

水果是孩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在開展《秋天的水果》的主題活動時,孩子們的興趣度較高。當品嚐水果時,有的孩子發現水果裏面有籽的,為了拓展孩子的經驗和視野,進一步瞭解多種水果的種子,我選擇了《蝸牛和蘋果》。

二、説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者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目標為:

1、通過看一看、講一講、排一排,瞭解,《蝸牛和蘋果》的故事內容,知道蘋果的種子會發芽。

2、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能認真傾聽同伴的發言。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幼兒瞭解故事內容,知道蘋果的種子會發芽。難點定位於:根據故事內容進行圖片的排序。

二、説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老師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讓幼兒通過分組交流,一起來把故事排排隊,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説過程:

1、在導入環節,我出示兩張圖片,通過開放的提問:“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小蝸牛為什麼哭了?”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與思維,並鼓勵幼兒大膽地猜測與表達。

2、當孩子完整欣賞了故事內容後,孩子們進行分組交流與討論,並根據故事內容排圖片。分組是讓幼兒自由結伴,培養自主性。當孩子們在排圖片時,鼓勵幼兒之間相互商量,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3、我和孩子一起來討論:“蘋果樹是從哪裏來的?”並切開蘋果,引導幼兒觀察裏面的種子,發現祕密。

4、我準備了梨、石榴等多種水果,並切開,讓孩子觀察比較水果的種子,拓展幼兒的經驗。

秋天説課稿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説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

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來説這節課——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設計、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文章以親情為主題,以不同的生活為背景,抒發了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學習本單元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作為敍事性散文作品,《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秋天的懷念》選自《史鐵生作品集》,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身患絕症的母親忍受着病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他、照顧他的事情,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本文語言樸素、真切,寫出了作者生活的真實體驗,在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學情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升入國中的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樂於探究,尤其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重,他們樂於發言,課堂上能與老師保持良好的互動,與同學積極合作、共同學習。但是也存在情緒不穩、浮躁等問題。鑑於他們的生活經驗所限,對於特殊境遇下如何體會深沉無私的母愛會有所困難。

根據學生掌握的已有知識,他們對敍事類散文並不陌生,通過本單元第一課的學習,他們大多已經初步掌握了整體感知敍事類作品的一般方法。在課堂中已有了初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但也可能會遇到:理解問題、分析問題不夠深刻,語言表達不夠準確等。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及存在的問題,我確定了下列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母親的“好好兒活”,分析母親的形象,理解母愛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由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聯繫學生生活體驗,引發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的思考。

教學重點:

通過母親的“好好兒活”,分析母親的形象,理解母愛的內涵。

教學難點:

由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聯繫學生生活體驗,引發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的思考。

四、教法學法

教法的運用:根據文章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教學,以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閲讀感知法:遵循閲讀的整體性原則,引導學生反覆閲讀文本,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2、問題引導法:用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文本,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3、啟發式教學:以啟發、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同時利用小組合作,促進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

4、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教學的手段,擴大教學容量,優化學習效果。

學法的滲透:教是為了不教,本節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滲透學法。

1、品評賞析法:學習過程中,對文中精彩的語句、段落進行品評、賞析、積累。

2、討論交流法: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3、小組合作法:隨着自主、合作、探究成為語文學習的新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一種新的學習組織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交流學習體會,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設計

在對教材和學生分析的基礎上,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基本原則,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配樂朗誦《合歡樹》片段,引導學生體會兒子對母親的愛,進入主題,這篇書寫着母親對兒子愛的《秋天的懷念》。

設計意圖:聯繫本單元的內容,喚起學生曾有的情感體驗,通過朗讀,為下文的學習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情感鋪墊。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前提下閲讀文章,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2、為什麼會在秋天懷念?

要求:邊讀邊在文中劃出相關的語段,瞭解文章的情節。

設計意圖: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閲讀,主動學習,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同時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簡潔準確表達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分析形象

通過熟讀、品讀文章,理解文章所藴含的情感,以深入理解文章,解讀人物。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母親是怎樣“好好兒活”的,分析母親的形象。

2、母親是怎樣教導我要“好好兒活”的,理解母愛的內涵。

要求:品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母親動作,語言和神態的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並圈出重點詞,仔細品味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然後小組一起交流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讀、品讀文章,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補充背景,增進學生對寫作背景的瞭解,進而討論交流、分析鑑賞文中母親的形象,母愛的內涵,增強學生語言的感悟能力,以達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積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分析方法,感悟博大深沉的母愛,突出教學的重點問題。

(四)再讀課文,引發思考

在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補充文章的寫作背景知識,讓學生再讀文章,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引發思考。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

2、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要求: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段落,帶着感情誦讀,思考。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好好兒活”的含義,把握文中“我” 是怎樣“好好兒活”的?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思考當下我們應該怎樣做到“好好兒活”,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問題。

(五)重讀課文,知識拓展

通過學生再讀文章,瞭解文章在敍述方式上的特點,從而拓展知識。

本環節設計的問題是:

1、瞭解敍述方法——“插敍”

2、文中插敍的內容和作用

要求: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插敍的內容,思考其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敍事性散文常用的敍述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日常寫作中掌握插敍這種方法技巧。

(六)佈置作業,讀寫結合

1、閲讀史鐵生的名篇《我與地壇》。

2、學了這篇文章,你對母愛有什麼新的認識?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母愛的理解。(200字左右)

總之,本節課我將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原則,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秋天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秋天》是一首現代詩,主要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語言美麗,每一節詩都相當於一幅美麗的圖畫。

(2)明確教學目標。

以讀代講,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美,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與情趣。

二、説教法

詩歌重在朗讀,嘗試把詩的意境美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所以這節課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來完成。因為每個人的感悟與感受都不同,所以在備課時未用一些美麗畫面,也未用錄音。想讓學生用心自己去感悟、理解,然後得到自己的收穫。

三、説學法

在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學習詩歌的方法,例如朗讀:讀出力度、讀出長度、讀出速度;讀課文一讀字音、再讀節奏、三讀意境;抓住一些重點詞語去推敲,去分析感悟,這都是學習詩歌的一些方法。

四、説教學程序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

由讀導入,步步深入。以“秋”貫穿整個課堂,説秋、誦秋、品秋,誦讀出秋意,達到課堂的高潮,這一點做的不夠很好。作業也是為了進一步品秋,讓學生對課文有進一步的思考。

2、説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安排。

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悟,這一點做到了。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學,教師不是簡單的教給,而是給予一定的影響,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説明重點與難點的處理。

重難點放在了誦秋上,每一節詩都突出幾個詞語,在誦讀中感悟、理解。

4、説明採用哪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簡單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心中有數,更加明確我們課堂要做的事及步驟。

5、説清楚課題的板書設計和設計意圖。

板書是對課文內容的整理,因為前面誦讀部分做的到位,歸納概括就很容易了。在板書部分點明熱愛讚美的情感。 簡單,明白為目的。突出中心、主題。抓住三幅圖內容及作者的情感來設計,讓學生明白,且印象深刻。

朗讀的課文以後講時,讓學生先讀,再做指導,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記住課堂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

秋天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此次繪畫活動選自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學前班用書下冊,第六單元活動《我的秋天》。因為秋天來到了,景色非常美好,孩子們十分感興趣,也非常需要了解和知道有關秋天方面的知識。同時這一單元的內容在教材中站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有許多故事、兒歌、歌曲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了介紹,可見秋天內容在下冊教材中是孩子們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內容。本次活動是在科學認識秋天的特徵;音樂學習歌曲《秋天來了》;歌曲表演《秋天在哪裏》的基礎上展開的繪畫活動。符合季節變化的需要;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符合孩子們的心理需要。題目改為《我喜歡的秋天》,更能表達出孩子們盼望秋天熱愛秋天的情感。

2、幼兒情況分析

我們班是學前班,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相對是比較強的,但在語言表達、動手操作、發現和觀察、對美的創造和表達以及集體創作等能力上還需要加強,所以我決定在我們班開展這次以小組為單位的集體合作繪畫活動《我喜歡的秋天》,不但讓孩子們學到了知識還鍛鍊了孩子們友好合作、團隊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

3、重點和難點

熟練掌握秋天的特徵,抓住秋天裏有代表性的景色進行繪畫創作,能夠統一構思和意見。在繪畫的過程中鍛鍊小朋友們友好合作、互動交流、積極配合等多種品質和能力。

4、教學目標

(1)讓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的繪畫、剪貼等手工技能,合作表現秋天的美麗景色。

(2)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及相互協作的精神。

(3)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及對美的表現力。

5、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一份,(內容為秋天裏的各種景色)。MP3動畫歌曲一盤《秋天》

學具:白紙六張、蠟筆、鉛筆、記號筆、皺紋紙、旅遊帽、獎品若干。

活動:孩子們在課前進行觀察秋天和找秋天的活動。

二、説設計

(一)教法

我主要採用是提問法、充實法、討論法、評優法、總結法、動靜結合法。通過提問讓小朋友們説出在課前他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秋天的活動的,看到和感覺到了那些秋天的特徵。通過充實法孩子們觀看課件豐富視野,補充了認識的不足。通過討論法,孩子們決定本組要進行的.繪畫或手工創作內容。通過評優法,鼓勵優勝合作的小組增強集體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通過簡短總結法,老師説出孩子們的成績和不足,肯定大家合作的精神。最後動靜結合法,不但輕鬆了孩子們的身體,振奮了孩子們的精神,還使本次活動得到了提升。

(二)學法

孩子們課前先要進行觀察秋天特徵的一些活動,這樣有利於豐富思想和回答問題。再讓孩子們在觀看課件,欣賞美麗的秋天景象,豐富和加深對秋天特徵的認識,有助於下一步的繪畫創作。接着孩子們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既要進行命題的討論和還要進行分工的討論。孩子們在進行繪畫創作過程中,分成六個組進行集體繪畫,大家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獻計獻策。最後孩子們一起觀看動畫,邊唱邊跳《秋天在哪裏》,人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三)教學程序

1、提出問題,引發幼兒的興趣。

(1)師:秋天到了,秋姑娘悄悄的飛來了,小朋友你感覺到秋天的來臨了嗎?(出示秋姑娘教具)

(2)師:老師讓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星期日一起走出家門上大自然中去尋找秋天,誰找到了?給我們大家講一講。

(3)幼兒回答各種各樣的所見所聞。

2、觀看動畫,加深豐富幼兒對秋天特徵的認識和印象。

(1)秋姑娘飛來了,灑落大地一些五顏六色的落葉

(2)秋雨下了,天氣怎麼樣啦。

(3)小鳥飛來了,唧唧喳喳的叫着,他們在商量着什麼?銀杏在隨風輕擺。

(4)拖拉機響了“嘟嘟嘟”,農民伯伯忙着收割了。

3、激發起幼兒興趣然後進行分組討論,確定繪畫創作和手工創作命題。

(1)師:秋天太美了,我們怎樣才能把秋天留下來呢?除了繪畫,還可以怎樣做呢?

(2)幼兒開始進行分組討論怎樣表現,老師及時肯定並進行簡單示範。

4、幼兒開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作表現《我喜歡的秋天》。由組長帶領進行如何佈局?畫什麼?做什麼?明確分工,教師巡迴進行指導。

(1)幼兒分成幾組,可進行繪畫《秋姑娘》;手工《菊花》;《銀杏葉兒》;繪畫《小鳥》等的創作。

(2)幼兒進行繪畫,教師進行全班指導和個別指導。

讓孩子們在繪畫和手工創作過程中準確和熟練的表達出自己眼中看到的和心中想象的秋天景色。學會合作繪畫並有統一的構思和意見。

5、進行作品展評,請完成繪畫和手工創作的小朋友代表講述作品的內容和想法。選出最美的秋天景色圖,並進行發獎。

6、教師簡短總結。

小朋友們在這次《我喜歡的秋天》繪畫創作中學會了許多本領,如:學會了觀察、構思、佈局還學會了分工與合作,因為小朋友們想自己小組取得勝利就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只有集體合作速度才能加快、力量才能更大、智慧才能更多,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7、動靜結合,增強氣氛。

播放動畫歌曲《秋天》,小朋友們一起進行歌表演,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

8、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高高興興走出教室,上大自然中去遊戲、去觀察秋天了!

秋天説課稿13

 一、單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於“關注自然”單元。本單元選取的都是一些文情並茂的優美詩文,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閲讀方法的指導。

《秋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詩人用情味深長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三節詩組合成三幅既流動又整合的秋天意向,抒發了對秋天的喜愛與讚美之情。這首詩內容簡單易懂,教學的重點是通過讓學生反覆誦讀,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詩歌的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應通過學習此詩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更要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課文語言優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圖精美,使學生獲得閲讀的樂趣與美的薰陶,是一篇培養學生觀察、朗讀、想象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教材。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

教學目標的預設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徵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討論、採訪、評價等語言實踐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的預設:依據以上幾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説教法

1、教學的設計理念

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3、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引秋)、問題導引法(品秋)、討論質疑法(品秋)、誦讀法(誦秋)。

4、説學法

在指導過程中,要先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我準備圍繞“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作者介紹”、“朗讀詩歌”、“整體把握”、“想象畫面”“課堂小結”這六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我先請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自己對秋天的瞭解,接着,通過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和歡樂的音樂渲染,創設秋天的田園風光情境,邀請學生去旅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的興趣。

(二)、作者介紹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簡單介紹作者,然後由教師補充何其芳的有關文學常識,以使學生在充分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把握詩歌的形象和意境。

(三)、朗讀詩歌

採用教師範讀、指名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逐節朗讀課文,對文中重點字詞句進行正音,課文的'第一節難懂的詞就比較多,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流利地朗讀。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

誦讀提示:《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清淨、清甜、輕柔的氛圍和神韻,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在誦讀中把握、表現詩歌的這種情感。本環節以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四)、 整體把握

1、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説説看了圖片,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詩歌描繪了幾幅圖畫?請學生試着給他們取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3、從詩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閲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五)、細讀課文,慢慢感受秋天的美景,想象秋天的畫面。

讓學生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他自己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1、小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畫面説給四人小組的同學聽,其他三位同學適當給予補充或指出不當之處,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生活,有感情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秋天景色的美麗,感受秋天到來的氣息。

2、課文的第2、3兩個自然段分別描繪了早晨農人打魚後歸來的景象和牧羊女思念放牛郎的美麗情景。我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以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學課文中的這兩個自然段,接着以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讀有關句子,再説喜歡理由。在全班交流時,我根據學生髮言適時引導。

課文第三段描繪的少女思戀圖對學生來説好奇心就更大了,我先讓學生自學文本,有選擇性地品悟語句,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出示圖畫,通過進一步朗讀體驗,感受秋天唯美的畫面。

3、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閲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4、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設計意圖:教師可在學生試背過程中,出示與詩文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回憶詩文,進行背誦。這可以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鍛鍊,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六)、課堂小結。

《秋天》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裏的各個意向和諧統一,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淨、清遠、清甜、輕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到極致。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後農閒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閒、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作業:1、秋天什麼令你最感動?模仿兩首詩的寫法,寫一兩句現代詩,寫一寫你心目中秋天最美的東西。

設計意圖: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2、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三.

比較《秋天》與《秋景》,説説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異同。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板書設計:

農家豐收圖

鄉村秋景圖 霜晨歸漁圖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少女思戀圖

這就是本課堂的板書設計。以上僅僅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認識,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秋天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秋天的雨》。本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以秋雨為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來,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因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繽、枚、爭、勾、喇、叭、厚、曲、豐”等11個生字。會寫“盒、顏、料”等13個字。能讀寫“顏料、淡黃、豐收、一曲”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喜歡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對秋雨的喜愛。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所以,制定此教學目標,重在使學生在讀中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抓具體的語言文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好課文。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課文中描寫的秋天美景,體會作者對秋雨的喜愛之情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説教法

(一)情境創設法

一位教育家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我充分利用一些教育資源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興致高漲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二)朗讀指導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閲讀教學應達成的重要教學目標,老師必須有策略地對朗讀進行指導。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我將合理運用多媒體,以情景助讀。

四、説學法

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非常適於朗讀,葉聖陶先生説:“美文需美讀。”所以,我指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情境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等學習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讀中運用。

秋天説課稿15

《秋天的懷念》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三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地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作者藉助對幾件平常小事的細緻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接受一次“愛”的教育;二是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

一、説教學設計: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板書:10*秋天的懷念)

導語:圍繞“秋天的.懷念”你想知道什麼呢?

(二)質疑導讀,激發興趣

1、題目的中心詞是什麼?

2、你能就中心詞提幾個問題嗎?(如:懷念誰?為什麼懷念)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初讀課文,讀中感知“愛”

1、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

2、通過讀你知道了什麼,能告訴大家嗎?

3、小組交流,談收穫

[設計意圖:梳理課文內容,使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印象,初步瞭解母親對“我”的愛。]

(四)精讀課文,讀中感悟“愛”

1、請同學們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瀏覽課文。

2、從文中找出你最受感動的地方,並説説為什麼最受感動。

3、交流品悟,教師點撥。

(品讀母子的言行,抓住三次“悄悄地”,充分感悟母親內心的痛苦、悲傷、堅強與對兒子深沉的愛)。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生與生、組與組、師與生等多邊合作突破重難點,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五)感情讀,讀中體會“愛”

1、指導朗讀

找出三處“悄悄地”,朗讀時體會母親關切、焦急、無奈、忍耐的心情。

2、同桌品讀

3、交流體會(板書:堅強、偉大、無私)

導語:母親對兒子是這般細微的關愛與呵護,她對自己呢?兒子當時知道嗎?

(六)拓展延伸,進行“愛”的教育。

1、創設情境:假如你是作者史鐵生,而今天又正好是清明節,面對母親的遺像,你想説些什麼。

2、學生進入角色,進行口語表達訓練。

二、説關鍵處的處理

教這篇課文時,我着重指導學生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以培養學生的自讀、自悟能力。在交流評價中變單向為多向,讓學生都動起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

本課主要採用“初讀—精讀—感情讀”三步式讀書方法,引導學生自學,從中滲透“合作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對話、動作、情態這些細節的刻畫,通過對比來體會母親的深情,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愧疚,熱愛,懷念之情,並組織學生通過口語表達,進一步感悟母愛的偉大,使學生受到愛的教育,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水平。

三、説板書的設計

本課的板書主要抓住暴怒、摔向、擋在、悄悄地這幾個關鍵詞語,作者癱瘓後的心情“暴怒”以及母親對作者的“安慰”,後來母親得肝病“去世”,作者對於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通過這幾個簡練概括文章內容的詞語,最終昇華為“母愛的偉大”,使學生受到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