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小班説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1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説課稿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小班説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小班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及設計思路

顏色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顏色遍佈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可以説我們生活在一個佈滿顏色的世界裏,萬物沒有了顏色,我們的生活也會暗淡無光,顏色使世界美麗,顏色也美化幼兒的心靈,所以我們的生活及我們生活的整個世界是不能沒有顏色的。

每當孩子們在玩積木時,他們常常會對五顏六色的積木愛不釋手、每當孩子們在幼兒園吃了營養飯時,他們回家後會對爸爸媽媽説:“幼兒園的飯真漂亮,可好吃了”、每當孩子們畫完一幅畫時,他們會對自己的作品有一種特別的滿足感,那是因為顏色的魅力。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現在的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認識顏色——紅黃綠”。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將活動目標確立為以下三個方面。

1、認識目標:認識、區別紅色、黃色、綠色,在活動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

2、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驗與老師和同伴遊戲的快樂,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三、説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活動目標而服務的,活動準備必須與活動目標的需要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紅色、黃色、綠色盒子、卡片、舊報紙以及環境佈置,同時又考慮了幼兒已有接觸過顏色的生活經驗。

這個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認識、區分紅色、黃色、綠色;難點是在活動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

四、説活動過程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去完成。

(一)認識顏色

活動一開始,我以“神祕的盒子”引出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當第一個紅盒子展示在幼兒面前時,我故作打不開狀,引導幼兒説出:“紅盒子紅盒子快打開”,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説出:“綠盒子綠盒子快打開”“黃盒子黃盒子快打開”,以強化幼兒對顏色的認識。當在最後一個盒子中找出紅、黃、綠三個太陽寶寶時,引導幼兒找一找身上有這種顏色嗎?説一説你還看過這種顏色的什麼東西?在這裏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非常寬鬆的語言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想説、敢説、有機會説,在激發幼兒對顏色興趣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口語。

(二)找顏色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找太陽寶寶”的遊戲,我將太陽寶寶擬人化地編成一個簡短的故事,激發幼兒去尋找太陽寶寶的興趣,為了讓幼兒能親身體驗尋找太陽寶寶的樂趣,我佈置了一個大花園,讓幼兒在這身心愉悦的環境中去感知、去尋找,當幼兒找到太陽寶寶時,引導幼兒説出太陽寶寶的.顏色,幫助幼兒將太陽寶寶貼在身上。

在這個環節中我始終是孩子發展的幫助者和引導者,通過讓幼兒在遊戲中找一找、説一説,進一步加深對顏色的認識。

(三)尋找相對應的顏色

這個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大灰狼來了”的遊戲,對於剛入園僅二個月之久的小班幼兒來説,要在音樂停止的瞬間,快速找到與自己身上,太陽寶寶顏色相同的大圓,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在遊戲中我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張舊報紙,舊報紙上分別畫有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大圓,對能力弱的孩子、膽怯的孩子,我則去幫助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於能力強的孩子,我則鼓勵他們大膽的去尋找與自己顏色相對應的大圓,從而使每個幼兒都有獲得成功的愉悦心情。

五、説教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講述法、遊戲法、啟發聯想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活動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六、説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觀察、講述、遊戲,讓幼兒認識和區分紅色、黃色、綠色。並儘量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鼓勵幼兒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和辨別能力。

七、説延伸活動

課後讓幼兒在美工區運用塗色的方法,給每個區域製作不同顏色的標記牌;在益智區放置各種顏色的物品,讓幼兒按照顏色進行分類;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相關的顏色活動。

八、活動小結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個體差異,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由易到難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幼兒在直接觀察、直接體驗、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着知識經驗。

我在本活動中始終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體現了新型的師幼互動關係。

小班説課稿 篇2

【活動意圖】

白菜是孩子們再熟悉不過的菜了,這種菜的菜葉一層一層裹得很緊,摸起來感覺硬邦邦的。開展卷心菜的遊戲,不但可以加深孩子對白菜的認識,發展幼兒跑步動作的協調性,同時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遊戲的.快樂,培養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跑步動作的協調性。

2、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遊戲的快樂,培養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大白菜一棵(切開的) 《健康歌》音樂光盤

【活動過程】

一、 熱身運動

幼兒隨着《健康歌》音樂做熱身運動。

二、 遊戲活動

1、展示白菜(切開的)引導幼兒説出白菜的樣子及吃法。

2、做遊戲

(1)講解遊戲玩法及規則

玩法:10人左右,手拉手站成一列,站在最前邊的同學是“白菜心”,遊戲開始後,大家一邊有節奏地説:“卷呀,卷呀,卷白菜!卷呀,卷呀,卷白菜!……”一邊以“白菜心”為中心點來卷繞,中途掉隊者將會被淘汰,其出場後,遊戲繼續開始,且速度逐漸加快,最後的獲勝者做下一輪遊戲的“白菜心”。

規則:遊戲中不能掉隊,中途掉隊者將會被淘汰。

(2)師幼示範玩法:教師做“白菜心”,幼兒圍繞“白菜心”為中心點來卷繞。

(3)男女生各玩一次

(4)男女生pk

勝利的小組表揚一下自己,失敗的小組為大家表演一個節目,活躍一下氣氛,鼓勵他們好好努力,下次你是最棒的。

3、放鬆運動

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做自由放鬆運動。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和其他小朋友繼續玩捲心菜的遊戲。

小班説課稿 篇3

一、説設計意圖

這個活動選自小班上冊主題二中的活動四《給媽媽的媽媽送甜蜜》。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家裏的小寶貝,全家人寵愛着,驕橫、任性、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關愛別人。所以活動的設計旨在讓孩子通過故事講述,感受親情的美好與甜蜜,懂得“感恩”,加強孩子與家人的情感交流,主動表達對他人的愛,多擁抱,多交談,同時發展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説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結合小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能力差,以自我為中心等方面。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擁抱、親吻、關懷是一種甜蜜的親情。

2、 學習用多種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愛。

3、 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目標中提到: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擁抱、親吻、關懷是一種甜蜜的親情,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活動的重點。小班剛入園的孩子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或是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難點是:鼓勵幼兒大膽的起來發言。

三、説活動準備

為了讓孩子能進入故事情景中, 我們需要:《給媽媽的媽媽送甜蜜》故事掛圖,這是我們平常的教學活動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教具。

四、説教法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孩子的分析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

情境教學法:我用故事掛圖進行教學,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提供具體形象的情境,使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故事環境中。

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激發他們大膽表現自我的慾望。

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是邊講便提問的方式組織這次活動。例如首先提出如:小松鼠要給她的媽媽送甜蜜,你們猜她會送什麼甜甜的禮物呢?等等這些問題有利於讓幼兒積極動腦筋,鼓勵他們大膽發言,給他們提供發言的機會。

五、説活動過程

(一)導入:請出小客人

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介紹兩位小客人,是誰呢?直接出示掛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傾聽故事,感受親情

在這個環節,我將採用邊講便提問的方式講述故事。

1、這一天,小松鼠給媽媽準備了禮物,小朋友有沒有收到過別人的禮物,比如:過生日的時候、過新年的時候。(有的孩子可能不理解什麼是禮物,所以要給孩子必要的提示,簡單理解禮物這個詞語:禮物就是為了表示愛而贈送的東西,為下一個問題做準備。)

2、小松鼠愛媽媽,要給她的媽媽送甜蜜,到底為媽媽準備了什麼禮物呢?小朋友猜一猜?(因為理解了什麼是禮物,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會非常積極的來回答問題,讓幼兒先猜,啟發幼兒動腦筋去想,根據小朋友的回答,教師用簡單的圖示加以記錄,如“可能是糖”,就畫在黑班上,將幼兒的回答結果展示在黑板上,更能激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回答完後出示掛圖二接着講,講到

3、媽媽的媽媽就是外婆呀!這時有一個問題:爸爸的爸爸是誰呀?……(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

4、讓幼兒猜送給外婆的會是什麼禮物呢?(這個問題因為有了剛才猜到的那些經驗,孩子們一定會更加積極,我們可以讓那些不太表現的孩子來回答,鼓勵他們來表現)原來媽媽的禮物是一條長圍巾。

5、小松鼠想起外婆最喜歡自己的吻,就給了外婆一個甜甜的吻,小松鼠並沒有送給外婆糖、巧克力等禮物,只是一個甜甜的吻,外婆為什麼還那麼高興?教師小結因為他們的要就很簡單,只要送給他們一個吻,一個擁抱,就會覺得好幸福!(感受親情的美好與甜蜜)

6、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對故事內容的完整梳理)

(三)鼓勵表達對親人的愛

1、老師擁有你們這些可愛的小朋友,好幸福呀!你們可以送給老師什麼樣的甜甜的愛呢?(鼓勵幼兒給老師送甜蜜的禮物:擁抱、親吻、説一句甜蜜温馨的話等)

2、説一説:甜甜的愛還可以送給誰?(加強孩子與家人的情感交流,主動表達對他人的愛,同時鼓勵幼兒大膽表現,發展語言能力)

六、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後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等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

整個活動,孩子們不是端坐靜聽,而是積極動腦思考;老師不是單純講故事,而是以情感吸引孩子們,和孩子們一起讀故事。當我們用心去設計、組織一個教學活動,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收穫是那麼大!我們老師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願老師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小班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們:

大家好,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在這兒分享我從教以來的第一次説課我感到非常高興。我説課的題目是《認識顏色》,我主要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課:一、説教材及設計思路。

二、説活動目標。三、説活動重難點。四、説活動準備。五、説教法、六、説學法。七、説活動過程。八、説活動反思。 一、説教材及設計思路

顏色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顏色遍佈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可以説我們生活在一個佈滿顏色的世界裏,萬物沒有了顏色,我們的生活也會暗淡無光,顏色使世界美麗,顏色也美化幼兒的心靈,所以我們的生活及我們生活的整個世界是不能沒有顏色的。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現在的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認識顏色——紅黃藍綠”。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將活動目標確立為以下三個方面。

1、認識目標:認識、區別紅色、黃色、藍色、綠色。

2、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驗與老師和同伴遊戲的快樂,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認識、區別紅色、黃色、藍色、綠色。 難點:讓幼兒在活動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

四、説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活動目標而服務的,活動準備必須與活動目標的需要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磁性教具,這四種顏色的氣球及環境佈置,同時又考慮了幼兒已有接觸過顏色的生活經驗。

五、説教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講述法、遊戲法、啟發聯想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活動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六、説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觀察、講述、遊戲,讓幼兒認識和區分紅色、黃色、藍色、綠色。並儘量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鼓勵幼兒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和辨別能力。

七、説活動過程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去完成。

(一)認識顏色

活動一開始,我以“色彩鮮豔的氣球”引出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接着,通過出示磁性教具教幼兒認識顏色,

(二)尋找相對應的顏色

這個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讓幼兒在教室裏找出相對應的顏色,再引導幼兒找一找身上有這種顏色嗎?説一説你還看過這種顏色的什麼東西?在這

裏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非常寬鬆的語言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想説、敢説、有機會説,在激發幼兒對顏色興趣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口語。對能力弱的孩子、膽怯的孩子,我則去幫助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於能力強的孩子,我則鼓勵他們大膽的去尋找相對應的顏色,從而使每個幼兒都有獲得成功的愉悦心情。

(三)找顏色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找氣球,説顏色”的遊戲,我先讓幼兒找到自己喜歡的一個氣球,然後引導幼兒説出這個氣球的顏色,如果説對了,就把這個氣球將給這個幼兒。在這個環節中我始終是孩子發展的幫助者和引導者,通過讓幼兒在遊戲中找一找、説一説,進一步加深對顏色的認識。

八、活動小結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個體差異,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由易到難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幼兒在直接觀察、直接體驗、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着知識經驗。

我在本活動中始終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體現了新型的師幼互動關係。

九、説活動反思

1、課前準備還不夠充分,教具不夠新穎。

2、在教幼兒認識顏色時,方法太單一。

3、應變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回答幼兒的臨時性問題。

4、讓幼兒找相對應的顏色時,只把幼兒的思維限制在教室裏,不能使幼兒大膽想象,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給幼兒更大的空間,讓幼兒大膽走進生活,勇敢説出生活中與之相對應的顏色。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能力。

小班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小班的孩子由於年齡小,生活知識經驗還不豐富,所以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較弱。新《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所以,對小班的孩子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今天,我選擇了在幼兒生活中容易被忽視但卻經常發生安全事故的“上下樓梯”這一孩子熟悉的生活情景作為教學重點,精心設計了這節《上下樓梯中的安全》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初步學習在生活中自我保護的能力,並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

2、目標定位: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滿足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情感的需要,我把目標定位如下:

(1)學習兒歌《上下樓梯歌》,讓幼兒瞭解上下樓梯的正確方法。

(2)初步樹立幼兒生活中的'安全意識,養成上下樓梯靠右行走,不追逐打鬧,照顧前後的良好安全習慣。

3、重難點分析:

(1)重點:教會幼兒上下樓梯的正確方法。

(2)難點:讓幼兒懂得上下樓梯安全的道理,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4、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自制邀請函,多媒體課件

(2)經驗準備:幼兒已有上下樓梯的經驗(最好能拍攝幼兒上下樓梯的照片做為情景再現使用)

二、説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動靜交替。

1、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畫面呈現幼兒面前,讓幼兒在此過程中獲得直觀的感知,並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提問啟發式:

在各個環節,都相應的設置了問題,逐漸引導幼兒對活動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情景教學法:

讓幼兒將平時的不太注意的行為提煉出來,再次着重親自體驗感受上下樓梯的正確方法。

4、遊戲體驗法:

寓教育於遊戲之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三、説學法

教學活動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本次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有:觀察分析法,討論法,互動法等。

四、説過程:

環節一:導入活動,激發興趣(課件:美羊羊邀請函)

1、出示邀請函,讓幼兒猜想裏面會是什麼?(引出路線圖中的樓梯)

2、教師啟發式提問,“平時我們是怎樣上下樓梯的?”、“上下樓梯時我們要注意什麼?”

(“猜一猜”的形式設計,為幼兒設置了懸念,給活動籠上了一層神祕感,使活動一開始師幼雙方都以開放的心態進入氛圍)

環節二:組織幼兒交流討論,總結正確的上下樓梯的方法。 1、你們認為哪幅圖上的小朋友的行為是安全的,哪些行為是不安全的?

2、為什麼你認為他們的行為不安全?(請小朋友觀看課件)

(喜羊羊)小結:我們在上下樓梯時靠右走,集體上下樓時要照顧前後,排好對一步一步兩腳交替走,不要急,不要擠。

(由於小班的幼兒年齡小,他們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多以直觀的感受為主,為此,我將上下樓梯的一組行為製作成幻燈片,讓幼兒在看幻燈片的過程中能直接感知,教師鼓勵幼兒想一想,然後積極主動表述圖片中的內容並分析,同時也有助於幼兒觀察力的培養)

環節三:遊戲《小衞士闖關》 為了幫助幼兒加強的安全意識的掌握,本環節我設計了“闖關”的遊戲。我採用搶答的形式來組織,幼兒對各類安全事件快速地進行判斷,在幼兒判斷後,出現一個可愛的“笑臉”提示,進一步幫助提高正確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複雜的説教變成了有趣的遊戲,可愛的“笑臉”增添了幾分童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環節四:

(1)學習兒歌《上下樓梯歌》。幼兒有了知識的積累、經驗的提升後,對兒歌掌握速度較快

(2)帶領幼兒出發去青青草原,體驗正確上下樓梯的方法。

(引導幼兒邊讀兒歌邊體驗,在這個環節我設置了學習兒歌就是為了讓幼兒能將上下樓梯的安全牢記心中,加深印象)

結束,音樂《別看我是一隻羊》

各位老師:安全教育的成功需要不斷探索,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不斷讓幼兒掌握更多的自我保護的方法,同時,在今天的此項活動中的更多不當之處,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附兒歌:

上下樓梯不推擠,一個一個跟得齊。

手扶欄杆慢慢走,一階一階走上去。

下來還是靠右邊,一個一個有順序。

保證安全是第一,一定一定要牢記。

小班説課稿 篇6

一、説活動選材:

我的“着眼點”:源於幼兒興趣,進一步提升與整合。

蝴蝶的成長過程是一個探究性很強的內容,所藴含的知識點多,可以選擇不同的領域來進行教學活動。本次活動,在之前的小班教材中,已進行過“蝴蝶”這個主題,幼兒有所接觸。活動後,幼兒間常常互相談論着關於毛毛蟲與蝴蝶的話題,並對區域中“三隻蝴蝶”的故事操作材料非常感興趣,玩得樂此不疲。同時,我也發現:幼兒雖然對蝴蝶的成長過程有所瞭解,但掌握的知識點還是比較零散的。考慮到幼兒的興趣所在和發展需要,我設計選擇並實施了本次科學活動:蝴蝶是怎樣長大的。

二、説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①通過觀察、交流與操作,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蝴蝶的成長過程。

②嘗試用肢體表現蝴蝶的成長過程,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

2、活動重點:進一步瞭解蝴蝶的成長過程。

3、活動難點:能準確説出蝴蝶成長過程中的四個關鍵階段名稱(卵、幼蟲、蛹、成蟲),並進行正確排序。

分析:目標1是本次教學的主導目標,旨在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是本次教學的重點所在。幼兒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給予幼兒正確的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其中“能説出蝴蝶成長過程中的四個關鍵階段名稱(卵、幼蟲、蛹、成蟲),並進行正確排序”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在,因為當幼兒能獨立進行操作、正確將蟲卵變蝴蝶的圖片對應排序,這就意味着他們能將新學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經驗進行實踐運用了,從接受、理解、內化、再到運用,這個過程對幼兒來説是更高層次的,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為突破活動的重難點,我主要採取以下策略:

1、多媒體教學中形象感知。教師通過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刺激幼兒的感官,從而幫助幼兒直觀地感知蝴蝶的成長過程,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思考與講述,為解決活動難點做好鋪墊。

2、自主操作中實踐運用。幼兒的認知能力是在與材料的互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本活動,我提供了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四個生長階段用數序表示,降低幼兒排序的難度,鼓勵幼兒自主操作與排序。考慮到不同幼兒能力的差異性,我前後安排了兩次操作,步步深入,引導幼兒在“同伴互學”和“教師引導”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3、肢體表現中生動體驗。小班幼兒思維正處於“直覺行動性”、“具體形象性”階段,活動最後環節,我運用開頭巧虎的多媒體動畫片段,通過播放一段輕鬆、充滿童趣的`音樂,吸引幼兒主動參與肢體表達、和老師進行愉快的互動體驗,使幼兒的技能伴隨着情感進入學習興趣高潮,也為本次活動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三、説活動準備:

教具:1、“蟲卵變蝴蝶”的課件、歌曲音樂磁帶

2、“蟲卵變蝴蝶”圖片四幅,活動教具:卵、毛毛蟲、蛹、成蟲。

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四、説活動過程:

環節鋪陳

活動環節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

情景導入

教師出示“蝴蝶”玩偶,引發幼兒思考:蝴蝶是怎樣長大的。 可愛的玩偶形象自然地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動當中來,積極參與講述。 ★此環節主要目的:提取幼兒已有經驗。

觀看視頻

1、 完整欣賞巧虎視頻 2、 鼓勵幼兒展開講述與表達。提問:蝴蝶是怎樣長大的呢?你們知道它的生長過程嗎? 3、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重點引導幼兒認識四個蝴蝶的關鍵階段名稱:卵、幼蟲、蛹、成蟲。 生動、充滿童趣的巧虎視頻將幼兒自然地帶入蝴蝶的成長世界,引導幼兒直觀感知,四個生長過程的圖片給幼兒呈現了一個最直接的知識點,幼兒接受得水到渠成。 ★此環節是解決難點前的鋪墊環節,主要目的:引導幼兒重點認識蝴蝶的四個生長階段。為下一操作環節的成功排序做好必要的鋪墊。

幼兒操作

1、第一次操作: ①教師講解操作要求,幼兒自主進行操作。 ②操作後交流:教師有針對性的選擇操作中出現問題的幼兒作品進行交流與講解。 2、第二次操作:以“幼幼互學”的形式引導幼兒自己發現錯誤、鼓勵幼兒自行改錯。 3、教師梳理與小結。 ★此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所在。兩次操作排序,是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採取了“同伴互學互助”和“教師引導”策略幫助幼兒成功建構新知識點,正確排序。最後的教師小結:“有序的圖片陳列”為幼兒成功完整建構本課的知識點畫上一個圓滿的句點。

嘗試表現

播放音樂蝴蝶飛,鼓勵幼兒互動表演。最後“蝴蝶飛”飛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五、説活動特色:

其一,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隨着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但同時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怎樣的活動可以發揮多媒體課件的最佳效果呢?在本次活動中,我巧妙地選擇了幼兒喜愛而熟悉的巧虎形象,直觀地為幼兒展現了蝴蝶由卵殼中爬出,吃食後日益長大的身軀,破繭成蝶後的生動畫面,達到了傳統教具演示無法達到了逼真效果。

其二,“做中學”思想精髓的運用。

活動中,我注重讓幼兒通過操作去理解與掌握。創設機會,放手大膽地讓幼兒自己去聽、去看、去想、去講、去做、去表現。支持、鼓勵他們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極嘗試、自主探索、獨立操作、發現真知。

其三,整合教育理念的體現。

本次活動遵循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我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肢體表現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感知蝴蝶由卵到成蟲的成長過程,感受科學操作活動帶來的樂趣,個人能力也得到發展與提升。

當然,我們應該考慮到的是:由於幼兒能力發展存在“不平衡性”和“個體差異性”,可能今天這次活動兩次操作後,有部分幼兒還是未能獨立進行正確操作,我想我們允許問題的存在,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教育才不會就此終止。幼兒的問題就是我們開展下次教學的源頭所在,我想這也正體現了教育的“延續性”和 “以人為本”的特點。讓我們共同期待下次更精彩的教育之旅吧。

小班説課稿 篇7

一 指導思想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它激發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幼兒繪畫教育要求通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而新《綱要》理念指導下的幼兒繪畫教育則強調精神創造的意義;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應該是“自由地表達”、“創造性地表達”。“應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我選擇了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充分發揮想象、大膽表現的繪畫活動——會變的圓。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寬鬆的環境,尊重個體差異,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讓幼兒去感受,去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帶來的快樂。

二 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本次活動屬於幼兒繪畫活動中的`意願畫。我班一部分幼兒的美術能力處於象徵期也叫學前初期(3歲左右),而另一部分幼兒處於形象期的學前初期後段(小班下期)。在繪畫活動中表現為:動筆後構思;事先構思和隨意圖畫穿插;繪畫內容轉移;一形多義;易受他人影響。這一時期兒童繪畫主要就是用圓來描繪物體。所以,我選擇了“會變的圓”這一活動內容,通過充分讓幼兒感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圓形的物品如:太陽、蘋果、餅乾、球、臉等,啟發幼兒想象,大膽創作,表現。

2 目標分析

知識性目標:

1、 初步學習在圓形內、外添畫,象徵性地表現物品。

2、 體驗圓形變化的奇妙。

3、 引導幼兒對圓形進行相似聯想。

社會性目標:

⑴讓幼兒在愉悦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培養幼兒對美術繪畫活動的興趣。

⑵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他們獲得創造後的愉悦體驗。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大膽地在圓形內、外進行添畫,體驗創造性地繪畫的樂趣。

難點: 能自主地,創造性地聯象和添畫。

三 幼兒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繪畫興趣濃厚,從平日美術活動中幼兒的表現看,部分幼兒動手能力較差,依賴成人的指導。教師在活動中特別是評價幼兒作品時應着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有快樂的體驗。小班幼兒處於繪畫活動的起步階段,幼兒良好的繪畫習慣也有待於繼續培養和養成。。

四 教學方法設計

1 談話、提問法引出主題

談話法維護寬鬆的精神氛圍和自主表現的時空,而提問的方式又能引導幼兒靠近主題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2 觀察、學習法提高幼兒審美感受

通過觀察教師的示範及範畫,豐富幼兒經驗。

3 示範講解法讓幼兒掌握基本技能、常規。

低段幼兒是需教師分步驟示範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條有序的示範、講解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4 個別指導法為幼兒創造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

幼兒美術活動雖然遊戲性很強,又非常自由,但它並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消遣,老師在把握幼兒現有水平和每個孩子的特點的前提下,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才能出成果。

五 教學經驗準備

活動前兩天,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去找生活中的圓形的物品,

六 教學程序設計

本次活動包括

一,導入:會變的圓;

二,聯想遊戲:我的圓圈變變變;

三,添畫遊戲:會變的圓;

四,評價結束環節:幼兒相互欣賞,交流自己的作品。

首先,在導入環節,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範畫,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

然後,在聯想遊戲這一環節,教師利用讓幼兒先猜謎,後變魔術的遊戲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學習在圓形內外添畫,變出各種有趣的圖案。再鼓勵幼兒對自己畫面上的圓形進行相似聯想,這裏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教師應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想象。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點。

第三個環節就是添畫遊戲。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迴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創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環節,主要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老師及時,個別的指導突破難點。

最後就是結束環節。

本環節主要採用談話法,通過自由的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討論,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這是本次活動較重要的一環。老師要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後的愉悦體驗。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幼兒積極地,主動地,大膽地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表達出來,從而達到藝術活動的最高目標: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班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想媽媽》是老教材小託班上學期中的一個教學活動。

現在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獨生孩子,父母長輩都非常的疼愛。由於父母大多在外工作,減少了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為了彌補孩子會買一些玩具當禮物送給孩子,但是那種父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情一直連接着父母與孩子,使得孩子經常想起工作在外的父母。這首兒歌就是描寫了這樣的一個情景:寶寶在家一個人,想媽媽時抓起來旁邊的積木,學着平時打人打電話的樣子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快點回家。本首兒歌內容短小,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在字句中充分的體現了寶寶對媽媽的思念。

二、説目標

本次活動靈活性強,不受時間、季節、環境的限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立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據畫面理解兒歌內容,學念兒歌。

2、通過念兒歌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情感。

三、説重難點及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活動教學目標,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説“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經驗等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讓幼兒在原有語言經驗基礎上來學説語言“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活動的難點為: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達對媽媽的思念之情。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我的準備如下:玩具電話機、積木、掛圖。對於託班幼兒來説,由於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在活動中讓幼兒把積木當成電話能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四、説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幼兒帶來許多樂趣。託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動中處採用模仿遊戲:抓積木當電話,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的'理解兒歌內容。

2、談話法:所謂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答的一種方法。由於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就通過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通過師幼之間的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五、説教學程序

本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社會領域、語言領域的內容。我採用師生討論——圖片導入——遊戲“打電話”——學習兒歌——《好媽媽》歌曲結尾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小朋友,今天誰沒有來啊?她為什麼沒有來呢?原來她生病在家休息呢!”接着出示電話機以打個電話給她引出來課題。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為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簡明的導語直接切入主題,出示的電話機,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二)圖片導入

設計這一各環節,主要是為了讓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初步理解兒歌內容,並把“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這一語言重難點前置,通過相應動作表演來鞏固理解兒歌內容。教育不能通過灌輸來進行,必須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來進行,遊戲能引發幼兒的興趣,而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三)欣賞詩歌

將幼兒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出來,詩歌語言簡單,節奏明快,幼兒易懂易讀,在詩歌欣賞2遍之後,採用師生問答的方法,加深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四)結束活動

以一首《好媽媽》作為活動的結尾,既和活動相呼應,又能再一次引發幼兒的興趣,使孩子在快樂中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