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語文説課稿【薦】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28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説課稿【薦】

語文説課稿1

一、説教材

《 》是人教版( )年級( )冊的一篇課文,( )根據( )年級學生的特點和對教材的研究,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 1 )

( 2 )

( 3 )

其中教學重點為:

教學難點為:

二、説教法、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兒童是用聲音、形式、色彩、語言”思維的,根據( )年級學生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景設置法、多媒體演示法、點撥法和能夠拉近師生之間距離的談話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感悟法、交流討論法和勾畫圈點法。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教學我打算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 ),導入新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對學習的對象感興趣,他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上課伊始()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為下一步學習課文做好準備。

2、初讀課文,落實基礎

在這個環節,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字畫出來,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通順,再想想()“為學必先識字”識字是學習文化的開始,是閲讀的基礎,是貫穿整個國小階段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初讀課文時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本課的`生字詞。在初讀結束後,我先讓學生拿出字卡,在小組內合作認讀生字,然後利用課件出示( )( )( )( )( )等帶拼音的詞語。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然後將這些詞去掉拼音,領讀、齊讀、賽讀、指名讀,最後讓學生説識字方法,並根據學生的反應,教寫難寫的字,讓學生書空、描紅、練寫。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再加上師生之間識字方法的交流,以及課堂上的練寫,切實把低年級識字教寫落到實處。

在初讀時,我還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整體把握文章脈絡,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3、精讀研析,理解課文

掃除了字詞障礙,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上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行為,所以在對這篇課文的理解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利用分組討論,自主探究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昇華感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還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與生活緊密相連,體現了語文生活化的特點。在作業的佈置上,我讓學生自主選擇,這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外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5、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好的板書能揭示教材重點,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強化記憶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簡介

《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是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安排的一種學習形式。“遨遊漢字王國”是由“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兩個板塊組成。“有趣的漢字”分別從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小笑話、漢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漢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愛你,漢字”分別從漢字的演變、錯別字的危害、漢字的書法藝術、漢字的魅力等方面,讓學生了解中華漢字的燦爛文化。

2、教學目標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標對學生綜合實踐性學習活動重視的具體體現。它相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通過本組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到漢字歷史的悠久,知道漢字記錄並承載着中華的文明;同時還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漢字在今天同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明白漢語如今在世界上影響的逐步擴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根據本組教學的要求,結合實踐活動的特點,聯繫學生的實際,我在摸索中制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瞭解漢字的起源,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

2、認識簡單的甲骨文,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閲讀教材中的材料,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漢字的起源和發展過程。

2、學生收集有關象形文字文字的資料,通過對這些象形文字的組合、聯想,瞭解會意、指示等構字方法。

3、策劃並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漢字的趣味,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

3、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漢字的起源,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學難點:

理解會意字、指事字的構字過程,策劃小組活動。

二、説學情

國小五年級的學生,身體和心靈兩個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長,對於知識的追求也與日俱增。五年級學生可以很完整地畫完一張畫,有些機靈的學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圖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們的想象力已經接近現實生活。但是五年級學生在這種轉變過程中,有時受特殊因素影響會過於現實化,缺乏天真活潑、敢想敢幹的創造性心理。

三、説教法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提供前所未有的條件,因此,現代教育越來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並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建構主義認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1)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2)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3)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

四、説學法

新課改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本課學習中我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為這樣能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從而使學生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結論,而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親自參與到豐富、生動的實踐活動中去,經歷了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學生不熟悉的小篆字體,讓學生對漢字產生好奇,激發其學習興趣。

2、通過對“文字”的解釋來引導學生對“漢字”下定義。

(二)漢字的產生

1、讓學生了解文字出現以前人類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並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主動發現“結繩記事”的缺點。

2、通過傳説中倉頡獨特的形象,激發學生對“倉頡造字”故事的興趣,並體會倉頡造字的偉大意義。

(三)有趣的甲骨文

1、出示“甲骨文”圖片,讓學生對甲骨文產生直觀上的認識。

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識別簡單的甲骨文。

3、小組間競賽,認識更多的甲骨文。

(四)制定小組活動計劃(作業佈置):

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綜合性學習”,對小組活動還不太瞭解,所以我在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初步制定出活動計劃。這也是本課的一個作業,我在課前為學生製作了小組活動計劃表,在課堂也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

(五)總結:

1、讓學生談談對漢字有了什麼新的認識,引導學生產生對中華民族偉大文化的自豪感。

2、通過對這一段文字的朗讀,加深傳承中國文化的責任感。

六、説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主要以漢字的產生為線索,加以教師範寫甲骨文,能讓學生對漢字的產生產生系統且直觀的認識。

語文説課稿3

各位老師:

下午好!

很榮幸今天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坐在一起交流自己對識字課教學的一些認識。接到林老師和劉老師交給我的任務後,我對一二年級的識字教材進行了一次總體的回顧。識字教材編排的形式是歸類學習。有對語言現象進行歸類的:如學對韻歌、數量詞組、成語、諺語中進行識字,這樣的歸類形式不僅讓學生認識了漢字,還積累了大量的成語、諺語等,擴大了學生的語言庫存;另一類是對學習漢字的場所進行了歸類,如《菜園裏》、《自選商場》、《操場上》等識字課的編排,其主要目的是不僅讓學生認識這些常見的漢字,還滲透給孩子一種識字的理念:即生活中處處是識字的寶地,生活中時時是識字的良機。而教材中對字本身的一些現象的歸類卻是少之又少,只有第一冊的識字課《口耳目》和《日月明》中進行了象形字和會意字的歸類,而對於形聲字這個字類別中最大的一類卻沒有編寫成獨立的識字課來教學,只在幾個語文園地裏出現。我覺得這是教材中的一個缺憾。識字課中對字本身的一些現象的探究應該成為識字教學的一個重點,因為認識分析了字的一些現象,學生就能習得一些識字方法,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識字,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另外,我在和許多低年級老師的交流中,還發現了一個大家都非常頭痛的問題。教材編排是歸類編排,但每一課要求認的字很多,卻又很分散。

如第一冊《比一比》,要求認識“黃牛”、“花貓”、“鴨子”、“小鳥”四中動物和“杏子”、“桃子”、“蘋果”、“紅棗”四種水果,但後邊要認的字共12個,這裏頭卻只涉及了5個,另外7個如“紅”、“邊”、“多”、“少”、“羣”、“顆”、“堆”都分散在兒歌中。這就給老師的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感覺是東打一槍,西放一炮,如果拿掉前邊歸類的插圖,這跟平常的兒歌閲讀課又有什麼區別呢?

再如教材第二冊《識字四》是一首動物兒歌:蜻蜓半空展翅飛,蝴蝶花間捉迷藏。蚯蚓土裏造宮殿,螞蟻地上運食糧。蝌蚪池中游得歡,蜘蛛房前結網忙。句中涉及到的動物都是蟲字旁的形聲字,假如這節課就認這幾樣動物的名字,再寫其中幾個常用的,那老師教起來會更加有的放矢。但教材中要求認的字偏偏又加進“展”、“運”、“網”這三個字,要寫的除了“螞蟻”兩字外,就都不是蟲字旁的了。

因此,我平時的做法是,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有些字可以適當地推遲或提前教學,以便於更好地開展識字教學,教起來更順手些。

而今天我所上的這節課的教材是我自己編寫的。一方面是要帶着這節課上三個地方,每個地方的教學進度不一樣,選教材中的可能會有麻煩,另外也想借此機會上一節自己心目中比較理想的識字課。

這篇教材設計的原形是語文書第三冊《語文園地四》中的識字兒歌:有水把茶泡,有飯能吃飽,有足快快跑,有手輕輕抱……我覺得這種識字方式非常的好,學會了這種識字方式,如果我們再遇到像青蛙的“蛙”、娃娃的“娃”這些形聲字的時候,我們同樣也能很快地編出一句順口溜來記住它們,如“有蟲是青蛙,有女是娃娃,有手輕輕掛,有水趟水窪……”這是一種識字能力的培養,而將它放在語文園地中僅佔小小的篇幅,短短的教學時間,我覺得太可惜了。由此,我就開始想怎樣將這幾個字串在一首兒歌裏,形成一首詩,變成一節獨立的'識字課……於是就有了今天的這一個教材和這一堂課。

在這一堂課裏我主要想傳達我對識字課的幾點認識。

一、在情境中認字學詞

沒有情境的識字教學是枯燥無味的,就字學字,就詞讀詞,不僅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吃力。因此,如何將識字課上得像閲讀課一樣充滿美感,這是我本節課想要追求的一個目標。本節課我以詩為依託,為學生創設了“雪花吹泡泡,梅樹長花苞,小孩兒放鞭炮”的教學情境,以詩串詞,學詩讀詞,使原本枯燥的識字活動變得更加興味盎然。

並且在我教學每一個詞語的時候,我還為學生創設了多種學詞的情境。如,在教學“花苞”這個詞語的時候,我是通過看圖片想形容詞的方式來認識花苞,認讀“花苞”的;在教學“咆哮”這個詞的時候,我讓孩子聽聲音,説説誰在咆哮,孩子們便懂得了不僅風可以咆哮,獅子可以咆哮,我們人生氣的時候也會咆哮,在聽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如何在語言環境中運用這個詞;而在教“飽滿”這個詞的時候,我是通過出示實物,讓孩子們看一看、摸一摸,來辨別什麼是飽滿,並很巧妙地將“飽滿”運用到孩子們的精神狀態中來,讓孩子明白,飽滿不僅可以拿來形容毛豆,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精神是不是飽滿。在多樣化的情境創設中孩子們將詞語讀了一遍又一遍,如“花苞”這個詞,除了指名認讀外,學生在有意無意間共讀了4遍,咆哮是7遍,但每一次的認讀並不是機械的,讀到的不僅僅是這個詞語的音,透過這個音孩子們還讀到了詞語更豐富的內涵。

二、在探究中掌握識字規律

前面我已經講到,我這節課設計的靈感來源於第三冊語文園地四中的識字兒歌。但我們試想一下,假如我們一上課就將這首識字兒歌直接呈現給學生,再讓學生學裏面的字,和我今天先來學字,再通過比較、發現,學生自主習得識字規律,編出一首識字兒歌來,雖然結果一樣,學生都學會了這種識字的方法,但對學生的影響及其識字效果來講,是完全不同的。

我覺得,我的設計好就好在它體現了學生整個探究的過程。

從對每一句最後一個字讀音的發現,到對字形的發現,及學生想到的記字方法,直至最後合作編就的一首識字兒歌,這整個過程充滿了學生自主的發現和探究。

長此以往,我們孩子的眼睛就會更加敏鋭,孩子識字的能力也會越來越高。

三、在朗讀中體會詞語的情感色彩(即讓詞語也感性起來)

在閲讀課中,我們往往非常強調學生的朗讀能力,而句子是由詞語組成的,能將每一個詞語都讀得那麼有滋有味的孩子,還怕他讀不好句子嗎?讓詞語也感性起來,是我這節識字課中一個新的嘗試。我在教“含苞欲放”這個成語的時候先通過看圖讓學生感受花苞的美,再通過老師有感情有表情的範讀讓學生體會到詞語本身的美,隨後再引導學生美美地讀這個詞。我覺得,假如我們每天都這樣堅持做了,總有一天,在我們孩子的眼中——詞語也感性。

四、在教學意識裏注重詞句的積累

可隨時隨地積累,如在設計教“花苞”這個詞的時候,讓我想到了“含苞欲放”這個詞,我就將“含苞欲放”引進了我的課堂;也可有意無意間進行積累,如在教“咆哮”這個詞語的時候,我隨口説出了“咆哮如雷”這個詞,聽到者,理解者有份,會將它納入自己的詞語記憶庫。但這種種的積累要合適,切勿為了積累而積累,而破壞了課的整體性。

以上是我設計執教這節課最真實的感受和體會。對我而言,每一次的上課都是一次表達,為了表達自己對識字教學的理解,我就設計了這樣一節識字課。感謝林老師給我這樣一個表達的機會,也懇請在座的老師能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語文説課稿4

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 是人教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十一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三單 元第一篇是有道理的,由《春 》這一課開始.,繼而學習後幾篇課文來加深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處的。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掌握生字詞

B、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C、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緻觀察和 抓住“春天”的特點。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 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

B、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C、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 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緻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説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緻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 (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讀課文,要求讀出有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41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 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説課後記:

寫完本説課稿,我再回憶以往教《 春》的 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個個問題簡單的提問。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容易累,老師教的更累。那是因為沒有把學生 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但這次,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 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 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 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邀遊。

語文説課稿5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説的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的第21課《師説》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師説》是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論説文。文中韓愈批評了“恥學於師”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為師。表現了他不顧流俗,鋭意改革世風的進取精神。現依據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説明。

一、説大綱、考綱、教材和學情

(一)關於大綱

《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誦讀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的用法;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二)關於考綱

據《大綱》要求,大學聯考《考試説明》對古文閲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層級B級):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綜合(能力層級C級):篩選並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③鑑賞評價(能力層級E級):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關於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語感,避免大量無效的分析。

(四)關於學情

高一(9)、(10)兩班均為實驗班,語文基礎較紮實。經過國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閲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師説》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法、教法和教學程序確定如下。

二、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①掌握、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②區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有感情地、用多種語氣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難點)

②培養學生自讀註釋、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重點)

(三)德育目標

①培養學生敢於向世俗流弊挑戰的精神和勇氣。

②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三、説學法、教法

(一)學法

①誦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現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因此,範讀、多讀尤為重要。

②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閲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唐彪曾説:“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於領會,而句讀無訛。”我從兩方面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註。

③提問法

這是打破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解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老師質疑。

④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練”不求“多”,,應求“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也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我設計了一套課堂鞏固練習,重點鞏固課文重要詞語,當堂“消化”。

(三)教法

①點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我主要點撥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通過比較,温故知新,從而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②歸納法

從高一上學期開始,我一直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這樣既便於記憶,又便於運用。例如《師説》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四、説教學程序

(一)總體設計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整體思路:通過誦讀把握全文;通過質疑師生互動;通過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通過精練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説》一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理清思路,積累實虛詞;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實、虛詞,分析論證結構。

(二)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及解題(2分鐘)

學生齊讀註釋①;補充作者相關內容及文學常識(屏幕展示)

2、整體把握(共21分鐘)

①教師配樂示範朗誦(4分鐘)

②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屏幕展示)(1分鐘)

③教師誦讀指導(2分鐘)

④學生自由朗讀(4分鐘)

⑤個別學生示範朗讀(4分鐘)

⑥齊讀(4分鐘)

⑦理清全文思路(板書)(2分鐘)

3、着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鐘)

①一學生示範朗讀,其餘學生看註釋疏通文意(2分鐘)

②學生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6分鐘)

③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3分鐘)

④學生試背誦第一段(2分鐘)

4、課內鞏固練習(共4分鐘)

出題(屏幕展示)

5、佈置作業

五、説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師説韓愈

為師作用:“傳道受業解惑”

一段從師必要:“不從師,惑終不解”

擇師標準:“無貴賤、無長少,道所存,師所存”

古之聖人——今之眾人

二段對其子——於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

醫、師、工——士大夫“智不能及”

三段:師生,師道關係

四段:寫作緣由

高中語文説課稿《師説》

語文説課稿6

教材分析

這是本學期的最後依次習作,也是依次不限定習作內容的自主、自由習作,教材對習作內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確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級,幾乎每冊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習作,看似雷同,其實變化很大,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知識、能力、生活經驗都相應地得到了增長。本次習作又是結合第二單元的主題展開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時,消除學生害怕寫作文的心理。

設計理念

1、根據習作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特點,利用文本、音畫引路等多種形式, 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樂於書寫自己的童年趣事,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感受童年的樂趣。

2、創設寬鬆的習作空間,減少束縛,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習作氛圍中無拘無束地、有創意地習作。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評改自信,讓學生在習作、評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重實踐,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觀察、思考,互動、交流,表達、賞析,評價、修改等自主、合作學習中獲得語文素養的和諧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到了高年級,知識、能力、社會閲歷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寫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動設計

1、師生共同聆聽歌曲《童年》。

2、“小小採訪”——與父母講童年(做個專業的小記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給你回憶的小紀念品。

4、每天將積累與心得或寫或畫下來。

5、收集與趣事有關的童年照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內容具體,要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中心明確。

2、過程與方法

⑴、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麼。

⑵、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悦。

教法、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鼓勵全體學生通過朗讀佳作、優美片段,討論交流習作中的優點與缺點等方式參與作文評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聯繫各自近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選擇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

教具準備

學生:蒐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教師:準備好例文以及相關課件。

簡要流程

激趣、指導、賞析、修改,具體分為七大板塊:

談話激趣,觸發回憶

明確要求,簡要指導

範文引路,

討論寫法

指導構思,有序表達

精彩片段,享受快樂

評議修改,完善習作

名言警句,課外延伸

語文説課稿7

《北大荒的秋天》選自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5課,本單元主題是讚頌祖國壯麗的河山。本課以清新明快的筆調生動形象地介紹秋天的北大荒景色迷人、物產豐富。表達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全文共分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的到來,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別從天空、小河、原野三個方面介紹北大荒的景色迷人,第五自然段介紹北大荒物產豐富,第六自然段作者飽含深情地讚美北大荒秋天的美,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概括全文,昇華主題。

同學們對北大荒的情況並不瞭解,無論是對北大荒過去的開墾,還是如今的繁華都瞭解甚少。教學前可讓學生查找交流有關資料,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根據課文特點,我將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景,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通過充分地誦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象和表達的情感,並由此欣賞和品味作者那種簡練而多姿多彩的.表達方式。我在教學中還將採用“一點突破法”組織教學,讓學生再自主誦讀、合作交流、真情感悟中獲得美的享受。

結合三年級學生的閲讀特點、我為本課設計以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驗、感悟描寫北大荒美麗、富饒的句子,積累一些好詞好句。2、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培養學生的美感及對祖國熱愛的思想感情。3、學習課文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北大荒秋天的景美、物豐。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是如何具體描寫原野的熱鬧非凡的,並會進行仿寫。

本課的第一課時我主要跟學生一起初讀感知,交流北大荒的情況,理清課文脈絡。指導寫字中注意“荒”“燃”兩個字。下面我將就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作重點説明:本課的教學我將分三個環節完成。首先進行第一個環節:複習導入,切入中心。小朋友們,俗話説“一葉知秋”,九月,從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來了。(板書:北大荒的秋天)如果讓你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北大荒的秋天,(指名讀,齊讀最後一句。)在小朋友抓住課文中心之後,教師激勵談話,進入第二個環節:品味詞句、感情朗讀,享受美。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你們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來吧,輕輕捧起手中的課本,咱們走近北大荒,一起來發現美,享受美吧!秋天美在哪裏呢?學生自主朗讀課文二到五自然段,想象意境,劃出表示地點的詞語、自己認為美的詞句。小組交流。這裏由本文中心句引導小朋友朗讀全文,找出關鍵詞句,品味全文,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不僅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自信與勇氣,更加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思考的甘甜。

在教學方法上,全班交流,師生評議,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文中比喻的準確生動,擬人的形象巧妙。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在教學中,緊扣每節重點:第2自然段:緊扣“一碧如洗”,調動學生生活積累,想象天空的純淨之美;再結合多媒體畫面及生活經驗,讓小朋友認識“銀灰、橘黃、血紅、絳紫------”這些表示色彩的詞語,感受流雲的“五彩斑斕”(相機理解這個成語)體會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的美麗,延伸開去,找幾個同類型的色彩詞。第3自然段:在讀書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句品味小河的“清澈見底”。第4自然段:這是本課要求進行段式訓練的重點部分,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我將圖文結合,採用默讀,找中心句;再讀,找具體描寫“熱鬧非凡”的句子,體會出秋天豐收在望的景象,人們的情緒高漲,通過朗讀將此情此景表現出來;最後通過先齊讀、再分組讀的形式讓小朋友體會本節總分的構段方式。第5自然段:抓住“大豆搖鈴千里金”等詞讓小朋友體會北大荒的物產豐富,人民勤勞。再次深情朗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深切體會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

其次,在學生們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我將藉助板書設計指導背誦,同時指導學生的模仿習作能力:

北大荒的原野熱鬧非凡,國慶節大街上熱鬧非凡!拿起你們手中的筆,向大家介紹一下吧!由此進入第三個環節:仿照課文、片斷練寫。蘇教版教材特別注重讀寫結合,這樣會不斷增加學生的語言儲備和材料積累,使學生更好地從讀中學寫,以利於其習作水平日有寸進,不斷提高。

最後根據課文內容,緊扣“真美”一詞,遵循簡潔明瞭、突出重點的原則,我設計如下板書: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一碧如洗

景色優美小河清澈見底

原野熱鬧非凡

物產豐富大豆搖鈴千里金

語文説課稿8

一、説教材

《霧凇》選自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29課。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説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個自然段,結構清晰。第一自然段講在三九嚴寒之際,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出現了霧凇奇觀。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霧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着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地讚歎。

本課安排三課時,我要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教時中,我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感知了課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霧凇之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學生藉助網絡瀏覽信息,進行交流,不斷溶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中,通過朗讀來了解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説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然後請他們到教師製作的網頁上進行新的學習探究。這一環節主要是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創造一種氛圍,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一個平台,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為深入學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識,降低了學生理解文本的難度。

2、細讀品位,整體感悟

課文共三個自然段,但都是重點段,需要細讀。這時要注意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語,通過反覆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明白霧凇形成的原因,在讀中體會霧凇的美,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心裏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①打破文章結構,學習第一、第三自然段,體會霧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別寫了陽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霧凇的美景。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表現霧凇美的句子。接着通過範讀或指讀的方式説説應該抓那些關鍵詞讀好這句話。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啟發學生:為什麼會有霧凇這個奇觀的?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

②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第二自然段。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概括霧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讓學生圍繞句子,提出疑問:

a、嚴寒季節具體指什麼時候?

b、霧氣是從哪裏來的?

c、霧氣遇冷以後會有什麼變化?

d、霧氣怎樣凝結成霧凇?

e、飽和的霧氣指的是什麼?

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問題並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解答。最後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感悟語言就水到渠成了。

3、網上活動,拓寬認識

隨着時代的發展,因特網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到想要的信息。關於霧凇還有很多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究,學生可以通過上網來拓寬對霧凇的認識。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利用了網絡資源,帶領學生由“小教材”(課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生的認知,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説教學特色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網絡教學以超媒體的方式組織學習內容,整合多學科知識,通過靈活的導航機制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在十分寬鬆的氛圍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自主地發現、探究,通過合作交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語文説課稿9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下午)好!

我是()號選手,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 》。

説教材:

《 》魯教版_____年級_____第_____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_____方面的主題單元,在整個教材體系承擔着培養______重要任務。《 》是本單元的一篇重點課文。文章通過__________表現了__________.課文充分運用了______________等手法描寫_______,生動細膩,讀來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是一篇學習寫景(寫人,記事)的好文章。

説目標(兼説課標):

依據教材的地位與特點,結合新課標要求,我將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認讀課文中的______個生字,會寫_____個生字;能夠結合上下文正確理解"______"等_____個詞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教材中指定的段落),豐富語言積累。

3、能夠抓住重點段落和關鍵詞句體會文中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或故事寓意、或人物特點),培養學生紮實讀書的好習慣。

4、激發學生________的思想情感,

説重難點:

依據教材編寫意圖,本篇課文的教學我將在認真落實三維目標的同時,着力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__________(景色的優美、或人物特點、故事文章含義等),加深課文理解,強化學生的閲讀感悟能力。

由於______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環境(生活經歷)所限,學生對___________有的理解會有一定難度,為此,教學中我將適時多媒體手段,使_____直觀化形象化,幫助學生生動理解________.

説教法策略:

依據本篇課文的特點和教學重點,我將採用如下教法策略,促進預定目標的順利達成:

一是大膽採用以讀代講策略。教學中將自始至終堅持以讀為本,堅持精講多讀,達到以讀促悟,重要的段落達到熟讀成誦,進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培養學生終生學習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是採用以寫促讀策略。教學中我將堅持讀寫結合,發掘教材的創作點,巧妙設計片斷練習,激發學生的創造相像,促進學生的閲讀理解與創造表達有機結合,從而實現讀寫一體。

説教學過程:

為了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我將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從整體到部分是認知的基本規律,從整體感知到精讀理解是閲讀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_____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因此,我將充分藉助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實現快速感知,達到省時高效,同時促進學生自覺能力不斷提高。上課伊始,我將開門見山,板書課題《 》,然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首先提問:通過預習,你知道這篇課文圍繞題目主要寫了哪幾方面(或哪幾件事情)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隨着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_______________.接着提出一個觸及文章思想內涵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課文中的人物(景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藉助這一問題促使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初步感受人物(事物)的_________,並隨機板書中心詞_______.在這一環節當中,對文章的既瞭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理清了課文的發展脈絡,對文章主要的思想感情也有了初步的感受,這就為下階段的精讀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着我將出示卡片讓學生認讀本課中的生字詞語,並充分運用拼音識字法、對比識字法、謎語識、查字典識字法等多種手段促進學生自主識字,落實識字目標。識字之後,我將着重指導正確書寫_______字,通過觀察、示範,提醒他們特別注意寫好——字的______部分。

二、部分精讀,深入理解。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將重點抓住_______這一部分,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深入體會文中含着的思想感情,並通過感情誦讀感受文章的藝術魅力。精讀部分的教學我將這樣展開:

1、標一標:讓學生快速瀏覽這一段,把其中最受感動(或印象最深)的詞句標出來,為後面仔細品讀體會奠定基礎。

2、品一品:標出重點的詞句之後,啟發學生仔細品味一下,這些地方為什麼讓你感動(或為什麼給你的印象特別深),讓他們靜心想一想,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人物(事物)的什麼特點。

3、講一講:語文課標明確要求,閲讀教學要重視閲讀表達,促進學生讀書感悟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和諧發展。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着力啟發學生聯繫上下文大膽講出自己的`感受。課程標準同時強調閲讀教學要提倡學生的個性化讀書,促進人的個性發展。所以我將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此基礎上加以適當點撥,形成正確的理解方法。

4、讀一讀:這裏的讀主要是賞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重要的語文素養之一,也是課標的重要要求。因此,在抓住重點詞句暢談感受之後,我將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落,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自由讀書,自主探究。

現代課程理念認為,閲讀教學應當立足於學習讀書方法,培養讀書能力,激發讀書興趣,促進人的終生髮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前面引領學習一個重點段落就是為了"授之以漁",因此接下來我將實現開放性閲讀策略。課文中表現人物(事物)______的細節還有很多,我將放手讓學生自由讀書,自主體會,提高課堂效益。在這一過程中我將指導學生運用評一評、議一議的方法開展學習,讓他們給一些重點語句加上簡單的評註,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通過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反思提煉,總結昇華。

閲讀教學應當提倡一課一得,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紮實提高。在部分精讀、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我將設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反思提煉、總結昇華,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再深入一層。我將聯繫課文的結尾(或中心句,或補充資料)提出這樣一個問題:____________?通過思考回答進一步把握人物的本質特點,進一步理解人物的精神境界(或領悟作者的寫作技巧,或懂得故事所藴含的生活哲理)。

五、自由朗讀,享受課文。

語文的本質就是讀書,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也是讀書。只有多讀才能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感受語文的快樂。因此,教學的第五個環節我將安排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放手讓學生聲情並茂地讀,在朗讀中盡情享受文中的語言美、情境美及人物的思想美,並從中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我還將鼓勵學生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課後指定的段落),以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

六、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教學的最後一個階段,我將給學生安排兩個練習:一個是基礎性練習,主要促進學生鞏固本課的生字詞語;另一個是拓展應用性練習,主要是緊密聯繫課文內容搞一個小練筆。這一練習我是這樣設計的:________________.通過這個小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應用能力,而且可以反過來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使閲讀與寫作融為一體。

説設計反思:

各位評委老師,本課的教學設計遵循了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課程理念,突出了語文的學科特點,牢固堅持以讀為本,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同步提高,整個教學過程計劃用兩課時完成,預期能夠收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語文説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1.説教材

《回憶魯迅先生》是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偉岸人格”的第二篇主讀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情緒化的文章。作者動筆之前對於全篇的佈局似乎漫不經心,全無預設。動筆之後,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噴湧的泉水,飛湍的激流,盡情傾瀉揮灑,形諸筆墨而成為藝術結晶。另一個引人注目之處恰恰是通過女性作者的細心體察,敏鋭捕捉到了魯迅先生的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的個性,情趣,魅力,氣質,從細微處顯示了魯迅的偉大思想和人格。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中採用中國曆代懷人散文的傳統手法。擷取凡人瑣事刻畫悼念的對象,收到了刻骨銘心、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2、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教材實際,我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研讀,感受魯迅先生超羣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和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

(2)、學習本文通過捕捉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中流露出對魯迅先生的懷念之情。

3、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偉人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作為教學重點。

4、教學難點: 語文學習需要沉浸,要給學生思考活動的時空、讓他們在對具體文字段落的

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達各自見解,不斷提升能力,為此我把教學難點

定為學習本文通過捕捉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二、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感悟,運用合作、探究的方是進行學習。

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採用“問題策略”、與“文本對話策略”等多種學習方法,分析理解課文 。多媒體課件及視頻來輔助教學,營造課堂氣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視頻以短片為主,既節省文字又生動形象,對學生從直觀角度激發了興趣。

三、説教學過程

在確定了三維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之後,我安排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展示學習目標

1、出示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請同學談談對魯迅先生的印象。(學生可能因為閲讀魯迅的文章大都比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魯迅是深邃的、沉重的、嚴厲的。幻燈片1、幻燈片2)

2、實際上,魯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介紹本篇作者——蕭紅。(請同學課前收集蕭紅的生平事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師幻燈片3、幻燈片4及超級鏈接視頻《蕭蕭落紅化春雨》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可能因為閲讀魯迅的文章大都比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魯迅是深邃的、沉重的、嚴厲的。找準話題能使學生更快進入課堂。越是反差大的東西,越是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二)、合作探究,體會文情

讓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自主的討論,組內的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然後在班內交流,明確。

問題設置:

1、提問:本文作者選取了哪些生活場景來表描寫魯迅先生?(幻燈片5、6)

2、思考,文中的魯迅給你的總體印象是怎樣的?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覺得是否可以?

4、 師生交流有感情朗讀部分細節 ;通過朗讀,更使學生體會,感悟魯迅先生獨特的魅力和個性特徵。

5、思考:通過對本篇課文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沒有新的認識?請談談你的體會。(幻燈片7、8、9)

板書 回憶魯迅先生

明朗的笑聲 ------- 樂觀開朗 平易近人

走路很輕捷 ------- 一往無前 義無返顧

評判衣裳 ------- 審美觀點 人情練達

對待工作 ------- 認真對待 拼命工作

(設計意圖:使學生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是要讓他們在閲讀、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去感受的'魯迅先生睿智的頭腦,開闊的胸襟、樂觀的精神等個性品質。讓學生感受到平凡中的偉大更顯偉大。)

(三)、深入文本體悟有血有肉、平凡中見偉大的真魯迅。

提問:大家通過初步探討課文,都感到魯迅是非常平凡可親的。但這篇文章不僅寫出了魯迅的平凡可親,也通過捕捉魯迅先生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的個性,情趣,魅力,氣質,試從文中找出這些細微處加以分析。請同學討論有關句子的含義。(幻燈片10)

1、你不穿我才説的,你穿的時候,一説,你該不穿了。

2、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裏的歡喜。若有人説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的連煙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3、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的走去。

(四)、交流互動,學習文法

對比研究感受通過描寫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而表現的魯迅更為真實偉大。

提問:閲讀唐弢的《瑣憶》,談談這兩篇文章的異同,説説哪篇文章裏的魯迅,你感到更真實?為什麼?(資料唐弢的《瑣憶》)

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教師明確:

(1)、文章圍繞魯迅忘我工作等精神風貌和個性特點記述,並非無中心的散漫之作;

(2)、文中採用擷取凡人瑣事刻劃悼念的對象,收到了刻骨銘心、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3)、通過女性作者的細心體察,敏鋭捕捉到了魯迅先生中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顯示了魯迅的偉大思想和人格。

(4)、提供局外人所無從瞭解的生活細節,再現一個真實而又富有人情味的偉人。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閲讀,讓學生感到蕭紅通過採擷生活細節而描寫的魯迅更可親可敬,更具有生活的氣息。因此有人説;在林林總總的魯迅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是一枝獨秀。它不僅是魯迅回憶錄中的珍品,而且可謂是中國現代懷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獻於魯迅靈前一個永不凋謝的花圈

四、小結作業:

查找有關資料,以《魯迅真君子》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附推薦作品:

許壽裳《魯迅的遊戲文章》,林語堂《悼魯迅》;孫伏園《憶魯迅先生》;施蟄存《關於魯迅的一些回憶》;周作人《關於魯迅》;藤野嚴九郎《謹記周樹人君》;唐弢《瑣憶》

(設計意圖:把閲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充分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通過網絡開拓視野、增加累積。)

語文説課稿11

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能在這裏和大家共同探討《草原》一文的教學。我的説課將從四個方面展開。

一、教材分析

我首先要説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重點課文,本單元課文的共同主題是“景物聚焦”,體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

《草原》是一篇景象融會的散文,重要報告了作者老舍老師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優美景緻,以及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景象。課文語言清新優美,線索清楚明白,稱讚了草原的優美風景,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知交誼,表現了故國事各族人民連合友好的各人庭。

所以,對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是本課教學內容的重點。

課文的結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濃縮了作者的情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由於我們的家鄉遠離草原,學生對草原風光和風土人情缺少感性認識,這樣,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因此,教師必須準備必要的聲像資料製成多媒體課件,以此來幫助學生“入情入境”。

二、教學目標

接着,我來説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掌握有關生字新詞,瞭解有關的民族風情。

能力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

情感目標: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激發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情感。

本課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整體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教學目標中的後兩項的要求。今天,我重點要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三、教學方法和學法

接下來,我介紹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過去的“教學生”,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同時要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採用情境教學法、品讀法和合作學習法進行教學。

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適度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景,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展學生的思維,體味美的意境。

所謂“品讀法”就是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課文,以讀促學,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讀出情感,讀出感悟,讀出內涵。

“合作探究”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法,也是本課採用的一種學法。

四、教學過程

最後,我重點介紹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我力求把“美”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目的是讓學生在感受草原風光美和人情美的同時,培養審美能力。整個教學程序分為6步:

第一步:聲像感知,激情導入——期待美

在本課的導入中,我首先播放視頻《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伴隨着優美的旋律,學生被帶入美麗、神奇的大草原,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

第二步:整體感知,把握要點——尋找美

老舍先生遊覽了草原,感受很多。他用哪句話來概括的呢?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老舍先生為什麼會有“何忍別”的感受呢?這節課我們就從兩個方面來探究:一、這是怎樣的草原?二、這是怎樣的草原人?

這樣設計,在學生整體瞭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直接切入教學重點,把“天涯碧草”和“蒙漢情深”這兩部分有機的結合起來。

第三步:圖文結合,創設情境——感受美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教師首先提出問題:這是()的草原。

具體做法是,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景,把學生帶入大草原綺麗的風光中。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帶給學生的是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

接着,品讀重點詞句。對於文中重要的詞句,我將出示相關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特別是對於“渲染”和“勾勒”這兩個詞的理解,可以出示國畫圖片,通過畫面的比較,讓學生欣賞小丘線條柔和的形態美。

然後,在學生充分理解詞句及作者感情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要讀出“高歌一曲”時的激情,讀出“低吟小詩”時的陶醉。

最後,在“情深深,意濃濃”的氛圍中,啟發學生:“作者會低吟一首怎樣的小詩呢?”然後,師生深情誦讀《敕勒歌》。

這樣,這一部分教學的中心問題“這是()的草原”,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得到解決。

第四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美

第二部分的學習圍繞“這是()草原人”展開討論。

具體做法是出示課件,讓學生自讀2到5自然段,小組合作,填寫表格:

自然段

地點

人的活動

當時的氣氛

學生分組研討時,可以播放一段融合了“賽馬、迎賓”等內容的音樂,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放飛自己的想象,活躍課堂氣氛。

然後小組成員選擇適合本組同學特長的,能表現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的方式進行彙報,如感情朗讀、想象描述、表演等等。

最後,再回到這一環節的中心任務:填寫“這是()的草原人”。

第五步:緊扣重點,體會情深——昇華美

草原的風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熱情已深深地感染我們每一個人。在依依惜別的時候,你最想説什麼,做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充分討論,然後教師總結,大家心中的千言萬語,概括起來就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接着,抓住這一點題詩句,讓學生反覆誦讀,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情感得到昇華。

這時,大屏幕展示:夕陽的餘暉灑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伴隨着優美舒緩的音樂,我問學生,課文表達的僅僅是蒙漢情深嗎?引導學生將“蒙漢情”昇華為“民族情”。然後,在“愛我中華”的動人旋律中,通過課件展示有關民族團結的動人畫面,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中華民族是一個團結和諧的大家庭。

第六步:拓展創新,內化感悟——延伸美

課後的拓展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

語文説課稿12

説課來源於中國基層教育實踐,現在已發展為教學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國小語文的説課稿,歡迎大家的借鑑閲讀!

 一、説教材

《寫人要凸顯個性》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的表達交流中的一篇作文訓練。本單元寫人。寫人的什麼呢?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相同的兩個人,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在不同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便各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特點,這就是個性。寫人一定要寫出人的個性,所以,本單元在寫法上要注意凸顯人物的個性。寫人在記敍文的寫作訓練中至關重要。

二、説學情

在國中階段,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寫人的幾種基本寫作手法,在上一次課《園丁讚歌 記敍要選好角度的記敍文》的記敍文寫作中,也穿插了刻畫園丁形象特徵的練習,因此,對於寫人,學生是有一定的基礎的。但是由於我們學校是農村高中,學生的基礎及素質都不盡人意。學生在描寫美女的時候,都會説是“櫻桃小嘴,柳葉眉,曼妙的身姿”。在他們的筆下,美女都是一個樣,毫無個性所言。所以在高一記敍文訓練階段,我們必須加強對人物個性的塑造。

三、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知識目標:

①學習寫作中選材應運用典型事例。

②學習用多種方法刻畫生動形象的人物,凸顯個性.

二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凸顯個性.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至於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有困難的地方。根據以上這些,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

①、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人物的個性

②、強化語言運用能力

4、課時安排 一課時。

新課標要求“要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因此,針對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學情,我確立本課的教學方法如下: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文字片段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人物的個性,通過討論交流,協助學習,學生自主探究分析描寫人物的方法, 佈置任務講練結合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1展示習作,導入課文。用多媒體展示學生課前習作,讓學生猜猜他是誰?來導入課堂學習內容;

2討論交流,明確方法。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課本中最具個性的人物,由學生分析出描寫方法 。

3各個擊破,解決重點。

首先是如見其人,分析肖像描寫。在肖像描寫分析中,着重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經典的肖像描寫片段,來讓學生直觀的體會肖像描寫,然後是如聞其聲,分析語言描寫。用多媒體展示經典語言描寫片段,師生一起品味片段,歸納出寫人物的語言,表現人物個性,應該緊扣人物的哪些方面?第三分析動作描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片段,突出一些動詞運用進行,再通過兩個學生上台完成老師所説的任務,讓學生用眼睛觀察,發現其性格,並進行片段訓練,描寫其中一生的動作。

4,講練結合,佈置作業。請以“校園裏的——(人)”為題,寫一個片段。

五、教學反思

在本堂課中,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很多精彩的片段,加大了的課堂的容量,也能夠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如何進行人物描寫。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自主探索意識 。講練結合,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我總覺得在多媒體的課堂上,學生過分重視多媒體,而忽略了老師的講解,就感覺在看熱鬧一樣,一下課,我就有點擔心學生在課堂中什麼都沒有學到。所以,我應該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體。

語文説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寫於1901俄國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時期,高爾基以敏鋭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鋭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為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於單元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標“閲讀”部分的要求。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多層次誦讀課文,從整體上領會課文的深刻內涵。

2、瞭解相關文學常識及背景,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徵意義。

3、瞭解烘托、對比、象徵等表現手法在本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過程與方法:

1、課前蒐集有關海燕、高爾基、寫作背景等資料,瞭解相關文學常識。

2、以朗讀為主線,設計精巧的微型話題,通過多層次誦讀,探究課文的深刻內涵。

3、通過猜謎語、當翻譯的活動感受象徵手法,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勇敢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生活暴風雨的樂觀、戰鬥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根據《海燕》的本身特點和語文課的要求,“讀”歷來就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象徵、對比和烘托的寫作手法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體會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則是作者的初衷,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是我們現在教育的人文目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的設計意圖:

1、“美文需要美教”,本設計力求通過多層次誦讀、多角度發現、個性化體驗、藝術性創編等一系列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並在讀、説、寫的層進訓練中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2、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徵,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給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圈點批註、仿句説話練習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所以我採取以朗讀為主線,通過設計精巧的微型話題,在學生與文本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架起和諧的橋樑,進行平等式對話教學。

五、課時安排:

課前預習階段要求學生蒐集資料,掌握字詞。課文閲讀教學兩課時。第二課時主要教學任務是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探究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培養學生閲讀鑑賞詩歌的能力,完成作業。以下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分鐘)

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自然地導入新課。

導語:如果在一個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的天氣裏,你們喜歡呆在哪裏呢?

但是有一種鳥卻總是很勇敢的在這樣的天氣裏,在濁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飛舞。這種鳥叫什麼名字呢?(學生交流蒐集到的關於“海燕”的資料)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高爾基唱給“海燕”的頌歌。(板書課題、作者)

(學生介紹作者)

蒐集和處理信息是新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查找課文有關資料的工作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提高了學生能力。

(二)、多層誦讀——感知課文內容(24分鐘)

1、播放錄音聽讀。

要求學生凝神靜聽,用概括性語言説説你聽後的感受或描述你腦海中呈現的畫面。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從而奠定本文的朗讀基調,營造出一種激昂熱烈的課堂氣氛。説感受和説畫面的環節是學生通過聽讀之後再創作的過程。

2、分組合作研讀。

(1)、自由朗讀課文。

(2)、全班分成三組,分別完成如下任務:

A、用——畫出描寫風雲雷電的詞句,找出暴風雨的變化,並按照“暴風雨”的格式起小標題。

B、身處這樣的險惡環境,海燕的表現怎樣呢?請同學們用~~~~~畫出直接描寫海燕的段落或句子,選擇你喜歡的讀一讀。並補充題目“的海燕”

c、海上其他的海鳥面對暴風雨又有怎樣的表現呢?讀一讀相關的段落,圈畫出關鍵詞。並揣摩他們的心理活動。用“面對暴風雨,心想:。”的句式説話。

這是課文研讀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裏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每組都有自己的任務。起標題、補標題和揣摩心理的方法有利於打開學生閲讀的思路。當學生找出合適的詞句的時候,其實對課文細節的把握已經有了一定深度。

3、指導揣摩精讀。

(1)、驗收分組學習效果,指導朗讀。完成部分板書。

(2)、《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響樂,共分三個樂章。你能劃分出來嗎?

(3)、思考:暴風雨漸次逼近的險惡環境對於表現海燕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4)、體會寫其他海鳥對於表現海燕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這一教學環節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通過指導朗讀、賞析、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在感悟散文詩的優美意境的同時體會海燕英勇無畏、愈戰愈勇的英姿,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和對比反襯的寫法。

4、角色對抗演讀。(暴風雨vs海燕vs海鳥們)

起立誦讀的形式,甚有氣勢,符合本文朗讀要求,也是提高朗讀效果的創造性方式。依據上一環節的分組,動員學生結合三個場景分三部分演讀,體會語氣、節奏和情感上的變化。

(三)、難點突破——感受象徵手法(10分鐘)

1、任何文學作品都有時代的烙印,《海燕》這篇文章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寫成的?

(1)、學生介紹課前蒐集到的背景資料。

(2)、教師補充講述發表過程中的小故事。

應該説時過境遷,學生對詩中“海燕”象徵意義的理解頗有難度,而本詩教學時必須得讓學生結合寫作背景才能理解“海燕”的意義。在處於困惑不解之時呈現“寫作背景”,能幫助學生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順利地理解了海燕的象徵意義。

2、作者僅僅是在描繪暴風雨到來之前的場景嗎?如果不是,那麼作者寫到的一些具體事物都代表了什麼呢?大家不妨把它當謎語來猜猜。

學生髮言,教師相機板書,總結:實際上這裏面正是運用了一種文學表現手法,那就是——象徵。

3、從剛才的猜謎語活動中大家能發現“象徵”是怎麼回事,又具有什麼特點嗎?

(象徵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它往往着眼全篇用具體事物表現抽象的意義。)

對抽象的概念理解不用直接、機械的講解,而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探究活動中水到渠成的理解。

4、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下一個活動:當翻譯!把本文的文學語言譯成直白的語言。這樣更好地理解課文含義和象徵手法。

(1)、老師作示範:“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可譯成:“在大革命風暴來臨之前,人民羣眾還沒有覺醒,xxx勢力喧囂一時。革命先驅在頑強自信的奔走呼號,宣傳革命……”

(2)、請同學們選擇其他相應的語句進行翻譯。

極富創意的“當翻譯”活動,把複雜的`枯燥的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的行為變成了一個充滿趣味的活動,使學生在趣味無窮中不知不覺完成了探究過程。

(四)、拓展延伸,體驗昇華(8分鐘)

斗轉星移,逝者如斯。轉瞬間,一百多年過去了。而今,俄國的革命形勢與百年前相比已經面目全非,就連國家名稱也經歷了“沙皇俄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獨聯體(包括俄羅斯)”的變化,真是風雲變幻、世事滄桑!但是,高爾基筆下的海燕仍有不朽的生命力。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讓海燕的積極、勇敢、樂觀的戰鬥精神在我們和平幸福的生活中發揮作用。

1、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愛的陽光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下面請大家以“暴風雨”為話題講述自己的故事,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遭遇過怎樣的暴風雨,又是如何戰勝暴風雨並獲得怎樣的人生啟示。

在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後,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培養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一教學環節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的教學理念,完成了教學難點。

2、自主創編——仿句説話:假如我是(海燕),我將對(海鷗)説(收起你對暴風雨的恐懼吧),因為(生命本身不同尋常,所以不僅要善於享受生活中的陽光,也要敢於承受生活中的風雨,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我將對()説(),因為()。

啟發學生可以對課文中的對象説,也可以對現實中的人或事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搏擊長空的雄鷹對屋檐下的燕子、青海玉樹地震中救援人員對壓在廢墟下的待救女孩……)

在處理練習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讓文本教育走向現實教育。

板書設計:

海燕

高爾基

風雲雷電:【xxx勢力】

暴風雨(的變化):孕育—迫近—將臨【革命風暴】烘托

高傲、勇敢……的海燕:渴望—迎接—呼喚【革命先驅者】對比

海鳥們:呻吟、飛竄、恐懼、膽怯、躲藏【假(不)革命者】象徵

大海及波浪:歌唱、迎接、熄滅【人民羣眾的力量】

語文説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荔枝蜜》、《貓》、《斑羚飛渡》、《心中的鷹》等四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的作用樸實無華的言辭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留給人深深的思考。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重視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學習本文運用對比的手法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抓住重點信息,複述情節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作者同情、憐愛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給學生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處事原則。

3.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較簡單,冰河學生的思想認識、生活交接近,這都為本文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本文中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是學習的重點,應該讓學生多談自己的看法。

二、説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只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反覆讀,才能體會課文中包含的複雜感情。

2.複述法:利用課文中的關鍵詞,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讓學生在複述中加入自己的感情,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生、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用多媒體展示漂亮可愛的貓的圖片,激發學生興趣。很多同學家裏都養了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樂趣,正如有的同學説的“生活因你而精彩”。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段不一樣的養貓故事,體驗一種發人深省的養貓的快樂與傷悲。

(二)整體感知:

1.點名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勾畫生字詞,根據課文理解詞語含義。

2.檢查預習,用幻燈片展示生字和解詞,要求學生搶答,激發學生積極性,掃除文字障礙。

3.在此瀏覽課文,在課文中標記幾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句子。

4.根據學生標記的內容,找不同組的幾個同學分別複述這幾隻貓的故事,要求複述得簡潔生動。

(通過兩次不同的讀,特別是讓學生在複述過程中抓住關鍵詞,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感知,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品味感情

學生自行朗讀,標記抒情議論性語句,讓學生按小組完成這項工作,朗讀與評説相結合,組內同學可進行補充。

(四)感悟主題

豐富的情感在娓娓道來的敍述中緩緩流淌,不斷積澱直至噴發,通過朗讀、理解、品味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

1.對揮舞大棒、妄下斷語的我,你想説什麼?

對“可憐的貓”你想説什麼?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由發言,學生可能會有多種不同的理解,可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談一談,從而領會課文的主旨。

2.理解延伸

人難免犯錯誤,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心的,或多或少都會給別人帶來傷害,你有類似的經歷嗎?和大夥説一説。

(這一環節設置的目的時,讓學生把學習和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更好的理解課文內涵,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總結課文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老師予以肯定和補充。

感人的養貓的故事就到這裏了,他留給我們的思索是無窮的,不光是可憐的貓,在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可憐的人,他們不是被人們所注意,他們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去關心這個弱勢羣體,請大家記住:“生命是一條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視”!

語文説課稿15

尊敬各位領導,老師:

我今天要講的課是古詩《所見》。

一、 説教材

《所見》是教科版國小三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屋》裏的一首古詩。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描述了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唱着歌兒,忽然又不唱了的一剎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熱愛鄉村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詩4行展現了兩幅圖畫。第一句話體現《牧童行歌圖》,第二句話體現《牧童捕蟬圖》。全詩的最大特色是:對仗工整,有聲有色、情景交融、由遠及近、動靜結合。本課文配有一幅插圖,但畫面上沒有畫出後兩句詩句的畫面。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有有必要另外再出示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圖畫。

二、説學情

三年級學生的的朗讀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對古詩還生疏,學生的情感難以與詩人產生共鳴。要讓學生説出詩中描寫的情景,一定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實現。所以我把引導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作為本詩教學的重點,把學生引入詩人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從古詩中所感受到的情景定為本詩教學的難點。

三、説教學目標:

I、理解詩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中描寫的情景。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並根據古詩展開聯想,編寫一篇小短文。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的興趣。

四、説教法

l、直觀教學法: 2. 圖文結合法: 3. 質疑法:4.以讀代講法:國小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無意注意和形象思維佔很大的優勢,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充分運用了先進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新穎的形式,精彩的畫面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消解學生觀察體驗、抽象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我圖文對照,讓圖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語言美統一再現,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理解詩的內容,覺得自己彷彿身臨其境。

五、説教學流程

1、看圖聽音樂,領會詩意

在導入環節我設計了優美的音樂,教室班畫兩幅圖。為了引導學生埋解古詩中前兩句的意思,在學生朗讀完古詩之後,我用多媒體展示《牧童行歌圖》,接着提問:同學們,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幅畫,上面都畫有什麼?你們都聽到了什麼?他唱的歌怎樣?他此時的心情如何?假如你是牧童的話,你會有怎樣的心情?通過這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展開想象,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口語能力。使學生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進入詩中,同時隨機埋解"牧童、振、林樾"等詞,口説這兩句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然後板書這兩句詩句,接着範讀,小組讀、個別讀、全體讀。從中理解詩意,培養語感,提高朗讀能力。

2、圖音並茂,激發興趣 我又用多媒體展示鳴蟬,你們聽到什麼叫聲?相機理解“欲、捕、鳴、”的意思,口頭説出“意欲捕鳴蟬”之意。為了再引導學生口頭説出最後一句詩句的意思,我又設置了這樣的提問:你們還聽到牧童的歌聲嗎?這時他的表情、動作怎樣?相機理解“忽然、立”。要是你們在場的話,會怎麼做?讓學生再次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反覆吟誦,體會意境 古詩有它獨具的音樂美、節奏美;成功的朗讀就是用有聲的語言再現詩的意境。我先要學生聽錄音朗讀古詩兩遍,讓學生學習專家的朗讀技巧自由放聲地朗讀,鼓勵學生主動起來朗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朗讀。好的給予肯定、表揚,促進他們的上進心,加強他們的榮譽感。讓個別學生扮演詩人配樂吟誦全詩,最後全體朗讀,把詩人的情感讀出來。從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受到大自然的.陶冶。

4、古詩聯想,開闊閲讀 通過讓學生從已知的古詩中找出和本文表達的情景相近的古詩,讓學生充分理解和體會本詩所表達的意境,更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5、拓展思維,語言訓練 流暢而有層次的語言表達是語文的訓練的重點。通過多種方法讓學生體會和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含,加以豐富的聯想,最終目的是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

朗讀是語文課不變的主題。書讀千遍,其意自見。因此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初讀--品讀--悟讀--精讀--美讀-賞讀”這樣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從讀中品悟;在品悟中讀出精彩;在精彩的朗讀中讀出古詩的美;在理解古詩美的基礎上去欣賞古詩、品味古詩,從而發現生活中的美、感悟生活中的美、享受生活中的美,進而為生活創造美!

六、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課前我準備了優美的音樂、色彩鮮明的圖片以及生動flash動畫,目的是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古詩的意境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共同完成板畫也讓學生深入感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美;引導學生通過對字的探究和詞的挖掘充分感受古詩的文字美和語言美;多種形式的反覆誦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配樂朗讀讓學生帶着古詩走入意境,感受音樂來理解古詩的內涵,體會古詩的音樂美;flash動畫的播放,使學生一下子走進古詩,彷彿自己就是那個了可愛的小牧童......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為了培養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在課結尾處我設計了擴展閲讀,讓學生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