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36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指揮海龜起步走》是電子工業出版社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五冊第七7課的內容。從這節課起,學生將學到一種新的技能,程序設計語言——Logo語言。在Logo語言環境中,通過各種命令,可指揮小海龜進行各種表演,如做數學題、畫圖和演奏音樂等。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是學生學習Logo語言的基礎,學好本課內容對學生來説非常重要。

二、説學情

本課是五年級學生學習的內容。五年級學生好學、好問,好奇心強,對新事物表現出的興趣尤其高。這是學生初次接觸到程序設計語言,它的神奇和有趣都吸引着學生。我將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做積極有效的引導,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三、説學情

依據新課標年段總目標,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根據教材內容和課時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熟悉Logo環境,認識Logo語言的窗口。

2、掌握fd,bk,lt,rt,cs,bye命令的用法。

(二)過程與方法

能夠用fd,bk,lt,rt,cs,bye命令指揮小海龜畫圖。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用程序設計解決問題的過程。

2、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

四、説重點難點

在Logo語言環境中,關鍵是通過命令來指揮小海龜工作,沒有命令,小海龜將寸步難行。由於基本命令由英文字母組成,這對學生在記憶上會造成一定困擾。要同時記住命令的名稱,書寫格式及功能,這對學生來説更加不易。所以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為:小海龜的前進、轉向等基本命令的使用。本課的難點定為:提高學生用程序設計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説教法學法教法

1、創設情境法:通過給學生播放一段小烏龜找媽媽的視頻來吸引學生眼球,鼓勵全班同學一起幫助小烏龜找媽媽。結合課件,通過分析小烏龜找媽媽的路程、步驟,初步灌輸學生編程思想,最後引出課題,指揮海龜起步走。

2、講授法

講授法是一種省時高效的教學手段。我通過向學生講授PC Logo窗口的組成及對fd,bk,lt,rt,cs,bye基本命令進行解釋,可以讓學生對今天的內容有個初步直觀的瞭解。

3、任務驅動法

通過為學生設置學習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4、演示法

根據信息技術課操作性強的特點,教師邊講邊操作,學生邊聽邊動手。這樣學生可以獲得直接經驗,加深學習印象。

學法:接受任務——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六、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前,我先給學生播放一段小烏龜找媽媽的視頻來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任務驅動,學習新知

提出任務:鼓勵全班同學一起幫助小烏龜找媽媽。結合課件,通過分析小烏龜找媽媽的路程、步驟,初步灌輸學生編程思想。我們要認識小海龜,首先得會跟它交流、勾通。語言是我們相互勾通的重要工具,我們有我們的語言,小海龜也有它自己的`語言,你知道是什麼語言嗎?引出Logo語言。

在我們桌面上就有LOGO語言,我們一起來學習用LOGO語言與小海龜交朋友——指揮海龜起步走。雙擊運行LOGO語言,瞧,小海龜就藏在這呢。接着介紹菜單欄、常用工具欄、繪圖窗口、初始位置、命令窗口。

提出問題:我們可以直接在命令窗口跟小海龜交流,怎麼交流呢?是不是直接輸入漢字小海龜就能看懂我們想要幹什麼了?剛才我們説了,小海龜可聰明瞭,它可是會英文的哦。同學們來跟它PK下,看看誰認識的英文多,我們就從表示方向的英文單詞開始,這些英文它都懂,同學們你們認識嗎?從而引出Logo語言的全拼命令。

我們的語言有我們的語法,中文有中文的語法,英文有英文的語法,我們小海龜也有它自己的語法,進行Logo命令格式的學習。教師演示命令小海龜前進50步(fd 50)。

3、實踐操作,加深印象

“做一做”1、2題任選一題,並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評價。

4、遊戲激趣,鞏固新知

小組合作遊戲:找朋友。用Logo語言命令格式,幫助同學找朋友。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第四課介紹了“生產與經濟制度”,指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為我國社會財富的生產提供了制度保障。而本課旨在幫助學生從微觀角度進一步理解物質財富的創造過程,使學生初步瞭解有關公司與企業的相關知識,為學生今後以勞動者和經營者的身份參與經濟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導。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重點:

公司成功經營的主要因素

確定依據:公司經營的直接目的是利潤。公司經營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公司利潤的多少與公司的命運。如何使公司發展壯大?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同時,由於學生目前還沒有進入生產勞動實踐,對這一內容的理解有一定困難,它又是教學難點。

處理方法:案例教學法

2、教學難點:

企業的兼併和破產

確立依據:確立為難點是因為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存在一些誤區,認為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説,企業的兼併和破產是難以接受的經濟現象,因此學生理解上會有一定困難。

處理方法:實例分析

三、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剛剛接觸《經濟生活》不久,對經濟學的理解和有關經濟學的知識儲備還很有限,尤其是企業與公司的相關知識,既覺得陌生,又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情境創設既要聯繫學生生活生活實際,又要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和生活邏輯相統一成了本期重要任務。

四、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能全面認識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理解企業兼併、破產與 聯合;

2. 能力目標:在案例分析與合作探究中提高創業能力與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國家觀念;增強依法經營意識和競爭意識。

五、教學理念

1.從學生生活出發,密切聯繫學生生活 生態課程觀

2.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識建構觀

六、教學方法

教學原則:啟發式教學、理論聯繫實際

主要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教學法、實例分析、講授法

七、教學過程

新課程主張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因此,本課內容以學生的自主討論為導入。

活動一:學生討論

方法: 討論法

適當的課堂討論有利於更好地發揮高年級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 對應內容:完成新課內容的導入

過程:

提問:聯繫身邊實例,一家公司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低廉的價格

2)領先的產品

3)優質的服務

4)絢麗的廣告

5)知名品牌

6)良好的企業形象······

在討論過程中,把學生由感性認識引入到理性的思考,將視角由個人維度引入到企業的維度。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聯繫身邊實例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明確此次的主要內容。

活動二:分組學習教材內容

方法:自主學習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新教材的廣泛使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課程改革對當代教學提出的要求。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學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資料,自主地去獲取新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等,這些都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

對應內容:公司經營的直接目的與必要性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最後歸納總結要點。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對此知識點理解沒有難度,再加之這部分知識是上一課所提到,學生採用自主學習,並通過討論,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強化,而且這也體現新課程改革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教學理念。

活動三:閲讀材料,分組討論

方法:案例教學法

傳統的教學只告訴學員怎麼去做,而且其內容在實踐中可能不實用,且非常乏味無趣,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員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但案例教學沒人會告訴你應該怎麼辦,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創造,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而引導學生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最終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

對應內容:

公司成功經營的主要因素:

1)正確的經營戰略—航標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根本方法

3)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重要因素

活動過程:

學生邊閲讀相關材料,邊分析總結,回答以下問題,教師作引導

1)你覺得它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取決於什麼?

引導學生思考:究竟是什麼最終促成了海爾集團的成長與發展,並且以美國安然公司為例對這一因素加以強化,最終讓學生明白公司的發展需要正確的經營戰略,同樣自己的人生也一樣。

2)由此可以看出海爾通過什麼戰術獲得成功?

通過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教學,從而得出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靈魂,應當樹立創新意識,使學生有所得。

3)張瑞敏為什麼要砸毀這些不合格的冰箱,從這裏還可以看出海爾成功的因素還有什麼?

通過分享古今中外有關誠信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誠信就是一筆無形的、寶貴的財富。

設計意圖:

從身邊成功家電企業入手,透過海爾的發展與成功,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與鮮活的社會現實,體現探究學習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層層啟發,讓學生認識公司經營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達到教學目標。

活動四:材料拓展、分享

方法:講授法、實例分析

講授法與實例分析相結合,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通過教師的説明、闡述掌握一

定的系統的知識,學習教師分析思路、分析思維方式,另一方面有利於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對應內容:企業兼併、破產、聯合

1)企業兼併的含義、積極影響及消極影響

2)企業破產的含義、正面意義及負面意義

3)企業聯合的含義、意義

活動過程:

材料一:茅台兼併習酒

材料二:南方證券破產,建立中國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材料三:TCL集團與河南美樂彩電實現強強聯合

設計意圖:

從學生熟悉企業與身邊實例出發,通過材料拓展與分享讓學生切身體會激烈市場競爭中的三種經濟現象,體現新課程改革迴歸學生生活的教學理念;再由教師歸納,使學生認識到三種經濟現象存在的意義,突破教學難點。

八、教師總結:

三靠:一靠策略 二靠創新 三靠誠信

三選:選擇優並劣 不破產 要聯合

結尾部分的設計既是對整堂課教學內容的總結,同時又是對學生情感的召喚。一方面加深對整堂課脈絡的理解,另一方面突出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為本堂課的教學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數的減法》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五節的內容。

"數的運算"是"數與代數"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減法是其中的一種基本運算。本課的學習遠接國小階段關於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減法運算,近承第四節有理數的加法運算。通過對有理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學生將對減法運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為後繼諸如實數、複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鑑於以上對教學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認識和理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經歷探索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減法法則,並能熟練運用法則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2、能力目標:

經歷由特例歸納出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減法到加法的轉化,讓學生初步體會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

在歸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同伴間的合作學習。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理解和運用。教學難點是: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減法運算的意義並利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已具備一定知識儲備和一定認知能力的個性鮮明的學生,而不是一張"白紙",因此關注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進行同類量之間的比較,因此學生對減法運算並不陌生,但這種認識常常流於經驗的層面;在國小階段學生進一步學習了作為"數的運算"的減法運算,但這種減法運算的學習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種技能性的強化訓練,學生對此缺乏理性的認識,很多時候減法僅作為加法的逆運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利用這些既有的知識儲備作為知識生長的"最近發展區"來促進新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通過具體情境中減法運算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減法的意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慾望強烈,但數學活動的經驗較少,探索效率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調控。

三、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結合本節課內容及學生情況,教學設計中採用"引導——發現法"組織教學。其基本程序設計為:創設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驗證——總結歸納——反饋運用。

上述教學程序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學生的學習,因此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本節課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歷從列舉特例到歸納(不完全歸納)出一般的減法法則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數的減法》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五節的內容。

"數的運算"是"數與代數"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減法是其中的一種基本運算。本課的學習遠接國小階段關於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減法運算,近承第四節有理數的加法運算。通過對有理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學生將對減法運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為後繼諸如實數、複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鑑於以上對教學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認識和理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經歷探索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減法法則,並能熟練運用法則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2、能力目標:

經歷由特例歸納出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減法到加法的轉化,讓學生初步體會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

在歸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同伴間的合作學習。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理解和運用。教學難點是: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減法運算的意義並利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已具備一定知識儲備和一定認知能力的個性鮮明的學生,而不是一張"白紙",因此關注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進行同類量之間的比較,因此學生對減法運算並不陌生,但這種認識常常流於經驗的層面;在國小階段學生進一步學習了作為"數的運算"的減法運算,但這種減法運算的學習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種技能性的強化訓練,學生對此缺乏理性的認識,很多時候減法僅作為加法的逆運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利用這些既有的知識儲備作為知識生長的"最近發展區"來促進新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通過具體情境中減法運算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減法的意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慾望強烈,但數學活動的經驗較少,探索效率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調控。

三、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結合本節課內容及學生情況,教學設計中採用"引導——發現法"組織教學。其基本程序設計為:創設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驗證——總結歸納——反饋運用。

上述教學程序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學生的學習,因此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本節課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歷從列舉特例到歸納(不完全歸納)出一般的減法法則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四、過程分析:

教學環節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設 計 説 明

創設情境自然引入

1、首先與學生互動談論合肥本地今日的氣温,瞭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提問: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樣計算的?

2、自然過渡到烏魯木齊的温差的計算問題,在學生列出算式4–(–3)後引入課題:有理數的減法

(板書課題)

通過温度的比較讓學生明白減法的實際意義在於同類量之間的比較,為後來運用減法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從學生身邊的實際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增強學數學的樂趣。同時這也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徵,使學生樂於進一步探索。

探索規律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草原》這篇訪問記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記敍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發考慮,讓學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團結友愛情感的薰陶。作者筆下的草原風情圖如詩如畫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讀的極好素材。通過感情朗讀的訓練可以深化對文章表達情感的體會。因此,第二個教學目標確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反覆地、有感情的朗讀,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通過突出重點藉以突破教學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之後,我將此文教學課時安排為兩課時。在第一課時中,師生一起解決了為數不少的生字,讀熟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是着力表現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這裏我向大家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教法與學法。

二、説教法與學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讓學生先邊看錄像邊聽誦,通過直觀的畫面再現場景,喚起了學生對美的嚮往和求知的渴望,這樣既縮短了學生的生活距離,又為認識草原的遼闊、秀美,蒙古人的熱情好客之特點提供了直觀的視聽感受,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拓展思維,更深層次地體會美的意境,美的人情,最終“水到渠成”,輕鬆地突破了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將“蒙漢情”昇華為“民族情”,進行民族大團結的思想教育,實現整個教學目標。

説課稿 篇5

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六組課文《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文記敍了作者兩次經過 “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文章“一靜一動,寄情於景”的表達方法很有特色,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對於國小生來説,文中有些句子難以理解。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再如 “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理解這兩個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從三個層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技能目標:積累語言,學習作者“動靜結合、寄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本課教學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 的教學原則。採用“情境再現法”、“以讀代講法”、“整合教學法”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讀、想、説、寫”的過程中,拓展思維,感悟文本的人文內涵,提高語文素養。

為此,我設計了教學流程的三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感知全文

(配樂解説)在廣東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説:相傳四、五百年前,在廣東新會天馬村的小河中有一塊泥灘小島,一隻仙鶴銜來了一根榕樹枝。不久,榕樹枝繁葉茂,遠看像一片浮動的綠洲。後來,這隻仙鶴帶來了數萬只仙鶴。從此,每天清晨,萬千靈鳥鳴聲呼喚,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國一個奇觀——那就是鳥的天堂。(板書課題)

從仙鶴入手,一路逶迤而行,至仙鶴結課,前呼後應,使教學渾圓一體。

接着,讓學生展開遐想,什麼樣的地方才能稱作“鳥的天堂”?利用“閲讀期待”,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

學其文,必先學其字,學其詞。此處重點指導書寫“巢”字。上部分三個“〈”要寫得勻稱,這是鳥的一家三口,下面是個扁“日”是鳥的窩,建在這樹木上,所以“巢”就是鳥的——家)

在掃除了閲讀障礙後,藉助文章的預習提示,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快速瀏覽,捕捉文眼

學文,善於發現和把握文眼是關鍵。我要求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兩次去了鳥的天堂,有怎樣的感慨?找出以下句子:(課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引導學生髮現:“鳥的天堂”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加。在通讀全文以後,理解引號包含的意義。

“藉助預習,勾勒大意”,此為整體感知的第一節拍,“快速瀏覽,捕捉文眼”,此為整體感知的第二節拍。兩拍合一,文體的思想脈絡和情感基調盡在其中。

(二)重點讀“樹”,品味寫法

鳥的天堂就是一棵樹,這是一株怎樣的樹啊!我引導學生隨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陽的餘暉,走近這株神奇的樹。要求學生閉上眼睛,仔細地聽老師配樂朗讀1——9 自然段。

1.感受榕樹之美

接着引導學生感知:你彷彿看到一棵怎樣的樹?學生可能會説這棵樹“大、綠、生機勃勃、茂盛”,我要求學生一一板書到黑板上。當作者看到這株大榕樹的時候發出了怎樣的感歎!引導學生齊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板書)

榕樹之美,在其形——大,獨木成林;在其色——綠,蒼翠欲滴。在其勢——盛,鬱鬱葱葱。在其神——生,生髮百年而不息,生根千頃而不枯,生趣盎然而不驕,生機勃勃而不鬧。這真是一株將生命力推向極致的樹!這樣極致的樹,作者又是怎樣來寫的呢?接下來我緊扣重點句,通過“感悟一株”、“品位一卧”、“想象一顫”三個環節品讀寫法。

2.品味寫法

在學生默讀課文1——9自然段後,引導學生交流:作者是怎樣把榕樹的特點寫出來的?

感悟“一株”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出示“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由“不可計數”這個詞,感受到這是一株大榕樹。引導學生讀,再讀。其間,抓住 “一株”這個詞體會,作者誤以為是很多株榕樹,原來只是一株。進而追問:為什麼不可計數?這跟它的生長特點有關。找相關句子讀一讀。(出示:“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

(出示老師在鳥的天堂拍的照片)介紹:大家看到這許多像鬍鬚一樣的.東西,就是榕樹的氣根,當它越長越長,垂到地面時,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學生感受到了榕樹的枝幹不可計數,接着,我採用比較的方法具體感知它的“大”。學生通過想象:500年才能長成這樣一棵樹,相當於150多間教室,由此,激發學生的感歎,並把讚歎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表達出來。“潤物細無聲”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引導學生一詠三歎,深入感受“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品味一“卧”

學生接着交流:(出示:“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上,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卧在水面上一樣。”)

一個“卧“字彷彿又讓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深入想象:安詳、古老…… 她靜卧在水的中央,獨立成一個小島,宛若一個隔離塵世的人間天堂!所以作者這樣感慨——(齊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卧”這樣處理,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匠心獨運。不經意間,榕樹已經被賦予了某種人格。這種人格,是傳承數千年的民族文化的彰顯。是的,誰能懷疑大自然的鐘靈俊秀,誰能用新工藝辯駁天地間的物華天寶?樹嗎?人嗎?一個安詳如老人,自在如仙人,優雅如美人的形象,在師生的對話間呼之欲出,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實踐了文本與生命的對話。

想象“一顫”

學生繼續交流“作者還怎樣寫出了榕樹的特點?”。

(出示:“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這個句子用展示生命力,來表現茂盛。它是怎麼展示的?(出示)“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抓住“簇”和“堆”兩個量詞,讀中感受到這樹的茂盛。

還從哪裏體會到這種生機勃勃?(出示)“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感情朗讀後,學生質疑:“新的生命”是指什麼?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將自己的間接與夥伴交流。學生可能認為是躲在樹葉中的鳥在動,也可能認為是樹葉充滿生命力的靈動表現。讓學生將各自的感受融入這句話中,展示讀。正如新課標指出:“倡導個性化的閲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

巴金先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這株大榕樹的勃勃生機,讓學生齊讀第八自然段,通過朗讀去再現文字的生命!

感悟“一株”,以蓄語像之勢;品味一“卧”,以蓄語情之勢,想象“一顫”,以蓄語藴之勢;終於掀起了本課的一大高潮。關鍵句“這美麗的南國的樹”以一唱三歎的課堂節奏,久久地迴盪在每一片樹葉之上,迴盪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間。

為了將文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培養語感。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 遷移練筆,引向讀“鳥”

假如你就是那第一隻飛來的仙鶴,你發現了這株美麗的南國的樹,你將怎樣召喚你的親人、朋友來此安居樂業?請你寫下最能打動他的話。可以用文中的話,也可以用自己的話。

此時的角色互換,已不僅僅是順應課的思路和情感脈絡,學生已經把自己幻化成為仙鶴,融入到情境中,因此“仙鶴是一定要來的,不僅為着這鳥的天堂,更為這精神的天堂!”我努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實踐體驗性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魅力。

今天我們沒有看到一隻鳥,第二天清晨,當陽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的時候,我們再一次來到了這裏。起初,周圍是靜寂的……

(課件出示,學生靜聽配樂鳥鳴聲,音樂和文中描述相吻合,先是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接着越來越多。最後整個樹上變得熱鬧了!百鳥齊鳴)

你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在想像中感受一片和鳴諧調的天籟之聲,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新標準》倡導“大語文觀”,提出要“建構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把文本描述的情境以音樂的形式再現,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留有餘味自學讀“鳥”

文學巨匠巴金又是怎樣通過文字,展示百鳥出巢的生命之美?讓學生回去後,運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自學文章的第二部分。然後介紹“鳥的天堂”旅遊畫冊,讓學生課後賞讀文人墨客歌頌 “鳥的天堂”的詩句。旨在讓語文走向生活,拓寬閲讀。

本課在結構形式上,形成了“鳥——樹——鳥”的對話關係,這是一種充滿詩意的生命的對話。在教學中,緊扣"文眼",感悟“一株”,品味一“卧”,想象“一顫”,透過這個窗口窺見全文的內容和情感。讓故事與孩子,情景與興趣,朗讀與激情,想象與語言靜靜地在課堂中流淌,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精神境遇的拓展和語文能力的培養,共同演奏出一段和諧的生命交響曲。

説課稿 篇6

一、説學生情況

國小生的特點之一是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學習以興趣為主。但是他們善於觀察和模仿。象生活中用塑料梳子梳乾燥的頭髮,頭髮會隨着梳子動;在乾燥的季節脱毛衣,會聽到啪啪聲;在乾燥的季節用手去觸摸門把手會有觸電的感覺;陰雲密佈的天空,常常有雷電產生……這些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每一個四年級的學生都會經歷過觀察過。他們知道其中的一些現象是靜電現象,但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對靜電現象進行過深入的探究。本課將為學生探究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提供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活動。在一課時內要讓學生對靜電現象進行全面的認識是不可能的,所以學生對靜電現象的認識只能是初步而又概括的。這些認識將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電的本質,是學生學習其它電的知識的基礎。

二、説教材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電》的第一課。本課是《電》單元的起始課,主要是讓學生從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靜電現象,來認識到電荷是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一切物質中的,多餘的電荷如果在一個物體上,就會產生靜電現象,如果電荷沿着導線定向移動,就會產生電流。從而使學生對電的本質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感受到電並不神祕,它就存在於我們身邊,為學生後面學習電的其它知識打基礎。

本課一共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體驗靜電現象

第二部分:認識電荷及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

第三部分:初步認識電流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統一的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在教學目的確定後,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法與學法的合理選擇和正確運用上。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設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運用了實驗探究和講解相結合的'方法。

四、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科學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象,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帶電。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電荷在電路中能夠流動起來併產生電流。

過程與方法:在探究活動中,能根據已有知識,運用邏輯推理,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教學重點】解釋靜電現象

【教學難點】認識正負電荷

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學生探究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五、説教學準備

根據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確定如下教學準備

小組:一把塑料梳子、碎紙屑、氣球、帶毛的羊皮等。

教師:課件、氣球等。

六、説教學過程:

(一):魔術導入、激趣揭題

1、導語——一節課的開場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説上課5秒鐘之內,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是很有道理的。導語的基本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好奇感,形成進攻型學習狀態。為此我採用魔術導入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預訂軌道,這時進行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師演示:引導學生回答,用梳過乾燥頭髮的梳子慢慢接近碎紙屑,看到什麼現象?碎紙屑是怎樣跑到梳子上去的?怎樣解釋這種現象呢?(教師根據學生交流適時揭示課題)

(二):合作探究,體驗靜電現象

1、小組實驗

拿一把經過摩擦的塑料尺,靠近紙屑,發現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現象?

2、師生交流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三):實驗探究、認識電荷

1、教師;靜電既然存在於所有的物質之中,為什麼我們通常感覺不到物體帶靜電呢?播放課件。

教師根據課件播放適時板書:正電荷、負電荷

2、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梳子和頭髮摩擦產生的靜電。

科學家研究證實塑料梳子與乾燥的頭髮摩擦時,頭髮束縛電荷的能力較弱,於是一部分電荷轉移到梳子上,這時梳子顯示帶負電荷。失去電荷的頭髮帶正電荷。帶不同電荷的頭髮和梳子靠近時會有什麼現象?這和我們瞭解的哪一種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相似?説明什麼?(教師板書: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進一步探究靜電現象——小組實驗探究。

將兩個充氣氣球僅挨着懸掛在木尺上,用羊毛分別摩擦兩個氣球的接觸部位,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實驗後交流 ( 教師板書: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4;小結。

(四):讓電荷流動起來

摩擦能使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從而使物體帶上靜電。但是帶靜電的物體中的電荷卻不能持續流動。

怎樣才能使物體中的電荷持續流動?要形成電流就必須使電荷流動起來,需要具備動力和電路兩個條件。

課件播放——使學生對電路有一個直觀認識。

(五):總結與拓展

總結是一節課的結束部分,重温本節重點,藉此加深印象。所以我設計下面問題。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學生通過視覺獲得信息的一種渠道,教學中板書對學生起到明確重點,啟發思維的作用。一個較好的板書設計還能使學生獲得美感。為此我設計如下板書: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正電荷、負電荷

+ —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卡羅納》這篇略讀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裏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麼做的,並交流各自的閲讀體會和感受。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卡羅納》一文,散發着濃濃的愛的氣息。打動讀者的是人與人之間深厚的愛,是人物關愛他人時無聲勝有聲的情意,是人物的語言,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因此,教學時,我從卡羅納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感知文本,到親近文本,走入文本,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氛圍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三、説目標:

基於這樣的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以及略讀課文的特點,預設本課的三維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認識生字,正確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運用閲讀提示,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卡羅納周圍的人對他的關愛,在閲讀中感受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情,重點朗讀體會老師對卡羅納的關愛。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閲讀中交流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麼做的,並交流各自的閲讀體會和感受。

難點是通過字面想象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感情。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一定很熟悉這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課前響起歌曲那清澈的童聲)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裏找?

同學們,母親,是給我們最温暖呵護的人,母親,一個最温暖的名字。可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這位小朋友,他,卻失去了自己親愛的母親。

【設計意圖】熟悉的歌曲和教師深情的話語,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景,扣擊學生的心絃,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情感的鋪墊,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2、出示課題:卡羅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失去母親的卡羅納是怎樣的?請孩子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到生字詞的地方停下來多讀幾遍。(學生開始讀課文)。

2、反饋生字詞語

(三)、研讀不幸

1、過渡:失去母親的卡羅納是怎樣的?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用“——”劃出文中描寫卡羅納的句子。(生讀課文)

2、交流

出示句子:

▲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兩腿站不住,好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

▲卡羅納翻開書,當他看到一幅母親拉着兒子的手的插圖時,突然雙手抱住腦袋趴在桌子上,號啕大哭。

▲他什麼也沒説,也沒有抬起頭來,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卡羅納走進教室突然放聲大哭起來,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

▲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卡羅納獨自站在一邊端詳着我,他的目光裏充滿着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彷彿在説:"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