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説課稿模板合集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62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説課稿模板合集5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我的説課流程是:説教材,説學情,説教學模式、説教學設計,説板書、説課堂評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個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性質以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部分內容在生產和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掌握這部分知識對今後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部分內容一個課時完成。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一步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創設情景,根據中的信息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獨立嘗試,探索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體會整數加減混合運算與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聯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或自主探索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悦和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 體會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小數加減法,會運用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減法進行簡算。

2、難點? 體會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小數加減法,會運用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減法進行簡算。

(四)學具準備:教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和獲取知識的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我準備採取以下教學法:談話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創設情境法和練習法。通過創設情境、獨立思考、組織交流、點撥釋疑、鞏固運用等程序展開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本課的要求,我準備了課件。

三、教學方法

我對本節課採用嘗試探索的教學方法。

1.遷移法。

由於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十分緊密,並且總是相互補充,彼此影響。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運用遷移規律,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認舊引新。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完全可以從整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中進行遷移。這樣通過知識遷移,最後轉化為技能技巧,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發現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個“發現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發現方法,發現聯繫,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練習法。

練習可以促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可以進行思維訓練,發展學生智力,還可以使教師及時獲得反饋信息,有效的調控教學過程。本課時的練習,是在例題教學後安排的,有針對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行的題組練習,變式計算練習及綜合性的應用題,通過一系列靈活多樣,一定題量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其計算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四、教學設計

(一)鋪墊舊知,引入新課

我設計了口算、説説下列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簡便計算三種題目導入新課,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然後提問:我們已經學習了整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你認為整數加減法混合運算和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之間有聯繫嗎?有什麼樣的聯繫?

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教師不作評論)

教師:同學們發表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我們就一起來驗證一下。(板書課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預設5分鐘)

【設計意圖】新課前讓學生對小數加減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關係進行猜想,既抓住了本課的重點,同時很自然地讓學生去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繫。

(二)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出示情境圖,師: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然後學生提問(對於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教師作出適當評論。)

教師板書:一共花了多少錢?

【設計意圖】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共花了多少錢? 教師提出要求:用兩種方法解答。

小組討論,討論後學生嘗試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5分鐘)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

(四)展示交流,內化提升

1、待大部分學生完成後,請兩名學生把自己的解答板演到黑板上。組織學生評價:

(1)教師概括:這兩種解答方法的意義不相同,第一種解法是用脱式計算。第二種解法是用豎式計算少

(2)你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

學生1: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學生2:數位對齊在進行計算

2、教師出示第二個問題:小林付給售貨員20元,應找回多少錢???

(1)要求學生先分步計算,再列綜合算式計算。 學生獨立嘗試在練習本上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2)指名説算式,教師板書。學生討論交流。最後師生歸納: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加數的運算順序完全相同。

3、出示例題:7.65+3.72+6.35+6.28.?

(1)學生觀察,你發現這道題有什麼特點?可以簡算?為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7.65和6.35、3.72和6.28可以湊成整數。

(2)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教師巡視,如果發現有沒用簡便算法的學生,請他(她)上黑板板演出來。再請一名用簡便算法和學生黑板板演。

待大部分學生完成後,組織學生評價:這兩種算法哪一種簡便一些?為什麼?

(3)師:比較剛才兩個同學的計算結果,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整數加減法的一些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小數加減法。(12分鐘)

【設計意圖】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五)迴歸整理,拓展應用

6.85+4.9+6.07 62.15-8.62-14.7? 26.8+(5.36-3.95)

【設計意圖】通過“變式練習、開放練習”考察學生對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

(六)課堂總結

我用“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進行總結,然後學生交流,説説自己的收穫

五、教學反思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評價作用,從內容理解、學習方法、學習感受多方面進行自評和互評。教師則主要從學生的自學態度、自學方法等方面予以評價。

通過師生評價,使學生對主題內容理解更深入、更系統。同時,教師針對學生交流反饋中暴露出來的共同疑惑,進行有效整合,通過“點撥昇華”過程的教學,使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產生質的飛躍。

(一)活動過程的評價

本課的主要活動:小剛買書的事情,活動中主要採取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小組活動中,在學生實踐過程中給予評價,比如教師在小組的數據記錄表格中及時評出優良。

(二)知識技能的評價

兩個練習都以生活中的問題為載體,注重知識的活學活用,教師評價時以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進行評價。

(三)情感態度的評價

主要評價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對數學學習興趣的評價,採取學生自評的方式及小組長把本節課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行評價,督促學生課下積極預習,課上積極回答問題,通過外在的督促,引發內在的學習興趣。

六、説資源開發

課標中指出,要大力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這樣便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結合本節課內容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開發。

1.文本資源

在備課時教師要充分運用教科書、教師用書、輔助材料等資源,研讀教學內容。本課教材也為課堂提供了形象直觀的情境圖,便於孩子們發現信息,展開討論。

2、信息技術資源

主要表現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我認為多媒體教學不應該僅僅成為一種教學手段,而應該成為用於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感,便於學生學習的一種工具,多媒體教學貫穿於整節課堂。

3.生活資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了如:“買書.找錢這樣的生活經驗,這都為本節課提供了生活資源。

4、課堂生成資源。

生成性資源是在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資源有利於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組討論,師生交流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新問題、新思路、新方法、新結果是本節課的生成性資源。

在練習時,學生的錯題資源也是本節課的生成性資源。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教學,它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

以上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2

教學中以下幾點為我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聯繫上下文,瞭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主人公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課堂中“體會樂曲旋律變化及其樂曲豐富的內涵”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本堂課的教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破題導入、揭示課題。

第二部分:瞭解坎坷、感悟情懷。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走近阿炳,瞭解阿炳,為後面感悟琴聲內涵定下感情基調。雖然無錫二泉就在身邊,阿炳也是我們無錫人的驕傲,但是由於年代比較遙遠,學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採用了“一唱三歎”的朗讀方法,大量的補充資料。一、展現二泉美景圖片,加上老師的介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麗的二泉。二、啟發學生想象阿炳孤苦無依、賣藝度日的畫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經歷。三、通過老師的描述來感受阿炳的“人窮志不窮”,不向命運屈服的骨氣。緊緊圍繞“漸漸的、漸漸的…”這句話,一唱三歎,在感知阿炳的歎息、哭泣、傾訴、吶喊的情況下,讓學生逐漸深入阿炳的內心深處。十多年的坎坷經歷、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讓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在朗讀中感悟、滲透!濃重的為學生定下感情基調,為下文服務。

第三部分: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在前面紮實的鋪墊上,學生來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教學本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從讀懂到讀好。首先是讀懂,讓學生潛心、用心的聽一邊樂曲。先聽,再説,最後接觸文本。符合人的整個人知過程,強化思考,水到渠成。接着更深一層的讀,問:樂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於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內心感悟至深了。接着就是帶着感悟來讀好,讀中感悟,悟後再讀,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

第四部分,總結成就,課外延伸。

本着語文積累的最終目的,讓學生記住《二泉映月》,記住一個平凡的名字——阿炳,同時佈置了兩個自選作業。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

《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一個例題兩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假分數的意義後,進一步學習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有利於以後進行分數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道帶分數是假分數,是整數與真分數合成的數。

2、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3、使學生經歷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發展數感。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

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環節的教學,先複習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再出示圖形,讓生先用假分數表示,再用整數(或帶分數)表示,順其自然的導入新課。由於相關內容的複習,使得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很快的掌握了知識,再由老師適時點撥,加深了鞏固。

三、説教學程序

(一)談話回憶,導入新課

課前,出示圖形,讓生用假分數表示,再用整數(或帶分數)表示,(一類是能化成整數,另一類是化成帶分數的),從而引出本節課的研究內容《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出示自學互動指導(一):

1、自學課本第71頁例4第(1)小題,思考:假分數是怎樣化成整數的?分子和分母有什麼關係?

2、把你的發現和小組成員交流一下。

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有這兩種情況:一是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子相當於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這幾組分數的結果都是整數;二是根據分數的含義,一個分數含有幾個分數單位,“幾個”就是這些分數的結果。從而得出:能化成整數的假分數,它的分子一定是分母的倍數,是幾倍化成整數就是幾。

出示自學互動指導(二)

1、自學課本第71頁例4第(2)小題,思考:假分數是怎樣化成帶分數的?

2、把你的發現和小組成員交流一下。

學生在反饋時,教師再點撥,讓學生掌握寫法: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餘數就是分數部分的分子,分母不變.

三、測評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和學習方法進行熟練和鞏固,多樣的練習形式使練習充滿活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5、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從總結中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説課稿 篇4

《新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貫徹、實施的過程中充分挖掘語言教材中所藴含的創造因素,有益於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一、説設計來源及意圖

教材來源於《福建省中班領域活動指導》的語言領域,在這個活動之前,小朋友圍繞“房子”已展開了一系列活動,對房子的結構、外形特徵等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且幼兒通過搭建、泥塑、繪畫等形式進一步瞭解了房子。當我告訴幼兒有一種房子會動時,幼兒都想探個究竟,學習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因此,故事《會動的房子》油然而生。

二、説教材

新的課程改革把故事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提出,要求幼兒喜歡聽故事,樂意講故事的語句,並懂得一些簡單的道理。《會動的房子》生動地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松鼠在造好的房子內居住,但房子每天都在變化着方位和地點。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兒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小松鼠、烏龜,這兩隻動物都是幼兒非常熟悉和喜愛的。敍述過程中小松鼠和烏龜的對話語句能夠照顧到中班的幼兒的口吻,符合中班幼兒語言獲得的水準。

三、説目標:根據中班幼兒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將目標定位為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的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作品故事情節以及動物形象的特點,感受其中的幽默。豐富詞彙:膩、馱、手舞足蹈、慚愧。

2、能力目標:培養幼兒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的習慣和大膽想象創造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畫面,從而熱愛大自然。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理解作品故事情節以及動物形象的特點,感受其中的幽默。

難點是: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續編故事。為使活動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電腦課件(幻燈片)、錄音機、磁帶、木偶、指偶等。

2、 畫有大樹、浪花、草原的背景圖一幅、小背景圖若干、小圖片若干。

3、佈置四個場景:“大樹底下”、“山腳下”、“大海邊”、“大草原”

四、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因此,活動中我除了以幽默、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還挖掘此活動價值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演示法:木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兒的喜愛,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為了幫助孩子的理解,我操作木偶,讓幼兒對重點、難點的內容獲得清晰的第一印象。

2、交流討論法:皮亞傑指出:“兒童是個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憑以往的印象,我班的孩子一定會對這個故事產生興趣,有一種想表演的慾望;這時進行對話教學、交流討論是個很好的時機。

3、審美薰陶法:幼兒學習語言,重在感悟語言。在教學活動中,我把教學過程融合與多媒體課件中,化枯燥為樂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讓幼兒在活動中更興趣盎然,使幼兒的創造性素質得到積極主動的發展。

4、創設情境誘導法:具體的場景,能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能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幼兒一起扮演小松鼠,依次來到“大樹底下”、“山腳下”、“大海邊”、“大草原”上,並根據場景變化進行提問,讓幼兒在平等、寬鬆、活潑的環境中有足夠的表現自我的機會。

五、説學法

1、操作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邊操作圖片邊講故事。

2、自由討論法: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多種辦法解決問題。象“房子為什麼會動呢?”這類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因此我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討論的空間。

3、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讓幼兒自由表演故事情節,以增加對故事的理解。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課一開始我就以題質疑。

教師出示一幅石塊樣子的貝殼圖,問:石塊有何用?為什麼?我出示另一幅房子到了山腳下的圖,説:不知怎的,這麼穩固的房子卻移了位置?小松鼠好是疑惑:“房子為什麼會動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小朋友立即嘰嘰喳喳,説出了許多充滿智慧的答案。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松鼠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內容上吸引孩子,由於電腦提供的軟件不僅形象直觀,色彩鮮豔,而且富有動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能使語言和形象有機融合,直接作用於幼兒的感官,生動地形成語言表象。我讓幼兒邊聽故事邊看幻燈片、課件。並根據故事內容提問:(1) 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2) 小松鼠到過哪些地方?(3) 小松鼠在旅行中聽到過哪些聲音?(4) 房子為什麼會動?

3、角色表演,內化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幼兒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我以情境表演為導入,根據教學實際與孩子們的特長提議他們分工合作表演課本劇,在佈置好的四個場景中,幼兒手持指偶大膽表現小松鼠和烏龜,從而瞭解到烏龜的生活習性,以突破重難點。

4、續編故事,拓展昇華

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教師引導激發出來,就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採用不同的鼓勵引導方式,來促進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以解決難點。我在課末提出: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會將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麼地方去?把你的想法畫到畫紙上,然後講給小朋友聽。又一次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孩子們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地培養。

六、説教學思路

根據本課教材內容集中,特點鮮明、語言通俗的特點,我從(激趣導入,以題質疑)——(以境促感,境中生情)——(角色表演,內化感悟)——(續編故事,拓展昇華)四個方面引導幼兒學故事。

1、激趣導入,以題質疑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

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課一開始我就以題質疑。

教師出示一幅石塊樣子的貝殼圖,問:石塊有何用?為什麼?我出示另一幅房子到了山腳下的圖,説:不知怎的,這麼穩固的房子卻移了位置?小松鼠好是疑惑:“房子為什麼會動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小朋友立即嘰嘰喳喳,説出了許多充滿智慧的答案。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松鼠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內容上吸引孩子,由於電腦提供的軟件不僅形象直觀,色彩鮮豔,而且富有動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能使語言和形象有機融合,直接作用於幼兒的感官,生動地形成語言表象。我讓幼兒邊聽故事邊看幻燈片、課件。並根據故事內容提問:(1) 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2) 小松鼠到過哪些地方?(3) 小松鼠在旅行中聽到過哪些聲音?(4) 房子為什麼會動?

3、角色表演,內化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幼兒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我以情境表演為導入,根據教學實際與孩子們的特長提議他們分工合作表演課本劇,在佈置好的四個場景中,幼兒手持指偶大膽表現小松鼠和烏龜,從而瞭解到烏龜的生活習性,以突破重難點。

4、續編故事,拓展昇華

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教師引導激發出來,就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採用不同的鼓勵引導方式,來促進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以解決難點。我在課末提出: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會將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麼地方去?把你的想法畫到畫紙上,然後講給小朋友聽。又一次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孩子們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地培養。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小節《比的意義》,我將從——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過程設計、學習方法指導、課堂教學評價這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意義”過去是安排在國小的最後階段“比和比例”單元中學習的,而且主要強調的是兩個同類量的倍數關係。新課程實驗教材中,把比的知識提前安排在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除法”中學習,在內容的安排上,既講同類量的比,又講不同類量的比。一方面是由於比與分數、除法有密切的聯繫,同時,比也是兩個量比較關係的一種擴展。通過對比的知識的學習,既能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又為以後學習比例知識、為進入中學學習物理、化學等知識打下較好的基礎。

2.教材的結構和聯繫。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分數等知識,並且會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教材分為三段: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和比的應用,本節課執教的內容《比的意義》為第一課時。本課知識對於學生來説是全新的概念,但這些新概念卻是與舊知識有着密切聯繫的。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比的初步知識,大體上顯現出由概念到性質,再到應用的遞進學習過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比的意義,會求比值。教學難點是:理解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目標確定。

1.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而比的有關知識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例如按一定的比稀釋清潔劑,加工混凝土等等都用到了比的知識。因而可以從學生的認知習慣出發,通過觀察、比較、討論,歸納概括出比的含義,進而瞭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2.課標要求。

新課標第二學段目標明確指出:應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量關係,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

3.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情況分析,本節課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理解比的意義,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②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概括出比的意義。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既符合學生的實際,又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本人認為在教學中利用新課程理念作為指導,要達到這個目標是完全可行的。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揭示課題。

本節課我準備了兩個實物出示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觀察,發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引入比,揭示課題——比的意義。

(二)創設情境。

1.情境一:神七發射直播錄象。

當神州七號進入運行軌道後,在距地341千米的高空作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週,大約運行42000千米。

提問學生:怎樣用算式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後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學生回答出求速度用路程÷時間表示,得出算式42000÷90。 教師講解:用除法表示兩個數的關係時,我們還可以用一種新的表示形式——比。比如路程÷時間,也可以説成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42000比90。

2.情境二:神七宇航員太空漫步。

在太空中,執行此次太空漫步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在飛船外向人們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旗的長是30cm,寬是20cm。

提問學生:你能根據這兩個條件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學生提問並口頭解答。

教師講解:像剛才你們提到的“長是寬的幾倍”,用30÷20,我們也可以説成長和寬的比是30比20;“寬是長的幾分之幾?”用20÷30,我們就可以説成寬和長的比是20比30。

3.情境三:鹽水配製。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需要配製溶劑。比如鹽水的配製,其實,鹽水的配製就用到了比的知識。

比如:在1000克的鹽水中,鹽有10克,鹽佔鹽水的幾分之幾?學生得出算式10÷1000後,要求學生用比的形式表示出鹽和鹽水的比是10比1000。

(三)學生探究。

本節課通過對以上3個問題的解決,得到了3個除法算式。讓學生仔細觀察、相互討論後,得到這三個算式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是兩數相除。接下來引導學生根據這個特徵歸納概括出比的意義是: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設計這個探究活動,體現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目的是讓學生初步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並進行歸納概括的數學方法,從而建構比的意義這一概念。

(四)深入瞭解。

1.比的各部分名稱。老師結合42000︰90=42000÷90=1400/3向學生介紹比號、前項、後項和比值。

2.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區別。

結合例題30÷20=30︰20=3/2,並通過填寫表格,讓學生着重理解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五)練習設計。 在此基礎上,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出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並理解:與分數中的分母,除法中的除數一樣,比的後項也不能是0。得到:a︰b=a÷b=a/b(b≠0)。

課堂練習是在學生自我建構基礎上的鞏固,是學生個體對知識所進行的自我解讀,更是對前面各個教學環節實施效果的檢測。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第1題:填空。

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買同樣的練習本。小敏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買了8本,共花了2.4元.小敏和小亮買的練習本數之比是( ):( ),比值是( );花的錢數之比是( ):( ),比值是( )。

這是一道根據條件和要求寫出比並求比值的填空題,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

第2題:判斷。

(1)小強的身高1米,爸爸的身高是173釐米,小強和爸爸的身高比是1︰173。 ( )

(2)大卡車的載重量是6噸,小卡車的載重量是3噸,大小卡車載重量的比是2。 ( )

(3)90班收看“神七”直播人數和未收看人數的比是6︰1,那麼未收看人數是收看人數的1/6。 ( )

設計這一道題是 為了讓學生在理解比的意義的基礎上,聯繫以前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溝通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3題:小剛做了一項這樣的調查:

一列特快火車5小時可行800千米; 一輛汽車8小時可行640千米。

根據題目中提供的條件,尋找合適的量,説出兩個數量之間的比。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看學生是否能靈活地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以後學習比的應用打下基礎。

第4題:課外閲讀。通過向學生介紹黃金比,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六)總結昇華。

本節課的知識點較多,我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然後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比的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四、學習方法指導

1.教法。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建構良好的師生關係,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通過情境創設,調動學生經驗儲備,讓學生感受“數學生活化”原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培養學生髮現數學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並進行歸納概括的數學方法,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鞏固提高及課外延伸,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髮現美的能力。

2.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鑑於此,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還要讓學生學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在課堂的主體環節中,我準備以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使他們在指導下獲得學習數學,研究數學的基本方法,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

五、課堂教學評價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根據這一理念,我準備採用師生、生生互評的多元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評價並指導學生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