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品】説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38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説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鉛筆淡彩》是浙江美術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2課的內容,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的主要內容瞭解鉛筆淡彩的基本知識,嘗試用鉛筆淡彩的繪畫方式記錄身邊的景物。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鍛鍊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認識。

二、説學情

國中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他們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喜歡別出心裁和標新立異,所以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強烈的創造慾望。從繪畫的角度來看,國中階段的學生已進入寫實後期,而且對於色彩知識已經有所認識,但是對於應用色彩的原理進行創作還處於初級階段。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鉛筆淡彩在工具、材料、色彩等方面的特點,初步掌握鉛筆淡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欣賞、討論掌握鉛筆淡彩的繪畫技法,嘗試用鉛筆淡彩的繪畫方式記錄身邊的景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造型的樂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激發熱愛生活,關注藝術,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鉛筆淡彩的繪畫技法。

難點:鉛筆淡彩中色彩的調和方法。

五、説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踐行新課標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我將採用討論法、示範法、實踐練習指導法,從而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六、説教學準備

同時為了輔助我的課堂教學,我還準備了水彩紙、水彩顏料、鉛筆等。

七、説教學過程

接下來是本次説課的重要環節,説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引導學生直接在畫紙上用水彩顏料進行描繪,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問題:水彩與之前學習過的水粉有什麼區別?

根據學生回答,我會總結出透明、薄等特點。在此基礎上,將繼續追問:水彩畫又可以分為哪幾類?展示鉛筆淡彩作品,進而引出課題《鉛筆淡彩》。

通過演示與提問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更具有活躍性,並且也初步建立了學生對鉛筆淡彩的認識。

環節二:交流探討,欣賞作品

接下來,我將展示水彩畫與鉛筆淡彩作品,引導學生欣賞並思考:這幾件作品有什麼不同?

學生觀察思考,我將總結得出水彩畫使用水調和水彩顏料進行作畫,強調色彩的透明;而鉛筆淡彩在強調色彩的同時體現線條。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利用多媒體展示《蔬果》《聖維多克山》《植物圖鑑》等作品,請同學們小組討論:這幾件作品有什麼異同點?

學生交流探討回答後,我將進行總結不同點是《蔬果》《植物圖鑑》描繪精細,注重物體輪廓線的描繪;《聖維克多山》不求具體的形象輪廓,表現的更加自由,注重線條的表現,色彩更加的輕薄。相同點是在素描的基礎上進行色彩的描繪。

通過水彩畫與鉛筆淡彩的對比分析,可以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到鉛筆淡彩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對鉛筆淡彩的具體分析,加深了學生對鉛筆淡彩以素描為主,色彩為輔特點的認識。本環節通過觀察與討論也鍛鍊了學生語言表述與交流的能力。

環節三:示範講解,實踐練習

首先向學生講授鉛筆淡彩繪畫中所用的工具材料。

然後引導學生在畫紙上嘗試水彩顏料相互調和、疊加等,並思考:有什麼樣的色彩效果?

學生動手嘗試並回答,我將總結得出水越多,明度越高,純度越低;兩個顏色調和會產生第三種顏色;顏色疊加後會使色相、明度、純度發生變化。

之後我將示範鉛筆淡彩的繪畫步驟:(1)用鉛筆畫出草稿,定好大的位置;(2)畫出大概的形,鋪上大致的明暗;(3)薄薄地塗上色彩;(4)細緻刻畫,調整完成。

最後佈置課堂作業,用鉛筆淡彩的方式記錄身邊的景物。在學生練習中,我會巡視輔導。

通過示範的方式使學生對鉛筆淡彩的認識不僅僅侷限於理論知識,還能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鉛筆淡彩的繪畫方式並且為創作打好基礎。而動手實踐的環節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環節四:展示評價,小結作業

作品完成後,我將組織學生展示作品,並從形象、構圖、色彩等幾個方面進行自評、互評、師評。

接下來就是對本節課鉛筆淡彩的特點進行總結,並引導學生要多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運用淡彩的方式記錄生活。

最後佈置的作業是尋找一定的特殊媒介(鹽)並將其運用到水彩畫中。

通過展示的環節加深學生對鉛筆淡彩創作技法的認識,並且最後的總結昇華也培養學生髮現美、創造美的意識。最後的作業是為了讓學生以課堂為中心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使美術課堂與課外,美術知識與其他知識形成溝通,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美術素養。

八、説板書設計

為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設計。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六年級十一冊的第18課《給家鄉孩子的信》。本文是一封書信。作家巴金爺爺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對家鄉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地美好情感,給人生啟迪。

全文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孩子們的信給巴金爺爺帶來温暖,巴金爺爺表示感謝;第二部分為了不讓孩子們失望,巴金爺爺帶病寫這封回信,代替他與孩子們見面;第三部分寫巴金爺爺無限熱愛祖國和同胞,他認為自己是平凡人,但仍讓自己生命開花。第四部分寫巴金爺爺認為自己的時間有限,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第五部分寫巴金爺爺希望孩子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第六部分是對孩子的祝福語。

根據教材建議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體會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熱愛的思想感情,同時懂得

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的道理。

3、能結合文章的重點詞句,圍繞中心句談出自己的真實感想,加深對巴金爺爺的認識。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本課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課文本身的特點,可制定了以下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重點句的意思,説出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的關心,激發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讓生命開花的願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學法】

本課準備用導讀式教學法、演示法、自學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對於六年級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能力來説,如果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讀去思,往往會使他們只停留在文章精彩的情節上,或是抓不住文章的魂。如果為了讓他們聽懂而老師一味的講解,學生則會感到乏味不堪。因此,我用導讀式教學法,就解決了以下教法存在的問題,在學生自讀課文之前,老師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或核心問題,給孩子一個思維的定向,讓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隨着老師的思路去閲讀、去理解。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學生漫無目的的亂讀,再加之好奇、探求一切是孩子的本性,他們一定會在不自覺中,興趣濃厚地進入文章,探求問題的答案,進而學懂課文。讓學生帶着任務進行定向閲讀,對中下等學生起到引路作用,對上等學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閲讀能力差的學生,會在書上劃注出現成答案;能力強的學生,會邊讀邊想,準備概括出完整答案。這樣上中差兼顧,既避免了學生讀書漫無目的,走過場的形式,同時也向學生暗示着抓一段話中重點句子理解文章內容的閲讀方法,體現了導學式的原則。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巴金,我運用演示法,通過媒體出示課件,進行演示,結合書中文字進行例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輔之以生動、極富感染的語言表述,緊扣重點詞、句細嚼慢嚥。讓學生在緊張、極富感染、深受教育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根據本課特點和我採用的導讀式教學法,以及大綱對六年級學生閲讀要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閲讀分析、閲讀理解、閲讀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自讀文章奠定紮實的基礎。我依然教學生用“讀(發現並提出問題)──思(思考問題)──議(討論解決問題)──再讀的方法仔細口味、體會文章的情感”。這裏的學法指導、學法的應用將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再現。

三、【教學程序】

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要求,我準備用2課時教學全文。

今天我主要説第二課時,教學程序可以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一)複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複習導入。

(二)、指導讀懂重點段,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習第3自然段,教給學習方法。

第一步:出示思考題(見教法),指名讀課文;

第二步: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第三步:各抒己見,討論問題。

這一步,是學懂課文的關鍵,不僅要引導學生完成思考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句,評議結合,揣摩作者的用意,體會文中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同時,老師再用引讀法,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句中情感。這樣通過多種形式的引導,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巴金爺爺無限熱愛祖國和同胞,他認為自己是平凡人,但仍讓自己生命開花。

第四步:揣摩人物內心世界。

在理解討論巴金內心活動的句子:“不要把我當作什麼傑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學生通過讀文了解到巴金爺爺不僅愛孩子們還愛自己的祖國和同胞們,同時把巴金爺爺那種謙遜的美德表達出來。通過分析重點詞、句,如:“無限、終於”,“我思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再與享受”,“我願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抓住這些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懷着對老人崇敬的心情把巴金爺爺在回信中想表達的意思讀出來,體會巴金老人的品質多麼高尚。

這樣一來,學生不但對巴金爺爺有了深刻的瞭解而且激發學生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的願望,到此,突破教學難點,突出中心。

第五步:回讀全段。

2、引導學生當堂歸納本段的學習方法:讀—思—議—讀

3、運用所歸納的學法,自學四、五自然段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再現由“教”到“不教”,由“教學”到“會學”的教學原則和規律。

四、【板書】

巴金

23、給家鄉孩子的信

謙 樂 珍 開

遜 於 惜 花

奉 時 結

獻 間 果

板書這樣設計,清楚明瞭的展現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對於理解課文、回顧課文都有所幫助,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説課稿 篇3

一、課題:

高中高三政治第一次月考試卷講評(考卷範圍:必修二前三單元)。

二、本部分內容在大學聯考中的地位:

近三年大學聯考試卷中必修二部分的考查涉及公民、人大、政府的知識點比較多,屬於高頻考點,尤其在人大、政府的知識點上更多是以問答題的形式出現,分值較高,值得重視,因此,我在本試卷的命題中也多處涉及此類知識點。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能力目標:

通過試卷講評幫助學生分析總結前一階段的學習情況,查缺補漏、糾正錯誤、鞏固雙基,並在此基礎上尋找產生錯誤的原因,從中吸取失敗的教訓。在講評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對成績好、進步快的學生提出表揚,要讓他們在讚揚聲中獲得滿足與喜悦。對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要挖掘他們答卷中的閃光點,肯定他們進步的地方,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為今後的學習樹立信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一)全班正答率較低的題目及對應的知識點

(二)具有典型性、針對性和綜合性的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三)在以往的教學中已經多次接觸,多次矯正,但學生仍未掌握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啟發式、探究式

六、教學過程:

(一) 非選擇題:

之所以先解決非選擇題,是因為同學們在這一部分丟分現象比較嚴重。本套試卷的第一題與第三題同屬於體現説明類材料題,但有所不同,第二題屬於措施類材料題。針對同學們答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將側重講解這兩類問題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方法。具體操作過程中,我首先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學生答卷,讓同學先自己闡述整個解題過程,接下來找另一同學對此進行點評,最後我做出點評,輔之以答題思路和方法的指導。

在解決非選題的整個過程中,我將自覺運用啟發式與探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突出問題意識、過程意識、探究意識,創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羣體互動的生動而有效的課堂。自覺培養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另外,關注學生答案的書寫等非智力因素,強調答案書寫的規範化、條理化和術語化。

(二) 選擇題:

將同學們正答率比較低的選擇題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知識性錯誤問題,一類是理解分析能力欠缺造成的問題。對於第一類問題的解決,強調基礎知識的鞏固記憶,並將對一些知識點進行必要的擴展和延伸,由點及面,構建綜合知識體系,幫助同學提高宏觀掌握知識的能力。對於第二類問題的解決,強調知識的理解、深化和量的訓練。具體操作過程中,問一問同學們是在什麼地方出現的錯誤,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並幫助同學一起解決問題,避免同類錯誤少出現或不再出現。教會學生熟練運用排除法與比較法這兩個回答選擇題最有效的方法,強調兩種方法的運用是建立在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基礎之上,兩翼缺一不可。

七、教學反思:

在課後我將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以便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人類的“老師”》一課是國小語文蘇教版第八冊中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有關仿生學的課文,重點介紹了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築設計等方面向動物學習的幾個例子,具體説明了人類以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收穫。通過本課的學習,可能幫助學生初步瞭解仿生學方面的知識,激起探索自然的強烈願望。本課共有7個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以科學家從鯨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中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的故事導入,指出自然界中可以充當人類的“老師”的生物很多,第三段到第六自然段通過三個具體的例子,詳細介紹了人類從生物身上獲得的啟發。第六自然段簡單列舉了人類模仿生物製造越野車和擔克的例子,進一步説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最後一個自然段作者由衷感歎,以“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總結,首尾響應,突出文章的主題。

我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下面我重點談談我第二課時的設計。

二、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按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如下三點:

1、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自然學習的具體例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各種生物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重點: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具體例子。

教學難點:體會各種生物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

三、説教法和學法

為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課文特點,遵循閲讀規律和兒童和認知規律,本課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自讀法,提問法,討論法,演示法等,讓學生在學習中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自然學習的例子,激發他們主動探索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四、説教學程序的設計

(一)組織教學

因為是借班上課,第一次見學生我先話家常地讓學生猜“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敢問敢答,不怕問錯答錯,消除學生的顧忌和緊張的心理,接近師生心靈的距離,以營造一種輕鬆、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

(二)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課文的內容已有了初步的瞭解,所以,上課伊始,我先提問:同學們知道人類的老師是誰?(自然界中的種種生物)那麼,文中説到哪些生物是人類的老師呢?指名個別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三)抓住重點,精讀體會

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理解體會。

1、學習第三自然段

我指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然後説説你讀懂了什麼。學生談體會後我小結:人類從鳥兒身上發明了飛機,30年以後,飛機經常因機翼劇烈抖動而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人類又從蜻蜓那裏找到了防止這類事故發生的方法,造出了具有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2、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教學這兩個自然段,我讓學生自由讀,然後交流各自的讀書收穫。閲讀時可貴的一點是有疑問,因此,我讓學生把自己有疑問的地方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3、遊戲激趣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雞蛋的薄殼結構,我設計了一下小小的遊戲:

(展示生雞蛋)同學們,看,這是什麼?老師想請個同學上來握住這個生雞蛋,(師示範)使勁地捏,看誰能捏碎它!(無法捏碎)

薄薄的雞蛋殼為什麼捏不碎呢?原來雞蛋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拱形)各個部分。因此,我們無法捏碎生雞蛋。

4、多媒體展示 “薄殼結構”的建築物的圖片,讓學生體會科學家以生物為“老師”,為科技進步作出的重要貢獻,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5、學習第六自然段。

(四)瞭解文章的結構

為了瞭解文章首尾呼應這一特點,我讓學生齊讀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後一段,然後説説讀後的發現,在學生説的基礎上教師小結什麼是首尾呼應。

五、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重在突出重點難點,理清文章條理和高度概括文章內容。根據課文內容,重難點及學生的知識特點,我將這一課板書設計如下:

魚類 潛水艇

鳥類 飛機

自然界的 蜻蜓 新式飛機

種種生物 鯨 輪船 人類的老師

雞蛋 建築物

袋鼠 越野汽車

貝殼 堅固坦克

説課稿 篇5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大河之舞》。

一、教材分析

《大河之舞》是一部精彩絕倫的舞蹈作品,其結合了踢踏舞、音樂與歌劇的藝術形式,以傳統愛爾蘭民族特色的踢踏舞為主,融合熱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拉門戈舞,並吸取古典芭蕾與現代舞的精華,共同營造出一場氣勢如宏、異彩紛呈的佳作。

二、教學目標:

根椐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新課標,本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樂曲,瞭解世界多元文化,豐富情感體驗。

2、情感目標:感受樂曲熱烈、激昂的旋律、歡快的節奏和氣勢宏大的舞蹈場面。

3、能力目標:能夠積極主動地表現、創造音樂節奏。

三、教學重、難點:

1、聽辨舞步的基本變化。

2、跟隨音樂即興拍擊節奏。

四、教學過程

本課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組織教學、課前遊戲、聽辨導入、簡介踢踏舞的發展、欣賞、知識拓展、小結七個環節。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課前遊戲

先讓學生做一個模仿節奏的遊戲。

師分別敲擊四組節奏,然後讓學生模仿:

(1)X X X X

(2) XX XX XX XX 提示學生注意強弱變化:每一拍的第一個節奏強,第二個節奏弱。

(3)XXXXXXXX XXXXXXXX 提醒學生注意強弱變化:每一拍第一個節奏強,其它弱。

(4)XXXXXXXX XXXXXXXX 第五個節奏強,其它弱。

(設計意圖:通過模仿節奏的遊戲,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並將新授的部分節奏做了一個有效的滲透。)

三、聽辨導入

播放一段錄音,讓學生分辨是什麼發出的聲音?

師:到底是什麼聲音呢?一起來看看。(播放視頻)通過聽錄音、觀看視頻導出“踢踏舞”(板書:踢踏舞)

(設計意圖:用猜聲音的方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需求。)

四、簡介踢踏舞的發展,出示課題

踢踏舞起源於18世紀,是當時的美國黑人在閒瑕時做的一種腳下游戲,這種遊戲逐漸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所喜歡,19世紀的時候,踢踏舞被正式搬上舞台,請同學們看一下,舞台上的美式踢踏帶給你怎樣的感覺?(播放美式踢踏舞視頻,學生談感受。)

生:激情,輕快、自由奔放,滑稽

師:總結:自由、奔放,滑稽是美式踢踏的風格。

目前,踏踏舞已經風靡全球,它影響了世界上許許多多國家的舞蹈,但最為著名的就是愛爾蘭大型踢踏舞劇《大河之舞》(板書課題)

這裏的“大河”指的是愛爾蘭“裏菲河”,“裏菲河”是愛爾蘭的母親河,就像我們中華民族的長江、黃河。

設計意圖:首先,讓學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來的,這使學生更樂於接受這種藝術形式,並使他們情緒放鬆,為後面的即興創編做好鋪墊。其次,通過觀察美式踢踏,引導學生談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隨意的風格。通過介紹《裏菲河,讓學生了解相關文化。

五、欣賞《大河之舞》

共分4個小環節。

1、感覺舞蹈內容(分三個小環節)

(1)、整體感覺

欣賞之前提出問題,愛爾蘭踢踏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它與美式踢踏的區別是什麼?(播放視頻)

學生思考並談論這段愛爾蘭踢踏帶來的感受,及與美式踢踏的區別。

生:很熱烈、很有激情等等。

美式踢踏比較自由、而愛爾蘭踏比較嚴謹等等。

師總結:愛爾蘭人跳的踢踏舞強調“踩”和“踏”,是當地民族舞蹈的一種,舞者保持上半身不動,僅靠下半身的震動來營造視聽效果。而美國人的踢踏舞隨著腳步的變化,上半身也會流暢地舞出獨特的感覺,通常一個人就能在舞台上製造不錯的效果,不一定要多人表演的氣勢或隊形變化。

(2)、感覺旋律

師:剛才在欣賞的過程中給你震憾最大的是音樂的旋律,還是舞蹈演員踏出的節奏?

生:節奏

師:節奏是音樂的基礎,也是音樂的骨架,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玩踢踏舞的節奏,在玩節奏之前呢,我們還是要看一下這首舞曲的主旋律(出示主旋律)。老師先用琴來彈奏一遍主旋律。然後讓學生用“啊”音來哼唱這段旋律,在哼唱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仔細體會旋律的高低走向。(慢------快共三遍)

唱幾遍後學生對這段旋律已經有些熟悉了,再讓學生聽兩段旋律,分辨一下這兩段旋律是不是剛才哼唱的旋律?

第一段(播放主題錄音)。

第二段不是(播放5、6次出現的旋律)。

(3)、讓完整地欣賞這段音樂,讓學生找出主旋律在整首舞曲中一共出現了幾次?在聽的過程中,用手指表現出來。(教師播放錄音)

生:6次

2、表現踢踏舞的節奏(通過聽辨、拍擊節奏,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教師提出問題:旋律出現的前四次,舞蹈演員分別踏出了怎樣的步伐?

先聽第一次,為了方便找到規律,讓學生在心裏默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數一數舞蹈演員是在幾和幾的時候踏出腳步的,開頭是四個八拍的前奏,提示學生掌握好數拍的速度。

聽一遍學生可能找不出來,可再聽一遍。(再次播放主題音樂)

生:在“1”和“8”的時候踏下腳步的。

師:板書節奏 XO OO | OO OX |

對,是在“1”和“8”的時候踏下腳步的,(展示第一次舞步)如果我們把每一次前小節的8和後一小節的1看做是一組節奏的話,你們看看一共踏了幾組?

生:四組

師:我們跟隨音樂一起在8和1的時候擊掌。

生:隨音樂擊掌。

師:第二次是怎樣的呢?

學生欣賞分辨

師:舞步比第一次怎麼樣了?

生:多了

(板書) X X | X X |

師:看圖譜,踏出的舞步多了。(展示第二次出現的舞步)

讓學生找到這段踏擊的規律。可以用多種方式來表現。(拍手、拍腿、跺腳等)

生:隨琴用任何一種方式來表現。提問3-4人。

全體同學隨琴一起用正確的節奏表現。

師:第三次又是怎樣的呢?

學生欣賞分辨

師:第三次的步伐比第二次怎麼樣了?

生:又多了

(板書) XX XX | XX XX

師:看圖譜,(展示第三次出現的舞步)第二次的步伐是隻有重拍,而第三次的步伐有了強弱規律,它是在重步伐的基礎上又加了一些輕輕的步伐,讓學生創意表達這種強弱的節奏。(提問2——3人)

師:老師也有一個表達強弱的方式,是踢踏舞的.基本舞步,大家想不想學一下。

生:想

師:先來看老師做,強的時候向左邊跺腳,弱的時候右腳跟過來輕輕點地。

生:起立,一起做,

提出要求:注意愛爾蘭踢踏舞的特點是:上半身要直,步伐整齊,所以第一步我們都向左踏出。

生:隨老師一起做,逐漸加快速度。邊做邊説強弱。

師生隨音樂一起做。

師:第四次步伐是怎樣的呢?

學生欣賞分辨

師:這一次的步伐怎麼樣了?

生:更快了。

(板書:XXXX XXXX | XXXX XXXX |)

師:看圖譜,(展示第四次舞步變化)步伐越來越快了,這足以顯示了踢踏舞非常紮實的舞蹈功底和高超的舞蹈技巧,在短時間內我們無法掌握這麼高超的技巧,但是我們可以用其它方式來表達,比如説我們課前進行的節奏遊戲,把每一小節的第一個音加重,就可以表現出來。

師:示範拍擊節奏。

生:隨老師用手拍腿。

師提示:在拍擊的時候,只要你能找到每一小節的第一個音,就能做到快而不亂。

生:一起隨音樂拍擊節奏。

看圖譜:圖譜很形象地展示了旋律出現的前四次舞步的變化,通過圖譜可以很直觀地看出,節奏越來越豐富,速度越來越快。我們跟隨音樂把第一次到第四次的節奏連起來玩一遍。 (第一次拍手,第二次跺腳,第三次拍手,第四次拍腿。)

讓學生隨音樂把第一次到第四次的節奏連起來演奏一遍。 (第一次拍手,第二次跺腳,第三次拍手,第四次拍腿。)

3、即興創造節奏。

聽辨第五次和第六次的音樂,學生隨音樂創編節奏,黑板上的節奏也可以選用,全班形成多聲部節奏的演奏。

(設計意圖:創設平台讓學生自由、大膽地創編節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

4、成品展示

跟隨《大河之舞》視頻,全班共同表演。 (拍手——跺腳——跳簡單舞步——拍腿)

(設計意圖:拍手——跺腳——跳簡單舞步——拍腿這一連串越來越激烈的表達方式,使學生體會到觀眾的情緒隨着踢踏節奏的變化,越來越興奮,越來越激動。)

六、知識拓展

師:同學們知道嗎?其實咱們中國也有自己本民族的踢踏舞。誰知道是哪個民族的?

生:

師:它是可以和《大河之舞》相媲美的藏族舞蹈《扎西德勒》。我們一起來欣賞。同學們可以隨着音樂自由地拍擊節奏。

師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學生一邊談感受,一邊隨音樂拍擊節奏。

設計思路:中國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的呈現,既拓展了本課知識,又開闊了學生視野,還巧妙地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踢踏舞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自我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七、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帶給我們的熱情與快樂。這部大型舞劇還融合了許多其他的藝術元素,如歌劇、音樂、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現代舞的精華,你們課後可以到網上下載完整的視頻進行觀看。

學生踏着踢踏舞的節奏走出教室。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肌理語言的學習對視覺意識的培養有着深刻的意義。根據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內容標準的要求和建議,本課旨在幫助學生認識肌理在造型表現中的作用,通過學習活動,組織學生嘗試利用簡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製作拼貼畫。幫助學生髮現、瞭解不同質地的物體表面呈現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規則和變化,豐富視覺和觸覺的感受,併產生有趣的想象。

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物體的表面肌理,運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進行拓印,以此收集各種不同顏色和紋理的拓片,為拼貼作業準備材料。教材列舉了一些便於課堂操作的拓印方法,以及這類拓片製作的拼貼畫。

掌握拼貼畫製作的一般方法,運用對比關係和對紋理的想象,調整、安排畫面,鍛鍊學生造型表現的能力。教材就製作要求和步驟作了相應的提示,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關鍵問題。

學習活動形式相對完整的學習過程,在情意、認識、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均有體現。感受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視覺現象,認識生活與藝術表現的密切關係;瞭解造型媒材、手段的運用;分析研究造型表現要素的簡單規律、變化以及多樣性等等。在利用肌理進行表現的過程中發揮想象,並能夠對造型的一般規律有所發現和領悟,使學習活動充滿趣味和智慧。

學習屋提供了獲取肌理的其他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獲得更多的發現。

二、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合適的方法,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細心觀察和品味物體表面質地形成的紋理,並對此進行聯想。

2、能夠創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進行拼貼畫製作。

3、能夠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紋樣的點、線、面結構以及明暗的組合規律,用圖形進行簡要的表現,並運用於繪畫表現。

三、教學思路:

課前佈置學生準備用於拓印的物品,這些物品包括自然物和人工物,有較粗糙的表面和規律的紋理。拓印工具和材料可以選用粗鉛筆、蠟筆、油畫棒或水粉畫工具,以及較薄的彩色紙(32開大小比較合適)。

課堂組織形式以小組為單位,拼合課桌以增大工作空間,便於學生交流、互動。提示學生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不允許在製作過程中打鬧玩笑。基本思路為:發現與感受——認識與理解——運用與創造。

着重瞭解什麼是肌理,通過觸摸和視覺感受,發現不同物體表面質地的不同特點。運用多種工具和材料進行拓印獲得肌理,並對此進行聯想和描述。通過作品欣賞,瞭解肌理在美術創作中的作用。

教學的導入部分從一張紙開始,將一張表面平整光滑的紙揉成團後展開,形成了豐富的紋理,並讓學生通過撫摸和觀察進行想象和描述。

接下來教師進行拓印演示並講解要領。然後,參照教材拓印方法舉例,各組用自己帶來的物品進行拓印。作業過程中可以交換物品和工具進行方法嘗試。教師從學生作業中選出兩張不同肌理的拓片展示,組織學生討論作品中肌理的運用,進一步理解肌理是造型藝術中重要的表現手段。

説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思想政治》高二上冊第四課第一節第一框 《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現以素質教育的理念為指導,按説課評價的標準對本框進行説明。

我説課的第一個內容是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們知道,辯證法和唯物論一起構築起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巍峨大廈。唯物論是這座大廈的基礎部分,辯證法是這座大廈的主體部分。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不外乎三個方面:聯繫、發展和全面。其中,前邊第二課已經學習了“聯繫”的知識,第三課學習了“全面”的知識,這裏的第四課學習的是辯證法的最後一個觀點——發展的觀點。它是第二課和第三課所學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個辯證法知識的最後總結,因此,從理論上講,該部分內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於本節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法論意義,對於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學目標

國家***頒佈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中,把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定性為相互關聯的三個層次,即知識、能力和覺悟。根據這一精神和本節課的具體內容,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兩個基本概念:內因、外因。

理解一條基本原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掌握一種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分析問題。

2、能力目標:

通過基本原理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通過方法論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會”和“用”。

3、覺悟目標: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要多方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自身實際,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覺悟。 比如,學生成長中的內外因問題,主觀努力與外部環境問題,順境逆境問題,等等。

三、教學重點

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立為本節課的重點,是因為它既是這一節課中所學內容的落腳點,也是培養學生覺悟的出發點,放在整個的哲學中,它也是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原理之一,所以必須作為重點來處理。

四、教學難點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之所以確立它為難點,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問題確實非常抽象,人們不易把握,另一方面是因為高二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比較低,學習起來難度很大。

五、教材處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12月出版的這套政治教材,內容上更具可讀性,材料上更具新穎性,版式上更加活潑,更貼近了學生的閲讀習慣和學習實際,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教材在學習中的作用。

對於本節課而言,要做到:

分析教材提供的經典事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精讀教材中的黑體字,培養學生縝密思維和準確表達的能力。

處理教材中的“想一想”、“議一議”等小欄目,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由知識向能力延伸。

我説課的第二個內容是説方法

本節課的內容多處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的事例,以及社會生活中的事例。對這些事例,學生能“知其然”,但從哲學角度講,肯定不能“知其所以然”。

為了激發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準備採用“讀—議—講—練”的方法。即讓學生先讀書,自學,充分討論,然後由老師予以點撥,最後習題鞏固。這種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發揮學生與老師兩方面的作用。

我説課的第三個內容是説程序

1、用巧妙的導語幫助學生突破概念關。

巧妙的導語可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為此,我教學設計的第一個板塊是導語入境——分析“雞蛋變成小雞”這個經典事例。在學生分析這個事例時,導出內因、外因兩個概念。

2、用精闢的分析幫助學生突破原理關。

內外因的關係原理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學習後邊的知識的基礎。學習這一知識,主要依靠在分析大量事例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闡述,籍此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用適當的教學延伸幫助學生突破應用關。

我本人要與學生一起探究課本上的“想一想”、“議一議”等小欄目,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事例,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我説課的第四個內容是説教學手段

鑑於目前的教學裝備已大大改善,多媒體教學已經日益普及。所以,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出了一套CAI教學軟件,運用聲光電等先進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學習的效率。

以上是對這節課的幾個設想,不當之處,敬請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我們家的貓》選自冀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本單元以“動物是人的一面鏡子”為主題,告訴我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它與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善待動物就是善待我們人類自己,讓我們做保護動物的使者,身體力行地愛護動物,成為動物的真正朋友。

《我們家的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老舍先生是中國現代小説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語言大師。他一生主要的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紅旗下》,話劇《龍鬚溝》《茶館》等。

這篇課文在語言表達上有獨到的魅力。他生動細緻,形象逼真地描述了貓長大後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可愛。特別是寫貓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對比的方法,充分表現了貓的行為令人難以捉摸。在作者的心裏和筆下,家中的貓就像個既可愛又頑皮的孩子,喜愛之情洋溢在字裏行間。如何憑藉教材特點,抓住重點,找準訓練點,強化朗讀練習,切實加強語言與思維的訓練,這應是本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能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簡單的分析,但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還要持之以恆,對語言美的感悟還是需要不斷提高。

三、目標與方法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掌握12個要求會寫的字,理解“屏息凝視、無憂無慮、變化多端、古怪、淘氣”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與討論交流相結合,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實踐和相互評價中,領悟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賞析課文了解大花貓性格的古怪和剛滿月小貓的可愛,體會作者喜愛貓的感情,感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2、教法和學法

本篇課文,我以抓重點詞句為突破口,在句子中感受詞語的魅力,以朗讀指導為抓手,品味語言,感悟內涵,採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的方法,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瞭解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貓的特點的。

2、結合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進行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

難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蒐集作者資料。

六、教學時間

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胳。

一、 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激發起無窮的潛能。上課伊始,我播放課件,請同學們欣賞:可愛的小貓。

(貓是大家常見的動物,有些同學也有養貓的經歷,這一環節通過觀看形態各異的貓,喚起學生對貓的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多麼可愛的小貓啊!每一隻貓和每一隻貓的形態都不同,栩栩如生,真讓人喜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我們家的貓》。

板書課題《我們家的貓》

二、初讀課文,認知生字。

1、聽課文錄音,初步瞭解文章內容。

2、出示要求認讀的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3、通過多種形式,如:指名讀、領讀、開火車讀、賽讀等方式鞏固生字。

(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識字教學依然是個重點。識字教學要由易到難,要充分利用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學習生字的方法要多樣化,有趣化,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掃除了生字障礙之後,我在讓學生仔細讀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哪些內容?老舍先生家的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説出大花貓的性格古怪,小花貓的淘氣可愛。接着請同學們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

(本環節重在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為下一步的品文悟情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及小時的淘氣可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請同學們回憶文章主要內容。板書 大 古怪 小 淘氣 可愛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我們家的貓》。

(講授新課前,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使學生在温故之時,激起知新之趣。)

二、自主合作,小組探究

我先出示自學提示: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小時候的貓很可愛?又從哪些方面寫了大花貓的古怪呢?

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並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過程,本環節我給了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交流,這裏既有自由朗讀後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

三、研讀品味,深化情感

學生在充分朗讀,合作交流後,我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欣賞。

小時候的貓

該段我抓住重點句子:“一根雞毛,一個線團兒,都是它的好玩具,耍個沒完沒了。一玩兒起來,不知要摔多少跟頭,但是跌倒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頭撞在門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通過不同形式地讀文,學習作者把貓擬人化的寫法,感受在作者心中,這隻貓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可愛、頑皮、貪玩,作者對小貓的喜愛之情藴含在文字之中。

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情感,我簡單地介紹了作者“愛花”的生活情趣。可是花草被貓折騰得“枝折花落”,他卻沒有因此而傷心落淚,相反,卻認為這時的貓是“生氣勃勃,天真可愛”。尤其最後一個反問句式,更突出地表現了他對小花貓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這一環節重在指導朗讀,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朗讀是語文閲讀教學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閲讀教學中使用最普遍的讀書方式,學生在朗朗書聲中感悟文意,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從中得到審美愉悦,受到情感薰陶。)

大花貓性格古怪部分

這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這部分的重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貓這一古怪的性格用具體的語言表達出來。我請同學到講台板書描寫大花貓性格的詞語。

板書的時候,從中指導學生要按照文中的順序進行板書。

(學生在板書的同時,對課文的順序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接着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指導:

學習第1自然段:

師:老實的貓、貪玩的貓、盡職的貓,哪種貓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為什麼?

(本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貓的老實、貪玩、盡職寫具體的。)

比如學生找到:老實的貓:“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過問”,此時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無憂無慮”的意思,放在語境中,學生很容易理解重點詞的意思。用同樣的方法理解貪玩、盡職的性格。

這時教師強調作者也是通過細緻地觀察了貓,才把貓的性格特點寫得很具體。我請同學們比較兩組句子,①能換成②嗎?為什麼?

①説它老實吧

②它很老實

①説它貪玩吧

②它很貪玩

通過討論,學生體會到句式①是通俗的説法,一個“吧”字把作者那種對貓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語氣惟妙惟肖地傳達出來,實實在在地凸現了作者對貓的關切、憐愛之情。

(這種有特色的語言現象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所以拿出來重點訓練,讓學生領會語言運用的準確恰當。領悟作者遣詞的獨具匠心,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敏感。)

然後讓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性格讀,請同學們聽聽他讀得好不好,好在哪裏,或者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讓學生自主選擇朗讀內容,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體現了課堂教學中的平等、自主、開放的原則,貓的“老實”、“盡職”固然可愛,貓的“貪玩”也允許學生喜歡,突破學生頭腦中的思維定勢,是求異思維的一種訓練形式)

第2自然段

本段學習重在選取典型的語言讓學生品味,並通過語言訓練想像思維,訓練語言表達。首先,讓學生品味“蹭”字:“蹭”是什麼意思?誰能表演“蹭”的動作?大花貓在“蹭”主人時,心裏可能在想什麼?

(表演既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想像大花貓的心理活動既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又有助於體會大花貓的可愛)

接着,讓學生比較句子:①和②哪句更好?為什麼?

①……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②……在稿紙上踩印幾個小黑點。

聯繫以前學過的《雪地裏的小畫家》,通過比較,學生不難明白,第①句更形象,更能表達作者的喜愛之情。

然後創設情境,請同學們想一想當老舍先生髮現自己的作品被大花貓踩印上幾朵“小梅花”的時候,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愛因斯坦曾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社會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語文教學也一樣離不開想象.當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語文學習就會變得容易、多彩。)

接着,對“豐富多彩”“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等詞語,讓學生通過模擬貓的叫聲進行理解。

(詞語理解的方式很多,形象地理解,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後,對大花貓給自己解悶和不高興時一聲不出的心理進行想像,感受貓既乖巧又倔強的性格特點。體會貓的特點,進行表情朗讀。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以讀促悟讀中現悟)

第3自然段

這一段比較簡短,重點抓住“勇猛”一詞學習。首先要求學生用“勇猛”説一句話,接着讓學生結合圖片,以“我們家的大花貓的確(實在)勇猛”為中心句説一段話。

(學習是為了運用。本課的訓練重點之一是學習作者怎樣具體描寫貓的性格特點,本環節力圖讓學生學以致用,既仿又創,仿有基礎,創有空間。)

四、總結板書,質疑深思

教師總結板書,討論:這隻大花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温柔可親,又一聲不出,既膽小又勇猛,這樣寫不是很矛盾嗎?引發學生思考,讓大花貓古怪的性格特點在學生面前重現。

(讓學生從整體出發,對課文內容,語言表達等較深層次的思考,對優秀學生是一種挑戰,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説,安排這一環節,使他們對前面所學知識再一次回顧、思考,有利於教師及時輔導。這樣,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就得到了落實)

五、拓展延伸 昇華情感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們體會到:老舍先生似一位“深愛子女的父母”,在向我們講述自己頑皮、可愛的孩子。文美、情美、人更美。我讓學生們再讀課文,盡情體味其中濃濃的人情味。

接着出示一組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和諧畫面,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是人和動物

的共同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讓對動物的熱愛之情悄悄地在學生的心田生根發芽。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一讀描寫小動物的文章。

3、寫一寫你喜歡的小動物。

4、辦一期有關動物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6、我們家的貓

大 古怪 小 淘氣可愛

老實 貪玩 盡職

温柔可親一聲不出

害怕 勇猛

(板書設計:本課板書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完成,尊重了學生的主體,課堂氣氛也和諧平等,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既直擊重點,又涵蓋了課文主要內容。)

説課稿 篇9

一、説內容來源

我們班的孩子比較幸福,因為地理的優勢(活動室門口正對着庭院),出來玩的時間比較多,自由活動的時候,孩子們總喜歡在庭院內的小房子、小山坡間來回穿梭,盡情享受童年自由玩耍的快樂。而當我帶着孩子們到户外遊戲時,發現他們愛在健康步道上爬行、在草地上追逐打滾,爬和滾這兩個簡單的動作卻深深吸引着孩子,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於是,我將這兩個基本動作納入其中,以小刺蝟的角色貫穿始終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鍛鍊身體,玩中學、學中玩、玩中獲得發展、體驗快樂。

二、説設計思路

《綱要》在健康領域中指出“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過渡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所以根據小班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教師以遊戲化的教學形式,把“爬”和“滾”賦予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讓幼兒扮演角色參與活動,這種方式既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也能提高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突出了過程遊戲化,內容趣味化的特點。

● 導入部分

根據小班幼兒對小動物、遊戲感興趣的特點,選擇遊戲化的故事情境,讓幼兒以小刺蝟的角色身分參與其中,能激發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意識。用活潑歡快的《去郊遊》音樂,為幼兒營造良好的遊戲活動氛圍,促使幼兒愉快的進入活動情境。

● 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探索。

“小刺蝟是怎樣走路的?有什麼本領?”這一環節讓幼兒回憶已有的經驗,“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自由探索在先,創設了一個寬鬆自由的活動空間,來調動幼兒的主體積極性。

2、幼兒嘗試練習側身滾。

通過交流、個別演示使之經驗共享,同伴示範,引導幼兒互學,幼兒集體嘗試練習側身滾。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以遊戲化的口吻帶領幼兒一起練習,“那邊地上有很多的果子,我們一起滾過去,看看誰背的果子多。”既練習了動作又為遊戲做好了鋪墊。

3、聽信號變換動作。

聽信號變換動作,又一種練習基本動作的途徑,媽媽帶領寶寶遊戲,交替練習側身滾和爬,同時將快爬、慢爬,朝指定方向側身滾藴含其中,將幼兒引入遊戲環節,運用不同的方式,達成同一個目標。

4、開展遊戲“小刺蝟背果子”。

設置遊戲化的情境,讓幼兒穿越障礙,用側身滾將果子背到背上運回家,在遊戲中,孩子們盡情滾、爬,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地、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在此啟發幼兒互相幫助,將果子放到筐內,同伴間的互助、友情自然滲透其中,同時數數自己背了幾個果子,也自然的將數學活動滲透於此。

● 結束部分

在音樂聲中享受勞動的甜蜜果實,並讓幼兒學會分享,體驗遊戲的快樂。

整個活動的過程,以“快樂”為出發點,讓孩子在遊戲中盡情體驗、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快樂是第一位的,只有讓孩子覺得是快樂的事情,才會真正激發他的自主性與參與性,真正的真情投入,獲得身心的愉悦、滿足和發展。

三、説課後感受

一個活動下來,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遺憾:

● 由於天氣的原因,塑膠地面温度非常高,孩子們在場地上滾爬了一會兒,就已經汗流滿面了,這樣的天氣更容易讓幼兒感到疲勞,但是孩子們還是能盡情的投入。

● 我班的幼兒還是第一次接觸聽信號做動作,所以當我的信號出來時,有的孩子還不明白要做什麼。如果我先讓孩子邊聽邊跟着做一次,(鼕鼕——爬,搖一搖——滾),連起來聽信號做動作時,孩子們就會很清楚了。今天的聽信號做動作只是作為一種練習的方式,下次可以專門進行這樣的活動。

● 遊戲孩子們最興奮的,所以沒等我説要求,個別孩子就出發了,在背果子時,大部分孩子都能用滾一滾的方法把果子背起來,可是有的孩子滾了以後還是沒有背上,就用手把果子給粘上去了,教具的設置還可以再改進,讓幼兒只要有了動作就能成功。

在 “追求有效教學,構建快樂課堂”的路上,我將會努力去實踐、去反思。

説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過秦論》。

一、説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語文必修5本書共有文言文單元5個,17篇文章。涉及了5個方面的文章類型:古代記敍散文、山水遊記散文、議論性散文、人物傳記和古代抒情散文。《過秦論》屬於古代議論性散文,是必修三第十課。

編者在選取這些文章的時候,目的是聆聽其中的濟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襟抱與睿智,體會傳統文化思想精華的寶貴。閲讀着這些智慧的篇章,還可以借鑑古人議論的藝術,學會清晰有力地表達思想和見解。

閲讀時要多琢磨文章立論的方法,注意其嚴密周詳的論證邏輯,以及由此產生的説服力量。同時應當有點質疑問難的精神,大膽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從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議論能力。

(二)教材目標及確定依據

根據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確立三維目標:

1、歸納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結構層次,探究文中“敍”與“論”的關係,體會本課敍事時極力鋪張渲染,議論時使用對比論證的寫作特點,學習事實論證、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

3、 析本文的語言特點:多重排比、誇張、對偶、對比、同義疊句的運用,使文章顯得氣勢非凡,而又深刻。

4、 解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原因的分析,瞭解借古諷今、實施 仁政的意義

(設計依據: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古代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並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古代歷史散文的能力,養成思辨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理解文章結構層次及寫作意圖,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

3、注意對“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中心論點的正確理解。

(設計依據:從學生文言知識薄弱的現狀出發,與大學聯考中文言知識比重比較大相結合,主要為學生閲讀其它的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能力)

二、説學法

(一)學情分析

從編者編書的意圖來看,重在對文章的分析鑑賞。但就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夯實基礎應是首要任務。把課內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針對這一現狀,我們着眼於文學與歷史相融合,或借文釋史,或者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兩科結合起來。本文就是着眼於學生的實際現狀,立足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為基礎,來説説如何幫助學生實現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閲讀能力。

眾所周知,魯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來評價司馬遷的《史記》,是因為司馬遷的《史記》把歷史與文學很好地融合了起來,給我們創造了獨一無二的邊緣藝術境界。我們把司馬遷的文章既可以當作歷史著作來讀,又可以當作文學作品來讀。讀史,使我們在形象、具體的文學氛圍裏感受到了歷史的蒼涼與悽美;讀文,又使我們在抽象、概括的歷史王國裏感受到了文學的嚴肅與深沉。這種二元化的收穫,不正是未來的教育趨勢嗎?所以,歷史教學理應融入文學、哲學、美學等多元因素,使歷史成為一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科,使學生在文學的形象中認識歷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二)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A、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B、參照註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三、説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變是教學藝術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所謂應變,就是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授課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處置措施。因此,教師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1、學生誦讀、教師範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語言、動作,形象激情的教學方法。

3、點撥詞句方面的一些知識,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教學方法。

選擇以上教法的依據:語文教學應重視整體教學,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矗據此,我在教學本課時主要採用誦讀的方法,使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同時通過個性化語言以及動作演示等形象激情的方法來輔助教學,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句。

四、説教學過程

(一)歷史知識導入新課

(課前請學生複習戰國時期的歷史知識)

請學生到黑板上畫戰國末期的形式地圖,再請學生講述秦滅六國的過程。

讓學生思考秦何以滅掉六國?秦國國力的強大。

但是我們又知道,秦國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短(16年)的王朝,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賈誼的《過秦論》,看看賈誼的見解。

(二) 第一步:翻譯理解。

我設計兩個環節。

一是讓學生粗讀原文,藉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翻譯大意,重點完成三個內容:依據文脈推斷不懂的詞義,點出重點的實詞,框出通假字並歸納規律;

二是讓學生細讀原文,進一步落實字句的翻譯,主要完成兩個任務:實詞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規律總結。兩個環節是由簡入難的過程。

本文篇幅較長,並且有一字句不易理解,因而對高一學生來説完全讀懂內容有一些困難。這樣的話,老師就要做好引導工作,把一些難點,或是出現詞類活用比較多,局勢比較特殊的句子,老師可以先給學生畫出來,存疑,或是與同學們一起討論解決。對那些不易懂的字詞就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前後涉及的情節加以推測、判斷,以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好方法。要求學生點出重點實詞、框出通假字,主要是為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異讀現象、古今異義和通假現象的詞語,並進一步得出規律,指導今後的文言文學習。

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譯中難度較大,也是本文教學的兩大難點。要求學生標出有活用現象的字和劃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於兩點考慮:

1、積累一定數量的第一手例句;

2、引導學生加以分類,找出每類的相同特徵,並抽取出來形成規律性的東西,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能由學會一個到會學多個。

在翻譯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養成用符號法表示重點字句的好習慣,如點、框、圈、劃線等符號應約定一致,便於突出翻譯中的重點、難點及複習。

我的提示着重歸納了實詞“制”“亡”“遺”“利”等,名詞活用、形容詞活用、使動用法,被動句、狀語後置句。

(三) 第二步:梳理文章結構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之上,讓學生縱觀全文,梳理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4)秦王朝的興亡過程。分為四個不同的歷史時期。

全過程從孝公即位到子嬰降漢止,長達154年。

第二部分(5)闡述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得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中心論點。

學習時要主要作者是按秦王朝的崛起、擴張、滅亡的時間順序,藉助歷史事實,逐層推進,最終以顛撲不破的論辯,水到渠成的點出主題。

(四) 第三步:合作探討

1、 九國的強大是從哪些地方便顯出來的?這些內容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

2、 作者先用哪些話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實質?對外政策和對內政策分別是什麼?

3、 作者從幾個方面突出陳涉其人的?突出了他什麼特點?這樣強調的作用是什麼?

把握住了這三個問題的探討,就抓住了文章論證的方法:對比論證。

對於上述問題,答案在袁文中基本都會找到,難度不大。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列表的形式,可以從出身、才能、兵力、助手、武器等方面進行比較。從而學會總結比較的閲讀方法。

(五) 第四步:寫作特色的探究

1、 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敍事,又在敍事的基礎上明理,你認為本文的敍事有何特點?他是如何在敍事的基礎上做出論斷的?

明確:概括地説,本文善於敍事,精於論斷。具體地説,本文敍事具有兩大特點:其一是作者對秦由盛而衰、從攻到守、有盛到衰的敍述運用了“線”“點”結合法。所謂“線”就是指作者抓住了一條縱線,即從秦孝公到秦始皇期待君王分為四個階段敍事,勾勒出了整個歷史階段發展的輪廓;所謂“點”,是指特定時間內的某一點,作者用濃墨重彩加以鋪陳發揮。這樣脈絡清晰,要點突出。其二是作者善於概括事實,善於從大的總的方面把握事實。在寫到秦的守勢時,突出寫了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之策。概括而簡明。

敍事是説理的基礎,要寫好説理文,還要依據事實立論;斷,是從大量可辯駁的事實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2、 提問:賈誼是漢初最富辭彩的散文大家,而作為其代表作的《過秦論》,一定能體現賈誼作品的語言特色,從文章浩浩如江河,沛然而下的氣勢裏,你認為本文最突出的語言特色是什麼?

本文大量的使用了對偶句、排比句,形成一種自然流暢、明快而又錯落有致的的抒情節奏。全文對偶排比處佔2/3以上,卻毫不給人堆砌之感。

五、作業佈置

1、背誦文章的第三段:

(在理解的基礎上及時背誦,提高記憶效率)

2、熟讀全文,理解文意,試着背誦文章的後兩段。

(加強課後的複習和課前的預習,提高課堂效率,紮實文言知識)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