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彙編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42K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分數的意義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彙編9篇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是學生在三年級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單位“1”,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它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後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基礎。

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們可以確立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學設計,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

2、讓學生通過對一些感性材料去偽存真地整理和加工,抽象出分數的本質特徵,從而理解分數的意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單位“1”的理解與分數意義的歸納。

教學難點:分數單位的理解

四、説教學設想

1、《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育應該“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應源於生活,迴歸生活”。應此,在設計上我讓學生“填一填”、 “説一説”、“議一議”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分數的.意義,最後在“想一想”中讓學生進一步內化、精煉自己的思維,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歸納出了分數的意義。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讓學生在舉例大量感性材料後再歸納出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可以用分數表示。

五、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喚醒已知

輕鬆談話:“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你們知道哪些與分數有關的知識?”在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的同時,為下一環節的教學指明瞭道路。

(二)整體感知

1、整體出示例1的圖: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並説出每個分數各表示什麼?讓學生獨立完成,因為這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箇舊知,重點是放在分數所表示什麼上,學生邊敍述老師邊板書,突出“平均分”、“表示這樣的”關鍵詞,然後告訴學生月餅我們可以稱作一個物體、一個長方形可以叫做一個圖形、1米長的線段可以叫做一個計量單位、6個圓可以稱作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像這樣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或者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一個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因為這是規定的,所以有老師來告訴他們,接着用追問的形式加深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

2、接下來結合具體事例讓學生説説3/4是把誰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呢? 5/8、3/5呢?

3、然後讓學生根據剛才的例子説説什麼叫分數。引導學生慢慢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樣學生由感性的認識上升了到理性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

(三)認識分數單位

1、在學生認識什麼叫分數的時候一氣呵成認識分數單位。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2、接着讓學生找出3/4、5/8、1/3的分數單位

3、我把單位“1”平均分成10份,它的分數單位是?100份呢?a份呢?若干份呢?讓學生很快領悟到分數單位的含義。

4 弄清一個分數裏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四)在後面的練習中抓住本課的重點進行訓練

1、把誰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幾分,表示這樣的幾份。

2、桃子圖用追問的形式,為什麼塗得都是2/3,桃子個數卻不一樣呢,從而讓學生抓住重點:找準單位“1”。

3、分小棒意為讓學生明白單位“1”相同的時候,平均分的份數不同,一份數也就不同了。同時也是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讓學生活學活用。

4、從直觀轉向抽象,找出生活中分數的分數單位“1”,讓學生輕鬆解決難點。

5、激趣練習:請2個學生站起來佔誰的幾分之幾。

6、“破碎的數”引發學生對分數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後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三年級上冊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基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況,我計劃安排2個課時來學習,今天着重對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説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説、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課以“實踐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需要,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學習卡和蘋果圖和熊貓圖、一袋奶糖等。

四、教法、學法

我主要採用“提出問題”、“動手操作法”、 “引導發現法”、 “講解法”、“ 遊戲教學法”等引導學生認真審題、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後通過動手操作、討論、理解、歸納、總結出分數的意義。既提升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意識與探索精神,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説教學流程:

(一)趣味加法導入,激發興趣。

闖關前教大家一個有趣的加法題:1+1=?(一隻手加一隻手等於一雙手)1+1+1=?(一個父親加一個母親再加一個孩子等於一個幸福之家) 1+1+…+1=?(把10顆糖裝進一個袋子裏就是一袋糖) 共10個

通過“趣味加法”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又為後面學習把多個物體看做單位一奠定基礎。

(二)回顧已有知識,達到新舊知識的銜接。(闖關一)

⑴以 為例,説説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1 …… 分 子

— …… 分數線

4 …… 分 母

⑵你能把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平分成兩份嗎?拿起其中的一份來,它的'面積是原先那張紙的幾分之幾?你能用摺疊的方法把它的面積變成現在的 嗎?能用線段表示 嗎?

⑶分數的產生:

生活中經常遇到像這樣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於是就產生了分數。本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分數的意義”。

通過闖關一引領學生回憶已有知識,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又根據學生自己動手強調平均分,使學生在感覺好玩兒、不知不覺的動手操作中開始學習新知,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後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三)動手創造分數,感知分數意義。(闖關二)

⑴老師這裏有一堆蘋果,如果平均分給四位同學,每位同學分得多少?

(這堆蘋果的 )為何不説是多少個呢?(不知道共有多少個)如果是這一盤蘋果(學生可以清楚看到是4個),每位同學分得多少個呢?(1個)你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這一盤蘋果共4個,平均分給四位同學就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個,所以每位同學就分得1個)

師:我聽明白了,你們把這4個蘋果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位同學分得一份,就是1個,也就是這個整體的 。誰能像老師這樣再説一遍?

⑵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8個蘋果、24支彩筆),自己動手創造分數 ,並和身邊的同學説一説: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是怎樣分的?取了其中的幾分?(選兩個小組的成果展示)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⑶師闡明單位“1 ”:

這三分圖都是把多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以説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 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

⑷仔細觀察這三幅圖,特別是老師的蘋果圖和你們自己的蘋果圖,有何發現?(每一份的數量不同,但都可以用 來表示?)這是為什麼呢?(單位“1”不同)它們的單位“1”分別是誰呢?

⑸我們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

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⑹把學習卡上的24顆五角星平均分一分。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分數,想一想你是怎樣得到這些分數的?把它們寫在卡片上。

⑺概括分數意義:

師闡明:平均分的份數作分母,取的份數作分子。同桌分別再説一個生活中的分數,並且説一説它的意義?

⑻生活中的分數舉不勝數,選一條你喜歡的説説句中分數的意義。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並從身邊的生活中感知分數。

(四)反饋練習,拓展創新 (闖關三)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⑴判斷題: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對的打“√”,錯的打“×”。

⑵選擇題:

①用分數表示下面圖中的陰影部分。

A A A

B B B

C C C

D D

②用分數表示下面圖中不是陰影的部分。

⑶下面每個圖中塗色的小正方體各佔整體的幾分之幾?

⑷分糖塊遊戲:

師:分數不光出現在我們的課堂上,還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請看大屏幕:①頭部的高度約佔身高的八分之一;②長江干流約五分之三的水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只有幾分之幾的水體沒被污染?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從自身做起?同意的請舉手!這時候舉手的人數該用哪個分數表示?老師也舉着手呢!)③死海表層的水中含鹽量達到十分之三。選擇你喜歡的一條説説其中分數的含義。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並滲透保護環境意識。

生活中的分數多不勝數,有時在你的腳下,有時又在你的眼前,老師的口袋裏就有許多分數,(從口袋裏掏出9顆糖)前邊的同學數一數一共有多少顆。老師想把這些糖分給大家,但是有個條件,你必須拿對我所説的分數,否則空手而歸,“望糖興歎”。(一位女同學先來拿走三分之一,一位男同學也拿走剩下的三分之一。)老師最公平!男女同學分別拿走三分之一!(同學們嚷嚷“不公平!”)師反問:都是單位一的三分之一,為何又不公平呢?(女同學拿了3顆糖,男同學只拿了2顆糖)、誰在更清楚地説一説?(女同學拿時單位一是9顆糖,男同學拿時單位一是6顆糖)結論:單位一不同時每一份中的顆數也不同。(女同學回到座位,只留男同學在講台)現在再請一位女同學來拿走剩下的二分之一,咦:為何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都是兩顆糖呢?(男同學那的三分之一是把6顆糖看做單位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顆;而這位女同學拿的二分之一是把4顆糖看做單位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也有2顆,所以……)現在再換一種方法,你自己先説一個分數,再拿走和這個分數對應的糖。問什麼都拿走了?還可以用那個分數表示全部?我口袋裏還有很多糖,這是其中的十分之一,你能猜出我口袋裏現在有多少顆糖嗎?

此題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五)、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六)、佈置作業:

P63練習十一1——4題填在課本上。

六、媒體演示:

藉助媒體演示,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鬆、愉悦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七、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清晰明朗、形象直觀,通過板書引領學生回憶整節課所學知識,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可以將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按一定的線索梳理新知,形成整體印象,便於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知道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分數的意義是今後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題,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

2、學習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實際,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教材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瞭解分數的產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

(2)能力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良好學習慣的養成

(3)情感與態度目標:

結合學生認知規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及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2)理解單位“1”則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針對學生和本節課的特點,我準備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獲取新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文本閲讀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同時總結歸納,多層次練習形成技能。

三、説教學程序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的求知慾,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我是這樣設計導語

(1)同學們,今天來了這麼多老師聽課,根據老師現在的心情,大家能猜一個歇後語嗎?此時我的心裏真像十五隻吊桶打水:

學生:7/8引出“分數”

(2)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短短一句“你已經知道了什麼”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了新知與舊知的鏈接點。

(3)運用舊知解決實際問題。

2、自學課本,瞭解新知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着指導作用,閲讀課本使學生真正走近了“分數”,所以探究新知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課本,自學後又知道些什麼?

(2)説説自學過程中有什麼不明白的?

(3)動手操作,創造分數,理解課文意思。

(4)説出各分數表示的意義。

(5)揭示分數的意義。

四、拓展思維訓練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安排工作了以下練習:

(1)作分數表示塗色部分。

(2)點擊生活。

(3)動動你的小手。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本節課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等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為進一步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習分數四則運算以及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根據對教材內容的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過程與方法:通過主動學習、探究,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在動手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結合學生的基礎,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對單位“1”的理解及分數的意義。

二、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進一步明確分數意義,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本節課我採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先來回顧舊知,,在集體交流中,抽象出單位“1”的含義以及概括出分數的意義,進而認識分數的單位,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動手畫一畫,寫一寫,選一選,塗一塗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遷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質。

三、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組織教學的。

1、情境導入,理解單位“1”,感悟分數意義。

教學中,一開始,由故事引入“平均分”“分數”兩個概念,提出“生活中這樣的分數有許多,書上也有這樣的例子。然後讓學生自學課本説清分數的產生。

接下來,讓學生用學具在折、畫表示一個分數的實際操作中回憶、複習已有的知識,讓每個學生多種方法創造分數。讓學生上台展示成果,體現了“做數學”的過程。同時,學生在相互傾聽、相互補充的過程中,能夠不斷豐富自己對分數的直觀感受。

然後老師反問學生,究竟什麼是分數呢,學生再次自學課本,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然後小組交流,看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讓學生在自學、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再次體現“做數學”的活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使每個學生儘可能的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教師只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內容,先得出一個完整的“分數的意義”的概念,然後針對某些疑點、難點展開研究,逐步建立完整清晰的。

概念,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有序思維能力。

第二個環節,認識分數單位,加深分數意義。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感受分數單位的特點後,先總結再自學課本,從而掌握分數單位。

第三個環節:生活應用,鞏固分數意義、

練習設計力求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既鞏固新知,又發展思維,體現了層次性、針對性、實效性。如:達標練習中的“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而且也注意到了練習的梯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通過這個練習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分數的意義,也為後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如:“拓展延伸”這一環節中“選分數塗色”,我的.意圖是讓學生選分數,塗色表示分數,使學生的思維從單個物體的平均分跨越到多個物體的平均分。讓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展示。整個環節,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説理的過程中全面理解了單位“1”的含義。本節課設計的這些開放性練習題,可以使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得以擴展,給不同層次的同學展示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個環節的提升,是逆向思維的練習。同樣的一個同學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數,猜測單位“1”是多少,在比較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從而使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水到渠成。

第五個環節:課堂小結、

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做數學”。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數”,很自然地使學生體驗、感受分數形成的過程。分數意義的探索完全在學生自己實踐、合作、思考下獲得。學生“學習的主人”色彩體現的淋漓盡致。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很恰當地體現了自己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體現了“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的現代思想。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分數的意義》。

首先我將對教材進行一些簡要的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又學習了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概括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的單位。為進一步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習分數四則運算以及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題,例1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每個圖中塗色部分,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感受被平均分的對象是非常廣泛的,從而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數的意義並認識分數的單位。“試一試”和“練一練”要求學生説明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該分數含有多少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同時,不斷鞏固對分數單位的認識。練習六的1-5題主要是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理解分數的意義。

根據上述教材內容與結構的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 讓學生在經歷分數意義的抽象、概括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結合學生的基礎,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的意義

難點:認識分數單位以及對單位1的理解

接着我將談談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採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以及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意義,在小組交流中,抽象出單位1的含義以及概括出分數的意義,進而認識分數的單位,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

為了掌握這部分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動手寫一寫,動腦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最後我將説説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這部分我將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複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通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後通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並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説一説每個分數各表示什麼,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彙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後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 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麼平均分後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這裏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接着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説説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 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説一説把什麼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於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説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説出,對於最後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後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並板書——分數的意義。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接着讓學生試着説一説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並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説一説,第(3)小題,通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係。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説明什麼是分數單位,接着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裏相互説説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説一説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助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為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瞭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且説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麼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説一説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並知道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塗一塗,由於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同,每次需要塗的桃的個數也不同,有利於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特別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通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係,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為後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四、課堂總結,全面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説一説本節課的收穫有哪些。

通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節課的説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這是一節概念課。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對分數深入學習和探究,認識單位“1”,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較完整建立分數的概念。通過具體的現實情境,調動學生相關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概念的內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產生的現實背景,設計了兩幅插圖,前一幅從歷史角度,表現了古人度量物體長度時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測量物體時由於得還到整數結果,而產生了把一個單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後一幅圖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發,給出了兩個小朋友分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乾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個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這樣通過測量與分物兩個實例,展示了分數的現實來源,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到分數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在建構分數意義時,教材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舉例説明1/4的含義,然後運用適當的圖片、圖示從兩方面來説明,1/4可以是一個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引入分數單位這個概念時,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體實例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時,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逐層深入地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2、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分數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等活動來理解分數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意義及分數單位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説教法與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進一步明確分數意義,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通過直觀觀察思考,讓學生充分感知,再通過分析討論,比較歸納突破了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是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把對學生學法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遷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質。

三、説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組織教學的。

1、情境導入。

教學中,我直接引入新課,提出“三年級對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分數,那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然後創設了兩個情景來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從歷史的角度,先創設了古人在測量石頭長度,發現剩下的不足一段,説明分數從那時就產生了。我給出了在現實生活中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物體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通過測量與分數兩個實際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發,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使學生感悟到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通過回憶想象,直觀操作來舉例説明1/4的含義,這也是對三年級學習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得到1/4的複習,同時也為學生創新學習作準備。新知識的生

長點就是讓學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後也可以得到1/4。教學時,我出示了一組一些物體的圖片,讓學生表示出它們的1/4。接着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會驚奇地發現1/4可以是一個物體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的1/4。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上面例子中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用分數1/4表示。這也是對教材中小精靈提出的説明1/4的含義的一個完整概括。這種以舊知作基礎,從實例引入,為後續學習提供了具體的感知材料。

教學中,我結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讓學生把對“一個整體”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們身邊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後,可以表示哪一個分數?”我引導學生想一想能不能舉一些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例子,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打開了,通過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數例子,並説明含義。接下來教學把“一個整體”抽象成單位“1”,具體來理解單位“1”的含義,這是概括和理解分數意義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把單位“1”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很自然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

有了這些豐富的感性認識,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單位“1”來説明什麼叫分數?根據學生的認識順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完整建立了分數概念。接着引導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義進行剖析,強化了對分數意義理解,較好突破了難點。

3、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在設計練習時我也是分層次、有梯度來設計練習。“做一做”設計有兩層意義,既是對前面剛學習分數意義描述的具體化和鞏固,也為以後學習分數單位提供了實例,我結合這道題,引導學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數線表示含義。教學分數單位時,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採用讓學生自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師的講解來掌握這一概念,培養了學生的一種自學能力。

練習第1題兩道填空題通過具體實際來鞏固對分數概念、分數單位的認識,接下來的3題都是藉助直觀開展練習,鞏固分數概念。第

2題表示的是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第3、4題是把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最後的小遊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總之,通過本節課教學,我認識到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課堂上,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構數學概念,並能自覺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去。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到位,沒能很好處理預設學生成問題等,請領導和老師多多指導。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十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教學分數的意義,分子、分母的意義,分數的讀法,分數的組成及分數單位,這部分知識,是學好分數重要基礎,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掌握了分數的意義,認識了有關概念,如分數的單位、分數的組成等,對進一步學習分數、理解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和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及其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2、通過分數意義的學習,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學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聯繫和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單位“1”和概括分數的意義。

四、設計理念

1、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自主活動,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從大量的具體實例中整體感知分數的意義,形成分數概念。

2、重視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在解決新、舊知識的認知衝突中,完成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3、注重對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五、教學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為了進一步地幫助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教師組織學生動手分一分學具,小組合作交流,並進行觀察、猜測、推理等數學活動得出分數的意義及認識單位“1”。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看看今天我們教室裏有什麼變化?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一位老朋友,你們想不想見見他

板書:1/4

師:你們認識它嗎?它是誰?這是一個什麼數?對於分數,你有那些認識?

2、感悟分數的產生.

二、操作探究

1、學習分數的意義

(1)、通過操作體會1/4的意義.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獨立操作,儘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陰影部分表示出1/4。 學生操作,小組交流。

展示彙報:誰願意來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學生展示、彙報。

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就是1/4。

(2)、出示練習紙:看圖填上適當的分數。

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彙報,並説明分數的意義。

(3)、認識一個整體.

出示一個橙子,師:我如果要把一個橙子平均分給5個同學吃,每人吃這個橙子的多少?

出示5個橙子,問:現在我這兒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個盤子裏,可以怎麼説?如果放在一個袋子裏,又可以怎麼説?放在一個盒子裏呢?

小結:我們可以把這5個橙子看作一個整體。

師:現在我要把這盒橙子平均分給5個同學吃,每人吃幾個?吃了這盒橙子的幾分之幾?再出示一盒水彩筆,提問:現在我手裏拿了什麼?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什麼?現在我把這盒水彩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盒水彩筆的幾分之幾?

舉例:我們還能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

(4)、操作認識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種,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虛線在圖中表示出來,然後完成下面的填空題。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彙報交流。

(5)、認識單位“1”.

自學課本74頁第一小節。

指名彙報自學情況。

出示單位“1”的概念,齊讀。

(6)、小結分數的意義

小組討論、交流:什麼樣的數叫分數呢?

小結分數的概念,學生齊讀。

2、練習應用.

(1)、説出下列分數的意義,並找出單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學生的4/7;

已經修了全長的3/8;

西紅柿是黃瓜的1/2。

(2)、完成課本“練一練”。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説課

“分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課,我們在概念課的教學設計中堅持這樣的一個理念:概念教學要注重數學活動的過程。因此整節課我設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在原有對分數的生活基礎與運用價值的感知基礎上,經歷主動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建立分數的概念並理解單位“1”的含義,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圍繞這一目標,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力求在以下三個方面有所突破:

1、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組織教學內容。

感知分數的產生是理解分數的意義的前題,歷年來教者在向學生介紹分數的產生時基本上是採取查找資料,口頭傳授,學生看書等形式,實際上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真切的感受到分數的產生,更無法理解分數與人們生活的緊密聯繫,基於這種認識,我在設計這部分內容時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創設了一個做賀卡的情境,讓同學們用手中的一張紙去做賀卡,並用分數介紹賀卡每部分的內容。這樣的設計既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分數產生於人們的生活實際,而且為認識單位“1”埋下伏筆。

2、動手操作,解決難點。

概念作為一個數學知識,有其發生、發展的過程,學生在建立數學知識時也必然有一個主體主動建構的過程。就本節課而言,理解把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通過平均分得到分數是一個難點,為了突破此難點,我讓學生用學具代替任意的多個物體小組合作來解決。

3、設計具有開放度的習題。

一節課好的習題設計,對於訓練學生思維,理解並鞏固新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節課中在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後,我設計了基礎練習題和開放題。開放題分別是:面對九宮格提問題;設計週末一天的生活,用分數來描述。通過這樣的習題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拓展並感受單位“1”。分數的意義説課

一、 説教材

(1) 教學內容:浙教版國小數學第十冊p69——72

分數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約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先讓學生了解分數的演變過程,然後讓學生自學課本,説出自學課本後又知道了關於分數的哪些知識,接下來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思考,通過一系列的不同類型的題目,使學生對分數的意義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單位“1”,從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教學重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分數的意義。

(4)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 説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學法相結合,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獲取新知。

三、 説學法指導

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獨立探索的方法,使其養成自學習慣,獲取知識的同時,進行總結歸納,多層次練習形成技能。

四、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1、出示分數演變過程圖,引出分數。

2、説説關於分數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3、還想知道些什麼。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新知與舊知的鏈接點,改變傳統的概念教學

“複習---引新---練習---鞏固”的程式化教學。)

(二)自學課本,瞭解新知

1、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課本,自學課本後又知道些什麼?

2、説説自學課本的過程中有什麼不明白的。

(設計意圖: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着指導作用。自學課本,使學生真正走近了“分數”,《分數的意義》一課中,學生對於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本、提出問題、辨析問題,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加速”。

這跟單純的講理論完全不同,自學課本後,學生很願意把自己從課本上得到的知識告訴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層次題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 出示一個1/3的長方形的陰影部分,問:陰影部分可用什麼分數表示?

(2) 出示一個3/8的圓的陰影部分,學生猜可用什麼分數表示。

(3) 露出的部分是整體的1/4,學生畫這個整體。

(設計意圖:雖然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知道了分數的意義,但這只是表面的知識,設計猜一猜這個環節不再是分數意義的定義的簡單模仿與套用,而需要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本質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數意義,才能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題目將抽象的分數建立與之相對應的表象模型,這個構建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富有挑戰意義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搶答

(1)將6支、8支、10支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幾支?

(2)將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來表示嗎?

(3)可以用3支表示嗎?

(4)再加2支還能用1/2來表示嗎?

3、6支鉛筆拿出它的2/3

4、拿粉筆,三盒分別拿出1支、2支、3支都佔這幾盒粉筆的1/5,每盒有幾支粉筆,每份有幾支?比較三個1/5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昇華”,

針對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沒有把書本上現成的分數的意義告訴學生而設計了這些環節的教學,當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慾望後,就及時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引導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動手畫一畫,親身體驗,合作交流,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在做中學”。讓他們明白不同物體所表示的整體平均分成2份後,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過來,同樣是1/5,由於單位“1“不同,實際上表示的.鉛筆的枝數卻不同。整堂課由於設計了不同類型的教學環節,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使他們在不經意間,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5、分一分:按老師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會分數意義中“平均分”、“分幾份”、“取幾份”的含義,這比枯燥的死記硬背條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樣,在分與拿中,學生初步感知了分數意義在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當中的應用價值,這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6、概括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前面的自學、一系列的不同層次的練習,充分感悟分數的意義,從而自然得出分數的意義這一概念。)《分數的意義》説課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在第七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中,學生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並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學生理解了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

才能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也為以後學習分數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2、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體驗、探究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並理解分數的意義。

3、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4、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概念。

二、説教學方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

三、説課過程 :

新課標指出:努力營造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在本節課中,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創造分數,不僅有利於學生廣泛參與,也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創造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同時也使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現的機會,真正使學生在做中學。

1、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於學生已經理解了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那麼把一個整體平均分,雖然書上沒有學過,但對於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來説,應該不是一個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經驗中應有所認知。因此,我打算在課上分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課前提供給每一小組的材料(1分米的線段,4枚棋子,8支鉛筆,6塊橡皮,一根繩子??)。學生四人為一組,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創造分數,並對學生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説一説、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合作交流,儘可能多的創造一些分數,並説説為什麼這樣表示?我們彙報交流的重點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交流結束以後,組織討論:大家在得到這些分數的時候有什麼共同的想法?重點要注意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強調指出:必須是平均分成的。

接着討論:平均分的對象相同嗎?你能把這些平均分的對象進行分類嗎?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教師隨機板書“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最後教師指出:無論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為了加強理解單位“1”的含義,緊接着要求學生舉例説説:我們還可以把什麼看作單位“1”?學生在大量舉例的同時,充分理解單位“1”的含義。在突破單位“1”的含義這個難點以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概括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採用師生互動的形式,藉助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藉助小旗圖,(共8面)以老師首創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從而激發他們創造的慾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老師引導説“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8

説教材:

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國小階段重要的知識基礎,本節課包括百分數的意義及讀寫兩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分數概念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教材對百分數的學習,十分關注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努力揭示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突出百分數作為模型的作用。

説學情 :

《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識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每個學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家庭情況都為課堂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在日常生活中,衣服標籤、飲料瓶等生活物品中存在着許多的百分數,報刊、電視中也經常出現百分數,這些都是學生學習百分數的生活基礎。

小數、分數的認識,特別是對於通分知識的掌握,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

經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們已經能夠通過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就為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活動奠定了基礎。

説教學目標 :

1、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體會引入百分數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2、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使學生會解釋百分數的實際含義。

3、使學生理解百分數可以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或兩個數量之間的比較關係,培養學生抽象、歸納、比較、分析的能力

4、在具體的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的價值。

説重難點 :

重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難點:正確理解分數和百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説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情境

(1)出示張傑、周杰倫、曲婉婷的照片

(2)出示相關信息

曲婉婷是一位創作型才女,她的歌90%以上都是自己寫的。

20xx年以來,在張傑開的8場演唱會中,上座率都達到了100%。

有65%的青少年喜歡周杰倫的《七里香》,有73%的青少年喜歡他的《青花瓷》。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主幹,也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分數”的知識對於學生來説並不是一張白紙。是他們在四年級學習中已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法、以及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節課的學習是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儘管教材在知識呈現上顯得比較簡單,但是使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知識點較多,一共有五個。

分別是分數的意義、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以及分數單位和單位“1”的含義等。而理解分數的意義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重點。這節課教學難點是單位“1”的理解。學好這節課是後面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基本性質以及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提,對以後學習有關分數知識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教學和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單位“1”的含義,初步掌握分數的概念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根據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悦,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3、教學重點: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理解

4、教學難點: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5、教學準備:每小組一張圓形紙片,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6個正方體,8個蘋果圖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

“分數的意義”一課,是國小數學概念教學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的特點,為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掌握這一內容,採用啟發式教學。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演示,遵循概念教學的原則,啟發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解認識,由具體到抽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法

古人云:“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一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現代教學認為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從具體直觀到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為了使學生建立清晰的分數意義概念,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2)引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説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由舊引新

首先,通過激趣談話問學生:把蛋糕分給4個學生,怎樣分大家才滿意?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很快回答是14,然後出示一個不平均分的蛋糕圖,問:這樣的一份能用14表示嗎?兩幅圖進行比較,得出: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探究新知,建構概念分4個環節來探究

1、獨立動手做分數

如果用圖表示14,100個人會有100種表示方法,老師為你們每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們能分別表示出它的14嗎?

本環節充分利用“分數初步認識”中學到的知識,通過對具體、形象的實物圖片的觀察,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

2、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分五人一組,每組有一套學具,然後讓學生選一種材料自己動手創造分數,並提出學習要求。學生操作,彙報交流展示學生把不同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

本環節在大量感性認識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

3、觀察比較、抽象單位“1”

思考:你們能給平均分的對象分分類嗎?

引導生歸納: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中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討論:單位“1”為什麼要加引號?它同自然數1的意義一樣嗎?

你能舉例説説我們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單位“1”。

本環節,通過小組討論比較異同,全班交流,全面具體地感知單位“1”,這是理解分數意義的關鍵。

4、抽象概括、歸納分數的意義

(1)學生嘗試自己歸納分數的意義。

(2)理解“若干”一詞的意義。

(3)結合學生髮言,板書分數的意義。

本環節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分層練習,鞏固深化。

為鞏固所學新知識,設計了基礎練習和拓展練習,貫穿“講練結合,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通過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理解掌握,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引導反思,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請説説自己的感受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