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漢語 > 語言運用

議論文閲讀:關掉你那個破瀏覽器

欄目: 語言運用 / 發佈於: / 人氣:3.08W
議論文閲讀:關掉你那個破瀏覽器

①有個20出頭的記者來採訪我,我跟她聊了一個多小時,發現她並不知道該怎樣採訪,她的腦子是亂的。這個記者告訴我,她經常上網看別人怎樣採訪,怕自己被淘汰。我告訴她,以後不要總是上網瀏覽,去看書吧,五年後你或許就能成一個名記者了。
②我不建議中學生上豆瓣這樣的傳播知識的網站,我不喜歡被太多種類的知識騷擾,我只喜歡瞭解我想知道的知識。互聯網對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説,有些信息是有用的,(A)但對中學生這個年紀的人來説,是碎片,沒有任何用處。就像那個記者一樣。
③現在,接受知識的方式與過去有些不一樣了。那時接受知識有限,所以才有很大的想像空間,才有更多的時間去消化。現在,所有人對互聯網帶來的知識共享津津樂道。對於一個有判斷力的成年人來説,的確方便了許多,但是對於一箇中學生來説,弊多利少。互聯網上只會告訴你答案,不會告訴你產生這個答案的過程,它會讓你慢慢喪失思考能力。你想變成那樣的人嗎?
④知識共享要有可以接受知識能力的前提。如果你對文藝感興趣,別去看那些影評、樂評、書評等各類評論。我就是寫書評的,我寫出來自己很爽,別人看了只知道我是評論了,不知道我是為什麼評論的。真正的體驗要靠你自己。這些評論看似有幫助,實際上卻是在綁架你的判斷力。看那些所謂的文藝評論,跟吃別人嚼了一遍吐在你嘴裏的饃的感覺是一樣的——多噁心啊。我知道吃第五個饅頭飽了是什麼滋味,你直接吃第五個饅頭能有飽的感覺嗎?即使有了也是假飽,時間長了你就會營養不良甚至餓死的。
⑤如果你想真正掌握一些知識,並且通過這些知識讓你更加明白清楚,那你就關掉你的瀏覽器。有時間去看看書,不要看我這個歲數(包括我)以下的人寫的書,因為他們不比你高明多少。去看那些比你大五十歲以上的人寫的書吧。另外,(B)千萬不要讓別人推薦你看什麼書,因為你不是他。按照你的興趣去買書,別看封面腰封上那些推薦語,很多人自己都沒有看過這本書就不負責任地加以推薦。
⑥珍愛你的青春,關掉你那個破瀏覽器。
(摘自《視野》2009年第5期,作者王小峯,有刪改)
9.通讀全文,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3分)
10.第①、④段中的事實論據各有什麼作用?請結合文章作簡要説明。(3分)
11.你同意文中兩個畫線句的觀點嗎?請選擇一處表明你的態度並結合自身體驗加以簡要闡述。(4分)
9.青年學生不要總是上網瀏覽,要多讀(年長者寫的)書。(共3分。本題考查整體感知能力。只答“關掉你的瀏覽器”,得1分;因為它只是作者觀點的一部分,不讀全文,只看標題也能完成。/答成“不要總是上網瀏覽,要多讀書”,可得2分;這個答案的缺憾是沒有關注寫作對象。作者在開頭就特別説明記者的年齡,在文中好幾處提到中學生,這足以説明本文是針對青年學生的。/“青年學生不要總是上網瀏覽,要多讀書”得3分)
10.第①段中“新聞記者採訪”這件事是借“總會網上瀏覽”的害處提出觀點。第④段中的論據“我寫書評”,則用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證明觀點。(共3分。答出一點的得2分,答出兩點的得3分。只答“都能增強説服力”的得1分。材料如何為觀點服務,或者説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要説清楚。議論文常見的思維方法是:觀點源於材料,這就是第①段中材料的作用,二是材料服務於觀點,如第④段中的“我寫書評”這則材料)
11.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觀點(1分);有聯繫親身經歷的事實或道理依據(1分)。説理清楚,有一定説服力(2分)。(共4分。這是開放性題,但基本依據仍然是文本。如同意,則要緊扣文章作者的觀點作補充論證。若不同意,則要指明其不合理的地方,還要有適當的論據和論證。當然也可以辨證地加以分析)
樣例一:我同意第二處。因為每個人的經歷、個性、審美眼光都有差異,讀什麼書,喜歡什麼樣的書,就好象吃菜,有人愛鹹,有人愛淡。如果一個愛吃辣的人把重慶火鍋推薦給一個根本就不能吃辣的人,那麼即使火鍋本身很美很有特色,對不愛辣的人來説也等於白説。莊子説“君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你和我,彼此瞭解尚且如此之難,何況是別人推薦的書呢?因此,“新鮮的饃”還是自己親自選,親口嘗為好。
樣例二:我不同意第二處。我認為讀別人的評論可以幫助自己快速瞭解想知道的內容。在瞭解的基礎上,如果沒有興趣可以不讀,反之,可以進一步深究。何況,中學生的閲歷淺,學習緊,面對知識甚多,魚目混珠的信息,拓展閲讀,確實需要有人幫我們精挑細選一些書目。國中新課標附錄就推薦了必讀書目。通過對推薦文學作品的閲讀,自我感覺並沒有什麼壞處,相反,通過書目我還了解了其他許多名家作品。可以這麼説,推薦書目讓我的視野開闊了。因此,讀讀有信度的人推薦的書是中學生的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