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實用工具 > 蒙學

誦讀經典《弟子規》讀後感

欄目: 蒙學 / 發佈於: / 人氣:1.73W

誦讀經典《弟子規》讀後感1

想必大家都讀過《弟子規》吧,《弟子規》中主要講禮、孝、謹、敬、信、親仁等一些做人方面的道理。雖然《弟子規》中都是重要的真理,但我們卻沒有照做。比如“人不閒 勿事攪 人有短 切莫揭”意思就是:別人忙事不要打攪他人,別人有短處也絕對不要揭露出來,這是對人的一種尊敬。而現實生活中就有那種專門搗亂專門揭短的人,一點都不尊重別人。最近,我也在讀《弟子規》,讀到了一些關於“泛愛眾”的內容。

誦讀經典《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中有幾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意思是;別人對你有恩惠,你要是時刻刻想着回報他;如果別人和你有仇怨,你應該及時求他人諒解。仇怨在心中停留的時間越短越好,而別人對你的恩惠要一直長存在心裏。既然很久以前古人就知道報恩、感恩,那現在社會的我們呢?

通過觀察,我發現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不知感恩忘恩負義的人;這次別人幫你找到了丟失的錢包,下次別人向你借錢時,你卻連理都不理她(他),這種人就叫忘恩負義。雨果説:“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就是卑鄙一部分。由此説明忘恩負義的人就是一個卑鄙小人,你願意當一個卑鄙小人嗎?大家都不願意,那就做一個學會感恩的人吧!

學會感恩,是做人的一的很重要的真理,古今中外,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哪個不會感恩的?孟子小時候厭學貪玩,他的母親就剪短織到一半的布,為此教育孟子,結果孟子長大以後為感恩母親成了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愛迪生也感恩母親對他兒時的精心教導,長大成了一個出色的發明家

看,這麼多人都知道感恩,我們從小當然也要知道、學會感恩。從感恩父母開始,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最要感恩的當然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俗話説“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父親每天起早貪黑地出去工作養家,母親每天忙忙碌碌的照顧我們。可知父母每天為我們是多麼的勞累,所以我們要感恩父母。從現在看是努力學習,長大報國報父母。

每個人都要學會感恩。要讓不會感恩的人學會感恩,要讓學會感恩的人感恩別人,要讓每個人都在感恩中成長。

誦讀經典《弟子規》讀後感2

“弟子規,聖人訓……”當旭日冉冉東昇,我家小院的葡萄架下便響起朗朗的讀書聲。書教會我的可多了:自小,我就有見了好東西就藏起來的壞習慣,姑姑帶給奶奶的大鵝蛋,我把它藏在被窩裏,被不知情的媽媽壓了個稀巴爛;橡皮泥被我揣在懷裏,新買的羽絨服和毛衣成了廢品;甚至有一次,我藏了一沓“毛爺爺”,媽媽急得要發瘋時我才怯怯地拿了出來……

儘管爸爸媽媽屢次指着鼻子警告我 “不要亂藏東西”,我也狠下決心要痛改前非,可一次又一次,我的意志在喜歡的東西面前敗下陣來。沒想到,《弟子規》上竟説“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啊,親心傷?我這豬腦袋咋就沒想到自己的行為多讓父母傷心呢!當我再見到好東西要伸手時,那些規勸便在耳邊響起。

有一段時間,我和班裏一幫不喜歡學習的孩子打得火熱,很快就迷上了上網,逃課成了家常便飯。媽媽發現後,和我一起背《弟子規》,揹着揹着,定格在了“損友來,益友卻”,媽媽語重心長地給我講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還講了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

我幡然醒悟,感謝 《弟子規》和媽媽,是她們拉我迷途知返。

我愛玩遊戲,一玩起來就沒完沒了,這時,《弟子規》就成了媽媽的尚方寶劍:“龐馳,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趕快關機,否則,我就違背了先哲聖賢的訓誡!

“見善人,即思齊,縱去遠,以見躋”,她教我追隨善人的蹤跡,向着真善美進發。“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怪不得老師反覆強調要端正態度。“衣貴潔,不貴華……勿箕踞,勿搖髀……”,當大人誇 “這孩子多招人喜歡”時,我深深感謝《弟子規》所給予的細微關懷……

《弟子規》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我將背誦着 《弟子規》,在人生路上勇往直前。相信,她會給我更豐富的營養。

誦讀經典《弟子規》讀後感3

學習《弟子規》,雖然很容易就可以倒背如流,但是要真正的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含義,就要花時間去感悟,才能做到對人或對自己產生有益的影響。

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必定要具備一些該有的原則:“父母呼,應_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從這條開始就告訴我們,在家裏應當如何扮演好一個為人子女。聽到

父母在叫喚我們的時候,應當立即回答。

而往往也會有不禮貌的行為。

一個頗有教育能力的老人,來到一個村子裏,孩子們見老人和善可親,並與他進行了交談。老人問:“孩子們,當父母再叫你的時候,你們都是怎樣回答的?”答案就有三個:我在、我在這裏、幹嗎。以回答父母在叫自己,回答“幹嗎”的最多,幾乎佔了三分之二。老人笑了笑,又問:“如果在學校老師問你、叫你,有沒有人敢回答幹嗎的?”沒有一個孩子敢説。由此可見,一個人在家裏對父母都沒有幾分禮貌,在外面何嘗會有幾分?

我們也知道,現在的子女功課有很多,所以,父母往往捨不得他們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有父母代勞。就連自己疊被子這些小事,都沒有多少個小孩是力所能及的。總而言之,現代人的風貌遠遠不能和古人們相提並論。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經歷了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滄桑;還有二十四孝作為我們的典範。憑這一點,把它就應該發揚光大。很感謝《弟子規》,讓我們重温了傳統文化的宏偉博大。從而也要學以致用,像《弟子規》中寫的,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事諸父,如事父,是諸兄,如事兄”。

誦讀經典《弟子規》讀後感4

相信大家都很瞭解孔夫子吧!不僅我們高年級,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孔子的《三字經》。但我對孔子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本《弟子規》。

剛開始讀《弟子規》,它的.總敍就讓我深深地震撼了: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我記得很清楚,那個時候,我們七年級,每天都會背上一遍《弟子規》,從總敍開始一點一點往下背……總敍中給我的映像最深的是“首孝悌”,是啊,為人子女,凡事對長輩要以孝為先,不然就枉為人子女一場。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説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和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 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其實,我們總説自己很孝順,可事實上,能夠真正做到對父母孝順的能有幾個呢?就拿我自己來説,我坦誠自己沒有做好。在沒有學《弟子規》之前,我常常在家不怎麼聽父母的話,不喜歡做家務,總想着家裏有大人在,我做不做都可以。剛學完《弟子規》這本書,我在心裏反覆好幾遍問自己:“我是否真的一點也不孝順?我心裏對父母難道就沒有一點愧疚麼?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養大,難道父母要我們幫忙做一點家務活也不可以嗎?”我一直都只會依賴父母,現在每天都會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

《弟子規》這本書雖然早已讀完背完,但我會每天把它在腦子裏複習一遍,然後再仔細反思自己今天做得怎麼樣,是不是還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夠好的。《弟子規》這本書已經很深紮根在我的心裏,永遠也拔不掉。

《弟子規》是我懂事以來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它教會我如何為人子女,如何待人處世。它教會了我太多太多,它的哲理我還沒有完全領悟。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相信自己以後還會碰到對我們中學生更加有益的書籍。

誦讀經典《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是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重要讀本之一,告訴我們按照聖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學會了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之後,再“有餘力 則學文”。

我覺得這本書提倡的做法跟我們現在的學校做法有所不同:首先是“學文”,需“有餘力”,才學“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而現在我們根本沒有“餘力”,光“學文”已經把我和同學們的雙休日都給“侵略”走了。看來教育部門也應該是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最近才會頒佈“減負六條”。

古人還認為,在“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品質中最重要的是“孝悌”。“孝悌”的意思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友好相處。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暫且不提與兄弟姐妹友好相處這一點,就説説孝敬父母的禮儀吧!原本我覺得自己還是個“孝順孩子”,大人們之前也老誇我孝順,學了《弟子規》,我就覺得比起古人的孝,我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老在做作業或看電視的時候,扯着嗓子叫:“媽媽,給我倒杯水!”按照《弟子規》的禮儀,應該更有禮貌一點,更應該做到:為人子女者應為父母服務。

每次媽媽還在廚房進行做飯的收尾工作時,我總是理所當然地先“吃”為快!按《弟子規》“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我要得到媽媽的“命”才能坐下,當然,這是古代人的看法,現在,不必那麼苛刻,所以,我馬上作了改進:在吃飯前,我會有禮貌地邀請:“媽媽,快來吃飯吧!”媽媽一般總是説:“你們先吃吧!我馬上就好。”“那我先吃啦,你也快點來吃!今天的雞翅膀好香啊!”去日本遊學回來的文文姐姐告訴我,日本人非常講究禮儀,每次吃飯之前,都要説:“yi ta da ki ma si(我開動了)”,看來,和《弟子規》要求的禮儀差不多,難怪大人們説,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都曾認真地學習中國的儒家文化,現在比我們傳承得還要好!看來,我們這一代人身負重任,要好好學習古人的經典,把精華傳承下去。現在,你可以在我家就餐的時候,聽到我説:“那yi ta da ki ma si”,這就是我讀了《弟子規》後最大的改變。

此外,古人要求的“信”讓我覺得很難做到:鬧饑荒的情況下,還要在沒人的情況下,在梨樹上掛一串錢才肯吃那些梨。我覺得這簡直超強悍,如果人們都做到“信”,就不會出現一堆人在街上哄搶人民幣這樣的新聞了。目前我覺得我還做不到,特別是肚子餓的時候,我總會失去自己的“淑女風範”。

還有“餘力學文”的一些內容,平時老師也在提,我一般都當“耳邊風”,所以,細細對照,沒一條做到的,只能慢慢開始改,比如:“字不敬心先病”——我暑假正開始把自己的字練漂亮;“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我儘量把自己的房間和書整理乾淨,不至於有人進到我房間,以為誤入“地獄”,根本沒法走動……

當然,讀了《弟子規》,我還覺得自己OUT了。因為這只是古人的啟蒙教材,大概相當於一年級小朋友水平,我都十二歲了,才開始“啟蒙”,太晚了!所以,我決定用最快的時間,把自己啟蒙完畢:暑假我已經背出了《弟子規》,接着我正準備開始“啟蒙”《千字文》,有興趣的你,也和我一起來接受啟蒙,以免OUT!

誦讀經典《弟子規》讀後感6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每當我翻開《弟子規》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件刻骨銘心的事情。

在弟子規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就是“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那是我剛讀的時候不是很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是在這個事情發生以後,我就徹底明白了,並且永遠也不會忘記:

記得那時三年級的時候,那正是個週末,老師佈置的作業很多,所以我和我最好的朋友,約好了星期六去她家一起寫作業,可沒想到我正準備出門時,天上卻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在心裏抱怨着:這雨來得真及時啊,早不下,晚不下,偏偏等到這個時候下了。我心想:現在下雨了,我不去她家應該沒事吧,思考了一下,我決定不去了,可也忘了給她説一聲。可沒想到這個決定卻是錯的。

星期一我去了學校,我的朋友一直沒有跟我説一句話。雖然我很想跟她道歉,卻沒有這個膽量。就這樣我們一直堅持了一個星期。在第二個星期的星期一,我們進行了一次小考試,而正好是這一天,我忘記帶鉛筆盒了,正在我焦急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時,她微笑的把一支鋼筆遞給我,我接過她的鋼筆,對她説了一聲:“對不起,那天我是因為雨太大,所以在沒去的,你能原諒我嗎,我保證以後不會再犯了。”她依然笑着對我説:“咳,你説那件事啊,我早就不在意了,今天你既然這麼説,那我就原諒你吧,我們還是好朋友。”我點了點頭,我用的這支筆寫的卷子,獲得了一個很好的成績。

弟子規對我有很大的幫助,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我以後會遵守時間,不會再遲到了。

誦讀經典《弟子規》讀後感7

感恩老師對我的教誨,感恩社會對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我之所以明白,要對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於《弟子規》的指引。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面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面對父母的斥責,我甚至會摔門而出,根本不顧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間裏讀《弟子規》以後,我羞愧難當,知道自己錯了,並且錯得很過分。當自己摔門而出時,並不曾顧及父母當時的感受時,沒有父母心碎的樣子。

父母是我們人生中的太陽,他們帶給我們温暖,帶給我們光明,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為了我們辛勤勞作。當你失敗時,總會有一雙手關心你,呵護你,告訴你:“你永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別忘了,自己背後還有我們的支持”;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現在面前,伸出雙手給你温暖;當你受挫折時,還是這雙手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衝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們要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不要在父母永別了,才涕淚滿衣地在他們墳前哭啊,嚎啊,到那時才知道悔恨。這是我讀《弟子規》感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

我感謝《弟子規》,它讓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猶如一盞明燈照我成長,為我指引方向。我將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弟子規》的真諦,回報父母,感恩社會,就讓我們在《弟子規》的指引下,快速成長吧!

誦讀經典《弟子規》讀後感8

我的爸爸媽媽都愛讀書,我們家的書架上有好多書。我最愛讀的的是《弟子規》。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告訴你吧,因為我讀了《弟子規》以後,變得更孝順、更懂事了,老師和爸爸媽媽都經常表揚我,我太高興了!

以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弟子規》,還在網上下載了一份,叫我自己去讀,可是有好多字都不認識,而且讀不懂,所以我沒有認真去讀。今年暑假,學校佈置我們和家長那一起閲讀《弟子規》,還要求我們必須會背。

於是假期裏我就和媽媽一起讀《弟子規》。媽媽叫我自己先練習讀,可是我有很多字不認識,就去問媽媽。她開始還要告訴我這些字的讀音,可是一會兒她就不耐煩了,因為媽媽覺得我老是打擾她看書,就叫我自己去查字典。通過查字典,我認識了好多新字呢。可是我根本不懂這些句子是什麼意思,媽媽就給我講解。有些句子的意思她也拿不準,就去查閲資料,然後給我講。通過誦讀,我知道了很多知識,特別是懂得了在家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還知道了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的禮儀和規範。

我讀了“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一句,明白了父母教育我們時,我們要恭恭敬敬地聽從。如果我們做錯了事,父母責備你,就應當虛心接受。即使爸爸媽媽批評錯了,也不能頂嘴。‘‘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讓我知道了爸爸媽媽叫你,行動要快。爸爸媽媽需要你幫助他們做事的時候,不要偷懶,要認真。所以我在家裏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叫我做事,我都馬上去做,從不磨蹭,也不偷懶。

我又讀了“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知道親人生病了,要在牀邊好好地照顧病人,我就像這樣做的。開學不久,媽媽生了重病,媽媽輸了液過後,身體非常虛弱,躺在牀上一動不動。我就在家陪媽媽,給她倒水,給她拿藥,幫她把牀弄暖和。有一天,媽媽要去睡午覺,叫我給她熱一點中藥,我怕媽媽空腹喝中藥對胃不好,還給媽媽煎了一個荷包蛋。還有上一次,快要九點了,媽媽還沒有起牀,我想媽媽以前每天給我做早餐,我也該回報媽媽,於是就給爸爸媽媽做了一碗荷包蛋,媽媽很高興。媽媽表揚我,我説:“‘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雖然不能報答媽媽,但是要試着報答嘛!”媽媽親親我的臉,感動地説:“你怎麼這麼孝順呀!”我説:“都是你把我教得好。”媽媽激動地把我摟在懷裏。在我們的照料和關心下,媽媽健康了許多。

我對媽媽説:“媽媽,你生病了,我要多做家務事。你以後病好了,我也要多做家務事。”我説到做到,在家洗碗、拖地、抹灰、炒菜,到超市買菜,給媽媽端水送藥,按摩捶背,每天給媽媽講笑話,讓她開心。媽媽很感動,天天都要表揚我,説我能幹,誇我孝順!

我讀了《弟子規》,懂得了許多道理。以後我還要多讀這樣的經典好書,長大後成為品德優良的好人。

誦讀經典《弟子規》讀後感9

《弟子規》是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讀幼兒園的時候,我搖頭晃腦背得一知半解,我國小後再細細品讀,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百善孝為先。《弟子規》將“入則孝”放在第一位,孝敬父母,要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尊長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上多一孝子,人間就少一忤逆。

一個人孝順父母,別人也會尊重敬他信任他。在這方面爸爸媽媽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他們時刻以《弟子規》嚴格要求自己,對爺爺奶奶外婆非常孝順,因為爸爸媽媽孝順,所以他在工作上很順利,在社會上也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只要別人一提起我爸爸都會豎起大拇指,都説他是一個大孝子,大好人。

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別人是不願意和他交朋友的。孝順父母是人類的美德,甚至是動物的本能,羔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犢之情、烏鴉還知報恩,覓食餵養飛不動的老烏鴉,這就是人們説的孝烏。一個人不孝順父母,他連動物都不如。爸爸常説:“對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順,對別人就不會真誠,這個人品很差,是不可靠的,他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幫助,在事業上也不會獲得成功。”

爸爸常常鼓勵我:“能夠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夠孝敬天下人的父母,這是大孝;能夠自己立身行道、成聖成賢,能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為萬世開太平的,這叫至孝”。這就是《弟子規》裏的經典名言:“泛愛眾,而親仁”,“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我們是國小生,但是要積小孝成大孝,爸爸媽媽教育我們有能力時要經常捐錢捐物給貧困山區學生和困難羣體。除了孝敬自己的父母以外,心中還要有大孝至孝,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勤奮學習,報效祖國。

誦讀經典《弟子規》讀後感10

《弟子規》 我閲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收益。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佈。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的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説: “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可自從我學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後,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壞習慣更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來指點迷津,這就是聖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會兒就直叫他們名字。可學了《弟子規》裏有一句:“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從此以後,我會有事無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説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