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講3個成語故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52K

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意義完整的特殊固定短語,是漢語詞彙中的精華,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講3個成語故事

講3個成語故事

講3個成語故事1:爾虞我詐

春秋中期,楚國在中原稱霸,楚莊王根本不把鄰近的小國放在眼裏。

有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齊國,指示他經過宋國的時候,不必要向它借路。申舟估計到這樣一來,必定會觸怒宋國,説不定因此而被殺死。但楚莊王堅持要他這樣做,並向他保證,如果他被宋國殺死,自己將出兵討伐宋國,為他報仇。申舟沒有辦法,只好將兒子申犀(xi)託付給楚莊王,然後出發。

果然不出申舟所料,他經過宋國時,由於沒有借路而被宋國抓住。宋國的執政大夫華元瞭解情況後,對楚莊王如此無禮非常氣憤,對宋文公説:“經過我們宋國而不通知我們,這是把宋國當作屬國看待。當屬國等於亡國。如果殺掉楚國使者,楚國來討伐我們,也不過是亡國。與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殺掉!”宋文公採納了華元的建議,下令將申舟殺害。

申舟遇害的消息傳到楚國,楚莊王氣得鞋子來不及穿,寶劍也沒時間掛,就下令討伐宋國。然而,宋國雖小,要火速攻滅它也並非易事。楚莊王從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圍攻到次年夏天,還是沒有把宋國的都城打下來。楚莊王的鋭氣大大低落,決定解圍回國。

申舟的兒子申犀得知後,在楚莊王馬前叩頭説:“我父親當時明知要死,可是不敢違抗您的命令。現在,您倒丟開從前説的話了。”楚莊王聽了,無法回答。這時,在邊上為楚莊王駕車的大夫申叔時獻計道:“可以在這裏讓士兵蓋房舍、種田,裝作要長期留下。這樣,宋國就會因害怕而投降。”楚莊王採納了申叔時的計策並加以實施。宋國人見了果然害怕。華元鼓勵守城軍民寧願戰死、餓死,也決不投降。

一天深夜,華元悄悄地混進楚軍營地,潛入到楚軍主帥子反營帳裏,並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起來説:“我們君王叫我把宋國現在的困苦狀況告訴您:糧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經交換死去的孩子當飯吃。柴草也早已燒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屍骨當柴燒。雖然如此,但你們想以此迫使我們訂立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那麼我們寧肯滅亡也不會接受。如果你們能退兵三十里,那麼您怎麼吩咐,我就怎麼辦!”

子反聽了這番話很害怕,當場先和華元私下約定,然後再稟告楚莊王。楚莊王本來就想撤軍,聽了自然同意。第二天,楚莊王下令楚軍退兵三十里。於是,宋國同楚國恢復了和平。華元到楚營中去訂立了盟約,並作為人質到楚國去。盟約上寫着:“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意思是説:“我不欺騙你,你也不必防備我!”

後人由此故事引申出成語“爾虞我詐”。

講3個成語故事2:打草驚蛇

唐朝有一個人名叫王魯,他在當塗做縣令。這個王魯愛財如命,經常掠奪老百姓的錢物。王魯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變着法子貪污受賄,巧立名目搜刮民財。因此,當塗縣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個個從心裏恨透了這批狗官,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懲治他們,出出心中的怨氣。

有一次,適逢朝廷派官員下來巡察地方情況,當塗縣老百姓一看機會來了,於是大家聯名寫了狀子,控告縣衙裏的主簿等人營私舞弊的種種不法行為。狀子首先遞送到了縣令王魯手上。

巧的是,狀子上所列舉的罪行,和王魯平時的違法行為幾乎一模一樣。這可把王魯嚇壞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邊看着手中的狀紙,一邊發着抖,心裏想:怎麼會這樣,這……這不是在説我嗎?

王魯想着想着,驚恐的心怎麼也安靜不下來,他用顫抖的手拿筆在狀紙上寫下了他此刻內心的真實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雖然目的就像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條躲在草裏的蛇,被大大地嚇了一跳了!寫罷,他手一鬆,癱坐在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

後來,人們從這個故事引申出“打草驚蛇”這一成語,用來比喻一方面給予甲懲罰,另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現在人們多用這一成語比喻做事不夠機密,往往由於一些不必要的舉動,導致對方察覺到了自己祕密的意圖。

講3個成語故事3:寧為雞口 不為牛後

戰國時期,整個中原大地狼煙四起,戰事不斷。眾諸侯都想兼併其他的國家,稱雄天下。這些諸侯國裏實力最強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史稱“戰國七雄”。七雄中,秦國在西,自秦孝公即位後任用商鞅為相,實行變法,國力日漸強盛,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

隨着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秦國的野心也不斷膨脹,已經不滿足僅僅佔領鄰國的幾個城池這樣的小勝利了,其目的是要兼併六國,稱霸天下。其他六國分佈在秦國的東面。他們看清秦國的野心後,就以楚國為首,南北聯合,西向抗秦,戰略上稱為合縱。秦孝公的兒子惠王當政以後,採納宰相張儀的“連橫”外交政策,四處遊説,破壞六國的合縱政策。

當時有個極力主張諸侯國聯合抗秦的辯士名叫蘇秦,他得知韓王準備接受秦國的條件,投靠秦國,就馬上動身去遊説韓王:“我一直認為韓國是個實力雄厚的國家。

因為韓國地理條件優越,東南西北都可以憑藉天然的山川地勢做屏障,易守難攻。韓國又有幾十萬英勇善戰的精兵良將,鋭利的武器,裝備有天下第一的強弓勁弩。

此外,韓國還有您這樣一位賢德愛民的聖主,如果與另外六國爭雄,是完全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的,您為什麼要向秦國低頭呢?大王您要知道,韓國一旦和秦國結盟,就要屈服於秦國,以秦國貪得無厭的個性,他們一定會提出各種無理要求,還會要求您把韓國的要地宜陽、成皋劃給他。大王您今年給了他這些地方,明年他還會有新的要求,韓國的土地是有限的,但秦國的貪慾卻是無止境的。那時,大王就只能將自己的國家拱手讓給垂涎已久的秦國了,這不是要被天下人恥笑嗎?

“俗話説:‘寧為雞口,不為牛後。’如果現在大王屈膝向秦稱臣。那與甘居牛後又有什麼區別呢?以大王的賢能,再加上韓國的精兵良將,而落得個牛後之名,就連我都替大王感到羞恥啊!”

蘇秦的上述言論提醒了韓王,韓王激憤地拔劍而起,仰天大喊道:“韓國寧可做一個獨立的小國,也絕不當秦國這個大國的附庸。哪怕是戰死,也絕不屈服於秦國!”

就這樣,張儀策劃的秦國連橫策略在蘇秦的口舌之下宣告破產了。

後來,人們根據史料記載的蘇秦所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於牛後乎?”引申出成語“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Tags:成語故事